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1>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要提出正确的害虫防治途径,必须弄清楚虫害发生的原因,造成虫害的条件有三条:第一,有适宜的环境条件,这种环境条件主要指温湿度和其他生物因子;第二,有大量的害虫来源,而且必须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害虫种群数量发展到足以造成为害农作物产量或质量的虫口密度时,才能造成虫害;第三,有适宜的寄主作物,且寄主作物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发生为害的盛期吻合。

针对以上害虫发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

第一,恶化害虫的环境条件。在研究清楚农业生态系的基础上,实施两个改变:一是改变非生物环境,使农田环境有利于作物,不利于害虫。二是改变农田生物群落,通过人为控制,引进或保护天敌,从而增加天敌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减少害虫。

第二,控制害虫来源及其种群数量。害虫的来源不外有两种:一是本地虫源,二是外地虫源。首先应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入和蔓延。其次,对本地虫源,主要是通过越冬防治压低虫源基数,加强虫源基地内的防治工作,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在造成经济损害的数量水平之下。第三,调整作物品种及其生育期,实施“一选一调”。一选是选用非寄主作物或抗虫品种,以达到抗虫免害;一调是调节播、植期,使作物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错开,以减轻或避免作物受害。

<2>怎样全面理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首先,应以“预防为主”是我国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进行理解。害虫防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类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害虫防治技术水平的衡量,从预防作用体现的程度来作出评价。要判断“预防为主”体现程度,先要弄清“防”与“治”的区别界限:“防”就是在害虫大量发生为害以前采取措施,使害虫种群数量较稳定地被抑制在足以造成作物损害的数量水平之下,体现在稳定、持久、经济、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以及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而“治”仅是要求做到在短期内控制害虫的为害,指采取措施控制害虫大量发生为害之前。

其次,应从综合防治的具体内容和所包含的主要观点来全面理解。所谓“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是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综合防治应从农业生态系整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作前提,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而有利于作物及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在设计综合防治方案时,必须考虑所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的影响,这就是从全局观点(或生态观点)来理解方针。同时,应以综合观点,去认识各种防治措施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期望单一的措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也不是各种措施的简单累积。必须因时、因地、因虫制宜,协调运用各项必要的防治措施,达到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项措施最大威力,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最后是经济观点和安全观点,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防治害虫的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使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受影响,因此,我们把害虫压低至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这就达到了防治目的,而不是要求把害虫绝灭。

<3>病虫害农业综合防治主要措施

农业防治就是综合运用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定向改变某些环境条件,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的生存繁殖,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直接或间接消灭或抑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达到保证作物丰产的目的,称为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包括的主要措施:

1、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这些措施往往影响农田生态系的改变,引起害虫种类、数量发生深刻的变化,减少或消除害虫的滋生基地。

2、轮作:正确的轮作,可提高地力,给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使食性较狭窄的害虫营养条件恶化。

3、耕犁:对地下害虫或以作物遗株越冬的害虫有直接杀伤,或使害虫翻出土面被捕食或捕杀。

4、调节作物的播、植期:使作物容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严重为害的盛发期错开,减轻或避免受害。

5、清除杂草和清洁田园:杂草常常是害虫的越冬场所或寄主,从而成为害虫为害农作物的桥梁。遗株和枯枝落叶中往往潜藏不少害虫,所以清洁田园及除草对防治害虫有很大作用。

6、排灌水:可以恶化害虫的生活环境,尤对水湿性害虫更为显著。

7、施肥: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长健壮,提高抗虫力施肥还可提高作物受害后的恢复能力;但施肥不当则降低作物抗虫力。

8、作物抗虫品种的利用:可以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能较长时期内控制害虫的发生。

农业防治措施与作物增产技术措施是一致的,它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态条件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即可达到控制多种病虫害的目的,花钱少,收效大,作用时间长,不伤害天敌,又能使农作物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因此,农业防治是贯彻“预防为主”的经济、安全、有效的根本措施,它在整个病虫害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

害虫综合防治的基础。

<4>植物抗虫性在害虫防治上有何作用?

