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心理分析教学教材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教学教材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教学教材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颜帆

这幅画是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的,根据学生描述得知这幅画是上美术课时,老师边教学生边完成的。

对话如下:

我:画的真漂亮!给老师说说你画了些什么好么?

生:(指着树说)这是我画的树,(指着人)这是我,我在给树浇水。

我:那块木板上写了什么?

生:爱护小树。

我:为什么要写呢?

生:我们老师说要写啊。

我:这个小人是你是不是?哇,穿着蓝色的衣服和鞋,好帅啊。

生:嗯,我好喜欢好喜欢蓝色!我妈妈给我买了好多蓝色的衣服!

我:爸爸妈妈看过你这幅画吗?

生:没有。爸爸妈妈老是很忙。

我:老师给你的画拍张照,好不好?

生:为什么?

我:拍张照带回去给老师的朋友看看。

生:那老师你拍好看一点!

我:好。

绘画儿童基本信息:小学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7岁半,成绩中等,性格较为安静。

儿童心理分析:

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到,每一笔线条都很工整,没有凌乱,也没有画出人物或事物外,这说明这位同学是一位比较有耐心的,家庭教育较好的一名学生,同时,也与他较安静的性格相符。整个画面都很饱满,人物与树的比例也很恰当,并结合谈话可以看出,这个男孩,还是比较自信的。蓝色代表着冷静、理智、自由,这位同学大面积的蓝色使用,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良好的天气状况,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同学渴望自由。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一)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 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二)线条与心理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三)色彩与心理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 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偏爱暖色:活泼,热

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四)人物与心理(1)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2)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3)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罗嗦。画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可能孩子比较敏感;(4)牙齿: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5)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孩子用画来表达自己构想的世界,同时也透露出他们的心情和心智。孩子的画,对爱他们的人来说,是神奇的礼物——在孩子的画里,暗藏着他们的心灵秘密。 想知道孩子有多爱你吗?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健康快乐舒展吗?好好体会一下孩子的画吧。下面是心理学家给出的解读儿童画的一些原则,供好奇的你们参考: 1,画中人——孩子爱你的独特方式。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她)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孩子如果要求什么东西遭到拒绝,他们会把那个东西画在画里,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 3,为什么孩子爱画小人? 孩子用稚嫩的线条画小人,为小人画上辫子,四肢,甚至肚脐,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育不错,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努力想表现这种感受。 4,线条的强度。 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相反,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画的大小和位置。 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画画在纸张的正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欢画满纸,心理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6,颜色。 如果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发地用不同的颜色在纸上画出活跃的线条,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征之一,当然晚一点也没关系。 小孩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的,云是白的。另一种方式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儿童画的世界里,花朵是敏感和温柔的指示物。一个孩子喜欢画五颜六色的花,通常说明孩子比较敏感,和妈妈有着温柔的感情关系。 8,张开的双臂是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孩子乐观开朗。 如果画里的人物总是垂着双臂,那么孩子很可能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9,对儿童画作心理分析的前提:不能教条 首先要多看几张孩子的画,并根据孩子的生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孩子的画虽然是心情的反映,但是也有很强的随机性,也会受到偶然的生活经验的影响。比如说,如果孩子在窗户上画了很多栅栏,那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感觉“被困在室内”,那也可能是因为前一天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监狱的场景。所以,孩子的画,和他们的“话”,即他们的叙述,同样重要。 10,应该怎样评价孩子的画? 孩子画画的时候,是完全处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他们是自足的。一切来自外界的评论都可能被他们看做是一种批评,是对他们独特自我的威胁。在孩子的画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词语!正确的态度是:完全接纳孩子的画,不要提很多问题,尤其是不要说他们画的不对。这样说是可以的:“你的画非常漂亮,谢谢你!”,或者简单要求孩子自己介绍一下他的画,完全认可他的故事。这样,孩子会继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真正的内心感

