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性是生物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本身,增强直接经验,获得生动表象,以之作为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和掌握规律的依据。在当前以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查为立意的高考改革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愈加重视,从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题型变化来看,设计型实验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设计并完成实验是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是高考生物试题中的热点题型,又是失分最大的题,怎样才能做到不失分呢? 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着重对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考察形式和类型进行归类,对这类试题的解法提出一些建议。

1. 应切实理解生物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

1. 1 对照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设置对照组,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实验设计中可采用的对照方法很多,除了有条件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之外,通常采用空白对照的原则: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强调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

1. 2 随机性原则:

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二是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偏差。

1. 3 平行重复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上述随机性原则虽然要求随机抽取样本,这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偏差,但不能消除它的全部影响。平行重复的原则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

1. 4 单因子变量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2 实验设计题类型及解析

一般来说,常见的生物实验设计题可概括为以下两大类型:续写步骤型和独立设计型。其解题思路为: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实验变量——理顺设计思路——表达实验步骤——找准观察对象——预测和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 1 续写步骤型

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和器材,让考生根椐实验原理设计或补全实验步骤,一般要预测和分析实验的结果。例如:2000 年全国高考理综。此类实验设计题一般题目已给出一定的解题思路,有的甚至已给出开始一个或多个实验步骤,只是要求考生设计或补全后续步骤并预测和分析相关结果,其答案也具有“半开放性”的特点。

例1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1) 家兔(2) 生理盐水(3)酒精棉(4) 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5) 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6) 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

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第一步:在A、B 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设置B 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解析]

实验目的: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①血液中的钙具有凝血作用; ②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

实验假设:假设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起作用。

实验预期:钙离子促进血液凝固。

实验变量:钙离子。

反应变量:血液是否凝固。

无关变量:家兔的情况等。

对照实验:A 与B 组相互对照。

实验用具:酒精棉,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 。

实验材料: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

实验对象:家兔。

主要操作步骤:第二步:用70 %酒精棉消毒,用注射器取家兔血。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液分别加入到A、B 两支试管中。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由于A 试管中有草酸钾,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了草酸钙,血液中没有了钙离子,预期血液将不会凝固;B 管中加入的是生理盐水,不影响血液中的钙离子,因此预期血液将发生凝固,所以实验结果是:A 管不凝固,B 管凝固。

实验设计到此似乎已经完成,但仔细审题会发现,题目中给出的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尚未用到。再仔细推敲前三步实验,可以发现,实验设计还不够严密,尚不能排除A 管中血液不发生凝固不是草酸钾的直接作用,要排除这一疑问,应再增加一步实验,即在A 管内继续加入钙离子,以进一步观察血液的凝固情况,如果血液发生了凝固。则证明第三步实验中A 管血液不凝固不是草酸钾的直接作用。

2. 2 独立设计型

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和器材,让考生寻求正确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出合乎题意的实验方案,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设计的总体把握能力。例如:2002 年生物高考上海卷43 题。此类实验设计题答案具有“完全

开放性”的特点,只要原理正确、方法得当,自圆其说,能力中上的考生一般较易得分。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题目提示较少,开放性较大,能力较差的考生往往有海阔天空却无从下手的感觉。

例2 (2002 年上海卷)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他们已将香烟和蒸馏水按照1 :1 的重量比浸泡24h ,过滤后的滤液作为原液。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

1) 采用何种测定指标来确定香烟浸出液对水蚤有无影响? (只要1 种指标) 。

2) 做该实验时必备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在实验时记录数据。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基本解题思路如下:

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本题解析]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

实验原理:烟草细胞中所含烟碱、焦油等对动物有毒害作用(生物学科知识定位)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如:单位时间内的死亡率或相同的水蚤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时间等任一种明确的、可量度的指标进行评价。

实验假设:假设香烟浸出液中含有烟碱等有毒物质,对水蚤生命活动有重大影响。

实验预期:香烟浸出液浓度越高,单位时间内水蚤死亡率越高。

实验变量:不同浓度的香烟浸出液。

反应变量:水蚤的单位时间内水蚤死亡率的变化等。

无关变量:水温、PH 值、水蚤的数量等

对照实验:空白对照(蒸馏水) 。

实验用具:显微镜、秒表(计时工具) 、量筒、烧杯、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材料:香烟浸出液、蒸馏水

实验对象:水蚤

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准备与前处理→分组、编号→对不同(或同一) 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对照原则) →结果观察(预测) 、记录→并根据结果(现象) 进行分析

主要操作步骤:

