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现实中,很多老师认为德育只是班主任的工作,与其他科任老师无关。其实,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形成优秀的品质,让他们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接受美的事物,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为了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发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

在学习四年级module 1时,我让学生绘制不同国家的国旗,并让他们解释五星红旗的含义,介绍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史,告诫他们不能忘记过去。同时,又结合政治动态,让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此时所有的学生被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所震撼而饱含热情地喊出: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德育进行一些探讨。 教材是德育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既要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要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等。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30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地渗透。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正在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融教育教学于一体的效果。这节课的故事情节是凯特和丽莎去骑自行车,后来他们又渴又饿,所以买了一个西瓜,凯特把西瓜捎在自行车把上,突然凯特从自行车上摔下来,西瓜正砸在了丽莎的头上。当录音播放到最后时,大家听到了埃米和玲玲咯咯的嘲笑声,趁势问大家:玲玲和埃米该不该取笑别人,大家立刻争先恐后的回答:“不应该。”我又问:“为什么不应该呢?”我让大家每四人一个小组开始讨论。几分钟后汇报交流,王一然同学说:“我们不应该嘲笑他,因为别人在困难的时候,嘲笑别人是不礼貌的。”张讯同学有他

英语德育渗透计划

五年级下学期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韩江伟 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英语文化的教育内容不能太深刻,只要呈现出具体的案例稍加讲解就好。本人计划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本人作如下计划。 一、德育渗透的途径 1、通过学习单词和简单的巨资进行品的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例如单词“motherland”,中文是祖国的意思,那么就要讲单词分开来讲,“mother”是母亲的意思,而“land”是土地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母亲的土地,在英文中这样称自己的国家,同样具有爱国的感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 2、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品德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别 3、实事求是,在实际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

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品德教育 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 二、德育渗透的内容 小学二年级英语教学是从简单的听说开始,所以德育教学应该简单,从日常生活做起。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普及奥运文明规范。 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如早上见面互相说声"Good morning ",新年互相祝贺"Happy new year"、互送贺卡,得到别人帮助记住说声"Thank you"。 2、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本学期将积极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实际,促进学生文明礼貌,思想品德的大发展。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改革下,努力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多种手段方法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懂得感恩,讲究文明,树立自信心以及保护环境。但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也要讲究适宜,适时,适度以及教师身教的原则。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德育渗透英语学生活动实践 一、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小学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校教育不再单一的追求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养成,而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须把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小抓起,从学校、家庭和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抓起,从各科教学活动中抓起。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深感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性和肩上担子的沉重性。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而有人认为英语教学主要是将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德育则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课进行。但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却深深地体会到,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德育”,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品行的过程,也包括加强学生道德实践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常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实践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英语课本中有很多关于节假日的知识教学,学生一般都特有兴趣。每逢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一切有意义的节日,我会相应展开与此对应的道德教育。比如感恩节来临时,我和学生们会书写英文的感谢小卡片,感谢曾今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学校,感谢祖国。在父亲节及母亲节那天,我们会制作一些精美小卡片,并附上

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著名教育家但丁说过:“知识的缺陷可以弥补,从小道德的缺陷永远弥补不了”。重视和加强 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 纲要》的“两纲”的贯彻实施是育人的根本大计,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 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 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课堂教学是知与情并重的载体,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教育要求下学会知识并且掌握运用知识的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方面的学习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诸多教育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此,我实施了一些有关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实践教学: 一、以教材为载体,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为了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我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道德知识、观念是抽象的,直板的进行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接受,更谈不上理解运用,因此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

小学英语的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与其他学科一样,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小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个人的浅谈。 一、德育的渗透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 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 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 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

三年级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三年级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郭威郑秀丽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同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渗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2)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德育工作是英语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英语中切实落实德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主义的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乐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的情绪,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摆脱失败的苦恼,从而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德育,德育方法,小学英语,德育因素 {引言}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倡导高效有趣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英语课程标准》同时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运用语言情境。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加强英语教育的德育因素,运用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英语教师作为课改的的主体,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高效性,利用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道德说理法,鼓励创造法,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和乐观的精神,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切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修养,增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为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的青年,创设全面,高效生动的英语课堂切实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掘潜在的德育因素于英语教学之中,符合新时代,新课标对全面,高效,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内在实质精神。

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 法研究 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要致力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在过去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只重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渗透给学生,最终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知识和道德水平。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向小学生渗透德育元素。 1. 深挖德育元素,提高品德修养 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思想品德教育已经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任何学科都要肩负起向学生渗透德育元素、提高道德水平的重任。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善于把英语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发现、挖掘出来,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促使他们的素质得以提高。 例如,笔者在讲解人教版How can I get there?这一课时,在学生看课文的时候,笔者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迷路了,你会怎么去问路?延伸一点当别人热情帮助你的时候你应该这么说?学生在看完课文内容后纷纷举手回答,有学生回答道:

