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的安全性研究

校园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的安全性研究
校园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的安全性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校园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的安全性研究

Study on the safety of the campus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院系艺术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年级 2012级

学号 1207090206

学生瞿进

指导教师陈栩

结稿日期 2016年4月8日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教务处制

2016年 4月 8日填

校园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的安全性研究

摘要:校园空间中滨水区域并不是很常见,但是校园空间中一旦出现滨水区域就一定是整个校园空间中师生娱乐、休闲、学习的重要聚集场所和核心景观组团。因此校园滨水驳岸景观的安全性设计尤其重要。本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恋湖为例,对大学校园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的安全性进实地的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对将来的校园滨水驳岸景观的安全性设计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校园景观;滨水空间;驳岸景观;安全性

Study on the safety of the campus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Abstract:Campus space in waterfront area is not very common, but the campus space once the waterfront area is the entire campus space and entertainment, leisure, learning the important place to gather and core landscape group. Therefore, the campus safety design of waterfront revetment landscap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to Chongqing South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Nanfang translators college love Lake as an example, security of university campus waterfront revetment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hope can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on campus revetment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of security practices.

Key words: Campus landscape;waterfront space; landscape revetment;safety

致谢

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这篇论文完成了,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开始选题到顺利完成论文,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在指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一一的解决了。在这里尤其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陈栩,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你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我的论文写作才得以保质

保量的完成。在这里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在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才能把遇到的问题和你们讨论,把问题解决,指导论文顺利完成。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是在你们的支持下我才能得以完成我的学业。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作者:瞿进

2016年4月8日

目录

引言 (1)

1 校园滨水景观设计安全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1)

1.1 校园滨水驳岸景观的概念 (1)

1.2 校园滨水驳岸景观的内容 (1)

1.2.1 校园驳岸景观的美观 (2)

1.2.2 校园驳岸景观的功能 (2)

1.2.3 校园驳岸景观的安全 (2)

2 校园滨水驳岸景观现存的问题 (2)

2.1 校园滨水驳岸景观直接安全 (2)

2.1.1 防护设施的缺失 (2)

2.1.2 驳岸坍塌 (3)

2.2 校园滨水驳岸景观后期维护不足 (3)

2.2.1 植物维护 (3)

2.2.2 基础设施维护 (3)

2.3 驳岸设计缺陷 (4)

3 提高校园滨水驳岸景观安全性的措施 (4)

3.1 驳岸防护设施 (4)

3.1.1 临水驳岸护栏 (5)

3.1.2 植物防护 (5)

3.2 救援设施设备 (5)

3.3 警示标识标牌 (6)

3.4 灯光设计 (6)

3.5 基础设计设备的后期维护 (7)

4 总结 (7)

参考文献 (8)

引言

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高校的校园数量正在急剧增加,在校园空间的各种景观组团中,滨水景观空间是校园空间中最具有可塑性的景观类型之一,越来越多的被设计师运用到校园空间的设计中去,并且成为师生的重要生活场所和休闲的场所,成为整个校园景观核心和人流聚集的中心。但是大多数的校园滨水景观的建设中,景观设计者还是停留在它的经济性,美观性,和功能性,亲水性等方面,很少真正的从景观参与者,日常使用的安全性上来考虑景观的整体设计和安全细节完善,因此造成校园滨水空间在使用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近年来校园滨水景观时常有安全事故的发生,驳岸滑坡,意外溺水,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严重伤害。这应该引起景观设计行业以及社会各界对校园滨水景观安全性设计的思考。校园滨水空间的安全性设计是设计的第一准则,其它的美观性、功能性、亲水性的设计都应该建立在安全性设计的前提之上。

驳岸是校园滨水景观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校园中师生们,重要的活动休闲场所。以往对滨水空间主要集中在空间景观的设计,驳岸的亲水性,生态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从空间参与者者的角度来研究滨水驳岸景观的设计。本文主要从防止校园滨水驳岸景观,预防发生重大安全性事故的角度出发,从校园滨水驳岸景观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几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去发现当下校园滨水驳岸景观中的不足,为将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校园滨水空间提供一些参考。

1校园滨水景观驳岸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校园滨水驳岸景观的概念

滨水一般是指同海、湖、江、河和人工湖等水域的陆地边缘地带,校园滨水

景观是指在校园中的人工湖或者小河流的边缘处的景观空间。校园滨水景观是构建开放式校园和交流型校园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营造良好的校园滨水景观,即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校园现有的自然环境充分融为一体,既有原始性又有现代设计的感觉,增强校园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可达性、亲密性和交往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校园环境和师生活动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的校园空间格局。

