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西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西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西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内容摘要: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中,青藏高原成为人类发祥地之一,而藏族则是青藏高原的最先开拓者。由此可知藏族是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同时也是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历史民族。然而,在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认识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表现的突出起来。任何地域、任何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都要回答和解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即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任何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传承性,文化现代化也是文化传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必然。继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化,是西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现实命题。毫无疑问,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以有力地推进现代化,是摆在每一位关心、热爱、建设西藏的志士仁人面前的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紧迫问题,要回避是不可能的。通过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了解及改进,推进西藏文化的发展,即现代化,让西藏文化更具魅力,永久传承。

关键字:西藏传统文化形成和结构传承与发展现代化建设

正文:

一.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

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历史证明,早在5—3万年前,西藏高原已经有土著人活动,他们创造了西藏高原原始土著文化,这就是西藏文化的黎明期。大约距今5—4千年前,西藏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卡若文化、曲贡文化和藏北细石器文化,这三种文化共同构成了西藏高原原始文化三元格局,奠定了以后西藏文明基本格局的雏形。西藏新石器文化时期是西藏文化的奠基期。约在公元前千年,西藏进入金属时代,此时部落林立,战争连绵,所谓“小邦时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象雄部落联盟形成,象雄文明最早发达起来,突出标志就是本教兴起。继而,以牧为主的藏北高原的苏毗部落联盟产生。分布在山南的雅隆河流域的雅隆部落联盟崛起,到松赞干布时,终于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吐蕃王朝。及至9世纪,西藏文化大规模地、全方位地东向发展,加速度地与中原文化互通融合。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自此直到13世纪近400年间,西藏处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的过渡时期,是西藏古文化第二次转型期。这一时期,西藏陷入地方财政权割据和分裂状态,战争连绵,社会发展缓慢。但在文化史上却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西藏文化与宋、辽、金、夏等五朝的各方面联系加强,另一个即是藏传佛教在文化撞击和抉择中逐步形成,

并逐渐成为在西藏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体系,影响深远。

经过近400年的社会大动荡,文化大震荡,到了13世纪,西藏完成了向封建农奴制的历史过渡,不仅结束了西藏高原纷争割据的局面,而且完成了西藏文化东向发展并最终走向中华文化统一的历史征程,西藏成为元朝中央管辖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自13世纪到15世纪,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与内地实现统一,继而有宗喀巴实行宗教改革。从此,西藏传统文化进入完形期。西藏文化,以其宗教文化为先导,以前有为有的强势向周边民族区域、向中原挺进,加速推进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整一和发展。20世纪中叶,以中国革命胜利为标志,东方文化跨入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1年西藏开始民主改革。从此西藏文化也跨入了新纪元。

西藏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从原始文化向奴隶制转型;从奴隶制文化向封建农奴制转型。每次转型都伴随出现剧烈的社会震荡,同时也带来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从上世纪中叶开始,西藏文化又进入了和正在经历着西藏历史上第三次文化转型期,这次转型是空前深刻和伟大的历史转变,必将使西藏文化进入更新更美的辉煌时代。

二.西藏传统文化精神

所谓的文化精神,是指体现在文化系统结构中的本质、核心、价值体系和心理呈现。宏观西藏传统文化,其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主体性精神

文化主体,是指具有民族心理并能动地使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把握和创造传统的思想者、活动者和行为者。西藏传统文化是由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西藏各民族在创造高原文化的过程中,其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唯此,方使西藏文化始终保持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而西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正是以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融汇于中华文化绚烂丰富的滚滚大潮之中。二是自主抉择的主动精神。历史上,西藏文化一直是在周边多民族文化的撞击中向前推进的,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但是西藏文化一面敢于直面迎接外来文化的挑战,敢于吸纳、引进、融合外来文化,另一方面是主动、积极的选择、影响、消解和改造外来文化,促进本我文化的发展。

(二)创造性精神

创造性精神是指传统文化主体具有不断改造、超越旧的传统,不断创造、产出新的文

化的精神。西藏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是伟大的具有创造性智慧的民族,就是指的文化的创造性精神。雪域高原的风貌、线条和色彩,培养了藏族人民特殊的情感倾向,并且成为藏族人民的性格特征,他们豪爽、勇敢、粗狂而又热情。在藏族文明史上,有许多世界之最的奇迹,如在工艺和艺术领域中,像布达拉宫,集中了古代多学科先进技艺之大成:铸造了世界上最高的铜像—札什伦布寺内强巴佛像;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幅布画,面积达2500平方米;在文学领域有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等等,不一而足。从中,不难感受到藏族人民博大的文化胸襟和对崇高与伟大的追求。