作物抗虫性是作物本身具有能够减轻害虫危害程度的一种可遗传的生物学特性。由于具备这种特性,抗虫品种与感虫品种在同样栽培条件和害虫数量的情况下,抗虫品种不受害或受害较轻。抗虫品种比感虫品种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

栽培抗虫品种防治害虫是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措施,它符合“预防为主”的植保工作方针,有预防作用。近年来国外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发展很快,已成为“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物抗虫性是害虫与寄主作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关系的集中表现。抗性品种能够抵抗害虫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的由于品种具有某种特性,使害虫不在其上栖息、产卵或取食;或虽能栖息、产卵、取食,但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有的虽能栖息、产卵或取食,但对产量并不能造成损失。因此,抗虫性的机制类型可分为三类: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

抗虫品种在害虫防治上的作用是:

抗性能避免或减轻虫害的损失,压低害虫种群数量,特别是大面积连年栽种,效果可以累积,更为稳定、显著。耐害性品种可以放宽经济阈值。可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有利于保护害虫的天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抗虫品种无不良副作用,易与其他防治措施相协调,且不需增加防治成本,起到预防作用,完全符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5>生物防治对害虫防治有什么意义?生物防治包括哪些内容?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各种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使其对作物不造成损失的方法。简言之,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称为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份,且能直接消灭害虫。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发展,是一种稳定的自然控制因素;大多数天敌对人、畜和植物均安全,不会污染环境;害虫对天敌不会产生抗性,在自然界中,天敌一旦建立种群,就能较长期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发生发展。

我国是生物防治应用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果农就懂得利用黄蚁防治柑桔害虫,开创了生物防治的先例。随着综合防治的提出,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已成为综合综合防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源丰富,天敌利用的潜力很大。

生物防治的内容包括:以虫治虫、以病原微生物治虫和以其他有益生物治虫,如捕食性螨类、益鸟、青蛙、线虫、鸭等。其中以虫治虫应用最为广泛,是生物防治最主要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合成激素和化学不育剂、放射能处理昆虫和用遗传手段引起不育防治技术也有了很大进展,从广义上来说,也可将这类不育防治方法放在生物防治的范围内。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方案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 . .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6263549.html,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 作者:毛蕊张锦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8期 摘要现如今,阻碍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目标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作物的病虫害,怎样才可以正确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防控制,是我国植保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将针对西安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作物;?预防控制;病虫害 我国当前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属于植保工作以及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工作,同时,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也是保证农业增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一项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尤其是西安市在最近的几年里,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采用科学的植保方法,并且积极开展各项病虫害的监测,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为全市的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农作物预防控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1对预防控制过于重视,忽略了对病虫害的监测 由于对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属于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出具准确的监测预报,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合理部署将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各级的植保部门在近几年担任的都是行政职能,同时,专业的检测技术管理人员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资金投入不到位,所以一些区县就出现了“断层”的情况。不仅如此,一些地方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不强,对于病虫害的测报工作还不是很熟练,对于当地所发生的病虫害也不够了解,所以,这些技术人员所发布出来的监测预报有时候并不准确。此外,政府所投入到植保工作的资金,更多的被用到统防统治等项目当中,对于病虫害监测资金的投入并不及时,这也使得植保部门病虫害监测职能显得十分弱化。 1.2种植的模式、结构过于单一,病虫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西安市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基本上都是“小麦—玉米”两茬轮作,这样的种植模式、结构显得过于单一,而且很容易出现病虫,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西安市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一直重茬种植,导致一些传统的根结线虫和白粉病等病虫害也转变为主要的病虫害,并且出现范围加大、种类增加、程度加重以及周期延长等特点。不仅如此,由于受到了天气的变化、栽培技术的改进、品种间抗病虫性的差异等的影响,新型的病虫害正在不断的涌现,旧的病虫害也在不断加剧,这些都会使病虫害的预防控制工作难度增加。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植保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 一.填空题 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 B.斑点 C.萎焉 D.畸形 (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 B.无性孢子 C.无法比较 (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 B.植物的病征 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D.传染性 (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 B.适温高湿 C.适温低湿 D.低温低湿 (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时,常发现农民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存在以下误区:(1)盲目防治:在没有弄清病情虫情就施农药。(2)农药选择不对口:见到虫就用杀虫剂,见到病斑就用杀菌剂。(3)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适期。(4)农药配制方法不当。(5)喷施农药不正确。(6)施农药时间不当。由于以上原因贻误了防治的适期,造成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较差。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几点建议供生产中参考。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状及分类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 咀嚼式口器害虫蛀食作物后可造成叶片或植株主干缺刻、孔洞、隧道或果实留有许多凹陷纹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植株叶片汁液而出现叶片发黄、发白以及植株生长停滞、微缩等症状。 (二)作物害虫的分类:按为害习性可分为 1、地下害虫: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如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地老虎等到。 2、蛀茎害虫:泛指具有钻入寄主植物茎杆内取食为害习性的一类害虫,俗称钻心虫。如玉米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秆蝇、等到。 3、食叶害虫:指以咀嚼式口器蚕食作物叶片的一类害虫,如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 4、潜叶害虫:指从幼虫潜入叶肉取食组织残留表皮危害的昆虫,如潜叶蝇、斑潜蝇。

