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液去污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洗衣液去污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洗衣液去污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同组人:自评成绩: 项目: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课程: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减量称量法称取基准物质的方法,巩固称量操作。 2. 掌握用无水碳酸钠作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原理和方法。 3. 正确判断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 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放出HCl气体,直接配制准确度差,因此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需用间接配制法。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常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本实验采用无水碳酸钠为基准物质,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颜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用Na2CO3标定时反应为: 2HCl + Na2CO3 ══2NaCl+H2O + CO2↑ 注意事项: 由于反应产生H2CO3会使滴定突跃不明显,致使指示剂颜色变化不够敏锐,因此,在接近滴定终点之前,最好把溶液加热煮沸,并摇动以赶走CO2,冷却后再滴定。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分析天平,称量瓶,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量筒(50mL),吸量管(2mL),试剂瓶(250mL),烧杯(250mL),电炉子,石棉网。 试剂:盐酸(A.R),无水碳酸钠(基准物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四、内容及步骤 1. 盐酸溶液(0.1mol/L)的配制 用移液管移取盐酸1.8mL,加水稀释至200mL,混匀,倒入细口瓶中,密塞,备用。 2. 盐酸溶液(0.1mol/L)的标定 用减量称量法称取在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三份,每份重 0.15~0.22g,称至小数点后四位,分别置于三个已编号的250mL锥形瓶中,以50mL蒸馏水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10滴,用0.1mol/L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紫色为终点,记下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1. 数据记录

超滤膜的使用与清洗

超滤膜的使用与清洗 超滤装置标准工艺流程图 超滤膜产品性能特点 超滤膜的性能特点: 超滤膜的孔径大约0.002~0.1um,截留分子量为500-500000,其操作压力在0.07-0.1Mpa左右。海德能超滤膜的结构特点:内外表面是一层极薄的双皮层滤膜,滤膜在整张膜面上的孔径结构并不相同。不对称超滤膜具有一层极其光滑且薄(0.12微米)的孔径在不同切割分子量的内外双层表面上,此内外双层表面由孔径达16微米的非对称结构海绵体支撑层支撑,整根膜丝依靠小孔径光滑膜表面和较大孔径支撑材料的结合,从而使过滤细微颗粒的流动阻力小并且不易堵塞,独特的成型结构性能使得污染物不会滞留在膜内部形成深层污染。 超滤膜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广泛应用在矿泉水的制备、反渗透设备的预处理、自来水净化处理、海水淡化的预处理、废水回用的净化处理、去除 水中的胶体和细菌、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浓缩、制备浓缩茶等行业。 超滤膜组件的性能参数:

超滤膜产品性能特点超滤膜设计参数:

注:表内数值以25℃为基准 超滤膜的药物清洗 随着超滤膜截留的污染物在膜内表面和膜孔中的不断积累,超滤膜的水通量和分离能力逐渐下降,通过反冲洗可以部分恢复膜的水通量,但反 冲洗不能达到100%的恢复效果,因此当超滤膜的水通量下降超过30%时,必须进行药物清洗,及时清除附着在超滤膜壁和膜孔中的污染物, 防止超滤膜形成不可恢复的堵塞。 药物清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循环药洗:采用RO水或超滤水配制柠檬酸液控制pH为2,经增压泵从超滤膜的进水阀处打入,自排放阀处循环回柠檬酸液,调节排放阀将压力稳定在0.25Mpa,循环清洗30分钟后,将超滤膜内的柠檬酸液冲洗干净,再配制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控制pH值为12,从进水阀处打入,在0.25Mpa水压下循环清洗30分钟后冲洗干净,见下图所示。 2、药液浸泡:分别将酸洗液和碱洗液打入超滤膜后将进水阀、排放阀和调节阀全部关闭,对超滤膜密封浸泡2小时后再用超滤水冲洗干净。 3、药洗杀菌:配制pH值等于2的柠檬酸溶液或pH值等于1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超滤膜进行药物清洗,并加入50ppm(mg/L)的氯或过氧氢再进行循环药洗或浸泡,同时可起到良好的灭菌作用。

