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嫁接繁育技术

板栗嫁接繁育技术
板栗嫁接繁育技术

板栗嫁接繁育技术

摘要介绍了板栗嫁接繁育技术,包括砧木培育、嫁接、嫁接后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板栗苗木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板栗;嫁接;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4.20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056-01

板栗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经济林树种和干果之一,国内外市场对板栗产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板栗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植株的抗逆性、生长发育以及结果期的早晚,最终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因此,掌握板栗砧木苗培育以及嫁接时期和方法,并注意嫁接苗的科学管理,是培育优质栗苗的技术重点。现将板栗嫁接繁育技术总结如下。

1砧木培育

1.1种子收集与贮藏

选择树体健壮、高产、稳产、果实成熟期一致、抗逆性强,并与当地主栽品种嫁接成活率高的二十至六十年生的单株作母株。在果实成熟总苞开裂时,拾取自然落果,选择大小整齐、充分成熟、无病虫害的果实作育苗材料。辽宁省一般采用沙藏法贮藏种子。少量种子可窖藏、罐藏,大量种子采用沟藏。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的背风阳坡,挖深60~100cm、宽100cm的沟,长度视种子量而定,在沟底铺厚10cm左右的干净湿沙(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一触即散为准),然后将种子与湿沙以1∶3~5的比例拌好,放在铺好湿沙的沟内,其

春季板栗树嫁接方法

冬季霜期过完之后,春季紧接着就应该开始板栗树嫁接了,准备好优质的接穗,按照嫁接天时,定期检查虫害,保第二年秋冬丰收,以下是中国板栗交易网根据6个大方面总结出的春季嫁接板栗树的方法。 优种接穗选择 选择当地表现良好的优良板栗品种,接穗选用生长发育充实、顶侧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壮结果枝,长度一般7-8厘米,留芽3-4个,接穗应现接现采,或提前采集、蜡封后低温贮藏待用。 嫁接时期 一般在春季砧木芽萌动时嫁接,华北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完成嫁接。 嫁接方法 春季嫁接常用劈接和插皮接,并尽量选择晴朗天气。 劈接 大小树都能采用,最宜用在大树高接换优。按照采用的接穗长短可分为长穗和短穗两种。其操作方法是:先将接穗削成楔形,两面的削面一样长(2.5厘米左右),两侧面,一面厚一点儿,一面薄一点儿,然后将砧木在光滑处锯断,用刀将砧木从断面中间劈开,深度达3-4厘米,再将削好的接穗插入劈口,将接穗的厚面对准砧木一侧的形成层,之后用塑料(10535,-75.00,-0.71%)条将伤口包扎好。 插皮接 接穗留2-5个芽,下端削成马耳斜面,用手指捏开皮部,含入口中或投入清水中,以免风干。在砧木光滑的一侧剥开一层老皮,深度以见绿色皮层为宜,长和宽同接穗削面相当,然后将接穗的木质部分插入砧木的皮层和木质部之间,让接穗的皮层包在砧木的削面上,上端露白0.3厘米左右,最后用塑料条进行绑扎。

嫁接后管理 注意随时抹除砧木上发出的萌蘖;将接穗绑上支柱,保护嫁接萌发的枝条,免遭被风折断和人畜损坏;接穗成活后及时解除包扎物,利于接穗生长;萌发枝条生长到60-70厘米时及时进行摘心。 防治虫害 重点防治金龟子、栗大蚜、红蜘蛛等虫害。

