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变迁过程

人民币的变迁过程
人民币的变迁过程

人民币的变迁过程

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50~1952)。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不是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而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节节上涨。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6月为100,到1950年3月则上涨至2242.93。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根据前述政策要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至于和其他外汇的汇价,则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同时,由于美国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大量抢购战备物资,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我“封锁禁运”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降低外汇汇价,以利于推动本国进口。因此,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汇率政策的重点也由“推动出口”改变为“进出口兼顾”,并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对外贸易主要由私营进出口商经营。人民币汇率的及时调整,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保证出口的增长。

2.第二阶段(1953~1972)。从1953年起,国内物价趋于全面稳定,对外贸易开始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也纳入国家计划。计划经济本身要求对人民币的汇价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以利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和各种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同时,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确立,各国之间的汇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再加上我国同西方工业国家的直接贸易关系和借贷关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货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在国内物价水平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我国进行建国以来的首次币制改革。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自采用新人民币后,1955年至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黄金官价宣布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政策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即在原定的汇率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制定,逐渐同物价脱离。但这时国内外物价差距扩大,进口与出口的成本悬殊,于是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口统负盈亏、实行以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的办法,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减弱。

3.第三阶段(1973~1978)。1973年3月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及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从1973年开始频繁地调整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仅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而且在计算人民币汇价时,采用了钉住加权的

“一篮子”货币的办法,所选用的“篮”中货币都是在我国对外贸易的计价货币中占比重较大的外币,并以这些货币加权平均汇价的变动情况,作为人民币汇价相应调整的依据。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1972年为1 美元=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

自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外自我封闭,对内高度集权,直至80年代初,国家外汇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外贸进出口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且大体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也被指令性计划所冻结,尽管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但它并未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

二、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4)。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随着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国相应调低了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使之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已调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币,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持平。

2.第二阶段(1985~1990)。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国生产厂商对双重汇率提出异议。1985年1月1日,我国又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事实上,1986年随着全国性外汇调剂业务的全面展开,又形成了统一的官方牌价与千差万别的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新双轨制。而且当时全国各地的外汇调剂市场,在每一时点上,市场汇率水平不尽相同。这种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制一直延续到1993年底。其间,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从开始试办时的人为定价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过程。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物价上涨速度加快,而西方国家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有意识地运用汇率政策调节经济与外贸,对人民币汇率作了相应持续下调。1995年8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币;同年10月3 日再次调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币;同年10月30日又调至1美元=3.20元人民币。

从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币放弃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做法,改为管理浮动。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币汇率适应国际价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币。1989年12月16日,人民币汇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调,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币调至当日的4.7221 元人民币。1990年11月17日,人民币汇率再次大幅下调,并由此前的4.7221调至当日的5.2221元人民币。

从改革开放以后至1991年4月9日的十余年间,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别实施过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与公布牌价并存的双重汇率体制,以及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体制;二是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按市场情况调整,且呈大幅贬值趋势,这与同期人民币对内实际价值大幅贬值以及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基本上相适应的;三是在人民币官方汇率的调整机制上,做过多种有益的尝试,如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小幅逐步调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调整的方式,这些为以后实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奠定了基础;四是市场汇率的机制逐步完善;五是市场汇率的调节作用在我国显得越来越大。

3.第三阶段(1991~1993)。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我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币官方汇率的有管理的浮动,其基本特点是,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关即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对外经济活动的要求,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对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调低,但仍赶不上水涨船高的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

4.第四阶段(1994~2005)。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5.8元;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7元左右。从1994年1月1日起,将这两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 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这次汇率并轨后,我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稳,并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我国政府承诺:在2000年之前,将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

事实上,1994年我国已开始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并已削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中的绝大多数限制,如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安排已完全废除,而绝大多数经常项目交易的用汇和资金转移也不再受到限制。

1996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后仍保留的经常帐户下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1996年7月,又消除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起初后即可购汇;1996年7月1日,我国将外商投资企业也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的银行结售汇体系,从而取消了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尚存的经常项目汇兑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将不再适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14条第2款所规定的过渡性安排,并正式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我国将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第2款、第3款和第4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

2001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郭树清指出,根据中美1998年签订的有关协议,中国承诺将扩大人民币弹性。因此,如果现在中国选择钉住其它币种或采取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度,不但会违背承诺,还是一种后退。增加汇率弹性是现实的选择。中国现阶段仍将以稳定汇率为主,同时用足每日3‰的汇率浮动区间,使市场逐渐适应汇率波动。今后将采取措施,提高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如有效利用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调整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结汇制度。