(1) 材料准备:用蒸馏水稀释烟草浸出液原液,配成3 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2) 分组、编号:准备4 组生活状况相同的相等数目的适量水蚤。

(3) 对不同对象作不同处理(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等) :用3 种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对照) 分别处4 组生活状况相同等数适量水蚤,观察和记录一定时间内水蚤在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中水

蚤死亡率,重复3 次。

(4) 结果预测,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5) 观察结果,分析数据,做出结论。

3 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题

的复习训练

3. 1 夯实实验基础理论知识

能力测试是建立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的,复习时注重对课本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说明实验和

隐含实验等基础理论知识全面再现、巩固和提高。实验是对教材中的假说、观点、规律等内容的验证和探

索研究,是教材内容的迁移和延伸,它离不开教材的理论基础,因此要在复习时强化与教材有关内容的联系,形成实验理论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统一。

3. 2 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复习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实验,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会控制条件,

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 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

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应培养学生的八方面意识:即动手操作意识、安全意识、规范化意识、环保意识、质

量意识、定量意识、创新意识、质疑意识; 4 种能力:即图示实验观察分析能力、过程实验补充能力、现象

实验描述能力、文字实验说明能力。

3. 3 强化解实验题技能的训练

对学生解实验题技能的训练,应强化审题能力、识图分析能力、答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注

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要做好生物实验设计,就必须弄清楚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也恰是学生正确解实验设计题

的关键理论。当然,学生在解基础生物实验设计题时,还既要掌握答题的基本思路(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

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实验变量——理顺设计思路——表达实验步骤———找准观察对象——预测和分析

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同时又要了解生物实验设计题中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实践多训练,才能提高实

验设计题题解能力。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例析

一.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l、概念

(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比较表

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 的形式表述,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因结论是己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设问题(或已有实验过程、结果,在提出假设时,通过验证,得出假设是正确的)

实验原理因探究内容而异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过程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的分组: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如果实验中是一个自变量,则分成2组(有时也分成3组),即自变量改变与否;如果是二个自变量,则分成3组,即1、2组的设立是改变其中的一个自变量,第3组是两个自变量改变与否;……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是对自变量的处理,对无关变量的应设置在相同的条件下,以免影响自变量对实验的效果。故从实验材料中分析出自变量是实验的关键。

实验现象未知,可以不描述已知,应准确描述

实验结果预测对应假设,分类讨论。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果①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②或③又会怎样”,一般有多种可能的结果。但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果。与实验假设一致

(不可与探究性的结果预测相混)

实验结论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3.解答技巧及策略

此类实验需要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如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等。

4、复习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1)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

A、B、C或者1、2、3,总之让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即对照原则:

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如例9、11、12

②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外一个条件处理。如例1

③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例如鸡的阉割实验——阉割前鸡的状况为对照组,阉割后的鸡为实验组。如例4、7

④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例2、3、6、10

(2)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自变量。即单一变量原则。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就是这一变量,而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就是无关变量,应设置为相同。

(3)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步步有理,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

(4)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

(5)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确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分析

1、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例题:绿豆种子萌发初期的生长主要是胚轴的伸长。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一个农科所获得了一种复合肥料,他们想探究这种复合肥料溶液在什么浓度范围对绿豆萌发初期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参与他们的实验设计。

材料:做好标记的大号培养皿若干个、刚萌发出一小段胚轴的绿豆种子若干组(10粒/组)、复合肥料颗粒、蒸馏水、脱脂棉、直尺等

实验步骤:

(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料溶液。(确定自变量)

(2)分别测量已萌发绿豆胚轴的长度,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记录下来。(确定因变量,前测,收集、处理数据)

(3)将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料溶液浸润过的脱脂棉,铺在不同的培养皿中,再将几组已萌发的绿豆分别放入其中。另外设置一个用蒸馏水代替复合肥料溶液处理的对照组。(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4)将上述装置放在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培养。(控制无关变量)

(5)几天后,再次测量绿豆胚轴的长度,计算各组平均值,记录下来。(测量、收集、处理数据)

最后,将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例1:植物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菊花等短日照植物只有白昼短于一定时数若干天后,才能开花。那么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在哪里?是在植物的顶端花芽,还是在下部的叶片?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材料:(略)

(1)实验步骤:

(2)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例2:如果要探究栽种的植物在何种日温与夜温组合下,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你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日温可控制范围:15~35℃;夜温可控制范围:17~ 25℃;植物生长的其它条件均合适)

(1)实验方案:

(2)预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组合并作解释:

例3: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萤火虫的萤光器晒干后研成的粉末,ATP粉末,蒸馏水,大小相同的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及其他实验所需材料。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现象预测及相应结论

1.

