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角形五心定律及性质,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旁心定理与性质记忆口诀顺口溜

初中三角形五心定律及性质,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旁心定理与性质记忆口诀顺口溜
初中三角形五心定律及性质,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旁心定理与性质记忆口诀顺口溜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在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探索等边三角形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证明方法。 【重点、难点】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2、应用性质解题。 【预习指导】 上节课中,我们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了证明,请你写出这些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1、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AAS”) 2、证明:(1)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 (2)3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证明:(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典题选讲】 例1.如图,在△ABC中,点O在AC上,过点O作M N∥BC,CE、CF分别是△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与MN分别交于E、F,求证:OE=OF. 例2、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C=BD=AD,则∠A的度数是多少?

变式; .如下图,在△ABC 中, AB=AC ,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BC=BD=DE=EA ,求∠A 的度数。 【课堂练习】 1、如图,在△ABC 中,∠B =∠C =36°,∠ADE =∠AED =2∠B ,由这些条件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请证明你的结论。 2、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E ∥BC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 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 A B C D E A B C D E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1)

13.3.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有的全等的证明、命题、轴对称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揭示了同一个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互为逆定理,它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新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证明和计算依据,是解题论证的必备知识,因此,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全等的证明,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等腰三角形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会利用全等来证明边、角相等,为验证判定定理奠定了基础。初二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推理、归纳、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灵活性比较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加强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阐述、推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学会比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联系与区别。(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综合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 Ⅰ、知识回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那么一个三角形满足了什么样的条件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呢? 设计意图: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判定作铺垫。 Ⅱ、探究新知——实践 (学生画图、测量) 1、操作一:画△ABC.使∠B=∠C=30°。 2、操作二:量一量,线段AB与AC的长度。 3、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其他同学的结果与你的相同吗?Ⅲ、归纳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注:多钟叙述方法,是学生更好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注意纠正语言上不严谨的错误。不要说成:“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提高语言表述的严谨与科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教学设计 沧县风化店乡中学刘青 教学目标:1、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会用综合法进行证明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回顾: 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 设计思路:通过复习性质定理的内容,分析其中的题设和结论,为证明做好准备。 二、明确证明的步骤: 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设计思路:让学生更好的明确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三、一起探究: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上图中等腰三角形ABC的对称轴。 2、对称轴将△ABC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说明理由。 3、把你证明∠B=∠C的过程写出来。 设计思路:通过一起探究中问题的引导,画出对称轴,找到全等三角形,从而形成证明的思路。 三、大家谈谈: 1、小亮的证明方法正确吗?你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请与同学交流。 2、由Rt△ABD≌Rt△ACD,能推出AD是△ABC底边上的中线和顶角的 平分线吗? 设计思路:通过观察小亮的做题思路,让学生评价小亮的证明过程,同时对做顶角的角平分线和底边上的高线进行证明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对问题能以题多解。 四、做一做: 试证明: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设计思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演绎体系,理解推论的意义。 五、基本技能: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D,E是BC边上的两点,且BD=CE. 求证:AD=AE 设计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证明的过程并规范证明的过程。 六、数学与生活: 如图,是一个简易的水平仪, 其中,AC=AB, D为BC中点, 在点D处悬挂一个自然下垂的铅垂, A B C D E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目标】 1.经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4.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等腰三角形。 5.经历综合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图,一个等腰三角形部分被墨迹遮盖,你能补全这个等腰三角形吗? 问题: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就可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判定方法吗? 引出课题。 等腰三角形有怎样的性质?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作∠B=∠ C ②作BC 的中垂线 ③将BC 对折 问题:由方法②能说明AB=AC 吗? 由方法①得: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 怎么证明这个命题的正确性? 写出已知,求证。 B C B C A B C A B C A

已知:如图,在△ABC 中,∠B=∠C .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学生探索证明途径。 2.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类比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添加辅助线,构造以AB ,AC 为边的两个三角形,并证明它们全等。 由学生合作并讨论: 辅助线可作AD ⊥BC 于D ,或AD 平分∠BAC 交BC 于D ,但不能作BC 边上的中线。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 证明:作△ABC 的角平分线AD ,则∠1=∠2. 在△ABD 和△ACD 中, ∠1=∠2 ∠B=∠C AD=AD ∴△ABD ≌△ACD(AAS) ∴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 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单地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注意:不能说成“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见课本) 练习:见课本。 注意:该图形是有关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很常用的基本图形,上述练习说明在该图中“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其实,已知其中任意两个条件,都能得到第三个结论成立。 如图,BD 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AC 上的高线,DE ∥BC ,交AB 于点E 。判断△BDE 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并证明你的判断。 分析:要证明△BDE 是等腰三角形,应该两边相等,还是两角相等?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两个角与哪些角有关?由DE ∥BC ,可得∠3=∠1,∠2与∠1是否相等?怎样证明? B C A 1 2 D 32 1 E D A B C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析版)