(三)奋进性精神

众所周知,西藏高原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寒大陆,有“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之称。那里地势高峻、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其自然和地理环境大不如周边地区。但是,伟大的西藏各族人民在与自然的搏斗中一以贯之地表现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品质,他们从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西藏各族人民的奋进精神,直接培育了新的精神传统。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西藏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种“老西藏精神”,这种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也是对西藏奋进性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三.西藏文化的发展——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西藏,是历史的要求,是西藏各族人民的要求,是西藏文化继续向前开拓、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化的文化,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正确认识西藏传统文化是西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基础,也是决不可忽视的区情。现代化作为一种新的全面的社会文明和进步,是一场极其深刻的巨大的文化变革,因而决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自然延续和文化量的递增;但是,也绝不是割断历史、尽弃传统、重新起步。现代化建设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全面改革和创造。西藏现代化建设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而西藏传统文化是既定的历史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历史个性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能须臾忽视的历史条件。西藏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因而,西藏现代化建设必须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格局中,坚持从区情出发,争取西藏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西藏传统文化也是西藏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历史文化“参数”。尊重、重视和研究西藏文化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二,正确估价西藏传统文化,是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目标一致地

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种重要社会机制和一种重要的力量源泉。西藏地方历史上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状况,但统一是长久的必然的结果,其原因是以共同的传统文化为统一的基础。再者,随着吐蕃文化东向发展,终于在十三世纪使西藏正式归于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后,虽有外国侵略势力的图谋和内部分裂势力的破坏,但始终不能将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割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着共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

第三,正确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西藏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光大,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既要坚决反对对传统文化给予全盘否定的思想,也坚决反对对传统文化成分良莠不齐的复古主义和守旧行为。现代化建设必然会带来文化转型,带来新的文化冲击。一些人缺乏对文化转型和新的文化冲击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适应,因而产生一种今不如昔的怀旧心态,这对现代化建设是不利的。至于达赖喇嘛,眼睁睁地看着西藏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却提出“恢复西藏固有的传统文化、宗教和道德”,这是别有用心。

第四,在坚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的同时,坚持改革和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和创新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和发扬光大,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才能重建新文化,推进现代化。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要抛弃,这是既定无疑的,;对其精华部分也不是简单的照端照用,而是在新形势下,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并且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坚持在改造、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造、发展。主体性精神、奋进性精神和创造性精神都是西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西藏各族人民一向善于在改造传统文化中,不断前进,创造出新文化。

第五,坚持改革开放。现在人类文化史已进入到信息时代和宇航时代,地球在缩小,人际关系更亲密,民族孤立主义和文化隔离主义已成为永远的不可能。改革是历史的大潮,开放也是历史的大潮。为了西藏现代化建设,必须改革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成分,即使这些文化成分在历史上曾是积极的和有价值的。同样,为了西藏现代化建设,必须建设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文化积累的继续和开拓,是人类历史上文明演化的进步和发展,不论是物质文化和文明,还是精神文化和文明,都是如此。

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有着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然而,对于日新月异的各种变化,民族走现代化这条路就成为了共同的要求。唯有使文化现代化,才是使西藏文化得以永恒存续的动力。传承和发展西藏传统的文化,不仅是每个藏族人民的渴求,更是每个热爱西藏文化的志士的心愿。大家协力共同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建设,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为民族带来光彩,同时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使其符合现代发展,让更多

的人为其风采而沉醉和热爱。

参考文献: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

黎宗华.关于藏族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J].青海民族研究,1996,3.

于乃昌.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J].中国藏学,1999,3;89-103.