解读儿童画——《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读儿童画——《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 太仓市实验幼儿园张丹 一直以来,儿童画都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流连、关 注、投入。虽然这种兴趣的起源已无从追溯,但它确实强烈的存在。因为关注,一直期待了解儿童的绘画世界,经常努力去解读他们的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Cathy的着作《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让我 第一次了解到如何剖析儿童绘画的诸多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儿童画。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美术发展黄金时期”的介绍。 在学校的时候就曾接触过儿童绘画发展水平的理论,也曾经在课题研究 的过程中运用过这一理论。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相应阶段联系起来,更加清晰的论述了不同时期儿童绘画的发展特征。指出对儿童美术发展进行过详细研究的研究者认为:处于6-9岁左右的儿童,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作品非常具有创造性,不受约束,代表了儿童”美术发展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之后的阶段,则更趋 于写实,反而缺少了那种迷人的创造性。对比我所接触的孩子,他们很多就处于这样一个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应该就是儿童画长久以来吸引我的最直接原因吧。也解释了为什幺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幼儿园孩子的绘画,反而比小学生的绘画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原因。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所说的”学会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 时间。”,所指代的也应该就是这样一种象孩子一样,无拘无束、真实、自然的艺术追求。 以往对儿童画的解读,虽然是建立在对孩子的了解基础之上的,但往往 是凭借着个人的直觉去解释儿童画。很多时候成人对儿童画的点评,也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儿童绘画的分类

儿童绘画的分类 1(水彩笔 ( 儿童水彩笔采用塑料材质制作成,有粗笔尖和细笔尖之分,其颜色主要分黄色、红色、绿色、蓝色、紫色、粉红色、橘红色、黑色等多种颜色设计,内部笔芯油墨颜色鲜艳,在纸张上的吸附能力很好,能长时间的保存原来的色泽,主要适合用于各类画画或是作品的上色等.在儿童美术启蒙期用的比较多。在水彩笔的课程中,我们的老师会通过多媒体和综合教具来启发小朋友的开放性思维,并在生动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小朋友认识不同的线条,色彩,同时教会小朋友掌握基本的造型方法。 2(油画棒 ( 油画棒是一种棒形画材,由颜料、油、蜡的特殊混合物制作而成。油画棒的效果比较象油画的效果,画面防水,而且可以重复上色,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小朋友们可以直接握笔作画,这比用毛笔或水粉笔蘸颜料进行绘画创作要方便,可以直接在画上画画,或用混色、层涂、刮除、分层等技法丰富它的效果。通过单独或组合使用上述技法,可以画出不同的风格。与油画颜料和水彩颜料不同,油画棒是一种固体颜料,无须那些混色或调色的准备工作。一旦有绘画冲动,就可以立刻开始创作。适合于已经初步掌握了造型基础要领的小朋友。在油画棒的课程中,老师在引导小朋友进行作品创作的同时,还会传授色彩的冷暖色特性及搭配要领,同时还有丰富的上色技巧。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厚涂法、薄涂法、映衬法、过渡法等。 3(水墨画 ( 水墨画是中国画中一种以水墨为主的画体,具有“形神兼备”、“水墨晕染”的艺术效果。随着近年来传统水墨画的发展,我们的老师也一直在尝试将传统的

水墨画画法与儿童画相结合,,使之更符合现代儿童的审美取向。所以出现了“儿童水墨画”这一与“传统水墨画”相区别的概念。由于儿童对色彩有强烈的感受力,以儿童为欣赏对象的儿童水墨画又具有风格甜润、色彩明丽、形象夸张有趣等特点,因此儿童水墨画较之于传统水墨画更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欣赏情趣,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如何开展适合儿童的儿童水墨画。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以儿童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内容也按照固定不变的模式去进行。这种固有的绘画训练束缚和限制了儿童的思维,使儿童的绘画活动枯燥乏味,其结果必然是偏离美术教育的宗旨。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教育的目标和评价取向正开始从表层向深层、长远变革。所以我们是以儿童为中心,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育要冲破以临摹、模仿为绘画手段,追求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如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发展儿童的个性,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等有益于水粉画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 4(水粉画 ( 水粉画是培养水粉画色彩美感,提高水粉画色彩审美趣味的重要课程。水粉画颜料用水调色,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易学,且表现力强,趣味性高。水粉画明快、洒脱、概括适合水粉画挥洒涂抹抒发情感,深受水粉画的喜爱。水粉画虽在画法上比较随意,没有统一的定式,但在具体表现上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每种方法相互联系又独立其中,各有所长如:平涂法、厚涂法、点彩法、底色法、综合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开设了水分和其他材料的组合运用,如水粉和油画棒相结合,效果非常出色,不仅提高了孩子的绘画兴趣还增长了绘画技能及开拓思维。 5水彩画 水彩画这里的水彩不同于前面提到过的水彩笔。水彩画,顾名思义就是靠水与颜料相调和来创作图画。水彩突出的特点是使涂在纸上的颜色有一种奇妙的

