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不同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四种主要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即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

并分别从以上四种三角洲类型的定义、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差异进行比

较。进而得出各类三角洲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关键字: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

三角洲的现代定义是河流在稳定的水体中或靠近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类沉积物。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三角洲沉积物来源于一个或几个可以确定的点物源;其主要以进积结构为特征;其均发育于盆地边缘,最终充填盆地;最大沉积面积受物源供给的限制。

三角洲类型划分:

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的差异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三角洲。建设性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区的堆积速度大于波浪作用的改造速度,主要以河控三角洲为例。破坏性三角洲以海洋作用为主,波浪、潮汐、海流的能量大于或等于河流堆积泥砂的能量,故泥砂堆积被改造至破坏,浪控和潮控三角洲均属此类。

由三角洲沉积区与物源区的关系、三角洲平原河流类型及三角洲沉积物的粒度差异可将三角洲划分为正常三角洲(经典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苏联学者以三角洲形成的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地台区的三角洲沉积、褶皱带周缘的三角洲沉积、山间拗陷内的三角洲沉积。还有基于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的粒度的依据可将三角洲划分为细粒和粗粒三角洲。

本文将主要从流域盆地特征、沉积物供给、水体深度、沉积粒度等方面总

结三角洲的控制因素探讨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一、辫状河三角洲

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砾的三角洲,其辫状分流平原由单条或多条底负载河流提供物质。与扇三角洲不同, 一旦静止的水体移开, 辫状三角洲必然重新变为单条河流。

(一)发育条件

辫状三角洲是由单条或多条辫状河入湖( 海) 形成的沉积体系, 一般远离断裂带的古隆起、古构造高地的斜坡带发育, 在沉积盆地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均可发育, 沉积地形和坡度较扇三角洲更缓, 比正常三角洲更陡。辫状河道提供的物质进入水体是形成辫状三角洲的必然条件。

(二)沉积特征

沉积物主要是以中、粗粒砂岩、含砾砂岩和细砂岩为主, 而粉砂岩、泥岩相对较少, 由下向上显示出由粗变细的正韵律。沉积构造类型有块状层理及各种交错层理。辫状三角洲同扇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一样, 具有三层结构, 即由辫状三角洲平原、辫状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构成。

1、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

该亚相主要包括辫状河道微相。岩性主要为巨厚层状或块状砂岩,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层理、粒序层理, 砂体底部冲刷面明显, 并含有大量泥砾。辫状河道微相:该微相一般包括3个沉积单元—底部高能单元为强水流高能条件形成的冲刷面, 向上是略定向排列的泥砾和砾石, 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和粒序层理;中部加积单元以砂质沉积为主, 主要在垂向加积作用下形成, 以板状交错层理为主;顶部低能单元是在河道发育晚期, 水流携沙能力明显降低形成的砂质堆积单元, 以细砂和粉砂为主。

2、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

(1)水下分流道微相:是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中辫状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 同辫状河道相比, 其平面稳定性差, 横向摆动频繁,砂体厚度一般为3至

8 m, 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分选较好。一般发育粒序层理、小型

交错层理及板状层理。

(2)水下溢岸微相:水下分支河道在洪水期溢过水下天然堤形成的沉积砂体, 平面上呈扇形分布在河道外侧。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发育波状

交错层理、波状层理, 分选差。

(3)分流河口砂坝微相:该微相沉积物岩性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次之, 分选较好, 发育波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反粒序层理。剖面

上呈厚薄相间的透境状, 平面上是由一系列侧向相连的,厚薄相间的透

境状砂体组成。

(4)远砂坝微相:该微相中沉积物岩性以粉砂、泥质粉砂为主, 发育波状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同时发育生物扰动构造。其岩性比河

口坝更细,砂体更薄。纵向上多呈薄互层状, 并发育泥质夹层。

(5)前缘席状砂微相:该微相中沉积物岩性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 岩性单一, 分选好,呈席状稳定分布。多见波状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和揉

皱构造。前缘席状砂纵向上常表现为多个单砂体构互层。

3、前辫状三角洲亚相

(1)前辫状三角洲泥岩微相:该微相沉积物以深灰色泥岩为主,发育块状或水平层理, 由于湖水间歇性的升或降, 通常与前缘席状砂互层。

(2)水下滑塌重力流水道微相:由于辫状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的不断堆积, 坡度增大, 在盆缘断裂活动、地震、洪水等因素的诱发作用下, 前缘沉积

物垮塌,整体近距离搬运, 在前辫状三角洲沉积或半深湖沉积中形成水

下滑塌重力流沉积。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其间夹杂大量撕

裂状泥岩团块或条带, 揉皱构造和滑塌构造发育。剖面呈上平下凸透镜

状。

(3)浊积岩微相:该微相中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水下滑塌重力流水道的外侧,

以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发育不完整的鲍马序列。

(三)油气分布特征

辫状河下三角洲分流平原相带是储层的有利相带, 尤其是其中的分流河道

砂更为有利, 有利砂体的分布顺水流走向延伸。在三角洲前缘斜坡受波浪影响强烈的地带, 有利砂体平行于岸线的方向分布。因此对古代辫状河三角洲进行开发时, 在下三角洲平原应在垂直于相带的方向上寻找分流河道发育的高孔、高渗带。而在三角洲前缘相区, 尤其是接近前三角洲泥的部位,应在平行于相带的方向上寻找高孔、渗带, 特别要重视波浪的改造地区是高孔、渗带的有利发育地区。陆相断陷湖盆短轴方向, 陡岸辫状河三角洲以多而小为特点, 缓岸则以少而大为特色。故在寻找断陷盆地三角洲时, 短轴方向陡岸应采用密集布孔、缓岸应以疏稀打钻的方案。对陡岸三角洲的勘探应在上、下三惫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的波浪带寻找高孔、渗带。而缓岸辫状河三角洲则应在上三角洲平原和下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来寻找有利的储层。

二、扇三角洲

(一)发育条件

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作为物源,在活动的扇体与稳定水体交界地带沉积的沿岸沉积体系。该类三角洲由冲积扇直接入湖形成,它既可以发育在断陷湖泊受同生断层所控制的湖盆边缘一侧, 也可以发育在坳陷阶段, 沿湖盆短轴方向湖侵范围逼近源区的近源陡坡一侧的湖岸地带。实际上形成扇三角洲的关键性背景条件是湖泊水体逼近物源区且地形坡度陡。