1.2校园滨水驳岸景观的内容

校园驳岸景观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驳岸景观的美观、功能和安全三各方面。

1.2.1校园驳岸景观的美观

驳岸的设计和滨水区景观的设计是紧密相连的,驳岸景观需要体现其亲水性。校园滨水驳岸景观是整个校园空间景观的组成部分,驳岸景观设计的美观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空间设计的美观,所以驳岸景观设计的美观在校园空间设计中极其重要。

1.2.2校园驳岸景观的功能

驳岸在滨水景观中主要功能为保护滨区的土体、防止水土流失、展示驳岸空间的景观效果和增强整个空间的一个互动性。

1.2.3校园驳岸景观的安全

驳岸景观因处于滨水区,使用人群比较多,整个空间发生危险的系数比较高。因校园滨水景观独特的位置和使用人群所以驳岸景观的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

2 校园滨水驳岸景观现存的问题

2.1 校园滨水景观直接安全

2.1.1 防护设施的缺失

在对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恋湖滨水驳岸景观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其滨水驳岸景观中缺少明显的防护措施,在驳岸的陡坡处(如图1)、行人容易滑落处、高差较大处、亲水平台处(如图2),都没有直接有效的防护措施。这样导致驳岸存在安全隐患。在2005年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一名在校学生,在恋湖边晨读时就不慎溺水,后来救上岸后抢救无效身亡。

校园滨水空间意外溺水事故在我国高校每年都会发生很多起,这些意外溺水事故的发生对当事人及其家属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恋湖的亲水平台以及自然驳岸缺少安全护栏或者近岸植物限制措施,整个滨水空间都没有自救或者救援设备,这也让救援的时间更长。这也是校园驳岸景观设计和后期管理的一大缺点。

图1 驳岸陡坡图2 亲水平台无防护措施

2.1.2 驳岸坍塌

驳岸坍塌也是驳岸常常发生的事故,驳岸坍塌不仅会对驳岸周围活动的人,造成影响或者是生命伤害,还会破驳岸景观的美观。(如图3)驳岸滑坡后的修复工程不仅费时费力还劳力伤财,所以在驳岸设计建设的时候要保证驳岸的质量。2013年8月福州洪山桥下发生驳岸坍塌事件,坍塌发生在下午1点,幸好当时正值中午人员较少,驳岸坍塌时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图3 驳岸坍塌

2.2校园滨水驳岸景观后期维护不足

2.2.1 植物维护

滨水景观驳岸的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和陆生植物,恋湖驳岸景观基本为陆生植物,只有较少的水生植物,而植物的后期维护不强,任由植物自然生长,造成植物美观不足(如图4),并且影响人群的通行,很容易对游人造成意外的伤害。

2.2.2 基础设施维护

在恋湖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恋湖的木质平台护栏(如图5),驳岸(如图6

所示),道路的损坏程度很大,这些地方都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和更换,很容易发生栏杆断裂,驳岸滑坡,以及道路不平整引起的摔倒及其他意外事件。

图4 植物杂乱

图5 损坏的护栏图6 损坏的驳岸

3.驳岸设计缺陷

驳岸的设计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根据我的调查发现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的恋湖的驳岸设计是采用直接的陡坡设计,并没有设置安全防护护栏或其他防护措施,人意外滑落水中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起缓冲的作用,会直接滑入湖底,这样的驳岸设计方案在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是存在设计上缺陷

的。

3 提高校园滨水驳

岸景观安全性的措施

3.1 驳岸防护设施

滨水驳岸景观非常重视景观的亲水性,却忽略了在临水区域的安全性,在驳岸临水区的防护措施大致可以分为护栏和植物防护两种,这两种防护措施的结合在安全防护上相得益彰。

3.1.1 临水驳岸护栏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防护设施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去设计。在各种游人相对集中的场所、容易发生跌落、淹溺等人身事故的地段,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护栏,并且防护栏的设计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规范;侧方高差大于1米的台阶均应设计护栏设施;凡是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高于1米的均应设计护栏设施;护栏的高度应该大于1.05米;高差较大的地方可以适当提高,到不应高于1.20米。(如图7)在驳岸临水区域设置水下护栏,让意外溺水者不会落到深水区。在亲水平台处可以设置安全护栏,让人不容易落入水中,也可以水下设置安全防护网,使意外落入水中的人不掉到深水区,给自救和救援争取时间。