艾未石儿童绘画心理分析介绍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Children's Drawings Analysis 适用4-12 岁孩子的家庭 ●为什么孩子会痴迷于画轨道或者小人? ●为什么在孩子笔下,树叶可以是红色的,太阳会是蓝色的,而东西是这样摆放的? ●生活中遭遇的特殊事件,有没有在孩子的内心留下印记?他在试图处理冲突中的伤害吗?他需要父母的帮助吗? ●孩子内心知觉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形象?是一个压抑自我需求的妈妈还是轻松自在的妈妈? ●我们给孩子的一切只有进入到孩子的世界时,才能够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孩子从父母那儿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归属了吗? ●为什么一个经常出差的爸爸能一直出现在孩子的家庭画里,而一个每天都能和孩子见面的爸爸反而可能是缺席的? 儿童绘画是孩子表达情绪、情感和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特点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儿童绘画心理分析,艾未石可以—— ●评估孩子的心智发展阶段 ●筛查重要事件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剖析家庭养育偏差和家庭关系在孩子内心世界的呈现 ●保障儿童心智健康 艾未石多年专注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基于目前儿童心理学界专业研究的成果,保障了艾未石对儿童发展整体情况具有深入、全面的认知。 案例展示 右边这幅画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6岁8个月) 的作品,作品名称《我的学校》。分析师在了解了绘画 过程中孩子的状态、亲子互动内容等信息后,从几个方 面给出了心理分析反馈: 孩子的状态呈现 【认知能力】 砖红色的墙体、砖头与砖头之间的界线、带透明玻璃的学校大门、大门里的植物等等,他都倾向于用最逼真的手法来表达,这是在认知发展上“去自我中心化”的表现,孩子的这一能力发展已经达到7-9岁孩子的绘画水平。 【自我呈现的状态】 愉悦、自信的绘画过程,对作品的满意度都反映出他较高的自我接纳。创作过程中,他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又知道在需要的时候去寻求妈妈的帮助。坚固的墙体和学校大门一方面表明他有不错的力量感,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会寻求机会不断向外在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感;另一方面墙体的厚重感和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这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他的画正是痛苦煎熬的表现。 所以说,孩子的绘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原生态绘画,没有大人的干涉,纯粹无意识下画的画)中真的有秘密,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家庭的幸福,述说心中

绘画心理治疗实例和部分通用技巧

绘画心理治疗 日本神户大地震后,日本色彩心理学家末永苍先生在避难所开设了绘画心理治疗课程。 在避难所,他用绘画的游戏让孩子们找到了一种心情方式平静,并用绘画抒发出内心的痛苦,渐渐的孩子们开始平复,逐渐产生积极的想法,用绘画表达内心的渴求、希望和快乐。 这个2年级的女孩子用红色画出喷发的火山,这是一种象征的手法,表达她内心经历了火山爆发一般的剧烈震撼。

