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闽南民居水车堵彩画的艺术意蕴

论闽南民居水车堵彩画的艺术意蕴
论闽南民居水车堵彩画的艺术意蕴

摘要:水车堵的彩画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一大特色,在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历史演变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装饰艺术。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闽南传统古民居建筑正逐渐消失,水车堵彩画艺术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针对水彩堵的彩画进行研究,旨在探析其艺术方面的审美功能和情趣,并指出其在今日对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闽南;水车堵;彩画

水车堵(水车垛)这个名词是由闽南的方言组合而成,“水车堵”的“水”与闽南话的“美”同音,“车”与闽南话的“斜”同音,指很美的墙上斜垛,这一称呼流行于漳、泉、厦与台、澎一带的建筑界。水车堵大多位于传统民居的房檐下,是一条水平状的建筑装饰,其高约20公分,深约8公分,长则根据民居的长度来定,一般是与民居的长度相等,但厦门、漳州一代的传统古民居的水车堵长度则可由民居的正面延伸至侧面。由于水车堵的位置比较高,为了令观赏者在欣赏时不至于因仰视等视觉角度而产生形体比例反差,故而水车堵中的彩绘装饰都会往前倾。在这些彩绘装饰中,最引人注意的还属戏文彩绘艺术本文就以南安市码头镇的传统古民居中的水车堵装饰艺术来浅论闽南民居水车堵戏文彩画的艺术意蕴。

南安市码头镇位于南安市的北部,交通较为便捷,属于半山区半丘陵的地理特征,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许多人漂洋过海,外出谋生。这也使得该镇成为南安市的著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该镇先今旅居海外的侨亲约有8万多人,足迹遍及全球各地。由于受到宗教信仰、气候、地区和海洋文化等的影响,使得南安码头镇传统民居水车堵中的彩画装饰呈现多样性。例如水车堵装饰中白色和蓝色的海洋性色彩的运用和类似于海彪、海马等与海洋类动植物相关场景的彩画就是闽南地区受海洋文化影响的真实写照。受益居和成功居的水车堵彩绘艺术是南安码头镇传统民居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这些的装饰彩绘大约于1978年至1979年间绘制而成的,至今也有快40年的历史了。其水车堵彩绘的绘制题材主要包括动植物绘画、戏文故事画和神话传说。

一、水车堵艺术中的地域文化因素

众所周知,闽南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地区,闽南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人口、风俗习惯及文化等的融合,形成了其自身复杂而独特的性格特点。首先,受地理环境影响。闽南地区山多地少,除了小面积的平原外,多为山地丘陵,因此很难大面积发展种植业,但由于闽南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带,便具有了发展海外贸易和滩涂养殖的优势。早在宋元时期,泉州更是发展成为了闻名国内外的东方大港,成为海外贸易的中心。宋人谢履诗云:“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地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位于南安码头镇的金溪曾经也是南安人的“海上丝绸之路”之一,而码头镇也因为曾经是一个码头而得名。由于这一地理位置,闽南地区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也造成许多南安人为了生计,不惜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从而形成了南安人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再者,受宗教文化的影响。闽南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具有多元文化的地区,在泉州市区就有一些著名的宗教建筑,如佛教的开元寺、伊斯兰教的清净寺,此外,分布于城郊间的大大小小的基督教教堂和佛教、道教宫庙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宗教的教义大多教人向善、忠孝节义,在宗教文化的熏陶下,闽南人变得更加重情重义,非常重视孝道、礼义廉耻。闽南人的性格特征在绘制于南安码头镇传统民居水车堵上的戏文彩画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望云思亲》是二十四孝图之一,主要讲述了唐朝宰相狄仁杰,孩时虽家庭贫困,却奋起读书,终成国家栋梁,受人爱戴。他的一位同僚奉命将出使边疆,但家中老母身患重病,其无法在身旁侍奉,倍感悲痛。狄仁杰获知此事,便奏请皇帝收回成命,改派他人。有一天狄仁杰登上太行山顶,往下俯视,想起了白云底下的亲人,便留下了思亲之泪,徘徊许久未曾离去。后有诗颂曰:“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从这

则故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之深和其至孝至亲的形象特征。而该故事彩画之所以绘制于南安码头镇的传统民居上,一方面表现了“孝”在这个地区的民众心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对子孙后代起到了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

在宗教文化方面,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代的一个重要港口,在宋元时期曾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作为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经济鼎盛,对外来文化接触广泛,使得泉州成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城市,除了信仰佛教、道教外,还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这些宗教文化在闽南地区不断地碰撞、融合,对闽南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我们从南安码头镇传统民居中的水车堵彩绘装饰中就可以看出其与宗教相关的元素。在装饰内容上,绘制的人物有的取自直接与宗教相关的人物故事,如《麻姑献瑞》中的麻姑就是道教信奉的女仙,《西天取经》中的唐僧师徒四人讲述的则是关于佛教的故事;有的取自反映宗教精神的民间戏曲小说故事,如上文提到过的《望云思亲》《大闹长坂坡》《单骑救主》等都表现了宗教教义中的重忠孝节义的精神。在装饰色彩和纹饰上,水车堵彩画中常用的蓝色、白色、绿色、红色、黄色等伊斯兰教装饰艺术中的常用色彩,在伊斯兰教的建筑内部装饰和部分日用中的花纹图示都可以见到这些色彩的应用,水车堵堵头部分的绘制题材中常用的曲齿纹、卷草纹、如意纹等复杂、艳丽的装饰,也与伊斯兰教的建筑装饰非常接近。

