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智能辅助管理系统

变电站智能辅助管理系统
变电站智能辅助管理系统

变电站智能辅助管理系统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解决方案)

产品简介

变电站智能辅助管理系统平台是北京玄卓科技有限公司历经数年深入变电行业第一线调研,为供电公司量身定做的一套变电站辅助系统智能化软件产品。本系统致力于解决无人值守变电站辅助系统和辅助设备远程传输、统一管理的问题。系统将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实现全站辅助系统的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实现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变电站运行维护应用需求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一、产品特点

变电站辅助系统信息数据标准化;系统采用通用DL/T860(IEC61850)标准,具备强大的数据接入能力,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标准化,统一决策管理。提供标准的Webervice/XML开放数据接口,友好兼容接入第三方软件。

变电站辅助系统功能集成化;本平台可集成变电站各辅助系统,取代以往多系统操作的繁琐操作,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集中实现系统高级应用功能。

变电站运行环境调控智能化;根据一次设备运行的环境变化进行环境智能调控。如自动起停空调、排风扇、排水泵等。

视频图像智能分析;对于关键区域的人员非法闯入、异物遗留、一次设备检修区域的穿越等情况进行分析告警,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远程智能视频巡检;通过视频图像远程智能化地展现一次设备运行情况、运行环境状况。在极端天气下可取代人工巡检,提高工作效率。

四遥智能联动;通过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一次设备运行状态变化的可视化。

三维全景展示;根据变电站实际情况,量身制作三维仿真地图。实现变电站设备、环境空间信息的直观化、可视化,实现正常、异常状态下的快速准确检索、判断。

二、系统结构

智能辅助管理系统主要由管理服务器、功能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及管理系统软件组成,对前端辅助系统上传的图像信息、安防信息、环境信息、消防信息等进行整合、分类,对图像及事件进行智能分析,制定相关联动策略。系统采用开放式设计理念,可提供开放式接入标准以满足其它业务系统需求。

智能辅助管理系统可以积木式平台结构搭建三级以上中、大规模系统,实现分布式部署,上下级平台、同级平台均为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依赖于其它平台运行,相互间保持独立,任何一点故障均不会影响总体平台的正常运行。

系统结构图

三、系统功能

3.1事件处理

3.1.1与四遥系统联动

对综自系统四遥重要操作,实时提供远程视频图像监测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联动机制,解决了遥视系统完全游离于其他系统之外的问题,为无人值守变电站安全生产提供更多手段的辅助性技术支持。

3.1.2与其他辅助系统联动

针对各辅助系统相互独立不能协同工作的现状,提供新的解决手段。可根据烟气、温湿度、照度、水位等各种环境变化引起的报警与其他辅助系统进行联动协同工作,也可根据门禁、灯光、空调起停等各类操作事件与其他辅助系统进行联动协同工作。

3.2智能分析

针对变电站场区环境、检修业务定制开发,可对选定区域内的环境进行建模、运动进行分析、目标进行分类、行为进行理解和描述,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变电站非法进入、违章检修、误操作等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视频图像分析功能能够建立图像与图像描述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使计算机能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来理解视频画面中的内容,将传统人为主观判断的被动式监控改变为现今计算机自主客观判断的主动式监控。