单霁翔.让西藏文化遗产永久传承[J].求是,2011,9;45-48

西藏的民间艺术品

西藏的民间艺术品 自古以来,我国西藏就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勤劳、勇敢、智慧、质朴的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璀璨的藏族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源远流长的西藏民间文化艺术 。 蓝天白云下的一片雪域圣土,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以顽强的个性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那些巧夺天工的民俗民间工艺品,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民族风情、文化信仰有机的联系起来,成为西藏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北京北四环东路边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里,数百件藏族民俗工艺品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高原人民自然而神圣淳朴敦厚的精神风采。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叶星生:这些东西啊它实际上是西藏最古老的远古的饰件,藏语叫做托架,那么翻译成汉话的意思就是雷铁,或者霹雳铁,那么藏族的民间传说就是打雷的时候,天下落下来的东西把地下的岩石融化,然后三年长出一节,三年长出一节,多少年后冒出地面,据说在草原上经常捡到,我也真是在藏北草原上捡到这样的东西,那么实际上我们研究的结果,它实际上是西藏人民在远古时候的一种装饰品一种装饰件,里边表现内容很多很丰富,其中就包括护法神包括四臂观音,包括法轮的一种早期状态甚至有咱们藏文的文字符号都在里边有所体现。 藏族民俗工艺品一般都端庄敦厚,和藏族的建筑及民族服装的特点基本趋于一致,崇尚自然美的规律,是藏族人民的性格在造型形式中的体现。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叶星生:这是个酒壶这个酒壶它很有意思它不是组合上去的它是一整块大木头,全部把它雕刻出来的,用刀子它完全是一个雕塑艺术品,它远远不是像什么批量生产的酒壶,它没有批量它就这一件,这个酒壶本身是一个艺术品实际上,但它却又是用来装酒的,它有意思的就是在酒壶这么粗犷的整体上面他用铜花刻了很多精致的一些吉祥图案,非常精致,所以说粗中见细,又在细中见了它的整体轮廓,它非常大气,代表了藏族人民豪放粗犷的性格,所以他们很多东西其实也是内在精神世界的他们性格特点的一个表现,这个酒壶就说明这个问题。 装饰在西藏器物造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美享受美,一件简单的生活用具,在制作时不仅考虑到了实用效果,还非常注意审美效果,其主要装饰手法有錾花、雕镂、刻画、镶嵌、鎏金等。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判断题(含答案)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判断题 1.阿里地区北部山脉河谷众多,地形崎岖落差大。(×) 2.阿里东南部地区靠近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较高温度较低,不适宜农业发展。(×) 3.巴厘岛达迪亚模式下以父系社会为主,讲究男性继承,不存在分家的情况。(×) 4.白马藏族的服装最大的特点是其服装的花纹组合不同于其他藏族。(×) 5.白马藏族主要分布于汶川地区。(×) 6.苯教转经的方向是顺时针的。(×) 7.藏民不同的习俗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制约,并非是民族间的差异。(√) 8.藏区各地最高级别的宗教人员是喇嘛。(×) 9.藏族生活的主要区域基本上不存在纯粹的农区。(√) 10.藏族为了让死者更能得到安息,通常会让尸体平躺双手摊开以示安宁。(×) 11.除了吐蕃王朝崩溃之际,西藏在历史上很少出现大规模的农奴起义。(√) 12.传统的藏族民居最底层是用来会客的。(×) 13.从出土文物看,吐蕃时期的角杯保留了西方“来通杯”的神圣功用。(√) 14.从丹巴到扎坝到泸沽湖形成了一条神秘的女国文化带。(√) 15.从考古学、历史学来看,西藏的古代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地方,并非一个文化孤岛。(√)16.从目前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看,喜马拉雅地带早期金属时代与恒河流域已有密切关联。(√)17.从智人出现到现在,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变化不大。(√) 18.达磨灭佛促使佛教由民间走向了王室贵族。(×) 19.《大唐天竺使出铭》是目前发现的西藏地区最早的唐碑。(√) 20.该有史前人类活动。(√) 21.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是印度教、佛教、苯教、耆那教所认为的宇宙中心。(√) 22.各个民族的文化会相互交流或影响,但最终仍然会多元共存而不是趋于统一。(√)23.各个民族的文化有自身的特点,是没有高低之分的。(√) 24.公元7世纪是吐蕃王朝最鼎盛的时期。(×) 25.广义的阿里地区不仅仅指现在的阿里,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 26.和服装的情况类似,不同区域的藏民在饮食的内容上也是完全不同的。(×)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6457646.html,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张艳娟贾楠 来源:《大观》2015年第12期 摘要:中国有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因而产生了许多民间艺术,它们丰富多彩、内容多样,带着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从而展示了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随着大工业化时代的兴起,很多机械化的生产代替了原始手工化生产,一些传统的制作手法和传统艺术创作逐渐的流失。如何保护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题。如今,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保护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是我国传统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特色,民族文化需要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发展,因此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不光要重视起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而且要发扬和传承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 关键词: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 我国是一个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具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创造生活,贴近生活的历史产物,它包含着工匠们的智慧和各种手工艺创作的内在灵魂,体现了人们对艺术文化的热爱,具有强烈的生命活力。 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具有审美与实用性价值共存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艺术的种类也逐渐的增多,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逐渐渗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比较有名的皮影、蜡染、蓝布印花、景泰蓝等民间艺术作品都依据人类的生活需求而创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增添生活的情趣,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当地民间特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中国民间艺术应该如何发展?如何传承中国的艺术文化?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应加大地方政府对民间艺术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在民间艺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重视。作为政府要想引导民间艺术的发展,必须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环境氛围,对于民间艺术的创造人,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并支持民间产业艺术文化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设立奖项来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或者开发民间艺术产品的产业链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加大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宣传力度。 文化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能够带动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也可以作为提升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应发展具有城市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结构,形