二、水车堵艺术中的商贸文化特征

上文已经提到由于闽南的地理特点,迫使闽南人必须出海谋生。这为闽南地区的商业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泉州成为了当时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港口的发展使得闽南成为一个商贸文化色彩浓郁的地区,在商贸环境的推、拉作用下,不仅使得闽南地区成为一个宗教文化大杂居的圣地,也影响着闽南的人文发展和审美情趣。从水车堵装饰艺术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海洋文化对闽南地区审美的影响。在用色上,从码头镇水车堵装饰彩绘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蓝、白、绿、红、黄等几种颜色是最为常用的,而这些颜色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最为常见的。特别是在海上时,这几种颜色表现得更加明显和自然,白云、绿树、彩霞、阳光,以及海和天的蓝交相辉映,俨然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尤其是蓝色,在水车堵中的运用最为广泛,水车堵堵仁的四条边框全部都用蓝色来装饰。每幅彩绘的边框、人物的衣服、飘带和装饰图案都大量地运用了这种蓝色。在题材上,水车堵装饰中具有许多海洋性的装饰题材,如海马、海彪、海狮、金鱼、海草等,这些海洋动植物绘画或独立成图,绘制于水车堵堵仁中,或作为水车堵的边框装饰。此外,让我们最能直观感受到商贸文化对闽南民居水车堵装饰的是在水车堵堵仁中绘制的关于出海贸易的渔民和船只的彩绘。这些彩绘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为环境所迫,出海贸易的情景,更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三、水车堵艺术中的时代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车堵彩绘装饰艺术也表现出时代性。在题材的选择上,开始关注与私人空间、世俗性的故事相关的题材。例如《荔镜传》,又名《荔枝镜》或《陈三五娘》,是闽南梨园戏中的经典剧目,至今仍活跃在闽南戏剧的舞台上。这则故事主要讲述了泉州男子陈三护送嫂子去投靠在广州做官的哥哥的路途中,正好经过潮州,时值元宵灯会,由于郡守是陈三哥哥好友,陈三与嫂子便在潮州游玩几天,在元宵观灯时邂逅已经与林大鼻订婚的黄九郎之女黄五娘,在郡守的帮助下,陈三听从郡守师爷的计谋,经过一番波折后,终于与黄五娘喜结连理。该剧的来源颇受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是明代的,而有的则认为是宋朝的民间爱情故事。此外,泉州与潮州一带对于主人公陈三与五娘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不同的地方和剧团,其演出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的差别,上述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版本。但无论是哪个版本的《陈三五娘》,最终都表达了当时的人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陈三五娘》这则故事在当时和禁书《西厢记》一样,都是属于突破封建礼教的作品,根本就不可能公开地绘制在水车堵上。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意识的觉醒,这

些违和封建礼教的民间故事和传说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此外,1978年绘制于成功居的彩绘《全国人民舞翻迁》正好处于179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全国上下百废待兴,人民欢呼雀跃。此时水车堵上绘制这幅彩绘,显然也是对于时事的一种记录和对时代的反映。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南安码头镇的传统民居正在逐渐减少,具有水车堵彩绘装饰的传统古民居更是少见。由于水车堵艺术长期裸露在空气中,在风化作用下,许多水车堵彩绘已被腐蚀,再加上文革时期,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影响,许多水车堵彩绘都遭到严重毁坏,许多彩绘泥塑的头部和四肢被弄断,有的彩画更是被白漆涂抹掉,很难辨清其内容。因此能够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水车堵彩绘装饰更是屈指可数。这些水车堵彩画艺术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其题材、形式和技法等方面,依然可以推断出闽南地区的风俗习惯、人文艺术和性格特点等一系列现象,仍然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赵胜利.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水车堵装饰艺术――以厦门新??村传统民居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2011,(10):34-42.

[2]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彩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68-179.

[3]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彩画艺术[j].福建建筑,2006,(01):43-47.

[4]刘鹏.闽南戏曲传承的文化功能与生态形式[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1):23-26.

[5]陈耕.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35-78.

[6]陈垂成.泉州习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3-70.

[7]许在全.泉州古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5-87.

[8]戴志坚.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构成[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2008:103-104.

作者简介:

雷江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

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艺术鉴赏 学校: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国贸4班 日期:2012、05、08

摘要: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特点。它有绘画、雕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类型。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等等。 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有涉及到文与气、文与理、文与质、文与性、情与景、情与理、情与性、形与神、形与意,风骨与辞采,法度与自然等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畴。在此,我选取各个时代的典型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青铜器佛教雕塑壁画 清明上河图美与形 正文: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悠悠长河中,我们华夏祖先们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在学习美术鉴赏中国部分的时候,很是自豪,自豪于我们的艺术文明,钦佩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游弋在艺术的海洋,感觉是一种熏陶。下面根据我在艺术鉴赏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来分别鉴赏一下古代各个阶段的那些我们自豪的艺术。 彩陶 我们都知道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有制作较为精细的石器了,还有那些用动物骨头制作的项链等装饰品。这个时期的文明向前提升一

