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派科技旗袍技术概念征集

2018海派科技旗袍技术概念征集
2018海派科技旗袍技术概念征集

2018海派科技旗袍技术概念征集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请者:

依托部门:

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信箱:

申请日期:

东华大学

2018年制

一、简表

二、经费预算

三、主要研究人员情况(含负责人):

四、主要参与学生:

异域风情,各国服饰盛宴!

异域风情,各国服饰盛宴! 服装可以传递一个民族多元素的文化,很多服装设计师的灵感也来自各国的异域风情,像GULI的首席设计师(Gulnara Karimova)用精致的剪裁和拼接技术,重新诠释传统的乌兹别克斯坦风情。向当代消费者传递一种永恒的民族风。 Jason,把中国的旗袍元素运用在时装上,更显女性妩媚气质。旗袍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难得的是拿到服饰文化发展前卫的今天,依旧美轮美奂。

服装的精髓来源于它的设计理念和文化涵养,一个有故事的设计才能称得上是品牌,通过8090模特网模特对各国服装的展示,来解说各国服饰蕴含的文化,特点。

8090模特网:龚泓婷身高:163. 来自:丽水首先我们来说说印度服饰,印度女士服装比较艳丽,主要以裙子为主、纱丽和紧身上衣等,裙子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有些绣上花,赏心悦目,有的镶上镜片,光彩照人。纱丽是印度妇女最钟爱的传统服饰,不仅印度人喜欢,就是外国人也为之陶醉,,再传纱丽的时候首先要穿上紧身上衣,将双肩和胸脯紧紧包裹起来,而小臂和腰部是完全裸露在外的,下身要穿短裤和衬裙。再将纱丽披在身上,一直到脚螺处,纱丽比较薄,印度少女一般都是肚脐随便露,但大小腿玩玩不能露。

8090模特网:freida 身高:169 来自:兰州在印度,不管是上层社会的贵妇人,还是终日忙碌的农家妇女,都穿着童扬式样的纱丽,,不同的只是质地,印度纱丽的端庄含蓄,儒雅大方,也收到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的青睐,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纱丽,向全国人民展示印度传统服饰的无穷魅力。

8090模特网:任玉雪身高:174 来自:珠海中国旗袍在最灿烂的事情,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旗袍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总舵曲线巧妙结合的整体,形成了旗袍文化,京派与海派旗袍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伟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凝练。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在武汉 开幕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 协办单位:上海市服饰协会 展览地点:武汉市博物馆书画厅 展览时间:2012年7月18日-9月10日 由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览将于2012年7月18日在武汉市博物馆开幕。 《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览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市服饰协会中4家高级旗袍定制企业珍藏服饰中精选出70多件精品旗袍,配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图影,以服饰文化为主线,围绕旗袍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创新,反映了海派旗袍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在中西文化会通交融、移民文化碰撞合璧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独特旗袍服饰文化。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随着泰西礼俗的东渐和近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海的社会风俗发生了深刻变化。民国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上海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与孕育了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奇葩——“海派”旗袍。“海派”旗袍的面料选择从中国传统的丝绸、棉织物到进口的羽纱、天鹅绒等,丰富多样,应有尽有。旗袍的款式变化多样,既稳定又无常,袍身的长度、立领的高低变化来回更迭,不断引领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服饰时尚。海派旗袍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尽显女性体态和曲线之美。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又无形中为女性解放树立了一种标记,成为时尚领域卓尔不群的一道风景。 开幕式上,主办方将举办了“海派”旗袍秀活动,现场演绎旗袍东西交融的独特神韵。本次展览的时间为2012年7月18日至9月10日。在此期间,

