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第29卷 第4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9 No.4 2007年 4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pr., 2007

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范庆忠1,2,高延法3,崔希海1,付志亮1

(1. 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9;2.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 100083)

摘 要:以工程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元件组合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损伤变量和硬化变量,建立了一个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分析认为,Maxwell体等价于一个线性损伤的虎克弹性体,Kelvin体相当于一个线性硬化的牛顿黏性体,Burgers 体则是一个能同时描述线性损伤、硬化的模型。软岩蠕变过程中,其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并导致软岩形变行为产生相应的改变,引入非线性损伤、硬化变量代替Burgers模型中的线性损伤、硬化变量,可以反映这种改变对软岩蠕变的影响。所建立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方程描述软岩蠕变过程三个阶段的变形特征。将该模型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关键词:岩石力学;蠕变;软岩;非线性;损伤;硬化

中图分类号:TD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7)04–0505–05

作者简介:范庆忠(1966–),男,山东海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岩体力学。E-mail:stnff@https://www.360docs.net/doc/f1762249.html,。

Study on nonlinear creep model of soft rock

FAN Qing-zhong1,2,GAO Yan-fa3,CUI Xi-hai1,FU Zhi-liang1

(1. College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ai'an 271019, China; 2.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Civil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3.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onent model, the damage and hardening variable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creep model to express the nonlinear creep behavior of soft rock. A new nonlinear creep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for soft rock. The Maxwell chains was equivalent to a linear damage Hooker body, the Kelvin chain was equivalent to a linear hardening Newton body, and the Burgers chain was a model describing linear damage and hardening for creep of roc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ep of soft rock, the variation of rock microstructure had influence upon mechanical behavior. These changes were explained by nonlinear damage and hardening variables. The nonlinear creep model was established, which could describe three phases of soft rock creep. The results of model agreed with those of test perfectly.

Key words:rock test; creep; modulus of elasticity; strain effect; experimental study

0 引 言

流变性质和时效特征是岩石材料的固有力学属性。随着岩体工程规模的扩大以及采矿工程向深部的推进,岩石的流变性质的研究与工程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有关岩石材料流变形态的资料和成果也日渐丰富和完善[1-9]。特别是软岩,其流变性更加明显,许多工程问题都与其流变性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者相继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岩石流变特性的研究,建立了众多的流变模型。

迄今为止,这些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仍然是元件组合模型,这主要是由于组合模型的概念直观、简单,又能反映流变介质的各种流变特性。然而,由于模型理论中的任何元件及其组合都只能描述流变的前两个阶段,无法描述加速蠕变阶段,限制了该类模型的应用。为此,许多研究者对组合模型进行了改进。文献[1]以Bingham模型为例研究了黏滞系数η的非线性,认为η是所施加的荷载及荷载持续时间的函数,但未考虑弹性模量的变化。文献[4]提出了两种非线性元件–蠕变体和裂隙塑性体,并将它们和描述衰减蠕变特性的开尔文体及描述瞬时弹性的虎克体相结合,得到了一种新的复合流变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描述软岩加───────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50490274)

收稿日期:2006–03–14

506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2007年

速蠕变阶段的特性。文献[7]将黏滞性体模型中的黏滞系数修正为非线性,改进了西原正夫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岩石的非衰减蠕变特性。文献[8]提出了一种非牛顿流体黏滞阻尼元件,建立了新的综合流变力学模型,可同时描述三种蠕变变形。文献[9]以改进的西原模型为基础,利用岩石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与蠕变方程中参数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参数非线性蠕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岩石试件的3阶段蠕变过程。

通过对线性模型理论的改进而得到的非线性模型,能够描述岩石的加速蠕变过程,为研究岩石尤其是软岩的非线性流变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由于模型中只考虑了单个参数η的非线性,因此,流变方程不得不分段使用,来描述不同阶段的蠕变。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引入非线性损伤、硬化变量,对线性模型进行改进,来建立一个统一的非线性蠕变方程。

1 线性模型分析

模型理论由3个基本流变元件组成,再由这3个基本流变元件形成一些流变模型。基本流变元件包括虎克体、牛顿体和圣维南体。虎克体用来描述材料的纯弹性行为;牛顿体用来模拟物体的黏滞性,黏壶中的液体符合牛顿定律;圣维南体模拟物体的理想塑性。从流变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上看,如Bingham 模型和西原模型,可以认为圣维南体仅仅起到一个开关函数的作用,其作用只是将连续的蠕变过程进行分段处理。

基本的线性模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Maxwell 模型、Kelvin 模型、Kelvin-V olgt 模型或标准线性体模型、Burgers 模型、Bingham 及广义Bingham 模型、西原模型。这些模型当中,能够描述衰减蠕变的都含有一个Kelvin 体。

Kelvin 体由一个弹簧和一个黏壶并联而成。外加应力由两个元件分担。加载之初,虽然应变率不为零,但由于没有时间的累积,应变为零,此时所有的力由黏壶承担,弹簧受力为零。经过短时间后应变率在时间上的累积使模型有了变形,弹簧分担了一部分荷载,黏壶上的作用力减少,应变率降低。随着变形的增大弹簧承担的力越来越大,黏壶上的作用力越来越小,应变率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从模型的总体效应看,就好象黏壶发生了硬化一样。Kelvin 体在常应力下的蠕变方程为

(1exp())E

t E

σεη

=

??

, (1)

0exp()E

t σε

ηη

=? , (2) 与牛顿体的本构方程ε

ησ =0比较,则式(2)的等效黏滞系数为

exp()E

t η

ηη

= , (3) 由此可见,Kelvin 体等价于一个线性硬化的黏壶。

基于同样的道理,Maxwell 模型就相当于一个有线性软化效应的弹簧。Maxwell 模型在常应力下的蠕变方程为

01(

)t

E εση

=+ , (4) 与虎克体的本构方程比较,则式(4)的等效模量为

E

E Et

ηη=?+ , (5)

等效模量?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少,发生了软化。

由Maxwell 体和Kelvin 体串联而成的Burgers 模型则同时反映了流变材料的软化、硬化特征,从这个观点看,用Burgers 模型来模拟岩石特别是软岩的蠕变特性比其它模型具有相当的合理性,这可能也是该模型被广泛地用来描述软岩蠕变的原因。但是,由于这些模型仅是线性元件的组合,不能描述蠕变的非线性,也无法描述加速蠕变阶段,并且不得不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型,分段地描述蠕变的衰减阶段和等速阶段。

2 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如果用非线性软化的弹簧代替Burgers 模型中线性软化的Maxwell 体,用非线性硬化的黏壶代替Burgers 模型中线性硬化的Kelvin 体,就可以得到一个由软化弹簧和硬化黏壶串联而成的非线性Maxwell 模型。软化机制用损伤描述,硬化机制通过引入一个硬化函数来描述。