三、人民币汇率安排的新阶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5〕第16 号文——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事宜公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5)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一次的人民币汇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弃单盯美元,改盯一篮子货币,以建立调节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此次人民币短期升值来看,这将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同时,释放人民币潜在的升值压力,并能淡化人民币兑美元的国际矛盾。从长远战略来看,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最终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渐近条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民币换算题

二年级数学钱币换算题 一、填空 3元2角=()角 4元5角=()角 9元2角=()角 65角=()元()角 1元=()分 24角=()元()角 50分=()角 1元5角=()角 79角=()元()角 4角8分=()分 64分=()角()分 8元3角=()角24角=()元()角 1、人民币的单位有()、()、()。 2、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 3、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 4、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 5、1元=()角,1角=()分 6、1张1元可以换()张2角;也可以换()张5角。 7、1张20元可以换()张2元;也可以换()张5元。

9.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和()张5元。 10.一张5角可以换()张1角和()张2角。 11.一张10元可以换()张2元或()张5元。 12.一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或()张20元。 13. 10张10元可以换成()张50元。 二、比较大小 5元○45角 70角○7元 2元5角○3元 77角○8元; 0.50元○5分 0.08元○8角 5角6分○65分1元○100分; 5元6角○65角9元8角○10元 5元6角○56角 3.00元○30角 10.00元○10元 0.25元○5角 1.50元○16角 2.50元○2元5分 三、想一想 1.一本书1 2.50元。你可以怎么付钱? (1)可以用()张10元,()张2元和()张5角。(2)可以用()张5元,()张1元和()张1角。(3)可以用()张1元和()张5角。 2.一个书包的价格是25.50元?写出最简便的付钱方法。 四、把下列价格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2元9角,0.50元,3.00元,32分,4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民币兑换》课时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民币兑换》课时教案 教学 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求积,商近似值。 教学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教学 过 程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 随着中国一天天地进步和发展,中国正逐步走向国际化,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在旅游、交流中,如果要消费,该怎么办呢?能用人民币直接在国外买东西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兑换。 师:对于人民币的兑换你知道哪些知识? 师:钱币的兑换不是个人想怎样换就怎样换的,中国人民银行会根据世界各国货币需求每天公布一个外汇牌价任何人都应按照当天的汇率进行兑换,任何私自抬高或降低汇率,私自进行货币交易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 美元兑换人民币 出示中国银行XX年10月ⅹ日的国际货币汇率表。 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相互交流从这个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比如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这个汇率表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货币兑换的。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个汇率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 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美元是什么意思?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怎么换成人民币呢? ①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 ②从这个表里,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 ③借助比率,独立试做。列式:6.31×6.7 ④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应该是几位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兑换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兑换》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中国银行XX年10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的兑换率,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看懂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保留两位小数,由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学生都会计算,重点让学生在人民币兑换的情境下体会积、商取近似数的必要性,掌握取近似数的方法。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 【教学目标】 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结合人民币兑换的情境,探索除数大于1时,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估算与计算。