(二)沉积特征

此类三角洲沉积是以出现大量的砾岩、砂砾岩和砂泥质砾岩为典型特征, 也可出现粗砂岩和中砂岩, 二元结构不明显的正韵律或反韵律。沉积构造多以块状层理、递变层理为主, 交错层理不发育。可进一步将此类沉积相划分为以下亚相和微相: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1)辫状河道微相:该微相主要由灰白色砾岩、砂质砾岩和砾状砂岩所构成。

砾石成分复杂, 大小不等, 呈次棱角近棱角状, 分选差。砾岩多为碎屑支撑, 砾石间多为混合杂基充填, 发育块状构造、递变层理。此外, 辫状河道砂砾岩中以发育众多的冲刷面为特征, 反映洪水的频繁冲刷和充填过

程。在水体能量较强处, 细杂基被冲刷掉, 往往形成同级颗粒支撑的砾

岩。

(2)辫状河道间微相:该微相在洪水溢出辫状河道后可形成河道侧缘沉积。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棕色、杂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

2、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该亚相是冲积扇入湖之后的水下部分, 也是扇三角洲发育的最好部分。它既有重力流沉积, 也有从扇三角洲平原进入到扇三角洲前缘的片状牵引流沉积。主要有以下微相:

(1)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此微相由厚层状砂砾岩、砾状砂岩和含砾砂岩组成。岩石的碎屑成分复杂, 不稳定的各种岩屑和基质含量较高, 分选性较差, 磨圆度较低。岩层底部具有冲刷面, 向上依次为具递变层理、块状层理及平行层理的细砾岩、砾状砂岩及中粗砂岩。

(2)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微相:该微相沉积物主要由暗色泥岩组成,偶尔夹粉、细砂岩及含砾砂岩, 水平层理发育。

(3)河口砂坝沉积:沉积物主要由薄层细砂岩、粉砂岩或含砾细砂岩组成。

发育小型交错层理。

1、前扇三角洲亚相

前扇三角洲亚相位于扇三角洲层序的最底部,岩性为灰色及灰黑色泥岩夹薄层

粉砂岩、细砂岩, 具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

(三)油气分布特征

扇三角洲体系中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及其与之有成因联系的水下分流河口坝砂体、洪水型重力流砂体等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 可以构成优质储层; 泥石流、

泥流及水下滑塌型重力流的物性均较差, 构不成储层。由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通常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上, 在进行扇三角洲油藏的油气勘探时, 应将重点放在扇三角洲前缘地带,同时也要重视扇三角洲平原上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虽然其发育数量相对较少, 但单个砂体规模较大, 物性最好。总的来说,各主力油层段含油面积分布范围主体位于扇三角洲

前缘及分流间湾区, 小部分位于扇三角洲平原区。

三、浅水三角洲

浅水三角洲(河控型浅水湖泊三角洲)是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一种特殊的三角洲类型,与深水三角洲对应,指在水体较浅、地形较平缓的沉积区形成的以分流河道砂体及分流砂坝为砂体为主的三角洲类型。以源远流长稳定水流为主, 并与湖泊互相作用。

(一)形成条件

浅水三角洲是在水体较浅和构造稳定的台地、陆表海或地形平缓、整体缓慢沉降的坳陷盆地条件下形成的,此类三角洲形成发育于湖盆坳陷阶段的湖泊水域扩张时期, 在扩张之前, 蓄水盆地外为大面积的河流冲积平原或前期湖退建设平原。在这两种平原背景上, 地形平缓湖水扩张范围较大。

(二)沉积特征

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相、亚相及微相划分形式与正常三角洲类似,其沉积特征总体为沉积物岩性细,成熟度中等,粒度概率曲线反映其为牵引流作用特征。砂岩中发育强水动力沉积构造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以及泥砾定向或叠瓦状构造,此外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砂岩或砂砾岩底部常具有明显的冲刷面。由于河流能量较强,三角洲前积速率过快,导致早期沉积的河口坝砂体被后期的水下分流河道冲刷侵蚀,河口坝消失殆尽。因此,浅水三角洲的河口坝不发育,亦很难见到远砂坝沉积微相。由于水体环境浅,多易暴露在地表,故沉积物中紫红色泥岩大面积展布,生物扰动强烈。

(三)油气分布特征

相对于河流沉积体系, 浅水三角洲尽管不发育高还原环境下的半深湖至深湖相泥岩, 但在该体系中的滨浅湖泥岩、前三角洲泥岩、河湾泥岩和三角洲平原的沼泽沉积, 具有粒度细、分布广、厚度相对较大的特点, 足可以成为封堵油气的优良盖层, 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较好的封堵条件。浅水三角洲在横向上发育多变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形成大面积岩性油气藏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其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席状砂体连续性和连通性远较曲流河沉积为好, 砂体整体形态上呈现出明显的扇状、坨状, 展布面积大、分布宽广而稳定, 勘探风险较低,为油气成藏的远景区。

四、正常三角洲

此类三角洲是指在水体较浅、地形较平缓的沉积区形成的以分流河道砂体及分流砂坝为砂体为主的三角洲类型。

(一)形成条件

由源远流长的曲流河注入覆水较深的湖泊后,在稳定的限定性的河口处,河水水流明显分散,快速卸载,形成河口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随着三角洲建设作用的进行,三角洲朵叶不断扩展,从而形成较大规模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是流长源远且稳定的曲流河为主的沉积过程。

(二)沉积特征

此类三角洲的沉积物主要以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具明显的二元结构,以向上变粗的反韵律为常见。各种交错层理极为发育,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高。

2、三角洲平原亚相

该亚相为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主要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生是该亚相的重要特征。层理构造复杂,可见雨痕、干裂、足迹等层面构造,生物化石多为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微相可分为以下几种:

(1)分支河道微相:又称分流河床,构成了此亚相沉积的骨架,以砂质沉积为主,磨圆度中等,分选性较好。发育大型及小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沉积序列在垂向上为上粗下细的间断性正旋回。

(2)陆上天然堤微相:位于分支河道两侧,沉积物以细砂、粉砂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中等,常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波痕,可见生物潜