这个孩子画了很多小人,一边画还一边念叨:“死了好多人,流了很多血呀。” 他在每个人胸口画了一把匕首,这说明,孩子在强化有种力量杀死了他们,他受了很大的惊吓,如果不加以干涉,这种强化还会继续,可能持续一生。 它画的人物表情也是痛苦的,血布满整个人全身,这说明他的内心是非常细腻的,在地震的时候,看到了那些痛苦的表情,这些表情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内心。 当表达出来以后,这个孩子的内心就轻松很多,这种绘画的倾诉和语言的倾诉是一样的。成年人语言表达很容易,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他们说不出自己的恐惧,但是绘画这种方式,就可以帮助孩子们顺利准确的表达出来。

这是一个五岁的男孩画的鲸鱼,非常孤独的在血红的海洋底下。 海洋平面上有个奇怪的蘑菇云,画面右上角有一轮细细的月亮。 他是个很有绘画天分的孩子,可以把情绪用意向的图形表达得很完善。 鲸鱼画得非常细腻,可以见得,这个孩子情感细腻,他会比周围的人更多的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恐惧。

左图这个女孩,用红颜色画了一颗大树。表达了对灾难的感觉,是血腥的,是不和谐的。 这是一个4年级的孩子在地震后画的树,天空一片压抑的阴沉蓝色,树干是红色的,这透漏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恐惧。 几天以后,缓解了压力的她画了另外一颗大树,她画了晴朗的天,有力量的树干,这代表着孩子自信和安全感的恢复和建立。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一、构图的释义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 也能够简单的称它为取景。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所以,统 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 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 很大。从实际来说,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二、构图的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 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 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点。所以,凡 符合这种审美观点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 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 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 与均衡比较来说,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所以,对称虽是构图

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使用中机会比较少,使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 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 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来说。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 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表现 三角形状,像个品字。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 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 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 所谓,并不是单一,或,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能够 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能够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 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对于摄影师来说。 如能把均衡与对比使用自如了,也就算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了。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但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能够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小学一年级儿童画解析 儿童画展示: 儿童绘画情况介绍: 绘画者年龄:6岁半 性别:女 家庭成员:父母、奶奶(日常由奶奶照顾)、爷爷(不在身边,只有寒暑假见) 绘画学习经验:今年暑假后开始学画画,至今3月有余 绘画实施背景:绘画课老师给出主题画一朵花,全图自由创作。 绘画心理分析: “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低;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严文华,2003) “绘画是一种语言,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绘画者的心声;” “绘画是一种情绪表达,它可以把绘画者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 “绘画是一种精神自我,它用视觉化效果呈现绘画者对生活的感受;” ……(雷秀雅,2017) 根据以上儿童画作,我们发现这里含容了孩子的心声、情绪与对生活的感受。同时也体现着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一些特征。她内心世界通过这幅画,也在一点一点的为我们展现。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位儿童的家庭,我们就叫她“小小”。小小是家里的独生女,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奶奶,还有老家里未退休的爷爷。一般寒暑假,会跟着奶奶回老家跟爷爷一起过假期。

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很忙,相对来说,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爸爸做生意,晚上回家都很晚,周末也难得有时间陪她。因此她与妈妈的关系会比父亲要亲一些。这些在后面我们的分析中会相应的进行描述。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小小的作品。她此次画作主题是一朵花。不难看出,她把花画得跟树一样,有枝有叶。她还在花的主干上画着一朵她据说是蝴蝶结的图样。从投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这棵花树看成是她内心自我的一个投影。 树木人格测试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科赫开发的投射心理测试,下面我们根据这个测试里面的一些理论来试着分析我们小小的这棵花树: 1、树冠和树枝 树冠和树枝的匀称、优美、比例恰合,代表一个人发展的平衡。树冠和树枝的变化程度、大小、形状,传递着成长信息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树冠的变化大、多,往往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变化大的表现。在上图中树冠伸展舒畅,代表我们小小的成长是比较顺利的。但花冠的细节,线条稍显繁复,表明作画者有一定的强迫性或追求完美,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做事比较细致。 花树的树枝整体向上生长,表示小小正在成长,而且积极向上,符合她本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 树枝有明确的路径,说明小小有一定的计划性,做事有毅力,有始有终。日常生活中,她要做的事情一般都会坚持到底。比如说登山,几十公里,爬七小时,她自己不用大人背不用大人抱,自己坚持爬到了山顶。这是毅力和有始有终的表现。 树枝折断: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创伤;付出的努力遭到失败;伤心感、沮丧感。 我们发现树干的右侧有一根折断的树枝。说明小小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受过一些创伤或者沮丧,根据格鲁尔德空间示意图的示意,右边代表父亲,说明这个创伤或者沮丧的原因可能跟父亲有关。 2、树干 树干反映成长和发展上的能量、生命力。树干的疤痕是成长过程中受到创伤的标志,从它所处的位置可以对其创伤年龄进行大致判断。树干的粗细