樱桃组织培养及微型嫁接技术研究

樱桃组织培养及微型嫁接技术研究 樱桃玲珑晶莹,果肉柔嫩多汁,甜酸可口,营养丰富,外观和内在品质皆佳,被誉为“果中珍品”,樱桃果实生长发育期短,病虫害相对较少,果园管理比较省时省工,具有很高经济效益和很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传统的繁殖方式除存在个体差异甚大,树体高矮不齐,适应性和抗逆性差等问题外还使樱桃苗木感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类病毒,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微型嫁接技术不但可以快速繁殖苗木满足市场大量需求而且还可以对苗木进行有效的脱毒。 因此进行樱桃组培快繁及微型嫁接技术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四个樱桃矮化砧和五个欧洲甜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组培快繁和微型嫁接技术。 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樱桃矮的组培快繁,以早春在实验室水培萌发的芽为外植体,污染最小;对外植体进行低温处理有助于克服褐变现象。(2)初代培养基中华矮樱以MS+6-BA 1.0+ NAA 0.1为佳;Gisela-5和Gisela-7以MS+6-BA 0.8+ NAA 0.1为佳;ZY-1以MS+6-BA 1.5+ NAA 0.1为佳;红灯以MS+6-BA 0.5+NAA 0.05为佳;莫利以MS+6-BA 0.8+NAA 0.1为佳;红鲁比以MS+6-BA 0.8+NAA 0.1和 MS+6-BA 1.0+NAA 0.1为佳。 分化率高且生长正常。(3)增殖培养基中华矮樱以MS+6-BA 1.0+NAA 0.2为佳;Gisela5以MS+6-BA 0.8+NAA 0.2为佳;Gisela7以MS+6-BA 0.8+NAA 0.1为佳;ZY-1以MS+6-BA 1.5+NAA 0.2为佳;红灯以MS+6-BA 0.5+NAA 0.1为佳;莫利以MS+6-BA 0.8+NAA 0.1为佳;红鲁比以MS+6-BA 0.8+NAA 0.2为佳。 增殖倍数高,且叶片浓绿,生长健壮。(4)生根培养基中华矮樱桃以/2MS+NAA 0.8为最佳;Gisela5号和Gisela7号以1/2MS+NAA 0.5为最佳;ZY-1以1/2MS+NAA

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栗栽培区、优质丰产技术指标、种植区选择、品种选择、良种繁育、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嫁接换种、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板栗(Castanea.mollissima Blume)和丹东栗(Castanea. crenata Sieb.et Zucc.)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GB/ T 22346 板栗质量等级 GB/ T 23473 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 GB/ 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 Y/ 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 Y/ T 1557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L Y/ T 1674 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3 板栗栽培区 板栗的自然分布界限是:18°30′ N ~ 40°26′ N,99° E ~ 124° E。结合板栗的地理分布、栽培条件、品种类群及坚果经济性状,将全国板栗分布划分为6个栽培区,包括: 3.1 华北栽培区 包括燕山、太行山山脉的北京市北部和西南部、天津市北部、河北省、河南省北部,泰沂山脉的山东省泰沂山区、鲁中南和胶东地区,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脉的河南省南部,江苏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 3.2 长江中下游栽培区 包括长江流域的湖北省、安徽省的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江苏省的南部及浙江省西北部。 3.3 西北栽培区 包括陕西省秦岭—巴山山区、甘肃省南部、四川省北部、湖北省西北部及河南省西部。3.4 东南栽培区 包括浙江省东部和南部、江西省东南部、福建省北部与西南部、广东省北部与东西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中部。

板栗嫁接技术

板栗嫁接繁育技术 1、嫁接时期 由于板栗茎(枝条)的木质部呈齿轮形,用一般芽接法,芽片的内侧芽基凹陷过深和砧木的木质部外侧形成层很难贴合,芽片往往又可能嵌对在砧木茎部维管束的一侧,其形成层内凹,使嫁接失败。所以板栗嫁接主要采用枝接法,枝接法的嫁接时间主要在春季。春季(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气温回升,树液开始流动,砧木芽萌动或开始萌动而没有展叶时,形成层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树皮易于剥离,嫁接成活率最高。 2、嫁接前的准备工作 (1)嫁接栗园的准备及砧木的选择和利用 板栗嫁接的现场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板栗实生苗造林地,进行本砧嫁接。第二类则是利用自然生长的野生板栗资源,就地嫁接,稍加抚育即可建成板栗园。第三类是对结果盛期后树势衰弱,树体内膛空虚无枝的大树进行树冠更新,培养形成新的结果冠体。 板栗嫁接砧木的选择,多以本砧——板栗实生苗及野砧——野生板栗为主,这样穗砧有亲和力,嫁接成活率较高。而茅栗作砧,穗砧不亲和,很难愈合成活,即使少数单株嫁接成活,但后期不亲和现象,仍使嫁接失败。 无论是板栗实生苗造林嫁接,还是利用野生板栗资源,或在大树上采用高位更新嫁接,都要在嫁接前对林地进行一次清杂。