2.

3.

例4: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设计试验方案,探究某种器官在血糖调节中的功能。

实验目的:学习用摘除法造成功能缺损,以了解研究某些器官功能的一些方法;观察某器官对血糖平衡的调节作用。

动物与器材:成熟的150g左右的健康小白鼠6只,常用的手术器械,消毒器材,75%酒精,麻醉药品,鼠笼,注射器,计时工具等。

(1)列出一个课题名称:。

(2)提出一项测量指标:。

(3)方法步骤:

①取成熟的150g左右的健康小白鼠6只,先饥饿一天,分成实验组4只,对照组2只,并编号。

②消毒,切开皮肤和腹壁,摘除实验组的ⅹⅹ器官,缝合伤口并消毒。

(4)预测结果并分析:

例5:某同学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培养基上污染了青霉,在青霉周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被杀死了。有关此现象的产生,有人提出了化学拮抗的观点,即霉菌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试设计实验探究青霉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你的实验假设是:。主要实验步骤:①制备细菌生长培养基两份,编号A、B;

②。

③。

④观察的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

例6: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2、验证性实验的设计

例题: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课题:探究镍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完全营养液乙、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含镍的无机盐。

方法步骤:

①取适当的容器及固定材料分为两组,编号A、B 。(实验分组准备)

②分别在A、B两组容器中加入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完全营养液乙。(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③取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固定在A、B两组容器内培养。(控制无关变量) 实验预期:A容器内的玉米幼苗生长正常;B容器内的玉米幼苗生长不正常。

为进一步验证镍元素一定是必需元素,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及结果是:在B容器内再加入一定量的含镍的无机盐B容器内的玉米幼苗生长恢复正常。

例7: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小树林四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条件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1、请用100mL量筒、4副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

2、请用4只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

例8:为了验证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分解水,并还原电子受体,将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量Si02和水并研磨成匀浆,通过5~6层纱布过滤获得叶绿体悬浮液。取1支试管,加入叶绿体悬浮液5ml和0.1% 2,6一二氯酚靛酚(一种能被还原成无色的蓝色氧化剂)溶液5滴,摇匀。置于直射光下,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1)正常叶肉细胞内的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最终电子受体被还原的反应式是。在叶肉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氢的最终受体是。

(2)本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SiO2 的目的是。

(3)置于直射光下的试管液颜色变化是。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本实验的方法步骤还需完善之处是。

例9:现有下列装置(锥形瓶中为两个小烧杯,玻璃管中为某有色液体)若干个以及正在萌发的种子、NaOH溶液、清水等材料,请设计一实验验证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

例10:请设计一实验来验证从人体粪便中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适温度是37℃(注:在培养液中菌体数越多,菌液越混浊)。

A.材料用具:菌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试管、无菌滴管、恒温箱数个等。

B.方法步骤:

①取3支试管,每管装入灭过菌的pH=7.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各5mL。

②。

③。

④。

C.预期实验现象:。

例11:2003年研究细胞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家。科学家研究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时,通过测定氨基酸序列及相应的DNA序列,发现了一种细胞水通道蛋白,并推测细胞渗透吸水、失水过程中,水分子进出细胞需通过此通道。为验证这一假设,科学家得到了如下材料:

a.分离纯化的水通道蛋白;b.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

c.去除水通道蛋白的细胞;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内含水溶液的球状体(其膜结构能与加入的蛋白质结合)

e.能够抑制蛋白质活性的含汞离子的试剂;f.蒸馏水。

某生物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研究水通道:取一只培养皿,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放入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加入水通道蛋白质的细胞吸水涨破。

结论: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质进入细胞内部。

①此实验的目的是。

②找出上述实验过程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改正。

③选取科学家找到的材料设计另外一个实验,验证科学家提出的假设。

方法:

预计将出现的现象:。

结论:。

例12、为了研究环境因子光照、CO2 的不足分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将叶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并使之下沉于水中,在不同条件下根据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推测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请回答:

(1)浸没于水中的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

(2)实验假设:。

(3)实验组1:取三角瓶,编号A,加入新制冷开水;再加入一定量NaHCO3 粉末,令其在水中溶解;用黑纱布包裹三角瓶后,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放入下沉小叶圆片10片,将三角瓶置于日光灯下;记录叶片上浮所需时间或一定时间内上浮叶片数。

请写出实验组2设计的主要思路:

(4)设计记录结果的表格:

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的例析答案

例1:步骤:①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未开花)菊花三组,分别编号为A、B、C。

②A组将顶端花芽遮光、B组将下部的叶片遮光、C组不作处理。

③将A、B、C三组菊花放在相同的条件下,给以一定天数的短日照处理,观察比较三组菊花的开花情况。

结果预测与分析:①A组、C组开花,B组不开花,说明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在下部叶片。

②B组,C组开花,A组不开花,说明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在顶端花芽。

③A组,B组不开花,C组开花,说明菊花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必须同时是顶端花芽和下部叶片。

④A组、B组、C组均开花,说明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既可以是顶端花芽,也可以是下部叶片。(提示:本小题也可先推感光部位,再反推结果预测)

例2:(1)①取生长状态一致的同种栽培植物,均等分成多个组(或4组),并编号。

②将各组植物置于不同日温和夜温的组合下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生长高度,其中植物生长最高的-组的环境温度为最佳的温度组合。

(2)预测与解释:高日温,低夜温。

日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夜温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减少。

例3:第一步:配制不同浓度的ATP溶液置于小试管中,贴上标签。

第二步:将萤光器粉末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放入不同编号的试管中。

第三步:观察发生现象并记录。

①发光现象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渐强;荧光强度与ATP浓度成正比。

②发光现象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渐弱,荧光强度与ATP浓度成反比。

③发光现象随ATP溶液浓度改变而不变,荧光强度与ATP浓度成无关。

例4:(1)探究胰腺在血糖调节中的功能(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2)尿中有无葡萄糖或血糖的浓度等

(3)③将对照组2只小白鼠也与②一样动手术,只是不摘除胰腺。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白鼠分别笼养,且饲养的温度等各项条件一律相同。测定两组小白鼠尿糖有无(血糖浓度),并记录下实验组出现尿糖的时间

④将实验组的小白鼠分成两组,在其中一组中注射适量的胰腺研磨液,另一组不作处理,观察现象。

(4) ①若实验组出现尿糖,而对照组不出现尿糖,且实验组中经处理的小白鼠尿糖消失,则说明胰腺分泌的物质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②若实验组不出现尿糖,对照组出现尿糖,且实验组经处理的小白鼠出现尿糖,则说明胰腺分泌的物质具有升血糖的作用。

③若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则说明胰腺在血糖的调节中无作用。

例5:假设:霉菌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

步骤:②向培养基A中接种青霉、B不接种。并将A、B培养基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取出培养基A,将其中生长的青霉全部去除

③向培养基A和B中同时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④两培养基上金黄色葡萄球菌

预测和分析:①A、B两培养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良好,则说明两者间不存在化学拮抗的关系;

②A培养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不良,而B培养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良好,则说明两者间存在化学拮抗的关系

例6:(2)10m、500m、1000m (3)测量株高、记录数据

(4)假设一:与10m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假设二:与原海拔处(500m、1000m)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假设三:比10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

例7:1、(1)用量筒量取等量的煮沸过的洗碗水,分别倒入4只培养皿中。

(2)分别将以上4只培养皿暴露放置于4个场所。

(3)静置1-3天后同时加盖取回。

2、(1)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入4只试管中。

(2)在每只试管内加5-10滴0.01%的亚甲基蓝溶液,置于温暖处。

3、根据4支试管内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褪色程度来判断空气中的含菌量,褪色程度最大的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对最高,褪色程度最小的空气中的含菌量最低。

例8:(1)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类囊体膜) NADP+ +2e- +H+ → NADPH O2

(2)使研磨充分(3)蓝色渐褪为无色另取一支试管,加入与实验组相同的材料,但置于黑暗中。

例9:(1)当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时,吸进的氧气量少于释放出的CO2 量。

(2)取三个该装置,分别编号1、2、3,在1号装置左边的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在2号、3号装置左边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在1号、2号装置右边的烧杯中放入等量萌发的种子,然后观察三个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的变化。

(3)1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左低右高,2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左高右低,3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等高

例10:②将3支试管分别标明35℃、37℃、39℃三种温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但第二支试管的温度要求在37℃左右,其它要求等温度梯度)

③向每管接入培养18-20h的等量大肠杆菌菌液少许,混匀。

④将上述各试管分别按不同温度进行振荡培养24h(或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结果。

C、37℃试管中菌液的混浊度最高。

例11:①验证水分子进出细胞需通过水通道蛋白

②缺少对照实验改正:取另一只培养皿,加等量的蒸馏水;将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放入,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保持原状。

③方法

A、将分离纯化的水通道蛋白与球状体混合,得到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

B、取甲、乙两只培养皿,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C、将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放入甲培养皿中,将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放入乙培养皿中;