绘画与心理健康

社会上出现了“画心情”活动,主要目的是让个人检视自己的情绪,思考自己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面对和解决。当真正遇到问题时可加强挫折承受力。以绘画表达心情是一个很好的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青少年从小掌握这种方法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画出你的伤痛,画出你的心情,面对伤痛的你,我和你一样,无言以对。但,我愿帮助你“画掉”心灵的苦痛重建生活的秀美与明丽图景。这时的绘画不是审美意义上的,而是心理意义上的。绘画者面对自己的作品,会不自觉地回忆到灾难场面。而此时的回忆是安全的,不同于创伤性反应中的“闪回”。[5 ] 国外人们把绘画疗法称为技艺疗法。它类似音乐疗法和读书疗法,对儿童和成人都有所帮助。著名的教育家迪斯佛赫说:“儿童画1小时画获得的收益,比观看9小时所获得的收益还多。”科学家认为,儿童绘画是健全机体的一个途径。 幼儿起初拿起笔随念乱画时,自然是没有什么目的的,但同其他他们所喜爱的游戏一样,绘画活动本身使他们入迷。这很自然地使他们的注念力从盲目的松散的混乱的行为中集中起来,儿童们开始专心致志了。绘画活动使儿童的一切感知系统都处于兴奋状态,这在无念识中延伸着儿童的感知能力。 作为游戏的一种,儿童在绘画中并不想绝对地服从现实,而是使现实同化自我。换句话说,当儿童自由自在地作画时,一般并不在复制身边的事物。儿童感兴趣的是通过这种绘画活动,在想象中满足了在实际中的某种愿望。作为愿望载体的绘画对象,儿童顺便自己对外界的记忆调动起来,以便使他们心中的愿望显得更真实可信。在客观上也起到了调动儿童自身力量进行自我结构组建的作用。 在绘画活动中,儿童一旦掌握了一套描画某一事物的能力时,一种更有趣的现象便出现了,儿童对自己满念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到处涂画,并不时凑到他们喜爱的大人面前,不厌其烦地重复显示这种能力。正是这种重复产生的爆发力,使儿童突然具备了某种新的力量—自信、自尊和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的愿望。 但是儿童在绘画中感受到的特别快乐,并不只是来自描画事物能力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绘画,就更能体会到与其把它叫做“儿童绘画”,倒不如把它叫似“儿童的绘画心理活动”更为确切。[4] 宁波市中山艺术幼儿园的丽达小朋友画了这样一幅画:她的双手分别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在色彩绚丽的背景前幸福地笑着。她对画面的解释是:最好爸爸妈妈不要吵架,我们三个人手拉手出去玩儿,让我心情好起来。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组主任叶雅馨说:“孩子的父母在看到孩子的画作时,会想到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并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同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们的作品也能反映出他们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台湾万里国小10岁的连培誉同学作品的题目是《接近大自然》,画的是两个男孩站在山前的小河旁大声喊叫,他说:“心情不好时接近大自然是很不错的。听听鸟叫声,看看美丽的风景,然后对着高山大叫一声,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唱歌、弹琴、走进大自然、养宠物等等,孩子们排解忧郁情绪的方法不一而足。[6 ] 绘画对成年人的帮助也是很大的,被广泛用于消除心理紧张、解除人为的一系列心理机能障碍。1915年9月,邱吉尔正当不惑之年,却被免去海军大臣的职务,心情十分沮丧。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迷恋上了绘画,并因此而振作,瓜此,绘画尤如“伴侣”,陪着他走完了一生。这以后的1921年,邱吉尔的母亲去世,3岁的女儿也不幸天折;1929年至1939年邱吉尔离任首相职务;1945年,他又在大选中落选。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地受伤害,是绘画抚平了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一、标题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标准 二、适用对象 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使 学生初学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欣 赏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认识,基础素描学习和色彩基础知识认识与学习;特别 注意学习简单色彩绘画能力、幼儿简笔画、装饰画的学习与掌握等等;力求能 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和更好的教育幼儿。 四、参考课时 《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课程共计66学时,安排在一年级两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2学时,第一学期17周,第二学期16周,共计66学时。 五、总学分 4学分 六、课程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优秀美术作品,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具有比较系统和比较扎实的绘画与工艺的造型能力。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加强职业美术教育以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需要。为 将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打下专业基础。