【教学重点】 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资源利用】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教师手中拿着一张人民币,问: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拿着人民币上美国能购物吗?怎么办?你们都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与这些外币的兑换。 【设计意图】轻松的谈话,帮助学生了解兑换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的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一位美国小朋友寄来一本价值6.7美元的画册,我应该付多少人民币? 自己先想一想:美元该怎样兑换人民币?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要用乘法计算,因为兑换比率显示1美元能兑换6.31元人民币,那么6.70美元就是就是6.70个6.31,所以用乘法计算。不仅使学生掌握美元兑换人民币求积的方法,还复习了小数乘法的意义。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精编版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8.17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819.38,比上个月上升了12.33。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变。人民币的升值同时导致现钞和现汇买卖价持续下降,中行的尽管汇率水平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并不明显,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尚待进一步完善。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币兑换(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求积,商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 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美元是什么意思?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怎么换成人民币呢? 师: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比如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兑换人民币”。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一)美元兑换人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 2、课件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这个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 4、借助比率,独立试做。列式:6.31×6.7 5、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应该是几位小数? 6、总结: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二)人民币兑换美元 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兑换吗?出示问题2情境图: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2、回忆学法,完成上题时,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三)求积、商的近似数 1、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都保留了两位小数;不同点:一个是乘积,一个是商。 2、总结求积、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积取近似值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情况取近似数;商取近似值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从此以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不断变化的历程。如 一、改革开放前 1.第一阶段(1950~1952) 这个时期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的含金量,所以人民币与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不 是按照两国货币之间的黄金平价来折算的,而是用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它的依据是物价水平。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导致物价飞涨,仅仅从1949年1月18 日到1950年3月13日的13个月中,上海市场批发价格指数就上涨了21.43倍,同期人民 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共调整了49次,从80(旧币)贬值到42000(旧币),据此套算出人民 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1950年3月到1952年末,物价从上涨转向下跌,以及因为抗美援朝遭遇美国及其盟国一系列的物质封锁禁运,这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推动本国进口,所以把汇率调高到了26170(旧币)。 2.第二阶段(1953~1972) 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 要产品全都纳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 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 2.4618。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3.第三阶段(1973~1978) 这个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普遍 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我国也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且也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避免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其调整依据主要是,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比重较大的货币品种进行加权平均。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73年的2.46逐步升值到1.50,反过来可以说,美元兑人民币贬 值了39.2%。而人民币兑另一种主要货币英镑的汇率则从1973年的5.91逐步升值到 3.44,换句话说,英镑兑人民币贬值了41.6%。仅仅1978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总的趋势是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72年的2.24逐步升值到1977年的1.755[容易看出,这个汇率比现在的人民币汇率要高得多,但当时好像也并“没有”发生任何不妥。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外贸进出口对象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更重要的是进出口收支平衡、没有外汇储备,所以汇率的作用被抹杀了。] 二、改革开放后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人民币换算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要求:说说怎样想的) 20分=()角7角=()分60角=()元 1元=()分40角=()元1元=()角5角4分=()分65角=()元()角9角=()分 3元6角=()角23分=()角()分70角=()元 二、在里填上“>”|“<”或“=”。 505角44角1角331分 7元7角6元8角元42分元1角 三、换人民币(要求动手操作,并填空,再读读记记)。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1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张2角。 3、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 4、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张2角和()张1角。 5、1张2元可以换成()张1元。 6、1张5元可以换成()张1元 7、1张5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8、1张10元可以换成()张1元。 9、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 10、1张10元可以换成()5元。 11、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12、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和()张1元。 13、1张20元可以换成()张1元。 14、1张20元可以换成()张2元。

15、1张20元可以换成()张5元。 16、1张2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17、1张50元可以换成()张5元。 18、1张5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19、1张50元可以换成()张20元和()张10元。 20、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21、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20元。 22、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50元。 四、看你能写出几种付钱的方法。一个台灯65元可以怎样付钱?一个足球37元可以怎样付钱? 一、基本题:

1、填空: (1)人民币的单位有()、()、()。 (2)一张2角可以换()张1角。 一张5角可以换()张1角,还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 (3)10元可以换()1元,可以换()2元,可以换()张5元。 2、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1元和()角同样多。 A.10 B.100 (2)1角和()分同样多。 A.10 B.100 (3)1元和()分同样多。 A.10 B.100 (4)1元3角和()角同样多。 A.13 B.103 3、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元 (2)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元()角 (3)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元 (4)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元()角 4、购物问题: (1)我有5元钱,买一个本子3元,还要找回多少钱? (2)一支圆珠笔3元5角,一个橡皮擦1元,我有5元钱够不够? (3)一盒水彩笔12元,一个调色盘4元,买这两样需要多少钱?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 [摘要]本文先是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然后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背景;未来展望 1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 (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国内背景。国内经济高速运行,汇率的变动是国家间经济实力的较量,对我国来说,决定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力量取决于经济层面。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比重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同低增长、衰退经济体一比,我国经济显得独树一帜,产生了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动力。国内经济走势健康平稳,为汇率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内在环境。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增加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增强吸收我国服务、货物出口能力,对外贸易顺差持续进行,提高了我国外贸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弹性。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回落,通胀率下降。固定资产增长速度、物价涨幅有所回落,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状态良好,稳定性增强,在这个时期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小的波动。国内货币信贷增长合理。我国货币信贷增长比较合理,M2增长速度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5%增长标准,贷款增长速度也比较平稳。货币信贷的良好运行给国内人民币汇率改革提供了经济环境。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国际背景。主要国际贸易伙伴顺差减少、逆差加大。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对外贸易中的赤字加大。比如美国最大贸易逆差产生国就是中国。国际贸易变得政治化。美国目前处于经济周期的调整阶段,需要对某些行业进行结构的调整,提高行业竞争力,引起了行业利益的损失和失业的加剧。美国行业协会、劳工组织把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当成了就业市场压力的原因,通过对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保障其利益。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流入美国市场的商品量降低。日本也想通过嫁接经济危机到其他国家,提高人民币汇率来增强日本产品出口竞争力,缓解日本经济委靡不振的景象,平息长期国内不满情绪。 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出现。新经济泡沫破灭导致经济衰退,美国经济面临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的难题,通过商品出口可以有效缓解这些赤字压力。想将产品出口到中国,体现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日本经济、欧盟经济体也处于经济的缓慢上升阶段,拉美国家也面临着金融债务问题,亚洲四小龙还处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同这些经济体一比较,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出口增长速度很快。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害怕中国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会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想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 国际贸易壁垒正在加大。2002年以来,美国、欧盟等地区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明显加大,例如贸易壁垒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立可以更好地为发达国家服务,使他们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得到优先保护,借此获取垄断利益。阻碍其他国家进入本国市场,从而获取经济利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来说是不利的,中国的技术、科技、运输不发达,很难通过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这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依靠先进的技术可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技术性贸易堡垒的存在还限制了中国向别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中国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差距。 2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改善了贸易条件。经济快速增长,国内对能源消耗程度加大,出口产品的国