浅谈京派和海派的形成

浅谈京派和海派的形成 现在分别说到京派和海派,我们都会联想到一系列不同的事物,有如被周立波标榜着的咖啡,和他所谓的赵本山吃着的大葱;或者同种事物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比如同样是旗袍,也明确的分着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这两个名词,早已脱离其最初形成时的语境,成为伴随着它们各自所代表的地域的两种亚文化,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同时也打破了地域,无处不在,无处不能看到它们互相的碰撞、斗争、交流与融合。那么它们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追本溯源,我们还是先从它们最开始出现的文学界说起。“京派”,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一个文学流派,“京派”作家代表有废名、沈从文、朱光潜、林徽因等,称为“京派”是因为他们当时多在京津两地活动,发表的文章都在京津刊物,又具有较为统一的艺术风格。而“海派”最开始有多种含义:活跃于上海一带的一群画家的画作和风格;京剧在上海的表现风格;主要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文学流派等等都称为“海派”。京派和海派文学就有着鲜明的差异和斗争,京派文学追求自然和人性的美,有着淳朴、平和、隽永的语言风格;而海派则首先提出“都市男女”,着力描写五光十色的繁荣都市和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具有世俗性与商业性。那么为什么在这两地的作家群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所有的艺术和文化都离不开它们所生长的土地,北京和上海,我们需要认识这两块特质的土壤。 简单的从上海说起,上海自从开埠以来,一直是与外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同时有进驻了各国租界,商业发达,西方文化强势的影响,使上海很快成为了一个西方文化在中国的窗口和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现代化和都市化在这里生根发芽。于是快节奏的生活、商业气息、灵活多变、中西结合、都市人的病态心理……这些也很自然的进入了艺术表现,成为海派风格的特征。而相对于上海的开放,京津一带却在内陆,未能接触到这样的“西风”吹拂,又是一贯的政治中心,风格自然不同。鲁迅有段对京派和海派的分析:“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虽然尖刻绝对了点,但引用于此,还是能说明些问题的。 总的来说,还是艺术源于生活,离不开地域与时代,人的性格也是如此,“海派”和“京派”的形成,是特定时代中在不同地域上孕育出来的文化体现。

海派旗袍历史

海派旗袍历史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和现代中国女性最辉煌的时期。本相一致的旗袍造型纤细,流行的欧洲妇女的轮廓。旗袍已经完全的旗女长袍的局限性,完全新的服务是“西方”的风格。首先,“不要削减学校”的说法。旗袍的地方西化的衣领,袖子,如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兰的袖子,等等,或左右开襟双排扣的西式加工之外。这些改革中的应用,虽然不丰富,但说,这是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计划已不再是一个必须遵循。旗袍和西式夹克“不要削减学校”是一个特点,这使得与各种现代服装组合的大家庭成为国际服装旗袍的话,现在,它具有国际和现代化。 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的剪裁方法和结构更加西化,半身镖和腰部镖使用的旗袍更加合身肩缝和装袖,肩和腋下也适合,有些人还软垫肩,“美人肩这表明,妇女开始抛弃旧形角范小建特点的理想。这些切割和结构的变化是在上海完成。上海鸿翔公司的金先生太君这个疑问的后裔。我还没有经历这个过程,但他在鸿翔20世纪40年代的工作,而且在很多关于此新闻的老师傅。旗袍已经敲定,这个时候的旗袍已经成熟,不再是能够在未来跳舞的基本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的旗袍,不仅使长度,大理石和装饰中的一些变化。世界各地的爱旗袍的女性,是典型的20世纪30年代,旗袍。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旗袍,旗袍的模型。在上海,亚洲的时尚中心,社会名媛的天堂。 更广泛的事实,基本形状是更明确的定义。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变化,旗袍面料更多的选择和装饰,以及长度和开衩的变化。裙子的位置是一个重要功能的时尚女装,摆线是最重要的风格线。在欧洲,在20世纪30年代的摆线妇女一直很低,而更高的腰部。这件衣服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特点,是区分的妇女在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20世纪30年代,旗袍也很长。1931年和1932年,由于20世纪20年代的影响是没有除了下摆很高的位置。从1932年到1938年,旗袍已经很长。尤其是在1934年,在上海,地面旗袍下摆几乎是非常受欢迎。这表明,上海风格的旗袍和国际妇女的流行几乎同步。中国味道(或面料或细节或装饰在显示屏上)一个的礼服(以适应更多),可以被称为旗袍。因此,我们可以带或不带襟,领或不开衩的旗袍 文章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584618.html,/