西藏传统风俗文化

西藏传统风俗文化 每个民族风俗文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心理、地域、语言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决定和影响风俗的产生和发展,而且,其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在此,本文通过对地缘、宗教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考察,对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西藏传统风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一简要的讨论。 一、西藏传统风俗文化与地缘关系 简单地说,地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不同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传承和习俗惯例中,或者相似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承和习俗惯例中。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表达的就是这种特有的内容与形式。在风俗文化中,地缘因素的影响是复杂的。山河、湖泊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可以构建人类风俗文化的不同空间组合。这些因素既促进又制约着一个地区的风俗,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同时,人类文化的演进与发展又反作用于地理环境和空间的变化。 根据西藏高原生态的特点,可以分为5个区:藏北高原区;藏中、藏南河谷区;喜马拉雅高山峡谷区;东喜马拉雅高山峡谷区;藏东“三江”流域峡谷干热河谷区。[2]实际上,上述5个生态区可概括为农业、牧业和农牧结合的3个区。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居住、服饰、饮食、节庆、婚姻、信仰、娱乐等方面都会烙印着各个区域所具有的文化特征。 以居住方式为例,高海拔、低山丘陵、宽谷、湖盆、高寒草甸等为主的地貌地形和生态环境的藏北及具有类似特征的西藏其他地区,其主要的居住方式是易于搬迁移动的牛绒编织的帐篷。这种居住方式与在特定地缘关系作用下而形成的畜牧业生计和经营方式是相适应的。几千年来,牧民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已经充分总结出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广阔无边的草原上,维系牧民世世代代延续其生命、种族与社会结构的根本物质源泉是牛羊的培育。大规模牲畜饲养的实现,并不能依靠在一两个丘陵或谷地中定点放牧而解决。由于气候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牧民必须找到水草丰美的草场来维持和保障他们的生产生活资料——牛羊牲畜的继续繁衍。在这种特定地理环境之下产生的生活与文化的传承中,牧民对居住方式的最佳选择是便于移动搬迁的帐篷。而居住于海拔相对较低、环境条件较优越的藏南宽谷平原、阶地和藏东高山峡谷地区,由于气温、整体生态特点等因素利于农耕、定居和饲养家畜

西藏的特征与文化

世界猛犬之首——藏獒 在世界各种名犬中,西藏牧羊犬——藏獒以其勇猛机敏闻名遐迩。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风沙雪雨变幻无常。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为了保护牛羊,藏獒长期与兽类斗勇斗智,形成了粗犷凶猛、灵活敏捷的特有秉性。藏獒是一种英勇无畏的动物,不论对手多么强大,它们从来不会退缩,而是勇敢地战斗。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布达拉宫脚下,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的游牧民族——藏族。有一年冬天,山洪暴发,大地被冰雪覆盖,瘟疫横行,正当藏族人民和他们赖以自下而上的牲畜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时,忽见许多身披袈裟、手摇禅铃盘坐在高大凶猛的坐骑上的活佛从天而降。活佛的坐骑就是藏獒,他们的到来,使冰雪融化、大地复苏、瘟疫消除。善良的藏族人们因此而获救。故在高原上,藏民一提起藏獒,都无不对它崇敬有加,认为藏獒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是神犬,是牧民的保护神。 同是还有另一个传说: 在广阔的高原,游牧民族主要的食物来源是牛、羊、豹子、熊和一些野生动物。在放牧间歇时,许多男性牧民带着弓箭、刀在山区打猎。有一次,一个猎手正带着弓箭在山中狩猎,忽然间从草丛中蹿出一只凶猛的豹子,他对着猎人发出震天的吼声,猎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猛兽吓呆了,上箭拉弓也来不及了。等待猎人看来只有死亡。忽然一只大狗从天而降,站在猎人与豹子之间。这条大狗对着猛兽发出一声怒吼,声如狮哮。转眼间一场惊天动地的厮杀在猎人的面前展开了。 猎人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当这条大狗带着身的血迹咬住豹子的致使部位——脖子时,猎人迅速上前,拔出腰刀朝着豹子的胸部狠狠地刺了进去。豹子发出一声惨叫,倒在地上挣挣扎几下就死了。至此以后这条狗就伴随在猎人的身边。猎人为了感谢这条大狗,给它起了一个名字“藏獒”(意思是弓弦上的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大狗渐渐和其他野兽交上了朋友,到了交配的季节,这条大狗和熊、豹子、狼、狐交配,生下了许多小狗。这些小狗有的外型像熊,有年像豹子,有的像狼,有的像狐,它们就是现在广大藏牧区多种犬类的祖先。 人们称藏獒是力可敌狮的高原圣犬,藏民通常会给藏獒戴上一个鲜红的项圈:一是让藏獒更威风漂亮,二是保护它在与野兽搏斗时免遭致命攻击。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古人云:“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关于藏獒最早的记载是来自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公元1275年,他在游记里写到:“西藏人有如此大的犬只,如此凶猛,其形如藏驴,吠声如狮。”中国人说:“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藏獒的目光很典型,总是微微闭着双眼,眼神之中含有一种蔑视的神态,那种处变不惊的沉稳气度颇具王者风范。 在一个西藏人家,如有人敲门,藏獒会机警地把头朝向门的方向,像往常一样眯着眼睛,用一种警觉的目光等待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开门后,如果家里只有小孩子,而进来的人还是一直往屋里走,似乎有什么企图,藏獒就会用低沉的、浑厚的、具有无穷穿透力的、轻轻的呜鸣声,警告来人,它会维护主人的一切,不要乱动…… 藏獒虽然凶猛,但是它在与野兽的争斗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却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它不会故意去伤害其他动物,只要对方肯后退,它就会适可而止,不会非把对方制于死地才肯罢休。牧民达穷养了一只4岁的藏獒扎巴,一天深夜,达穷被一阵狗叫声惊醒,他赶紧起身观望。只见在羊圈旁边,扎巴正和一只野兽搏斗,两只黑影斗成一团,达穷站在一旁不敢上前。野兽一味地在攻击扎巴,而扎巴并没有使出它全部的力量,而是一次次的退让,似乎只是为了赶走野兽,并没有把野兽咬死的意思。但那只野兽似乎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就这样它们斗成了一团。大约二十分钟后,达穷一摇一摆地回来了,它的身上沾有血迹。达穷以为野兽死了,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考试答案20XX年尔雅公选课答案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考试答案20XX年尔雅公选 课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贡布地区的婚姻制度与拉萨地区相同的是()。 A、都有交表婚 B、 都有父系氏族 C、 都有固定的亲属称谓 D、 都有一妻多夫制 我的答案:D 2 洛域地区允许的是()。 A、交表通婚 B、平表通婚 C、亲表通婚 D、从表通婚 我的答案:A 3 ()是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向南部迁移、扩散的主要通道。 A、 尼泊尔与西藏接壤处 B、 阿克赛钦地带 C、横断山脉 D、 西藏与新疆相接处 我的答案:C 4