过程控制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实验 实验报告 班级:自动化1202 姓名:杨益伟 学号:120900321 2015年10月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一过程控制系统建模 作业题目一: 常见得工业过程动态特性得类型有哪几种?通常得模型都有哪些?在Simulink中建立相应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答:常见得工业过程动态特性得类型有:无自平衡能力得单容对象特性、有自平衡能力得单容对象特性、有相互影响得多容对象得动态特性、无相互影响得多容对象得动态特性等。通常得模型有一阶惯性模型,二阶模型等、 单容过程模型 1、无自衡单容过程得阶跃响应实例 已知两个无自衡单容过程得模型分别为与,试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Simulink中建立模型如图所示: 得到得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2、自衡单容过程得阶跃响应实例 已知两个自衡单容过程得模型分别为与,试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Simulink中建立模型如图所示: 得到得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多容过程模型 3、有相互影响得多容过程得阶跃响应实例 已知有相互影响得多容过程得模型为,当参数, 时,试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如图所示:得到得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4、无相互影响得多容过程得阶跃响应实例 已知两个无相互影响得多容过程得模型为(多容有自衡能力得对象)与(多容无自衡能力得对象),试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如图所示: 得到得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题目:状态空间模型分析 院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___ 学号: __ 学生姓名: 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 成绩: 日期: 2017年 4月 15日

线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l.加强对现代控制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 2.掌握用 matlab 进行系统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能控能观性分析; 二、实验内容 1 第一题:已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S23S2 求解下列问题: (1)用 matlab 表示系统传递函数 num=[1]; den=[1 3 2]; sys=tf(num,den); sys1=zpk([],[-1 -2],1); 结果: sys = 1 ------------- s^2 + 3 s + 2 sys1 = 1 ----------- (s+1) (s+2) (2)求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 [A1,B1,C1,D1]=tf2ss(num,den); A = -3-2 10 B = 1 C = 0 1

第二题:已知某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321 A ,B,C 01:10 求解下列问题: (1)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2)该系统的能观性和能空性: (3)求该系统的对角标准型: (4)求该系统能控标准型: (5)求该系统能观标准型: (6)求该系统的单位阶跃状态响应以及零输入响应:解题过程: 程序: A=[-3 -2;1 0];B=[1 0]';C=[0 1];D=0; [num,den]=ss2tf(A,B,C,D); co=ctrb(A,B); t1=rank(co); ob=obsv(A,C); t2=rank(ob); [At,Bt,Ct,Dt,T]=canon(A,B,C,D, 'modal' ); [Ac,Bc,Cc,Dc,Tc]=canon(A,B,C,D, 'companion' ); Ao=Ac'; Bo=Cc'; Co=Bc'; 结果: (1) num = 0 01 den = 1 32 (2)能控判别矩阵为: co = 1-3 0 1 能控判别矩阵的秩为: t1 = 2 故系统能控。 (3)能观判别矩阵为: ob = 0 1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评分: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C B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实验仪器】其中玻璃仪器()【实验药品】NaCl、蒸馏水 实验Ⅰ配制100mL1.00 mol/L的NaCl溶液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为g。(写出计算式:)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g。 3.溶解: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中,用量筒量取ml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注:主要仪器介绍---容量瓶 1.容量瓶是细颈平底玻璃瓶,瓶上标有、和,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常用规格有: mL、 mL、 mL、 mL、 mL等。为了避免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 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溶液应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并冷却至室温后,再将其转移到容量瓶中。 3.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检漏):加水-塞塞-倒立观察-若不漏-正立旋转180°-再倒立观察-不漏。 ②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③不能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规格⑤使用时手握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考虑温度因素

实验Ⅱ用98%浓硫酸配制500mL 2.00mol/L稀硫酸 实验用品:实验仪器: (一)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mL。(写出计算式:) 2.量取: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3.稀释:。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实验Ⅲ配制480mL 4mol/L NaOH溶液 (一)实验步骤:(选择容量瓶的规格:mL) 1.计算: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g。(写出计算式:)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时,应注意 3.溶解:把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中,用量筒量取ml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思考与讨论: 1.比较上述三个实验的步骤,交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2.溶液的溶质:所加的物质一定是溶质? 如:用Na2CO3·H2O配制溶液 温馨提示:实验方案设计包括的内容(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仪器〈装置〉、药品及其规格等)【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数据等记录及其结果分析】【问题和讨论】(试验设计的评价及改进意见)练习:自行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超滤操作手册