5、允吸类害虫:指以吸收式口器危害农作物。如蚜类、介壳虫、螨类、同翅目、半翅目。 二、作物病害的识别及分类 (一)非浸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是一种由于管理措施不当而给植物造成影响的病害。如缺氮引起的植物叶色浅绿,底部叶片逐渐黄枯;缺钾引起的老叶褐绿,沿叶缘有许多褐色小斑等。 (二)浸染性病害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1、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发生程度最高、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真菌性病害的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等,若在生病的植株上看见上述特征之一,可先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二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二、真菌 1.植物病原真菌 (1)鞭毛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3)子囊菌亚门 (4)担子菌亚门 (5)半知菌亚门 2.植物病原病毒 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植物病原线虫 5.寄生虫种子植物 三、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2)湿度(3)光照(4)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伞状物线状物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4.有害物质(1)土壤盐(2)碱害(3)药害(4)大气污染 九、浸染性病害 1.真菌类病害 (1)锈病(2)黑粉病(3)白粉病(4)菌核病(5)霜霉病(6)黑莓和灰霉病 (7)炭疽病(8)立枯病 2.细菌类病菌 (1)软腐病(2)斑点病(3)枯萎病 3.病霉类病害 (1)花叶病毒(2)矮化病毒(3)畸形 4.线虫类病害 (1)粒线虫属 (2) 茎线虫属(3)异皮线虫属(4)根结线虫属(5)滑刃属5.寄生虫植物 (1)菟丝子(2)列当(3)桑寄生属和槲生属

作物病虫害防治试卷套及答案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作物病虫害防治》 试卷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病原: 2、转主寄主: 3、孤雌生殖: 4、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全变态类昆虫具有不同虫期,它们分别是 (1)、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期;????? (2)、卵、幼虫、稚虫和成虫期; (3)、卵、幼虫、蛹和成虫期;??????? (4)、卵、幼虫、离蛹和围蛹期。 2、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是 (1)、不适宜的环境条件;??????????? (2)、动物或人为的器械损伤; (3)、雹害、风害等;??????????????? (4)、温、湿度不适宜。 3、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个亚门。