在渗透融合了佛教之后,西藏苯教发展到了()阶段。 A、笃本 B、伽本 C、觉本 D、宗本 我的答案:C 5 文化人类学中,倡导尊重各个种族自身文化,各种文化应该和谐发展的时期是()。 A、种族论时期 B、进化论时期 C、结构论时期 D、相对论时期 我的答案:D 6 康区内部根据语言的不同也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其中不包括()。 A、东部方言区 B、南部方言区 C、卓尼土语 D、乌苏土语 我的答案:D 7 努尔人的社会形式是()。 A、 分化、合组模式 B、 裂分、阶层模式 C、 分化、阶层模式 D、 裂分、合组模式 我的答案:D 8 藏民所说的中阴共有()天。

A、 9 B、 36 C、 49 D、 81 我的答案:C 9 下列不属于西藏高原三条地理线划分的是()。 A、 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南/北界线 B、 山脉与平原的东/西界线 C、 半湿润与半干旱的东南/西北界线 D、 寒冷与温凉气候的东/西界线 我的答案:B 10 四条进藏的路线中,由于西藏地形特征而最容易通行的是()。 A、新藏线 B、滇藏线 C、川藏线 D、青藏线 我的答案:D 11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吐蕃小孩衣服上的纹饰是()。 A、对狮纹 B、对马纹 C、对鸟纹 D、对猴纹 我的答案:C 12 在西藏,以登山向导而著名的人群是()。 A、夏尔巴 B、僜人 C、康巴 D、珞巴 我的答案:A 13

美术教学中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美术课堂应融入乡土文化的研究 陈小成 2014年5月 【摘要】:中国是一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形成了自己本地区和民族的典型的文化代表和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都反映了本地区和民族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分的重要组成,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西化”时代很严重的今天,在城市孩子们逐渐对剪纸、鞋垫、皮影戏等本土文化形态逐渐陌生的时候,中国的本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严重危机。而美术教学是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 【关键词】:乡土文化美术教学民族传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止步,善良勤劳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变迁,随着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精神观念的转变,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声不息中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民间的传统手工技艺、古老的交通方式,日常的生活器皿逐渐被现代工艺、现代工具、现代材料所代替。对本土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了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体现当地美术教育的特色”。 本土艺术文化就是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和成产当中创造的一些艺术形式,本土美术文化记录和再现了本地域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通过对美术与本土文化内在联系的学习,学生便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让学生知道本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名美术教育者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唤醒学生对民族本土文化的热爱。树立一种传承和发扬的主人翁意识,让民族本土文化的意义牢固镌刻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民族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本土文化要想发展和传承就一定要走进校园,走进美术课堂,走进孩子们心中,以美术课堂这种方式来传承本土艺术文化。 (一)探知根本,融入生活 “美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本土文化都是来源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

西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西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内容摘要: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中,青藏高原成为人类发祥地之一,而藏族则是青藏高原的最先开拓者。由此可知藏族是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同时也是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历史民族。然而,在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认识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表现的突出起来。任何地域、任何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都要回答和解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即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任何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传承性,文化现代化也是文化传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必然。继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化,是西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现实命题。毫无疑问,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以有力地推进现代化,是摆在每一位关心、热爱、建设西藏的志士仁人面前的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紧迫问题,要回避是不可能的。通过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了解及改进,推进西藏文化的发展,即现代化,让西藏文化更具魅力,永久传承。 关键字:西藏传统文化形成和结构传承与发展现代化建设 正文: 一.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 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历史证明,早在5—3万年前,西藏高原已经有土著人活动,他们创造了西藏高原原始土著文化,这就是西藏文化的黎明期。大约距今5—4千年前,西藏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卡若文化、曲贡文化和藏北细石器文化,这三种文化共同构成了西藏高原原始文化三元格局,奠定了以后西藏文明基本格局的雏形。西藏新石器文化时期是西藏文化的奠基期。约在公元前千年,西藏进入金属时代,此时部落林立,战争连绵,所谓“小邦时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象雄部落联盟形成,象雄文明最早发达起来,突出标志就是本教兴起。继而,以牧为主的藏北高原的苏毗部落联盟产生。分布在山南的雅隆河流域的雅隆部落联盟崛起,到松赞干布时,终于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吐蕃王朝。及至9世纪,西藏文化大规模地、全方位地东向发展,加速度地与中原文化互通融合。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自此直到13世纪近400年间,西藏处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的过渡时期,是西藏古文化第二次转型期。这一时期,西藏陷入地方财政权割据和分裂状态,战争连绵,社会发展缓慢。但在文化史上却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西藏文化与宋、辽、金、夏等五朝的各方面联系加强,另一个即是藏传佛教在文化撞击和抉择中逐步形成,