对于嫁接之处的林地上本砧栗苗或野生栗苗分布不均匀时,嫁接前后都可于林地稀疏空旷处进行补栽植苗,或补充嫁接。 (2)接穗的准备 接穗是嫁接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板栗接穗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无病虫害,栗果品质优良的结果母树树冠外侧芽体饱满的一年生结果枝条或发育枝。实践证明,新鲜或经过良好贮藏的枝条,充实的结果枝或发育枝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愈伤组织形成量大;而细弱不充实的结果枝或发育枝,或民经萌芽和贮藏不良的接穗,生活力差;在同样情况下形成愈伤组织少,嫁接成活率低。因此,在母树资源比较丰富的产区,还是随时采穗随时嫁接为好。如果是结合冬季修剪采集接穗,就必须做好穗条的贮藏工作,阴凉、通风、湿润的环境是穗条贮藏的必备条件。 (3)嫁接工具的准备 嫁接开始前,要对所用的工具作一次检查,刀、剪、锯之类要磨得锋利,备好备齐包扎材料,费旧报纸或湿润的稻草等。 3、主要的嫁接方法 (1)插皮接 插皮接又称皮下接,是把接穗插入砧木形成层的一种方法。插皮接在枝接法中具有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容易掌握的优点。一般直径1.5厘米以上的砧木,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嫁接时,先在砧木合适的高度,一般距离地面20厘米处,选择树皮光滑无疤痕的部位锯断或用枝剪剪断,再用刀削平锯面;同时在砧木光滑

板栗种子育苗技术

板栗种子育苗技术 板栗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栽培历史达到了将近4000年。在我国各个省份都有着一定种植面积,现在板栗每年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很多种植户都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想要扩大种植面积的话,那么育苗工作是不可少的。松鼠哥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板栗种子的育苗技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选地整地 首先我们需要选好板栗的育苗地,育苗地要以土壤肥力充足、厚实松软且排灌正常为基础,土壤的PH值要控制在6左右。然后在播种前一年的冬季时,在田间施足底肥,根据种植面积控制好施肥量,每亩保持在7500kg左右。然后在当年春季做好整地工作,深翻土壤,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将土壤细碎、平整,挖好水沟。然后做好0.5米宽、0.15米高的田畦,保留步道,在播种前4天的时候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 2、采种贮藏 在每年秋天板栗树成熟的时候,要做好留种工作。选择成熟饱满的板栗果实作为种子,挑出种子中虫害、病害且有伤口的,然后将健康正常种子放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一刻钟左右进行消毒工作。最后将种子放在地窖等低温环境中进行贮藏。板栗种子的贮藏方法以分层

贮藏为主,每层铺好湿沙,湿沙程度以手握成团即可。然后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做好防鼠害、病虫害等防治工作,控制好温湿度,防止霉变。 3、适时播种 在整好地、消毒后,当有一半以上的种子发芽后便可开始播种。在播种前首先要将发霉、受伤的种子挑出来,提高齐苗率。然后在育苗床上控制好密度挖好育苗沟,在每条沟内撒入复合肥,控制好用量。施肥后再在肥料上覆盖一层细土,防止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然后将种子腹部朝下放在育苗沟中,行距控制在7厘米左右。再在种子上覆盖两厘米左右的细土,然后盖草,提高保温保湿能力,防止土壤板结。 4、播后管理 在播种后一般种子在40天左右便会破土出苗,在4月的时候,是板栗幼苗的生长初期。这个时候要注意做好中耕除草、间苗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等。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然后6月板栗进入了速生期。这个时候板栗苗木的生长速度加快,因此要做好水肥工作,满足板栗的水分营养需求。适时追施氮肥,在水肥后要注意适当浇水,防止热量过大,导致苗木被烧死。进入8月后,控制好水肥量,防止营养过多导致板栗苗木徒长。 以上就是板栗种子育苗技术的简单介绍了。板栗的育苗方法是有

