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学史的论文目录大全

关于物理学史的论文目录大全
关于物理学史的论文目录大全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李艳平教授;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胡化凯教授、大同大学李海教授、清华大学刘兵教授;秘书:首都师范大学白欣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继续挂靠在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1998-2005年物理学史部分

物理学史中的文献目录,收集范围,以国家出版发行的主要报刊杂志为准,侧重物理学史部分以及相关文章。分类排序:按年代。目录格式为:题目/作者/刊名/年卷期/页码。收录中会有错误,请纠正。

1998-05年物理学史部分

杨振宁:与爱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学家,高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4,34~41

朱载堉其人,邓宏里,光明日报,1998年8月21日

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李醒民,方法,1998,8,9~20

理论物理学宗师--洛伦兹,刘乃汤,现代物理知识,1998年 5期42~44

科学上的伟大发现——纪念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00 周年,王渝生,中国科学报,1998年10月6日

计算物理国家极重点实验室简介.沈龙钧等.物理,1998,27(12)249

国家“八六三”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简介.王建荣.物理,1998,27(12)750

冲击破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简介.谭华.物理,1998,27(12)751

物理学志愿者—核物理学家迈耶.刘义保.现代物理知识,1999,1,39-41

伦琴对热学和电学的贡献.王较过等.现代物理知识,1999,1,42-43

扭秤的发明应用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朱湘柱等.现代物理知识,1999,1,44-45

量子霍尔效应和诺贝尔物理奖.虞? 跃.科学,1999,51(1),55-57

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创造者张锡钧教授.王? 鹤.科学中国人,1999,1,8-11

战时日本的物理学家.Laurie M.Brown,南部阳一郎.科学(中译),1999,3,45-48

核物理学家张文裕.陈清泉.新华文摘,1999,3,134-137

托马斯?杨与杨氏干涉实验.刁述妍等.物理,1999,(28)3,187-190

关于集成电路的发明与发明权争论的历史考察—纪念集成电路发明40周年,阎康年,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60-68

同上帝对话爱因斯坦传奇,董光璧,中华读书报,1999年4月14日

几何动力学观念的确立和升华—时空物理百年回顾, 沈葹. 科学,1999,51(2),40-44

科学泰斗,良师益友--深切悼念王淦昌先生, 杜祥琬.物理,1999,28(4),244-245

王淦昌与诺贝尔奖. 周志成.百科知识,1999,4,36-37

晶体管的发明. 李安平.中国科技月报,1999,5,57-57

两弹一星,彪炳史册. 李安平.科学时报,1999年5月31日

贝尔实验室连获诺贝尔奖的启示. 阎康年.科技日报,1999年5月1日

王淦昌对科学创新的诠释—为怀念王老而作. 吴水清.世界科学*,1999,3,35-37

迈特纳和她对发现核裂变的贡献. 戴宏毅等.物理,1999,28(5),308-313

对朱载堉异径管律的探讨. 冯德民.西北大学学报(自然),1999,29(2),183-186

丽江木氏谱牒版本源流考. 和力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1999,3,47-51

白族音乐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贡献. 董锦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1999,3,81-83

光本性的认识. 刘义保等.现代物理知识,1999,3,40-42

开尔文在电磁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刁述妍等.现代物理知识,1999,3,39-40

佩兰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方法. 张东壁.现代物理知识,1999,3,45-46

德布罗意与物质波理论. 王教过.现代物理知识,1999,3,47-48

赫兹与电磁波的发现. 潘留占等.物理通报*,1999,1,40-42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的爱因斯坦. 王荣德.物理通报*,1999,3,36-39

从超距作用到场. 胡亚敏.物理通报*,1999,3,40-41

原子弹爆炸成功.王渝生,科技日报,1999年7月5日

论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吴炜.大自然探索,1999,18(3),117-120

赫姆霍兹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杰出贡献.罗平,大自然探索,1999,18(3),121-127

物理学史上的一场大误会.戴宏毅.自然杂志,1999,21(4),237-239

爱因斯坦在上海.陈敬全.科学,1999,51(4),37-39

中微子的发现.季淑莉.物理,1999,28(7),434-436

玻耳兹曼:一位深受哲学困扰的物理学家.成素梅.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3,64-71,74

伽利略与罗马教会.张增一.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3,50-58

卢瑟福元素嬗变理论的形成和卢瑟福的贝克利亚演讲.宋德生.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3,59-63,58

氢弹爆炸成功. 王渝生,科技日报,1999年9月9日

μ子原子被发现. 阎康年,科技日报,1999年9月15日

殊途同归拿诺--诺贝尔奖的两个案例(物理)分析. 阎康年,科学新闻周刊,1999年24

论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几何化思想. 陈卫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5),16-18

物理学世界图景的变换及其比较. 冉启锋.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5),19-23

从爱因斯坦到杨振宁. 吴水清.物理通报,1999,8,38-40

论物理假说之源. 金蓉.物理通报,1999,5,43-44

超导托马克装置建设,王渝生,科技日报,1999年10月20日

阿尔法磁谱仪的永磁体,王渝生,科技日报,1999年10月21日

南极长城站建成,分子轨道图形理论,高温超导体研究,水道基因组物理图,王渝生,科技日报,1999年11月11日

库仑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王较过.现代物理知识,1999,6,43-44

中西方古代对物质不灭论的认识. 胡化凯.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1(6),55-61

亥姆霍兹与马赫:实在论者与实证论者,许良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6),37-40

首任物理学研究所主任李书华. 樊洪业.科学时报,1999年11月30日

缅怀钱临照先生对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电镜学会的贡献. 吴自勤.物理,1999,28(12),746-747

对我的老师钱临照先生的怀念. 李林.物理,1999,28(12),748-750

缅怀我国晶体范性及电子显微学研究的先驱钱临照先生. 郭可信.物理,1999,28(12),751-752

阿拉果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王较过.物理,1999,28(12),752-755

唐五代至宋敦煌的量器及量制. 高启安.敦煌学辑刊,1999,1,59-73

无行说对中国古代物理认识的影响. 胡化凯.管子学刊*,1999,1,74-78

物理学百年回顾. 本? 刊.世界科学,2000,2,封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灵感。叶李华.科学月刊*(台),1999,30(11),898-901

巨人肩上的巨人。叶李华.科学月刊*(台),1999,30(10),807-811

物理学家排行榜。简宗奇.科学月刊*(台),2000,31(3),253-255

量子力学的起源。高涌泉.科学月刊*(台),1999,30(11),902-906

卢瑟福散射与原子的有核模型.曹肇基.大学物理*,1999,18(12),34-36

爱因斯坦坚持纲领的原因.胡化凯.大学物理,1999,18(8)*,30-34

卢瑟福散射与原子的有核模型.曹肇基.大学物理*,1999,18(12),34-36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回顾. 冯端.科学时报,1999年12月30日

清代中和韶乐—排箫、篪、搏拊等。本刊.中国文物报,1999年12月26日

贝尔实验室丰硕的诺贝尔奖成果及其启示—纪念贝尔实验室成立75周年,阎康年,物理,2000,29(2),114-118

我与国外高科技实验室. 阎康年,科学时报,2000年3月13日

牛顿,爱因斯坦两个时代的科学伟人,阎康年,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13期

研究开发(R and D)译法辨识,阎康年,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19期

文化特征及其对科学创造性的作用,阎康年,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29期

卡文迪什实验室和贝尔实验室持续兴盛原因剖析,阎康年,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2,9-13 激光器发明40年,阎康年,科技日报,2000年8月14日

x射线的发现与发展,李安平,科技日报,2000年10月3日

赫姆霍兹的“论能量守恒”及其学术价值, 罗平.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5,63-70

奥古斯特?孔脱:第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罗平.物理,2000,29(7),428-433

亥姆霍兹对电动力学的发展的重要影响, 罗平,物理,2000,29(9),565-570,572

严谨而精密的创新—瑞利进行研究的特点, 刘战存.物理,2000,29(10),627-630

普朗克与量子概念。刘兵.科学,2000,52(2),50-53

费米学派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杨发文.物理通报,2000,1,42-44

爱迪生,白炽灯,创新精神. 眭平.物理通报,2000,2,39-41

爱因斯坦相对论现代物理学革命.眭平.物理通报,2000,5,43-46

牛顿的美学思想与科学贡献。司德平.物理通报,2000,3,38-39,47

从对称性看规范场.江向东等.物理通报,2000,6,40-42

从对称性看规范场.江向东等.物理通报,2000,6,40-42

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1999(二), E.B.卡尔松.物理通报,2000,9,1-4

诺贝尔物理学奖(三), E.B.卡尔松.物理通报,2000,10,1-8

多才多艺的科学大师薛定谔. 杨发文.现代物理知识,2000,1,39-42

古希腊物理学简史. 吴蓓.现代物理知识,2000.1.42-46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 厉光烈等.现代物理知识,2000,12(1),2-6;12(2),2-5

林晓满.1999年诺贝尔物理奖.现代物理知识,2000,12(2),6-8

物理学知识与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陈百万.现代物理知识,2000,12(2),15-16

放射性的早期历史. 刘乃汤.现代物理知识.2000,12(2),42-44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续前)。厉光烈等.现代物理知识,2000,3,2-6

从物理学的发展谈科学技术的进步.林国星.现代物理知识,2000,12(6),37-41

易辛与易辛模型.王鑫.现代物理知识,2000,12(6),41-41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简况(续).江向东等.现代物理知识,2000,12(6),42-44

关于量子力学发展早期的学派之争的评述.张德兰等.大学物理*,2000,19(2),38-42 1999年诺贝尔物理奖介绍.彭宏安.大学物理*,2000,19(3),1-4,10

两种中微子的发现.崔家岭.大学物理*,2000,19(3),35-36,42

关于量子力学发展早期的学派之争的评述.张德兰等.大学物理*,2000,19(2),38-42 1999年诺贝尔物理奖介绍.彭宏安.大学物理*,2000,19(3),1-4,10

两种中微子的发现.崔家岭.大学物理*,2000,19(3),35-36,42

关于量子力学发展早期的学派之争的评述.张德兰等.大学物理*,2000,19(2),38-42 1999年诺贝尔物理奖介绍.彭宏安.大学物理*,2000,19(3),1-4,10

两种中微子的发现.崔家岭.大学物理*,2000,19(3),35-36,42

凝聚态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冯端.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15(6),407-412

激光:20世纪科学之光.陈敬全.科学,2000,52(6),34-37

《墨经》光学四条阐微.徐希燕.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7),58-61,封4

试论现代物理学和先秦道家思想之间的趋同性.王劲松.复旦学报(社科),2000,3,95-102 霍金再次落榜(诺贝尔奖)说明了什么?安鹏.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45期

诺贝尔物理奖授予通信革命背后的三位无名英雄.本刊.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45期

粒子照镜子、里外不一样—二十世纪的科学:物理篇(上下). 张小军.科学时报,2000年1月29日,31日

二十世纪的科学—物理学篇:物质构成之谜(上下). 潘治.科学时报,2000年2月3日,2月4日

中国科学家评述诺贝尔物理奖, 本刊.科学时报,2000年10月19日

《科学》《自然》杂志撰文介绍—电子学革命之父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王丹红译.科学时报,2000年10月19日

我国物理学界的“四大名旦”。黄汉平.科技日报,2000年4月22日

2000年俄美科学家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本刊.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1日

贝尔实验室缘何总能创新。记者.光明日报,2000年3月29日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 余海若.大众科技报,2000年10月26日

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年获奖名单, 本刊.大众科技报,2000年10月26日

巴丁两次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给我们的启示.李兴鳌.物理通报,2000,12,34-36

回顾百年诺贝尔物理奖. 江才建.科学月刊(台)*,2000,31(12),1026-1029

半导体异质结构与积体电路—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特别报导. 陈永芳.科学月刊(台)*,2000,31(12),1040-1050

吴大猷先生评《经典力学》.沈惠川.物理,2000,29(12),743-746,739

杨振宁在昆明的读书生活. 苏石.人物,2000,12,49-59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基础研究,本刊,中国基础科学,2000,5,49-51