大截的是彩陶文化。 我翻阅相关的资料,《美源》里一段对彩陶的描述“史前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是仰韶文化的彩陶。它们主要是日常使用的实用器皿,包括盛放物品的盆、罐、壶和饮食用的钵、碗等,制工精致,使用的泥土经过淘洗,故此胎质细腻,入窑焙烧后成品一般呈橙红色。”由此可见,彩陶这种艺术品是很实用的。 对于彩陶,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彩陶,对于这个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彩陶,我们能够看到当时的文化和一些风俗习惯。仔细研究这个彩陶,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青铜器 经过了石器时代,摆脱了奴隶时代,我们正式进入封建社会,开端是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最为体现当时的文化文明的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用于战争,祭祀,所以都是国家管理生产。夏商周的君王设置了相关的部门来生产青铜器。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主要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的司母戊鼎,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

传承与发展_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新诠释

传承与发展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新诠释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New Annotation of the Minnan Tradition Common Peopl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文 / 陈琦 陈秀莲 Chen Qi Chen Xiulian 陈 琦 厦门市规划局建筑工程管理处 副处长 厦门市城市雕塑管理办公室 副主任 国家注册规划师 陈秀莲 前传媒工作者 筼筜书院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之美

2010 09 A+C XIAMEN P069 一、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福建的传统民居主要有四种,即:土楼、 土堡、红砖和灰砖。福建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民 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面布局、结 构体系、外部造型及细节装饰等方面,既保持 中轴线对称、院落组合、木构承重体系和坡屋 顶等我国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又由 于福建所处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特殊条件的影响,而逐渐形成自己独 特的地方风格,在我国民居中独树一帜。在这 四种民居中,以红砖民居(也是闽南地区特有 的)最为靓丽。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即红砖民 居)素有“闽南地上文物”之称,蕴含着丰富 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其充满闽 南地域特色的飞檐翘角、独具闽南风格的砖石 墙、成熟的砖雕工艺、精湛的木雕工艺、具有 象征意义的墙体彩绘等艺术形态,无不体现着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之美、结构之美、装 饰之美及文化意蕴之美。 1、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之美 (1)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在一条纵向 轴线上,布置一系列重要建筑,并左右对称地 布置其他附属用房和院落,组成一幢严谨对 称、主次分明的完整建筑群。 (2)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院落,是 以三面或四面房舍(围墙)围合而成的。以院 落为基本单元,进行群体组合,是我国民居建 筑布局的又一个共同特征。在闽南传统民居建 筑中,院落的主体是厅堂,而不是庭院,这是 和常见的北方四合院民居的主要差别之一。 (3)宽敞的廊、厅,贯穿全宅。闽南地 区太阳光强烈而且多雨,气候湿热,人们需要 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檐廊厅堂,既能遮阳避 雨,又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从而成为人们活 动的主要场所。因此,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一般 都使宽敞的檐廊与厅堂相连结,以构成全宅的 通道。其面积约占全宅的一半,有时甚至更大 一些。 2、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结构之美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建筑结构由木 作、瓦作和石作构成。其中,木作是建筑的 “主角”,分“大木”、“小木”。“大木” 是结构性的,包括斗拱、构架等;“小木”则 筼筜书院主体-讲堂顶部装饰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13-000)梵高的《向日葵》赏析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 时间:2012年6月6日

摘要:梵高油画《向日葵》,具有非同寻常的仿佛想要突破画框的一股奔涌而出的力量,和一种难以克制的自我表达的欲望,令人震撼。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梵高和向日葵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从内在精神到外在形式无不给我们启发与深思。 关键词:印象派情感美学向日葵梵高 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展览,社会反响很大,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 如今一提到印象派,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忽视荷兰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3.30——1890.7.29,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文森特·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 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及同等数目的素描, 却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 只能长期依赖弟弟Theo 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毕加索所说: 『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 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发现之美——闽南民居的砖石墙

发现之美——闽南民居的砖石墙 图文/泉州师范学院美术系黄坚教授 砖作为建筑用材由来已久,开始时它大多是出现在墓室中。在汉代,砖雕、砖画已有相当的水平,可它多数作为王公贵族墓室的装饰深埋于地下。明代制砖的质量和加工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于是在民用建材普遍推广砖材这种趋势下,砖作为建筑材料开始广泛应用,从地下走到地上,从贵族到平民,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同时也带来了审美观念和样式的变革。另外由于闽南作为石材产地,花岗石在建筑上也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材料,最终这两种材料在历史长河中终于走到一起,加上广大工匠们独具慧眼的创造精神,促使闽南民居在墙面形式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民居的墙面。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自己的特色。从审美的角度看,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以红砖作为基调主色,是闽南的显著特点。比如出砖入石,它也有演变为“出砖入砖”,审美元素不变,只有材料上的改变。从整体上看,乱石墙和整石墙中结合红砖,这种砖石结构的混用,在墙面上就呈现了一种变化的多样,但这种多样化同时也体现一种共性——闽南民居建筑样式。 闽南民居建筑的砖石墙在装饰上有哪些特色呢? 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它就是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那么这种点、线、面组合,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这是其一;第二,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和谐却体现在它的白石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点灰色的白,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在对比中表达和谐,在和谐中表达冲突,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砖石墙的特点之一;在谈到色彩时,红砖白石形成红白相间的墙面视觉效果,我们认为,青石、红砖加上一些装饰的边线图案,在阳光照射下,这些色彩能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响亮又有调和,具有一种亲和力。第三,闽南民居大多采用清水墙勾缝的形式,其规则的砖缝与不规则的石头之间又形成一种对比,这是“线”“面”之间的对比关

六年级美术上册 家乡的艺术教案 人

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地: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xx传统文化的情操。 4、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教学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教具: 教师准备: 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 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