(3)、六;????????????????????????? (4)、二。 4、下列昆虫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是 (1)、金龟子、蚜虫;??????????????? (2)、金龟子、菜粉蝶; (3)、金龟子、蓟马;??????????????? (4)、金龟子、叶蝉。 5、昆虫的龄期指的是 (1)、一年中发生的代数;??????????? (2)、从卵发育至老熟幼虫所需的时间;(3)、一生中蜕皮的次数;??????????? (4)、在相邻的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6、——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较其它任何生态因子都显得更为重要。 (1)、温度;??????????????????????? (2)、湿度; (3)、天敌;??????????????????????? (4)、食物。 7、翅两对,鳞翅,常有鳞毛形成斑纹的昆虫属于 (1)、膜翅目;????????????????????? (2)、鞘翅目; (3)、鳞翅目;????????????????????? (4)、同翅目。 8、夹竹桃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它常伴随发生是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1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 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 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 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 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 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 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2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1、 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 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 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 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 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2、 真菌 1. 植物病原真菌 (1) 鞭毛菌亚门 (2) 接合菌亚门 (3) 子囊菌亚门 (4) 担子菌亚门 (5) 半知菌亚门 2. 植物病原病毒 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 植物病原线虫 5. 寄生虫种子植物 3、 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 (2) 湿度 (3) 光照 (4) 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伞状物 线状物 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春季农业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时期,是关系到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事,是实现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的迫切需要。要把握好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加强春季田间作物管理,特别要防旱、防涝、防治病虫害。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1 春季主要农作物为害症状以及发生趋势 1.1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症状 玉米虫害以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红蜘蛛等为主。玉米病害以大(小)斑病、褐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粗缩病等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为主。马铃薯病虫害以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等为主。向日葵主要以向日葵螟为主,主要为害向日葵的花盘和种子,将种仁局部或者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者深蛀花盅,把化盘咬成很多隧道。被害花盘遇雨后腐烂发霉,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大豆病害则以大豆菌核病、大豆灰斑病为主。为害症状是蜘蛛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 1.2 发生趋势 结合气候特点与各种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0年春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然比较严重,总体程度略微重于2009年。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严重发生态势,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螟等呈偏重发生态势,稻瘟病、稻曲病有严重流行的潜在威胁,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 2 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病虫害发生危害不断加重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因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品种抗病虫性差异、气候条件异常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已进入新的高发周期,病虫发生总体趋势表现为病虫发生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区域扩大、时间延长、程度趋重;同时新的病虫害不断侵入和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演变为主要病虫害,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给防治带来了困难。 2.2 病虫综合防治意识不强 大多数农民仍然采用化学药剂,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知之甚少。从短期看,虽然抑制了虫害,但从长远看,病虫的抗药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而增加了以后防治的难度。因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应该过多的依赖化学手段,应该综合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治措施。 3 防治措施与可行性建议 农田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植物、害虫、天敌等构成了一个相对的食物链关系。为防止病虫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一般是在病虫大发生之前进行有效防治,这样对田间天敌不会构成什么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天敌的作用。而治病虫确是应急补救措施。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抑制了病虫的数量。但同时也大量杀伤了田间的自然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长期一来,容易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恶性循环。 3.1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预先监测能力 提高病虫害的预先监测水平,要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从而增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确保预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高病虫发生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病虫测报的覆盖面,以增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预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2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病虫综合防治的指导能力。提高农民对各种病虫害的认识与防治手段。以科技下乡的形式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防治虫害,提高他们对病虫害防治的综合能力。

作物病虫害防治

作物病虫害防治 目录 河北省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第一章昆虫基础知识 第一节昆虫的形态特征 一、昆虫的主要特征 二、昆虫的头部 三、昆虫的胸部 四、昆虫的腹部 五、昆虫的体壁 实验实训昆虫外部形态观察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与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变态 三、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四、昆虫的主要习性 实验实训昆虫的变态和各虫态观察 第三节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二、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三、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四、农业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 第四节农业昆虫常见类群的识别 一、昆虫的分类及命名 二、农业昆虫常见目科的识别 实验实训一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 实验实训二鞘翅目、鳞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 实验实训三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缨翅目昆虫及其农田常见科观察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实验实训植物病害的主要症状观察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一、植物病原真菌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毒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实验实训一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二子囊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三担子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四半知菌亚门真菌及其重要属的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形态观察第三节植物病害诊断 一、植物病害诊断程序 二、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三、植物病害常规诊断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 四、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五、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一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三、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第二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 三、生物防治 四、物理防治和机械防治 五、化学防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四章作物害虫防治技术 第一节地下害虫 一、地老虎 二、蛴螬 三、金针虫 四、蝼蛄 五、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 实验实训农田地下害虫的观察 第二节粮食作物害虫 一、水稻害虫 二、麦类害虫 三、禾谷类杂粮害虫 四、粮食作物其他害虫 实验实训二禾谷类旱作害虫的观察 第三节棉麻作物害虫