D、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预计将出现的现象:含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吸水膨胀,不含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保持原状。结论: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球状体。

例12:(1)光合作用释放O2 ,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叶片随下表面O2 的增多而上浮。

(2)光照强弱、CO2 供应情况等条件的改变都会影响光合作用。

(3)不加入NaHCO3 粉末,也不用黑纱布包裹三角瓶B,其余方法与实验组1相同。

(4)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上浮叶圆片数)记录表

编号处理各叶片上浮所需时间一定时间内上浮叶片数

1 2 3 …… 平均值

A 弱光

B CO2

生物对照实验中一些重要的概念

生物对照实验中一些重要的概念 经常有学生和老师想弄清楚"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实验组","对照组","单一变量原则"等概念的含义.现归纳如下: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 实验是验证假说和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的变化的一种方法。这是科学方法的最大特色,也是科学方法中最困难的一步。在科学实验中,要掌握以下几点。 1、变量,是指实验过程中所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分,通常可分为两类。 (1)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操作者所控制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也称因变量,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或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2004年高考42题中25℃、10℃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温度条件的变化,小鼠的能量代谢强弱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和能量代谢(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能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和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例如,该题中小鼠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密封程度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而二氧化碳的释放会影响水检压计测量的不正确,这就是一种额外变量。因此在装置中加入氢氧化碳以消除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额外变量。 2、单一变量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它有两层意思:一是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即不论一个实验的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是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即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例如,该题中遵遁单一变量原则,第一,在观测上要做到:低温观测记录低温下的变化和结果,高温处理观测记录高温下的变化的结果,反应变量不能混淆;第二,在操作上要做到用冰袋先将温度下降后再充入氧气,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 3、控制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不受干扰或将干扰因素降低到最低,以消除实验误差,取得较为精确的实验结果。常用的方法有: (1)单组实验法对一组(或一个)对象,既用A法,又用B法,顺序随机或轮流循环,这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如该题中先测定25℃下的能量代谢的强弱,再测定10℃条件下的能量代谢强弱。 (2)等组实验法将状况相同的对象,分成两组或多组,一组用A法,一组用B法,这也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 4、对照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还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队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来说,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两者不是绝对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是相对而言的。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则可认定是来自实验变

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探索

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探索(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开设探索 现代医学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高等教育过程是发掘和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实验教学是学生吸收、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 接受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平台[1-2]。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多以综合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实验中学生们被动地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去操作,没有可以自我发挥的机会,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也束缚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3]。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2006级临床、麻醉、法医等专业的本科生开出了12学时的设计性实验,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馈和评价,现总结如下。 1 教学实施方案 1.1 设计性实验内容与要求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按

照给定的实验条件,应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血浆蛋白质的分离、定量、纯化与鉴定。 1.2 设计性实验实施讲座授课教师在开课前3~4周为学生讲授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方法、实施原则、选题方案和实施步骤。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4~5人组成1个小组),给出设计性实验的题目,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拟定初步的实验设计方案并于开课前2周交给授课教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方法和预期结果。 1.3 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核与论证授课教师收集、整理学生初步设计的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分别介绍设计方案,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和新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讨论后提出改进意见,各组同学按照修改意见重新整理和完善设计方案。 1.4 实验的实施实验室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准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试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主要由学生操作,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在查阅资料、方案设计等各环节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为学生讲解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即使学生的设计中有明显的错误,只要没有安全问题,就应该允许学生进行尝试,让学生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实现预期目标。如果遇到各种原因导致实验延迟或失败,学生均可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机会申请重新进行实验。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始重视,以方法入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创设探究思维训练情境,学生才能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体系。 标签:生物实验教学 一、理论介绍 探究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对于目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实施对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其中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 二、利用合适的时机,开展互动活动 教师要在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从多层次多角度入手,备课内容要结合生物课程的特点,融合教学目标。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与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以及情感价值观与之的关联。从而转变学生掌握知识的单一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以及价值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课程的准备要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构建互动桥,对互动桥的搭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 互动教学过程中不断添加探究实验的条件,教师则在此过程中作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营造利于学生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的互动,比如:需要做对照实验

(完整版)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要求 1.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无实验预习报告者不 许进入实验室。每大组实验人数28人,4人一小组。 2.实验试剂的配制,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试剂配制过程中, 掌握试剂配置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室所有设备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器皿要小心使用,按规范要求操作, 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卫生要求:每次试验完毕小组成员务必将本试验台及地面收拾整洁,器皿摆 放整齐有序,如哪组成员发现没有搞好自己组的环境卫生,这次试验的所有组员的实验报告都会扣分。 一、10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表 1. 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4学时) 2.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4学时) 3. 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4学时) 4. 或果胶的提取(4学时) 5. 酶的性质实验(4学时) 实验总课时:16学时