板栗种植技术完整版

板栗种植技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板栗(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又名栗、、、风栗,是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栗子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高,更是苹果的十几倍。栗子中的矿物质也很全面,含钾、锌、铁等。虽然含量没有高,但仍比苹果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量比苹果高出3倍。 1、形态特征 板栗是壳斗科(山毛榉科)栗属中的乔木或灌木总称,约有7-9种。我国一般分为2种:野生板栗和杂交改良板栗。我国普遍种植的是杂交培养后的改良品种,因个大、味甜、抗病性强被我国广泛种植。板栗原生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大部分板栗树高20~40米,为落叶乔木,只有少数是灌木。各种板栗树都结有可食用的坚果,单叶、椭圆或长椭圆状,长10~30厘米,宽4~10厘米,边缘有刺毛状齿。雌雄同株,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单独或数朵生于总苞内。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总苞直径 5~11厘米,一个总苞内有1~7个坚果。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深灰色;小枝有短毛或散生长绒毛;无。叶互生,排成2列,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 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锯齿,齿端芒状,下面有灰白色星状短绒毛或长单毛,侧脉10~18对,中脉有毛;叶柄长1~1.5cm,有毛;托叶早落。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直立,长15~20cm,雄6裂,雄蕊10~12;雌花集生于枝条上部的雄花序基部,2~3朵生于一有刺的总苞内。雌花萼6裂,,6室,每室1~2枚,仅1枚发育,柱头顶生,点状。 壳斗球形,直径3~5cm,内藏