2018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

2018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 一、认清形势,加强领导。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是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一旦发生,损失很大,甚至颗粒无收,所有的投入和付出毁于一旦。目前由于气候给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发生、繁育、生长的条件。根据预测预报和实地调查来看,发生的时间早、种类多、范围广。在苗床地常年没有出现的病虫今年也发生了,给农业生产提出严峻的挑战。为确保今年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实现农民增收,抓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搞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镇上成立城北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技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农技站职工为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加强对全镇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测报调查、技术指导、协调和督查。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加强此项工作,确保本地无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二、措施到位,责任明确。 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和防治预案,加强对村(居)及相关部门的督查、检查、考核和协调,对出现重大病虫害的地方,立即组织专业队指导,加强统一防治。镇农技站负责全镇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调查、防治技术指导,向镇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病虫害情况,印发技术资料。村

(居)负责本区域内的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加强宣传,督促农民加强防范,及时报告病虫害发展情况;如有重大病虫害发生,要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消灭病虫。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村(居)要切实做到每三天一查、一报。农技站工作人员要分片包干,进村入户抓好田间调查,做好预测预报;镇上领导按平时工作分工驻片包村,驻村干部及村干部包社,使工作层层有人抓、一级对一级负责,推动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为确保我镇农作物无重大病虫害发生,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镇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查考核,督查分片领导是否到村,驻村干部、农技人员是否到户、田边地角开展工作;督查村干部开会、宣传开展工作。凡是因不在岗、由于工作不力出现了重大病虫害造成损失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年终工作考核确定不合格,取消评先进的资格;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2020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2020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有效预防控制爆发性、迁飞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减轻小麦病虫和农区蝗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2020年中央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我市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和提高组织化程度,突出小麦重大病虫害源头区、迁移扩散重灾区小麦主产区,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和蝗虫等重大病虫防控,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项目区实行整片、整村推进,带动区域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补助政策 (一)补助范围 1、小麦病虫害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2万亩。 2、农区蝗虫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21万亩,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各县区参照市里的分配原则,落实到具体补助对象。 (二)补助标准。小麦病虫害防治每亩补助10元,蝗虫防治每亩补助5元。补助资金主要对病虫害源头区和重发区实施统防