超滤操作手册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超滤操作手册 一、简介 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其膜为多孔不对称结构。过滤过程是一抹两侧压差为驱动力,以机械筛分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溶液分离过程,使用压力通常为~,筛分孔径从~μm,截流分子量为1000~500000道尔顿左右。 我们选用HYDRA cap 60膜。 影响超滤膜性能的因素 1 膜的化学材料 HYDRA cap 膜材质为亲水性聚醚砜(PES),这种材质的化学稳定性优异,耐受氧化剂的能力强,亲水性好不容易被污堵,污堵后容易清洗恢复。耐酸碱范围可达Ph2~13。 2 膜丝的微观结构和孔径。 HYDRAcap中空超滤膜的中空丝断面为海绵状多孔结构,内表面为超滤分离皮层,外表面为微滤多孔曾。与传统超滤膜的指状大孔结构相比,孔径均一,内表面无缺陷,机械强度高。HYDRAcap膜割分子量为15万道尔顿,分离孔径约为 25nm。 3超滤膜组件的结构 中空纤维膜是超滤膜的最主要形式,分为内压膜和外压膜。外压式膜的进水流道在膜丝之间,膜丝存在一定的活动空间,内压式膜的进水流道是中空纤维的内腔。HYDRA cap 是内压式膜。 4超滤的运行方式和清洗方式 超滤的运行方式分为全流过滤和错流过滤两种模式。全流过滤时,进水全部透过膜表面形成产水;错流过滤时,部分进水透过膜表面成为产水,另一部分则夹带杂质排出成为浓水,这种运行方式能处理悬浮物含量较高的原水。 超滤的清洗方式包括正洗、反洗、分散化学清洗、化学清洗等。正洗、反洗可清除膜面的滤饼层。分散化学清洗和化学清洗通过化学药剂来清除胶体、有机物、无机盐等在超滤膜表面和内部形成的污堵。

过程控制仪表实验报告

成绩________ 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实验一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校验 (2) 实验二热电阻温度变送器的校验 (5) 实验三模拟调节器开环校验 (8) 实验四模拟调节器闭环校验 (12) 实验五SLPC可编程调节器的编程设计与操作 (14) 实验六SLPC可编程调节器PID控制参数整定 (19) 1 实验一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校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熟悉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整体结构及各种部件的作用。 2.掌握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起点及终点调整、精度校验、迁移的调整方法。 二、实验项目 1.掌握气动定值器、标准电流表、标准压力表、标准电阻箱的使用方法。2.了解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整体结构,熟悉各调节螺钉的位置和用途。 3.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仪表的起点、终点调整,进行精度、迁移校验。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1.电容式差压变送器1台 2.标准电阻箱1个 3.气动定值器1个 4.标准电流表1台 5.标准压力表1个 6.大、小螺丝刀各1把 7.连接导线、气压导管若干 四、实验原理 实验接线如图2-1所示。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系统的能控和可观性。 二、实验设备 1.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三、实验容 二阶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分析 四、实验原理 系统的能控性是指输入信号u对各状态变量x的控制能力,如果对于系统任意的初始状态,可以找到一个容许的输入量,在有限的时间把系统所有的状态引向状态空间的坐标原点,则称系统是能控的。 对于图21-1所示的电路系统,设iL和uc分别为系统的两个状态变量,如果电桥中 则输入电压ur能控制iL和uc状态变量的变化,此时,状态是能控的。反之,当 时,电桥中的A点和B点的电位始终相等,因而uc不受输入ur的控制,ur只能改变iL的大小,故系统不能控。 系统的能观性是指由系统的输出量确定所有初始状态的能力,如果在有限的时间根据系统的输出能唯一地确定系统的初始状态,则称系统能观。为了说明图21-1所示电路的能观性,分别列出电桥不平衡和平衡时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平衡时:

由式(2)可知,状态变量iL和uc没有耦合关系,外施信号u只能控制iL的变化,不会改变uc的大小,所以uc不能控。基于输出是uc,而uc与iL无关连,即输出uc中不含有iL的信息,因此对uc的检测不能确定iL。反之式(1)中iL与uc有耦合关系,即ur的改变将同时控制iL和uc的大小。由于iL与uc的耦合关系,因而输出uc的检测,能得到iL 的信息,即根据uc的观测能确定iL(ω) 五、实验步骤 1.用2号导线将该单元中的一端接到阶跃信号发生器中输出2上,另一端接到地上。将阶跃信号发生器选择负输出。 2.将短路帽接到2K处,调节RP2,将Uab和Ucd的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然后将阶跃信号发生器选择正输出使调节RP1,记录Uab和Ucd。此时为非能控系统,Uab和Ucd没有关系(Ucd始终为0)。 3.将短路帽分别接到1K、3K处,重复上面的实验。 六、实验结果 表20-1Uab与Ucd的关系 Uab Ucd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同组人××× 闽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液体洗涤剂的配制 应化×××B1组 0 前言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液体洗涤剂的配方原理和工艺:2.了解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概述:现代洗涤剂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杂混合物。其中表面活性剂是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成份,洗涤剂中的其他成份或是为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能、或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需要、或是为制成所需产品形式而加入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些性质各异的成份混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便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洗涤效果。反之,若配方设计不当,各组份的性质也会相互抵消,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洗涤剂的配方是决定某种洗涤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洗涤剂配方的变化始终反映着洗涤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1] 液体洗涤剂制造简便,只需将表面活性剂、助剂和其他添加剂,以及经过处理的水,送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即得产品。液体洗涤剂的制造不用一系列的加热干燥设备,具有节约能源、使用方便、溶解迅速等优点。液体洗涤剂要求各组分的相容性最为重要。因是液体,配方中的组分必须良好相容,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使之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无结晶、无沉淀、不分层、不混浊、不改变气味、不影响使用效果。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配方的组成,但也与制备工艺条件、操作技术以及保管条件等有关。[2] 配方的设计原理:洗涤剂的组成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辅助剂。在选择液体洗涤剂的主要组分时,可遵循以下一些通用原则:(1)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在水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2)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能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凝聚态膜;(3)表面活性剂能适当增大水相黏度,以减少液滴的碰撞和聚结速度;(4)要能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所要求的洗涤效果。[3] 1 实验方案 1.1 实验材料 仪器:传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台秤、酸式滴定管、烧杯(200ml、100ml)、玻璃棒、量筒(10mL、100mL)、滴管、托盘天平、秒表、精密pH试纸、磁石

超滤膜清洗几种方法介绍

超滤膜清洗几种方法介绍 随着超滤膜组件工作时间的延长,超滤膜污染会不断加重,超滤膜的透水速率会下降,为了恢复膜的通量,需要定期对膜组件进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时应根据原水中杂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品。 常用清洗方法 常用清洗方法,超滤膜在使用后,由于分离物质及其他杂质在膜表面会逐渐积聚,对膜造成污染和堵塞,膜的有效清洗是延长膜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清洗方法有化学清洗、物理清洗两大类。 (一)物理清洗法 等压清洗法:即关闭超滤水阀门,打开浓缩水出口阀门,靠增大流速冲洗膜表面,该法对去除膜表面上大量松软的杂质有效。 高纯水清洗法:由于水的纯度增高,溶解能力加强。清洗时可先利用超滤水冲去膜面上松散的污垢,然后利用纯水循环清洗。 反向清洗法:即清洗水从膜的超滤口进入并透过膜,冲向浓缩口一边,采用反向冲洗法可以有效的去除覆盖面,但反冲洗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超压,避免把膜冲破或者破坏密封粘接面。 (二)化学清洗法 利用化学药品与膜面杂质进行化学反应来达到清洗膜的目的 酸溶液清洗:常用溶液有盐酸、柠檬酸、草酸等,调配溶液的PH=2~3,利用循环清洗或者浸泡0.5h~1h后循环清洗,对无机杂质去除效果较好。 碱溶液清洗:常用的碱主要有NaOH ,调配溶液的PH=10~12左右,利用水循环操作清洗或浸泡0.5h~1h后循环清洗,可有效去除杂质及油脂。 氧化剂清洗剂:利用1%~3%H2O2、 500~1000mg/L NaClO 等水溶液清洗超滤膜,可以去除污垢,杀灭细菌。H2O2和NaClO是常用的杀菌剂。 加酶洗涤剂:如0.5%~1.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对去除蛋白质、多糖、油脂类污染物质有效。 选择化学药品的原则: 1、不能与膜及组件的其他材质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2、选用的药品避免二次污染。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认识实验 过程控制及检测装置硬件结构组成认识,控制方案的组成及控制系统连接 一、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简介 过程控制是指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量为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变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本系统设计本着培养工程化、参数化、现代化、开放性、综合性人才为出发点。实验对象采用当今工业现场常用的对象,如水箱、锅炉等。仪表采用具有人工智能算法及通讯接口的智能调节仪,上位机监控软件采用MCGS工控组态软件。对象系统还留有扩展连接口,扩展信号接口便于控制系统二次开发,如PLC控制、DCS控制开发等。学生通过对该系统的了解和使用,进入企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并进入角色。同时该系统也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和研究开发的平台。 二、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过程控制实验对象、智能仪表控制台及上位机PC三部分组成。 1、被控对象 由上、下二个有机玻璃水箱和不锈钢储水箱串接,4.5千瓦电加热锅炉(由不锈钢锅炉内胆加温筒和封闭外循环不锈钢锅炉夹套构成),压力容器组成。 水箱:包括上、下水箱和储水箱。上、下水箱采用透明长方体有机玻璃,坚实耐用,透明度高,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水箱结构新颖,内有三个槽,分别是缓冲槽、工作槽、出水槽,还设有溢流口。二个水箱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液位控制实验和双闭环液位定值控制等实验。 模拟锅炉:锅炉采用不锈钢精致而成,由两层组成:加热层(内胆)和冷却层(夹套)。做温度定值实验时,可用冷却循环水帮助散热。加热层和冷却层都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可做温度串级控制、前馈-反馈控制、比值控制、解耦控制等实验。 压力容器:采用不锈钢做成,一大一小两个连通的容器,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压力控制实验和双闭环串级定值控制等实验。 管道:整个系统管道采用不锈钢管连接而成,彻底避免了管道生锈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实验装置的使用年限,储水箱换水可用箱底的出水阀进行。 2、检测装置 (液位)差压变送器:检测上、下二个水箱的液位。其型号:FB0803BAEIR,测量范围:0~1.6KPa,精度:0.5。输出信号:4~20mA DC。 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电动调节阀支路的水流量。其型号:LWGY-6A,公称压力:6.3MPa,精度:1.0%,输出信号:4~20mA DC 温度传感器:本装置采用了两个铜电阻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锅炉内胆、锅炉夹套的温度。经过温度传感器,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4~20mA DC电流信号。 (气体)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用来检测压力容器内气体的压力大小。其型号:DBYG-4000A/ST2X1,测量范围:0.6~3.5Mpa连续可调,精度:0.2,输出信号为4~20mA DC。 3、执行机构 电气转换器:型号为QZD-10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输出信号:20~100Ka气压信号,输出用来驱动气动调节阀。 气动薄膜小流量调节阀:用来控制压力回路流量的调节。型号为ZMAP-1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或0~5V DC,反馈信号为4~20mA DC。气源信号 压力:20~100Kpa,流通能力:0.0032。阀门控制精度:0.1%~0.3%,环境温度:-4~+200℃。 SCR移相调压模块:采用可控硅移相触发装置,输入控制信号0~5V DC或4~20mA DC 或10K电位器,输出电压变化范围:0~220V AC,用来控制电加热管加热。 水泵:型号为UPA90,流量为30升/分,扬程为8米,功率为180W。