精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精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人民币兑换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强调从生活入手,学习新知。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的兑换,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熟练应用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根据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兑换。 难点:应用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生活中离不开钱币,你们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呢? 生:美国用的是美元。谁还知道其它国家用什么钱币呢?

哦,日本用日元,英国用英镑,法国用法郎或者欧元。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知道这么多的钱币。如果老师要到美国去旅游消费,能用人民币直接买东西吗?对,不能。那该什么办呢?非常好,兑换钱币,下面我们就开始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人民币兑换。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例3情境图。 1、阅读与理解。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知道1元人民币可以换0.1563美元,求用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 2、分析与解答。 师:求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必须知道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元人民币×10000,1元人民币可以换0.1563美元,所以求1万元能换多少美元就是求10000个0.1563美元是多少。 师:应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0.1563×10000 师: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 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民币兑换教案

人民币兑换 [教学内容]人民币兑换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求积,商近似值。 [教学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 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 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美元是什么意思?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怎么换成人民币呢? 师: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比如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兑换人民币”。 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 (一)美元兑换人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

么呢? 2、课件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这个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 4、借助比率,独立试做。列式:6.31×6.7 5、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应该是几位小数? 6、总结: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 (二)人民币兑换美元 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兑换吗?出示问题2情境图: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2、回忆学法,完成上题时,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 (三)求积、商的近似数 1、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 相同点:都保留了两位小数; 不同点:一个是乘积,一个是商。 2、总结求积、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币兑换(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求积,商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 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美元是什么意思?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怎么换成人民币呢? 师: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比如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兑换人民币”。 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

(一)美元兑换人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 2、课件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这个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 4、借助比率,独立试做。列式:6.31×6.7 5、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应该是几位小数? 6、总结: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 (二)人民币兑换美元 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兑换吗? 出示问题2情境图: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2、回忆学法,完成上题时,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 (三)求积、商的近似数 1、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从变迁历史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新思路

从变迁历史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新思路 刘瑶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历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前的起步阶段、可调整固定汇率钉住制、钉住货币篮子和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双轨制及两种不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通过对历史上汇率制度的探讨和我国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应沿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爬行钉住制—浮动汇率制”这条道路稳步发展,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制度最终过渡到浮动汇率制度。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改革思路 A new path of the RM B exchange rate regime reform in the historical view Liu Yao (Business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Weihai Shandong264209,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mainly includ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an adjustable peg system of fixed exchange rate,pegged to a basket of currencies and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two different dual-track system of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Through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of exchange rate regimes and our status quo,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China's exchange rate regime reform should follow a"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crawling peg system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path to proceed steadily.with the gradually increased fluctuations of RMB exchange rate,the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will eventually transit to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Key words:the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transition;changing path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 这一时期,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2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汇率制度。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外局势还不稳定,我国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可,对外经贸尚未正式起步。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为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调整频繁,稳定性弱。第二阶段(1953~1973年),可调整固定汇率钉住制。这一时期国际汇率制度正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这种制度使人民币汇率具有刚性,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受市场供求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失去了经济杠杆作用。第三阶段(1973~1979年),钉住货币篮子。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崩溃,我国将汇率制度的目标设定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并要求汇率制度要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人民币汇率稳定与效率的权衡决定了其制度为钉住一篮子货币。 (二)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 这一时期的汇率制度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3年),汇率双轨制。这一阶段,官方汇率先与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并存,后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前者由于存在严重高估官方汇率的情况,最终导致人民币频繁大规模的贬值;后者存在的基础是外汇留成制度,即允许出口商将官方市场上的留成拿到调剂市场去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政府给予出口商补贴的隐性复汇率制度,所以此时汇率制度较为灵活。第二阶段(1994~2004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有条件的兑换,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但完全意义上的汇率市场化还未实现。第三阶段(2005~至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