穴构造。

(3)决口扇微相:由洪水冲破天然堤形成。沉积物以细砂岩为主,磨圆和分选都较好,具块状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液化构造较常见。(4)滩漫沼泽微相:位于该亚相的低洼地区,分布面积广,为典型的还原环境。沉积物为深色有机质粘土、泥炭、褐煤,夹有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

砂。层状有机质沼泽沉积可作为三角洲平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

(5)淡水湖泊微相;沉积面积小,水体浅,沉积物主要为暗色有机质粘土,夹砂岩透镜体。当河流注入时可形成湖成三角洲。

3、三角洲前缘亚相

该亚相位于三角洲向海方向,处于海平面以下,是三角洲沉积最活跃地带和三角洲砂体的主体。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微相:

(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是平原环境中分流河道和湖后在水下的延续部分,其沉积特征与平原亚相中分流河道砂坝极为相似,岩性较分流河道砂坝稍细,沉积物颜色深,一般为灰色、绿灰色。在岩性组合和垂向沉积旋回特征上具下粗上细正韵律结构,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一般颗粒较细,为粉砂岩、细砂岩组成的向上变细韵律,砂层薄,层数多,常显示为多个正韵律层的叠加。砂体中积构造发育,常见中、小型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层理规模从下向上逐渐变小,砂体底部常见冲刷充填构造,并见丰富的泥砾。

(2)水下天然堤微相:、常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互层沉积,粉砂岩中发育小型沙纹层理,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中见水平层理、含植物叶片化石。

(3)支流间湾微相:支流间湾是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的滨浅湖区,其沉积物为河流携带的细粒物质借助湖水扩散作用所形成。水动力相对较弱。岩性以灰色泥岩为主,其次为含粉砂泥岩,常见泥岩夹粉砂岩团块及泥岩夹粉砂岩条带及透镜体构造和水平层理及小沙纹层理,局部见生物钻孔及植物叶片化石。

(4)分支河口沙坝微相:河口砂坝是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砂体最集中的沉积单元,具明显的下细上粗的反韵律结构。从下向上通常由粉砂岩与泥岩的薄互层变为细砂岩,下部砂岩粒度细厚度薄,泥岩夹层厚,向上砂岩粒度变粗厚度增大,泥岩夹层薄。粉砂岩中发育小沙纹层理、浪成砂纹层理及液化变形层理,砂岩中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液化变形层理。

(5)远沙坝微相:远砂坝为前缘末端沉积,由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平面分布稳定,延伸远;纵向上相带窄(常同前三角洲泥呈薄互层状出现),厚度薄,发育小沙纹层理、液化变形层理,见浪成沙纹层理。浪成沙纹层理是鉴别三角洲前缘亚相的重要标志,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远砂坝砂质沉积中。

(6)席状砂微相:河口沙坝和远沙坝受波浪作用及岸流的冲刷淘洗并发生侧向迁移而成。沉积砂质纯、分选好,发育交错层理,生物化石稀少。受水动力作用的影响,砂体由岸向海厚度逐渐变薄。

3、前三角洲亚相

该亚相是正常三角洲沉积最厚的地区,沉积物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常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生物化石多为广盐性生物。

(1)前三角洲泥微相: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处,沉积物主要为暗色泥、页岩互层,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正常海相化石较多。

(2)较陡界面的三角洲前缘砂可向前滑塌形成滑塌浊积扇,沉积物分选较好,结构特征与三角洲前缘的远沙坝类似。

(三)、油气分布特征

三角洲相中前三角洲亚相以粘土沉积为主,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沉积水体安静,富含河流携带的和原地堆积的有机质,为生油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动力作用强,沉积砂质纯,分选好,具备良好的储油物性,且其与生油层接触紧密,故为有利的储集相带。上部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一小型垂向正旋回沉积,顶部沉积的泥岩和薄层的沼泽沉积均可作为良好的盖层。总的来说,三角洲相自身具备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有利的圈闭条件,故而该沉积相多可形成大型的油气藏。

参考文献:

朱筱敏主编沉积岩石学

王海林、田家祥. 1994 .不同类型三角洲特征探讨.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P168.13

王建功、王天琦、卫平生.2007.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为例. 岩性油气藏学1673-8926( 2007) 02- 0028- 07

朱伟林、李建平、周心怀.2008.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 沉积学报 1000-0550( 2008) 04-0575-08

朱筱敏、刘媛、方庆.2012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条件和沉积模式:

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例. 地学前缘. 1005-2321(2012)101-0089-11

卜淘、陆正元.2000.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特征、储集性及分类.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1009- 3850( 2000) 01- 0078- 07

张昌民、尹太举、朱永进.2010.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沉积学报.1000-0550( 2010) 05-0933-12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 转载自Barbara.Ran转载于2010年07月16日 07:43 阅读(0) 评论(0) 分类:转载 举报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 摘要:通过扇三角洲与三角洲概念、沉积亚相、物源的远近、相的归类、控油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点及反粒序和产生的过程的相似点的阐述,认为两者不同点是:扇三角洲相其实质是冲积扇的水下部分(有时包括部分水上部分);扇三角洲离物源较近(且与高地与陡坡伴生),成熟度较低;应属于陆相沉积;具有很好的储油层系。而三角洲相却是河入口处的沉积物;离物源较远;成熟度相对较高;属于海陆过渡相;具有很好的生、储层系。两者相同点是:剖面都是反粒序;都是水动力和碎屑的共同产物,后者也是他们具有相似的名字的原因。 关键词:三角洲、扇三角洲 前言:近年来,在扇三角洲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多,于是人们愈加的重视扇三角洲的研究。可能是名字的相近的缘故吧,人们有时会混淆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概念及沉积亚相。其实,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都是存储油气的重要沉积相,并且他们的名字也很相近,可是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在沉积动力、物源远近、沉积亚相和大相划分却是截然不同的。扇三角洲在本质上与三角洲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的沉积相。