七、设计思路 在《绘画基础与幼儿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遵循“学以致用”的能 力培养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学习与下幼儿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设置仿真 实践操作任务,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任务、项目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 为学生可感知的对象,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知幼儿的 绘画的特点,掌握绘画的方法,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把工作实践作为课程体系展开的起点,让学生进入工 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 者的角色转换。由于鲜活工作场景的刺激,中等职业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责 任感和价值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1、校园合作,共同建设 本课程建设的合作企业是天津市蓟县大地幼儿园、天津市蓟县童话之城双 语幼儿园、天津市蓟县金贝星光幼儿园。合作企业在课程建设中提供了幼儿园 教学的数据和资料,参加多次课程设计论证,幼儿园专家作为课程组主讲教师,担任相关教学做一体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接受专任教师到幼儿园调研、实践,校园双方合作开发研究项目。 2、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团队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开放性教学项目,应用角色扮演、案例 分析、仿真模拟操作、现场教学、实战对抗、启发引导等多元化教学法。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共设计了十个项目,各学习项目的学时和课程内容选 取依据如下:

儿童绘画与心理状态

儿童绘画与心理 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于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一、图式期 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图式期儿童画的特点主要有: 1、X光线式的透明画法:常把看不到的内部和外部一块画出来,如同用X光线透视过一样。 2、感觉的强调与夸张:常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 3、非凡的想象力:把可能发生的与目前不可能发生的事随意组合,使他们的绘画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4、随心所欲的色彩表现:儿童画色彩是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的,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抒发情感。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通过写生可以促进儿童知觉发展,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主要教给儿童如何使用造型元素:即点、线、形、色;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不断用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他们进行艺术启迪,智力因素。 为什么要让儿童参加美术班? 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有许多家长仍然弄不明白,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 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1、通过绘画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 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但智力发育早的儿童2岁就能用象征符号画人;再如,一个6岁儿童,如果他画的画同3岁儿童的图画一样,那么说明他的智力水平尚处于3岁阶段。从这一点上来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认识儿童绘画自身的水平,还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儿童表现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美术教育家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要点:①智慧成长②感情成长③社会成长④知觉成长⑤生理成长⑥美感成长⑦创造性成长。我们可以根据儿童作画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成长的情况,也可以从同龄儿童比较中,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的快慢。因此,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路躁去“拔苗助长”。 2、通过绘画窥视儿童内心世界 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 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因此,可以说儿童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健康成长。 3、通过绘画了解儿童性格与爱好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事实上绘画的确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儿童画是儿童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后表现出的感受,对于他们的创造表现,家长应给予理解和尊重,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