根据组合模型的约定,串联的两个元件所受应力相等,模型的总应变等于两个元件的应变之和,所以有

对弹簧 1(,)E t εσσ= , (6) 对黏壶 2(,)t ε

σησ= , (7) 模型的总应变 12εεε=+ 。 (8) 2.1 损伤变量及其演化方程

对式(6),定义损伤变量为

1D E E =? , (9) 式中,0

E 为初始弹性模量,0

(1)(,)E

E D E t σ=?= 为有效模量。

第4期 范庆忠,等. 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507

对于单轴压缩应力状态,Kachanov 采用Norton 幂律公式得到Kachanov 蠕变损伤律[1]

(1)v v D

A D σ?=? , (10) 式中 A ,v 依赖于温度的材料常数,由常应力蠕变试验确定。由于定义的损伤变量D 是在0(对应于材料的无损状态)和1(对应于材料的损伤破坏)之间变化,将上式积分得到蠕变损伤临界破坏时间

1[(1)]v t A v σ?=+R , (11) 由以上两式可得D 的演化规律为

1(1)

R 1(1)v D t t +=?? , (12)

由式(11),蠕变破坏时间t R 与σv 成反比,这与试验结果是吻合的。但是,该式没有反映出岩石的瞬时强度σc 对损伤的影响。事实上,当应力到达其单轴抗压强度σc 时为瞬时破坏,此时t R =0。因此,需构造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

11()()(1)c f ?σσσσσ????==?=? , (13)

式中 c ?σσ=称为应力比。将式(13)替换式(11)中σ,则满足当应力到达其单轴抗压强度σc 时为瞬时破坏,t R =0。损伤演化方程为

(1)v k D A D ?

σ?=? , (14) 上式中若取

,k v ?σσ== ,

即为符合Norton 幂律公式的Kachanov 蠕变损伤律。 D 的演化规律为

11)

R 1(1)

k D t t +=?? 。 (15) 2.2 硬化函数

对式(7),引入硬化函数[10]

1r H C t ασ?= , (16) 式中,C ,r ,α为材料常数,01α<<。则有

20(,)t H

σσ

ε

ηση== , (17)

对上式积分,得

1120r r t B t C α

ασεσηα

??=

= , (18) 式中,10()B C ηα?=,为材料常数。 2.3 蠕变方程及其试验验证

将式(15)带入(9),再代入式(6),并结合式(18)和式(8),即得常应力下的蠕变方程

1(1)

0R 1

[](1)

r k B t E t t αεσσ?+=+? 。 (19) 对蠕变方程式(19)进行试验验证。试验材料为山东龙口煤业公司北皂煤矿的泥岩和含油泥岩。用

MTS 伺服刚性机测得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为7~15 MPa ,作为蠕变试验加载的依据。蠕变试验在重力加载式流变仪上进行。试验采用单体分级加载方式,将

拟施加的最大荷载按单轴抗压强度分为若干级,然后在同一试件上由小到大逐级施加荷载。试验共做9块试件,图1为3号试件的蠕变曲线。

进行曲线拟合时,选取3个典型的应力水平。第一个应力水平为8.5 MPa ,此时岩石试件的蠕变只有衰减蠕变阶段;第二个应力水平为9.7 MPa ,岩石已进入蠕变的第二阶段;第三个应力水平为12.1 MPa ,该级荷载下试件经过约6 h 的蠕变变形发生破坏。

图1 泥岩3号试件的蠕变曲线 Fig. 1 Creep curves of mudstone sample #3

通过设计的基于MATLAB 的优化程序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方程(19)的模型参数,进而得到拟合曲线。图2为试件C-3在3个应力水平下的试验曲线和拟合曲线,表1为模型的参数值。

图2 试件C-3的试验和拟合曲线 Fig.2 Test and fitting curves of sample C-3

表1 模型参数取值表

Table1 Parameters of constitutive model

应力

/MPa

E 0/GPa

t R /h k B γ α 8.5 4.85 1.6×107 9 0.091 0.120.39.7 4.85 5566 9 0.054 0.120.312.1

4.85 7 9 0.014 0.12

0.3

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3个应力水平下的拟合曲线均与试验曲线吻合的较好,从而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方程描述3个阶段的蠕变。

对其它泥岩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同样的拟合,结果与上述情况一致。同时,还应用该模型对红砂岩的

508 岩土工程学报 2007年

蠕变试验结果(试验详细结果参见文献[11])进行了

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软岩蠕变的适用性很好。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不同的应力水平指数k、γ、α取值相同,这说明对某种岩石而言,这3个指数为常量,与应力水平及应变大小无关从而也证明了本文献所建立的非线性蠕变方程的一般性。但是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系数B即黏滞系数却不是常数,而是随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即黏滞系数

η随应力增大,这与文[11]的试验结果相符,也符合本文提出的硬化机制。在分级加载条件下,岩石轴向的蠕变硬化是连续的,即前一级荷载所引起的硬化效应会遗传到后续各级荷载下的蠕变。在对每一级荷载的常应力蠕变单独拟合

时,时间从加载后算起,而实际的黏滞系数

η应从前

级荷载末算起。因此,

η随应力增大是合理的。

图3是应力为12.1 MPa时的硬化函数曲线,图中的时间按试验时间计算。由式(16),当t为0时,硬化值H=0,这会造成瞬时应变率无穷大。实际上,在加载过程中,硬化已经发生,因此蠕变时间不能从零算起,图中的起始时间按试验记录取为1 min。

图3 硬化曲线

Fig. 3 Creep hardening curve

图4是应力为12.1 MPa时的损伤曲线,图中的时间也是按试验时间计算。由于蠕变试验时间较长,试验数据采集采用手工记录方式,记录的时间间隔不易严格控制。尤其在临近破坏时,由于事先并不能预测试件的准确破坏时刻,因此很难记录到试件破坏瞬时的应变详细数据。图中的最大损伤值为0.451,是由所测的最大应变对应的时间计算出的。为了便于比较,图5给出了损伤与分数寿命的理论关系曲线,其余参数均与图4的计算参数前同。从图4,5中可以看出,在蠕变的大部分时间内损伤的发展都是平稳的,几乎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只有在接近破坏时,损伤才快速发展。从蠕变曲线上看,该级应力下蠕变经历了蠕变的3个阶段,因此可以认为损伤并非起始于第三蠕变阶段,在蠕变的第一、二阶段也存在损伤,只是损伤值较小,将其忽略掉是不合理的。

图4 蠕变损伤曲线

Fig. 4 Creep damage curve

图5 理论蠕变损伤曲线

Fig. 5 Theoretical creep damage curve

3 结 论

(1)基于对线性组合流变模型的分析,将损伤变量及硬化函数引入到组合模型中,建立了软岩的非线性蠕变方程,可以统一地描述软岩蠕变的3个阶段,勿需进行分段处理或者引入各种阀值。

(2)通过试验验证,证明了在岩石蠕变过程中不仅存在损伤机制,同时也存在硬化现象。对蠕变的描述应同时考虑这两种机制。

(3)损伤在蠕变的第一、二阶段也存在,并非起始于第三蠕变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模型虽然能较好的地描述常应力下的蠕变规律,但在拟合分级加载蠕变试验时,材料常数

η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并不一致。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仅考虑了某一常应力下的硬化软化,而未考虑分级加载所引起的硬化因素。这说明了本文模型存在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钧. 岩土材料流变及工程应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1999. (SUN Jun. Rheology of geomaterials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 1999. (in Chinese))

[2] 张向东, 李永靖, 张树光, 等. 软岩蠕变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第4期范庆忠,等. 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509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10): 1635–1639.