1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基本概念、分类或模式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储存油气的主要沉积体,因而备受相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名称上,他们仅一字之差,因此,容易使人产生感觉,这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可是两者在成因、沉积相、物源来源的远近等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先看一看他们概念的区别。 1.1扇三角洲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冲积扇的概念,冲积扇是在干热的气候,地壳升降运动强烈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条件下,此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推以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1]。 而扇三角洲的概念是由冲积扇提供物质并沉积在活动扇与静止水体分界面外的、全部或部分位于水下的沉积体。显然,扇三角洲与冲积扇有着直接的联系,扇三角洲是建立在冲积扇的基础上,冲积扇是形成扇三角洲的基础。扇三角洲包括“干扇”和“湿扇”。它强调能动的与湖或海接触;指出高地与陡坡伴生是扇三角洲常见的标志,但不是决定性的。 国内外已报道的扇三角洲基本模式有三种类型:一是牙买加型扇三角洲,为陡坡型、大高差,发育于岛弧碰撞海岸岸区;二是阿拉斯加型扇三角洲,高差小、为缓坡型,发育于大陆碰撞海岸区;三是断陷湖盆型扇三角洲,大多在陡岸带发育。上述三种类型都是冲积扇前积于水下,有水上、水下部分,并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

三角洲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总结 【摘要】三角洲类型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其具体的沉积特征也是各不相同。本文在结合教材和其他文章的基础下一定系统性的分别总结了三角洲类型和三角洲的具体沉积特征及对比。列出了三角洲的几种典型分类并从两个方向总结了几种典型三角洲分类中具体的沉积特征。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类型沉积特征 三角洲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湖泊)相互作用的结果,巴雷尔(1912)的现代三角洲定义中提出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的一种沉积物。由于河流和海洋(湖泊)作用强度不同以及沉积物粗细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作用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一. 三角洲的类型 1.建设性与破坏性三角洲 斯考特和费希尔等(1969)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类型,提出了上述概念。建设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海洋作用很次要。支流河水不断地把沉积物带入海中,使海岸线向海方向推进,三角洲平原随之向前扩展。破坏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海洋作用控制,沉积物注入量相对于蓄水体能力来说比较适中,因而河流在携带入海的沉积物同时又被海水作用所改造,于是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控制了沙体分布的几何形态。 2.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 盖洛韦(1976)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关系,提出了三角洲的三段元分类。这三个段元分别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 delta):以河流作用为主,长形,分支流河道、河口坝与沼泽较发育,如密西西比(Mississippi delta of U S A )三角洲。浪控三角洲(Wave-dominated delta):尖形与弓形沙脊取代了河控三角洲的分之流河道,沙滩、沙丘和泻湖较发育,如圣弗郎西斯三角洲(San Francisco delta of Brazil)。潮控三角洲(Tide-dominated delta):以发育与岸线垂直的线状沙脊为特征,受潮汐作用影响的分支流河道和泽较发育,如Makaham delta of Indonesia.其中前者属建设性三角洲,后两者属破坏性三角洲。如图一。

三角洲沉积相分类

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 1、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处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地区。三角洲平原沉积的亚环境多种多样,以分流河道,分支河道)为格架,分流河道的两侧有天然堤、决口扇,而分流河道间地区常发育有沼泽、湖泊和分流间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和)褐煤沉积,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流河道微相:是河流体系河床沉积向下延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具 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的层序特征。但它们较中、上游 河流沉积的粒度为细,分选变好。一般底部为中—细粒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 物,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砂质层具有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 理,而且其规模向上变小。其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 由于分流河道位置较固定,而且较直,所以曲流沙坝一般不发育。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

在平面上为长形砂体,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 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而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2)陆上天然堤微相:位于分流河道的两旁,向河道方向一侧较陡,向外一侧较缓。 这种天然堤系由洪水期携带泥沙的洪水漫出淤积而成。天然堤在三角洲平原的上部发育较 好,但向下游方向其高度、宽度、粒度和稳固性都逐渐变小。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而 且由河道向两侧变细和变薄。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纹理发育。水流波痕、植屑、植茎、植根 和潜穴等较常见。有时见有雨痕和干裂等暴露成因的构造。 (3)决口扇微相:三角洲决口扇与河流的决口扇沉积亦很相似。但由于这种天然堤稳 定性较差,故它们较河流中下游更为发育,而且有的面积较大,可形成席状砂层。(4)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分布最广,约占三角洲平原 面积的90%。它们具有一般沼泽所具有的特征。这种沼泽的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 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其水体性质主要为淡水或半咸水。这种沼泽中植物繁茂,均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 摘要:通过扇三角洲与三角洲概念、沉积亚相、物源的远近、相的归类、控油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点及反粒序和产生的过程的相似点的阐述,认为两者不同点是:扇三角洲相其实质是冲积扇的水下部分(有时包括部分水上部分);扇三角洲离物源较近(且与高地与陡坡伴生),成熟度较低;应属于陆相沉积;具有很好的储油层系。而三角洲相却是河入口处的沉积物;离物源较远;成熟度相对较高;属于海陆过渡相;具有很好的生、储层系。两者相同点是:剖面都是反粒序;都是水动力和碎屑的共同产物,后者也是他们具有相似的名字的原因。 关键词:三角洲、扇三角洲 前言:近年来,在扇三角洲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多,于是人们愈加的重视扇三角洲的研究。可能是名字的相近的缘故吧,人们有时会混淆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概念及沉积亚相。其实,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都是存储油气的重要沉积相,并且他们的名字也很相近,可是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在沉积动力、物源远近、沉积亚相和大相划分却是截然不同的。扇三角洲在本质上与三角洲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的沉积相。 1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基本概念、分类或模式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储存油气的主要沉积体,因而备受相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名称上,他们仅一字之差,因此,容易使人产生感觉,这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可是两者在成因、沉积相、物源来源的远近等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先看一看他们概念的区别。 1.1扇三角洲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冲积扇的概念,冲积扇是在干热的气候,地壳升降运动强烈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条件下,此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推以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1]。 而扇三角洲的概念是由冲积扇提供物质并沉积在活动扇与静止水体分界面外的、全部或部分位于水下的沉积体。显然,扇三角洲与冲积扇有着直接的联系,扇三角洲是建立在冲积扇的基础上,冲积扇是形成扇三角洲的基础。扇三角洲包括“干扇”和“湿扇”。它强调能动的与湖或海接触;指出高地与陡坡伴生是扇三角洲常见的标志,但不是决定性的。 国内外已报道的扇三角洲基本模式有三种类型:一是牙买加型扇三角洲,为陡坡型、大高差,发育于岛弧碰撞海岸岸区;二是阿拉斯加型扇三角洲,高差小、为缓坡型,发育于大陆碰撞海岸区;三是断陷湖盆型扇三角洲,大多在陡岸带发育。上述三种类型都是冲积扇前积于水下,有水上、水下部分,并都具有近源、多砾、辫状河发育的共同特点。