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淀粉水解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方法。 3、淀粉的老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 000~160 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下表就是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表 2-1 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pH=4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 2、淀粉的水解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属糖类,但本身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淀粉进入人体后,一部分淀粉收唾液所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余下的淀粉在小肠里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反应过程为:(C6H12O5)m→(C6H10O5)n→C12H22O11→C6H12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自1961年施瓦布首次提出了“作为探究的教学”,探究教学就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主体模式。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探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究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对于目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实施对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生物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往往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分组实验又多是验证性实验,只有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那么身为一线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

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们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往往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再作出假设,根据要探究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且教会学生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自从学生学会了这种“对照实验”方法后,大部分学生喜欢上做探究实验,特别是对生物、环保感兴趣的学生更是经常在课外探究。我在引导学生做这方面实验时一般是这样做。 一、首先运用各种可以成为榜样的例子,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浅谈生物学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有例题,高中所有种类对照都有)

浅谈生物学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曾鹏光 摘要大多生物学实验中都需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实验的类型又有很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本的相关实验为例,对对照实验的类型进行逐一分析。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对照原则 “对照原则”是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配对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安慰剂对照等9种类型。 1 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零剂量),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例题剖析: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 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解析:本题考查是否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本题的实验目的有两个,一是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探究有机肥的肥力是否优于化肥。就实验目

初中生物六类探究性实验

初中生物六类探究性实验 教学难点分析及策略(定稿) 作者:党希修(地址:山东省沂水县黄山中学邮编:276420) 摘要: 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比较难操作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让我们的探究性实验课能很好地进展,笔者根据实验难点的不同,将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分为六类,对它们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策略。这些策略来自笔者的课堂教学、同行们的建议和专家们的指导,实践证明这些策略有利于“教”,有利于“学”,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关键词: 变量推理季节抽样模拟 正文: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家都知道,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比较难操作的地方,而有些探究性实验的操作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让我们的探究性实验课能很好地进展,笔者现根据实验难点的不同,将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分为六类,对它们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策略,但愿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实验类型一:需要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的实验。 内容: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七年级上册)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七年级上册) 3、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七年级上册) 4、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七年级上册) 5、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七年级下册) 6、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七年级下册) 7、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七年级下册) 8、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八年级上册) 9、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上册) 10、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八年级下册) 难点分析:这是初中生物教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类实验。这一类实验的突出特点是需要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又叫对照实验,而这类实验的突出难点是“制定计划”,也就是设计实验方案,许多学生对设计实验方案望而却步,一个字:难。一个完整的方案包括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对于这一类实验,教师不宜将实验方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策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体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讲

对照实验的原则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对照实验的一般原则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阐述对照实验的五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平衡与平衡控制原则. 阐明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基本概念. 结合教材对实验原则进行分析.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概念, 使之对生物科学实验的方法,思路有基本认识. 教学重点:对照实验的原则.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原则. 突破策略: 突破策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及科学惯例展开,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导入: 导入:在报纸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减肥药的广告:一张是减肥前,一张是减肥后,两张照片有明显的身材差异,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里两张照片的对比就包含着一个最基本的实验思想:对照原则——通过设置一个对照组,来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如我们所知,这类广告通常有大量虚假信息,其实验并无严格的操控,因而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如果是要我们来设计并完成实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 :探究服用某药物是否会减肥. 分析:对实验组(服用药物)和对照组(不服用药物)的不同处理是是否服药, 这个要严格控制的因素我们称为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我们

要观察的结果是减肥的效果,是体重的变化.我们将之称为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 (板书) :自变量:是否服药;因变量:体重变化. 延伸: 延伸: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实验对象.如果有两个肥胖者,那么应对他们做怎样的处理(学生回答)一个服药,一个不服药.这两名实验对象,应该满足哪些条件由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体重,年龄相当,健康状况接近,工作强度相同,饮食习惯相近等. 在实验过程中,年龄,体质,工作强度,饮食,生活环境都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但却是自变量以外的因素,我们称之为无关变量.为保证体重变化只能由是否服药这一自变量引起,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只能有一种处理因素不同:自变量不同.这一原则称为单一变量原则. 同时,在实验中,还要注意操控无关变量.比如两组都应有较为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都应有正常的适宜的饮食等.不能使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就是说,若实验对象体重减轻,不能是因为饮食不足,工作强度过大或心理郁闷引起的.除了自变量以外,其他无关变量不光要相同,还要处于最适宜的水平,这一原则叫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 在上述实验中,总共只有两个实验对象.考虑到人体生命活动的复杂程度,这是不在合适的.举个例子,在实验进行中,某名实验对象突然生病,患上了严重腹泻, 很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减轻. 这将使前期的实验毫无意义. 因而在上述实验中, 应尽可能多地观察较多的实验对象, 使实验结果不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呈现的特例.选择较多的实验对象,排除偶然误差,这是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的平行重复原则. 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科学实验.为了验证一