插画艺术赏析论文

插画艺术赏析之 ——唯美写实风格插画浪漫的唯美—Enakei Enakei是韩国着名的插画家。作品以唯美着称,其画风浪漫委婉,时而朦胧忧伤,时而明朗欢快,画面干净、色调柔和,感觉温暖,在韩国极受欢迎。 Enakei的作品分为两大类:jennie和enakei,是以韩国女星闵孝琳为创作原型而创作的一组插画。 作品主要描述名为jennie和enakei两个风格各异女生的生活。jennie 是个可爱唯美的女孩,而enakei是个时尚活泼的女孩,画面上简单的文字,记述了两个女孩每天的生活,有点小趣味,也有点小想法 韩国插画家Enakei的作品描述了两个风格各异女生的每日生活。作品画面干净、色调柔和,感觉温暖。简单的文字是生活的一些小感想,有点小趣味,也有点小想法。 彩铅水溶后的效果给画面一种柔和的美感。让人从心里感觉到清爽去温和。宁静、可爱、干净、清爽。 黑暗中的唯美——LindaBergkvist LindaBergkvist是一名非常年轻的CG大师,生于1977年,她出生在瑞典,CG的风格充满了童话色彩,神秘、诡异、梦幻。 无论是绘画功底,CG的运用还是充满想象的内容都另人着迷作品细腻但绝对有别于时下流行的韩国唯美的CG,又不同于欧美夸张、浓重的风格不论哪方面都称的上是大师级不管你喜不喜欢或对CG有多少了解认为欣赏她的作品都是种享受 LindaBergkvist1977年出生于瑞典,她的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酷爱绘画和插画艺术,也喜欢观看电影,又很多喜欢的片子,比如:Clockwo rkOrange,CryingGame,TheNameoftheRose,SentoChihironokamikakushi, ArmyofDarkness……,从很小就开始绘画,她在20岁的时候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块WACOM画板,于是她开始了电脑绘画创作生活。Lind a的绘画风格细腻,她喜欢刻画人物的特写和幻想中的场景。 这位来自瑞典的女画家,Umeå便是她的故乡,据她自己所说,从小便是个喜欢放飞想象力的女孩,喜欢绘画和向同龄的小朋友讲述自己编造的复杂故事。长大后曾经动过献身教育事业的念头,在一段时间里,努力地学习英语和瑞典语。也不知道是她选择了绘画还是她被绘画选中了,总之,她后来意外地得到了一份为当地一家电脑公司制作图片的工作,并

家乡文化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家乡文化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围绕精美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课前初探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二、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三、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④开展题为“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讨论会,引导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变进行探讨。

四、总结方式 1、可在个人自我总结、小组内总结的基础上,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活动。总结形式可多样,可是个人的日记、作文,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与建议,也可是在班级讨论中的发言或资料展示。 2、就“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写一份方案。

艺术鉴赏论文

摘要:古人言:“书为心画”,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挥舞,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书法而言,黑白相映的作品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形象,然而这一切看来都是静止的,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关键字:书法美艺术视觉造型艺术想象力时代背景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那么,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 艺术上的许多范畴,朴拙与呆笨、凝重与滞涩、豪放与粗野、宽博与松散、飘逸与轻浮、差别都很微妙,在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有关书法艺术的审美著作、浩如烟海、今择其要点、归纳如下: 一、线条姿态美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而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这种美的要素,欧美艺术家讲究得极为精细,作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曲直,作得好就美,作得不好就不美。线的美,在美术中,最为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衬,专靠本身的排列。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

16闽南民居营造技艺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厦门,还有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 俗称“皇宫起”的官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类型,在泉州侨乡随处可见,其代表作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安蔡氏古民居和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杨阿苗故居。 闽南民居属于中国院落式民居的一个流派,是民居形态中材料使用和结构技术最先进、构成因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复杂和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分为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石作、油漆作、彩画、堆剪作等主要工种,其中大木作最为重要。工匠也按工种分类和分工,同样以大木作工匠为核心。 该技艺发源于泉州,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 早报讯 (记者张素萍)泉州南音、泉州李尧宝刻纸已入选世界“非遗”名录,但鲜为人知的是,泉州市博物馆发起参选的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也入选世界“非遗”! 记者昨日获悉,8月19日至20日,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颁证仪式暨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世界“非遗”名录,而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作为其三大技艺之一,也被囊括其中。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国际古建筑修复师姚洪峰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我国3个省的营造技艺“捆绑”在一起,联合进行申报的。福建省是其中之一,而泉州是福建省惟一参与并入选的城市。 其实,申报工作早在2008年前就开始了。“我们以杨阿苗民居为代表性建筑,制作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用来介绍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源于泉州,工作人员以杨阿苗民居建造技艺为范本,“阐述”了该技艺。此技艺