统治、应急防治的药剂和施药作业进行补助。 (三)补助对象。实施病虫害防治作业的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和农民。统防统治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和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等。重点补助全国百强服务组织、省十佳服务组织和省市优秀服务组织。 (四)补助方式。2万亩小麦病虫害防治和21万亩蝗虫防治,可采取资金补助,也可采取物化补助,由县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确定。采取资金补助的,要严格核实项目实施面积,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及时发放补助资金。采取物化补助的,非应急状态时,农业、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统一招标采购工作,认真核实防治任务和相关服务协议,作业前及时将药剂分发到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或村组(农户)。病虫害突发时,要做好应急物资的订购工作。 组织实施 各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策宣传,加强指导服务,严格资金监管,确保补助项目落实到位。 (一)合理确定补贴面积。小麦病虫害防治,市里依据近三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今年小麦种植面积等因素,确定各县区承担面积。蝗虫防治分配根据有关县区常年地面防治面积确定。 (二)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相关措施。各县区在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农业部门要会同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论文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学院:植物保护 班级:植保六班 姓名:张城 学号:222014327012163 项目类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摘要:病虫害的存在,直接的威胁到了农作物的成长。本文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序言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危害时期不一致,多数农民不能准确识别自己所种植作物发生的病虫种类,防治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加之选用防治农药种类、施药方式的差异,很难保证整体防治效果。为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笔者借鉴国内先进管理经验,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直补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取得良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海拔落差大,南北温差大,特别是很多地区小气候突出:十里不同温,百里不同天。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二是工业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酸雨天气,水质污染等造成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抗病能力弱。同时给病虫害带来新挑战和变化规律,如天气变暖会提前带来蝗虫繁殖期改变,危害各农作物生长期和紊乱病害机理机制。酸雨使土壤ph值酸度增大,将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加快土壤酸化等,从而改变病虫害种群数理变化。 (二)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相关制度不健全。各级涉农部门不重视,很少有预防措施,很多地方没有结合本地区实际,根据虫害种类及作物环境作出行之有效的长期的防治体制机制;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如缺乏透明评定标准、无服务费用收取的标准,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存在缺乏高效施药机械、后勤保障跟不上以及解决纠纷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三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不齐。不少乡级甚至县级农业工作人员在机构改革中被分流或没有真正从事本专业,加之农业工作比较艰苦,许多大中专毕业生不愿从事基层农业工作,造成人才队伍流失或缺乏;四是没有相应政策等支持。如缺少资金、无技术引导。防治工作尤其在起步阶段,更需要农业部门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为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人的因素方面 一是中国的农业基本国情对病虫害防治影响。因我国农业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农业基础设施弱,造成病虫害防治较为落后;二是农户分散无序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的主体是以农户各自为政、分散经营,零散种植农作物的多,集中连片的少,各类作物无序杂乱混合种植,这种方式使病虫害种类数量增大,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三是病虫害防治主体力量薄弱。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劳动的多为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造成许多农田留荒或低效种植,人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重视甚至无能为力;四是知识技能局限性的限制。在从事农业工作的人中,文盲、半文盲的劳动力比例很大,不但作物种植水平低下,而且在农田管理上使用农药时不合理不规范,盲目喷药、无效喷药等,使病虫害防治很难有效有序进行。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很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已经不再单纯的追求产量和效益,而是对安全和优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是会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生产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一定要重视农业生产,并且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标签:农作物生产;病虫害;对策 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是要面临很多的问题,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时候,是会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因此,要想更好的解决问题,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病虫害危害不断加重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耕作的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很多的新品种,这些新的品种在进行种植的时候在抗病虫方面的效果是非常差的。现在气候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就使得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也是要面临很大的问题的,因此,也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病虫害多发的时期,表现出来了很多不同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病虫害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而且,在频率方面也出现了非常快的情况,同时在时间和程度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在对病虫害进行治理的时候一定要不断的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病虫害在发生的时候是会出现新的演变的,因此,在进行治理的时候难度和防治成本都是会发生一定的问题,因此,在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对相应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1.2 病虫综防意识不强 很多的地区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出现了以应急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做法,这样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为主的方式,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也是经常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时候经常是会出现对一些新的措施不重視的情况,因此,很多的农民在对病虫害进行治理的时候也是存在着思想过于保守的情况。对于新的防治措施不进行重视也导致了很多的情况下病虫害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同时,很多的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的,因此,在对药剂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合理,同时在使用量方面要进行严格的控

最新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受不良环境重要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状态(即是病态),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相互作用的持续性,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伤害是特发的,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病害。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其发生主要是二方面的因素: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的反映。 侵染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主要是由其他生物寄主引起的,也可称之为寄主性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引致的病害约点整个植物病害的80%以上,而真菌中,半知菌这类的高等真菌又占整个真菌病害的80%以上。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一)、症状 变色:植物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常见的有:褪绿和黄化、红叶、花叶和斑驳。 坏死:植物细胞和组织感病死亡,形成各样的病斑,是局部的。 常见的有:叶斑和叶枯、疮痂和溃疡、立枯和猝倒。