试论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田形成关系

试论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田形成关系 (西南石油大学石工09级) 【摘要】三角洲处在河流与海洋的汇合处,沉积过程中同时受到河流流水,海洋流水和潮汐的作用,其独特的沉积环境和地理位置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多种圈闭,所以在三角洲上常常形成大中型油气田。 【关键字】三角洲生储盖组合圈闭油气田 三角洲可分为海相三角洲和湖相三角洲, 海相三角洲可细分为河控、浪控、潮控和复合型三角洲,湖相三角洲可细分为吉尔伯特型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通常所说的三角洲是海相三角洲。三角洲是在河流与海洋的汇合处形成的碎屑沉积体,在沉积过程中同时受到河流流水,海洋流水和潮汐的作用。 一、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 三角洲的环境可以分为三种亚环境: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种环境在平面上成环带状分布。三角洲平原是三角洲陆上为主的部分,包括分支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和分支涧湾等。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水下为主的部分,从河流带来的砂、泥沉积物在河口与海洋结合的部位迅速堆积,可形成分选较好、质地较纯的砂质沉积集中带。三角洲前缘包括分支流河口沙坝、远沙坝、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支流河道和水下天然堤等。前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分布最广、沉积最厚的地区,其海底地貌为平缓的斜坡,主要为暗灰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 图1 三角洲沉积环境

三角洲沉积特征:从三角洲平原到前三角洲粒度由粗变细;植物碎屑和陆上生物化石减少,而海相生物化石增多;多种类型的交错层理到单一的水平层理。三角洲发育的过程中,三角洲不断向海盆方向推进,在垂向上形成了底细上粗的层序,一般底部为前三角洲泥,向上一次是三角洲前缘砂和粉砂,最上面为三角洲平原的较粗粒的分支河道沉积和细粒沼泽沉积。 二、油气的生成和聚集 三角洲拥有良好生油岩、储油岩和盖层,并能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并具有同沉积期形成的多种圈闭, 从而构成了有利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优越条件,对油气田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1.富含有机质的生油母岩和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在三角洲体系中, 前三角洲相和三角洲平原的沼泽相是富含有机物的两个主要沉积环境。在近三角洲地带, 适宜生物大量繁殖, 加之接受河流搬运来的大量有机物质, 使得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十分丰富, 又因处于还原环境, 则确保了有机质免受分解破坏。 赫德伯格(Hedberg,1967) 曾强调沉积速度对石油生成的重要影响, 沉积速度愈大, 愈有利子油气的形成。三角洲体系的沉积速度一般远远超过相邻的陆架地区, 所以多成为生油的有利环境。如墨西哥湾路易斯安那州三角洲的第三系和尼日利亚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第三系沉积速度都较快, 则具有较大的石油储量。所以前三角洲沉积是重要的生油岩, 因含有极丰富的陆源和海生有机物, 加之沉积、埋藏迅速, 对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都特别有利。三角洲平原上富有机质的沼泽沉积可形成泥炭和沼气。此外,和障壁岛, 障壁海滩等共生的泻湖沉积也是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重要的生油岩。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很多,它们在成因、形态、规模与大小及储层条件、遮挡条件,烃类相态等方面的差别很大。为了便于研究和指导油气田勘探,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到目前为止已提出了上百种分类方案。 油气藏的分类要遵循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1.科学性:充分反映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成条件、各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实用性:能有效地指导勘探工作,比较简便实用。 本书的分类,分为五大类: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表7-1、7-2)。 表7-1 A A 表7-2

A §1 油田生产上的一些分类 一、按产量大小分 高产油藏:100t/d 中产:10~100t/d 低产:2~10t/d 二、按形态分: 层状油气藏:油气呈层状分布,如背斜油气藏。 块状油气藏:油气呈块状分布,如古潜山。 不规则油气藏:分布无一定形态,如断层油气藏。 三、按烃类组成分:油藏、油气藏、气藏、凝析气藏 §2 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由于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了构造油气藏。它是最重要的一类油气藏。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这是一类在勘探史上一直占据最重要位置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历史早期,因为这类油气藏易发现,所以认识较早。随后在1885年由美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背斜学说”,在油气勘探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背斜油气藏在油气储量和产量中仍占居重要位置,并且是油气勘探早期阶段的主要对象。后来,随油气勘探的深入,易于发现的背斜油气藏越来越少,并发现了一些非背斜油气藏。到二十世纪初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莱复生,系统地提出了非背斜油气藏的学说并进行了系统分类。 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油气聚集机理简单,也易于用地震方法发现,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背斜油气藏从成因上看,也可分为五个亚类。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 由侧向挤压应力为主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的油气聚集。 特点:两翼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度高,闭合面积小;常伴有断裂(图7-1)。 m 气水 界面 气水 界面 图7-1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剖面图 主要分布在挤压型盆地的变形带,我国西部盆地以此类为主。 (二)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由于基底断块热隆升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圈闭油气聚集。 特点: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常呈穹窿状。 主要分布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常呈组或带出现,形成长垣或大隆起带。如大庆长垣,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加瓦尔。 (三)披覆背斜油气藏 这类背斜是由地形突起及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 形成机理: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有各种地形突起,由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组成。当其上有新的沉积物堆积后,这些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一般较薄,而其周围的沉积物较厚,因而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沉积物厚度和自身重量的不同,所受到的压实程度不同,结果便在地形突起(潜山)的部位,上覆地层呈披覆隆起形态,形成圈闭。这种构造也有人称为披盖构造或差异压实背斜。 特点:形态一般为穹隆状,顶平翼稍陡,闭合度和幅度下大上小,两翼倾角下大上小。如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坳陷的孤岛及孤东油田。主要分布在台区。 (四)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浅析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藏的聚集关系