图7 驳岸防护栏

3.1.2 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防护,陆生植物防护是指在岸边种植景观植物,(如图8)限制人的活动区域,让人的活动到不了危险区,从而有效的达到预防安全隐患的目的。水生植物防护是指在驳岸的滨水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如美人蕉,菖蒲等,在驳岸的滨水区域形成植物缓冲,让意外溺水不至于很快掉入深水区。

3.2 救援设施设备

根据调查不仅是在恋湖,在许多的滨水驳岸景观都没有设置相应救援设施设备,这是现在滨水景观设计和管理中的一大缺点,在滨水驳岸区域应该设置救援设备设施(如图9)。而且救援设备设施应在滨水景观沿线间隔设置,这样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用救援设备把溺水者救上岸,时间就是生命,争取时间

就是挽救生命。

图8 植物防护图9 救援设施

3.3 警示标识标牌

不仅仅是在校园滨水驳岸景观中,应该是在所有的景观空间中,在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应该设置明显的提示标志或者警示标牌。(如图10,图11)在校滨水驳岸景观中,在驳岸的临水处、踏步的侧方,高差较大的地方,人流较多的区域都应该设置警示标志标牌。警示标志标牌的设计应该与滨水区的景观融为一体,不

显得突兀,尽量不要影响景观效果。

图10 提示标牌图11 警示标牌

3.4 灯光设置

在校园滨水景观驳岸的灯光设计中,除了设置安全照明灯光、应急避难灯和景观灯光之外,还必须在安全隐患较大的地方如岸边、亲水平台、高差较大或陡坡的地方设计警示灯光,在水与岸交界的地方要设置点状灯光(如图12)或者带

状灯光(如图13),在夜晚区分水和岸。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夜晚视野不佳的环境下发生安全事故。

图12 点状灯光图13 带状灯光

3.5 基础设施设备的后期维护

由于滨水景观的特殊性,在交付使用后,要加强对景观中基础设施设备的后期检查与维修如,定期对基础设施设备如照明、驳岸、道路、栏杆、警示标志标牌和救援设备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损坏,及时对有损坏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或者更坏。只有把防范措施做好了,安全事故就可以预防,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给景观体验者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美丽的活动空间。

4 总结

本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恋湖为例,从实际出发,从现有的校园滨水驳岸景观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去探究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期望给将来的校园滨水驳岸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参考,让景观设计者和景观管理者从设计和后期管理细节去重视安全事故的预防,排除安全隐患。给师生营造一个具有更多的安全性设计的校园滨水空间。安全只是相对的,危险是随时存在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再设计之初就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做一些华而不实的景观堆砌和景观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滨水景观设计向科合理的方向良性发展,才能更好的提升校园滨水驳岸景观,在校园空间中的景观效果和使用安全,从而正真的贴合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安全性设计。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园林局.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Z].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9。

[2]刘滨谊.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刘荣凤.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刘哲人.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以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新校区为

例[N].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05-20(05)。

[5] 李胜. 园林驳岸构造设计与实例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6]孙汝桃. 城市空间中的安全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科技大学,2009。

[7]孙逸曾译.滨水景观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8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009。

[9]王悦,张磊,李隽诗,李晓军.南京市外秦淮河滨水驳岸景观设计安

全性研究--以草场门至清凉门段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2-07-09(04)。

[10]朱学燕. 滨水城市驳岸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8。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目录 前言 (1) 1.目前国内校园滨水景观现状 (2) 2.场地分析 (2) (1)地理分析 (2) (2)学校现有的滨水绿地景观 (3) (3)交通分析 (4) (4)周边地块性质分析 (4) (5)周边已有建筑物分析 (4) 3.SWOT分析 (5) 4.主题确定 (6) 5.功能确定 (6) 6.总平面图 (7) 7.竖向设计 (7) 7.1 乔木层设计 (7) 7.2 灌木层设计 (8) 7.3 草本植物层设计 (8) 7.4 地面层设计 (8) 7.5 水面层设计 (8) 7.6 水下层设计 (8) 7.7 山麓 (8) 8.空间功能分区设计 (9) 9 道路系统设计 (9) 9.1护岸设计 (10) 9.2 地形设计 (10) 9.3 亲水平台及跨湖步道设计 (10) 10. 植物群落的设计 (10) 10.1 林缘线、林冠线设计 (11) 10.2 植物品种的选择 (11) 11.生态驳岸设计 (12) 12.小结 (12) 参考资料 (13)

前言 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满足人类对景观和功能的需求。 本文设计遵循从自然的观念,从植物群落设计,空间功能分区与竖向设计,生态驳岸设计,道路系统设计等4个方面来设计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著名建筑师杨经文先生认为:生态设计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为此达到生态廊道宽敞化,植被多样化,植物格局科学合理,以及校园滨水绿地自然演进过程正常化。将“设计遵从自然”的思想应用于滨水绿地设计,不仅仅是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也是对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和发扬。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1)