“如果请教别人问题需要说:Excuse me, can you help me?别人帮助了自己应该说:Thank you, I am very happy meet you...”最后,笔者又把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等教给学生,并告诉他们在什么场景下应该用什么礼貌用语。同时,在平常与学生的相处中,笔者会给予他们很多的表扬和鼓励,以此不断激发他们礼貌用语的热情。 通过教材中鲜活的例子,把其中的礼貌用语挖掘出来,不断地引导他们,教会他们在生活中要有礼貌,告诉他们只有讲礼貌才能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贊美。通过这一点一滴的德育元素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礼貌说话,提高了他们的品德和修养。 2.了解文化差异,学会包容理解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培育了无数的中华美德,当然,英语是英美国家的语言,里面也含有了丰富的英美国家的美德,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把教材中体现的优秀的国外美德也渗透给学生。同时要让他们知道文化的差异性,让他们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笔者还会把其他国家的习俗讲解给学生听,教会他们要尊重其他国家的传统,要积极学习外国优秀的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 例如,笔者在讲解人教版Weather这一课时,会先问学生平常会和别人聊weather吗?大部分的学生都说是在问爸爸妈妈今天要不要多穿衣服、或者需不需要带雨伞的时候。接着笔者又问,如果见到陌生人,你会首先说这句话吗?你听过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说过这句话吗?大部分的学生都说没有。这时,笔者会借机放

小学五年级英语德育渗透计划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英语文化的教育内容不能太深刻,只要呈现出具体的案例稍加讲解就好。本人计划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本人作如下计划。 一、德育渗透的途径 1、通过学习单词和简单的句子进行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品德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别 3、实事求是,在实际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品德教育 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 二、德育渗透的内容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文明规范。 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如早上见面互相说声"Good morning ",新年互相祝贺"Happy new year"、互送贺卡,得到别人帮助记住说声"Thank you"。 2、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本学期将积极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实际,促进学生文明礼貌,思想品德的发展。

小学英语德育论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据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学生给予鼓励夸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摆脱失败的苦恼,从而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鼓励夸奖;放大优点;赏识学生;培养自信 小学生是学生,是人,是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一切,从实际需要和发展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善于放大他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会促使学生的更多潜能得以发挥。 一、发现并放大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自信心越强。有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这就需要教师会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去努力认真地调动学生地潜能,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使他的自信心在每节课中得到

培养。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张聪,歌唱得好,但考试从来都是倒数第一。由于他屡遭失败,使他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他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我首先有意识的让他在课堂上独唱中文歌曲,得到大家的喜欢;并单独教他学唱简单的英文歌曲“Hello,How are you?”,在多次练习之后,我帮他把这首歌录成磁带,拿到课堂上放给同学听,同学们都感觉像小歌星在唱歌一样,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第一次听到了掌声一一给自己的掌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慢慢地,我引导他把这种喜悦迁移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上,从此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鼓起了学习英语的勇气。有了动力,有了自信的他乘胜而上,在英语期末测试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二、足够的鼓励夸奖。帮助学生摆脱苦恼 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表扬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You arc clever”、“You are su-per”、“Good”、“very Good”应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中用得最多的一些话。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想,首先要鼓励他勇于参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后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再对他的成果进行夸奖。三年级二班中李新同学性格内向、胆小,通过课下找他交谈,鼓励他大胆举手发言,他愿意和老师说话了。在之后的一节动物单词复习课中,我暗示他勇敢举手,他似乎显得格外精神。课堂上,每当提出一个小动物名称时,我发现他跃跃欲试,却始终缺少勇气,终于有一次举手了,手才举起一半高,就被我请了起来。他脸色通红,局促不安地轻声地嘟嚷“cat”。“Very good”,我立即表扬他,同学们也给了他鼓励的掌声。第一次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271469.html,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梁燕妙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4期 摘要:教育学之父一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教育的宗旨之一,视教育以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述了德育渗透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小学英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4-0025-01 1.提炼教材,寻找德育突破口 备课的时候我不仅仅注意课程的知识点,还刻苦钻研,充分提炼PEP版英语教材内容所 隐含的德育资源,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如课本谈论家庭、学校、朋友、动物、时间话题等,我会毫不犹豫地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自然渗透德育,努力实现其思想性、实用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上得到良好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集德智体美劳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 2.营造活跃课堂,启迪创新思维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地,评价一节课好不好,主要看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1 用兴趣引导学生,创设游戏情境,促使内化德育内涵 爱因斯坦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animals 时,我故意制作一些奇怪的图片,如穿牛仔裤的小狗,香蕉身的鸭子等,一开始只显示容易猜错的部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让学生在惟妙惟肖的形态和伴有动物叫声的模仿活动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课堂气氛温馨有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但仅仅有学习兴趣还是不够的,课堂还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在我的课堂绝不允许我讲得绘声绘色,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懒得开口的状态,我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进来,在游戏中体验成就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2.2 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初中英语学科德育计划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 特别强调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我国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 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培养能力, 还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启发诱导以及内在的努力修养, 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道德教育的效果必须完全体现在学生自觉自愿上, 任何外在强加的形式都无法证明其成效。良好的环境的熏陶, 先进典型的示范, 循循善诱的教导, 多种渠道的影响, 这些教育方法都能有效地启发青少年积 极向善的内在要求, 经过长期的主动努力, 达到较高的道德标准。德育的内容是很广的。 一、英语教学担负着德育任务 德育教育应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应当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影响人的兴趣、情操与品性。德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启发诱导、潜移默化, 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德育应当渗透到各课程之中, 与各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这是学生道德人格成长最自然有效的途径之一。 有人认为教英语就是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这种观点是狭隘和片面的。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 担负着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人的各种观念、情感意志能力必然与发展其它能力或品质有关, 如果不共同发展, 不但整体的成长受到影响, 而且单方面的能力也不可能顺利培养。中国学生学外语与他的动机、态度、学习目标有关, 而这些都与他的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学不是孤立的, 它必然与德育有着互相促进或互相妨碍的影响。我们在外语教育中加强德育, 就能收到两者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二、通过英语教学培养良好的学风与品德 1.培养良好的学风与品德 学英语和其它课程一样,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要踏踏实实,勤学苦练, 不畏困难, 才能学到知识, 不断进步。学习的进步与良好的学风、品德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树立良好的学风,进而培养优秀品德。英语学习需要仔细严谨的作风,单词拼写,单词的使用,标点符号,粗枝大叶是无 法学好的。英语学习也需要敏锐思考,好学深思,深入钻研, 如阅读理解、分析英汉表达差异。学习英语需要勤学多练,勇于实践,精益求精, 永不自满,虚心好学等多种优良品质。 2.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小学六年级英语德育渗透计划