儿童绘画入门:绘画中水的特点

儿童绘画入门:绘画中水的特点 导读:本文儿童绘画入门:绘画中水的特点,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般地说水是透明而无色的。但是其中往往含有许多泥沙和藻类杂物,如果含量小就清澈见底,含量较多,或者水位较深就会给本来无色的水面带上一定的色调。如黄河的黄色、海水的蓝色、湖水的绿色等。构成水面色彩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天光(包括太阳光在内)与其它景物的倒影、邻接色彩的对比。 在明亮的地面对比之下湖水显得特别深、蓝;天光的反映有时使波动着的水面蒙上一片银灰色、天蓝色甚至阳光灿烂的色彩感觉;在早晨或黄昏时分的霞光影响下,整个水面呈现一片金黄。水面上的倒影与没有倒影的部分,也组成了整个水面色调的冷暖对比。倒影的色调一般说比实景的色调略灰,与没有倒影而完全接受天光色调的部分相比要暖得多。倒影边缘带的绿灰或蓝灰,构成整个水面的闪耀感。水面波纹也有迎光和背光的冷暖区别,处理好波纹的色彩对比,也能给水面增加光泽。画水,用笔应能适应波纹的流动感和大的水势趋向。江河大川的水面阔且流速急,一般不见堤岸上景物的倒影;平静的湖面倒影明显,倒影的特点是垂直下延,波纹较大会破坏其完整性,同时也构成水面上一定的线条变化,这种变形有时是很美的。在用笔上,平静的倒影应有垂直感,波纹的流动则主要应顺应流动的水势,画得活泼,并注意波纹的透视变形,保持水面的平坦和深远。有时也会出现岸上或水上景物在水面上的投影,而且在倒影上还会有投影,作画时特别要注意投影与倒影的差别。一般说倒影要有垂直感,投影要有水平感。

波浪是因为大的水流与回水的汇合而形成的。如遇到大的不同方向水流汇合往往产生较大的起伏,并飞溅出许多白色浪花,由于波浪起伏较大,因而明暗、投影也比较明显,前面的浪花也可能就在后面浪花的投影之中,所以浪花虽多,并不都一样白。在画面中也有色彩的明暗,围绕一两个浪头,协调好相互之间的色彩、明暗和虚实关系,显示出波浪翻滚、汹涌澎湃的气势。

儿童绘画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

儿童绘画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 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状况,笔者观察儿童绘画中所蕴涵的思想,以及怎样通过儿童绘画帮助小学生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儿童绘画心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学生的绘画作品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户。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心理意识状态的不完善,会毫无遮掩的表述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加上孩子语言表述的匮乏,他们会自然的涂鸦于纸上,就此产生了儿童绘画。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于是有人提出了儿童绘画心理。 一、儿童绘画心理的概述 (一)儿童绘画心理研究的历史 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初就注意到儿童绘画能力与儿童自身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儿童绘画除了可显示儿童的心智发展年龄,更是人格物质与动作发展的关系指标,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得益于当时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以及S.弗洛伊德(S.Freud)和荣格(Jung)对艺术作品、象征物和人格之间的内部联系表现出的兴趣。

(二)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状况 儿童绘画心理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由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而且儿童绘画的发展状况同样也是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我们根据儿童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把儿童绘画心理分成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1-2年级) 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方式是以游戏为主的,转为以正规教育为主的学习生 活的开始。这个阶段的儿童刚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正规的学习方法感到新鲜好奇,想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因而教师在辅导时应以正面鼓励和耐心细致的引导为主。如果因授课方法不当,激发不了儿童的学习热情,或是指责过度,这无疑会中断他们绘画的兴趣,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并且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2、中级阶段(3-4年级) 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 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所以他们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的。 他们无法解决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