3.3远程巡视

以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工作路线和实际巡检路线为导向,通过科学合理设

变电站标准化巡检管理系统方案

变电站标准化巡检管理系统方案 建设方案 目录 一、变电站人工巡检现状分析 二、开展智能巡检具备的条件 三、变电站智能化巡视建设方案 四、设备清单及预算 珠海华伟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6月26日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系统建设方案 珠海华伟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变电站人工巡检现状分析 (一)、人工巡检的内容、方式、周期和要求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安徽省电力公司变电设备管理维护标准》的意见和要求,目前,某供电公司集控站巡视管理规定如下: 1、变电站设备巡视,分为正常巡视(含交接班巡视)、全面巡视、熄灯巡视和特殊巡视,各类巡视应做好记录。 正常巡视(含交接班巡视):除按照有关要求执行外,有人值守变电站还应严格执行交接班设备巡视,必须在规定的周期和时间内完成。无人值班变电站:集控站所辖站每日1次;其它集控站所辖站每2日1次。 熄灯检查:应检查设备有无电晕、放电、接头有无过热发红现象。有人值班变电站,无人值班变电站每周均应进行1次。 全面巡视(标准化作业巡视):应对设备全面的外部检查,对缺陷有无发展作出鉴定,检查设备的薄弱环节,检查防误闭锁装置,检查接地网及引线是否好。无人值班变电站每月进行2次,上半月和下半月各进行1次。 特殊巡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下列情况时应进行特殊巡视:大风前、后;雷雨后;冰雪、冰雹、雾天;设备变动后;设备新投入运行后;设备经过检修、改造或长期停运后重新投入系统运行后;设备异常情况;设备缺陷有发展时;法定节假日、重要保电任务时段等。在法定节假日、重要保电任务时段,各无人值班变电站每日至少巡视一次。 2、迎峰度夏期间除正常巡视外,增加设备特巡和红外测温。无人值班变电站每日巡视1次。红外测温分为正常红外测温、发热点跟踪测温、特殊保电时期红外测温三种。 正常红外测温周期为各变电站每周不少于一次,晚高峰时段进行。主要针对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规章制度编号:国网(运检/3)828-2017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变电运维管理,提高运维水平,保证运维质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对变电运维工作的运维班管理、生产准备、运行规程管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故障及异常处理、工作票管理、缺陷管理、设备维护、专项工作、辅助设施管理、运维分析、运维记录及台账、档案资料、仪器仪表及工器具、人员培训、检查与考核等方面做出规定。 第三条变电运维管理坚持“安全第一,分级负责,精益管理,标准作业,运维到位”的原则。 安全第一指变电运维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国家及公司各项安全法律和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和预控,严防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 分级负责指变电运维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管理,严格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严密把控,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精益管理指变电运维工作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以精益

化评价为抓手,深入工作现场、深入设备内部、深入管理细节,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争创世界一流管理水平。 标准作业指变电运维工作应严格执行现场运维标准化作业,细化工作步骤,量化关键工艺,工作前严格审核,工作中逐项执行,工作后责任追溯,确保作业质量。 运维到位指各级变电运维人员应把运维到位作为运维阶段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各项运维细则,按规定开展巡视、操作、维护、检测、消缺工作,当好设备主人,把设备运维到最佳状态。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35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并联电容器、干式电抗器、串联补偿装置、母线及绝缘子、穿墙套管、电力电缆、消弧线圈、高频阻波器、耦合电容器、高压熔断器、中性点隔直装置、接地装置、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站用变、站用交流电源、站用直流电源、构支架、辅助设施、土建设施、避雷针等28类设备和设施的运维工作。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二次设备另行下发。 第五条运维人员在现场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针对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瓷质设备、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及其他高风险设备或环境等应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确认无风险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开展工作,严防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介绍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 监控平台介绍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一、系统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完成环境、视频、火灾消防、采暖通风、照明、SF6、安全防范、门禁、变压器、配电、UPS等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集成联动,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和“易控”等问题。 二、系统组成 (一)、系统架构 (二)、系统网络拓扑

交换机服务器 站端后台机 网络视频服务器 门禁 摄像摄像头 户外刀闸温 蓄电池在线监测开关柜温度监测 电缆沟/接头温度监测SF6监测 空调仪表 电压UPS 温湿度电流烟感 电容器打火红外对射 门磁 非法入侵玻璃破碎电子围栏 水浸 空调 风机灯光 警笛 警灯 联动 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 消防系统 安防系统 其他子系统 TCP/IP 网络 上级监控平台 采集/控制主机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将各种子系统通过以太网或 RS232/485接口进行连接,包括前端的摄像机、各种传感器、中心机房的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并通过软件平台进行集成和集中监视控制,形成一套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三)、核心硬件设备: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 PDAS-100系列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大批量应用在变电站、开闭所 和基站,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能够兼容并利用现有绝大部分设备,有效保护客户的已有投资。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传感器解析和设备控制,以及设备内部的联动控制,脱机实现联动、报警以及记录等功能。工业级设计,通过EMC4级和国网指定结构检测。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是针对电力配电房的电缆温度以及母线温度无 线检测,变压器运行情况以及油温检测、配电、环境、有害气体以及可燃气体