[文化内涵,旗袍]旗袍的文化内涵

旗袍的文化内涵 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着装,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丰富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自其产生以来,就成了东方服饰艺术的载体。旗袍由最初的少数民族的着装,演化为一个民族统一的服饰,直至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喜闻乐见。可见,世人对旗袍的审美追求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由小众行为转为大众行为,究其原因是服饰背后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诞生于20世纪初,盛行于三四十年代的旗袍分为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它代表着艺术与文化的两种不同风格。在传统与现代中,旗袍一路走到今天,承载了中华服饰文化的文明,维护着中华民族对“善”与“美”的追求。显露出中华女性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传统美德。旗袍上身,宛如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高贵,一种含蓄,一种典雅,亦或出现在一个角落,亦或是在歌舞升平中。 一、旗袍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创始于清代的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但其实它也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的服饰。旗袍历经多个民族服饰与文化的融合,几经变迁,在变化与取舍之间成为一种内外和谐统一的传统时装,被誉为近代中国女性时装的代表。一件旗袍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服饰文化的精华,浓郁的诗情,流动的旋律、写意的画风,透露出中国女性的大方、贤淑、温婉、含蓄、性感、秀美,诠释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女性特有的气质。沧桑变幻的往昔背后,旗袍更拥有了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于色彩、面料、款式、做工、配饰等方面更见中西文化合璧的身影,不仅中国人自己喜欢,外国人也青睐。旗袍于艺术中透着一丝宁静,于和谐中增添一笔写意,于端庄中裹挟着一种韵味,在时光的流转中呈现着永恒的魅力。 二、杏帘独步的婉约美 旗袍生动了大漠孤烟,魅力了烟雨江南。旗袍的美有目共睹,它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一面镜子,伴随着中国女性走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真切地记录着文化发展的时代印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审美标准。于不言不语中,呈现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信仰和审美情趣。积淀了妩媚的岁月,起伏着历史的绵延。旗袍它既可以穿着,更可以欣赏。多种图案背后呈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百鸟朝凤,亦或是百花盛开,婉约之中透露着不同韵味的美,再看身着旗袍的女子,婀娜多姿,碎步前行,如水蛇舞动,如柳枝飘曳,瞬间清丽、内敛溢于言表,小鸟依人,柔情似水,亭亭玉立,令人叫绝,浓得化不开。 三、林下清风的曲线美 仪态轻盈吹细柳,身着旗袍心放晴。旗袍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突破了中国妇女着装严整的传统观念,抛弃了繁琐的装饰和形制,由昔日的宽大渐趋于瘦长合身,凹凸有致,尽显女性身材,增加形体修长感,配以流行的丝袜、高跟鞋,在不经意间衬托着中国女性的曲线美。其实古代汉人就喜欢女性细腰曲折,《诗经》中有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直到唐代以杨贵妃为代表的丰腴美为世人所仰慕、崇拜,直至明清时代,女性纤细柔美之风又得以流行,东方女人体态的曲线美再次映入眼帘。旗袍恰好承担起装点中国乃至世界女性曲线美的任务,冷香端凝、花团锦簇的旗袍,更让女人有了几分矜持忧郁、雍容大度。张曼玉在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中换的是旗袍,换不掉的是她的心情及柔美,更换不掉的是旗袍背后的中国

汉服之旗袍派别

教学内容汉服之旗袍派别教材版本校本课程教案属性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不同派别不同风格的旗袍。 过程与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造型和款式,小组尝试制作旗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旗袍在造型和款式上的美感 教学重点了解旗袍的特点并尝试制作旗袍 教学难点了解旗袍的特点并尝试制作旗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修注栏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旗袍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旗袍的来历和发展史, 这节课我们对旗袍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并尝试设计旗袍。 二、旗袍各派系的设计特征 1、京派 京式旗袍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女性在个性解放 和追求自由上的审美发展,反映了传统民族文化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京式旗袍制作工艺精 湛,款式线条流畅,有可塑性,适合不同人的需 求,能完美地体现中国元素,极具艺术价值;旗 袍采用中国丝绸织锦的独特质地,以及精湛的手 工技艺,创作出无限美感和令人倾倒的服饰魅 力,美学价值高。 2、海派 上海市通都大邑,自海禁开放后,外来影响也反映到服饰方面。欧美的服饰以当时的法国巴黎为最,而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传到上海来。所以上海在当时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各地也都以上海的趋向而追踪。一衣一扣,一鞋一袜,都足以影响全国。即使是如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是昂首以瞻。我们所讲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直接导入,带学生进一步了解旗袍。 介绍不同派别的旗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旗袍