平原新区滨水带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地形地貌 蒙山县四周群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湄江纵贯其中。县境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70公里。北部的新圩镇、文圩镇、蒙山镇及西河镇为盆地。南部的黄村、汉豪、陈塘为峡谷地。县境西连大瑶山。西北部的骛山,属萌诸岭山脉,海拔1104米,是全县的最高峰。东北部有鸡冠山脉,从荔浦县的猪头山起延伸经蒙山、昭平两县,成为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北部有白面山,西南部有百崖顶、大道岭,南部有高山岭。 水文状况 县内有大小河流159条,均发源于金秀大瑶山山脉和鸡冠山山脉等山系,其中较大的江河有24条。湄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属西江水系,是西江支流蒙江的上游,发源于大瑶山,从县西北新圩镇的坝头村入境,流经新圩镇、西河镇、蒙山镇(县城)、黄村镇、汉豪乡、陈塘镇,下经藤县在蒙江镇汇入浔江,全长107。50公里,县内流程86。86公里,水位最高为112。61米,最低为106。61米。主要的支流有壬山河、茶山河、瓦冲江、百合江、夏宜河等河流。 气候特征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长,酷热;冬季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最高气温24。5℃,极端最高气温38。5℃(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5℃(1955年1月12日)。全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2。03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日照总量为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毫米,最多为2529毫米(197年),最少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终于8月下旬。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冰雹、狂风。暴雨、寒露风、霜冻等。 土壤状况 全县分为水稻土、旱地土、山地土3个立类。水稻上有7个亚类,18个上属,43个土种,均宜种植水稻。旱地土多分布在村庄前后及河流两岸、河谷地带,是多种农作物适生地。但大部分耕作层浅,保水保肥力差。一般山地上以山地黄红土、山地紫色土、山地红土