{小学数学}五小数除法人民币兑换 [仅供参考]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4.人民币兑换(第2课时) 一、火眼金睛。 1.4.28× 2.4的积保留一位小数是10.2。( ) 2.3.6÷2.1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1.71。() 3.如果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是3.6,那么这个数最大是3.64。( ) 4.83.3×0.12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是10.00。( ) 二、算一算,填一填。 1.每步结果都保留一位小数。 2.每步结果都保留两位小数。 三、列竖式计算。 1.得数保留整数。 6.27×1.5 12.6×0.52 2.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6.2÷0.8 8.45÷12 3.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04×5.9 10.5÷2.4 四、在○里填上“>”、“<”或“=”。 6.4×1.08○6.4 5.28×0.9○5.28 8.6÷0.5○ 8.6 8.6÷1.1○8.6 4.08×1○14.08 5.24÷l○5.24 五、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约是7.68,将可能的准确值的代码填到下面的括号里。 A.7.674 B.7.675 C.7.676 D.7.678 E.7.679 F.7.681 G.7.682 H.7.683 I.7.684 J.7.685 可能的准确值是( )。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六、解决问题。

1.冬冬的爸爸在法国工作一年,最近寄回家3000欧元,妈妈到银行兑换人民 币,能换多少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9.23元) 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1周年,实验小学舞蹈队买来25米布为小演员们做服装, 如果每件服装用布1.2米,可以做几套这样的服装? 3.在烟台果蔬博览会中,苹果大户王叔叔签订了15吨苹果合同,如果每辆车装3.8吨,那么这些苹果可以装几车? 七、一根绳子,对折3次后,每段长l.38米,这根绳子一共长多少米?(得数保 留一位小数)

人民币兑换教案

《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难点: 会根据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兑换。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找到旅游中的一些有关钱币兑换这个切入点,用谈话的方式导入今天的新课。 板书课题:人民币兑换 二、探索新知。 1.对于人民币兑换,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很好,钱币的兑换不是个人想怎么换就怎么换的,是按一定的汇率进行兑换的。(点击电脑)中国人民银行会根据世界各国货币需求每天公布一个外汇牌价,任何人都应按照当天的汇率进行兑换,任何私自抬高或降低汇率,私自进行货币交易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1)出示汇率表。请同学们自己看一看,然后想一想,你了解了这个汇率表的含义了吗? (2)那老师问一个问题,1美元兑换人民币8.09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那么如果2美元呢?1美元兑换人民币8.09元,2美元就是2个8.09元,所以用2×8.09=16.18元。那3美元怎样列式呢?美元呢? 对,这个汇率表就是这样来帮助我们进行货币兑换的,下面我们就要利用这个汇率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来看, 2.(点击课件)美国的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 (1)同学们,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呢?对,要我们把6.70美元换成人民币。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想一想。 (2)学生解答,说出理由。 (3)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把答案保留两位小数吗? (点击电脑)因为人民币中只有元角分,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小数点后面的第三位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一般情况下,计算钱币的结果都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这道题答案是三位小数,所以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4)那么应该怎样去保留两位小数呢? (点击课件)哦,这位同学说54.203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3不满5,所以直接舍去,结果就约等于54.20。这种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5)那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是怎样把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的呢? 3.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点击课件)妈妈想去美国,她需要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我们来帮她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吧.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可兑换多少美元? (1)谁来说说你的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呢?人民币8.09元兑换1美元,就要