艺术鉴赏论文——我眼中的艺术

-- 我眼中的艺术 ——F10022232 周磊什么是艺术?我认为我知道,清楚的知道。挂在长廊里的油画,那叫艺术;放在拍卖里行的作品,那叫艺术;在高级展厅里展出的作品,那叫艺术;矗立在游览胜地的雕塑,那叫艺术;艺术家口中提及的作品,那叫艺术;在街头巷尾贩售的,那叫艺术。音乐是艺术;演唱是艺术;摄影是艺术;绘画是艺术;形体是艺术;舞蹈是艺术;雕塑是艺术;木刻是艺术;风雨是艺术;山水是艺术;和平是艺术;战争也可以是艺术。那么,什么不是艺术?于是,我又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了。 我试着找出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区别,然而除了两者之间多了一种人——艺术家之外,他们很难再有区别。普通的石头,在艺术家雕刻后,成了大卫;简单的女人肖像画,在艺术家的描绘之后,成了让世人着迷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便以为我发现了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作品。但是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层峦叠嶂的群山,那是人力所能够缔造出的作品吗?于是,我又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了。 或许艺术什么也不是,或许艺术什么都是。艺术像是道,师法自然,万物皆有道,万物也皆为艺术。古人求道,顺天意,法自然,只可意会,不得言传。得道的人,视万物皆得其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得者,就算站在“道”前也不认得,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我眼中的艺术也同样如此,艺术本身的界定是模糊的,但是她的内在则是类似的,是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是大自然映射出的一种能与人类精神的共鸣的产物。 在字典的解释中,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客观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从主观的角度来看,艺术更倾向于一种感受,也更贴近字典中的定义“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她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艺术是艺术家内心强烈的情感或意念具象化表现出来的作品,是能够引起人共鸣作品。具象化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由听觉效果、视觉效果、甚至是触觉、嗅觉上的各种感官组成。他们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具象产物。 我们常说艺术能够跨越时空,艺术不分国界,而艺术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因为艺术的内在远胜其外在形式。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的,但精神世界的情感共鸣是相通的。譬如说,一件艺术作品她表现的情感是一种“悲”,无论因为什么而悲伤的人,在悲的情感上是互通的,都能够理解这件作品背后“悲”的强烈情感,都能够感受到这件艺术作品的伟大。这就是艺术神奇的地方,是无声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互动,跨越了一切的阻碍。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有人把艺术定义为“人类以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及其产品”。但我眼中的艺术,从客观来说是一种大自然的抽象化的表现。无论是何种艺术作品,她都是依存于自然,源自于自然,但是又超脱于自然。自然是唯一的不添加任何修饰,大家所公认的美,也即美的源头,以自然为本,在作品中捕捉、模仿、组织、变化自然中的“美”,从而形成的产物,都应当是艺术的。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因为他有着远比我们所能拥有的更广阔的“画布”,也因为他是一切美的源头。对称的美,对比的美,线条的美;光线、声音、气味。大自然的艺术无拘无束,美轮美奂。 我眼中的艺术,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共鸣。只要包含着这样的共鸣,即便是一条简简单单的弧线,一声清脆嘹亮的鸟鸣,一道温和如沐的柔光,都会成为我眼中的艺术。 字数- 1350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蒋钦全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钦全 日期:2012年11月8日 关键词:红砖民居特征营造技艺 摘要:民居是人类赖以生栖、衍繁、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有形建筑实体(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居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载体,它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式样和文明程度,并以其多元性、多样性的特质丰富了文化遗产宝库。探究发掘,保护传承传统民居文化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结合长期的营造实践,就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的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试加解析。 一、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略述 红砖建筑在西方建筑中司空见惯,“红砖洋房”也成为西洋建筑的一大特征。而历数中国各地各民族各流派的民居建筑,多使用青砖青瓦,形成中国传统民居沉稳、清雅的特色。