3、广派 广州地处南端,地理气候等关系,也有 其不同于他处的特点,即露、亮、奇。 4、苏派 苏州盛产丝绸等布料,而旗袍的主要面料是丝织品,苏州妇女喜红装,这些方面优势为苏派旗袍奠定了基础。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始,苏绣旗袍开始出口海外。其面料为精选的优质软缎、素绉缎,刺绣图案亦丰富多样,一般多布局在前胸、领口、袖边,一些高档的苏绣旗袍还在刺绣图案上镶嵌五彩缤纷的珠子及闪闪发光的水钻,更使旗袍显得雍容华贵,华丽非凡。 三、旗袍不同样式 1、按襟分 如意襟琵琶襟前开襟 斜开襟双襟 2、按领子分 高领低领无领的类型和特点。 介绍不同派别的旗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旗袍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文化风格旗袍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形成旗袍文化。京派与海派旗袍,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旗袍的起源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黄金时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风姿再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木棉道品牌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尤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 仪场合。 旗袍配饰 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

上海桃花节策划方案(方案稿)

2013 年上海桃花节整体策划方案 (方案稿) 2013 年4 月1日-4 月25 日,为期25天的“ 2013年上海桃花节” 将在上海浦东五大桃园盛大开园。“2013 年上海桃花节”将是别样的桃花节,将强势呈现“情系桃源、美丽上海、”的崭新风貌,全力吸引沪内外游客, 进一步提高“上海桃花节”的旅游美誉度和社会经济效益。 一.活动名称: “2013 年上海桃花节” 二.活动主题: “情系桃源、美丽上海” 三.活动时间: 2013 年4 月1日-4 月25 日 四.活动地点: 五大主景桃园:1.南汇桃花村2.大团桃园3. 海滨世外桃源4.新场桃源5. 合庆有机桃园。 十大特色景点:1. 上海鲜花港2. 书院人家3. 孙桥现代农业园4. 南汇桃花村5.大团桃园6.多利农庄7. 渔乐湾生态园8. 喜来春国际生态农庄9.益大本草园10. 葵园农家乐桃园联动景点:1.野生动物园2. 新场古镇3. 牌楼村鹤丰

农家乐4.滨海森林公园5. 小上海市民体验农园 五.活动目标 1. 百万市民游浦东 2. 旅游总收入突破6000 万 六.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旅游局)、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浦东新区文广局 特别支持媒体:东方卫视、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新浪网 七.协办单位: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上海现代服务业促进中心;上海汇通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 八.2013 上海桃花节领导小组 1 ).小组组成: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浦东商委 2 ). 负责事物:桃花节宣传策划;桃花节官网建设;桃花节导游手册设计 制作;桃花节宣传片制作,桃花仙子活动策划。 3 ). 活动执行协调工作 九.五大活动板块: 一)上海桃花节之发布活动 1. 2013 上海桃花节新闻发布

上海桃花节策划方案方案稿

2013年上海桃花节整体策划方案(方案稿) 2013年4月1日-4月25日,为期25天的“2013年上海桃花节”将在上海浦东五大桃园盛大开园。“2013年上海桃花节”将是别样的桃花节,将强势呈现“情系桃源、美丽上海、”的崭新风貌,全力吸 引沪内外游客,进一步提高“上海桃花节”的旅游美誉度和社会经济 效益。 一.活动名称: “2013年上海桃花节” 二.活动主题: “情系桃源、美丽上海” 三.活动时间: 2013年4月1日-4月25日 四.活动地点: 五大主景桃园:1.南汇桃花村2.大团桃园3.海滨世外桃源4.新场桃源5.合庆有机桃园。 十大特色景点:1.上海鲜花港2.书院人家3.孙桥现代农业园4.南喜来春国际生态8.渔乐湾生态园7.多利农庄6.大团桃园5.汇桃花村.

农庄9.益大本草园10.葵园农家乐。 桃园联动景点:1.野生动物园2.新场古镇3.牌楼村鹤丰农家乐4.滨海森林公园5.小上海市民体验农园 五.活动目标 1.百万市民游浦东 2.旅游总收入突破6000万 六.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旅游局)、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浦东新区文广局 特别支持媒体:东方卫视、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新浪网 七.协办单位: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上海现代服务业促进中心;上海汇通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 八.2013上海桃花节领导小组 1).小组组成: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浦东商委 2).负责事物:桃花节宣传策划;桃花节官网建设;桃花节导游手册设计制作;桃花节宣传片制作,桃花仙子活动策划。 3).活动执行协调工作