考点0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2020·浙江·中考模拟)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A.1,1,2 B.1,1,3 C.2,2,1 D.2,2,5 【答案】C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以下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判断. 2.(2020·甘肃·期中试卷)△ABC中,AB=AC,∠A=∠C,则△ABC是()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AB=AC可得∠B=∠C,结合∠A=∠C即可判断出△ABC的形状. 3.(2020·广西期末试卷)下列三角形中,是正三角形的为() ①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①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 ①底边与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①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①① 【答案】D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①三个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①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①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根据以上定理判断即可. 4.(2020·浙江·月考试卷)等腰三角形补充下列条件后,仍不一定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A.有一个内角是60° B.有一个外角是120° C.有两个角相等 D.腰与底边相等 【答案】C 【解析】(1)由定义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2020·山西·月考试卷)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能是钝角 B.等腰三角形不能是直角三角形 C.若一个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那么它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D.两个全等的且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答案】B 【解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的知识,对各选项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结果. 6.(2020·陕西·中考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是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A.8个 B.7个 C.6个 D.5个 【答案】A 【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72°,根据角平分线求出∠ABD=∠DBC=∠ACE=∠ECB =36°,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DC、∠BEC、∠EOB、∠DO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推出即可. 7.(2020·四川·期末试卷)如图,AD⊥BC,D是BC的中点,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D?△ACD B.∠B=∠C C.△ABC是等腰三角形 D.△ABC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D 【解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DB=∠ADC=90°,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BD=CD,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AC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AC,

数学教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数学教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这是本节的重点。推论1、2提供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推论3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找边和角的等量关系经常用到此推论。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与判定的区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另外本节的文字叙述题也是难点之一,和上节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由于知识点的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也提高,一定要学生真正理解定理和推论,才能在解题时从条件得到用哪个定理及如何用。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告诉学生现成结论。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具体说明如下:(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学习过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首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什么?找一名学生口述完了,接下来问:此命题是

否为真命?等同学们证明完了,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找一名学生用文字口述定理的内容。这样很自然就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满打满算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由性质定理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几个推论,自然想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我们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结论或者说哪些推论呢?这里先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把一些有价值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推论板书出来。如果学生提到的不完整,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引导。(3)总结,形成知识结构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今后的应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据?(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四.教学用具:直尺,微机五.教

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4.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判定: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边三角形: 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性质: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任意边的垂直平分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 判定: 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其中,构成直角的两边叫做直角边,直角边所对的边叫做斜边。 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余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于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角平分线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 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中垂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 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外角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4外角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 内角的和 全等的判定: 6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7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A C B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学习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定理。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3、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学习重点及难点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 、预习与交流 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合作与探究 (1)研究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一 如图:∠A 与∠B 有何关系?为什么? 归纳:定理1: (2)猜一猜 量一量 证一证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吗? 命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在Rt △ABC 中,∠ACB=900,CD 是斜边AB 的中线. 求证:CD=2 1AB A C B D