(ZHANG Xiang-dong, LI Yong-jing, ZHANG Shu-guang, et al. Creep theory of soft rock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4, 23(10): 1635–1639. (in Chinese))

[3] 刘光廷, 胡昱, 陈凤岐, 等. 软岩多轴流变特性及其对拱

坝的影响[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8): 1237–

1241. (LIU Guang-ting, HU Yu, CHEN Feng-qi, et al.

Rheological property of soft rock under multiaxial compression and its effect on design of arch dam[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4, 23(8): 1237–1241. (in Chinese))

[4] 陈沅江, 潘长良, 曹平, 等. 软岩流变的一种新力学模型

[J]. 岩土力学, 2003(2): 209–214. (CHEN Yuan-jiang, PAN Chang-liang, CAO Ping, et al. A new mechanical model for soft rock rheology[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3(2): 209–214. (in Chinese))

[5] 王贵君. 一种盐岩流变损伤模型[J]. 岩土力学, 2003(S2):

81–84. (WANG Gui-jun. A constitutive creep-damage model for saline rocks[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3(S2): 81–

84. (in Chinese))

[6] 邹友平, 邹友峰郭文兵. 改进的西原模型及其稳定性分

析[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5(1): 22–24. (ZOU You-ping, ZOU You-feng, GUO Wen-bing. The modified Xiyuan model and its stability analysis[J]. Journal of Henn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5(1): 22–24. (in Chinese))

[7] 曹树刚, 边金, 李鹏. 软岩蠕变试验与理论模型分析

的对比[J]. 重庆大学学报, 2002(7): 96–98. (CAO

Shu-gang, BIAN Jin, LI Peng. Comprison research of creep exprim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soft rocks[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2002(7): 96–98.

(in Chinese))

[8] 邓荣贵, 周德培, 张倬元, 等. 一种新的岩石流变模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 20(6): 780–784. (DENG Rong-gui, ZHOU De-pei, ZHANG Zhuo-yuan, et al. A new rheological model for rocks [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1, 20(6): 780–784. (in Chinese))

[9] 何峰, 王来贵, 于永江,等.岩石试件非线性蠕变模型及其

参数确定[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2): 181–183.

(HE Feng, WANG Lai-gui, YU Yong-jiang, et al. Nonlinear creep model of rock and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J].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2005(2): 181–183.(in Chinese))

[10] 金尧, 孙训方, 孙亚方, 等. 考虑加载历史影响的蠕变

律[J]. 机械强度, 2001, 23(2): 206–208. (JIN Yao, SUN Xun-fang, SUN Ya-fang, et al. Creep law with effect of loading history [J]. Journal of Mechanical Strength, 2001, 23(2): 206–208. (in Chinese))

[11] 范庆忠, 高延法. 分级加载条件下岩石流变特性的试验研

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5(11): 1273–1276. (FAN Qing-zhong, GAO Yan-fa. Experimental study on creep properties of rocks under stepwise loading [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5(11): 1273–1276.

(in Chinese))

岩石材料的蠕变实验及本构模型研究

岩石材料的蠕变实验及本构模型研究 流变学作为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材料在应力、应变、温度、辐射等条件下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变形规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蠕变、应力松弛和弹性后效等。蠕变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软弱岩石在受到较低水平的应力作用时,就会产生明显的蠕变现象,如软岩巷道中的底鼓,即使是很坚硬的岩体,在高应力作用下同样会产生蠕变,从而影响到工程的功能和使用。因此,需要对岩石材料的蠕变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从本质上揭示其蠕变行为的特征。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了盐岩的基本力学参数,并研究了盐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和蠕变行为。以经典蠕变模型为基础,结合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构建了一个新的蠕变模型,并利用盐岩、泥岩和煤岩的蠕变实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 (1)对盐岩材料进行了多组单轴和三轴压缩实验,并在每组实验中选取三个试样重复进行实验,以此来降低实验的随机性和试样个体的差异性。结果三个试样的测试结果比较接近,此批试样的个体差异性较小。 此外,常规压缩实验的结果还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大,抗压强度和最大应变会随之增大。(2)在单轴蠕变实验中,选取了四个轴压水平来进行实验,分析了不同轴压对蠕变的影响。 当轴压水平越大时,加速蠕变阶段就会越早地出现,并且稳定蠕变应变率也会越大。与单轴蠕变相比,当材料受到一个较小的围压作用时,其蠕变行为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蠕变应变率大幅下降、蠕变时间大幅增长、加速蠕变阶段缺失等。

(3)通过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的蠕变应变率可以发现,稳定蠕变应变率与轴压大小呈线性关系,加速蠕变应变率与轴压大小也呈现出正相关性。此外,蠕变等时曲线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轴压大小对蠕变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相反,围压会明显地降低蠕变应变率并抑制蠕变行为的发展。(4)结合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构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并利用广义塑性力学理论和张量分析理论对新模型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蠕变方程进行了推导。 以盐岩实验数据为基础,对蠕变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辨识,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此外,利用泥岩和煤岩的蠕变实验数据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可以应用于模拟多种岩石材料的蠕变全过程,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ansys几何非线性+塑性+接触+蠕变

除去蠕变,这个模型的结果可靠性是不错的。作了一系列接触问题,通过试验验证符合的很好。 模型解释:(1)一个弹性结构受压(接触)变形,到发生塑性变形。(2)拿开压缩板,结构回弹,但不会回到原始位置。(3)这时计算蠕变,释放掉应力。(4)再压弹性结构到开始压缩位置。比较这四步的接触力。结果:第二,三步当然没有接触力,(若没有应力释放,第一、第四步接触力应一样,)有了应力释放,第四步接触力比第一步减小。 这个模型中的蠕变没用太好。用的是隐式6号蠕变方程,蠕变是时间和应力的函数,参数是乱定的(应力释放太快)。 想请教有关蠕变方面的资料,尤其是材料蠕变方程选用及参数方面的资料。 /prep7 !------------CuSn8---------- ET,1,182,,,3 mp,ex,1,115e9 mp,prxy,1,0.3 r,1,0.3 TB,BKIN,1 TBDA TA,1,470E6,0 tm=100 *SET,C1,1.5625E-14      !ASSIGN VALUE *SET,C2,1.5        !ASSIGN V ALUE *SET,C3,        !ASSIGN V ALUE *SET,C4,0        !ASSIGN V ALUE TB,CREEP,1,,,6        !ACTIV ATE DA TA TABLE TBDA TA,1,C1,C2,C3,C4      !DEFINE DATA FOR TABLE !-----------contact----------------- ET,9,169 ET,10,171 R,9,,,0.1,0.1,, !RMORE,,,1.0E20,0.0,1.0, !RMORE,0.0,0,1.0,0,0,0.5 !RMORE,,,1.0,0.0 MP,MU,9,0.0