西藏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西藏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前言:西藏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拥有十分丰富的文物宝藏。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本文针对西藏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西藏文物文物保护的问题对策分析 一、西藏文物保护的现状描述 目前,西藏自治区的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状况,称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西藏自治区有各类文物点20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西藏自治区级55处、市县级96处;拉萨市、日喀则市和江孜县城三座城市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有一处三个点,即布达拉宫及其扩展项目大昭寺、罗布林卡。现有各级文物管理专门机构16个,文物保护工作者约270余人,其中藏族占90%,汉族和其他民族约占10%;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35%。(2) 在过去20多年里,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累计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 维修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活动场所, 使这些重要的历史古建筑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 确保了这些古建筑“延年益寿”。(3)尽管我区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吸引的大量游客造成了文物的破损和腐蚀。且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管理不当等问题。 二、西藏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我区私藏文物和破坏文物时常存在。我区有少数民众缺乏文化科学知识及文物知识,在基建当中,暴露出文物竟然不知道为何物,随意处置破坏。民间流散着许多文物珍品,但群众对我区的文物征集、捐赠政策不是很了解,对文物保护法的认识也不深,所以,群众家中收藏的一定数量的文物,都无法征集到文物管理部门。(4) 2、文物工作者在文物征集工作中存在漏洞。文物工作者在文物的征集和保护工作中重古薄今思想严重,片面地认为,文物越古越有价值,对我区地域鲜明、风格独特的民族、民俗文物抢救不力,没有列入到征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如藏文刻本、抄本、地毯、铜器、钱币、音乐、舞蹈乃至口头上流传的诗歌故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俗文物都应包括在征集范围内,如果任由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俗文物自生自灭,湮没消失,实在是征集工作上的一大损失。(5) 3、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于街市。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大量的文物赝品和假冒产品,不仅欺骗了广大消费者,而且破坏了商品市场的正常秩序。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区文物品牌的保护和发展。 4、寺院文物保护管理不当。我区文物主要以寺院文物为主,而寺院存在文物登记不细致、不规范,文物等级划分不严等问题,寺院丢失文物后,对文物数量和等级一概不知,为追查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6同上) 5、发展旅游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破坏。在旅游开发区内建设道路、宾馆和开办

传承苗族民间文化的实 施 方 案

传承苗族民间文化的?实?施?方?案 大部分学生为苗族学生,而苗族有其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如热情奔放、寓意丰富的苗族舞蹈,古朴豪迈、直抒情意的苗族民歌,英勇矫健、动人心魄的苗族五艺(芦笙舞、打鼓芦笙舞、多声部合唱民歌、板凳拳舞、苗家武术),苗族语言等等,无不展示了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苗族的民族民间艺术是苗族同胞们世世代代的智慧的结晶,更是整个苗族历史的缩影。是不能够随意丢弃或流失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继承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化屋小学苗族文化和精神文明校园建设,提高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以提高苗族学生的民间民俗文化综合素质为宗旨,认真落实苗族民间民俗原生态文化走进校园相关文件精神,有效地开展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系列活动,为了民间民俗文化走进校园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此,我校制定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方案,着力打造苗族民间民俗文化在学校的传承发展和谐蓝图。? 为切实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内容:把苗族语言、苗族民间武术、苗族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芦笙、板凳拳等原生态民族舞蹈、民族体育及苗族民族服饰、苗族刺绣民间文化作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的主要内容。? 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一、组建30人大型原生态民族舞蹈队合唱队,传承和发扬民间歌舞、传承苗族经典多声部民歌《阳雀声声在呼唤》等民歌。? 二、规范芦笙舞课程,普及校园“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此任务由杨长坤老师负责)?

(1)、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是苗族优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校开设苗族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等课程目的在于让师生了解“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会跳“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介绍“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让学生通过参加跳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的活动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修德启智,健康成长,并做到传承经典的作用。?