小学六年级英语德育渗 透计划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 特别强调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我国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 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培养能力, 还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1.培养良好的学风与品德 学英语和其它课程一样,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要踏踏实实,勤学苦练, 不畏困难, 才能学到知识, 不断进步。学习的进步与良好的学风、品德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树立良好的学风 ,进而培养优秀品德。英语学习需要仔细严谨的作风 ,单词拼写 ,单词的使用 ,标点符号,粗枝大叶是无法学好的。 2.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教师是构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强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英语教师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是让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窗口。教师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用教师自己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热爱祖国的激情 ,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感染学生 ,启迪学生, 影响学生。

3.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 必须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 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 ,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合作、勇气一系列民主气氛。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 4.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 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在语境中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 感受语言。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联系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师可以利用每课的会话部分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际。学习关心他人 ,互助友爱, 文明礼貌等品德和行为规范。 有人认为教英语就是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这种观点是狭隘和片面的。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 担负着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英语教学不是孤立的, 它必然与德育有着互相促进或互相妨碍的影响。我们在外语教育中加强德育, 就能收到两者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完整版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 总结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渗透德育教学设计一则-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英语渗透xx教学设计一则 使用教材:冀教版 教学内容:六年级Lesson 11 背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的要求是“立德树人”,德育是党也是时代的要求。德育是长期的T作,应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给学生以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其学习能力,是德育的严重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很好方法。 Teaching aims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three new words: bones/muscles/skin; Students can use be good for and For…,weneed……*Students can express how to keep healthy *Ssknowwhat’sgoodforhealthandhowtokeephealthyTeaching points Thenewwords,phraseandthesentencepat-tern(bonesmuscles skin be good for,For…we need…) Teaching aids:Some pictures and a recorderTeaching procedure Step I,divide class into three groups,tellthem therules,each right answer can get a flag fortheir group引进竞争机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StepⅡ,Leading in T:Class,peopleliveabetterlifenow,Butwhatdotheytalk about most? Ss:Health T:Yes,Today we’ll talk about how to keephealthy简介本课的教学目标。

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案例

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案例 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案例 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梯.教师将思想素质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结合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地进行生动有效的德育渗透,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将思想素质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 1、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帮,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日常口语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如教材中,问候语:“goodmorning!howareyou?nicetomeetyou!”英语中的“thankyou!excuseme”经常出现,教师可利用这些礼貌用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身教重于言教”,课堂用语讲究文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说“excuseme”学生帮了忙,不忘对他说声“thankyo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同时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培养学生养成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寓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教学jobs一课时,对于学生瞧不起farmer职业的思想,我是这样引导 的:t:whydon’tyoulikefarmers?s1:theyareverytiredanddirty.t: yes,theyareverytired,becausetheyhavetoworkeveryday.我边说边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农民的画像: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间劳作;同时,我还板书单词 sweat.t:buttheyareveryhappyduringtheharvesttime.我边说边画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小学英语德育实施方案 莱阳市吕格庄中心初级中学小学部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与其他学科一样,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小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个人的浅谈。 一、德育的渗透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 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 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 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