浅析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藏的聚集关系 【摘要】河控三角洲是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易于保存和识别,所以对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章通过阐述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并引用实例来论证其与油气藏的聚集关系。 【关键词】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油气藏 0.概述 三角洲是由河流作用沉积在水体(海、湖)中的陆上和水下连续的沉积体。根据河流作用与海洋作用强弱,三角洲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其中,河控三角洲中河流作用是建造三角洲体系的主要因素。由于海洋的改造能力弱,河流注入的沉积物超过了海水的搬运与改造三角洲的能力,当河流水量稳定并具有较高的悬浮负载时,河流迅速向海方向进积,如此可形成鸟足状三角洲;当水流不稳定且又具高的底负载时,可形成朵状三角洲。 1.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三角洲是一个包括多种沉积环境的沉积体系。无论从平面上或是从剖面上来看, 一个河控三角洲都可以划分为四个亚相。在平面上由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和三角洲间湾。 1.1三角洲平原沉积 三角洲平原是三角洲陆上低平的地带,主要是由活动的河道和废弃的河道,以及河道两侧的天然堤和决口扇等沉积组成。 分流河道又叫分支河道。沉积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 即单向水流、以砂质沉积为主, 以及向上逐渐变细的层序特征。但它们比中、上游河流沉积的粒度细, 分选好。一般底部为中一细粒砂, 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物。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砂质层具有槽状或板状交锗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 而且其规模向上变小: 其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 天然堤沉积是由洪水满溢在近河道外侧形成的沉积,且近河道粗而坡度陡,远河道细而缓,以粉砂质沉积为主。 决口扇沉积在河控三角洲体系中较为常见,建设三角洲的陆上部分有着明显的作用,特别是下三角洲平原地带,由于分流河道的天然堤发育不完全,因此决口扇更易出现。三角洲平原上的决口扇可发育到相当大的范围,在决口扇冲入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时,便形成一个新的三角朵体。 1.2 三角洲前缘沉积

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与油气关系

三角洲就是河流入海或入湖以后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或舌形的沉积体,为什么河流入海就会形成三角洲呢?因为当河流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受河口砂坝的阻挡会使得原来的单河道分叉,形成分流河道,然后分流河道中又会形成次级的河口砂坝,河道又会继续分叉形成二次河道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三角洲的雏形。 三角洲雏形形成后会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发育(1)当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三角洲会扩大。(2)河水冲决天然堤,会取道新河床入海,旧河道会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同时受海浪改造和侵蚀,旧三角洲废弃,新三角洲开始发育。(3)三角洲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各三角洲彼此连接且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和黄河口现代三角洲都是由多期三角洲叠置形成,有机会应该去地质考察。 下面再来看看三角洲区域内的水流形式,由于蓄水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不同密度流交汇都会有三种水流扩散方式。 (1)河水密度大于蓄水密度。这种情况属于高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底部面状射流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浊流,会形成湖(海)底扇。也就是说河水携带较多的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会在河底形成高密度流体,进入湖盆后沿湖盆底部搬运沉积,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近物源沉积会有的表现形式。 (2)河水密度与蓄水密度相当。这种情况属于等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

成辐射状扩散(喷射状),这种情况一般是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小于蓄水密度。这种情况属于低密度流动,这种流动扩散表现为表面面状流动属于平面喷流,这也是大部分海洋三角洲的形式。 下面来看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建设性三角洲和破坏性三角洲。建设性三角洲受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地区堆积速度大于波浪的改造速度,因此特点就是三角洲增长快,沉积厚度大,面积大,常形象的被称为鸟足或朵页状。破坏性的三角洲主要受波浪和潮汐改造作用形成,反映出海洋作用超过河流作用,波浪、潮汐、海流能量等于或大于河流输入泥砂能量,河口区泥砂堆积被海洋水动力改造、加工和破坏,因此特点就是河流作用时间短,三角洲面积小,常呈现出鸟嘴状的形态。可以按照下图对号入座。 除了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来划分,还可以按河流、波浪、潮汐的相对强度来划分。可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和潮汐的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就是鸟足状三角洲了,河流输入泥砂量大,天然堤发育,分支河道比较固定,向海推进快,延伸原,前三角洲泥沉积巨厚,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另一种建设性三

三角洲沉积的结构成因分类与编图方法-3-27-于

三角洲沉积的结构—成因分类与编图方法① 于兴河李胜利李顺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100083 摘要:地质学中各类沉积体系的分类方案历来受到广大学者重视,尤其是三角洲做为沉积学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与热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强调对其进行结构-成因分类。本文回顾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系统论述了三角洲的结构-成因分类的具体含义与分类方案,阐明了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同时,又提出了一套能够反映三角洲结构-成因特点的沉积相编图方法及编图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这种编图方法从高分辨层序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导向的小层对比出发,强调在恰当的编图单元约束下,注重岩相组合与沉积序列进行沉积类型识别,采用岩、电、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参数套合编图,使沉积相图能够更好地反映砂体的粒度粗细、分布特征及沉积成因,以便使储层的预测性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三角洲类型;结构-成因分类;岩相组合;小层对比;多参数套合编图 第一作者简介:于兴河(1958-),男,教授、博导,油气储层沉积学与建模。billyu@https://www.360docs.net/doc/f15030220.html, Texture-genetic Classifications and Mapping Methods for Deltaic Deposits Yu Xinghe, Li Shengli, Li Shunli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 Abstract: Classifications for various depositional systems have been the general attention of sedimentary geologists. In recent years, sedimentologists have emphasized increasingly on the texture-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deltaic deposits which are the focus and hot issue for sedimentary study and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for 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 points out the exist problems, demonstrates the specific meaning and scheme of texture-genetic classification for deltaic deposits systematically, and illu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type of method. Simultaneously, a method of facies mapping which indic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ure-genetic classification for deltas is proposed with the related specific issu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riented layer correlation, this mapping method emphasizes identifying sedimentary facies type by litho-facies assemblages and vertical successions.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ary genesis of sand-body and represent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 adequately, multi-parameters from lithology, well logs and seismic are nested during mapping. Key words: Type of deltas, Texture-genetic classification, Litho-facies assemblages, Layer correlation, Multi-parameter nested mapping. ①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41072084、4127213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优先发展领域,编号:20120022130002),“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23-001-009)。 1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与各亚相的沉积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及潮控三角洲。以下介绍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种亚环境: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1.三角洲平原 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它与河流的分界是从河流大量分叉处开始。包括分支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和分支间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支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褐煤沉积。二者的共生是三角洲平原沉积的典型特征。 A.分支流河道沉积: 是三角洲平原的主体,大量泥砂都是通过分支流河道搬运至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处沉积下来的。分支流河道本身的沉积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槽状、板状、波状交错层理,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接触。 B.天然堤沉积:

位于分支流河道的两旁。由洪水期携带泥砂漫出淤积而成。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水平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 C.决口扇沉积: 洪水和河流冲破天然堤,在外侧更为发育。交错层理砂岩,呈透镜状沙体夹在分支间湾细粒粉砂质、泥质和沼泽沉积物之间。 D.沼泽沉积: 占三角洲平原的90%。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水体为淡水或半咸水,弱还原或还原环境。沼泽中植物繁茂,多为芦苇等草本植物。岩性为暗色有机质泥岩、泥炭或褐煤沉积。块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E.分支间湾沉积: 分支流河道之间较低洼地区,常与海域连通(外侧)。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偶见海相化石。当三角洲向海方推进时,在分支流间湾地区可形成泥岩楔(比沼泽的地貌低,靠海一侧)。 2.三角洲前缘 是三角洲的水下为主的部分,位于分支流河道的前端(河口部位)。是三角洲最活跃的沉积中心,是三角洲的主体。从河流带来的砂、泥沉积物在河口与海洋结合部位迅速地沉积。由于受到河流、波浪和潮汐的反复作用,砂泥经冲刷、簸扬和再分布,形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1、三角洲概述 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 2.1建设作用 2.1.1河口作用 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

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c、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在咸水面上向海水流动,属严格的平面喷流类型,形成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海成三角洲。 2.1.2决口改道作用 沿三角洲分流体系形成的决口扇在三角洲平原的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同在河流体系中一样,决口扇是在洪水期间水和沉积物通过天然堤上的缺口涌出时形成的。然而,许多三角洲分流决口扇的形成比河流更复杂。实际上,决口扇可以变为进积到边缘三角洲间海湾的子三角洲[4]。 2.2破坏作用 三角洲的破坏作用是各种对建设性河流作用所沉积的沉积物进行改造、改变、再分布或迁徙的过程,包括波浪能通量,潮能通量、侵入的恒定盆地流、季节性的风力流,以及由盆地边缘与盆地之间的高度差产生的重力势能。 2.2.1波浪和流水的再分布 在几乎所有的蓄水体中均存在波浪能,,在三角州河口坝或决口分流中的推移质沉积物的沉积作用,使它处于波浪和潮汐改造的最佳位置。河口坝上的破浪会加强混合作用,产生紊流,使啥子沿沿岸流的方向进行重新堆积。沉积在河口的沙就这样在侧向上重新分布,如果没有多少沙被重新移动,由河道进积作用产

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及举例

三角洲与油气田关系 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平面上由陆地向海方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这三种环境在平面上大致呈环带状分布。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其沉积物和生物特征也发生规律的变化:从三角洲平原到前三角洲粒度又粗变细;植物碎屑和陆上生物化石减少,而海相生物华师增多;多种类型的交错层理变为单一的水平层理。 河控三角洲在形成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从陆地向海盆方向推进,其结果是形成一个总体向上变粗的层序。一般来说,底部为前三角洲泥,依次向上出现三角洲前缘砂和粉砂,最上面覆盖着三角洲平原的较粗粒的分支流河道沉积和犀利沼泽沉积,大体上为一下细上粗的反旋回沉积序列,即进积型沉积序列。 而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运移和保存条件等多种地址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烃源岩是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储集层未有期的聚集提供了空间;盖层是避免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散失的屏障;圈闭是油气得以聚集的场所;运移过程是油气从分散状态向圈闭集中形成油气藏的必备过程;地质历史中形成的油气藏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存下来形成油气资源。上述的六个条件全面的概括了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中,烃源条件与圈闭条件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生成和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具备了生油岩、储油岩、盖层、圈闭等条件。 1、生油岩 前三角洲的暗色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岩。河流不仅为三角洲沉积带来大量泥沙,而且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质随着悬浮的泥质一起在前三角洲部位沉积下来,它们为湖盆或海盆中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鹰眼,促使生物得以大量繁殖、生长。因此,前三角洲的泥岩中含有丰富的陆源的及原地生物形成的有机物质,另外,前三角洲环境一般是处于浪基面一下的还原或若还原环境。加之在此沉积和埋藏都比较迅速,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因此,前三角洲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岩。 2、储油岩 河控三角洲的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体以及分支流河道砂体,浪控三角洲中的海滩沙坝和障壁砂坝等都具有良好的储油性能。其中分支流河道砂岩由于距油源区远,不如其他砂体有利。因此,在古代三角洲沉积中,主要的储集岩是三角洲前缘砂岩和与三角洲前缘密切共生的海岸砂岩。三角洲前缘砂与邻近的前三角洲泥呈指状穿插,从而构成了复式储集岩,形成良好的储集条件。 3、盖层 沼泽、分支间湾、陆棚和前三角洲的泥岩等皆可作为盖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读书报告 报告编写人:蒋民心(1002040135) 年级:2010级 课程:油气储层研究进展 任课教师:赵晓明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年3月24号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蒋民心(1002040135)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 摘要:本文从储层构型概念出发,大致概括了国内学者对三角洲沉积领域的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针对油田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挖潜,以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以及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研究三角洲储层沉积旋回、层次界面等不同层次构型要素,界定和划分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分析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是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的重要标志;构型单元韵律变化是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的重要因素,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上部剩余油相对集中,反韵律河口坝砂体下部剩余油富集。在此基础上了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储层构型研究所遇到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分析了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流相;储层非均质;剩余油分布;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构型单元 1.储层构型概念的提出 储层构型是指沉积砂体内部由各级次沉积界面所限定的砂质单元和不连续“薄夹层”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相互排列方式与接触关系等结构特征[1]。其概念在储层沉积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 年代。1977 年Allen,J.R.L.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用以描述河流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及内部组合。1985 年,Miall,A.D.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河流相的储层构型分析法[3],全面介绍了该方法中的界面等级、岩相类型、结构单元等概念,这代表了储层构型分析法的诞生。之后Maill,A.D.对该方法进行了完善,并最终将河流相划分为6 级界面、20 种岩相类型、9 种结构单元。1989 年,第74 届AAPG 年会将这套理论列为当今油气勘探领域三大进展之一。 2.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现状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在Miall,A.D.提出后,立即引起国外许多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对储层构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自从柯保嘉[4]首先将储层构型分析法介绍到国内学术界以来,众多国内学者在储层构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1)构型研究的资料基础