贝尔实验室—人类首次看电视.本刊.北京青年报,2000年12月28日

纪念量子论创立一百周年.路甬祥.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50期

纪念普朗克发现量子论100周年.何祚庥.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50期

验证相对论—发现光线会拐弯.本刊.北京青年报,2000年12月27日

纪念严济慈诞辰100周年.严又光等.科技日报,2000年12月29日;

量子英雄榜(图片).本? 刊.中华读书报,2000年12月27日

量子概论:一个史诗时代的开端,戈革,中华读书报,2000年12月27日

论牛顿的宇宙论思想, 袁江洋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5),60-67

汤斯的意外只之举和激光器发明的科学探索,杨发文,物理通报,2001,9,37-39

谈物理学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作用,蔡志凌,物理通报,2001,9,39-40

科学讨论与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赵国庆等,物理通报,2001,8,38-42

斯涅耳定理在中国的流传,付邦红,物理通报,2001,4,39-43

东西方古代对电与磁现象认识的对比,舒恒杞,物理通报,2001,5?,40-45

为了遥动的祭奠--漫话海森伯,吴水清,?物理通报,2001,6,39-43

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介绍,朱长明译,物理通报,2001,11,1-5

低温物理领域的开拓者--卡末林?昂内斯,章立源,物理通报,2001,10,43-44

原子观的演化,田伟中,物理通报,2001,11,42-44

朱载堉异经管律复原测音研究考释,徐飞,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2),65-72

海因利希?赫兹: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敏锐的思想家,徐? 良,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2),79-87,94 罗蒙诺索夫的量子--微粒论,曹克,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4),73-80

对“人定胜天”的历史反思,罗见今,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5),68-73

威廉?康拉德?伦琴--卓尔不凡的实验物理学大师,杨庆余等,自然辨证法通讯,2001,23(6),68-79 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评价. 夏建白.科学,2001,53(1),56-58

量子物理学的基石--纪念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100周年,李海等,物理,2001,30(11),724-728

超导电性发现的历史回顾,刘冰等,物理,2001,30(8),513-517

怀念优秀的青年物理学家孟宪振,郝柏林等,物理,2001,30(8),511-512

乐育英才,风范永存的吴大猷教授,沈克琦,物理,2001,30(4),230-237

杨振宁物理思想浅探,谢世雄,物理,2001,30(4),238-240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彭桓武,物理,2001,30(5),265-270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周光召,物理,2001,30(5),259-264

纪念普朗克发现量子论100周年,何祚庥,物理,2001,30(5),279-285

19-20世纪之交电磁学的发展和影响(1,2),宋佰谦,物理,2001,30(2,3),111-115;175-179

德布罗意和物质波的诞生,肖明等,物理,2001,30(10),659-664

低温超导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史话,刘冰等,物理,2001,30(12),795-799

牛顿对热学的贡献,史贵全,物理,2001,30(2),115-119

诺贝尔奖离我们并不遥远—从集成电路发明获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谈起,王阳元,物理,2001,30(3),132-137

蒲富恪院士在经逝世,本刊,物理,2001,30(6),382-382

亥姆霍兹与狭义相对论,徐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2),63-66

争论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林学俊,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6),78-80

光网络与光子集成的发展(上),王启明,电子产品世界*,2001,4,7-13

20世纪的宇宙物理学,刘道军译,世界科学,2001,5,2-6

20世纪的宇宙物理学(续),刘道军译,世界科学?,2001,6,4-8

见证奇迹--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克?基尔比访谈录,王勇等,世界科学,2001,7,2-4

“使原子齐声歌唱”--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郝建纲译,世界科学,2001,11,5-6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续),厉光烈,现代物理知识,2001,13(2),3-6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续),厉光烈等,现代物理知识,2001,3,3-7

光速的测量史,尹世忠等,现代物理知识,2001,3,56-57

光学史上的一段佳话,黄艳华,现代物理知识,2001,3,55-55

核科学家维格纳,程民治,现代物理知识,2001,3,52-54

热力学第三定律创立的过程及其发展,朱湘柱等,现代物理知识,2001,13(4),?49-51

纪念施瓦布发现太阳黑子周期,张旭等,现代物理知识,2001,13(4),48-49

《现代物理知识》2001年总目录,本刊,现代物理知识,2001,6,61-63

通向洛斯阿拉莫斯之路,毛颖等,现代物理知识,2001,6,48-49

温伯格的量子力学观,孙天玉等,现代物理知识,2001,6,53-54

狄拉克获诺贝尔奖的经过,王正行,现代物理知识,2001,6,54-56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续),厉光烈等,现代物理知识,2001,13(4),3-8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续),厉光烈等,现代物理知识,2001,13(5),3-7

量子百年话创新,杨福家,自然杂志,2001,23(2),63-66

爱因斯坦科学年谱简编,蔡宾牟,自然杂志,1979,2(2),79-83

量子百年话创新,杨福家,新华文摘,2001,8,157-159

英国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利,王士平,大学物理*,2001,20(2),42-44

罗马教会对《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审查,崔家岭等,大学物理*,2001,20(2),31-35 近克耳孙的光速测定实验,刘战存等,大学物理*,2001,20(3),30-46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申先甲,大学物理*,2001,20(1),40-43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诺贝尔奖得主查德威克,张昌芳,大学物理*,2001,20(6),42-45

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述,本刊,国外科技动态,2001,11,10-13

从物理学家到生物学大科学家--纪念马克斯?德尔布吕克逝世20周年,庚庆城,科学导报,2001,12,26-33 传统文化和现代物理学,张沁源,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35期

赤诚的奉献--追忆力学家宗基院士,本刊,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23期

吕锡恩. 怀念父亲严济慈.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4期

迟到的诺贝尔奖--记“集成电路之父”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基尔比,本刊,北京青年报,2001,6,13?

丁肇中: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粒子,本刊,北京日报,2001年6月13日?

爱因斯坦对E=mc2真的那么有把握吗?(作者:杰伊?托尔森).本刊.参考消息,2001年1月5日

与阿基米德邂逅,本刊,参考消息,2001年7月9日?

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杰作让原子“齐生歌唱”,本刊,参考消息,2001年10月11日

时间是什么?--伽利略为提高记时工具的精确性做了很大贡献. 沈英甲等.科技日报,2001年2月1日

贝尔实验室来到中国,本刊,科学时报,2001年11月27日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本? 刊,科学时报,2001年9月25日

类比在何物理中的应用,曹肇基,大学物理*,2001,20(12),32-34

从费恩曼最后的日子谈科学家的良心和责任感,肖炳西等,现代物理知识,2001,14(1),54-55,

站在巨人的背后--哈雷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张岚,物理通报,2001,12,38-40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天文项目回顾,吴鑫基等,现代物理知识,2001,14(1),7-11

明代姚广孝及其隔声建筑, 戴念祖,物理,2002,31(2),117-121

晶体管发明的启示, 阎康年,国外科技动态,2002,1,42-45

卢鹤绂在核能领域中的卓越贡献,卢永亮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4(1),75-79

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实验,柯惟力,物理通报,2002,2,41-43

困境中的贝尔实验室,本? 刊,国外科技动态,2002,1,31-33

2001年度诺贝尔奖评介--实验证实碱金属气体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王育竹,科学,2002,54(1),51-52 意大利航海家进入了新大陆--漫话恩里科?费迷,吴水清,物理通讯,2002,1,42-45

周总理让我搞导弹,钱学森,作家文摘,2002年1月11日

忆中国原子弹的初制,袁成隆,炎黄春秋,2002,1,24-27

严济慈先生与东西大学,蒋平波,光明日报,2002年1月9日

扫除史学研究的“拦路虎”--评《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关增建,中华读书报,2002年1月9日

是什么造就了“爱因斯坦奇迹年”?方在庆,中华读书报, 2002年4月24日

真与善的协调:爱因斯坦的榜样, 董光璧,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2,1, 45-48

光子学专家--张光宣, 本? 刊,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4, 80-81

亚里士多德空间观念的研究, 张道武,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19(2), 59-62

核科学中的世界女杰, 王秋玲, 物理通报, 2002,3, 38-40

亚里士多德与物理学, 张连富, 物理通报, 2002,3, 41-44

厄任菲斯特--现代物理学精髓的大师, 杨庆余,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24(2), 78-87

俄国物理学家N?G?巴索夫去逝, 聂玉昕, 物理, 2002,31(3), 133-133

海森伯与纳粹的铀计划, 张民仓等, 物理, 2002,31(3), 171-175

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 林晓满, 现代物理知识, 2002,2, 6-8

费米:原子时代的开创者, 郭世琮编译, 科学世界, 2002,3, 64-65,66

不自愿的物理学革命, 本? 刊, 参考消息, 2002年3月18日

明清之际汤若望的窥筒远镜,戴念祖等,物理,2002,31(5),322-326

乔治?伽莫夫--成就卓越、勇于创新的科学大师,杨庆余,物理,2002,31(5),327-332

规范场理论在中国--为庆祝杨振宁先生80大寿而作,李华钟,物理,2002,31(4),249-253

2001年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简介,赵世荣,物理,2002,31(5),318-321

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胡占杰,现代物理知识,2002,3,57-57

浅析吴有训的物理教育思想,吴昊,现代物理知识,2002,3,55-56

爱因斯坦和狄拉克谁对20世纪物理学发展贡献大,郁忠强,现代物理知识,2002,3,51-54

爱因斯坦与歌德尔--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逻辑学家,陈颖健编译,

国外科技动态,2002,5,20-22,25

谁最先描绘了基本定律,郭世琮编译,科学世界,2002,5,73-79

纪念卢鹤绂先生逝世五周年大会在上海举行,秋蒲,物理通报,2002,4,39-39

论卢鹤绂的科教思想,吴水清,物理通报,2002,4,40-40

物理学教授--温景嵩,本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5,75-76

中国光学的三条经验,王大珩,光明日报,2002年5月10日

喜见《钱临照文集》--郭可信、朱清时等访谈,本刊,科技日报,2002年5月17日

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飞行实验纪实, 章本立, 新华文摘, 2002,6, 109-130

中国史前音乐文化状况初探, 黄厚明等, 中原文物, 2002,3, 18-27

从科学大师到灵魂出卖者--勒纳德其人其事, 王克迪,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24(3), 78-88

我国早期大学对物理教材的编译概况, 王延锋, 物理通报, 2002,5, 38-42

物理学的发展需要物理--哲学型复合人才, 林辉, 物理通报, 2002,5, 43-44

中国核物理鼻祖--赵忠尧, 顾永红, 光明日报, 2002年7月1日

第一本中译X射线著作--《通物电光》, 李迪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19(3), 76-80

汤川秀树与π介子理论的提出, 杨发文, 物理通报, 2002,7, 41-44

颂“我愿以身许国”--纪念“核弹之父”资深院士王淦昌, 虞吴, 物理通报, 2002,7, 35-40

泡利与电子自旋假说, 傅海辉, 科学, 2002,54(4), 41-44

物理学会终结吗, 李学潜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2,4, 57-59

假说是物理学理论的胚胎, 程民治, 现代物理知识, 2002,4, 55-56

中国磁学研究的几位先驱者, 王世平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2,4, 53-54

张文裕先生发现原子--纪念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张文裕院士逝世10周年, 况浩怀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2,4, 52-52

伽利略: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张九庆, 科学时报, 2002年7月21日

俄国物理学家A?M?普罗霍罗夫去世, 聂玉昕, 物理, 2002,31(7), 478-478

纪念H?P?Furth教授--回忆中美核聚变交流第一页, 陈春先, 物理,2002,31(7), 466-477

康熙与《律历渊源》的编纂, 吴伯娅,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2,4, 62-67

纪念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周培源先生--《周培源文集》前言, 许智宏, 物理通报, 2002,8, 1-2

宗师巨匠,表率楷模--《周培源文集》简介, 成木之, 物理通报, 2002,8, 2-6

牢记周培源先生的教导, 吴祖仁, 物理通报, 2002,8, 8-9

高瞻远瞩’继往开来--重读《90周年话沧桑》有感,记周培源, 盛森芝等, 物理通报, 2002,8, 7-8

小居里夫人的高足弟子--钱三强留学法国纪事, 周全海, 名人传记, 2002,9, 25-29

是真名士自风流--记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黄昆, 李斌, 人物, 2002,8, 156-157