走进纺织天地

走进纺织天地 ——新普陀小学高年级参观上海纺织博物馆社会实践作业单实践者班级姓名

第一、第二周 看一看:了解纺织博物馆位置、规模、特色 位于澳门路150号的上海纺织博物馆于2009年1月7日 正式建成开放。整个博物馆占地6800平方米,拥有户外展示 面积1500平方米,室内3个楼层的展示面积为4480平方米, 分别是1楼的序厅、2楼的历程馆和撷英馆、3楼的科普馆和 主题馆。博物馆有实物、资料、场景、图文、模型、多媒体等 3000余件展品,通过气势恢弘的序厅、底蕴厚实的历程馆、 时空连贯的撷英馆、互动丰富的科普馆、赏心悦目的京昆戏服 馆(主题馆),展示上海地区纺织业发展的历史文脉,演绎上 海纺织六千多年的产业历史和文化。 ⑴大门前的大型锻铜雕塑《纺织魂》,通过纺纱、织布、 印染等工艺元素,宣示了纺织的产业链;雕塑脚下一块块镌刻 着许许多多纺织业厂名的石碑,记录了上海近代传统纺织业曾 经的辉煌。 ⑵序厅气势恢宏、纺织元素叠现,无论是脚下的地板、头上的照明装置,还是立柱的装饰、巨大的壁雕,都凸显了上海纺织的历史积淀和美好未来。 ⑶历程馆以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史实,演绎了上海纺织的发展历史,彰显了纺织对于形成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地位和“母亲工业”“支柱产业”的作用。 ⑷撷英馆撷取了上海各个时代的纺织先贤、劳模、纺织实业家、专家等纺织精英,展示了纺织英烈在建立新中国期间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回眸了上海地区难忘的纺织老字号和历史遗存。 ⑸科普馆通过诠释“神奇的纤维足迹、缤纷的面料世界、完整的工艺链条、广泛的应用空间”等纺织知识,集中体现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度和互动性。 ⑹主题馆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布展手法,首度展示了“海派”京昆戏服这一价值连城的梨园奇葩。以后还将陆续展出海派旗袍、创意服饰、新型面料、科研成果等与上海纺织相关的专题展项。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旗袍 艺术内涵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设计师与旗袍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 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 装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 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 有焕然一新的当今时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 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 民国旗袍这些与西方服饰审美一致的特征,并非偶然产生。在当时,上海这个中西文化杂处的大都市,是最具条件诞生如今我们或 许已经难以寻找的民国旗袍的,在上海诞生的证据虽不甚确凿,但 我们还是可以断言,海派袍是民国旗袍的典型。如果我们再胆大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现代旗袍,或狭义的旗袍,就是海派 旗袍。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两字所引发的联想或意象, 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 上的两种风格。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 腰身也越为合体。 发展历程 旗袍历经百年的演进,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样式,让人目不暇接。20世纪30、40年代旗袍 发展的黄金时代,样式变化多且非常丰富。旗袍的襟、领、袖、裙 摆等部位风格别样:襟有圆襟、方襟、长襟等;领有上海领、元宝领、低领等;袖子有长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还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镶、绣、滚、荡各种纹样,十分别致;裙摆除了长短变化,还增加了鱼尾形、波浪形等裙摆款式。

旗袍十大品牌

旗袍十大品牌_2012年度_中国旗袍网权威推荐 阅读次数:1544 次责任编辑:zhuhong 发布时间:2012-7-27 10:28 虽然旗袍十大品牌一直在业界争论不休,各种排行良莠不齐,让人眼花缭乱,不足以采信。 根据中国旗袍网记者长期调查,从产品受欢迎程度、产品质量、品牌美誉度、售后服务、品牌销售量等因素综合分析,2012年度引领中国旗袍行业的十大品牌如下: 一、秀观唐旗袍 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典雅与贤淑的气质展现。秀观唐旗袍品牌从创建开始,就注重品牌的建设及维护,特别注重提升产品的质量。设计师们将中国的传统古典与现代的性感时尚完美结合,秀观唐旗袍以上等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从设计→选材→车版→成品的每个流程都经过完善的品质管理与检测体系。因为我们深切明白服装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服装的销售已至品牌的生命,在国内众多旗袍品牌当中,秀观唐品牌质量属业界楷模。属时尚改良旗袍的龙头企业。全国各地匀有批发加盟实体店,是立足旗袍行业的首选品牌。 二、忆江南旗袍