西藏唐卡艺术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类似于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基本品种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

依托西藏地域民族文化特色

依托西藏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搞好藏区电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法制廉政内涵,企业文化将无法支撑。本文通过对西藏地区电力企业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的不足进行分析,进而对地域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将其有效地与电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对接。明确从领导干部及党员先锋、职工、家属、藏区群众四个层面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在实践中落实廉政文化主体建设,以藏区地域文化资源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形成民族特色的廉政长效机制,从而突出电力企业员工、家属、藏区群众多主体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模式,丰富民族地区的国企廉政文化建设内容。 关键词:藏区;电力国企;廉政文化;参与;构建 Relying on the regional culture features of Tibet, build Tibet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ncorruptible culture construction well Abstract:corporat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corruptible culture i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lack of integrity, the connotation of legal system, enterprise culture will not be able to suppor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ibetan region depart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he lack of integr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nalyzed, and then to dig and analyze the regional ethnic culture, the effective docking with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ncorruptible cultural construction. Clear from the leading cadres and party members' vanguard, workers, family members, the Tibetan people in four aspect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legal system, in practice to carry out the integrity culture main body construction, in the Tibetan regional culture resources, perfect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to form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ity, long-term mechanism, so as to give prominence to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mployees, family members, the Tibetan people more subject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corruptible cultural construction mode,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tegr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national regions. Key words: Tibetan area,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ncorruptible culture, To participate in, Build 前言 在新形势下,藏区电力国企如何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如何抓住工作中的着力点带领藏区人民实现中国梦,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发展和民族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期末考试满分答案_2016版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期末考试新2016版 姓名:### 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99.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藏民所说的中阴共有()天。 1.0 分 A、 9 B、 36 C、 49 D、 81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巴厘岛的达迪亚制度在通婚方面优先的是()。1.0 分A、 父系平表婚 B、 父系交表婚 C、

母系平表婚 D、 母系交表婚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象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 分 A、 公元前7-8世纪 B、 公元7-8世纪 C、 公元前4-5世纪 D、 公元4-5世纪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曾经与吐蕃部落抗衡的羊同,历史上也被称为()。1.0 分A、 女国 B、 苏毗 C、 附国 D、

宝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西藏与印度存在领土争议的地区是()。1.0 分 A、 阿克赛钦和藏南 B、 查谟-克什米尔邦和藏南 C、 阿克赛钦和查谟-克什米尔邦 D、 藏南和麦克马洪线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李安宅在()开始学习社会工作的相关内容。1.0 分A、 齐鲁大学 B、 清华大学 C、 燕京大学 D、 河南大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藏传佛教在藏区的三大寺不包括()。1.0 分 A、 色拉寺 B、 甘丹寺 C、 哲蚌寺 D、 昌珠寺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青藏高原是以下哪些主要河流的发源地?()1.0 分A、 黄河、长江、珠江 B、 黄河、恒河、湄南河 C、 湄公河、湄南河 D、 恒河、印度河、萨尔温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藏传佛教最大的特点是与()进行了结合。1.0 分A、

传承苗族民间文化的实施方案

传承苗族民间文化的实施方案 大部分学生为苗族学生,而苗族有其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如热情奔放、寓意丰富的苗族舞蹈,古朴豪迈、直抒情意的苗族民歌,英勇矫健、动人心魄的苗族五艺(芦笙舞、打鼓芦笙舞、多声部合唱民歌、板凳拳舞、苗家武术),苗族语言等等,无不展示了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苗族的民族民间艺术是苗族同胞们世世代代的智慧的结晶,更是整个苗族历史的缩影。是不能够随意丢弃或流失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继承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化屋小学苗族文化和精神文明校园建设,提高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以提高苗族学生的民间民俗文化综合素质为宗旨,认真落实苗族民间民俗原生态文化走进校园相关文件精神,有效地开展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系列活动,为了民间民俗文化走进校园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此,我校制定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方案,着力打造苗族民间民俗文化在学校的传承发展和谐蓝图。 为切实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内容:把苗族语言、苗族民间武术、苗族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芦笙、板凳拳等原生态民族舞蹈、民族体育及苗族民族服饰、苗族刺绣民间文化作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的主要内容。 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一、组建30人大型原生态民族舞蹈队合唱队,传承和发扬民间歌舞、

传承苗族经典多声部民歌《阳雀声声在呼唤》等民歌。 二、规范芦笙舞课程,普及校园“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此任务由杨长坤老师负责) (1)、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是苗族优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校开设苗族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等课程目的在于让师生了解“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会跳“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介绍“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让学生通过参加跳芦笙舞、打鼓舞蹈、打鼓芦笙舞、板凳拳舞的活动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修德启智,健康成长,并做到传承经典的作用。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尔雅满分答案