霍全和天边界宇宙, 张欣, 自然杂志, 2002,24(4), 243-247

电子字旋假说的提出及其历史经验, 傅海辉, 物理, 2002,31(8), 534-539

粒子诗抄, 李华钟等, 物理, 2002,31(8), 540-542

古人的宇宙意识与现代物理学不谋而合, 伍立杨, 大众科技报, 2002年8月27日

周培源:中国科教界一颗明亮的星--为纪念周老诞辰100周年而作, 章道义,

科技日报, 2002年8月28日

神奇的量子信息技术, 郭光灿, 科技日报, 2002年8月22日

贝尔:科技成果产业的范例, 张九庆, 科学时报, 2002年8月25日

一代宗师教书育人的风范--纪念周培源诞辰100周年, 章道义, 科学时报,2002年8月30日

科学与教育的宝贵财富--《周培源文集》出版, 本刊, 科学时报, 2002年8月30日

复杂性研究的崛起与大物理学观的无奈, 宋正海,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2,3, 59-61

复杂性研究的崛起与大物理学观的无奈, 宋正海,科学新闻, 2002年21期

克劳修斯在热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金泉, 物理通报, 2002,9, 43-45

杰出的导师亥姆霍兹及其对维恩的影响, 王心芬等, 物理, 2002,31(9), 604-608

与巨人同行, 陈颖建, 国外科技动态, 2002,9, 33-35

费恩曼传奇的朴素内因, 厚宇德, 现代物理知识, 2002,5, 57-59

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伯生平简介, 邢志忠, 现代物理知识, 2002,5, 53-56

对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思考, 李惕碚, 科学时报, 2002年10月14日

居里夫妇的不幸, 杨建邺, 科学时报(科学周末), 2002年10月13日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雷蒙德?戴维新、(日)小柴昌俊、

(美)卡尔多?贾科尼, 本刊, 科技日报, 2002年10月9日

解读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 姜岩等, 科技日报, 2002年10月9日

X射线天文学之父--访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贾科尼, 本刊, 科技日报, 2002年10月10日

关于牛顿, 赵洋,读书, 2002,1, 51-51

霍金发现了什么?赵洋,图形科普*, 2002年11期, 14-20

贺杨振宁教授八秋华诞, 杨纲凯, 二十一世纪(港)*, 2002年70期, 102-102

沃纳?海森堡(1901-1976年), 杨振宁, 二十一世纪(港)*, 2002年70期, 103-108

吴大猷的研究和教学生涯, 李玲红等, 科学月刊(台)*, 2002,33(8), 666-675

牛顿出生与伽利略逝世并非同一年, 李增智等, 大学物理*, 2002,21(6), 43-44

当代计量学的现状和发展(1-4), 赵克功, 大学物理*, 2002,21(2-5), 45-45;42-46;38-43;44-46 中国古代对光的性质的认识, 关增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 2002,10(1), 20-23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王明晓, 固原师专大学学报(自然)*, 2002,22(6), 89-90 卡尔?波普尔生平--国外纪念波普尔诞辰百年, 孙承晟译, 科学时报(科学周末), 2002年9月29日

钱学森:满腹经纶一身情韵, 余玮, 名人传记, 2002,11, 4-10

泱泱大师,铮铮风骨--周培源传略, 奚学瑶等, 人物, 2002,10, 15-32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探析, 仲伟纲等, 物理, 2002,31(10), 676-681

缅怀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教育家褚圣麟教授, 许祖华, 物理, 2002,31(10), 682-683

中国女物理学家为何在减少?吴令安, 物理, 2002,31(10), 684-685

中国物理学会简介, 田淑琴, 物理, 2002,31(10), 623-623

新世纪的第一只燕子--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述评, 魏晓云等, 物理, 2002,31(10), 629-634

杰克?基尔比--集成电路的开拓者, 浦根祥,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24(5), 69-76

激光:从发明到应用, 樊春良,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24(5), 51-58

吴学国: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开拓者, 何希元, 科学新闻, 2002年20期

美籍华裔科学家田长霖逝世, 司九岳, 科学时报, 2002年11月6日

谁是弗里茨?伦敦, 刘兵, 科学时报, 2002年10月25日

说不尽的玻尔兹曼--《玻尔兹曼》, 方在庆,博览群书, 2002,12, 65-66

说不尽的玻尔兹曼, 方在庆,科学时报, 2002年9月20日

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争鸣, 宋正海,科学新闻, 2002年22期

“宇宙侦探”捕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戴恩文译, 世界科学, 2002,11, 5-5

史蒂芬?霍金--活着的爱因斯坦, 吴水清, 物理通报, 2002,11, 36-45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朱长明等译, 物理通报, 2002,11, 6-8

宗师巨匠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诞辰100周年, 章道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2,17(6), 446-450

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评介--观测天体物理的开创性工作, 王仲, 科学, 2002,54(6), 58-59

2002年诺贝尔科学奖--物理学奖:开启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 本刊,国际科技动态, 2002,11, 3-7

回顾微观探索谈谈科学假设, 仲海洋, 现代物理知识, 2002,6, 55-57

李政道在赵忠尧诞辰百年纪念会上发言, 柳怀祖, 现代物理知识, 2002,14(6), 54-54量子物理百年历程, 侯春风, 现代物理知识, 2002,14(6), 3-8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贺陆埮70寿为天体物理会议写, 罗辽复, 现代物理知识, 2002,14(6), 52-53

论复数的本体论意义与方法论启示, 石益祥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18(11), 36-39

薛定谔对基因性质的物理学分析及其思想影响--评介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生命细胞的物理学见解》, 向义和, 物理, 2002,31(11), 741-746

泡利的科学成就和哲学思想, 彭石安, 物理, 2002,31(11), 747-751

严济慈旅法情书里的科学情怀, 本刊, 文汇读书周报, 2002年11月22日

霍金的文化修养, 钱定平, 科学时报(科学周末), 2002年12月8日

从伦琴到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建邺, 科学时报(科学周末), 2002年11月17日

薛定谔迷上了古希腊, 方在庆,中国图书商报, 2002年8月8日

从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谈起, 钮卫星, 文景, 2002,5,38-45

泽惠史林之作--评《中国科学技术?度量衡卷》, 关增建, 史学月刊, 2002,11, 75-77

长眼在牛顿身旁的科学家, 赵洋,科学时报(科学周末), 2002年12月22日

卓越心智和强烈信念的独特结合--纪念狄拉克诞辰100周年, 杨庆余, 大学物理*, 2002,21(8), 12-21 扭转世界的宇宙观--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特别报导, 倪简白, 科学月刊(台)*, 2002,33(12), 1028-1032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附照片), 本刊, 自然杂志, 2002,6, 封2

现代物理学史上的一位奇才--彼得?卡皮察, 杨庆余, 物理通报, 2002,12, 34-37

有关二战期间海森伯历史问题的再探讨, 张民仓等, 物理, 2002,31(12), 817-818

对《海森伯与纳粹的铀计划》一文质疑, 秦克诚, 物理, 2002,31(12), 817-817

哈雷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张岚等, 物理, 2002,31(12), 810-812

王淦昌先生与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事业, 甘永超,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24(6), 73-74

爱因斯坦为何遭到诺贝尔奖的冷遇?杨建邺, 中华读书报, 2002年12月11日

2002年物理学进展评述, 本刊, 科技日报, 2002年12月30日

杨振宁谈笑风声细数二十世纪重要物理学家, 本刊, 参考消息, 2002年11月14日

朗之万及其物理学发展的贡献, 王较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17(6), 40-41

迈克耳孙对光学精密仪器及光谱学的研究, 刘战存等, 大学物理*, 2002,21(10), 24-27

物理学研究的美学精神, 杨庆余, 大学物理*, 2002,21(11), 38-48

跟着兴趣走--清华园里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顾淑霞等, 文汇报,2003年1月2日

弱力的故事, 江向东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3,1, 58-63

科普大师卡尔?萨根--兼谈科普教育, 孙海滨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3,1, 64-64

量子理论的巨匠--狄拉克, 许敏, 现代物理知识, 2003,1, 65-66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之, 现代物理知识, 2003,1;封三

美日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卞吉, 现代物理知识, 2003,1, 71-71

X射线天文学之父--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斯和小柴昌俊的故事, 陈红梅编译, 科学世界, 2003,1, 65-68

试论赫兹的物理学思想及研究方法, 钱长炎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19(1), 79-86

海森伯及其对量子力学的贡献, 刘立毅等, 物理通报, 2003,1, 38-42

天文学首次观测到“暗”伽马射线爆发, 本刊, 物理通报, 2003,1, 26-26

科学家揭开反应堆中微子消失之谜, 本刊, 物理通报, 2003,1, 47-47

亚里士多德时空观与中顿时空观比较, 胡化凯,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20(1), 76-80

“热寂说”疑案新论, 周雁翎,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3,25(1), 62-69

霍金的宇宙学, 张欣,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3,25(1), 32-36

美与物理学, 杨振宁, 科学新闻, 2003年2期

360年的牛顿(附图)--《不朽的科学人--纪念牛顿诞辰360周年》, 李元等, 科学时报, 2003年1月31日

穿越文化的物理学史--《物理学史》戴念祖译, 杨建邺, 中国图书商报, 2003年1月24日

内界深深几许--(美)《基本粒子物理学史》, 关洪,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 2003年2月21日

牛顿的贡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戴念祖,科学新闻, 2003年4期

追忆袁家骝(1912-2003年)教授, 陆琰, 科学, 2003,55(2), 43-44

崔崎:科学大师、谦和的绅士, 许良等,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3,25(2), 85-94

德布罗意和物质波理论的诞生, 杨发文, 物理通报, 2003,3, 39-41

李方华院士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女性诺贝尔奖首次花落中国, 本刊, 物理, 2003,32(3), 148-148

深切怀念李林先生, 赵伯儒, 物理, 2003,32(2), 124-126

将科技与产业联姻的物理学家路易?奈尔, 程民治, 物理, 2003,32(2), 127-131

杨振宁学术成就--量子不可积相位因子和规范场的积分表示, 李华钟, 物理, 2003,32(3), 192-194

世界第一个物理技术研究所的建立及其影响--德国夏洛腾堡物理技术研究所, 罗平, 物理, 2003,32(3), 195-199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宋黎明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3,15(2), 6-8

从当代科学的最深处走来--探索宇宙奥秘的丁肇中与他的中国情结, 张传军等, 人物, 2003,4, 14-23

世界理论物理的“科学先驱”--记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院士, 余玮, 名人传记, 2003,4, 4-12

科学王国无畏的女先锋--记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本刊, 参考消息, 2003年3月3日“追捕”神秘的中微子--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沈英甲, 科技日报, 2003年4月2日

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开拓者--林兰英, 何春藩, 科技日报, 2003年4月4日

《时间简史》居然有误--记质疑霍金的军校生曹黄金, 本刊, 科技日报, 2003年4月8日

从实验中学习知识--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蒂纳斯?维尔特曼(1999年获得), 本刊, 文汇报, 2003年3月6日

柯瓦雷来了--该丛书填补了我国科学史方面的空白(《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本刊, 科学时报, 2003年4月3日

走近科学家群体--《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家群体透视》, 武文, 科学时报, 2003年4月3日科学思想的内在力量--《牛顿研究》, 王克迪, 科学时报, 2003年4月3日

勾勒中国近代物理学--《中国现代物理学史略》, 戴念祖,科学时报, 2003年4月17日

从爱因斯坦反战活动谈起, 林孝信, 科学月刊(台), 2003,5, 374-375

禅宗逻辑与现代物理学, 王颠夫等, 科学技术哲学, 2003,4(B2), 50-53

詹特切克生平简介, 姜广智, 现代物理知识, 2003,3, 67-67

赫兹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及其历史意义, 钱长炎, 自然杂志, 2003,25(2), 117-122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的“犹太伟人现象”, 韦中棪, 物理通报, 2003,4, 40-45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研究--“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一, 吴承埙, 物理通报, 2003,4, 36-39

物理学和生物学(上), 郝柏林, 物理, 2003,32(4), 213-218

范德瓦耳斯和他的状态方程, 钞曦旭等, 物理, 2003,32(4), 263-268

几位著名中国物理学家与西方物理学大师们, 厚宇德, 物理, 2003,32(4), 269-273

不凡身世,科学一生-追忆美籍华裔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博士, 本刊, 科学新闻, 2003年8期