哈尔滨斯大林公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1010328102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7):105~107Heilong jiang Ag ricultural Sciences 园艺园林 哈尔滨斯大林公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刘 灿,王 崑,袁 维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以哈尔滨斯大林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随机访谈,总结其公共性、混合性等7个滨水空间属性及地形、植物、建筑等景观要素设计现状,评价其空间属性的表达方式与存在问题,以及景观要素设计的特色与不足,并提出探讨岸线自然化可行性、加强服务管理、关注细节设计等建议。关键词:斯大林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 U 98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767(2010)07 0105 03 收稿日期:2010 01 1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青年基金资助项目(QC06C018)第一作者简介:刘灿(1984 ),女,山东省济宁市人,在读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E mail:liucan537@163 com 。 通讯作者:王崑(1969 ),女,山东省黄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旅游规划研究。 斯大林公园是哈尔滨市滨水带状公园绿地,也是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公园始建于1953年,南邻中央大街、北临松花江、东起松花江铁路大桥、西至小九站,全长1750m,占地面积10 5 万m 2 。公园以良好的防洪效果(防浪墙高2m)、规则式布局、俄罗斯风格建筑、五色草立体花坛(见图1)及各种艺术雕塑为其主要特色。 为研究公园的滨水空间属性、景观要素设计等景观特征,于2008年7月和10月,对夏季和秋季的斯大林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随机访问了约30位游人和当地居民,对公园的空间属性、景观要素设计和使用者感受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1 斯大林公园的滨水空间属性 城市滨水空间属性一般包括公共性、混合性、亲水性、可达性、连续性、盈利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7个方面[1] 。1 1 公共性 松花江沿岸是哈尔滨景色较优美、较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斯大林公园以地标性建筑 防洪纪念塔为中心,与中央大街垂直相交,这些都决定了斯大林公园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沿着滨水地带的公共步行道,是吸引游客的最基本的因素。斯大林公园也像其它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一样,将直接沿着水体的部分开辟为步行道,而让滨水的建设项目后退岸线,营造出富有特色的 城市客厅!。1 2 混合性 城市滨水地区是否有足够的活力是评价规划 建设是否成功的最主要标准,而保证用地功能的混合性则是保持活力的有效手段。斯大林公园处于哈尔滨的商业区,周围有万达商业广场、百盛购物广场、沃尔玛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并与著名的商业街中央大街相通,公园内也布局了较多的商业和文化娱乐设施,同时高档住宅、公寓、酒店也进驻该地区边缘,从而具有较高的活力,避免了夜间成为 空城!。 该公园功能混合可分为平面混合和竖向混合两类:1)平面混合 在不同地块中有机地混合了商业、文化娱乐、办公、居住、绿地以及交通枢纽站点等设施。2)竖向混合 即在建筑的不同层布局不同的功能,下层岸线作为游船码头,上层布置林荫道和商业设施。1 3 亲水性 斯大林公园在岸线处理上,采用了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防洪堤采用多样化的断面处理,观景点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给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观景场所,形成层次丰富的滨水空间,避免阻隔人们亲水的途径。然而公园的亲水平台多属于硬质景观,缺乏自然式亲水岸线的设计,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建设空间,值得进行专门性的研究和探讨。1 4 可达性 斯大林公园在陆路交通方面,由于与步行街垂直相交,因此内部建为绿色步行系统,并通过立体步行交通与市区连接,由于位于繁华商业区,外部公共交通和车行系统较为发达,对于游人而言具有较高的可达性;水路方面,水上游览线路既为去太阳岛游览观光的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水路交通方式,发挥了松花江的运输功能,又可以使游人更好地观赏和体验到松花江之美,进一步满足游人的亲水需求。1 5 连续性 滨水空间的连续性体现在其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与城市整体的衔接方面。中央大街、通江街为斯大林公园与城市整体连接的纽带。公园在空 105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陈睿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20102493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城市滨水景观建筑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景观建筑设计研究 1相关概念 1.1城市滨水区水域孕育了城市及其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特定的空间位置,是城市中与陆地相邻的水体、陆地及两者在边境区域的集合,包括200m到300m的水域空间和 与水体相邻的陆域空间,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生态系统.城市滨水 区不但具有空间导向性明确,渗透性强的的特质,还具有丰富的地域 历史文化的特点,是人们寄情山水,集中公共活动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场所.图1为温州市瓯 江江南岸滨水区,它服务于周围市民,美化城市面貌.相对于乡村滨 水区,城市滨水区具有社会城市化、人为因素参与规划等特点 [1].使用人数多,生态系统相对较弱,防洪安全要求高等是城市滨 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和一定的难度. 1.2景观建筑景观建筑主要是精神功能超越物质功能,且能装点环境、愉悦人们心灵的构筑物.景观建筑是一种提升人们对户外空间使用及 体验频率的艺术作品,是一个调节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设计过程.景 观建筑与自然景观在环境中结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且为人类 提供娱乐休闲、旅游服务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师从艺术的角度对景 观建筑实行了新的理解;景观建筑是由人工制造,作为人类公共生活基 础和背景的艺术作品,与生活密切相关.景观建筑大体分为4类:休 憩服务类,如亭、廊、榭等;展示类,如纪念馆、展览馆等;服务类, 如餐饮、公厕等;装饰类,如雕塑、小品等. 2现代滨水景观建筑存有的问题 滨水景观建筑较其他景观建筑具有独特的水环境作为依托,而现今滨 水景观建筑设计因为设计理论不完善存有以下问题:(1)缺乏亲水 性.滨水景观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所处的滨水环境,当人们在滨水区时,理所当然的希望亲近水体,这是人的天性.但因为设计理论的不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570359.html,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齐若名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9期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为特殊的、繁琐的以及动感的形成要素的总和,它几乎包含了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能涉及到的规划范畴。 从各个国家、各个城市来看,滨水区景观的规划和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格林贝的“城市甲板”是一个新的将城市中心的河岸与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的纽带。在它的设计中,包括了各种品种的树木,使其将河水与陆地的及陆地上的景观建筑相互连接着;另外,还设有休息长凳、休闲躺椅和日光浴平台等景观设施以便于为人们提供歇息的场所;比较独特的地方是还设有一个滨河走廊可以给人们提供休闲散步的空间。该项目的规划落实的过程中,包含有陆地的主要部分以及一个跨河结构。它在2009/2010年向公众开放,并成为一个新的市民活动中心,这里经常举行美食和艺术活动、表演和展览以及设有新餐馆、儿童博物馆、生活和工作空间。在之后的规划设计中,将河流与陆地全部以栈道和桥梁的形式设立起了连接。两个新的位于水上空间的结构可以作为非正式的带有浮动舞台的河流露天剧场和休闲海滩。此外,一系列线性的浮动码头可以让临时的娱乐船只进入市区,并在城市边缘形成一个浮动的小路。通过新增的功能,在水和城市之间建立了起伏的、多样化的连接,并通过其表面的灵活性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和举行更多的活动。在我国,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的设计是由一个垃圾堆砌和废水排放通道重新规划而来的,它的设计说明了一个已经被人所遗忘的景观环境是可以被改造利用并容纳到生态系统之中的,从而成为了人们身边的生活景观,除此之外还能为周边的居民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其中包括预防和解决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为住区居民提供自然的、多样的生活空间,将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设计成相融合的一个状态,为了便于人们上班与休闲之用,同时以创造精神和美学价值来刺激城市发展。 如今滨水区域的功能以将原来单一的滨水区港口码头、货物商品的中转站集散地,简单的工业区逐渐向旅游娱乐、商务办公、运动健身、生活住居、公共文化活动等多元化方向转型,这种转变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对象和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也有效地增加了滨水区域的综合实力。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多样化需求也使得滨水区的发展方向变得日益丰富。人类的进化与发展是沿着水流域而进步的,这可以追溯到人类在远古时期的逐水而居、依山傍水直到形成了比较大型的聚居场所的形成以及生机勃勃现代城市的出现,几乎所有人类文明历史价值的遗存都是集中于这个区域的。所以,顺其自然的来说,一个城市中的滨水区域成为了城市中最先发展的地方,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座城都会被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气息所包围着。而在滨水区,历史的足迹是很容易被人们所追思的,可以说一条河流是唯一一个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复兴、灭亡以及崛起的一个生命体,看着它的流动足以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城市或任何区域来说,其当地的水运和港口的发展既为城市提供了长期的经济发展动力,也为这些城市和城市所辐射的周边区域的文化发展和积累带来了宝贵的机遇,滨水区的众多航运港口码头和其他建筑的历史价值被唤醒和重新认识。而如今,每一座城几乎都有一条护城河,每一条护城河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每一个历