————————————————————————————— 1.1已完成 1 下列关于西藏地理信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西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边疆省区。 B、西藏从纬度上来说应该算是我国的一个北方区域。 C、西藏约占全国面积的八分之一。 D、西藏是我国第二大省区。 正确答案:B 2 下列关于西藏周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边只于新疆相接 B、东邻居四川、云南和重庆 C、南边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接壤 D、边境线有1000余公里 正确答案:C 3 西藏与印度存在领土争议的地区是()。 A、阿克赛钦和藏南 B、查谟-克什米尔邦和藏南 C、阿克赛钦和查谟-克什米尔邦 D、藏南和麦克马洪线 正确答案:A 1.2已完成 1 根据地质学家的估算,青藏高原在上升过程中的上升速度是()。 A、1.2米/万年 B、12米/万年 C、120米/万年 D、1200米/万年 正确答案:B 2 在地球的海洋变为陆地的过程中,青藏高原的()最早成为今天的陆地。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 正确答案:D 3 四条进藏的路线中,由于西藏地形特征而最容易通行的是()。 A、新藏线 B、滇藏线 C、川藏线 D、青藏线 正确答案:D 4 青藏高原是以下哪些主要河流的发源地?() A、黄河、长江、珠江 B、黄河、恒河、湄南河 C、湄公河、湄南河 D、恒河、印度河、萨尔温江 正确答案:D 5 下列关于西藏高原气候,说法不对的是()。 A、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强烈,氧气相对晚上更加稀薄。 B、大部分地区最暖月均温在10℃以下。 C、降水等量线略呈环形。 D、固态降水多余液态降水。 正确答案:A 6 西藏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A、东部、南部 B、东部、东南部 C、中部、东南部 D、东部、北部 正确答案:B 7 从智人出现到现在,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变化不大。()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

■Yi Shu Jiao Liu?艺术交流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 张娜四川省广汉市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各种高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 来的高速化、信息化生活的同时,却总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少了。人们在闲暇时更依赖于电子产品 带来的快乐,甚至连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下面本 文根据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进行讨论。 关键词: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指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 产生的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经验。民族民 间文化艺术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能够提高人们的 生活质量,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在 发展过程中需要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着 紧密的联系。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需要以传承、创新和发展民间文化为基础,传承民间文化艺术是促 进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动力。历史文化底 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也 包含着中华人民代代相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 史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民族和一个区域的当地民 俗和景观上,更表现在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群众活 动上。 一、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物质需 求越来越高,文化也不断的随之发展并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并且具 有维系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发展群 众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群众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59-03 文化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放松之后更加全身 心的投人到生活、工作、学习中。国家的发展是为了人 民的健康、快乐,因此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需求是国 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人们精神方面的满足主 要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历史的发展也离不开文 化艺术,要想发展群众文化,就要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群众文化的孕育、产生、继承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对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民俗文化艺术社会活动的传承, 这是群众文化活动其中的重要功能之一。我国自古以 来产生了许多群众文化活动,其中好的部分一直被人 们所继承和发扬,即便是在岁月长河的洗礼下,群众 文化活动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例如我国的传统佳 节端午节,人们习惯在端午节举行赛龙舟,这是对古 老文化的传承和沿袭,也象征着文化的传递。又比如 各个少数民族在本民族的节日时,会举行具有民族特 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活 动记载着该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传统和习俗,在漫长 时间的发展中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象征和 民族文化,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喜爱。群众文化在基 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 Yi Shu Ping Jian 159

论西藏民间艺术文化发展

论西藏民间文化发展 走近二十一世纪以来,西藏的佛教文化走向世界性的日趋显出。在科技高速的发达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着宗教文化,追求自然与心灵的统一。跟随着佛教的鼎盛,西藏民间艺术也开始焕发着新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孕育着西藏人们,而西藏人文艺术学得高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同样启迪着全世界的人类。 西藏地处南亚、西亚与东亚相交叉连接的中心位置,同时又是欧亚古代陆路交通要冲之一,扼丝绸之路南方枢纽地段,是历史上中印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融汇之地。它又地处青藏高原的主体中心位置,是世界屋脊和地球至高极地。在这个背景下积累起来的西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呈现出藏文化丰富而又独特的多样性特征和景观。一方面,由于历史上西藏长期处于农奴社会和严重缺少与外地区的联系,藏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如门巴族、珞巴族等文化都受到它的巨大影响;还在国内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内蒙古等省区,国外如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和克什米尔,以及俄国的布利亚特地区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藏文化圈。而在藏族整体文化内部,又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另一方面,西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不同程度地兼容和保存了历史上中印和东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为我们认识中印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史提供了鲜活的证据。而就其西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本身来说,由于西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生长过程受其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历史文化渊源、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多样性特征异常鲜明,为我们发展新时代的文化艺术保存着丰富的文化基因。 西藏在被世人熟知的情况不仅仅于它世界屋脊的冠名,而更多的是作为西藏人的精神支柱的藏传佛教而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向往。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到8世纪中叶,古印度佛教后期变质过的坦特罗性力派的密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10世纪后半期喇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此后的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喇嘛教法中的密宗。随着喇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藏传佛教是经历了社会制度变革和时代的转变后藏传佛教的精髓。它的信仰中孕育着藏人对生活、社会生产和内心世界追求的最纯真的渴望。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尚处在原生形态,既依然保存着原始宗教古朴稚拙的遗风,又呈现出系统宗教的成熟、发达和精致,从中可窥探到藏族祖先的精神寄托和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追求,探寻到藏民族的历史以及多种文明交融发展的轨迹。 今天的西藏,尤其是以拉萨为西藏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的时代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知识的进步的前提下,展示给世界的是藏传佛教脱俗真人的真谛。现在社会,人的欲望过于强化,而引发了许多的问题,比如:社会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美国有个研究藏传佛教的机构指出,具有藏传佛教特色的天葬从传统的角度看,天葬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