惟独闽南传统民居异于其它地区民居,普遍使用红砖红瓦,《砖块斜叠成黑线的独特图纹》形成独有的“红砖建筑”与“红砖文化”。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建筑有着久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是由闽南地区特定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造就的。闽南地区粘土中三氧化二铁(Fe2O3)含量很高,烧制成的青砖,颜色呈土黄色,色感观感难看。若烧制成红砖,色彩纯正,特别耐看。而红色正迎合闽南人热情豁达、喜好吉庆祥和的秉性,因而“红砖建筑”就应运而生,传承光大。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图1)独具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砖(石)木构造、红砖白石、坡屋顶燕尾脊、靓丽堂皇是其主要建筑元素与普遍特征,而又以红砖最彰显个性。“红砖”泛指釉面砖、花头砖、火垫砖、花砖等系列规格砖,广义上还包括屋面、地面用的红地砖、红瓦等主要建材(俗称“红料”),构造成闽南传统民居的风韵。红砖建筑根植闽南,经久不衰,并伴随闽南人的足迹,远播海内外,成为闽南籍华人的精神家园。 二、闽南传统红砖民居与其它民居异同分析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作为民居,它与中国各地传统民居的共性是显而易见的。 从民居的形制布局上看,闽南传统红砖民居主要形式是四合院(图2),其保留了许多古代中原地区民居建筑的特点,这与闽南先民迁徙的历史密切相关。 从民居的结构系统看,闽南传统红砖民居通常为砖木、石木或混合结构,木构系统抬梁式、穿斗式并用以穿斗网状式为主,这与各地的民居建筑构造的不同在于穿斗网状式之结构的技术内涵。 从民居的营造工序、主要工法看,闽南传统红砖民居营造以大木作匠师为首“领场”统筹安排、指派各工序、工种的施工组织系统,与各地的做法相近或相通。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 严志成学号:101205025 闽南与台湾有着深厚和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一脉相承。以砖木石结构、红墙赤瓦的传统古厝民居最为典型和常见。被称为“红砖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遍布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台湾西半部及金门、澎湖。涵盖了闽南语族的分布地区。明、清时期。随着大量闽南居民迁移、开发台湾。闽南民居在建造风格和建筑材料上对台湾民居产生了举足轻重和深远的影响。闽台两地不仅在血缘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通相近。同风同俗。而且在古厝民居形式及风格上传承有序。自成体系。形成了鲜明个性。 一、布局形式 常见的闽台古厝民居形式有一条龙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多护龙式及前后多落。进。式等。 1. 普遍形态为“一条龙”式。即一字形排开的三开间或五开间。中间。明间。为稍大的厅堂。两侧。次间。为卧房。俗称“正身”。两旁加盖较低的附房。梢间。。则为杂物间。 2. 在“一条龙”左、右两侧垂直向前分别加盖一、二间较低矮的榉头。护厝。。作为储存农用杂物的什物间或作为厨房、书房。偏厅。。整体平面形成“凹”形。中间空地用作天井。即“深井”。前部围建院墙、院门。这就形成了闽台古厝最基本形式——三合院式。俗称“一落大厝”。也是闽台古民居中数量最多的类型。闽台地区古厝民居建筑的“一进”称为“一落”。如“三进”则称“三落”。 3. 四合院式是指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将天井前的院墙、院门改建成大厝。形成前、后二落古厝与左、右两侧榉头的合围形式。二落以上规模古厝才称大厝。 4. “二落带护龙”形式为闽台较富有家庭常用。它是在四合院的外围左、右两侧各围建一列纵向且稍矮的房屋。护龙。。护龙也划分成前、后两部分。各部分均由小厅、房组成。附带一小天井 从而构成了相对独立、封闭的单元居室——小合院。这样就形成了以中央为核心的大合院和四周对称的四个小合院的“四菜一汤”形式。护龙指建于合院外围的左、右两侧。面朝中央合院的连排房间。由多组小厅、房组成。屋顶相对较矮。多为马鞍脊。因形如长龙并围合 .护拥着中央的大厝而得名。典型的“二落带护龙”形式。大厝一般面阔三间或五间。中为厅堂。两侧厢房。前落的厅堂称门厅。为一般会客用。后落的厅堂称正厅。正厅后部有寿屏。设神龛神祖牌位。为祭祖祭神场所。寿屏两侧为甬门。过堂门。。前落正面通常为横向的檐下步口廊和凹寿门 后落正面前部为宽大的檐下廊道。廊道两端开侧门。大厝内部通过前落大厝正面的凹寿门。正门。和护龙正面的过水门。边门。或侧门或后门。大型古厝才有。进出。大厝的内部的联系以檐下廊道为纽带。除中央大合院天井四周的檐廊和步口廊。还有大厝中部与护龙相连通的过水门、过水廊。巷门、角门。。以及护龙檐下贯通前后的步口廊。虽然大合院与护龙之间、护龙各单元之间均建墙 设门或隔以窗墙。形成相对闭合独立。但这种“以中央为主体”、“分住不分家”的建筑布局结构。仍然体现出几千年来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它不仅维系了大家庭的亲缘、血缘关系。保证了各宅院和小家庭起居的私密性。也增强了住宅的安全防卫系数。 5. 富庶的大家族往往建造多护龙式和多院落式的大型古厝。即在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左右两侧增建多达数列的护龙。有的后部加建横向长排屋。后界。。更有由多组带院落的大厝组成。形成数列并排、进深达六落的大规模房群。其纵横交错。形如棋盘。正所谓“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门”。 二、建材与建造 闽台古厝民居的建材上广泛运用白色花岗岩石、红砖和青斗石。辉绿岩。。古厝中石构件无处不在。从石“埕”。庭院。、天井、石砛、石阶、到“柜台脚”、高腰墙裙、条石墙体。门框窗框、窗台以及柱础、抱鼓石、栏杆。甚至到石制梁柱、石板楼面、石条悬挑楼梯等。闽南地区花岗岩蕴藏丰富。质地优良。以白亮细腻的“泉州白”最为上乘。闽南山体丘陵众多。石料开采便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各种建筑。并将石材作为商品货物通过海