Kelvin公式及其应用

Kelvin公式及其应用 1. 什么是Kelvin公式? 答:由于弯曲表面上有附加压力存在,所以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也与平面上不同。开尔文公式描述了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与表面张力、曲率半径及液体自身的一些物化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 ⑴⑵ ⑶ 公式⑴中,p0是平面上的蒸气压,p是曲面上的蒸气压。R’是曲面的曲率半径,对凸面,R’取正值,对凹面,R’ 取负值。γ , M 和ρ分别是液体的表面张力、摩尔质量和密度。 当曲面是凸面时,如小液滴,它的蒸气压比平面上大。如果与水平面或大液滴在一起时,小液滴首先消失。对具有升华性质的固体可观察到类似的情况。 当曲面是凹面时,如液体中的小蒸气泡。由于凹面的曲率半径取负值,所以半径越小,蒸气压越低。若平面上已经开始沸腾,而在液面下的小蒸气泡内的蒸气压仍未达到外压的大小,出不来。 公式⑵是两个曲率半径不同的液滴或蒸气泡的蒸气压与曲率半径的关系。对液滴,曲率半径越小,蒸气压越大;对具有凹面的蒸气泡,曲率半径越小,里面的蒸气压也越小。 公式⑶是两个半径不同的小颗粒的饱和溶液浓度与粒子半径之间的关系。因为颗粒是凸面,所以粒子半径越小,其饱和溶液的浓度越大,溶解度也越大。在一个饱和溶液中,若有大、小不同的粒子存在,对大粒子已饱和的溶液,对小粒子仍未达到饱和,所以陈放一段时间,小粒子将消失,大粒子略有增大,这就是重量分析中的陈化过程。 2.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答:人工降雨的先决条件是云层中有足够的过饱和度,一般要大于4(即水的饱和蒸气压是平面液体蒸气压的4倍以上)。即使如此,雨滴也不一定形成,因为根据开尔文公式,小液滴的蒸气压大。对大片液体而言的过饱和度为4,而对初生成的微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所以雨滴无法形成。如果这时用飞机在这样的云层中播散干冰,AgI或灰尘,提供凝聚中心,增大新形成雨滴的半径,水汽就凝聚变成雨下降。

flac3D蠕变基础知识

flac3D蠕变基础知识 分类:岩土蠕变 | 标签:FLAC3D creep 2009-06-09 18:37 阅读(1422)评论(0) 收集了一些FLAC3D的蠕变基础知识,希望对有需要的人起到帮助作用,欢迎下载! 蠕变模型 将flac3d的蠕变分析option进行了简单的翻译,目的是为了搞清楚蠕变过程中系统时间是如何跟真实时间对应的。 1. 简介 Flac3d可以模拟材料的蠕变特性,即时间依赖性,flac3d2.1提供6种蠕变模型: 1. 经典粘弹型模型model viscous 2. model burger 3. model power 4. model wipp 5. model cvisc 6. powe蠕变模型结合M-C模型产生cpow蠕变模型(model cpow) 7. 然后WIPP蠕变模型结合D-P模型产生Pwipp蠕变模型(model pwipp); 8 model cwipp 以上模型越往下越复杂,第一个模型使用经典的maxwell蠕变公式,第二个模型使用经典的burger蠕变公式,第三个模型主要用于采矿及地下工程,第四个模型一般用于核废料地下隔离的热力学分析,第五个模型是第二个模型的M-C扩展,第六个模型是第三个模型的M-C扩展,第七个模型是第四个模型的D-P扩展,第八个模型也是第四个模型的一种变化形式,只是包含了压硬和剪缩行为。 2. flac3d解流变问题 2.1简介

流变模型和flac3d其他模型最大的不同在于模拟过程中时间概念的不同,对于蠕变,求解时间和时间步代表着真实的时间,而一般模型的静力分析中,时间步是一个人为数量,仅仅作为计算从迭代到稳态的一种手段来使用。 2.2 flac3d的蠕变时间步长 对于蠕变等时间依赖性问题,flac3d容许用户自定义一个时间步长,这个时间步长的默认值为零,那么材料对于粘弹性模型表现为线弹性,对于粘塑性模型表现为弹塑性。(命令set creep off也可以用来停止蠕变计算。)这可以用来在系统达到平衡后再开始新的蠕变计算。蠕变公式中包含时间,所以计算中时间步长对程序响应有影响。 虽然用户可以对时间步进行设置,但并不是任意的。 蠕变过程由偏应力状态控制,从数值计算的精度来讲,最大蠕变时间步长可以表示成材料粘性常数和剪切模量的比值: For the power law ----------省略。For the WIPP law -----------省略 For the cvisc model, 上面方程应该写成:tmax = min ( ηK/GK,ηM/GM) 上标K和M分别代表Kelvin和Maxwell。 蠕变压缩的时间限制包括系统体积反应,并且估计为粘性和体积模量的比值。粘性可以表示为σ和体积蠕变压缩速率的比值。 建议利用FLAC3D作蠕变分析开始时所采用的蠕变时间步,比根据上式算得的时间tmax小两到三个数量级。通过调用SET creep dt auto on ,可以利用自动时间步自动调整。作为一项规则,时间步的最大值(SET creep maxdt )不能超过tmax。 用来计算tmax的应力σ大小,可由蠕变开始之前的初始应力状态决定。同样,σ作为von Mises不变量,可以用FISH函数计算。 涉及体积变化响应的蠕变分析,其最大时间步长可以表示成材料粘性常数和体积模量的比值,这里粘性常数就是平均应力和蠕变体应变率的比值。 一般flac3d推荐使用的初始蠕变时间步长比最大时间步长(由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约小2到3个数量级。如果使用set creep dt auto on命令,那么程序将自动调整蠕变的时间步长,同样应当记住通过命令(set creep maxdt)设置的最大蠕变时间步不能超过。 2.3自动调整蠕变时间步长 用户可以设置蠕变时间步为一个常数值,也可以使用set creep dt auto on命令自动调节。如果时间步长自动变化,那么当最大不平衡力超过某一阀值时,它就会减小;当最大不平衡力小于某一水平时它就会增大。系统将该阀值定义为最大不平衡力和平均节点力的比值。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一章热力学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热机:可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工质: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即称为工质。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割开来,这种人为分割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 边界:系统与外界得分界面。 外界:边界以外的物体。 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控制体(控制容积)。 闭口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的交换,控制质量。 绝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 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形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系统。 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系统内外同时建立热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就称为热力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比容(密度)、内能、熵、焓。 强度性参数:与系统内物质的数量无关,没有可加性。 广延性参数:与系统同内物质的数量有关,具有可加性。 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接近于平衡状态。

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都能完全回复到出示状态。 膨胀功:由于系统容积发生变化(增大或者缩小)而通过系统边界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对外做功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为负)。 热量:通过系统边界向外传递的热量。 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中间过程,最后又回到初始状态。 二、基本公式 ??=-=0 2 1 1 2 dx x x dx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T pV m = 循环热效率 1 q w net t = η 制冷系数 net w q 2 = ε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而其总量保持恒定。