现代控制理论 实验报告

实验三典型非线性环节 一.实验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典型非线性环节的原理。 2.用相平面法观察和分析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元件,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 三、实验内容 3.1测量继电特性 (1)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系统的-5V~+5V输入信号(Ui):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继电特性: 继电特性模拟电路见图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 波形如下: 函数发生器产生的继电特性 ①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继电’,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右显示继电限幅值为3.7V。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实验结果与理想继电特性相符 波形如下:

3.2测量饱和特性 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系统的-5V~+5V输入信号(Ui):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饱和特性:饱和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6。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如下所示:

函数发生器产生的饱和特性 ①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饱和’特性;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左显示斜率为2;调节“设定电位器2”,使数码管右显示限幅值为3.7V。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波形如下: 。 3.3测量死区特性 模拟电路产生的死区特性 死区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7。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如下所示: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报告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2)、掌握铬黑T指示剂的应用条件和终点颜色变化。二、实验原理 EDTA(Na 2H 2 Y)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也可以先配制粗略浓度,再用金属Zn、 ZnO、CaCO 3或MgSO 4 · 7H 2 O等标准物质来标定。当用金属锌标定时,用铬黑T(H 3 In) 做指示剂,在pH=10的款冲溶液中进行,滴定到溶液呈蓝色时为止。滴定反应式: 指示剂反应 Hln2- + Zn2+ = Znln- + H+ ) 滴定反应 H2Y2- + Zn2+ = ZnY2- + 2H+ 终点反应 Znln- + H2Y2-? ZnY2- + Hln2- + H+ 二、实验注意事项 (1)、称取EDTA和金属时,保留四位有效数; (2)、控制好滴定速度; (3)、加热锌溶解时,用表面皿盖住以免蒸发掉。 ? 三、主要仪器与药品 仪器: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250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表面皿。 药品:EDTA二钠盐、金属锌、1:1的氨水、1:1的HCl 、铬黑T指示剂、氨水—NH4Cl缓冲液(PH=10) 四、实验过程及原始数据记录 (1)、称取分析纯EDTA二钠盐左右,配制成500ml溶液。 (2)、称取~金属Zn,加入1:1 HCl 5ml,盖好表面皿,使锌完全溶解,用水冲洗表面皿及烧杯内壁,然后将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摇均,用25ml移液管吸此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滴加1:1 氨水至开始出现Zn(OH) 2白色沉淀,再加PH=10的缓冲溶液10ml ,加水稀释至100ml ,加入少许(约)铬黑T指示剂,用待标定的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 EDTA的标定[ m(Zn) = ]