艺术鉴赏论文

课程论文 题目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2009级计算机一班 学生姓名张露玲 2010 年12 月16 日

如何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摘要]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会对一个人的情操、品格、气质以及审美眼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艺术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需要在艺术欣赏中逐渐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 欣赏艺术修养审美能力 艺术欣赏、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都是人们进行艺术实践的活动。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培养艺术精神,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 一、审美能力的提高 艺术欣赏不同于科学认识,“它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在审美需要驱动下、审美意识调控下,调动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对艺术作品进行观照、体验和悟解活动,遵循的也是一种情感逻辑,是更突出情感和理解。”审美能力是艺术修养的组成因素之一,通过艺术欣赏来提高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体会作品中的艺术美,二是通过欣赏艺术作品,通感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艺术作品格调的高低有很大的联系。审美情趣在于对艺术欣赏的格调,高雅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低俗的作品则会给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欣赏时,除了要多听多看多比较之外,还需注意质量,也就是要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如果整天沉浸在普通的流行歌曲中,欣赏水平是很难提高的,更

谈不上艺术修养的提高了。在艺术作品中包含的客观因素,已不同于自然形态的生活原型,它集中了生活形象中的精粹,愈是优秀的作品其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愈鲜明。因此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快速提高。例如影片《音乐之声》中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值得欣赏,如《雪绒花》、《哆来咪》和《孤独的牧羊人》等。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善于在复杂的节奏中寻求一种惊人的和谐,旋律自然、流畅而简洁,但简洁中又显示出高度的技巧,让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无不沉浸在优美动听的乐曲之中。 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观照和体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及审美情感的物化形态。艺术作品中饱含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在欣赏时,就会感受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趣。但是如何感受呢?这就涉及到艺术欣赏中的共鸣问题。所谓共鸣,本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名词,两种振动的频率相同的物体,其中一种振动,也会带着靠近它的另外一种振动起来。这种现象就是共鸣。艺术欣赏的共鸣是指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受到感染而激发出的情感变化。创作者和鉴赏者的思想感情借助于艺术作品相共鸣,创作者的心底最深处的一种震动,一直传达到鉴赏者的心底最深处。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与创作者建立心灵沟通,通感创作者的思想情绪,从而触动欣赏者的情绪、思想、精神、情调。读者得通过了作品,而体验作者心里的内容,唤起读者“心中的琴弦”的反响,即读者对于作品发生情绪、思想、精神、情调的活动,而体验作者的审美情趣。比如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代表作《红高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以闽南民居为例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 探析——以闽南民居为例 论文关键词:传统民居;闽南民居;传承意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1引言 在当今国际经济、文化日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建筑、景观、室内设计亦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同化的趋势。如何在规划中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本土传统民居优秀的特色,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设计体现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景观显得特别重要。做为一个环境艺术的学习和研究者,在本土传统民居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显得日渐式微而感到遗憾的同时,深感有责任就此课题进行探讨。 2闽南红砖传统民居的解读 单德启在他的《人与环境一一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一文中,用英文中的“本土的”(vernacular),“传统住宅”(traditional rcsidcnce),“没有建筑师的建筑”(archetecture without archtect),对“传统乡土民居”的含义进行l}释。n]现仅以笔者当下生于斯长于斯的闽南民居为例,就其内部空间形态、外观特征、色彩特征、装饰符号、文化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其对于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重要性。[z]闽南红砖民居通常指的是用本地特制的红砖结合本地石材和工艺、融合了中原文化及闽南海洋文化的精神而建造的大膺a "詹”是闽南方言,就是通常所说的“房屋”。 1 .1闽南红砖民居的空间构成形式 闽南红砖民居一般为单层,其布局以中轴线分布;呈“向心围合式“;左右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正中间有天井,中设厅堂,一般摆放祖宗神位,前设石煌,两边为厢房,左为大。在闽南方言里,几进一般也称作“几落”,如“三落大膺”的说法,指的即是三进的大詹。 1 .2闽南红砖民居的色彩分析 1.2.1主色调 闽南红砖民居以红色为主色调。究其心理及传统因素,红色是中国传统象征意义文化中举足轻重的色彩,红色在几千年的中原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闽南红”呈现的便是一种带有喜庆的红色,它代表了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生活态度,使闽南人对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朝气的红色情有独钟,并将红色作为建筑主色调延用至今。 1.2.2辅色调 闽南红砖民居中的白石、青石、原木色及饰作的辅助色,与砖红主色调相辅相成。可以说,闽南红砖民居的色彩搭配无论从建筑本身,还是置于在自然的大环境中,都显得既端庄典雅又活泼灵动。 总之,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那一栋栋具有典型的闽南特色的红砖民居,犹如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中一枚枚朱砂色的印鉴,它与环境显得统一而又有变化。 1.2.3闽南红砖民居的装饰符号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中一课。本课通过讨论、分享、展示的方法,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感悟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和认同,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所体现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引导和帮助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要点。 二、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46人,男生25人,女生21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占三分之一。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书本以及影视作品上,同时,他们乐学、好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会更多地放在民间艺术的外在形式上,且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民间艺术和家乡气候、地形、历史文化间的密切联系则是孩子们很难考虑到的。 课前指导时,教师可尽量引导学生使用简便、可行的方法收集材料,比如实地观察、查阅报刊和书籍。而材料的对象和内容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课前准备的时间尽可能充分。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们足够的交流时间与空间。对于难理解、难展现的地方,教师可先做示范,也可利用多媒体和课间对学生进行直观引导,使学生交流在范例引导下有目标、有侧重、有特色、有实效。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 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 3、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 四、教训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2、教学难点: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5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对清明上河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鉴赏 【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其审美意识、表现手法都有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差异。《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评论家斯塔索夫评价:“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这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本文以中西方绘画作为比较研究,包括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画面艺术进行赏析。通过对二者各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并分析展望中西绘画的发展趋势。寻找异同的规律性,这样有助于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建立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坚持“和而不同”的正确观点,并努力使其理论落实到艺术实践中。 【关键词】绘画;清明上河图;国宝;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农奴制;审美;和而不同 一.《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及赏析材料 ⑴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此画画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展现出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中段以“虹桥”为中心,形成了全画最为紧凑、最为热闹的场面。虹桥横跨在汴河之上,桥身全由巨木架成,有梁无柱,结构精巧,规模宏敞,形制优美,宛如长虹。桥两端连接街市,来往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与桥下紧张的水运相为呼应。桥下河面狭窄,水深流急。槽船上,船工们正在与河水激烈搏斗,有的撑篙,有的掌舵,有的放桅杆,有的掷缆绳,有的呼喊指挥,十分纷繁紧张。过桥的行人也不由停足观看,情不自禁地指点提醒、呼号助力,一时间,多少人手忙脚乱,鼎沸一片。后段为城门内外的景象,城楼高耸巍峨,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寺观、公廨等应有尽有。街市中有专营沉檀楝香、罗锦匹帛、香火纸马的,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的,还有沿街叫卖零食及小百货的。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所不备。全卷总计绘制人物达587个、动物l3种、植物9种、牲畜5O余头,船只、车轿各2O余个。 ⑵对图中的社会生活即历史价值的赏析。《清明上河图》描写的内容是京都

闽南红砖民居调研报告.