像天才一样思考,像常人一般生活--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与情感经历, 本刊, 参考资料, 2003年5月26日瘟疫造就了伟大的牛顿?, 王洪波, 中华读书报, 2003年5月28日

中国对物理学的独特贡献--《中国物理学史大系?物理教育史》, 杨国祯, 中华读书报, 2003年4月30日

凝结着中国几代学人心血的盛举--《爱因斯坦全集》中文版出版始末, 吴忠超, 大众科技报, 2003年5月27日

袁家骝和他的科学贡献, 吴水清, 物理通报, 2003,5, 42-44

称量地球质量的人:卡文迪什及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二, 吴成埙, 物理通报, 2003,5, 39-40,

α粒子散射实验与原子核的发现, 孙普男等, 物理通报, 2003,6, 37-39

忆临照师对我国仪器仪表事业的贡献, 许槑, 物理通报, 2003,6, 36-36

拉曼对光散射的实验研究, 刘战存等, 物理, 2003,32(6), 410-414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刘寄星, 物理, 2003,32(6), 403-409

物理学和生物学(下), 郝柏林, 物理, 2003,32(6), 353-359

浮士德式的科学家--斯塔克其人其事, 王克迪,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3,25(3), 84-93

《度算释例》中物理知识的研究, 白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2003,32(2), 188-193

探索宇宙奥秘的钉肇中与他的中国情结, 张传军, 炎黄春秋, 2003,6, 18-23

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与中国人擦肩而过, 何景棠, 科技导报, 2003,5, 33-36

广义相对论是如何被证明的, 钮卫星, 中华读书报, 2003年6月11日

李方华:一生一世物理情, 本刊, 科技日报, 2003年6月12日

凝结几代学人的心血的盛举--《爱因斯坦全集》中文出版始末, 吴忠超, 中华读书报, 2003年6月25日

黄昆的五个“一”和他的治学之道, 杨发文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3,4, 64-65

纪念劳厄发现晶体X射线衍射90周年--文章若干篇, 本刊, 物理, 2003,32(7), 424-444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刘寄星, 物理, 2003,32(7), 477-483

也论电磁波的预言及其发现过程, 钱长炎, 物理, 2003,32(7), 484-487

多普勒和多普勒效应的起源, 刘战存, 物理, 2003,32(7), 488-491

信封里的爱因斯坦, 刘兵, 科学时报, 2003年7月17日

传记中的爱因斯坦, 张九庆, 科学时报, 2003年7月17日

从爱因斯坦是不是笨说起, 杨建邺, 中华读书报, 2003年7月30日

沃夫拉姆与卡门21世纪的牛顿与爱迪生, 徐新明译, 大众科技报, 2003年7月31日

百年物理学的恢弘画卷--《基本粒子物理学史》2002年出版, 张瑞明等, 中华读书报, 2003年7月30日

一个加入美国籍的真正中国人--《杨振宁文录》读后, 吴江, 文汇读书周报, 2003年7月4日

律圣--朱载堉, 汤叔君, 中州今古, 2003,4, 70-72

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研究--“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五, 王文全等, 物理通报, 2003,8, 36-37

观测宇宙的新窗口--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 宋黎明等, 物理, 2003,32(8), 511-514

树高千尺归故里,斯人虽去魂犹存--怀念杰出的物理学家袁家骝教授, 谢家麟, 物理, 2003,32(8), 558-559 和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关的一段史实, 何景棠, 物理, 2003,32(8), 560-562

地球真的在自转啊--米歇尔?傅科摆实验:“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四, 王岩松等, 物理通报, 2003,7, 42-44

不应被遗忘的杰出女科学家富兰克林, 本刊, 物理通报, 2003,7, 45-47

原子论创始人德谟克利特, 王渝生, 大众科技报, 2003年8月7日

核磁共振发现者爱德华?米尔斯?珀塞尔, 陈育和, 大众科技报, 2003年8月14日

物理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 陈育和, 大众科技报, 2003年9月4日

一个大国的核弹之梦, 本刊, 参考消息, 2003年8月18日

科学与人文,会通以超胜--读《吴大猷文录》, 姚雅欣等, 中华读书报, 2003年8月13日

人类不能没有理想主义--《居里夫人自传》译后记, 杨建邺, 中华读书报, 2003年8月13日

爱因斯坦只有相对论--杨建邺《窥见上帝秘密的人:爱因斯坦传》, 叶子,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 2003年8月29日

从光线弯曲的验证历史看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问题, 钮卫星, 上海交大学报(社科), 2003,11(5), 36-40 托马斯?杨的干涉实验--“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六, 孙敬姝等, 物理通报, 2003,9, 37-38

亚里士多德力学理论的历史价值, 胡化凯等, 物理通报, 2003,9, 39-43

埃米利奥?塞格雷--技术精湛的实验物理学大师, 杨庆余,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3,25(5), 83-91

科学与道德的传承--周培源与爱因斯坦, 奚学瑶, 名人传记, 2003,10, 21-40

中国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物理学--冯瑞院士, 闵乃本, 物理, 2003,32(9), 622-623

赫兹对经典电磁场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其影响, 钱长炎等, 物理, 2003,32(9), 627-632

女性与元素, 姜广智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3,5, 62-64

科学巨星--玻尔兹曼, 张秀平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3,5, 59-61

玻恩和可决定性原则, 厚宝德, 现代物理知识, 2003,5, 56-58

晶体X射线衍射的发现及其深远影响, 麦振洪, 现代物理知识, 2003,5, 53-55

论爱因斯坦的统一性思想, 刘文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 2003,19(3), 81-83

超流研究的历史回顾, 蒋建生等, 大学物理*, 2003,22(3), 30-34

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奖, 陆琰, 大学物理*, 2003,22(4), 3-15

罗伯特?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 杨庆余, 大学物理*, 2003,22(8), 33-38

爱因斯坦:被忽视的教益, 江晓原, 科学时报, 2003年9月25日

走近爱因斯坦, 金涛, 科学时报, 2003年9月25日

三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刊, 参考消息, 2003年10月8日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戴念祖,物理, 2003,32(10),659-664页

对宇宙学常数的认识历程, 张沁源, 科学, 2003,55(6),47-49页

2003年诺贝尔科学奖解析—物理篇, 本刊, 国外科技动态, 2003,11,10-14页

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实验—“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八, 杨庆鑫等, 物理通报, 2003,11,41-42页

埃拉托色尼对他地球周长的巧妙测量—“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九, 王向群等, 物理通报, 2003,11,43-46页

牛顿的三棱镜分解太阳—“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七, 孙敬姝等, 物理通报, 2003,10,45-46页20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章之源, 物理通报, 2003,11,1-3页

从霍金的新思想看物理学中的联系与反联系规律, 祝亚, 现代物理知识, 2003,6,56-58页

文艺复兴时期的开普勒, 李耀俊, 现代物理知识, 2003,6,59-60页

类比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许可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3,6,61-62页

中国老一代物理学家对核科学的重要贡献, 郑春开等, 物理, 2003,32(11),766-771页

量子物理学百年回顾, 曾谨言, 物理, 2003,32(10),665-672

牛顿传记的变化, 张九庆, 科学时报, 2003年11月13日

透视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越来越“热”的低温研究, 刘兵, 中华读书报, 2003年10月29日

美妙的“圆”世界--(美)《圆的历史--数学推理与物理宇宙》, 胡作玄, 科学时报, 2003年11月27日

加洲理工学院的“物理风格”--(美)《奇异之美--盖尔曼传》, 杨建邺, 中华读书报, 2003年11月12日《时间简史》中文版差错百出?本刊, 文汇读书周报, 2003年11月7日

从低温研究历史看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刘兵, 自然杂志, 2003,25(6),355-356

核磁共振-获得诺贝尔奖次数最多的科学专题, 傅杰青, 自然杂志, 2003,25(6),357-361

密立根油滴实验--“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十, 王文全等, 物理通报, 2003,12,40-42

由量子论至起道与超流理论-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胡进锟, 科学月刊(台), 2003,12,1012-1017

汉代音高标准器形制的重要参考, 徐飞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20(6),72-73

离子物理学先驱诞辰100周年, 亦农, 科学时报, 2003年12月10日

密度册测量史话, 李兴华, 中国计量, 2003,12,37-39

中国古代的温度测量, 高鸿春, 中国计量, 2003,12,40转45

《物理学报》创刊70周年(1933-2002年)大事记, 刘大乾, 物理, 2003,32(12),821-827

朱氏十二平均律及其西传, 杨传中,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5(2),27-29

类比方法与光的本性的探索, 仲扣庄, 大学物理*, 2003,22(10),38-41

我国早期大学对物理教材的编译概况, 王延锋, 大学物理*, 2003,22(10),34-37

畅通无阻--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江向东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4,16(1),6-9,

温度测量史话, 李占元等, 中国计量, 2004,1,45-47,

话说水表, 郭华, 中国计量, 2004,1, 48-48

第四维:连接物理学与艺术的桥梁--《爱因斯坦,毕加索》, 蔡天新, 科学时报, 2004年1月29日两条相交的平行线--(英)《爱因斯坦,毕加索》, 吴燕, 文汇读书周报, 2004年1月2日

有没有一种“科学人类学”--《物理与人类》, 江晓原等, 文汇读书周报, 2004年1月2日

牛顿该不该弃研经商, 张田勘, 世界科学, 2004,1,40-41

永恒的牛顿, 王飞, 世界科学, 2004,1,42-43

力的单位命名者--伊萨克牛顿, 王一和译, 中国计量, 2004,1,44-44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统计分析, 徐万超等, 科学学研究, 2004,22(1),32-36

祖冲之对计量科学的贡献, 关增建,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26(1),68-73

关于《恋爱中的爱因斯坦》, 江晓原等, 文汇读书周报, 2004年2月6日

法拉第与安培之争, 励箭生, 物理通报, 2004,2,38-40

哈勃:观测宇宙学的奠基人, 杨发文, 物理通报, 2004,2,35-37

走近爱因斯坦, 龚建和编译, 科学世界, 2004,3,70-75

云室发明者威尔逊, 晓晨, 大众科技报, 2004年2月12日

“爱因斯坦文稿计划”在国外, 方在庆,科学时报, 2004年3月18日

万有引力理论的实验检验, 李启明, 物理通报, 2004,3,35-40

诺贝尔2003年物理学奖漫谈, 阎守胜, 物理, 2004,33(3),198-204

为米制基准献身的两位科学家, 冯俊杰, 中国计量, 2004,2,46-46

电磁计量单位及其基准的发展, 沈平子, 中国计量, 2004,3,45-48

镭基准史话, 高钧成, 中国计量, 2004,4,46-48

β衰变能量连续谱发现的历史回顾, 张民仓等, 物理, 2004,33(5),378-381

物理学家的美学思想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 曾月新, 现代物理知识, 2004,3,65-67

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 奇云, 现代物理知识, 2004,3,60-62

实验物理学家罗兰对物理学的贡献, 刘晓燕, 现代物理知识, 2004,3,63-64

科学巨人牛顿(连载), 王渝生, 大众科技报, 2004年5月27日

谈近三千年来人类对琴弦的研究及引发的思考, 杨健, 自然杂志, 2004,26(3),177-182

威耳逊云室的发明和霍秉权的改进, 牙述刚等, 物理, 2004,33(6),452-457

赫兹《力学原理》的物理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钱长炎,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26(3),64-70 欧姆定律教学研究--物理学史与“科学探究”, 李艳平等, 物理通报, 2004,5,34-37,48

普里戈金的科学贡献, 方福康, 科学, 2004,56(3),41-43

反物世界的丰碑, 黄艳华等, 科学, 2004,56(3),44-48

温度计的发展, 李是然, 中国计量, 2004,6,45-48

牛顿最后的炼金术士-《最后的炼金术:牛顿传》, 韩雪涛, 中华读书报, 2004年6月23日

王大珩“中国光学之父”, 吴志菲, 名人传记, 2004,7,23-67

杰出的物理学家阿伯拉罕派斯和他的物理学史著作, 关洪, 物理, 2004,33(6),458-460

光的使命感--颂科学泰斗严济慈并祝90周年, 钱定平, 科学, 2004,56(3),62-63

从量子力学到鲍林的共振论:科学思想的传播与进化, 袁振东,哈尔滨工业大学报(社), 2004,4,1-6 晚清时期西方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施若谷,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20(7)

