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小屋构思

地震小屋构思
地震小屋构思

一、地震屋体验主线

地震模拟的宗旨就是真实的再现地震过程并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地震,其关键就是“真实”。基于地震模拟的宗旨,该产品通过一个厨房兼客厅的普通小屋模拟地震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和震后的整个过程,并提示观众在地震中如何躲避、如何逃生。

二、地震屋体验意义

地震时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引起世界震惊,给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的心灵创伤。认识地震、感受地震、预防地震、震中自救,是人类面对的共同课题。其实地震时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认识地震。增加防范意识,我们可以把地震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地震屋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亲身感受地震的环境。该环境主要是通过环境模拟和虚拟技术的结合,真是再现地震的“可怕场景”,模拟各级地震和各类地震让观众体验地震,了解和学会在地震中避免灾难,如何逃生,如何自救,介绍个咋红地震的科学知识,以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

三、地震屋体验流程

地震体验屋包括整体建筑及屋内陈设、由液晶屏幕和装饰模拟出的房屋窗体、房屋地板下面的四自由度机械运动平台及控制台。整体建筑基于客厅的构造。展品通过小屋实体、机械运动平台、控制台并辅以视频及音响系统组成一个立体的地震环境,使观众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展示地震的全过程,使观众真实感受地震。其中机械运动平台按控制台的操作能提供相当于3-8级地震效果,包括横波与纵波。

展项可容纳5人体验者。

体验者选择坐在椅上或站立抓稳扶手。

当地震来临时,橱柜等相关设施开始晃动,室内音效配合发出晃动、碎裂的声音,房顶上的吊灯来回晃动,电灯闪烁,屋内更加昏暗。

语音提示体验者开始安排自救,需要在10S内关闭电源、火源、水源。

四、设备材料

1、成套地震小屋设施。3块触摸屏,电脑,55寸液晶显示器,六维度平台,灯光及音响设备

2、展品本体实现自动开关机功能相关设备。

五、多媒体脚本大纲

展品列表:

1.中国(重庆)地震分布图:LED配合灯箱图文展示。

2.防灾救险展示墙(地震避险、次生灾害、急救常识):模型灯箱图文展示+书籍展

示。

3.工程抗震:机械互动展示。地震区划是按地震危险性的程度将国地划分若干区,

对不同的区规定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为了防震,房屋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房屋时,

也要注意到房屋的防震措施。参观者通过参与互动展项,从中了解房屋抗震的一

些基本措施和国家的政策。

4.地震逃生图文墙:图文展示;

5.救援电话:拿起电话,倾听专家诉说地震来了如何自救等小常识。当地震发生

后,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的突发事件,并且突发事件的种类也很多,如何在碰到

紧急的情况时,利用电话进行拨打求援,是有效减少损失的手段。利用多媒体的

场景拨打求援电话的实际操作进行配合,使拨打求缓电话的演练更加直观,易于

参观者的学习和掌握。

6.防灾工具展示墙:通过大量的地震测量仪器实物展览与应用介绍,配合展板中对

震后的注意事宜解析,使参观者对地震科研成果和监测工作有一个全面的、系统

的了解,增加人们在地震灾难来临时的地震预测知识。

7.地震知识比赛:抢答游戏;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地震灾害模拟体验实验报告

地震灾害模拟体验实验报告 吴丽红人文学院历本101班 10020126 一、实验目的 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分类、危害以及地震的防灾措施等。 二、实验内容 体验模拟地震的震动状况、观看关于地震的影片,了解地震灾害的特征、危害、分布等基本知识以及防灾减灾的对策。 三、实验原理简述 当今人类面临着地震灾害的严重威胁,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目前,预防地震灾害,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与此同时,认识了解地震灾害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对地震灾害进行科学的评估,以期有朝一日对地震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制定减轻地震灾害的防御对策等已成为广大科学家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6515072.html,/i?word=%B5%D8%D5%F0%B4%F8&opt-image=on&cl=2& lm=-1&ct=201326592&ie=gbk) 1、地震灾害的相关概念 大地或地壳的突然震动就是地震。震源是地球内部直接发生震动的地方,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垂直投影。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震中距是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

的。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多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大,震级的数字越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倍。地震按震级大小四类: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称为弱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且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4.5级且小于6级的地震称为中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称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又可称为巨大地震。 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一样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 2、地震波的传播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氛围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又称为P波,它使地面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千米/秒,又称为S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为L波,是由纵波与横伯伯哦字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波长大,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原因。 3、地震的成因及分类 地震的成因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但是地震的发生大致可以分为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其中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自然引起的,成为天然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又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策划能够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塌陷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影响范围小,不会造成大的破坏。认为地震可分为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两种。人工地震是由于某些人为的原因,如工业爆破,矿山开采,核爆炸等,也能引起地面剧烈振动,但是影响范围小,不会造成大的破坏。 4、地震的分布 世界地震带分布主要包括四个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80%来自这个带,大约80%的浅源地震和90%的中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这个地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这个带以浅源地震为主,多位于大陆部分,分布范围较广。 大洋中脊带:地震活动性较弱,均为浅源地震。 东非裂谷带:地震活动较强,均为浅源地震。