闽南红砖厝民居建筑调研报告

闽南红砖厝民居建筑调研报告 (建筑学14-1 潘洁 14041610111) 摘要:民居,包含了居住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由此联生出多种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在闽南地区,就分布着样式不同的四种民居建筑:土楼、土堡、红砖民居和灰砖民居。在这其中,以土楼最有特色,红砖民居最为靓丽。闽南地区的红砖民居,多以红砖为墙,花岗石为基座,另外有木石的透雕、漏雕、圆雕浮雕图饰和非常精美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 关键词:闽南、红砖民居、建筑特点、建筑装饰。 1.闽南红砖厝民居建筑的文化背景及内涵 闽南在地域上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地区,其内分布着多种类型的民居建筑,如土楼、土堡、灰砖民居以及红砖民居。其中最为靓丽的红砖民居,最初出现是在宋元时期,其外观色彩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后期的红砖建筑主要由归国华侨出资修建,他们早年出洋多因生活所迫,在人地生疏的异国含辛茹苦地打拼,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兴业旺家,所以一旦事业有成,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衣锦还乡,不惜巨资修建豪宅[1]。又因为红砖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材,并且其所呈现的红色在中国是一种宫廷色,喜庆色,所以红砖大厝在当时大批建成,形成了特色的建筑群落。 闽南的红砖厝民居建筑大多是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院落式组群建筑,在建成加工过程中运用美学原则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 图1.闽南红砖厝外观示意图

审美价值,同时又隐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宗教意识,蕴含了人们对生活美满幸福、吉祥如意的祈愿[2]。 2.闽南红砖厝民居建筑样式特点 2.1.红砖厝民居的形制 从纵向看,二进(落)形成一个四合院,平面成口字形;三进形成二个四合院,平面成日字形;四进形成三个四合院,平面成目字形。还有五进四院的超大规模建筑。进(落)的两旁,建有护厝(龙),通常为左右各一座,也有左右各两座的,称“双护厝”。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

《天下无贼》 ——观影赏析 《天下无贼》是冯小刚导演2004年拍摄的一部贺岁片,这部影片在播出以后,既叫座又叫好,豆瓣评分7.9,本片共获奖4次,提名12次。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影片融入很多商业元素,更难得可贵的是一块反映人性的善恶下的包装业务隐含的,将电影的商业化与艺术化融为一体。 本片讲述了一对雌雄双煞的贼王帮助傻根带钱回家与另一盗贼团伙展开斗争的故事。本片最大的一个卖点就是“贼”,在傻根的眼里“天下无贼”,而在贼的眼里“贼满天下”。《天下无贼》塑造了傻根这样的单纯善良的赤子形象,他是孤儿,无父无母,靠乡亲们救济才得以活下来,再加上其生活的乡村淳朴,路不拾遗,而后在高原修了6年寺庙,寺庙中喇嘛送他护身符,工友们有对他照顾有加。他所接触的人与物本身就与“贼”这种职业毫无联系,所以傻根相信“天下无贼”,傻根生活背景的设置增加了其“天下无贼”的可信度。而两伙贼也是因为所处环境与其行为认为“贼满天下”。 《天下无贼》这部片包含着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的哲学思想。傻根心地善良的“因”,所以才能种出雌雄双煞贼王一路护送保护的“果”。本片结尾所有的贼或被抓或改过自新,傻根平安带钱回家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丽因为怀了孩子,加上傻根的帮助,使其不断救赎,弃恶从善。 影片的开头是以公司老本企图强迫作为家庭女教师的王丽,暴力事件伴随着纯净温和的音乐开始知道本事件结束。其不仅形成了音乐与画面的对比,而且形成了审视听体验更深刻的揭露当时社会生活的现状。然而随着镜头的不断切换,我们才发现这是王薄与王丽两人设下的陷阱,老板与王丽的地位迅速发生变化,老板从行凶者变成了受害者,最终被两人敲诈走了宝马车,形成转折,让人意想不到也引出了两人的身份。随着剧情的发展,王丽因怀孕到庙里诚心烧香这里用慢镜头讲述王丽跪拜,其中真挚庄重的音乐衬托,让这幅画感染了一种神圣的气氛,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突出了人性的善良,与王薄在寺庙这样的圣地中肆意行窃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从侧面表现出王薄两人贼技高超。 要说起来本片还有一些精彩的地方,那就要说贼遇贼之间的打斗场面了。故事发生在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上,限制了战斗方式和武器。影片没有前几个打斗场景的开场和结尾,而是将打斗形式限制在局部,此外,两边大多数小偷的身份,使钢针和剃须刀片在指尖飞舞,使铁钉和钢丝都成为杀人的利器。虽然很小,但是它们更危险,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影片中王薄与黎叔拨鸡蛋比赛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两人精彩绝伦拨鸡蛋的表现,简单明了的让人看出黎叔更胜一筹,也暗示了结局王薄与黎叔的对决将会是凶多吉少,更是表明王薄在自知不敌的情况下为了妻子安危,毅然拦下黎叔,完成了傻根“天下无贼”理想,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这部片男警察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给人的印象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男警察刚出场时便被王薄偷了钱包,在车上好长时间后他才发现,加上女便衣警察喊他杨教授,给人印象是一个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教授形象,但他在车站与傻根的对话,与火车警察的对话以及他趁乱调包六万块钱,将两伙贼耍的团团转第一次改变了其形象,使人觉得他并不简单,他与女搭档跟踪一路,却找不到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