开尔文应用

开尔文公式RT㏑(P r/P0)=2γM/R’ρ P0为正常蒸汽压,P r为小液滴蒸汽压,γ为表面张力,M为液体的 摩尔质量,ρ 为液体的密度,R’为曲率半径,△P= P r -P0 简化后(P r -P0) /P0=△P/P0 =2γM/RTR’ρ 此式表明液滴越小,蒸汽压越大,蒸汽不易凝结,易挥发。 1、用开尔文公式解释人工降雨:由开尔文公式知当R’很小时,P r很大, 水蒸气的压力虽然对水平液面的水来说已经过饱与,但对于高空中将要形成的小液滴尚未饱与。当向高空中打入AgI之后,凝聚水滴的初始速率半径(R’)加大,P r 降低,水蒸气易凝结在AgI表面,形成大的液滴。 人工降雨的原理:云就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通常的人工降雨就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一就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就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2、在开尔文公式解释为什么加入沸石可以止沸 液体中的蒸汽泡内壁的液面就是凹面,R’<0,由开尔文公式知,气泡中的饱与蒸汽压小于平面液体的饱与蒸汽压,气泡愈小蒸汽压越

低,气泡难以形成易形成过热液体;当加入沸石后,易形成较大气泡,易接近平面的饱与蒸汽压。 3、锄头上有水,锄头下有火 旱时锄地,可切断毛细管(易形成凹液面),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所以说“有水”。 涝时锄地,有利于土壤通气,提高土温,水分蒸发,所以说“有火”。 正炎夏,时雨时晴,时旱时涝,旱涝不均,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天旱不雨,烈日曝晒,气温高,土壤里的水分不断被蒸发掉,这就就是通常所说的跑墒。因此,干旱天气要多锄几遍地,割断或堵塞毛细管,尽量减少地下水分 中耕不仅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而且通过浅中耕措施还能切断底层土壤与表层的毛细管水通道,并在表层形成疏松覆盖层,能减少底层土壤水分损失。由于根系在表土层(0~5厘米内)分布量很少,表土层土壤水分对根系有效性很低,所以浅中耕增加水分损失的量主要就是无效水分,而有效水分的量得到保持,有明显的保墒效果。所以说“锄头底下有火也有水”。 4、毛细管凝结现象 在某温度下,蒸气在玻璃毛细管外未出现凝结,而在毛细管内则出现凝结现象,这可以通过开尔文公式解释。因为水能润湿玻璃,所以管内液面将呈凹液面,此时的液面曲率半径为负值,应用开尔文公式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凹液面处液体的饱与蒸气压比平面液体饱与蒸气压小。即该温度下,蒸气对平面液面来说还未达到饱与,但对在毛细管内的凹液

蠕变算例

蠕变算例 1. 蠕变模型选取 ANSYS 一共提供了13个蠕变模型,本次计算选用蠕变模型为修正的时间强化模型。 2. 岩石参数选取 (1) 材料参数 通过试验测出弹性模量E 以及泊松比m 。修正的时间强化模型2341/13/(1)C C C T cr C t e C e s +-=+的参数分别为: 10.34799359C =,20.46857235C =,30.6070225C =-,47.0094616C = 3. 求解步骤 步骤一:建立计算所需要的模型 在这一步中,建立计算分析所需要的模型,包括定义单元类型,创建结点和单元。 步骤二:定义材料性质 (1)选“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出现“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对话框,选择Material Model Number 1。 (2)在“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窗口,点击“Structural ->Linear->Elastic-> Isotropic”。出现一个对话框。 (3)对杨氏模量(EX )键入测得的杨氏模量。 (4)对泊松比(NUXY )键入测得的泊松比。 (5)单击OK 。 步骤三:定义creep 数据表并输入相应值 (1)在“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 ”窗口,点击Structural->Nonlinear->Inelastic->Rate Dependent->Creep->Creep only>Mises Potential>Implicit 选择所需要的蠕变模型。 (2341/13/(1)C C C T cr C t e C e s +-=+为第6个,修正的时间强化模型) (2)在对话框表格中的相应位置输入1C ,2C ,3C 以及4C 的值。 (2) 单击OK 。 (4)退出对话框。 步骤四:进入求解器 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 步骤五:加载 根据所给条件,施加适当的约束和载荷。 4. 举例说明 假定块体整体尺寸为101010创,底部挖半圆形孔洞,孔洞半径为4,弹性模量取值为42.0210Mpa ′,泊松比为0.16,选用修正的强化模型进行计算。图1为该模型的网格划分图,选用185Solid 进行计算分析,图2为Y 方向位移图,图3和图4分别是第一、第三主应力图。

一生受用的数学公式(整理)

一生受用的数学公式 作者:Tangxianyang编辑 1、坐标几何 一对垂直相交于平面的轴线,可以让平面上的任意一点用一组实数来表示。轴线的交点是(0, 0),称为原点。水平与垂直方向的位置,分别用x与y代表。 一条直线可以用方程式y=mx+c来表示,m是直线的斜率(gradient)。这条直线与y 轴相交于(0,c),与x轴则相交于(–c/m, 0)。垂直线的方程式则是x=k,x为定值。 通过(x0, y0)这一点,且斜率为n的直线是y–y0=n(x–x0)。 一条直线若垂直于斜率为n的直线,则其斜率为–1/n。通过(x1, y1)与(x2, y2)两点的直线是: y=(y2–y1/x2–x1)(x–x2)+y2x1≠x2 若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m与n,则它们的夹角θ满足于tanθ=m–n/1+mn 半径为r、圆心在(a, b)的圆,以(x–a) 2+(y–b) 2=r2表示。 三维空间里的坐标与二维空间类似,只是多加一个z轴而已,例如半径为r、中心位置在(a, b, c)的球,以(x–a) 2+(y–b) 2+(z–c) 2=r2表示。 三维空间平面的一般式为ax+by+cz=d。 2、三角学 边长为a、b、c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夹角为θ。它的六个三角函数分别为:正弦(sine)、余弦 (cosine)、正切(tangent)、余割(cosecant)、正割(secant)和余切(cotangent)。 sinθ=b/c cosθ=a/c tanθ=b/a cscθ=c/b secθ=c/a cotθ=a/b 若圆的半径是1,则其正弦与余弦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高与底。 a=cosθb=sinθ 依照勾股定理,我们知道a2+b2=c2。因此对于圆上的任何角度θ,我们都可得出下列的全等式: cos2θ+sin2θ=1 3、三角恒等式 根据前几页所述的定义,可得到下列恒等式(identity): tanθ=sinθ/cosθ,cotθ=cosθ/sinθ secθ=1/cosθ,cscθ=1/sinθ 分别用cos 2θ与sin 2θ来除cos 2θ+sin 2θ=1,可得: sec 2θ–tan 2θ=1及csc 2θ–cot 2θ=1 对于负角度,六个三角函数分别为: sin(–θ)=–sinθcsc(–θ)=–cscθ cos(–θ)=cosθsec(–θ)=secθ tan(–θ)=–tanθcot(–θ)=–cotθ 当两角度相加时,运用和角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creep蠕变基础知识