儿童绘画治疗分析

人类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儿童也是先学绘画再学文字的。也就是说一幅图画可以反映人的基本心理内容。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读图是最简单、最能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儿童的任何一个涂鸦、画面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内心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可以很直接的表达个体的内心想法,暴露深层心理问题。 1 绘画疗法的介绍 绘画疗法的概念 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以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是潜意识的表达。 一个人的情感埋藏越深,则离其意识越远,寻找相应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可能性就越低。然而,情感的困扰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将其赋予可见的形式。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因此,图画所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丰富,表现力更强。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增加或减少,只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就可以通过绘画转化成作品,一方面可以发泄减轻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情绪和问题。而绘画疗法的实施过程实际是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创作--回顾--比较--反思的过程,从而做到“助人自助”。而且绘画的过程本身就相当于一种游戏,绘画者能比较放松的参与其中,降低防卫心理,投入事件的主体,而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然地浮现。另外,绘画创作可以是一种愤怒、敌视感觉的发泄,它是一种能被社会所接受且不伤害他人的发泄方法。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为投射测验,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内心想法。 绘画疗法的意义及作用 绘画疗法有助于促进成人尤其是儿童的自我形象改变,有助于加强儿童及青少年自我概念或自尊的改善,有助于改进儿童的社交技巧,促进语言发展,改善认知能力。 2 儿童绘画内容的具体分析 儿童绘画过程的具体含义和分析 最先画的部位或事物,是作画儿童最关注的方面。

34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

绘画是儿童情绪的表达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和对事物理解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儿童绘画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对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而借助色彩也可以有效释放调节疏导儿童的心理作用。一笔一画乃至颜色的选择,可以将孩子内心深处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焦虑、喜悦、愤怒、愿望等在绘画作品中投射出来,而隐藏或被压抑的心理情绪也就自然释放出来。 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对他们绘画作品的分析来加以了解,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因为绘画是儿童最普遍、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儿童绘画作品天真烂漫、万紫千红,通过美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童贞,并和儿童亲密交流。 一、儿童绘画的内容展示出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 根据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儿童绘画的内容和其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以造型的形式表达出来。画面就是孩子心灵的窗户,是孩子性格的自然流露。通过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洞察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如在一年级

上册《我爱我家》时,发现有一张作品画面上出现了爸爸、妈妈、还有他,爸爸画的很细致,脸上带着慈祥的笑脸,可是妈妈的形象却是头发凌乱、张着血盆大口,用色上多选择黑、灰等比较暗淡的色彩,看到这张画,我们猜想他和母亲的关系可能比较紧张,为此我们向班主任打听,果然证实了这一点,他父母离异,他跟父亲一起住,对母亲的印象是母亲经常批评、责骂他。 二、儿童绘画作品的构图、色彩告诉我们儿童的性格特点 后逐一展开,任由自己的思绪象空中的小鸟,自由地翱翔,全无整体可言。尽管如此,他们完成后的作品却依旧生动。他们的构图别出心裁,他们的色彩为成人所不及。儿童绘画与儿童的性格特点有密切的联系。观察孩子的画画表现的是热忱、喜欢还是谨慎保守,有没有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是否充满自信还有害羞胆小。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里解读心得 画一幅画时,儿童需要去选择、转译和安排各种线条、形状、颜色,需要去综合绘画的内容、风格、形式和构图等大量要素,从而表达思想、情感、事件和感受到的事物。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他们综合许多例外经验,创造出新的、个性化的、独到的事物的过程。由于儿童绘画中整合了多种例外的要素和经验,所以我们不大可能对儿童的创造性工作做出简单的解释。过两天就是母亲节了,我在大班和小朋友谈话,了解妈妈的职业,小朋友都各抒己见,证明着大凡都在父母身边的小朋友心里是感觉安全的,内心填塞了色彩。小朋友在画画的时候填塞热情。 随着一步步的深入接触才发现,就像笔记分析或沙盘游戏一样,绘画分析也是投射测验的一种方式。 绘画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以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因为人们在画画时,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投射到图画中。通过绘画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能看出绘画者的人生经历。 绘画分析能够很好的为咨询师打开一扇通往来访者内心世界的门,尤其在儿童咨询方面,除了能够很好的诊断鉴别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当下狐疑外,还能够在咨询中起到内心疗愈的作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恰巧是我咨询接待的对象。 儿童艺术能力的成长可以与儿童组织思维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对应。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能力是儿童在运动、知觉、语言、符号形成、感觉意识、空间定向等方面发展中某种能力出现的指标。 在一些书籍上了解到:罗恩菲尔德描述了绘画发展的六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图、纵向乱图和画圈;这个时期的后期,儿童可为自己的涂鸦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