云南忆江南从创建开始,始终注重品牌的建设及维护,在全国第一家使用企业形象视觉设计系统,投入巨额宣传费用,注重产品质量,被誉为“中国十大品牌国服。’不仅在云南省盛有名气,在全国各地也都有该品牌的实体店,属旗袍行业当中佼佼者。 三、陶玉梅旗袍 "陶玉梅"品牌服饰致力于中式服装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工作,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化之路。公司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意见反馈卡,把消费者的意见摆在第一位。每月都要推出10余款新品,充分利用棉、麻、呢、牛仔、织绵缎、灯芯绒、烂花绒、化纤等面料,让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能在"陶玉梅"这个品牌中找到适合自己消费定位的中式服装。陶玉梅产品更新速度能与秀观唐相比。以设计生产的优势迅速占领国内部分市场。 四、格格旗袍 产品主要有中、高档礼服、中式时装、中式休闲装、婚庆装等,格格产品造型优美,材料考究,板型合理,做工精细。产品风格各异,色彩纷呈;或高贵华丽、或喜庆吉祥、或清新典雅、或端庄古朴,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格格人始终以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致力于传统服装的研制和开发,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保持品牌的独特风格。在北京有多家格格旗袍店,属旗袍品牌当中较老的一个,注明于旗袍礼服。 五、吉祥斋旗袍

京派和海派旗袍的区别 文档

所谓京派、海派之称,最早出现于几十年前的旧中国文坛。海派一词是当时北京一些进步作家的发明,用以批判上海的某些文人及文风。“京派”是相对“海派”而言的。再往后,京派和海派便分别象征着两种对立的文化了。京派是传统的正宗;海派是对传统的标新,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不再以地域为界,即并非只有北京的才叫京派,也不是凡上海的就是海派。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海派风格反映在服饰领域内称其为“海派服装”。虽然“京派服装”的提法并不常见,但这种服装风格相对于“海派”肯定是存在的。旗袍的京派与海派就各有其鲜明的个胜。 海派文化完成于本世纪30年代,海派服饰也在30年代达到辉煌灿烂的顶峰。而海派旗袍则在30年代的海派服饰中一统天下。只要提起30年代,人们无疑会联想起旗袍美女的绰约风姿来。 如果没有近代上海的开埠,没有“中体西用”、“西学东渐”,就不存在旗袍的西化,当然也无所谓“海派旗袍”了。海派旗袍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传统样式与西式服装的兼收并蓄,当时不仅把西式外套、大衣、绒线衫穿在旗袍外,更采用洋装中的翻领、“V”形领、荷叶领,袖型则有荷叶袖、开衩袖等。到后来还出现了改良旗袍,结构更趋西化,一反传统地有了胸省、腰省和装袖、肩缝,甚至加入垫肩以追求完美的身材。旧式的大襟和繁琐的装饰则逐渐消失了。旗袍面料由于纺织品的大量进口而极为丰富,从各类绸缎到棉布、呢类、纱罗,应有尽有。某一段时间旗袍流行“透、露、瘦”,于是就采用镂空织物和半透明的化纤或丝绸。其次,旗袍廓形修长紧身,尤其适应南方妇女消瘦苗条的身材特征。正因如此,旗袍才始终扮演着流行的主角,风靡于上海滩的街头巷尾。 20、30年代的海派旗袍,是一种既稳定又变幻无常的时装。摆线高低来回更迭,稍不留神便会落伍,这种时髦确实是需要“追赶”才能及的。时尚是商业的催化剂,作为商业化大都会的产物,海派旗袍 不仅顺应社会心理,更切合商业利益,由于开埠之初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上海深受欧美流行的影响。时装业发展迅猛。30年代上海已成为一切时髦之物的中心,称之为“全国时装中心”也不为过,更有所谓“东方巴黎”之美誉。海派装束尤其是海派旗袍成了各地摹仿的典范。 相对于海派的创新,京派就显得守旧一些。旗袍的京派自是指区别于海派,不为流行所动的传统式样。 也许海派文化可称之为海洋文化,那么京派文化则可称之为内陆文化。一方面北京的地理位置当时并不有利于西洋文明的引人;另一方面,旧京的官僚军阀又阻碍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包容。京派旗袍的特点不是中西合壁的艳丽,而是本位本土的拙朴。民初的京城女性以上流社会为源头,中等阶层妆饰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但缺乏整体更新的内在动力。上流社会以旧清遗留下来的大家望族和军阀政客为主,多沿袭旧制而着旗袍。旗袍款型类似过去,通常平直宽肥,有大襟。面料以传统的绸缎为主,偏厚重。平民的旗袍多采用棉布,可单可夹。印花面料比海派要少,花色也未受到西方的影响。相反,旗袍的装饰却比海派来得