超滤膜酸性清洗剂标准

****公司标准 QB/**** 水处理剂超滤膜酸性清洗液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滤膜酸性清洗剂产品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藏和安全要求。 2 引用标准 GB 191 包装贮存图示标志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和制品的制备 GB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技术要求 3.1 外观:澄清透明液体。 3.2 超滤膜膜清洗剂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项目 指标 溶解度 完全溶于水68℉/20℃ 比重 1.04-1.12 凝固点 32℉(0℃) pH < 2.0 4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制剂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照GB601、GB603的规定制备。 4.1 溶解度的测定 4.1.1 方法提要 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指供试品(液体或固体)一定量,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在25℃±2℃时,按现行版中国药典凡例溶解度试验法测定,溶质完全溶解,即称为该供试品的溶解度。 4.1.2试剂和材料 4.2.2.1 超滤膜酸性清洗剂药品。 4.2.2.2 蒸馏水。 4.1.3 仪器和设备 4.1.3.1 天平感量10mg或0.1g。

4.1.3. 2 刻度吸管或量筒规格1ml、10ml或100ml。 4.1.3.3秒表。 4.1.4步骤分析 4.1.4.1 准确量取液体供试品10mL(准确度为±2%),加入90mL蒸馏水。 4.1.4.2 在25℃±2℃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30分钟观察溶解情况,如看不见溶质颗粒或液滴时,即认为已完全溶解。 4.2 比重的测定 4.2.1方法提要 4.2.2仪器和设备 4.2.2.1 比重瓶:25ml或50ml(带温度计塞) 4.2.2.2 电热恒温水浴锅 4.2.2.3 吸管:25ml 4.2.2.4 烧杯、试剂瓶、电吹风等 4.2.3 试剂和材料 4.2.3.1乙醇、乙醚 4.2.3.2无二氧化碳之蒸馏水 4.2.3.3滤纸等 4.2.4测定步骤 4.2.4.1 洗瓶:用洗涤液、自来水、蒸馏水彻底洗干净,再依次用乙醇、乙醚洗涤,并把瓶内外吹干。 4.2.4.2 称瓶重:安好瓶子塞和瓶帽,称量空瓶重,为G1(瓶重应减去瓶内空气重量,1cm3的干燥空气重量在标况下为0.001293g≈0.0013g)。 4.2.4.3 称量附温比重瓶和水的总重:用吸管吸取蒸馏水沿瓶口内壁注入比重瓶,插入带温度计瓶塞(加塞后瓶内不得有气泡存在)。将比重瓶置于20℃恒温水浴中,待瓶内水温达到20±0.2℃时并稳定20~30min。取出比重瓶,同时读取温度t2,用滤纸吸去溢出侧管的水,立即盖上所附瓶帽,揩干瓶外部,称量得附温比重瓶和水之共重为G3。 4.2.4.4 称量附温比重定瓶和试样的总重:吸取澄清试样,按测定瓶和水重法注入瓶内。加塞,用滤纸醮乙醚揩净外部,置于20℃恒温水浴中,约30min后取出,同时记录温度t1,揩净排水管溢出的试样和瓶外部,盖上瓶帽,称量得附温比重瓶和样品之共重G2 。 4.2.4.5 计算:W1-(W0 -W空气) Dt2t1= --------- W2 -(W0- W空气) 式中:W0 -- 为比重瓶加空气重,g; W空气-- 25mL为0.0325g(50mL为0.065g); W1 -- 为油加瓶重,g; W2 -- 为水加瓶重,g。 D420= [Dt2t1 + 0.00064×(t1 - 20)]Dt2 式中:t1 -- 试样温度,℃; t2 -- 水温度,℃; Dt2t1--试样温度t1、水温度t2时测定的比重; 0.00064--油脂在10-30℃之间每差1℃时的膨胀系数(平均值)。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2%,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 4.3 凝固点测定 4.3.1方法提要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1505 姓名及学号:任杰311508070822 日期:2018.6.3