板栗嫁接相关介绍

板栗嫁接相关介绍 板栗以其极佳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极受消费者的喜爱。板栗实生苗6年左右开始开花结果,开花迟产量低,生产上常用2~3龄的实生苗作砧木,在展叶前后嫁接。定植不宜过深,以苗木的根颈露地为好。板栗嫁接方法有切接、腹接、劈接和插皮接等。 (1)切接 切接一般在春季进行。此方法技术简单,成活率高,但嫁接苗早期容易被风吹断,所以解绑不宜过早,还要适当立支柱来补救。当选好第1个饱满健壮的芽后,先从芽下1.5~2厘米处斜削一刀,使切口呈45°的斜断面,再将接穗翻转过来,从芽点的反面或侧面距离芽约0.3厘米处向前平削,深达木质部,削去的表皮不带木质或稍带木质而恰到形成层。要求长形的削面平滑,不起毛。最后在芽点的上方约0.3厘米处呈45°斜削一刀,将接穗切断,即成1个接芽。整个接芽长度为1.5~2厘米。接芽切下后注意不要污染泥沙等杂质。再在砧木离地面10~15厘米断砧,断砧时应注意避免撕裂砧木,尽量减少剪口附近表皮的损伤。削平剪口后,在断面平直的一侧,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垂直地向下切一刀,要求平滑,长2厘米左右,以达木质部而不削出木质部或微带木质部为宜。然后选用与砧木大小相近、长短适宜的接芽,插入砧木切口内,接芽的长削面向内,其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要互相对准。如砧木和接穗的大小不一致,则须使砧木和接芽的形成层有一边对准为宜。接芽一定要垂直插到砧木切面底部,使接芽基部与砧木切口底部贴紧,以利于砧木和接穗间的愈合。最后用宽1~1.5厘米薄膜条(或超薄塑料薄膜)绑紧扎好,使芽眼微露或不露。 注意事项:切削砧木和接穗时,刀要平滑锋利,削切手术要稳而快,要做到削面平、直、光滑不起毛,切削深度要适当。砧木和接穗的切面要保持清洁,无泥沙等杂质污染。插入接穗时操作要轻,不要使组织受损伤,要看清两者形成层的位置,双方形成层要吻合,互相间要对准,接触面要牢固结合。若从侧面看,两者切削面接合之间如有空隙,就说明砧木或接穗切削不平滑,要重新切削。包扎要紧密,用力要均匀,使整个接合面均匀地紧贴,操作过程中注意不使接穗移动,以免对齐的形成层偏离。 (2)腹接 腹接是一种不剪断砧冠,将接穗接到砧木茎干或枝条中部的嫁接方法。由于腹接法不需剪断砧木,因此嫁接后愈合能力强,成活率高,嫁接适宜时间也比较长,不仅可在春季休眠期进行嫁接,也可在夏、秋季树木生长期间嫁接。在砧木基部平直、光滑的一面往下轻削一刀,长3.5厘米左右,稍带木质部。圃地嫁接,砧木削的部位应离地面6~8厘米,以利于翌年春季补接。再将穗条剪成带两个饱满芽、长7~8厘米的穗段,将穗段下部的一个芽削去。第1刀,在被削去芽的下部削1个长约3.5厘米的长削面,要求平直、光滑,深达木质部。第2刀,在长削面的背面削一马耳形的斜面,与长削面相交成40°角。第3刀,在马耳形斜面的上部,长削面的正背面削一短的削面,长约3厘米,同样要求平直、光滑,深达木质部,长、短二削面平行。然后将削好的接穗插入开好的砧木接口中,长削面向内并使砧穗形成层对准。最后用宽1~1.5厘米的塑料带绑扎,再加上一长方形的罩(单芽不加罩,用塑料带将接穗完全包裹),上下用塑料带扎紧。 (3)劈接 凡砧木大、砧穗皆不离皮者多用此法。在嫁接部位锯断砧木,削平锯面,用劈接刀在砧面中间作一垂直劈口,深6厘米。如砧面过于粗大,可在砧面周边劈口2~3处,以便多插接穗。将接穗下端削成

板栗种植技术

板栗(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又名栗、板栗、栗子、风栗,是壳斗科栗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栗子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高,更是苹果的十几倍。栗子中的矿物质也很全面,含钾、锌、铁等。虽然含量没有榛子高,但仍比苹果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量比苹果高出3倍。 1、形态特征 板栗是壳斗科(山毛榉科)栗属中的乔木或灌木总称,约有7-9种。 我国一般分为2种:野生板栗和杂交改良板栗。我国普遍种植的是杂交培养后的改良品种,因个大、味甜、抗病性强被我国广泛种植。板栗原生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大部分板栗树高20~40米,为落叶乔木,只有少数是灌木。各种板栗树都结有可食用的坚果,单叶、椭圆或长椭圆状,长10~30厘米,宽4~10厘米,边缘有刺毛状齿。雌雄同株,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单独或数朵生于总苞内。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总苞直径5~11厘米,一个总苞内有1~7个坚果。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栗子,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深灰色;小枝有短毛或散生长绒毛;无顶芽。叶互生,排成2列,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锯齿,齿端芒状,下面有灰白色星状短绒毛或长单毛,侧脉10~18对,中脉有毛;叶柄长1~,有毛;托叶早落。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直立,长15~20cm,雄花萼6裂,雄蕊10~12;雌花集生于枝条上部的雄花序基部,2~3朵生于一有刺的总苞内。雌花萼6裂,子房下位,6室,每室1~2枚胚珠,仅1枚发育,柱头顶生,点状。 壳斗球形,直径3~5cm,内藏 2、板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板栗是我国栽培最早的经济林木之一,较喜光照,在土壤内,年均温l0度以上,生长期均温16—20度,冬季最低气温零下25度内均可栽培。板栗适应性强,分布广,栽培容易,产量高,山地、沙滩等均可经济栽培。 3、栽培品种毛板红、九家种、浅刺大板栗、处曙红等 4、育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