民国旗袍文化

民国旗袍文化 1.概述: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2.起源: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 3.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废除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成立以后,清朝的服饰制度大部分被革除,传统服饰至此发生了整体上的变化,中西合璧的服饰或纯西式的服饰逐渐进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 4.时间: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 5.主要地点:上海 6.流行原因:○1简洁。○2具有东方神韵。 7.旗袍特点:○1开省收腰○2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3面料较轻薄○4印花织物增多○5装饰较简约○6内着内裤和丝袜○7开衩处露腿 8.发展: ○1两个阶段 A.20年代以传统的直身平面剪裁为主,并开始移入西方的多省工艺,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之为经典旗袍。 B.到了30年代引入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如装袖,装垫肩和拉链等,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之为改良旗袍。 ○2过程 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又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 A.10年代到20年代初 受日本式服装影响,"文明新装"开始流行,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着的黑色裙成为时尚。

B.20世纪20年代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沁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这位以善于观察和描述时装的女作家所说的“初兴”,如果是指20年代,那“严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彩袖曲襟低领长袖旗袍——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样式 绣银云龙纹高领中袖旗袍——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样式 C.20世纪30年代(黄金时代) 30年代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

4.旗袍文化

旗袍文化 旗袍是民国的旗人之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简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 文化风格 旗袍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形成旗袍文化。京派与海派旗袍,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旗袍的传说 从前在镜泊湖畔有个渔家姑娘,由于她从小跟着阿妈在湖边打鱼,脸晒得红里透黑,人们都叫她黑姑娘。这个黑姑娘不光人长的俊俏,而且心灵手巧,炕上的针线活做的好,打鱼的本事更是百里挑一。那时候,满族的妇女都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可是黑姑娘打鱼常在湖边上转,树棵子常刮扯衣服,很不方便,她就剪裁了一种连衣裙的多扣袢长衫。这种长衫两侧开叉,下河捕鱼时可将衣襟起来夹在腰间,平时扣袢一直到腿弯儿,当裙子用,既合体又省布。这本来是件好事儿,哪曾想,这样的长衫却送了她的命。 有一年,皇上梦见先王告诉他,在北国故都有一位身骑土龙,头戴平顶卷沿乌盔,手托白玉方印,身穿十二扣锦袍的姑娘,能帮他治理天下。皇上就派钦差下去选妃。因此,八旗姑娘都被招进渤海故都坍塌了的墙围子里候选。派来选娘娘的钦差,左挑右挑也没选中一个。正急得没法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脸蛋黑黑的姑娘,头顶泥盆,手托一块方豆腐,身穿多扣袢长衫,站在一垛土墙上。这姑娘正是黑姑娘。她上姥姥家串门,穿着自己做的那件长衫,给姥姥买豆腐,回来时路过这古城,见人山人海,不知出了什么事,也挤上前来,站在那土墙上看热闹。因是三伏天的日头晒得人头晕,黑姑娘就把豆腐托在手上,腾出泥扣在头上遮荫凉。钦差指着黑姑娘喊:“娘娘在这里!” 有人问钦差:“怎么说她是娘娘呢”钦差说:“你们看她站在那土墙不正是一条土龙吗?她头上顶的那小泥盆不就是平顶卷沿乌盔吗?她手托的那块豆腐不就是八角玉方印吗?她穿的那件十二个扣袢的长衫便是十二锦袍吗?” 说完,钦差大人就吩咐随从硬是把黑姑娘抬进北京。来到宫廷,皇上一看,这黑姑娘虽然黑一些,可长得很俊俏,又非常窈窕秀美。就土封她为黑娘娘。 黑娘娘是劳动妇女,过不惯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想念家乡父老、更留恋那真山真水的渔猎生活,进宫后整天擦眼抹泪的,皇上为了安慰她,拿来她家乡产的人参、貂皮、鹿茸等,黑娘娘一见这“三宝”,想起了当初为了这些稀有的贡品,有多少家乡父老冒着危险到深山老林里去采集猎取,甚至有人丧了命,于是她起了很多办法使皇上把征收关东的“三宝”由珍贵稀有的人参、貂皮、鹿茸改为随手可得的草莓、湖鲫、烟袋草了。这一来可把关东的人民乐坏了,到处响起八角鼓,跳起满族舞,来歌颂黑娘娘的功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