史蒂芬霍金的科学理论观, 贺天平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21(4),71-74

朱载堉新法密率的哲学意蕴, 吴鸿雅,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21(4),75-78

古代巴勒斯坦和波斯的度量衡, 丘光明, 中国计量, 2004,8,45-46

民国时期关于国际权度单位中文名称的讨论, 温昌斌, 中国计量, 2004,7,42-44

中国东北渔猎民族原始计量简述, 赵晓昌, 中国计量, 2004,8,47-48

米制的建立(1790-1799年), 李艳平,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26(4),69-73

炼金术对牛顿有何影响--《牛顿传》, 张九庆, 科学时报, 2004年7月22日

往事并不如烟--《物理学史教程》, 付云东, 科学时报, 2004年8月12日

最权威的爱因斯坦传《爱因斯坦传》, 洪蔚, 科学时报, 2004年8月26日

展现科学家的多元形象--《牛顿传》等, 张九庆, 中华读书报, 2004年7月14日

怀念核物理学家丁大钊院士, 赵志祥, 物理, 2004,33(8),605-607

吴大猷论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改革, 戴念祖等,科学, 2004,56(5),30-34

半导体科学技术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彭英才等, 物理, 2004,33(9),692-696

物理学革命与社会进步, 王骁勇, 现代物理知识, 2004,5,59-63

爱因斯坦对21纪理论物理学的影响, 杨振宁, 科学月刊(台), 2004,35(8),624-629

时间单位--秒定义的由来和沿革(上), 倪广仁, 中国计量, 2004,9,47-48

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的历程, 杨臣铸, 中国计量, 2004,9,45-46

牛顿对于光学建树的朴实记录, 沈葹, 科学, 2004,56(5),40-48

《庄子》中的物理知识及其历史价值, 胡化凯, 中国文化月刊(台)*, 2004年280期

时间单位一秒定义的由来和沿革(下), 倪广仁等, 中国计量, 2004,10,45-48

读《中国物理学史大系》随笔, 杨国桢, 物理, 2004,33(10),778-779

评物理学大师--《原子舞者:费米传》, 关洪, 中华读书报, 2004年9月29日

一位具有个性的物理学大师--《惠勒自传》, 杨建邺, 中华读书报, 2004年10月13日

关于霍金《站在巨人的肩上》, 江晓原等, 文汇读书周报, 2004年10月1日

近代物理学的乐趣和美丽--《爱因斯坦的宇宙--老人的玩具》, 杨建邺, 中国图书商报, 2004年10月15日

朱载堉新法密率的科学抽象和逻辑证明研究, 吴鸿雅,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20(10),102-105

劳历对晶体衍射的发现, 苑红霞等, 大学物理*, 2004,23(5),47-50

索尔雅物理学会议的起源及其影响, 杨庆余, 大学物理*, 2004,23(2),49-58

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概念之沿革, 厚宇德, 大学物理*, 2004,23(1),52-56

解毒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余海若,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0月26日

记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 马永春, 名人传记, 2004,11,13-19

吴大猷论大学教育和高考, 戴念祖等, 科学, 2004,56(6),30-34

现代理论物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 本刊, 世界科学, 2004,11,39-40

爱因斯坦特刊, 本刊, 科学(中文版), 2004年11期

汉阳陵为何出土大批度量衡明器, 寒村, 中国计量, 2004,11,45-46

我国最早使用“计量”一词始于何时, 刘军, 中国计量, 2004,11,47-48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访谈, 本刊, 科学时报, 2004年11月10日

邹承鲁:科技界真理斗士, 赵凌, 南方周末, 2004年11月25日

跑向自由--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 刘川, 物理通报, 2004,11,1-5

中世纪的物理学, 孔庆, 物理通报, 2004,11,40-41

光耀科史,爱因斯坦成就回顾, 本刊, 国外科技动态, 2004,11,25-30

“遗憾”的叹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反思, 华辅, 中华读书报, 2004年12月1日

郑复光与法拉第谁更早具有地磁场思想, 厚宇德, 光明日报, 2004年12月3日

中国古代计量史上的祖冲之, 关增建, 中国计量, 2004,12,45-49

卢嘉锡--集科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实践家, 蔡元霸等, 自然辨证法通讯, 2004,26(6),90-100 贺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90寿辰, 李艳平等, 物理通报, 2004,11,6-10

仁科芳雄及仁科研究室传统, 唐永亮,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20(12),85-89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建邺, 自然杂志, 2004,6,360-361

爱因斯坦迹年百年评说, 朱广菁,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2月30日

走向世界物理年, 胡升华,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2月30日

1905年:爱因斯坦怎样创造奇迹, 阿瑟米勒,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2月30日

爱因斯坦奠基现代物理学, 王渝生,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2月30日

不必害怕奇迹失踪--《牛顿传》, 萧寒, 光明日报, 2004年12月27日

《海森伯传》译者引言, 戈革, 物理, 2004,33(12),923-928

G?P?汤姆送孙对电子衍射的实验研究, 刘战存等, 大学物理*, 2004,23(11),51-65

赫兹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及其重要影响, 钱长炎, 大学物理*, 2004,23(10),49-55

爱因斯坦奠基现代物理学, 王渝生,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2月30日

不必害怕奇迹失踪--《牛顿传》, 萧寒, 光明日报, 2004年12月27日

跑向自由--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 刘川, 物理通报, 2004,11,1-5

中世纪的物理学, 孔庆, 物理通报, 2004,11,40-41

光耀科史,爱因斯坦成就回顾, 本刊, 国外科技动态, 2004,11,25-30

“遗憾”的叹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反思, 华辅, 中华读书报, 2004年12月1日

郑复光与法拉第谁更早具有地磁场思想, 厚宇德, 光明日报, 2004年12月3日

中国古代计量史上的祖冲之, 关增建, 中国计量, 2004,12,45-49

仁科芳雄及仁科研究室传统, 唐永亮,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20(12),85-89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建邺, 自然杂志, 2004,6,360-361

G?P?汤姆送孙对电子衍射的实验研究, 刘战存等, 大学物理*, 2004,23(11),51-65

赫兹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及其重要影响, 钱长炎, 大学物理*, 2004,23(10),49-55

爱因斯坦迹年百年评说, 朱广菁,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2月30日

走向世界物理年, 胡升华,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2月30日

1905年:爱因斯坦怎样创造奇迹, 阿瑟米勒,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2月30日

爱因斯坦奠基现代物理学, 王渝生, 大众科技报, 2004年12月30日

让物理奏出时代进步的音符--为“世界物理年”而作, 中国物理学会, 物理, 2005,34(1),1-1 世界物理年--2005年, 郭振华, 物理, 2005,34(1),9-11

中国学者与爱因斯坦交往的故事--许良英等“世界物理年”访谈(上下), 朱广菁,

大众科技报, 2005年1月6日,13日

爱因斯坦就在我们身边, 本刊, 北京日报, 2005年1月12日

李政道杨振宁挑战爱因斯坦, 本刊, 北京日报, 2005年1月12日

德国迎来“爱因斯坦年”, 本刊, 参考消息, 2005年1月19日

我国战国时期已出现杆秤了吗--《漫话杆秤》, 骆钦华等, 中国计量, 2005,2,46-48

拉普拉斯在计量科学领域的建树, 冯俊杰, 中国计量, 2005,2,45-45

相对论的百年辉煌(上), 沈箷, 世界科学, 2005,2,2-6

庆祝国际物理年, 何祚庥等, 物理通报, 2005,1,5-15

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对话, 陈磊, 科技日报, 2005年3月1日

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成果简介, 张肇西, 科技导报, 2005,23(2),17-21

质疑爱因斯坦的中国人, 朱钟泉等, 科技导报, 2005年3月11日

孤独的爱因斯坦, 黄涛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5,1,63-65

物理学电性的认识发展, 郑锋士等, 现代物理知识, 2005,1,58-60

试论“普朗克原理”, 程民治, 现代物理知识, 2005,1,61-62

核磁共振与诺贝尔奖, 姜广智, 现代物理知识, 2005,2,64-65

漫谈核能的历史, 韦中燊, 现代物理知识, 2005,2,62-63

法拉第在电磁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刁述研, 现代物理知识, 2005,2,60-61

爱因斯坦1905年创造“奇迹”的五篇论文, 钱时惕等, 物理通报, 2005,3,6-9

物理与文化, 陈佳洱, 物理通报, 2005,3,1-2

爱因斯坦的传与奇--专访科学史所方在庆先生, 本刊, 三联生活周刊, 2005年9期,50-51

一个相对论研究者在中国--专访刘辽先生, 九指, 三联生活周刊, 2005年9期,52-53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顾, 吴大猷, 物理, 2005,34(3),165-171

强相互作用理论的渐进自由--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介绍, 张肇西, 物理, 2005,34(3),185-190

20世纪前50年代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与国际交流, 方华基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21(3),103-106

在“世界物理年”展望物理学的未来--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杨国桢院士, 李晋悦, 中华读书报, 2005年4月27日

中国物理学会向公众推荐优秀物理读物, 本刊, 中华读书报, 2005年4月27日

从全世界只有12人懂相对论说起, 周文斌, 光明日报, 2005年4月14日

像爱因斯坦那样勇敢于追求科学真理, 李政道, 光明日报, 2005年4月21日

走近物理, 陈佳洱, 光明日报, 2005年4月14日

爱因斯坦科学创造精神激励我们自主创新, 本刊, 大众科技报, 2005年4月7日

爱因斯坦对前人的继承与否定, 张元仲, 大众科技报, 2005年4月14日

杨振宁/李政道等在中国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 本刊, 大众科技报, 2005年4月17日

周光召谈爱因斯坦, 本刊, 大众科技报, 2005年4月21日

李政道与爱因斯坦交往的故事, 本刊, 大众科技报, 2005年4月21日

爱因斯坦与霍金科学哲学思想异同初探--纪念其逝世50周年, 杜严勇等,

科学技术哲学(人大), 2005,4,9-12

《势力不灭论》与能量守恒原理在中国的传播, 牛亚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 2005,35(2),239-243 爱因斯坦与光线弯曲的世界, 钮卫星, 文景, 2005,4,12-17

续广义相对论:伟人光环背后的矛盾--世纪物理年专辑, 丘宏義, 科学月刊(台), 2005,36(4),310-314

凝聚全球焦点的物理嘉年华--世纪物理年专辑, 张庆瑞等, 科学月刊(台), 2005,36(4),315-319

早期中国物理年发展的回忆(续一)--世纪物理年专辑, 吴大猷, 物理, 2005,34(4),233-239

论爱因斯坦《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一文的得失, 关洪,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27(2),7-11

爱因斯坦,毕加索,科学艺术--世纪物理年专辑, 米勒,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27(2),1-6

爱因斯坦奇迹年百年展05年 5月15日开幕, 本刊, 科技日报, 2005年5月16日

大众心目中的爱因斯坦,本刊,科技日报,2005年5月29日

“巡天”印证爱因斯坦“宇宙放大”预言, 大可, 大众科技报, 2005年5月19日

蒲富恪和小天线计算, 郝柏林, 科学时报, 2005年5月13日

爱因斯坦与审稿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美)《物理评论》总编说, 朱广菁, 大众科技报, 2005年5月12日

量块史话, 唐肇川, 中国计量, 2005,5,47-48

论爱因斯坦奇迹年--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杨兆华, 现代物理知识, 2005,17(3),60-65,

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和强相互作用70年, 黄涛, 现代物理知识, 2005,17(3),3-6