C A B D 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知识应用: 例: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为 ; (2)在Rt △ABC 中,∠C=900,∠A -∠B =300,那么∠A= ,∠B= ; (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那么,与∠B 互余的角有 ,与∠A 互余的角有 ,与∠B 相等的角有 ,∠A 相等的角有 . 4、在△ABC 中, ∠ACB=90 °,CE 是AB 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 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 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5、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其中线之和为6,那么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 五:作业.93页A 组1题 六:学习反思: A C B D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 重点: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性质。 难点:通过操作,如何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标出字母,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BC中,如果有两边AB=AC,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 2.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象? 二、新课 1.指出△ABC的腰、顶角、底角。 相等的两边AB、AC都叫做腰,另外一边BC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BAC,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ABC、∠ACB叫做底角。 2.实验。 现在请同学们做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每个人的等腰三 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如图(2)所示,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请你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 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交流,可能得到的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5)∠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 结论(2)用文字如何表述?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结论(3)、(4)、(5)用一句话可以归结为什么?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简称“三线合一”)。 例l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本题较易,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引申:已知:在△ABC中,AB=AC,∠A=80°,求∠B和∠C的度数。 小结: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就可以求另外两个角。 三、练习巩固 本课时练习 补充: 填空:在△ABC中,AB=AC,D在BC上, 1.如果AD⊥BC,那么∠BAD=∠______,BD=_______ 2.如果∠BAD=∠CAD,那么AD⊥_____,BD=______ 3.如果BD=CD,那么∠BAD=∠_______,AD⊥______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写“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它们对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用数学语言表述如下: 1.△ABC中,如果AB=AC,那么∠B=∠C。 2.△ABC中,如果A月=AC,D在BC上,那么由条件(1)∠BAD=∠CAD,(2)AD⊥AC,(3)BD=CD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推出另外两个。 五、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新授 (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请学生看图形: 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 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 练习1:(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2)在Rt△ABC中,∠C=900,∠A -∠B =300,那么∠A= ,∠B= 。 练习2 :在△ABC中,∠ACB=90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B互余的角有(2)与∠A相等的角有。(3)与∠B 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l)量一量斜边AB的长度(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三、巩固训练:

练习3 :在△ABC中,∠ACB=90 °,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练习4:已知:∠ABC=∠ADC=90O,E是AC中 点。求证:(1)ED=EB (2)∠EBD=∠EDB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练习5:已知: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 M 是BC的中点。如果连接DE,取DE的中点 O,那么MO 与 DE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四、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五、布置作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3、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类比联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教案

( 课 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后记 其证明》教案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 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观察法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你会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并把你画的等腰三角形栽剪下来。 3、试用折纸的办法回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二、新课讲解: 之前,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 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 ?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行; ?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 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 ?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 ?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公理 5、3、4、6 可容易证明下面的推论: 推论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 证明过程: 已知:∠A=∠D,∠B=∠E,BC=EF 求证:△ABC ≌△DEF 证明:∵∠A=∠D,∠B=∠E (已知) ∵∠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C=180°-(∠A+∠B) ∠F=180°-(∠D+∠E) ∠C=∠F (等量代换) BC=EF (已知) △ABC ≌△DEF (ASA ) 这个推论虽然简单,但也应让学生进行证明,以熟悉的基本要求和步 骤,为下面的推理证明做准备。 这个推论 虽然简单, 但也应让 学生进行 证明,以熟 悉的基本 要求和步 骤,为下面 的推理证 明做准备。 学生充分 讨论问题 1,借助等 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巩固练习 (基础)含答案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 ①P是线段AB上的一点,直线l经过点P且l⊥AB,则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②直线l经过线段AB的中点,则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③若AP=PB,且直线l垂直于线段AB,则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④经过线段AB的中点P且垂直于AB的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 B.2个C.3个 D.4个 2.(2016秋?桐乡市期中)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a=3,b=3,c=4 B.a:b:c=2:3:4 C.∠B=50°,∠C=80°D.∠A:∠B:∠C=1:1:2 3.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②线段上任一点到垂直平分线两端距离 相等;③经过线段中点的直线只有一条;④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过P作直线MN,则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⑤过线段上任一点可以作这条线段的中垂线.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 于E,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DB+CE; ③AD+DE+AE=AB+AC;④BF=CF. A.1个B.2个C.3个D.4个 ?沿过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F处,若5. 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 ∠度数是() ∠=?,则BDF 50 B A.60° B.70° C.80° D.不确定 6.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三角形及其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三角形及其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3. 掌握并会把三角形按边和角分类 4. 掌握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5.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学会它们的画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的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 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 、BC 、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表示. 要点二、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 ?? ??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2.按边分类: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完美版)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的能力. (3)培养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方法. 【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逻辑思维产生兴趣,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综合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性质外,直角三角形还具备哪些特殊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探索!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1)量一量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地提升自我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是斜边AB 上的 中线. 求证:CD=12AB. 【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CD 至点E ,使DE=CD ,易证四 边形ACBE 是矩形,所以 CE=AB=2CD.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 4.应用: 例 如图,在Rt △ACB 中,∠ACB=90°,∠A=30°. 求证:BC=12AB 【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CD ,易证△BD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BD=12AB. 【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中线,CD=4,则AB=______. 2.三角形三个角度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 4cm ,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___cm. 3.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 ,DG ⊥CE,G 为垂足. 求证:(1)G 是CE 的中点; (2)∠B=2∠BCE.