基于DCS系统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DCS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历史数据共享的研究 权甫变电站(220KV)设备人员管理系统 数据库研究与设计 学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级1班 姓名: 指导老师: 教师单位: 电力工程学院 时间: 2013年6月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ata sharing of the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DCS QuanFu substation (220 KV)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sign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Universit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Electr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Grade: 2009,class 1 Name: Yi Jun Advisor: Su Xing Lang Department:Faculty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ate:June,2013

摘要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收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广泛用于变电站控制中,DCS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得到成功应用,其中数据共享技术支撑了DCS的通信系统。本文采用的是Access 数据库软件,对权甫变电站设计了设备数据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对设备数据进行了汇总、分类,并且能够快捷查询所需数据,及时更新数据。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中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共享,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变电站分布式数据共享数据库 -I-

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摘要:介绍了一种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系统以智能控制为核心,对变电站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的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并能将站端状态、环境数据、火灾报警信息、SF6监测、防盗报警等监测信息传输至调度管理中心。该系统满足了变电站安全生产和安全警卫的需求,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智能;监控;网络;变电站 传统的变电站安防智能化系统受传统理念和技术的影响,各个子系统都是孤立的,以至于出现了一种监控“孤岛”现象,无形中降低了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增加了投资成本。尤其是现在变电站系统平常的生产过程大量采用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模式。而对于变电站这样的场所来说,远程、实时、多维、自动的智能化综合安保系统是变电站安全运作必备的前提条件。 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智能化变电站实际应用需求,把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分为三级中心、九大子系统。

三级中心 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以下简称“辅助系统”)为分层、分区的分布式结构,按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省级监控中心、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地区级监控中心、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区域监控中心系统和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站端系统四 级构建,如图1所示。 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从区域上分为三级中心,每级中心从技术上都分为主控中心、客户端和接口系统(预留),用于扩充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衔接,以及WEB浏览功能。主控中心:包含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存储、权限控制、实时监控、配置管理等全部功能。客户端:在变电站和其他必要的地方电脑上安装客户端,根据权限的不同,操作员可以进行相应的监控、管理和操作。接口系统:系统通过采用IEC61850通信规约与综合自动化等系统的接口和联动。WEB浏览:系统另外提供浏览器的方式,供值班和相关人员实时监控每个变电站区域的环境状态、报警状态、人员进出状态等实时状态。 九大子系统 辅助控制系统必须把环境、视频、火灾消防、SF6、防

施耐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方案 2010年8月

目录 1、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简介 (4) 1.1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概述 (4) 1.2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总体技术和性能指标 (5) 1.2.1执行国家或部颁标准 (5) 1.2.2 工作环境 (6) 1.2.3工作电源条件 (7) 1.2.4电磁兼容性 (7) 1.2.5抗干扰性能满足 (8) 1.2.6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8) 1.4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10) 2、施耐德ION-Enterprise软件系统 (11) 2.1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特点 (11) 2.2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层次 (12) 2.2.1间隔层 (12) 2.2.2通讯层 (12) 2.2.3监控中心层 (13) 2.3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HMI界面信息 (13) 2.3.1 低压配电设备监控界面 (13) 2.3.2系统数据库查询界面 (14) 2.3.3打印记录功能 (15) 2.3.4读取各种参数界面 (16) 2.4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功能 (17) 2.4.1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 (17) 2.4.2控制功能 (18) 2.4.3显示、查询及打印功能: (18) 2.4.4计算、统计、分析功能 (20) 2.4.5自动报警功能 (20) 2.4.6主接线图及报表的制作、编辑功能 (21) 2.4.7在线维护功能 (21) 2.4.8自检功能 (22) 2.5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接口和应用软件 (22) 2.5.1智能设备接口软件 (22) 2.5.2功能完善的应用软件 (22) 2.6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扩展功能 (23) 2.6.1网络扩展功能 (23) 2.6.2多种通讯接口 (23) 2.6.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接口 (23) 3、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硬件系统 (25) 3.1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监控主机配置 (25) 3.2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通讯设备 (25) 4.服务及质量保证体系 (27)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 管理规定试行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规章制度编号:国网(运检/3)828-2017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变电运维管理,提高运维水平,保证运维质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对变电运维工作的运维班管理、生产准备、运行规程管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故障及异常处理、工作票管理、缺陷管理、设备维护、专项工作、辅助设施管理、运维分析、运维记录及台账、档案资料、仪器仪表及工器具、人员培训、检查与考核等方面做出规定。 第三条变电运维管理坚持“安全第一,分级负责,精益管理,标准作业,运维到位”的原则。 安全第一指变电运维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国家及公司各项安全法律和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和预控,严防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 分级负责指变电运维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管理,严格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严密把控,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精益管理指变电运维工作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以精益化评价为抓手,深入工作现场、深入设备内部、深入管理细节,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争创世界一流管理水平。