如何进行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doc

如何进行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解决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探究性课的问题,笔者从事生物教学也十年,深知生物是副科这种想法在以前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让学生也把这个学科当成正科认真来上呢?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就是探究实验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浅谈多年来的生物教学经验。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实验课;初中生物;课堂气氛 如何让学生能把生物学科当成正科认真来上呢?教师应当尝试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的“场所”,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学生的个性,展现生命的活力――那就要合理上好探究实验课。但是,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去实验,但由于时间有限(课标要求每周三节课,而实际上据我了解的多数学校都是只有两节课),做起来很困难。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初中生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是我们所有生物教师面临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以为: 一、初中生物是以陈述概念为主的一门学科,它主要选取了比较浅显易懂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回答“是什么”这些简单的陈述性知识。因此,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依赖性很强,那些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能力的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时会遇到很大困难,往往导致机械学习。所以教师就更要有针对性的备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期准

备工作,每个探究实验尽量制定好符合学情、特别是要符合本地实情的目标。只有这样,你的课备好了,内容充实了,又切合生活实际了,自然而然会略胜一筹,然后就是让学生对你的这节课感兴趣。并不是说你把课备好了,去上课,学生就一定会感兴趣,关键还是要看你上课的方式方法。可以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添加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上一些小笑话,有条件也可以搞一些小活动来缓解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那些枯燥乏味的课本,兴趣自然会提起来,有了兴趣再让他们学习就轻松多了。 二、上生物课,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离不开宽松的课堂气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过今年的研修培训,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积极性高、创造力强、思想活跃;相反在沉闷、压抑的环境下则受到束缚。因此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宽松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循循善诱,提倡思考,精心设疑,引导讨论,互相尊重,融洽情感,严谨治学,松而不乱的教学状态。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有经验的教师常以各种幽默的方式开始每一堂课,教师始终是以愉悦的心情上课,而不是古板着脸,毫无激情或让学生见了就大气不敢出的凌人之势。对待学生应是用鼓励、友善、真诚的目光,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易于沟通,易于互动、易于激发其创新精神的思维。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趣味性的语言极富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而要唤醒和增强学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生物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往往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分组实验又多是验证性实验,只有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那么身为一线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们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往往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再作出假设,根据要探究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且教会学生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自从学生学会了这种“对照实验”方法后,大部分学生喜欢上做探究实验,特别是对生物、环保感兴趣的学生更是经常在课外探究。我在引导学生做这方面实验时一般是这样做。 一、首先运用各种可以成为榜样的例子,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科学发现史,虽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科学家们发现科学真知的过程,但故事当中,科学家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用于探索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也就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兴趣。为学生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提供原始动力,有了动力也就有了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愿意去进行生物探究实验的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也进一步体验生物科学概念,生物原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变验证性的分组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探究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实验一般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也减少了学生探索与发现知识的机会。教育家布鲁诺曾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若变换一个角度把适合研究探索的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生物探究性的本来面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有了探究的欲望,也就产生了探究的动力,就会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会挖空心思地想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设计出探究实验的方案,使探究过程不断趋向合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性实验的魅力。真正由被动接受者上升为主动探究者。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学生来探究,有的实验的确不适合学生探究,我首先立足教材,结合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选择本地区能够找到的实验材料,而且是学生能够进行动手操作的可行性实验让学生来探究。例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节时,有一个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初中生物遇到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了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某些知识目标,如适宜的生存环境等,实验前我有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找用来做探究实验的鼠妇(既我们当地叫的“西瓜虫”),学生很感兴趣,部分学生会在校园的花坛中找到鼠妇,有些躲在枯枝落叶底下,翻开那些杂物时,它们会很快爬走。通过这个亲身