等腰三角形定理

等腰三角形定理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的边角关系,并且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并且在以后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占有一席之地。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和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为60度,使学生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逐步渗透几何证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本课的重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是本课的难点 4、为了使学生了解这堂课,本课要求学生自制一个等腰三角形模型,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初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三、说学生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 提问: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它的对称轴? 2、教师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并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重合部分,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3、新课: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 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在△ABC中,∵AB=AC()∴∠B= ∠C() 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①∵AB=AC ∠1= ∠2 ()∴BD=DC AD⊥BC () ②∵AB=AC BD=DC ()∴∠1= ∠ 2 AD⊥BC () ③∵AB=AC AD⊥BC于D () ∴BD=DC ∠1= ∠ 2 () 强调性质定理2中的三线段前的定语的重要性,可让学生实际画图验证。 4、对新知识的感知性应用 指导学生表述证明过程。 思考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为什么? 课堂练习:

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题教案资料

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 1.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 课本原题(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习题19.2第16题) 在△ABC中,BD、CE是边AC、AB上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O。BO与OD的长度有什么关系?BC边上的中线是否一定过点O?为什么? (提示:作BO中点M,CO的中点N。连接ED、EM、MN、ND) 分析: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心(第十九章课题学习《重心》)。这道习题要证明的结论是三角形 重心的一个重要数学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将三角形的每条中线都分成1∶2两部分,其中重心到三角形某一顶点的距离是到该顶点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 证法1:(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证明) (点评:证法1是利用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到中线上三个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 (点评:利用线段中点,还可以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线段倍长,构造全等,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结论。) 2.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的应用 ⑴求线段长 例1如图3所示,在Rt△ABC中,∠A=30°,点D是斜边AB的中点,当G是Rt△ABC的重心,GE⊥AC 于点E,若BC=6cm,则GE= cm。 解: ⑵求面积 例2在△ABC中,中线AD、BE相交于点O,若△BOD的面积等于5,求△ABC的面积。 解:

练习:1.如图5,△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G 是重心,如果AG=6,那么线段DG= 。 2.如图6,在△ABC 中,G 是重心,点D 是BC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为6cm 2,则△CGD 的面积为 。 巧用中线的性质解题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下面我们利用上述性质来巧解以下问题. 一、巧算式子的值 例1 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23411112222++++…12n +的值(结果用n 表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 23411112222++++ (12) n +的值.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三角形的面积为1,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它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知,23411112222++++…12n +12 n +表示:组成面积为1的大三角形的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于是23411112222++++ (12) n +112n =-. 【点评】此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三角形的面积来求数的运算. 二、求图形的面积 例2 如图2,长方形ABCD 的长为a ,宽为b ,E 、F 分别是BC 和CD 的中点,DE 、BF 交于点G ,求四边形ABGD 的面积.

等腰三角形定理

等腰三角形定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说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的边角关系,并且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并且在以后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占有一席之地。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和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为60度,使学生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逐步渗透几何证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本课的重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是本课的难点4、为了使学生了解这堂课,本课要求学生自制一

个等腰三角形模型,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二、说教学方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初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三、说学生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四、说教学程序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提问: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它的对称轴?2、教师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并让学生做同样的

初中三角形的定理

初中三角形的定理、公理和定义 一. 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二.多边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 三.(1)如果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那么连结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四. 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5)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五. 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公理、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七.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八.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九.角的概念 初中角的概念是由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叫做角;<360° 高中角的概念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一个位置后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及规律(新)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及知识要点 一、补充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中0 直角三角形的逆定理 1、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0。 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的对角为0 等腰三角形的定理 1、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为一线。 60。 3、等边三角形三内角都是0 逆定理 1、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有两个角等于0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0

二、常见的图形及规律 1、Rt△ABC中,若∠A=30°, ∠C=90°, 则 BC:AC:AB=2。 2、Rt△ABC中,若∠A=45°, ∠C=90°, 则 BC:AC:AB= 三、常见的勾股数 (一)3、4、5序列 6.8.10 5 12 13 三、最短路线问题 1、在圆柱体(底面半径为r,高为h)中,从A到B的最短路线为AB 2、在长方体(长为a,宽为b,高为h)中, (1)当a=h时,A到D的最短路线为AD=

(2)当a ≠ h 时,若a>h ,则A 到D 的最短路线为 AD = 若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