实验一、单容水箱特性测试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单容水箱阶跃响应测试方法,并记录相应液位的响应曲线。 2. 根据实验得到的液位阶跃响应曲线,用相关的方法确定被测对象的特征参数T 和传递函数。 二、 实验设备 1. THJ-FCS 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3. 万用电表一只。 三、 实验原理 图1 单容水箱特性测试结构图 由图 2-1 可知,对象的被控制量为水箱的液位 h ,控制量(输入量)是流入水箱中的流量 Q 1,手动阀 V 1 和 V 2 的开度都为定值,Q 2 为水箱中流出的流量。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在平衡状态时02010=-Q Q (式2-1),动态时,则有dt dV Q Q = -21,(式2-2)式中 V 为水箱的贮水容积,dt dV 为水贮存量的变化率,它与 h 的关

系为Adh dV =,即dt dh A dt dV =(式2-3),A 为水箱的底面积。把式(2-3)代入式(2-2)得dt dh A Q Q =-21(式2-4)基于S R h Q =2,S R 为阀2V 的液阻,(式2-4)可改写为dt dh A R h Q S =-1,1KQ h dt dh AR S =+或()()1s 1+=Ts K s Q H (式2-5)式中s AR T =它与水箱的底面积A 和2V 的S R 有关,(式2-5)为单容水箱的传递函数。若令()S R S Q 01=,常数=0R ,则式2-5可表示为()T S KR S R K S R T S T K S H 11/000+-=?+= 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得()()T t e KR t h /01--=(式2-6),当∞→t 时()0KR h =∞,因而有()0/R h K ∞==输出稳态值/阶跃输入,当T t =时,()() ()∞==-=-h KR e KR T h 632.0632.01010,式2-6表示一阶惯性响应曲线是一单调上升的指数函数如下图2-2所示 当由实验求得图 2-2 所示的阶跃响应曲线后,该曲线上升到稳态值的 63%所对应的时间,就是水箱的时间常数 T 。该时间常数 T 也可以通过 坐标原点对响应曲线作切线,切线与稳态值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就是 时间常数 T ,由响应曲线求得 K 和 T 后,就能求得单容水箱的传递函 数如式(2-5)所示。 如果对象的阶跃响应曲线为图 2-3,则在此曲线的拐点 D 处作一切线,它与时间轴交于 B 点,与响应稳态值的渐近线交于 A 点。图中OB 即为对象的滞后时间

化学实验报告配置氯化钠溶液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或量浓度一定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氯化钠、浓盐酸溶液、蒸馏水、容量瓶、漏斗。 【实验步骤】 1、配置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NaCl:50g*6%=3g ;水:47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2、用已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0g*3%=,所以需要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25g(体积为26ml),蒸馏水25g(体积约为25ml) (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将上述配制好的溶液分别转入试剂瓶内,并贴上标签,区分开来。 3、配制250ml,2mol/L的稀盐酸 (1)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 设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1,则 C1*V1=*2mol/L 12mol/L*V1=*2mol/L 解得该体积为 (2)用量筒量取的浓盐酸 (3)在烧杯中加入少量(大大少于250ml)的水和量取好的浓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稀释。 (4)使用漏斗将烧杯内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5)用水洗涤盛过盐酸的量筒和烧杯,并把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 (6)定容:用胶头滴管继续加水,直至溶液凹液面达到250ml刻度。 (7)压紧容量瓶瓶盖将溶液摇匀。