高中生物所有对照试验类型解说

对照实验 大多生物学实验中都需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实验的类型又有很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本的相关实验为例,对对照实验的类型进行逐一分析。 “对照原则”是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等类型。 1、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零剂量),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例题剖析: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 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解析:本题考查是否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本题的实验目的有两个,一是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探究有机肥的肥力是否优于化肥。就实验目的一而言,施用有机肥的农田只有与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农田作对照,才能说明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答案:B 2、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看清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出现了两次对照,其中第一次对照是在高浓度溶液处理下,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第二次对照是在低浓度溶液处理下,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形成对照。又如:要研究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这里,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个体上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高考生物)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济南育英中学张嘉伟 [摘要]20世纪末,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此次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都有了很大变化,在重新定位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后,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首次被列入教育部2000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继而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大大增加了课程中探究活动的内容和对过程技能的要求,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恰恰是我国师范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弱点。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客体性、受体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缺乏。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的状态,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能增进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理解。探

究性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中十分瞩目的一种方式。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认为,科学探究指得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是指学生们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BSCS教材中,探究被认为是主动学习的核心,探究学习的原则是:“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被动性、客体性、依赖性的基础上,比较普遍的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所以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迫在眉睫,探究性学习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非常的欠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国的孩子刚进学校的时候是一个个的问号,但走出学校的时候全成了一个个句号。我们的教育模式严谨保守,单一老套。把孩子们教育成了满腹经纶,一个个的背书的机器。而很少在听到他们再问为什么。因为在以前的教育模式下他们已经形成了“就是这样,记住就行”的思维定势。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我国的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经常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学生高分低能,中国的留学生在国外考试成绩都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究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究 摘要】生物学科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而初中教师若想提高生物教学的有 效性,则可以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教学,这也是当前新课改教育理念所倡导的 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 要加强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视,在开展这一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生物教学的具 体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探究性生物实验 教学开展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200- 01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自主性特点。对于初中生物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而言,其中的探究性实验都是由初 中生自己进行设计并完成,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同时在 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及其自身的创造性潜能。另外,生物探究性 实验还会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熟悉,并使其结合相关知识原理设计出现相应的 实验,完成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原理以及得出实验结果这一具体流程。在这一过 程中,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还能够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 实践应用能力[1]; 第二,探究性特点。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及其结果具有较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能 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若是探究性实验中出现不常见的现象,学生则不能够直接从 课本中获取答案,则需要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出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果,在这一过 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其自身的生物实验知识也能够得到丰富; 第三,灵活性特点。探究性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 实验过程以及结果上,这也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探究问题,提出不同的实验假设。并使用 不同的探究方式以及材料用具等,只要能够解决相关探究问题,学生可以灵活开展探究实验 [2]。 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实现自主探究 初中教师若想开展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则可以通过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进 行教学情境的创新,借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任何知识都与生 活密切相关,且来源于生活,生物知识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将其融入到实验教学之中,这样也能够增 加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生活气息,让学生能够对其产生一种熟悉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 实验与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促使生物探究性实验能够顺利完成,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教师在开展“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探究实验教 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水果保鲜”问题引入到实验之中,并将其作为实验条件,让学生 结合生活经验,设计出有效的水果保鲜方案。并且要求在保鲜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观察实 验现象。通过对水果保鲜结果的观察,学生则会考虑到温度、空气等因素对水果新鲜度造成 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水果保鲜的最佳条件,进而有效解决水果保鲜的问题。在这一过 程中,学生会进行自主思考,也会主动参与,使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也加深了 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3]。 (二)增强生物演示实验的探究性 对于多数生物演示实验来说,其自身大都属于验证性的类型,部分初中教师在生物探究 性实验教学中,开展演示实验活动时,过于重视实验的验证结果,反而忽视了整个实验的探 究过程,导致初中生的自主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 演示实验时,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态度,在进行演示实验的实际时,要将其中的探究性价值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训练案例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第37中学校程彧 摘要:20世纪末,国内的生物教材进行了改革,就“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角度而言,教材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材的改革牵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于是相继出现一些“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探究式教学”。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推进新课程标准中的上述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贯彻,本文主要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训练讲述案例及其分析。 关键词:探究实验训练改革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推进新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式教学”的贯彻。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关于某一实验的类似科学研究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收集相关实验资料,然后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特定的实验结果,并在实验结果的验证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的学习形式。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新编《生物学》教材的实验比重很大,而且一改过去验证式实验为探究式实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找到适应这种变化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成为广大中学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以下为我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教学训练的案例及个人分析,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明确实验目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只有对所学的新知识充满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究欲望,才会走入学习之中,进行愉快的学习。但是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由于这是学生学习生物以来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之前没有一点基础,因此,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我没有要求学生对具体的步骤进行分析,而是先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出问题:家里的面包放在桌子上很快就会发霉,如果放在冰箱里面呢?会晚一些发霉。为什么呢?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