标准作业指变电运维工作应严格执行现场运维标准化作业,细化工作步骤,量化关键工艺,工作前严格审核,工作中逐项执行,工作后责任追溯,确保作业质量。 运维到位指各级变电运维人员应把运维到位作为运维阶段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各项运维细则,按规定开展巡视、操作、维护、检测、消缺工作,当好设备主人,把设备运维到最佳状态。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35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并联电容器、干式电抗器、串联补偿装置、母线及绝缘子、穿墙套管、电力电缆、消弧线圈、高频阻波器、耦合电容器、高压熔断器、中性点隔直装置、接地装置、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站用变、站用交流电源、站用直流电源、构支架、辅助设施、土建设施、避雷针等28类设备和设施的运维工作。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二次设备另行下发。 第五条运维人员在现场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针对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瓷质设备、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及其他高风险设备或环境等应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确认无风险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开展工作,严防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一节总部职责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 合监控平台

一、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术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专门用于实现对变电站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整合、优化、管理及控制,成为实施“大运行”战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目的 通过对现有孤立分散的各类二次系统资源进行规范整合,实现二次系统的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共享、部门间业务的无缝衔接,从而提高电网一体化运行水平,解决二次系统种类繁杂、运行信息割裂等问题,满足大运行体系建设的需要。 1、通过规范各类辅助生产系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及通信规约,有利于统一化管理,方便新的智能化功能扩充。 2、可以实现变电站“数据集成、业务协同、管理集中、资源共享”的管理要求,实现信息的集中采集、集中传输、集中分析、集中应用,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交互应用,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信息孤岛”的局面。 3、通过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提升各子系统的性能,实现系统功能的统一管理及广泛联动,提高应急处理和反应能力,加强对意外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管理能力。从而全面提升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4、通过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高度集成,统一上传,有利于远方人员对站内状况的全盘掌控,以加强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提高对变电站辅助生产系统的监管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三、适用范围 可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所、换流站、开闭站/所等场所。 四、产品功能

五、基于角色的差异化应用

六、九大子系统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包括视频联动子系统、火灾消防子系统、周界报警子系统、环境温湿度采集子系统、空调控制子系统、风机控制子系统、给排水控制子系统、灯光控制子系统、门禁控制子系统等九部分内容。 1) 视频联动子系统 视频联动子系统即将变电站的视频遥视的前端摄像机接入智能辅助系统的功能单元,是智能辅助系统的核心,提供与其它八个系统进行联动操作,实现视频共享及系统间协作功能。 a. 可接受其他系统的调用请求; b. 系统可保障原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功能与应用不受影响; c. 系统支持同一摄像机的多位置调用及多个摄像机的同一位置调用方式,即以目标为基础的监控模式。 2) 火灾消防子系统

智能变电站概述

智能变电站概述 第2 章智能变电站概述 2.1 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和主要技术特点 所谓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具有数字化全站信息、网络化通信平台、标准化信息共享和互动化高级应用的主要技术特点。 (1)数字化全站信息。数字化全站信息是指实现一次、二次设备的灵活控制,并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可以通过信息网进行管理,满足全变电站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接地数字化,通过采用电子互感器,或者常规互感器就地配置合并单元,实现了就地数字化的信息采样;通过一次设备智能终端的配置,实现就地采集设备本体信息和就地执行控制命令。使电缆缩短,光缆延长。