地震小屋构思

一、地震屋体验主线 地震模拟的宗旨就是真实的再现地震过程并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地震,其关键就是“真实”。基于地震模拟的宗旨,该产品通过一个厨房兼客厅的普通小屋模拟地震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和震后的整个过程,并提示观众在地震中如何躲避、如何逃生。 二、地震屋体验意义 地震时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引起世界震惊,给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的心灵创伤。认识地震、感受地震、预防地震、震中自救,是人类面对的共同课题。其实地震时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认识地震。增加防范意识,我们可以把地震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地震屋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亲身感受地震的环境。该环境主要是通过环境模拟和虚拟技术的结合,真是再现地震的“可怕场景”,模拟各级地震和各类地震让观众体验地震,了解和学会在地震中避免灾难,如何逃生,如何自救,介绍个咋红地震的科学知识,以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 三、地震屋体验流程 地震体验屋包括整体建筑及屋内陈设、由液晶屏幕和装饰模拟出的房屋窗体、房屋地板下面的四自由度机械运动平台及控制台。整体建筑基于客厅的构造。展品通过小屋实体、机械运动平台、控制台并辅以视频及音响系统组成一个立体的地震环境,使观众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展示地震的全过程,使观众真实感受地震。其中机械运动平台按控制台的操作能提供相当于3-8级地震效果,包括横波与纵波。 展项可容纳5人体验者。 体验者选择坐在椅上或站立抓稳扶手。 当地震来临时,橱柜等相关设施开始晃动,室内音效配合发出晃动、碎裂的声音,房顶上的吊灯来回晃动,电灯闪烁,屋内更加昏暗。 语音提示体验者开始安排自救,需要在10S内关闭电源、火源、水源。 四、设备材料 1、成套地震小屋设施。3块触摸屏,电脑,55寸液晶显示器,六维度平台,灯光及音响设备 2、展品本体实现自动开关机功能相关设备。 五、多媒体脚本大纲

听地震小屋活动后的心得与体会

听地震小屋活动后的心得与体会 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李恒柱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两节地震小屋活动课,有如下心得和体会: 一、值得学习的地方 1、注重了活动前活动规则的学习,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活动开始,老师给学生分组,各小组找出本组的组长,然后教师明确组长的职责,尤其是活动结束,每组优秀学生的数量不确定,由本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得出,活动积极的人数可能是三个或四个,活动不积极的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没有,由于学生特别关注优秀学生的评选,所以在这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活动过程中的效果看,其效果突出。 2、注重了知识间的联系,使整个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通过学生阅读两篇关于地震的报道,教师让学生找出造成两次地震灾害差异明显的原因:震级不同,震源深度不同,发生地震的地点不同。由此引出震级的概念及不同震级能量的差距问题。在学习震级的过程中,通过六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一个美国投掷在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而九级地震相当于27000个原子弹释放的能量,而日本的地震并未造成如此重大的灾害引出震源深度的问题。既然地震造成如此重大的灾难,震前的准备及震时的躲避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自然引出下面的内容。 3、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是决定学生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

动中去,才以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教师一方面通过制定活动规则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后的及时适当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对学生体验地震的处理方式较合理,很好地达到了体验地震的目的。在体验地震活动开始前,教师对体验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在避震时应该蹲下、抱头,在逃生时应该抱头、弯腰,到达安全地点后应该抱头、蹲下。对于如何实现上述要求,老师较好地运用评价方式进行解决。如给每组50分的基础分,让不参与体验的五个小组长做裁判,对参与体验的小组成员在避震时、逃生时和逃生后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明确的减分标准。在活动时,组长认真观察,体验的同学由于害怕本组的分数被减,所以做的也很认真,基本没有减分的,既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保证了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对学生座位的安排及小组的划分。张老师的做法时学生先让学生随便坐,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每排坐多少人没有明确的说明,造成每排人数相较大,尤其是前两排的人数差别较大,教师分组时不好分,还得让学生调动坐位。我的做法是老师在上课前拿到点名册后即查一查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应该如何做。在教学楼前带学生时就给学生说明如何坐,每排多少人。这样教师在分组时就比较简单了,因为学生就是按照教师的分组设计就坐的。当然,这只是工作干的前后的事,无关大碍。

地震体验平台设计方案(新)(汇编)

地震体验台设计方案

四川民盛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系统概述 ....................................................................................... - 2 - 1.1设计目的及宗旨................................................................................................ - 2 - 1.2设计依据及原则................................................................................................ - 2 - 1.3系统的优点及特点............................................................................................ - 2 - 1.4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 3 - 二、系统概述 .......................................................................................................... - 3 - 2.1系统组成............................................................................................................ - 3 - 2.2机械系统............................................................................................................ - 3 - 2.3液压系统............................................................................................................ - 4 - 2.4控制系统............................................................................................................ - 5 - 2.5多媒体系统........................................................................................................ - 5 - 2.6特效系统............................................................................................................ - 6 - 三、详细方案 .......................................................................................................... - 9 - 3.1流程讲解............................................................................................................ - 9 - 3.2三维效果图........................................................................................................ - 9 - 3.3实景参考图........................................................................................................ - 9 - 3.4设备安装.......................................................................................................... - 10 - 3.5系统供电及控制室要求.................................................................................. - 11 - 3.6工程进度表...................................................................................................... - 11 - 四、系统维护与保养 ............................................................................................ - 11 - 4.1操作人员培训.................................................................................................. - 11 -

地震屋建设

地震屋建设 生命安全重于泰山

前言QIAN YAN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活动频繁。地震不但在世界上最多、最大,而且分布广泛,除浙江和贵州两省之外,其余各省均有6级以上强震发生。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因此,我国的地震灾害可谓全球之最。二十世纪全球发生的震级大于等于8.5级以上的特别巨大的地震一共有三次,即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8.6级、1950年中国西藏察隅8.6级和1960年智利8.5级地震。二十世纪以来,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人。

地震科普馆的作用 作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许多科普教育基地所在的单位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单位。因此一些学校的课程完全可以放在相关的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填鸭式”和死记硬背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以道德建设为主向以道德建设与科技文化建设相结合转变。随着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科技文化建设日益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开始从以道德建设为主向以道德与科技文化建设相结合转变。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