腐烂: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成。植物任何部分都可发生。常见的有:软腐和干腐、流胶和流汁。 (腐烂和坏死区别是:腐烂是整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轮廓) 萎蔫植物的叶片因缺水而下垂的现象。 畸形常见的有:簇生和丛生、矮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瘤肿和徒长、叶变。 (叶变是指植物花器各部分转化为绿色叶状结构的症状)(二)类型 1、植物病原真菌 在真菌分类中,很多学者认为真菌是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五个亚门。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鞭毛菌亚门属低等真菌,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 原核类—原核界(细菌等) 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主要以水传播。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主要是以气流传播。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汇编

目录 一.植物病害 (2) 1.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2) 2.植物病害的原因 (2) 3.植物病害的类型 (2) 4.植物病害的症状 (3) 二.植物病原物 (3) 1.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3) 2.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3) 3.病害循环 (4) 三.植物病原真菌 (5) 1.真菌的分类 (5) 2.真菌的一般性状 (5) 3.真菌的繁殖 (5) 4.真菌病害的特点和诊断 (5)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6) 1.病原细菌的形态结构 (6) 2.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 (6) 3.植物病原细菌的诊断 (6) 四.植物病原病毒 (6) 1.病毒的组成及形态 (6) 2.植物病毒的复制与增殖 (6) 3.植物病毒的传播 (7) 4.代表性植物病毒 (7) 五.植物病原线虫 (7) 1.植物线虫 (7) 2.植物病原线虫的习性及传播 (7) 3.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7) 4.主要的植物病原线虫 (7) 六.寄生性种子植物 (8) 1.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 (8) 2.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8) 3.常见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8)

一.植物病害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1.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1)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积累; (2)水分的输导; (3)光合作用; (4)养分的转移与运输; (5)生长与发育速度; (6)营养产物的积累与贮存; (7)营养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再利用。 2.植物病害的原因 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出病变的因素。 如: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 不良的物理化学条件 由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 病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其中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简称病原菌。它们都是寄生物,被寄生的植物叫寄主。也可惯称为寄主植物。 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环境 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 角形的面积。 病害四面体: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 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害四面体学 说。 3.植物病害的类型 (1)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传染性,所以称传染性病害。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章程及制度

某某市安泰农作物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社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 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省、市关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

务的实施方案和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的要求,为了搞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某某市安泰农作物 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社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属“公司十专业服务队”的民营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自

负盈亏、以服务为宗旨、面向农户,采取自愿参加、有偿服务的形式在本地开展技术承包服务。 第二章任务(职责) 第三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13 / 1 必须承担以下任务,履行以下职责: 1、根据市、县农业行政主管

部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病虫防治信息,结合本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实际,指导机防手及时、准确进行病虫防治,并确保防效。 2、对机防手进行植保知识及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操作规程知识培训,提高其施药技术水平,确保选用对口、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 3、与农户签订技术承包合同,

开展自愿有偿技术承包服务。 4、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技物结合,配套供应技术指导和防治药剂并进行田间施药防治。 第三章组织形式与服务方式 第四条农作物病虫专业化 统防统治机防队组织形式 13 / 2