蠕变模型 将flac3d 的蠕变分析option 进行了简单的翻译,目的是为了搞清楚蠕变过程中系统时间是如何跟真实时间对应的。 2.1 简介 Flac3d 可以模拟材料的蠕变特性,即时间依赖性,flac3d2.1提供6种蠕变模型: 1. 经典粘弹型模型 model viscous 2. model burger 3. model power 4. model wipp 5. model cvisc 6. powe 蠕变模型结合M-C 模型产生cpow 蠕变模型(model cpow ) 7. 然后WIPP 蠕变模型结合D-P 模型产生Pwipp 蠕变模型(model pwipp ); 8 model cwipp 以上模型越往下越复杂,第一个模型使用经典的maxwell 蠕变公式,第二个模型使用经典的burger 蠕变公式,第三个模型主要用于采矿及地下工程,第四个模型一般用于核废料地下隔离的热力学分析,第五个模型是第二个模型的M-C 扩展,第六个模型是第三个模型的M-C 扩展,第七个模型是第四个模型的D-P 扩展,第八个模型也是第四个模型的一种变化形式,只是包含了压硬和剪缩行为。 2.2蠕变模型描述 2.2.1只介绍经典粘弹型模型即maxwell 蠕变公式 牛顿粘性的经典概念是应变率正比于应力,对于粘性流变应力应变关系以近似于弹性变形的方式发展。粘弹型材料既有粘性又有弹性,maxwell 材料就是如此,在一维空间它可以表示为一根弹簧(弹性常数κ)连接一个粘壶(粘性常数η),它的力-位移增量关系可以写成: η κ μF F + = ? ? (2.1) 式中? μ是速度,F 是力,设力的初始值为 F ,增量值为F '经过一个t ?时间步,式(2.1)可以写成

常用单位换算公式集合大全

常用单位换算公式集合大全,果断收藏! 面积换算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约等于1500亩 点击?工程资料免费下载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1美加仑(gal)=3.785升(1)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1英亩·英尺=1234立方米(m3)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1英加仑(gal)=4.546升(1) 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方米(m3)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 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 质量、密度换算 质量换算 1长吨(long ton)=1.016吨(t)1千克(kg)=2.205磅(lb) 1磅(lb)=0.454千克(kg)[常衡] 1盎司(oz)=28.350克(g) 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lb) 1吨(t)=1000千克(kg)=2205磅(lb)=1.102短吨(sh.ton)=0.984长吨(long ton) 密度换算 1磅/英尺3(lb/ft3)=16.02千克/米3(kg/m3) API度=141.5/15.5℃时的比重-131.5 1磅/英加仑(lb/gal)=99.776千克/米3(kg/m3)

丁基橡胶粘弹性材料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描述

第24卷 第3期应用力学学报Vo l.24 No.3 2007年9月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 HANIC S S.2007 文章编号:1000-4939(2007)03-0386-05 丁基橡胶粘弹性材料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描述* 高 庆 林 松 杨显杰 (西南交通大学 610031 成都) 摘要:对丁基橡胶ZN-17粘弹性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实验,揭示了该材料的非线性蠕变特性。基于蠕变实验结果,对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描述该材料蠕变行为的预言能力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新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该材料的非线性蠕变特性。 关键词:ZN-17;粘弹性;蠕变;非线性变形行为;本构描述 中图分类号:O32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随着阻尼材料日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工程实际,粘弹性材料作为阻尼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类新型材料,其时相关的力学行为(如蠕变、松弛、回复等)的实验研究也日益迫切[1-5]。蠕变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恒定外力作用下,材料的形变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是粘弹性材料静态粘弹性的基本表现[2-4]。目前在结构分析中常采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Burgers模型以及广义M ax-w ell模型等线性机械模型描述该类材料的蠕变行为,但随着粘弹性材料应用范围的扩大和环境要求的提高,非线性行为的本构关系研究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4-7]。许多学者[8-14]对各类粘弹性材料进行了蠕变实验研究,揭示其非线性行为,并建立了非线性本构模型。本文对丁基橡胶ZN-17粘弹性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实验研究,表明该材料的变形行为具有非线性粘弹性特征。针对蠕变实验的结果,首先对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对该材料的蠕变行为的预言能力进行了评估。为了改进模型预言能力,本文提出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该材料的蠕变变形特性。 2 蠕变实验及结果分析 2.1蠕变实验条件 蠕变实验采用ZN-17粘弹性阻尼材料,使用直径Υ=10mm,高h=15m m的圆柱形试样。实验仪器为M ET RAVIB VA4000粘弹谱仪(温度范围为-150℃~450℃),激励模式为压缩模式。实验控制和数据采集都由计算机来实现。蠕变实验工况见表1。 表1蠕变实验工况 温度T应力σ0(各应力下保持时间为500s) 25℃0.022M P a、0.039M Pa、0.05M Pa、0.056M Pa 60℃0.011M P a、0.018M Pa、0.026M Pa、0.033M P a 100℃0.018M P a、0.025M Pa、0.032M Pa 2.2 蠕变实验结果及分析 对于一般粘弹性材料,其蠕变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瞬态变形与非稳定蠕变变形阶段,即一旦施加应力,试样立即产生瞬时应变,之后产生非稳定蠕变,有较大的蠕变速率dεc/d t,但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第二阶段为稳态蠕变阶段,蠕变应变随 *来稿日期:2005-12-29 修回日期:2006-10-31 第一作者简介:高庆,女,1939年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疲劳及材料本构关系。E-mail:gaoqing388@https://www.360docs.net/doc/f1762249.html,

开尔文华氏摄氏的区别及换算方法

开尔文单位 以绝对零度作为计算起点的温度。即将水三相点的温度准确定义为后所得到的温度,过去也曾称为绝 高温 对温度。开尔文温度常用符号K表示,其单位为开尔文,定义为水三相点温度的1/。开尔文温度和人们习惯使用的摄氏温度相差一个常数,即=+(是摄氏温度的符号)。例如,用摄氏温度表示的水三相点温度为℃,而用开尔文温度表示则为。开尔文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只是计算温度的起点不同,即零点不同,彼此相差一个常数,可以相互换算。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能够与热力学温度和国际实用温标温度之间的区别相混淆,后两者间的区别是定义上的差别。热力学温度可以表示成开尔文温度;同样,国际实用温标温度也可以表示成开尔文温度。当然,它们也都可以表示成摄氏温度。所以1℃=,0℃=。 华氏温标 华氏度(Fahrenheit) 和摄氏度(Centigrade)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 它是以其发明者Gabriel D. Fahrenheit(1681-1736)命名的,其结冰点是32°F,沸点为212°F。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1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 摄氏温标 它的发明者是Anders Celsius(1701-1744),其结冰点是0℃,沸点为100℃。1740年瑞典人摄氏(Celsius)提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根据水这两个固定温度点来对玻璃水银温度计进行分度。两点间作100等分,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记作1℃。 两者关系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关系:T ℉= ℃+ 32 (t为摄氏温度数,T为华氏温度数) 摄氏温度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K=℃+