光速测定的历史过程及在物理学上的意义, 方颖, 物理通报, 2005,5,51-53

庆祝国际物理年--周光召、李政道等, 本刊, 物理通报, 2005,5,1-11

“物理与人类未来”研讨会综述, 陶春, 科学技术哲学(人大), 2005,5,75-75

彭桓武先生90华诞专题--黄祖洽、郝柏林等, 本刊, 物理, 2005,34(5),311-335

2005年国际物理年, 秦克诚, 大学物理#, 2005,24(1),3-5

跨进“国际物理年”, 马廷钧, 大学物理#, 2005,24(1),6-8

在我的祖国纪念爱因斯坦, 李政道, 世界科学//科技导报, 2005,5,2-3/2005,23(5),4-5

国际物理年话物理教育, 虞昊, 物理通报, 2005,4,4-6

(物理)奇迹(年)来自自由的思考, 江晓原, 文景, 2005,5,71-73

爱因斯坦对实验和技术物理学的影响, 冯端, 世界科学, 2005,5,6-7

学习爱因斯坦,深入思考,大胆设想, 马大猷,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20(3),236-237

50年后,爱因斯坦的“幽灵”在徘徊, 陶颖, 中华读书报, 2005年6月22日

超越时空的科学巨人--纪念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100周年, 周光召, 文汇报, 2005年4月17日

愧对爱因斯坦, 王丹红, 科学时报, 2005年1月26日

今年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100周年(上下), 何祚庥, 科学时报, 2005年2月7日

中国最早的加速器, 樊洪业, 科学时报, 2005年2月25日

赵忠尧事件, 樊洪业, 科学时报, 2005年2月18日

软环境建设更重要--杨国桢院士谈物理学发展, 王丹红, 科学时报, 2005年4月18日

学习爱因斯坦:深入思考,大胆设想, 马大猷, 科学时报, 2005年4月18日

中国物理学:前进路上的几道坎, 本刊, 科学时报, 2005年4月18日

爱因斯坦不是脱离那个时代的“反叛者”, 盛政明, 科学时报, 2005年4月18日

物理学与中国文化, 陈佳洱, 科学时报, 2005年4月18日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留下的还有很多, 本刊, 科学时报, 2005年4月18日

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 王丹红, 科学时报, 2005年4月18日

乘着世界物理年的东风--陈至立,周光召等的讲话, 本刊, 科学时报, 2005年4月18日

中国百年物理史的几个第一, 肖洁, 科学时报, 2005年6月28日

“世界物理年”有感, 史晓雷, 科学时报, 2005年6月28日

物理之光照耀华夏文明--陈佳洱院士回顾并展望我国物理学发展历程, 肖洁, 科学时报, 2005年6月14日路甬祥:百年物理学的八点启示, 本刊, 科学时报, 2005年6月1日

中国科技界向爱因斯坦学什么, 范良藻, 科学时报, 2005年7月5日

从物理学史到科普书写作, 林磊, 科学时报, 2005年8月4日

烽火中写给爱因斯坦的信, 王莉萍, 科学时报, 2005年8月23日

闪耀中国科学家光芒--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王丹红, 科学时报, 2005年10月10日

由衷的期待:计量博物馆, 毛时前, 中国计量, 2005,6,45-45

民国时期河南省的度量衡划一工作, 邓学忠邓, 中国计量, 2005,6,42-44

谁的“发现”令爱因斯坦感到惊奇--《爱因斯坦文集》中一封信的翻译问题, 何凯文,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27(3),8-12,

爱因斯坦与数学--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狭义相对论创立100周年, 刘秋华等,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27(3),1-7

爱因斯坦与物理学的革命, 赵峥, 自然杂志, 2005,27(3),174-177

从夸克到宇宙--国际物理年专栏, 陈和生等, 自然杂志, 2005,27(3),174-177

超越爱因斯坦,从爆炸到黑洞, 许梅, 物理通报, 2005,6,8-8

在世界物理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周光召, 物理, 2005,34(6),389-390

物理学和理论物理, 彭桓武, 物理, 2005,34(6),392-393

前进中的我国物理学研究--“世界物理年”, 张杰, 物理, 2005,34(6),396-398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连载), 吴大猷, 物理, 2005,34(6),399-404

卡尺的来龙去脉, 唐肇川, 中国计量, 2005,7,46-48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国际计量局长--C?E?纪尧姆, 冯俊杰, 中国计量, 2005,7,45-45

相对论100年, 张元仲, 科学中国人, 2005,6,30-31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宇宙学意义--相对论百年札记, 郭汉英, 科学, 2005,57(4),16-20

纪念爱因斯坦, 李政道, 科学, 2005,57(4),1-20

爱因斯坦的成功之道, 王廷志, 物理通报, 2005,7,47-49

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回顾及思考, 刘建华等,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 2005,11(2),45-50

国际液晶学会与活性行走的由来, 林磊, 物理, 2005,34(7),528-533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连载), 吴大猷, 物理, 2005,34(8),551-554

爱因斯坦和同行审稿制度的一次冲突, 刘寄星, 物理, 2005,34(7),487-490

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世界物理年”专稿, 陈佳洱, 物理, 2005,34(7),473-475

百年物理学启示, 路甬祥, 科学中国人, 2005,7,22-24

再走近一次爱因斯坦吧--关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江晓原等, 文汇读书周报, 2005年8月5日

我国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陈佳洱, 中国科学基金, 2005,5,257-261

京师同文馆中的物理学教育研究, 陶亚萍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报(自然), 2005,34(3),341-347

饭盛挺造《物理学》的日文底本及其与中译本的比较, 咏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报(自然), 2005,34(3),335-340

蒲富恪和小天线计算, 郝柏林, 物理, 2005,34(10),769-770

相对论在我国早期传播中的轶闻与趣事, 艾小白, 自然杂志, 2005,27(5),295-299

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胡化凯, 上海交通大学报(社科), 2005,13(5),45-49

2005年爱因斯坦年的启发, 张大剑, 科学月刊(台), 2005,36(10),806-806

寻找通往物理学深处的新途径:马丁?克莱因及其爱因斯坦研究, 胡大年, 科学, 2005,57(5),49-50 走进贝尔实验室, 刘北辰, 科学(中译本)(最后一期-停刊), 2005,10,19-19

文化氛围:“爱因斯坦奇迹年”诞生的新视角, 刘坚强等, 物理通报, 2005,9,55-56

彭桓武院士物理工作70年专题, 本刊, 物理通报, 2005,9,1-8

物理学与文化, 陈佳洱, 大众科技报, 2005年1月20日,27日

爱因斯坦与“EPR疑难”, 刘辽, 大众科技报, 2005年1月27日

周光召:我们如何学习爱因斯坦, 本刊, 大众科技报, 2005年5月26日

物理科学史上两个有趣现象, 朱广菁, 大众科技报, 2005年7月28日

汤川秀树与“知鱼乐”-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戴吾三, 大众科技报, 2005年8月11日

今年(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展现现代光学曙光, 余海若, 大众科技报, 2005年11月3日

从邮票上的爱因斯坦说起, 王渭, 科学时报, 2005年12月6日

爱因斯坦:邮票上的画传, 秦克诚, 物理, 2005,34(1),779-780

三位科学家分享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刘道军编译, 世界科学, 2005,11,30-31

400年前没有牛顿--世界物理年, 洪蔚, 科学时报, 2005年11月16日

计量院卧佛寺弱磁实验室筹建纪实, 甘承德等, 中国计量, 2005,11,46-48

麦克尔逊--以计量学成就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为例,冯俊杰,中国计量, 2005,11,44-45

抗战时期划一度量衡之重要性, 郑礼明, 中国计量, 2005,10,47-48

抗战时期的度量衡划一, 孙毅霖等, 中国计量, 2005,10,45-46

外国的计量邮票,毛时前,中国计量,2005,9,47-48

物理学史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中的价值, 蔡志凌, 物理通报, 2005,11,50-52

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本刊, 物理通报, 2005,11,14-16

记新中国计量技术机构的创建, 张功铭, 中国计量, 2005,12,45-48

物理学大师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王骁勇, 现代物理知识, 2005,6,57-60

光从哪里来?朱世豹, 现代物理知识, 2005,6,61-62

漫话朗道, 王鸿鹏, 现代物理知识, 2005,5,60-63

爱因斯坦年谈普里戈金, 胡作玄, 中国图书商报, 2005年12月23日

庆祝王明贞先生百岁寿辰--兼谈科学传统的重要性,朱邦芬,物理,2005,34(12),934-936

地球观念的传入及其对中国计量方针的影响, 关增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 2005,13(6),52-57 朱载堉新法密率的自然意蕴研究, 吴鸿雅,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21(12),80-82

世界物理年与诺贝尔奖, 陆埮, 科技导报, 2005,23(12),1-3

从物理学史看理论物理学的价值观--兼论世界物理年, 甘幼玶, 广西民族学院(自然), 2005,11(4),67-70

相对论在俄国和苏联, V.P.维兹金等,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5,4,50-54

周培源和相对论在中国, 周如玲,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5,4,55-56

爱因斯坦的京都讲演和相对论在日本的反响,安孙子诚也,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4,42-45

一位诚实的科学家--怀念张宗燧先生(物理), 陆启铿, 科学时报, 2005年12月6日

爱因斯坦“蜜蜂预言”应验, 潘锋, 科学时报, 2005年12月6日

扬长避短,对社会做出最大贡献--“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之五),黄且园,科学时报,2005年11月25日钱学森先生在力学所初建的日子里, 朱兆祥, 科学时报, 2005年12月7日

2005年12月31日整理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首页图书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f19007787.html,/lib/search.asp

1, 应县木塔的避雷机制 , 丁士章等 , 自然科学史研究 , 1990年9卷2期139-144页 , 物理学史磁学2, 《周易》蓍尺制度论略 , 金其鑫 , 周易研究 , 1991年2期58-63页 ,

3, 我国古代的声学 , 戴念祖 , 科学通报 , 1976年21卷3期120-126页 , 物理学史声学

4, 《泰西水法》中的物理学知识 , 杜正国 , 中国科技史料 , 1992年13卷2期66-69页 , 物理学史总论

5, 最早的记录里程仪器——记里鼓车 , 王心喜 , 历史大观园 , 1993年2期p.54-55 ,

6, 物理学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 董树岩 , 百科知识 , 1994年5期p.54-55 ,

7, 墨经中时空概念和光学理论 , 方孝博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57年1期(P99-113) , 物理学史

8,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历史功绩 , 国家标准计量局理论学习小组 , 计量工作 , 1974年5,6合期(P2-7) , 物理学史

9, 古代两河流域的计量 , 丘光明 , 中国计量 , 2003,2,37-38 , 物理学史计量

10, 中国古代计量发展史话(连载) , 邱龙 , 中国计量 , 2002,11-12,29-31;26-28 , 物理学史计量11, 中国计量史上的瑰宝--新莽嘉量 , 关增建 , 中国计量 , 2003,1,36-38 , 物理学史计量

12, 近代计量学的发展 , 中国计量 , 2003,2,34-36 , 物理学史计量 ,

13, 中国古代对光的性质的认识 , 关增建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 , 2002,10(1),20-23 , 物理学史光学

14,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 , 王明晓 , 固原师专大学学报(自然)* , 2002,22(6),89-90 , 15, 明代姚广孝及其隔声建筑 , 戴念祖 , 物理 , 2002,31(2),117-121 , 物理学史

16, 中国古代度量衡标准 , 丘光明 , 考古与文物 , 2002,3,89-96 , 物理学史

17, 热力学第三定律创立的过程及其发 , 朱湘柱等 , 现代物理知识 , 2001,13(4),49-51 , 物理学史18, 东西方古代对电与磁现象认识的对 , 舒恒杞 , 物理通报 , 2001,5,40-45 , 物理学史

19, 迟到的诺贝尔奖--记“集成电路之 , 本刊 , 北京青年报 , 2001,6,13 , 物理学史

20, 穿越文化的物理学史--《物理学史 , 杨建邺 , 中国图书商报 , 2003年1月24日 ,

21, 刘歆计量理论管窥 , 郑州大学学报(社科) , 2003,2,125-130 , ,

22, 近代计量学的发展 , 中国计量 , 2003,3,35-36 , 物理学史计量 ,

23, 陕甘宁边区的度量衡管理 , 赵瑞云 , 中国计量 , 2003,4,32-33 , 物理学史计量

24, 《度算释例》中物理知识的研究 , 白欣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 2003,32(2),188-193 , 物理学史