以服务站为单位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面向农户开展自愿有偿技术服务承包。 第五条服务方式 在村民中推选有经验和技术基础,热心集体公益事业的村民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队,由机防手集体统一组织防治用药、统一施药的方式为自愿承包户进行有偿服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 Word 文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做好各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以降低各项污染,促使农业步入绿色环保路径,从而促进农业发展。 关键词绿色植保理念;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07- 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陆显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贵城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贵港537100) 在现代化农业安全生产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其对各类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业生态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农业病虫害防治中都是应用化学防治措施,但是此类措施存在较多负面影响。因此,应深入践行绿色植保发展创新理念,合理选取生态控制、生物和物理防治等技术,为各类病虫害防治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绿色植保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全面发展,在现代化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要降低各类化学农药的应用,对各类废弃物合理处理,避免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污染,降低病虫害对各类农作物的危害,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优化传统农业发展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全面创新防治思路,合理应用新型绿色植保技术,推动现代化农业全面发展。在绿色植保理念下要合理调控农药实际应用量,对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控制,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农作物种植质量与产量有效提升,提高农产品种植质量,提升农作物市场竞争力[1]。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合理应用绿色植保理念具有重要作用,能提升农作物质量和产量,推进应现代化农业发展。1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类型 从目前多数农作物实际种植现状来看,在各类农作物种植中存在大斑病、小斑病等病害。此类病害基本表现就是在农作物叶片、苞叶等位置出现大斑等,各个小斑会逐步扩散成大斑。此类病害会导致农作物叶面逐渐枯萎,对农作物种植产量与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当作物生长到灌浆期后,容易诱发青枯病。基本表现就是农作物植株开始逐步干枯,叶片颜色开始发生改变,转为灰绿色。农作物青枯病主要是由于农作物植株感染腐霉菌等诸多细菌所导致,此类病症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在连片的农作物中也会出现,并且实际感染速度较快。青枯病将会导致农作物逐步枯萎,大量减产。其次,还有黑穗病,其发病后大多都表现为植株矮小、不吐花丝,究其原因是受到病菌感染所致,农作物发生黑穗病时都是大面积染病,且减产严重。2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2.1建立专业化、统一的病虫害防治环境 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家庭种植条件与种植规模等影响要素限制,导致绿色植保理念应用具有较大的限制性。当前我国相关部门能明确认识到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作 用,开始引导各个地区当地农民建立合作社管理办法,此类方式能有效推动现代化农业全面发展,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对病虫害进行统一管理,对各个防治环节进行科学化配置。逐步建立统一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模式,使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绿色植保理念作用得到有效发挥[2]。2.2提升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科学性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要经历相应的过程,及时发现病虫害能为防治操作奠定有效基础,因而在病虫害防治中要对农作物种植土壤进行管理。在各类农作物种植、幼苗期、作物成熟等环节都需要应用病虫害防治措施。幼苗期,要合理应用生物肥、绿肥等肥料,促使农作物快速成长,强化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发现大斑病、小斑病害时,可以应用克瘟散乳剂倍液对病株进行喷施,并结合实际患病情况选取相应倍液,能有效避免病斑扩散。在青枯病防治中,在农作物基本长势与颜色出现问题时,可以应用瑞毒霉粉剂与叶枯灵等调和成相应倍液,对农作物进行喷施,能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如果实际发病植株较少,可以应用多菌灵对农作物根部进行灌溉,可以避免大面积患病。针对黑穗病防治,可以应用粉锈宁、速保利等进行拌种,发现患病植株之后要及时拔除,然后集中烧毁,可以避免黑穗病大量扩散[3]。2.3科学规划农业基础设施 同种作物在相应的土壤中进行连续种植时,会导致各类作物发病几率增大。此类种植土壤发生病虫害后,单方面应用农药与化肥进行防治,并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因此,为快速杀灭各类病虫害,可以采用轮作方式。比如,可以在种植花生的土壤中种植玉米。同时,对种植土壤进行深翻,以减少病源;用休耕、水旱轮作、土地深耕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此外,应重视基础农业设施建设,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完善,促使病虫害防治中绿色植保理念能发挥应用价值[4]。 2.4强化宣传,提高认知 当前相关管理部门要全面整合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领导人员要积极组织人员部署相关工作,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还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宣传,整合成具体条文发放给相关部门,促使各层机关部门都能明确认识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作用。可以在多个农作物种植地区全面推广各类绿色防控产品,比如害虫性诱剂、诱捕器等,对防控蔬菜烟粉虱、梨小食心虫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农作物种植中可以引入益虫,如赤眼蜂以及蝗虫防治的微孢子虫 作者简介陆显华(1974-),男,广西贵港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种植技 术推广、育种、植保等农业科技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9-01-07 20190107024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