flac3D蠕变基础知识03

flac3D蠕变基础知识 蠕变模型 将flac3d的蠕变分析option进行了简单的翻译,目的是为了搞清楚蠕变过程中系统时间是如何跟真实时间对应的。 1. 简介 Flac3d可以模拟材料的蠕变特性,即时间依赖性,flac3d2.1提供6种蠕变模型: 1. 经典粘弹型模型model viscous 2. model burger 3. model power 4. model wipp 5. model cvisc 6. powe蠕变模型结合M-C模型产生cpow蠕变模型(model cpow) 7. 然后WIPP蠕变模型结合D-P模型产生Pwipp蠕变模型(model pwipp); 8 model cwipp 以上模型越往下越复杂,第一个模型使用经典的maxwell蠕变公式,第二个模型使用经典的burger蠕变公式,第三个模型主要用于采矿及地下工程,第四个模型一般用于核废料地下隔离的热力学分析,第五个模型是第二个模型的M-C扩展,第六个模型是第三个模型的M-C 扩展,第七个模型是第四个模型的D-P扩展,第八个模型也是第四个模型的一种变化形式,只是包含了压硬和剪缩行为。 2. flac3d解流变问题 2.1简介 流变模型和flac3d其他模型最大的不同在于模拟过程中时间概念的不同,对于蠕变,求解时间和时间步代表着真实的时间,而一般模型的静力分析中,时间步是一个人为数量,仅仅作为计算从迭代到稳态的一种手段来使用。 2.2 flac3d的蠕变时间步长 对于蠕变等时间依赖性问题,flac3d容许用户自定义一个时间步长,这个时间步长的默认值为零,那么材料对于粘弹性模型表现为线弹性,对于粘塑性模型表现为弹塑性。(命令set creep off也可以用来停止蠕变计算。)这可以用来在系统达到平衡后再开始新的蠕变计算。蠕变公式中包含时间,所以计算中时间步长对程序响应有影响。 虽然用户可以对时间步进行设置,但并不是任意的。 蠕变过程由偏应力状态控制,从数值计算的精度来讲,最大蠕变时间步长可以表示成材料粘性常数和剪切模量的比值: For the power law ----------省略。For the WIPP law -----------省略 For the cvisc model, 上面方程应该写成:tmax = min ( ηK/GK,ηM/GM) 上标K和M分别代表Kelvin和Maxwell。 蠕变压缩的时间限制包括系统体积反应,并且估计为粘性和体积模量的比值。粘性可以表示为σ和体积蠕变压缩速率的比值。 建议利用FLAC3D作蠕变分析开始时所采用的蠕变时间步,比根据上式算得的时间tmax 小两到三个数量级。通过调用SET creep dt auto on ,可以利用自动时间步自动调整。作为

开尔文

开尔文 开尔文(Lord Kelvin,1824~190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原名W.汤姆孙(William Thomson)。1824年6月26日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他从小聪慧好学,10岁时就进格拉斯哥大学预科学习。17岁时,曾赋诗言志:“科学领路到哪里,就在哪里攀登不息”。184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曾获兰格勒奖金第二名,史密斯奖金第一名。毕业后他赴巴黎跟随物理学家和化学家V.勒尼奥从事实验工作一年,1846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自然哲学(物理学当时的别名)教授,任职达53年之久。由于装设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英政府于1866年封他为爵士,并于1892年晋升为开尔文勋爵,开尔文这个名字就是从此开始的。1851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90~1895年任该会会长。1877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04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直到1907年12月17日在苏格兰的内瑟霍尔逝世为止。 开尔文研究范围广泛,在热学、电磁学、流体力学、光学、地球物理、数学、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一生发表论文多达600余篇,取得70种发明专利,他在当时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名望,受到英国本国和欧美各国科学家、科学团体的推崇。他在热学、电磁学及它们的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最为出色。 开尔文是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热力学的发展中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贡献。他根据盖-吕萨克、卡诺和克拉珀龙的理论于1848年创立了热力学温标。他指出:“这个温标的特点是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现代科学上的标准温标。他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个主要奠基人之一(另一个是克劳修斯),1851年他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公认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标准说法。并且指出,如果此定律不成立,就必须承认可以有一种永动机,它借助于使海水或土壤冷却而无限制地得到机械功,即所谓的第二种永动机。他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断言,能量耗散是普遍的趋势。1852年他与焦耳合作进一步研究气体的内能,对焦耳气体自由膨胀实验作了改进,进行气体膨胀的多孔塞实验,发现了焦耳-汤姆孙效应,即气体经多孔塞绝热膨胀后所引起的温度的变化现象。这一发现成为获得低温的主要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到低温技术中。1856年他从理论研究上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即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这一现象后叫汤姆孙效应。 开尔文在电磁学理论和工程应用上研究成果卓著。1848年他发明了电像法,这是计算一定形状导体电荷分布所产生的静电场问题的有效方法。他深人研究了莱顿瓶的放电振荡特性,于1853年发表了《莱顿瓶的振荡放电》的论文,推算了振荡的频率,为电磁振荡理论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曾用数学方法对电磁场的性质作了有益的探讨,试图用数学公式把电力和磁力统一起来。1846年便成功地完成了电力、磁力和电流的“力的活动影像法”,这已经是电磁场理论的雏形了(如果再前进一步,就会深人到电磁波问题)。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假使我能把物体对于电磁和电流有关的状态重新作一番更特殊的考察,我肯定会超出我现在所知道的范围,不过那当然是以后的事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把自己的全部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了麦克斯韦,并鼓励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现象的统一理论,为麦克斯韦最后完成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 他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1875年预言了城市将采用电力照明,1879年又提出了远距离输电的可能性。他的这些设想以后都得以实现。1881年他对电动机