25, 现代物理学史上的一位奇才--彼得 , 杨庆余 , 物理通报 , 2002,12,34-37 ,

26, 明代徐有贞的水箱放水试验 , 戴念祖等 , 力学与实践 , 1999,21(3),74-76 , 物理学史

27, 明清之际望远镜在中国的传播和制 , 戴念祖 , 燕京学报 , 2000,9,123-150 ,

28, 谈物理学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育中 , 蔡志凌 , 物理通报 , 2001,9,39-40 ,

29, 天平之初 , 古兰霞 , 中国计量 , 2003,10,48-48 , 物理学史计量

30, 天平的发展演变(续) , 骆年钦华等 , 中国计量 , 2003,9;10,37-40;45-47 , 物理学史计量31, 为计量单位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 邱隆 , 中国计量 , 2003,7,38-39 , 物理学史计量

32, 计量单位制的发展 , 中国计量 , 2003,7,36-37 , 物理学史计量 ,

33, 中国漏刻史话 , 华同旭 , 中国计量 , 2003,8,37-40 , 物理学史计量

34, 20世纪计量学的三大成果及我国相 , 戴孝华 , 中国计量 , 2003,8,36-36 , 物理学史计量

35, 唐五代至宋敦煌的量器及量制 , 高启安 , 敦煌学辑刊 , 1999、1、59-73 , 物理学史计量

36, 古希腊物理学简史 , 现代物理知识 , 2000、1、42-46 , 物理学史 ,

37,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回顾 , 冯端 , 科学时报 , 1999年12月30日、第2版 , 物理学史

38, 粒子照镜子、里外不一样-二十世" , 张小军 , 科学时报 , 2000年1月29日、31日、第3版 , 物理学史

39, 文明的指南-形形色色指南针、从" , 本刊 , 中国文物报 , 2000年1月16日、第3版 , 物理学史磁学

40, 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光学 , 张顺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 , 1999、19(4)、89-92 , 物理学史光学

41, 《墨经》光学四条阐微 , 徐希燕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0、16(7)、58-61、封4 , 物理学史光学42, 物理学史的哲学表述-读何祚庥的" , 文学锋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0、16(10)、69、71 , 物理学史43, 从物理学的发展谈科学技术的进步 , 林国星 , 现代物理知识 , 2000、12(6)、37-41 , 物理学史44, 易辛与易辛模型 , 王鑫 , 现代物理知识 , 2000、12(6)、41-41 , 物理学史

45, 激光:20世纪科学之光 , 陈敬全 , 科学 , 2000、52(6)、34-37 , 物理学史

46, 吴大猷先生评《经典力学》 , 沈惠川 , 物理 , 2000、29(12)、743-746、739 , 物理学史力学4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基础 , 本刊 , 中国基础科学 , 2000、5、49-51 , 物理学史

48, 纪念穆斯堡尔效应发现四十周年 , 黄琳 , 物理 , 1998、11、695-697 , 物理学史

49,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 , 孙小美 , 中国科技月报 , 1999、4、60-61 , 物理学史磁学

50, 光本性的认识 , 刘义保等 , 现代物理知识 , 1999、3、40-42 , 物理学史光学

51, 中国最早的太阳能利用 , 林昌铋 , 寻根(非馆藏) , 1999、1、48-48 , 物理学史

52, 物理学史上的一场大误会 , 戴宏毅 , 自然杂志 , 1999、21(4)、237-239 ,

53,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从量子论 , 彭桓武 , 物理 , 2001、30(5)、265-270 , 物理学史

54,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 , 周光召 , 物理 , 2001、30(5)、259-264 , 物理学史

55, 纪念普朗克发现量子论100周年< , 何祚庥 , 物理 , 2001、30(5)、279-285 , 物理学史

高考物理学史汇总修订版

高考物理学史汇总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汇总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3)提出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奥斯特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19、汤姆生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 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 2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2、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第二份 1.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弹=kx)

近代物理学史论文

关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的思索 【摘要】: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物理学发展的最早的分支学科。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生产劳动的经验。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和古代劳动人民日常物理经验和科学家的努力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经典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和地面上物体的机械运动。、现在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关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的思索:古希腊对物理学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力学成就、伽利略的运动理论、牛顿与经典力学的建立。 【关键词】:第谷与开普勒奠基人——伽利略牛顿力学 首先谈谈古希腊对物理学的贡献。古希腊人在文化领域取得光辉夺目成就的同时,也对科学做出巨大的贡献。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和阿基米德(前287—前212)是古希腊的伟大学者,是古希腊力学知识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论证了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区分了物质方面的运动、量方面的运动和空间方面的运动。他的主要成就有时提出了以下五点:(1)物体的运动:物体永远在运动变化,变化就是运动;(2)将自然界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非自然运动;(3)①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对抛体运动的解释:自然界害怕虚空,填补空虚推动物体;(5)自由落体:物体越重,下落速度应该越大。 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对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和他的以下几点精神十分不开的:(1)亚里士多德能够摆脱神的意志,并能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体系,在当时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2)亚里士多德重视近身事物的观察,强调思辨的作用,并总结出结论解释现象,引起众多的讨论与研究。与亚里士多德从小对自然科学特别爱好,也很钻研、好学多问、才华横溢、成绩优异也是分不开的。在那个物理理论贫瘠的年代,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是璀璨的,虽然由于他自身的局限性,提出的一些错误的观点,阻碍了物理学的快速发展,但是他对物理的贡献仍然是不可否认的。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又一科学巨匠,他从生产实践出发,运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起静力学,被誉为“力学之父”,还有人认为他是近代型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力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严格地证明了杠杆定律的浮力定律,后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MC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物理学史结课论文

物理学史结课论文 ———物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从物理在人们生活周边,到学科应用、能源开发,乃至军事战争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物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并且物理今后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关键词:生活学科能源 正文: 当今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宇宙间物质的基本组元及其基本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手段和研究、测试方法,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诸如宇宙学、天文学、地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的重要概念、理论的基础和实验、研究方法,从而推动各个学科深入而迅速地发展。物理学向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广泛渗透和移植,促使一系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而正是这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有可能成为未来学科中最有希望、取得成果最多的领域。 宇宙学就是在物理学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获得了迅速发展。作为宇宙学理论基础的热大爆炸理论,就是依赖于广义相对论以及粒子物理学的飞速发展和射电望远镜等天文观察手段的提高而诞生的。热大爆炸宇宙论被称为20世纪后半叶自然科学的四大成就之一。然而,该理论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备性和局限性,尤其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最终的回答。对此朱洪元教授曾指出:“高能物理的研究成果将对甚早期宇宙的演化的理解起推进作用”。可以相

信,随着物理学尤其是高能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将逐步被认识、理解,宇宙学将被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物理学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地球物理学就是地学受物理学的影响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正是由于对电磁波传播机制的研究而发现了大气电离层,对宇宙线的研究而发现了地球内辐射带并从而导致太阳风的发现;而对洋底岩石磁性的研究,则是确定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地球科学的革命性进展——的关键因素。地球科学所需要的实验测量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物理学。近年来,电子自旋共振、质子激发荧光分析技术和氡测量技术等核分析技术的研究对地质学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高压物理研究则对解决深部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地质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和核探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地质学的发展与核物理学的关系将日益密切。地质科学的前沿与尖端技术融为一体,它们所开辟的科研领域和所达到的知识深度已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现代地质学将沿纵向和横向交叉的方向发展,核物理与地质学的衔接日益紧密,它们的交叉点将可能成为学科或新方向的生长点。 物理学与化学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物理学发展中出现的理论工具和实验方法,使化学科学得以如虎添翼般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物理化学就是着重应用物理理论和实验方法去处理化学问题而形成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并已成为化学科学的理论核心之一。化学物理是由物理学与化学之间的密切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它以化学和物理学的新成就及近代实验方法来研究原子、

物理学史复习资料1.docx

文科物理复习资料 1 ?地球上有史町考的古代文明发源地大体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乜_.JR 力疋 ____________________ 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享誉中外的英国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次演讲中说:“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科学没有发生在屮国,它发生在西方——欧美,即欧洲文明的广大范围。这是什么原因呢?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分析了近代科学没有在我国萌牛的原因。他归纳了5点:①屮国的传统是入批的,不是出世的。换句话说是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③观念上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重 要。④中国传统里无________ 的思维方法。⑤冇天人合一的观念。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 因斯坦指出的近代科学的发展在方法论上需要两大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5.《易经》中包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成为我国辩证法思想的发源。 6.近代哲学一般认为是从法国数学家、演绎法的奠基人___________ 开始的。他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哥白尼赞成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宁宙是和谐的,可以丿IJ简单数V关系表达宇宙规律的基木思想。可是在托勒密的屮,对环绕地球运动的太阳河其他五颗行星的运动描述 非常烦琐复杂、牵强。哥白尼发现如果把_____ 作为宇宙的中心,一切将变的简单、清晰。 8. ____________ 开普勒在第谷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各种尝试,认识到了行星运动轨道不是圆而是__ ,由此他提出了两个定律,分别是:①椭圆定律,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等面积定律,即 ______________ o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伽利略用来驳斥亚里士多德的教义——宇宙中只有地球一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高中物理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汇总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近代物理学史小论文

近代物理学史小论文 浅谈大学教育 关键词:大学教育知识问题 摘要:通过对现今大学教育的了解~加上自己所处学校的教育情况~提出一些小小的看法,同时对大学的教育方法与方式就自己的认为讲述一下自己的见解~并且对现今的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所见略微加以提出。 大学教育是每一个学子都渴望经历的一个过程,在中国,学生对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更是趋之若鹜,都希望上一个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就现今的大学教育,虽然是那么的让人向往,但是有些方面还是有必要去做深深地思考。 就我的看法而言,大学之所以区别于高中,主要在一个“大”字上,这里的“大”有几层含义,最表面也是最简单的那就是因为大学的校园之大,面积之广,建筑之多;其次,深一层次,是因为大学所涉及的知识面之广和全,所传授的知识是直接运用于各个领域的;最后,“大”字再某种层次还可以理解为“高”的意思,即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不再像以前那样,以前学的基本都是一些表面的浅显的知识,重在的是了解而不是深究,然而在大学里,我们更注重的是有深入知识的内部层面,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举个例子,就我们理科生而言,在中学时代,像有些课程,比如物理,我们只是简单的套用课本上的一些物理公式用来解题,只要知其然已达要求,不必深究这么东西是从何而来,在大学就不一样了,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也许一个简单的公式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推演与深究,每个细节都必不可少。还有,在中学数学课程上有些内容,例如微积分,只是提出,给些公式并一笔带过,很少就其具体的推导方法,在大学,却几乎要用一到两个学期都不能系统的

学完这门课。总之,我们在大学我们更注重的是对知识更深一层次的剖析,究其本质来说明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大学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 大学教育不仅在教育的内容上有所不同,同时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与中学更是大不相同。我们知道,在中学阶段,大都数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学习,接受知识。是因为有强大的压制力和学校老师的监督管理,学生才不得不去学习,努不努力那就另当别论了。而在大学,我们倡导的是学习自主自觉,没有人再会太大的干预你的学习,一切都是自主,只不过最后通过学期末的考试来检查你的学习情况。也许有时候在某门课没通过,最大的“处罚”就是重修及取消一切评优资格,最后只要过了就达到了要求。至于你做的好不好,并不受限制,只要过了最低标准就行。所以,人们常说,大学是很轻松的。其实不然。 在大学里,虽然学校或者是学院对学生的学习的要求并不是那么的严格,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些强制性的规定。比如说,学校规定每个在校生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大学四年内所需的学分,不仅仅在与自己的专业有关课程上,而且在公共选修课程上。这就需要学生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即扩大知识面,这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方面。这也许就大学教育的一个较大的特点。 就我自己这个专业来讲,要求大体上和学校规定的一样,在前两个学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一些通识课加上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并没有更加全面的接触专业课程,所以学习要求基本和全校其他各学院系同届的学生一样,所以我觉得大学更重要的时期是在接受专业课程教育的阶段,虽然只有一年,但在我认为,这应该是大学四年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大学,最能凸显各个专业特点的时期就应在这宝贵的一年。同时,要想在大学里学有所得,重要的是把我专业课的这一年,这也是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保证。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应该是很重视的,因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要有技术人才,而高等院校正是国家所需各行各业的人才的来源地,教育事业得不到发展,