(精品论文范文)滨水公园设计说明

滨水公园设计 摘要 畅春园景观设计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当地绿色景观的缺乏与大小东湖的水系进行治理规划,改善该区域景观环境匮乏现状,有效地防止生态的破坏欲恶化。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向联系起来,打造成城市对外展示的门窗,运用畅春园设计主题中蕴含的交流合作思想与充实的文化底蕴,来树立城市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景观规划的双赢。 关键字:生态景观、城市滨水景观、城市形象。

Abstract Changchunyuan landscape is designed from the point of ecological ecological view.Based on the warter system of Daxiao east Lake, it focises on consummating of local green landscape: the effeltive preventing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desteruction:the imporving of resideuts living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the city envioronment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cling a beautifui warterfornt landscape for the citizens altivities.Atthe same time,as a citys display window, it link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the me of Changchunyuan Landscape, which mainly contains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envichment of cultural foundation, it establishes upstanding image and good mental outlook of the city. All in all ,Changchunyuan Landpscape meets the needs of morden citys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of peoples appreciative Vis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 which is oibsolutely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city development and landscape dewign. Key Words:Ecological landscape,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city image

滨水广场设计说明

滨水广场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滨水广场工程基地位于平湖市解放西路北侧,东边是扬子廊下,紧邻解放路小学。基地面积为16236平方米,东西长约100米,南北长约 180米,项目使用性质为住宅,兼容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沿解放西路和杨子廊下集中布置,住宅层数基本为11层,部分底层架空。间距满足1:1.3日照间距,点式小高层间距达到24米,同时满足3小时日照要求。 二、设计依据 ①.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设计条件 ②.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08-93(2002年版) 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2001年版) ⑤.《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50045-95(2001年版) ⑥.《住宅设计标准》 DGJ08-20-2001 J10090-2001 ⑦.《停车库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平湖市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典型的江南水乡,滨水广场以展现新平湖新江南的精神面貌为方案构思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建筑内涵。同时兼顾住宅环境的优美安静和商业建筑的人气和活力。①. 简洁、现代,舒适而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②. 集约、务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四、总图设计 (一).总体构思 1.改善城市规划 本地块的地理环境位置十分优越,南边是平湖市最繁华的解放西路,沿路还有景色秀丽的沿河景观带。同时紧邻该地块的还有解放路小学和中学,这对于提高本地块的商业价值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地块四周大部分为居住区。通过对该地块的分析,我们认为该地块的位置可以为这一地块提供购物、休闲等社会服务,辐射整个周边地区。本设计将一中型超市及一条休闲广场引入蓝图中,既可活跃生活、聚拢人气、加速生活区的形成,也可增加开发效益,不失为城市规划与开放商的双赢之策,同时也是促进城市规划人性化、完善化的举措。 2、社会化服务 现代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崇尚自由,他们不愿时间被用于家务琐事,而更希望有效地利用它,在八小时工作之后,他们依然活力充沛。根据一些调查发现,大量在都市生活中的人习惯于在餐厅、食堂解决就餐问题,这在现代年青人中更为突出。其实,不仅是年青人及知识分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向,这是现代社会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的体现。因此在本地块小区的设计中,我们引进了豪华单身公寓,并且结合重要动线设计了一条休闲广场,在最大程度上地满足了小区的社会化服务。这条步行休闲街上充满了选择的可能性,充满了都市生活的便利及情调,这在国内外众多休闲性小区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十分成功的模式。社会化服务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概念的阐释和综合价值的分析,表明了滨水区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山水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许多城市滨水区的环境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景观开发、综合因素协调和景观空间结构的设计对策,以期对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滨水景观 开发 环境因素 景观设计 Abstract T he writer analysises the conception and compr ehensive value and indicates that Binshui Area has impor tant function to improv e urban enviro nments. In connect ion of present env ironment situ ation of Binshui Area in many cities of our country,he poses elevant desig n counter measure of scenery development,compr e hansive factor coor dination and scener y space structur e and hopes it w ill make a positive effection to the quality promotion of Binshui scenery in cities. Key Words Binshui Scenery in citie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actor Scenery design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郭 红 雨引 言 作者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 缘于 风水学的理论和对山水构图的注重,我国许多城市,枕山襟水,布局自然,与山林水网浑然一体,具有独特的城市景观。如山峦环抱、湖川偎依,被誉为 龙蟠虎踞的南京;山麓入城,山之阳面湖、 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和两江抱城的 天府之国的成都(图1)。如上所述,自然山水,尤其是水系在城市构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独特风貌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的滨水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内在空间品质、提升城市固有特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环境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们对城市空间艺术和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对于河流、水道的期待也愈来愈多,因此城市与水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城市滨水景观的塑造再度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 1 城市滨水景观研究的主要范围 我国古人注重城市水体的观念源于儒家朴素的生态思想和讲求 藏风得水的风水理论,因此城市的选址、布局多与水息息相关。由于城市依水系而发展,商业贸易随水系而繁荣,沿江、滨海的古渡、水埠,自然地构成人们聚集、交往、贸易、停驻的所在。