小学数学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这样学更容易,快教给孩子

小学数学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这样学更容易,快教给孩子 很多家长朋友都会困惑在家辅导孩子人民币换算,今天小数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首先大家一定要清楚一点再辅导孩子:您面对的是年龄不足十岁的小宝贝,他们的生活经历不是很丰富,理解力上远远不及我们成年人,对于人民币的接触实在是太少了! 因此对于什么换算的大道理请大家别白费了,孩子学起来不理解,很吃力,咱们教的也上火,不见效果,换种语言和方式也可以达到我们的效果。 一、对于单一单位的换算 对于单一的单位换算我们利用一句儿歌来教给学生:大变小,长尾巴,加一个0就好啦;小变大,去尾巴,把0去掉就长大!(小单位变大单位的时候让孩子们联想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样子,大单位变成小单位的时候让孩子们联想青蛙生小蝌蚪的样子) 如:7元=()角,从元变成角是大单位变成小单位,就是“长尾巴”,在7的后面加一个0就可以了。 30分=()角,是从小单位变成大单位,去掉尾巴0就可以了!如果出现跨级换算的时候,就是分换算成元,或者元换算成分,那就去掉或者加上2个0就可以了! 二、对于两个单位转换成一个单位和一个单位转换成两个单位 其实很简单,只要孩子们记住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谁和谁相邻就可以了。(简单说就是爷爷、爸爸和孩子的关系) 在一个单位的两位数中间加上比自己大的相邻单位,或者去掉两个单位中间的大单位就可以了。 如:1元3角=()角,两个单位变成一个单位,把两个单位中的大单位“元”去掉就实现换算了。

28分=()角()分,一个单位变成两个单位,就把两位数拆开十位放在大单位里,个位放在小单位里就好了。或者说在2和8中间添上分的相邻大单位“角”就可以了。 三、对于人民币的简单运算 用双手配合进行简单的分解运算:元加减元,角加减角,分加减分 如:3元5角+4元3角=()元()角,用两只手指头按住相同单位的数字进行运算。3元+4元=7元,5角+3角=8角,因此答案就是7元8角。减法亦如此! 如果出现了缺单位的情况,如:7角6分+2角=()元()角,第二个加数上就缺少单位“分”。这时只要告诉孩子们把6分直接写上,因为6分没有被加减所以没有变化,直接写到最后的结果里就好了。 对于人民币的计算而言,退位的减法应该是最难理解的!好多家长给孩子讲解退元换角、退角换分的方法,但是孩子们对于换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退位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在难以理解的换算上出错。因此我给孩子们讲解了以下三种方法: 1跨栏法 如:5元3角-2元7角=()元()角,3角不够减7角怎么办?没有关系,让5元中的1个小家伙“跨栏”,跨过“元”,变成4元1,后面的3角照着抄下来,于是就成了4元13角,这样再进行计算就简单了! 又如:7元-3元4角=()元()角,因为“元找元、角找角、分找分”,而7元里没有“角”怎么办?先把7元变成7元0角,之后在进行跨栏,再让7里面的一个小家伙进行跨栏,变成6元1,后面的0角照着抄下来,于是就成了6元10角了,这样就可以计算了。 在跨栏的过程中一定要孩子们记住,只能有一个小家伙跨栏,一个栏不能大家都挤着跨,那样不但危险而且也违反比赛规则,孩子们对此记得比较牢固,另外先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这一阶段是指自天津解放到全国实行财经统一以前。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汇价不断上升,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 华北解放后,为了开展对外贸易及国际汇兑业务,迫切需要解决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问题。1949年1月16日天津解放。1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货币汇价最先在天津公布,$1=? 80(旧币),随后上海、厦门及广州相继解放,由于各地物价不一致,上述四个地方采取分别挂牌办法,牌价也不一致,直到1950年7月8日全国汇价才统一。 由于当时我国还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周,149年6月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到1950年3月该指标为2242.93。之后人们汇价不断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1=?4200(旧币),共调高49次,平均每月调高3.5次。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能以金价作为计算标准。当时计算与确定人民币汇价时采用的是物价对比法。物价

对比法包括三部分:(1)出口物资理论比价;(2)进口物资理论比价;(3)侨汇购买力比价。其中主要的是出口物资理论物价,侨汇购买力比价适合用于测定汇价是否有利于侨汇。 当时人民币汇价制定的原则是"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由于当时进口业务中有大量私商的存在,因此在汇价制定上使私商有利可图,无暴利可得,符合中央对私商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在照顾侨汇方面,考虑到国内通货膨胀尚未制止,物价仍在不断上涨,我国采取"原币汇款"的方法,其内容是银行结汇当日不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而以"原币汇款" 的方法通知侨眷,侨眷到接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银行按结汇日当天牌价折算支付人民币,这种做法保障了侨眷的利益。当时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后,其其他货币的比价是通过各自与美元的比价套算出来的。 第二阶段:1950年3月至1952年12月。这一阶段指从全国贯彻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起,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不断下跌,人民币对外币不断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