物理学史(高三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 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常识 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二、物理学五大板块: 1.力学(必修1、必修2、) 2.电磁学(选修3-1、选修3-2) 3.热学(选修3-3) 4.光学(选修3-4) 5.原子、核物理(选修3-5) 三、自然科学三大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其中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统称为“质能守恒”,除此之外还存在电荷守恒) 四、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

1、伽利略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 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P27) 2、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 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胡克定律(F=-kx)。(P50) 3、牛顿在前人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三条规律: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 律)。这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注:物体 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P77) (2)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P89) (3)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 能】叫做【平衡力】。)(P69)

1、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描述——开普勒三定律:(P47)(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3)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T2/a3=c)。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作出了结论:宇宙间任意两个有质 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F引=G·(m1m2)/r2)。(【卡文迪许】还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 /kg2))(P49)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必修部分:(必修 1、必修2)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

中国物理学史论文

学习中国物理学史的作用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论文摘要: 中国物理学既是中华民族认识的结晶,具有科学知识的价值,同时具有思想文化价值。中国物理学史的介绍还可以使学生以一种移情的方式,了解中国物理学家的探究与思考,对中国的物理的发展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更好继承我国的物理精神。壮大物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物理学史了解培养科学精神毅力 引言:今天的在大学学习物理学习中,加入了我国物理学史学习。传统的物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造成很多同学不想去学习。而物理学史恰好弥补其不足。它可以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奋发向上的激情,引起浓厚的兴趣。同时对我国的过去有更深入了解,对我国文化有更深了解。对弘扬我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1.中国物理学沧桑岁月史 21世纪的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历史进行解读,尤其对我国的物理 学史进行了解,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的历史,四大发明对社会做 出的巨大贡献是世人共睹的,但为何又会受百年的奇耻大辱。 这一切有着我国的独特文化,他似乎早就给我国物理史带来一 种复杂的影响,我们的古人对物理的研究总的说来就是趋于记 录现象,而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研究。我们国家对于

物理现象的记载可以说是最早国家之一。 我国的物理学发展充满着沧桑,在先秦时期我有过百家争鸣, 各家在发挥自己长处,尤其是墨子学说,它的精髓就在于进行 深入的研究,就类似于西方的科学思维。但它并没被重视,始 皇进行了统一,中华文化走向一致,尤其汉朝以来的独尊儒术,使得中华民族走向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路。 整整千年历史长河,我们有李白、苏轼、曹雪芹,但我们没有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这似乎又在阐释着为什么在近 代我国会受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殊礼! 在这历史长河中,进入仕途,是所有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其它一切很可能为邪说。甚至为人鄙视。长时间的大一统且高 度中央集权,可谓一人之言,万万人必从之。而对于物理的研 究,在短时间并不会给君王带来大量的财富,而更多的人学儒,为皇家所用,帮其管理这所谓的王土。为了培养更多奴才,统 治者必将遏制其它学说。而对物理的研究,我们可以说连门都 没进。只能作为一个看客草草记录路边的风景。 2.中国物理学之零零碎碎成就 1)力学方面 《墨经》中的软科学知识已不全是实际生产知识的总结和记述,而是对力学现象进行了粗浅的概括,并进行了一些推理论证。诸如,关于时空观念、运动学知识、力的概念、力系平衡的论述,以及斜面、

物理学史期末作业南京工程学院

物理学史期末作业(一)问答题形式: 1、布鲁诺于1548年1月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诺拉镇的一个贫苦家庭,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他极力倡导思想自由,宣扬无神说,哥白尼学说的革命精神强烈地感染了他,布鲁诺的激进思想使天主教会暴跳如雷、恼羞成怒,1600年2月17日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据说,当教会判他火刑,在听到判词后,布鲁诺说:“我走向火堆,但是你们比我更恐惧!”你能理解布鲁诺为什么这么说吗? 答:因为科学真理否定了有神论,让统治着人们的教会感到害怕。他们由于害怕而烧死了布鲁诺,但他们却阻止不了人们发现真理,故他们更会一直处于恐惧之中,并将一直持续到人们否定并推翻他们。 2、甲同学说:哥白尼比较聪明,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烧的道理。”作为一个科学家,讲究策略,保全性命,才有时间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乙同学说:我认为布鲁诺做得对,这才是科学家应有的品质。你的观点呢? 答:这个没有对错之分,一个人的性格和一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就坚持自己对的不会屈服,有的人却会低头。不能说谁对谁错!一个人一个活法!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3、在1923年的领奖演说中,密立根公开承认自己曾长期对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观点和光电方程抱怀疑态度。他在演说中说道:“与我自己预料的相反,这项工作终于在1914年成了爱因斯坦方程在很小实验误差范围内精确有效的第一次直接实验证据,并且第一次直接从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h。”如何理解密立根精神? 答: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权威不被传统观念束缚有勇气否定自己密立根公开承认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本着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原则和对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他敢于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不是出于个人荣辱,而是对真理的肯定态度和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有的素质,正是由于他对科学认真负责的的态度,他才有了成功的可能。 4、麦克斯韦对类比法的论述:“为了不用物理理论而得到物理思想,我们必须熟悉物理类比的存在。所谓物理类比,我指的是一种科学定律与另一种科学定律之间的部分相似性。它使得这两种科学可以相互说明。”但有时简单的类比也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请你列举几个用类比法成功和失败的例子。 答:失败的: 天王星是1781年由赫希尔发现的。当时,天文学家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其轨道,总是与观测结果不符。有的人开始怀疑万有引力定律,有的人则深信不疑,却猜测天王星还受到另一颗尚未发现的巨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专项训练解析含答案(6)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专项训练解析含答案(6)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 B.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 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总结并得出了惯性定律 B.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C.出色的天文观测家第谷通过观测积累的大量资料,为开普勒的研究及开普勒最终得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 F E q =,电容Q C U =,加速度 F a m = C.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 5.在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密立根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相互作用力跟它们间的距离和电荷量关系的一条物理规律 B.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就是很小的带电体 C.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似,它们都不是平方反比规律 D.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则趋向无穷

物理学史论文

问答题 1、布鲁诺于1548年1月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诺拉镇的一个贫苦家庭,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他极力倡导思想自由,宣扬无神说,哥白尼学说的革命精神强烈地感染了他,布鲁诺的激进思想使天主教会暴跳如雷、恼羞成怒,1600年2月17日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据说,当教会判他火刑,在听到判词后,布鲁诺说:“我走向火堆,但是你们比我更恐惧!”你能理解布鲁诺为什么这么说吗? 人们会因为科学真理否定了有神论,让统治着人们的教会感到害怕。他们由于害怕而烧死了布鲁诺,但他们却阻止不了人们发现真理,故他们比更会一直处于恐惧之中,并将一直持续到人们否定并推翻他们。 2、甲同学说:哥白尼比较聪明,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烧的道理。”作为一个科学家,讲究策略,保全性命,才有时间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乙同学说:我认为布鲁诺做得对,这才是科学家应有的品质。 你的观点呢? 两者都有一定道理,我个人比较认同哥白尼。科学家应有的品质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不被封建迷信和恶势力的影响而改变对科学客观负责的态度,显然两位科学家都有这种精神。不同的是,一个为了宣传真理而果断地选择牺牲,另一个用暂时的逃避来赢得机会来传播真理。但是你的牺牲并不能带来什么,只能是匹夫之勇,应当明智的选择活下来,再做努力,如果你说我是懦夫,那你以死亡来结束你未完成的事业又何尝不是一种懦弱。 3、在1923年的领奖演说中,密立根公开承认自己曾长期对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观点和光电方程抱怀疑态度。他在演说中说道:“与我自己预料的相反,这项工作终于在1914年成了爱因斯坦方程在很小实验误差范围内精确有效的第一次直接实验证据,并且第一次直接从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h。”如何理解密立根精神? 密立根公开承认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本着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原则和对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他敢于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不是出于个人荣辱,而是对真理的肯定态度和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有的素质,正是由于他对科学认真负责的的态度,他才有了成功的可能。 4、麦克斯韦对类比法的论述:“为了不用物理理论而得到物理思想,我们必须熟悉物理类比的存在。所谓物理类比,我指的是一种科学定律与另一种科学定律之间的部分相似性。它使得这两种科学可以相互说明。”但有时简单的类比也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请你列举几个用类比法成功和失败的例子。 失败的: 天王星是1781年由赫希尔发现的。当时,天文学家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其轨道,总是与观测结果不符。有的人开始怀疑万有引力定律,有的人则深信不疑,却猜测天王星还受到另一颗尚未发现的巨星的引力作用。巴黎天文台的勒威

物理学史 高考真题含答案

物理学史 1.(2013四川成都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测出了引力常量 B. 爱因斯坦提出了系统的电磁理论 C. 理想实验不能用于科学研究 D. 公式与采取的定义方式相同 2.(2014山西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3.(2014山东潍坊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14)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伽利略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4.(2014山东青岛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B. 牛顿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C. 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D. 哥白尼大胆反驳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5.(2014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14)下列有关电磁学的四幅图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考物理学史总结(按人物)

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即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 1.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2.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3.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 4.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 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 ☆爱因斯坦(德国) 贡献:①用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②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总结出质能方程:E =mc2 经典题目: 1.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错)。 2.爱因斯坦用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对)。 3.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错)。 4.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相对论,为人类利用核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深刻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不连续现象(错)。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 1.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物理学的贡献: ①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经典题目: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 2.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 3.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 ☆卡文迪许 物理学的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G=6.67×11-11N〃m2/kg2 典型题目: 1.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 2.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

大学物理学史试题

1、简述墨家在光学上的研究成就。 墨子是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墨子细致地观察了运动物体影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景不徙”的命题。墨子指出,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墨子明确指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物体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墨经》中论述了光的反射,包括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反射情况。 2、阿基米德对物理学的贡献有哪些? 力学: 1.系统总结并严格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此外,阿基米德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 2、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天文学:1、他发明了用水利推动的星球仪,并用它模拟太阳、行星和月亮的运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现象; 2、他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 说”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 3、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1.把实验与数学结合起来,既注意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检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2)有意识地在实验中抛开一些次要因素,创造理想化的物理条件。既要力求使实验条件尽可能符合数学要求,以便获得超越这一实验本身的特殊条件的认识,又要设法改变实验测量的条件,使之易于测量。(3)用实验去验证理论。伽利略认为科学实验是为了证明理论概念(或观察规律)而去做的,不应该是盲目的、无计划的,而理论(数学)又必须服从实验判决。(4)把实验与理论联系起来。 4、说明牛顿三定律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第三章)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及总结 300多年前,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他的运动速度减小得就越慢,他运动的时间就越长。他还进一步通过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水平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讲不会减慢,这是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曾经专研过这个问题,牛顿曾经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功的。”这句话就是针对伽利略的。所以牛顿概括了前人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5、说明能量守恒原理建立的科学渊源。(第四章) 一、定律诞生的前提条件: 1、认识热的本质,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为热的运动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成了建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前奏。19世纪40年代以前,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力学方面,早已发现了机械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不灭性(动量守恒、“活力”守恒) 3、发现了各种“自然力”相互转化的现象 4、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历史教训,从反面提供了能量守恒的例证; 5、建立了能量的初步概念; 6、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接触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如楞次定律、赫斯定律 7、蒸汽机的发明与不断改进。 二、迈尔的贡献 1842年发表了题为《热的力学的几点说明》的论文,叙述了普遍的“力”(即能)的转化与守恒的概念,所以一般都承认迈尔是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 三、焦耳对热功当量的测定 焦耳对电和磁的研究很感兴趣。他通过测定热功当量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提供了实验依据。焦耳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热功当量是一个普适常量,与作功的方式无关。他证实了自然界的能量是等量转换的,是不会被消灭的,哪里消耗了机械能或电磁能,

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20XX届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必修部分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二、相对论: 8、(a)、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b)、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2 =. E mc 9、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牛顿)时空观的区别 经典(牛顿)时空观: (1)空间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即绝对空间),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即绝对时间). (2)空间和时间跟任何外界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情况无关. (3)空间是三维空间,时间是一维的,空间和时间彼此独立.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①“同时”的相对性②运动的时钟变慢③运动的尺子缩短④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10、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连续, εh=; 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