开尔文

开尔文(一)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原名W.汤姆孙。他是本世纪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一个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兼电学家。他被看作英帝国的第一位物理学家,同时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赞赏。他的一生获得了一切可能给予的荣誉。而他也无愧于这一切,这是他在漫长的一生中所作的实际努力而获得的。这些努力使他不仅有了名望和财富,而且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开尔文生平简介开尔文(Lord Kelvin 1824~1907)十九世纪英国卓越的物理学家。原名W.汤姆孙(William Thomson),公元1824年6月26日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公元1907年12月17日在苏格兰的内瑟霍尔逝世。由于装设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英国政府于1866年封他为爵士,后又于1892年封他为男爵,称为开尔文男爵,以后他就改名为开尔文。1846年开尔文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自然哲学教授,自然哲学在当时是物理学的别名。开尔文担任教授53年之久,到1899年才退休。1904年他出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直到逝世。1824年6月26日开尔文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他从小聪慧好学,10岁时就进格拉斯哥大学预科学习。17岁时,曾立志:“科学领路到哪里,就在哪里攀登不息”。184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曾获兰格勒奖金第二名,史密斯奖金第一名。毕业后他赴巴黎跟随物理学家和化学家V.勒尼奥从事实验工作一年,1846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自然哲学(物理学当时的别名)教授,任职达53年之久。由于装设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英政府于1866年封他为爵士,并于1892年晋升为开尔文勋爵,开尔文这个名字就是从此开始的。1890~1895年任伦敦皇家学会会长。1877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04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直到1907年12月17日在苏格兰的内瑟霍尔逝世为止。开尔文研究范围广泛,在热学、电磁学、流体力学、光学、地球物理、数学、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一生发表论文多达600余篇,取得70种发明专利,他在当时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名望,受到英国本国和欧美各国科学家、科学团体的推崇。他在热学、电磁学及它们的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最为出色。开尔文是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热力学的发展中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贡献。他根据盖-吕萨克、卡诺和克拉珀龙的理论于1848年创立了热力学温标。他指出:“这个温标的特点是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现代科学上的标准温标。他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个主要奠基人之一(另一个是克劳修斯),1851年他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公认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标准说法。并且指出,如果此定律不成立,就必须承认可以有一种永动机,它借助于使海水或土壤冷却而无限制地得到机械功,即所谓的第二种永动机。他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断言,能量耗散是普遍的趋势。1852年他与焦耳合作进一步研究气体的内能,对焦耳气体自由膨胀实验作了改进,进行气体膨胀的多孔塞实验,发现了焦耳-汤姆孙效应,即气体经多孔塞绝热膨胀后所引起的温度的变化现象。这一发现成为获得低温的主要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到低温技术中。1856年他从理论研究上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即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这一现象后叫汤姆孙效应。在电学方面,汤姆孙以极高明的技巧研究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从静电学到瞬变电流。他揭示了傅里叶热传导理论和势理论之间的相似性,讨论了法拉第关于电作用传播的概念,分析了振荡电路及由此产生的交变电流。他的文章影响了麦克斯韦,后者向他请教,希望能和他研究同一课题,并给了他极高的赞誉。开尔文在电磁学理论和工程应用上研究成果卓著。1848年他发明了电像法,这是计算一定形状导体电荷分布所产生的静电场问题的有效方法。他深入研究了莱顿瓶的放电振荡特性,于1853年发表了《莱顿瓶的振荡放电》的论文,推算了振荡的频率,为电磁振荡理论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曾用数学方法对电磁场的性质作了有益的探讨,试图用数学公式把电力和磁力统一起来。1846年便成功地完成了电力、磁力和电流的“力的活动影像法”,这已经是电磁场理论的雏形了(如果再前进一步,就会深入到电磁波问题)。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假使我能把物体对于电磁和

ABAQUS蠕变问题计算流程

蠕变问题计算流程 为了简化塑料结构蠕变问题的计算(如降低蠕变应变与其他非弹性应变的耦合程度),可以将该分析问题分成一个静态加载的过程,然后再进行蠕变过程的分析。 1.静态加载过程的计算 静态加载过程就是一与时间无关的加载过程,使用ABAQUS/Standard时主要是在 中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在中可以用于设置静态分析的几何非线性,设置增量步的增长等。 2.蠕变过程的计算 在通过步骤1的静态分析后,结构中将产生一个应力场,接下来可以进行蠕变过程的计算。蠕变过程的计算主要分为两个过程:获得该结构材料的蠕变模型参数和建立蠕变分析步。 1)获得材料的蠕变模型参数 目前ABAQUS蠕变模型有三种,分别是Power-law model和Hyperbolic-sine law model。其中Power-law model有两种形式为Time hardening form和Strain hardening form。其中Time hardening form形式最为简单,对于简单的蠕变过程(如蠕变过程应力变化范围不太大)是比较适用的,式(1)为其微分形式:

m n cr t q A ~=ε (1) 其中cr ε 为等效蠕变应变率,为cr cr εε :3 2 ; n q ~为等效偏应力; t 为时间。 m n A ,,分别为常数项,用于表征该材料的蠕变特性。常见的材料蠕变曲线族如 图2所示: 图2 由于图2中表征的是蠕变应变与时间和等效应力的关系,故必须对公式(1)积分,积分结果见公式(2): 1 ~1++= m n cr t q m A ε (2) 其中0>n ,10->≥m 。然后可以用公式(2)拟合图2中的曲线族获得合适的三个参数。 表征材料蠕变特性的三个参数确定后,通过ABAQUS/CAE 的添加材料的蠕变特性,如图3所示:

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第29卷 第4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9 No.4 2007年 4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pr., 2007 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范庆忠1,2,高延法3,崔希海1,付志亮1 (1. 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9;2.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 100083) 摘 要:以工程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元件组合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损伤变量和硬化变量,建立了一个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分析认为,Maxwell体等价于一个线性损伤的虎克弹性体,Kelvin体相当于一个线性硬化的牛顿黏性体,Burgers 体则是一个能同时描述线性损伤、硬化的模型。软岩蠕变过程中,其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并导致软岩形变行为产生相应的改变,引入非线性损伤、硬化变量代替Burgers模型中的线性损伤、硬化变量,可以反映这种改变对软岩蠕变的影响。所建立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方程描述软岩蠕变过程三个阶段的变形特征。将该模型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关键词:岩石力学;蠕变;软岩;非线性;损伤;硬化 中图分类号:TD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7)04–0505–05 作者简介:范庆忠(1966–),男,山东海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岩体力学。E-mail:stnff@https://www.360docs.net/doc/f1762249.html,。 Study on nonlinear creep model of soft rock FAN Qing-zhong1,2,GAO Yan-fa3,CUI Xi-hai1,FU Zhi-liang1 (1. College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ai'an 271019, China; 2.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Civil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3.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onent model, the damage and hardening variable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creep model to express the nonlinear creep behavior of soft rock. A new nonlinear creep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for soft rock. The Maxwell chains was equivalent to a linear damage Hooker body, the Kelvin chain was equivalent to a linear hardening Newton body, and the Burgers chain was a model describing linear damage and hardening for creep of roc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ep of soft rock, the variation of rock microstructure had influence upon mechanical behavior. These changes were explained by nonlinear damage and hardening variables. The nonlinear creep model was established, which could describe three phases of soft rock creep. The results of model agreed with those of test perfectly. Key words:rock test; creep; modulus of elasticity; strain effect; experimental study 0 引 言 流变性质和时效特征是岩石材料的固有力学属性。随着岩体工程规模的扩大以及采矿工程向深部的推进,岩石的流变性质的研究与工程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有关岩石材料流变形态的资料和成果也日渐丰富和完善[1-9]。特别是软岩,其流变性更加明显,许多工程问题都与其流变性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者相继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岩石流变特性的研究,建立了众多的流变模型。 迄今为止,这些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仍然是元件组合模型,这主要是由于组合模型的概念直观、简单,又能反映流变介质的各种流变特性。然而,由于模型理论中的任何元件及其组合都只能描述流变的前两个阶段,无法描述加速蠕变阶段,限制了该类模型的应用。为此,许多研究者对组合模型进行了改进。文献[1]以Bingham模型为例研究了黏滞系数η的非线性,认为η是所施加的荷载及荷载持续时间的函数,但未考虑弹性模量的变化。文献[4]提出了两种非线性元件–蠕变体和裂隙塑性体,并将它们和描述衰减蠕变特性的开尔文体及描述瞬时弹性的虎克体相结合,得到了一种新的复合流变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描述软岩加───────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50490274) 收稿日期:2006–0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