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油气藏描述讲解

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油气藏描述 1、页岩气地质理论 页岩气藏因其自身的有效基质孔隙度很低,主要由大范围发育的区域性裂缝或热裂解生气阶段异常高压在沿应力集中面、岩性接触过渡面、脆性薄弱面产生的裂缝提供成藏所需的储集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最高仅为4%-5%,渗透率小于1x10-3μm2。 页岩在地层组成上多为暗色泥岩与浅色粉砂岩的薄互层。在页岩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除极少量的溶解状态天然气以外,大部分以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裂缝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赋存与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为20%-85%,其成藏体现出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表现为成藏过程中的无运移或极短距离的有限运移,因此页岩气藏具有典型煤层气、典型常规圈闭气成藏的多重机理。 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烃源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是“自生自储”式气藏,运移距离极短,现今保存状态基本上可以反映烃类运移时的状态,即天然气主要以游离相、吸附相和溶解相存在。在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天然气首先吸附在有机质和岩石颗粒表面,饱和后则富余的天然气以游离相或溶解相进行运移,当达到热裂解生气阶段,由于压力升高,若页岩内部产生裂缝,则天然气以游离相为主向其中运移聚集,受周围致密页岩烃源岩层遮挡、圈闭,易形成工业性页岩气藏。由于扩散作用对气态烃的运移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天然气继续大量生成,将因生烃膨胀作用使富余的天然气向外扩散运移,此时无论是页岩地层本身还是薄互层分布的砂岩储层,均表现为普遍的饱含气性。 在陆相盆地中,湖沼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产物一般是页岩气成藏的最好条件,但通常位于或接近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导致页岩气的有利分布区集中于盆地中心处。从天然气的生成角度分析,生物气的产生需要厌氧环境,而热成因气的产生也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因此靠近盆地中心方向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域。 2、页岩气的主要特征 2.1页岩气的成因特征 页岩气的成因类型有生物成因型、热解成因型和热裂解成因3类型及其混合类型。对生物成因气而言,其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低,R o一般不到0.7%,所生成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三角洲简述: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体系划分以及沉积体系简述 虽然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很多,三角洲的类型又是十分复杂。下面分三种三角洲沉积特征做分析。 一、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河控取决于河口宽度,河水流速及含砂量。 该地带为三角洲体系中砂质沉积物最为丰富、最集中的地区,砂的成分主要是纯净的石英砂,分选磨圆都很好,成熟度也很高。 河控、潮控、浪控三角洲的平面组合及垂向层序特征 颜色变化: (1)下部一般为暗色,反映富含有机质的泥岩特点(前三角洲沉积和浅海沉积);(2)向上微浅水、受海水扰动的浅色的前缘砂体; (3)最上部为夹有浅色砂体(分流河道)的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为广泛沼泽发育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粒度和沉积构造变化: (1)下部浅海陆棚和前三角洲的泥岩,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的块状层理; (2)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的细纱和粉砂,发育各种交错层理; (3)最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形成的细纱、泥岩和煤等,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 (4)反映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的特点。 自下而上沉积相标志: (1)沉积物颜色由暗变淡(青灰—灰)再变褐黄; (2)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粗; (3)沉积物分选性由差变好再变差; (4)粘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变少再变多; (5)构造由水平变波状和交错再变水平; (6)海相生物向上变少,陆相生物向上变多; (7)生物钻穴见于三角洲层序的下部,植物根系出现于顶部; 例如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缓慢沉降地形十分平缓,盆地气候相对干旱湖面快速大规模收缩水体很浅水深通常不超过10m。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二、潮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潮控取决与海的剖面大小,就是典型的冲刷海岸积沙,并且有绵延的海岸线,有些大洋中的岛屿,陆地会逐渐变小是因为海洋潮起潮落轮番带走泥沙,近海则可能出现相反结果所以造成潮控。潮控三角洲一般发育于中高潮差、低波浪能量、

三角洲成藏模式分析

三角洲沉积与成藏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很多大型油气田的勘探结果显示都与三角洲沉积有密切关系,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席状砂体;前三角洲砂体等都是良好的储层。因此,对三角洲沉积分析尤为重要。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沉积相沉积模式成藏模式 1 .概述 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遂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如图1)。规模可自数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三角洲的沉积特点: (1)三角洲的沉积速率很高,最高可 达45000cm/ka。 三角洲的增长和向海的推进可以有很 高的速度。例如长江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40m,黄河则为300~400m。 (2)随时间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 育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 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就是由七个 三角洲连接叠合而成。黄河河口现代三角洲 就是由九期亚三角洲依次叠置而成。 图1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2 .三角洲的重要特征 (1)沉积物供给的总量与盆地过程改造能力的关系。 (2)所供给沉积物的直径,它影响着三角洲中沉积物的散步和沉积。粗粒的底负载沉积物多半沉积在紧靠分流河口附近的地区,它们或者形成分流河口砂坝或者被波浪和潮汐过程改造成海滩障壁体系或潮汐水流脊复合体。相反细粒悬浮负载沉积物在盆地广大地区的影响下,一般被搬运到滨海外沉积下来。沉积作用在三角洲前面形成一个广泛分布的以泥为主的台地,当进积作用继续进行对三角洲前缘砂就会叠覆在它的上面。 (3)流量的变动可能是很强重要的,它决定着所供给沉积物的直径大小。例如,以周期性的短暂高流量为特征的无规则瞬时河流所供给三角洲的沉积物,可能比较稳定的河流所提供的沉积物粗,后一种河流沉积物在进入三角洲就多半受到分选。 (4)河流流量变化与盆地能量体系变化的时间关系业影响着三角洲地区的沉积作用。如果流量和盆地能量最大周期是同周期的,则河携沉积物将连续受到盆地作用的改造,如果是不同周期的,则实际上不受干扰的三角洲进积时期及受盆地作用改造的时期交替出现。 3 .三角洲的分类 (1)盖洛韦(W.G.Galloway,1976)提出了三角洲的三端元分类,河流、波浪、潮汐直接控制三角洲的形成,按三者的相对强度划分三角洲的成因类型(如图2)。三角形三个端元分别代表了以河流、波浪、潮汐作用为主的三角洲类型,分别称为:河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