超滤管保养方法

超滤管保养和使用方法 超滤管的作用: 1)浓缩;2)脱盐;3)换Buffer;4)具有部分纯化的效果。 1、新的超滤管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其他处理; 2、超滤管不能高温灭菌; 3、换浓缩蛋白时超滤管的处理 超滤管可以重复使用,用0.1M的NaOH浸泡1-2h,用水清洗,再在离心机上用相关溶液(灭菌水或PBS)清洗3次,即可用于浓缩新的蛋白; 4、平常放臵超滤管的处理 经常使用的超滤管,在用0.1M的NaOH浸泡1-2h,用水清洗,用灭菌水浸泡,务必保持滤膜润湿,不能长菌; 5、长时间放臵超滤管的处理 较长时间不使用的超滤管,在用0.1M的NaOH浸泡1-2h,用水清洗,用20%的乙醇浸泡保存,务必保持滤膜润湿,不能长菌; 6、超滤管使用的离心转速 离心转速一般采用4000rpm(一般建议为3000g,最大不能超过4000g)离心5-8分钟,即可将4ml样品浓缩至1ml以下至几十微升;速度过高,目的蛋白会离下,导致目的蛋白丢失;速度过低,耗时,工效低; 7、枪头伸入超滤管中时注意事项 加蛋白液或Buffer到超滤管时,可以用蓝枪头;但从超滤管底吸取浓缩好的目的蛋白时,必须用黄枪头;用枪头伸入超滤管中时,必须防止碰到滤膜,以免戳破滤膜; 8、减少超滤管对蛋白的吸附损失 超滤管的滤膜能吸附蛋白,会导致目的蛋白减少可达30%左右;为减少蛋白损失,在吸尽目的蛋白液后,再用蛋白Buffer吹洗超滤管的管底,可以将滤膜吸附的蛋白洗下大部分而减少目的蛋白的损失;如纯化的蛋白较浓时,注意浓缩的体积不可过小;一般无论如何离心,底部会保留有200 μl左右的蛋白液; 9、如何界定超滤管失效 在正常使用下,滤膜没有被戳破时,浓缩蛋白液中不含有蛋白或量很低(包括目的蛋白),而第一次的滤下液中含有目的蛋白,则说明滤膜失效,需要换新的超滤管。 不同MWCO的离心转速要求不同。当然转速越大,时间越长,透过就越多。 而且速度也和料液性质有关,一般只能根据你的蛋白溶液进行试验,看flux是多少,而且随着透过体积增加,flux会逐渐降低。 以使其达到想要的浓缩倍数。sartorius的离心管保证有最小体积不会滤干,具体要看不同的厂家。 离心条件说明书上应该有推荐值,一般至少要3000g以上,注意控制过程中的温度以保证蛋白活性。 可以反复用几次,次数多了就不行了,管和膜都可能会破。不用的时候,20% EtOH保存以免长菌。 我用的是millpore的超滤离心管要求的分之量10k的,体积15ml 要求的转速低于4000g 不过这个很容易破基本上是一次性的另外注意不要让膜干了

过程控制仪表实验报告解析

成绩________ 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 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实验一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校验 (2) 实验二热电阻温度变送器的校验 (5) 实验三模拟调节器开环校验 (8) 实验四模拟调节器闭环校验 (12) 实验五SLPC可编程调节器的编程设计与操作 (14) 实验六SLPC可编程调节器PID控制参数整定 (19)

实验一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校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熟悉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整体结构及各种部件的作用。 2.掌握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起点及终点调整、精度校验、迁移的调整方法。 二、实验项目 1.掌握气动定值器、标准电流表、标准压力表、标准电阻箱的使用方法。2.了解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整体结构,熟悉各调节螺钉的位置和用途。 3.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仪表的起点、终点调整,进行精度、迁移校验。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1.电容式差压变送器1台 2.标准电阻箱1个 3.气动定值器1个 4.标准电流表1台 5.标准压力表1个 6.大、小螺丝刀各1把 7.连接导线、气压导管若干 四、实验原理 实验接线如图2-1所示。 图2-1 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校验接线图 五、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姓名:朱建勇 班级:自动1306 学号:201323020601

现代控制理论 实验报告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自动1306 姓名: 朱建勇 学号: 201323020601 成绩评定: 一、实验题目: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以及线性变换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学会在MATLAB 中建立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 2. 掌握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学会用MATLAB 实现不同模型之 间的相互转换。 3. 熟悉系统的连接。学会用MATLAB 确定整个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 4. 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相似变换。掌握将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为对角标准型、约当标准 型、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的方法。学会用MATLAB 进行线性变换。 三、实验仪器 个人笔记本电脑 Matlab R2014a 软件 四、实验内容 1.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a) ) 3()1(4)(2++=s s s s G

(b) 3486)(22++++=s s s s s G

(c) 6 1161)(232+++++=z z z z z z G (1)建立系统的TF 或ZPK 模型。 (2)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ss( )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再将得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用函 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3)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jordants( )转换为对角标准型或约当标准型。再将得到的对角 标准型或约当标准型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4)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ctrlts( )转换为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再将得到的能控标 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