以此基础发展而来的滨水区逐渐成为城 市的诞生地、文明的起源点。 75 华中建筑 1998 Vol 16 No 3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研究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7T11:19:15.0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李翔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城市滨水景观带是城市居民最感兴趣的地方,因此,国内许多的滨水城市利用其独有的自然条件,通过一定的措施对滨水地区进行设计规划整治,从而使得滨水区景观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近些年来,城市滨水景观带是城市居民最感兴趣的地方,因此,国内许多的滨水城市利用其独有的自然条件,通过一定的措施对滨水地区进行设计规划整治,从而使得滨水区景观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理论;应用 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市数量逐年增加,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宜居的环境继续增长,这也是结果,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滨水区,逐渐改变了对滨水区的理解,直接促进了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目前,中国90%的城市建设都与水有关,这表明城市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和开发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但这也表明,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仍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个适合中国的国家。通往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道路。 1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滨水区一般是指在建设海洋、湖泊、河流、河流等水域的边缘进行土地建设,形成具有观赏和利用功能的公共绿地边缘。水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人们提供了应用、景观等功能。它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和源泉。在时代的变迁中,随着河流的不断兴起,世界著名的城市已经上演了一段精彩的历史。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的标志,发挥着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双重作用,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然资源为核心和人工建筑物为基础,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来创建一个滨水城市景观,增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使人们的认同感,把握自己的感知的生活条件,并获得灵魂的精神撤退让自然空间。有能力调整环境,建立科学、健康的城市模式。 2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具体内容 城市滨水景观构成分为自然景观要素、人工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三个方面。首先,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滨水的地理条件,如地形、水文特征等。这些因素不太可能被人类干扰,但在景观设计中对自然元素的理解程度往往会成为衡量一个滨水区的尺度。是景观设计成功的重要参考。设计师对滨水区自然元素的理解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和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其次是人工景观元素,滨水区的人工景观主要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遗留下来的,如桥梁、码头、大坝等。这些都是城市滨水区的产物,人与自然长期共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性,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和设计领域,设计师需要发散思维适当保存和更新,这样它就可以被集成到滨水景观设计的总体设计规划,以便公众可以在旅行中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标志。最后是人文景观元素。人文景观元素主要代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活动、历史名人广场等。城市文化内涵可以体现在坚实的建筑景观中,如以滨水公园为主题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家。它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龙舟比赛和滑冰比赛,以增加城市滨水区的文化特色。滨水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与开发中,要合理开展历史文化景观设计,整合文化氛围,提高城市的认知度,保护城市滨水区的历史文化特色。 3 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现状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规划中,由于各个国家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在设计规划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水运、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衰落,许多国家已经放弃了许多码头。因此,这些国家充分利用原有滨水区的地理优势进行开发建设,如:闲置码头改造已成为旅游、度假、娱乐的场所,可以有效促进滨水区的经济发展。然而,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起步较晚,在许多城市建设中,滨水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许多设计理论和施工设施都不完善。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还有一个根本性的误区,就是城市与水的关系被严重忽视了。这也是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4 城市滨水区景观系统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分析 4.1 因地制宜划分区域 不同的城市对滨水区的整体设计规划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设计中,要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片区根据其基地环境状况、地域文化特征、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游客的容量等多方面所提出来的要求、主题及功能设定进行合理的划分区域。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对场地的需求与功能的表达。 4.2 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 在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规划中,应注意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一层不变的平坦的道路或景观,会给人平淡的感觉,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时应营造丰富我滨水景观,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在设计规划时,应充分地结合当地的基地高差现状,利用其基地高差设置游步道、亲水平台、驳岸、自然植被等景观,在游道的设置上,可以用不同的基地高差,来丰富滨水区景观空间层次;在驳岸的设计中,也可以根据基地高差结合灌溉、防洪等因素进行不同形式的驳岸设计。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中,利用高低错落的基地形式,构成有序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可以利用基地高低的起伏来体现滨水区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加城市中滨水区的立体景观效果。 4.3 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中,应同时重视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以生态学为基础,利用生态的原理与景观设计规划相结合来进行设计规划。比如利用回收水系统,将水景的设计与回收利用相结合进行系统的设计,既能营造多样化的水景效果,又能达到节水的目;在进行景观设计规划中,还可以构建湿地植物群落,形成湿地生态循环系统。如四川西昌琼海湿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 4.4 塑造层次丰富的植物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规划中,离不开丰富的植物。在进行城市滨水区景观植物设计规划时,为了满足人们交谈、娱乐、体憩等多种功能的需要,我们必须要设计规划一个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在植物的空间表达上,可以根据其城市滨水区基地的高差与空间功能的划分,对植物品种的配置,应根据对植物的高低、大小、疏密等不同形式的划分,因地制宜的巧妙的对不同的坡地景

滨水景观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滨水景观中的绿化 学校(学院): 专业:张杰 准考证号码: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日

摘要 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活力,与其滨水景观带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对其环境的改造是必要且重要的. 关键词:滨水景观绿化设计原则应用生态 Waterfront landscape of gree n Abstract: Waters gave birth to cities and urban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urban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world famous city accompanied by a change in the name of the river rise and fall. Urban Waterfront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the development and vitality of urban space, to bring its waterfront landscape ecology, human design and artistic quality are inseparable,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environment of their and important. Key words:Waterfront Landscape; Green Design; Principle; Application; Ecology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及重点探究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及重点探究 【摘要】滨水景观设计质量的提高,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亲水性,而且能够减少城市的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本文通过笔者的实际工作总结,简要地阐述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从而进一步从滨水景观驳岸的处理、亲水空间的营造等方面就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总结与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驳岸处理;空间营造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水体景观作为城市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于南方城市来说,拥有丰富的自然条件,如一些河流、湖泊和湿地等,因此其水景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人们通过滨水景观设计,既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效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些休闲玩乐的场所。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规划设计师,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遵从一些基本的原则,并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法进行滨水景观设计,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统一性原则。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与城市整体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以避免滨水景观区脱离城市区域而单独存在。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需要协调滨水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把滨水空间当作是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一部分,以不断完善城市的整体结构。 (2)因地制宜原则。通常而言,水体主要分自然形成的水体和人工创造的水体。自然形成的水体有:自然形成的河流、小溪、湖泊等,它们最大的特征就是边缘和底部都是自然形成的,并非经过人工加工;而人工创造的水体有:城市公园、广场、游泳池等,这些水体的边缘和底部是人工创造而成。为此,对于不同的水体类型,在对水景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根据水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 (3)以人为本原则。生活离不开水,因此水对人类而言,总是有一种亲近的感觉,人们喜欢爱戏水,在水中玩耍,立水而吟诗作画,而且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活力。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需要加强人与水的结合,促进人与水的融合,充考虑到人在滨水景观活动中的需求,使得水体景观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4)生态化原则。近年来,一些城市水体景观中仍存在着一些污染问题,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影响。因此,在对城市水体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采用一些生态化的设计手法和生态学原则,以减少和修复的水体的污染,保护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