(2)网络化通信平台。网络化通信平台是指使用基于IEC 61850 的标准化网络通信体系,具体表现是网络化传输全站信息。变电站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利用冗余技术增强系统可靠性;互感器的采样数据可通过过程层网络同时发送到测控、保护、故障录波及相角测量等装置,从而共享了数据;利用光缆代替电缆可大幅度减少变电站二次回路的连接线数量,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标准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信息共享就是形成基于一致的断面的唯一性、一致性基础信息,一致的标准化信息模型,通过一致的标准、一致的建模来实现变电站里外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具体表现在信息一体化系统下,将全站的数据按照一致的格式、一致的编号存放在一块儿,使用时按照一致的检索方式、一致的存取机制进行,避免了不同功能应用时对相同信息的重复建设。 (4)互动化高级应用。互动化高级应用就是实现各种变电站里外高级应用系统相关对象之间的互动,全面满足智能电网运行、控制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变电站内全景数据的信息一体化系统,供各个子系统同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存取访问以及和调度等其他系统进行标准化交互;满足变电站集约化管理、顺序控制的要求,并能与相邻变电站、电源、用户之间的协调互动,支撑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5,6].

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构成方案及相关要求

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构成方案及相关要求 发表时间:2017-12-08T09:26:57.1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作者:杨光金翔王玉景 [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常规变电站各辅助设施独立设置、独立运行、信息不共享,相互不联动等缺点,介绍了基于国家电网公司及江苏省电力公司相关指导文件构建的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提出了各子系统(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智能灯光、环境监测控制、火灾报警)及统一监控平台的具体构成方式,以及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相关原则及要求。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常规变电站各辅助设施独立设置、独立运行、信息不共享,相互不联动等缺点,介绍了基于国家电网公司及江苏省电力公司相关指导文件构建的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提出了各子系统(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智能灯光、环境监测控制、火灾报警)及统一监控平台的具体构成方式,以及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相关原则及要求。 关键词:辅助设施;智能辅助系统;统一监控平台;联动控制 0 引言 现有常规变电站各辅助设施系统由视频监控、火灾报警、防盗报警、门禁等组成,它们均独立设置、独立运行、监测信息不共享,基本未实现联动,无法实现系统一体化管理,需人为进行大量的系统操作,管理效率较低。亟需一套专业化的无人值班变电站智能辅助设施统一监控系统来管理大量的变电站辅助设施。 1 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简介 它主要由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智能灯光、环境监测控制、火灾报警子系统及相关平台组成。其中视频监控部分同时兼容国网视频平台。 2 智能辅助各子系统构成 2.1 视频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包含生产视频(模拟)部分和周界高清安防部分。生产视频(模拟)部分110kV及以上变电站基本都具备,可以按照既有计划进行基建、技改、修理即可。 2.1.1 功能说明 安防用站端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变电站周边环境进行实施监控。同时能够通过网络高清摄像机预置位设置,控制云台、镜头,实现与安防告警及灯光联动运行。 2.1.2 布点原则 (1)必须满足变电站防盗和周界监视的要求,保证变电站周界、门口全部处于实时监控与视频记录状态。 (2)变电站大门内,正对大门的位置,布置1台网络高清枪型摄像机,用于监视进出大门的人员和车辆。 (3)变电站围墙内,每角布置1台网络高清红外高速球型摄像机,安装高度对地4m左右,不规则围墙应适当增加布点。 2.2 防盗报警子系统 防盗报警包含室内入侵部分、周界电子围栏部分,可以接收电子围栏主机、红外对射探测器、门禁系统的布撤防信号;可以将报警信号传送给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由后者驱动相关报警位置的摄像机转动到预设位置或预设路线;可以现场联动辅助灯光照明装置,提高安防视频画面质量。 2.2.1 布点要求 (1)控制室:安装1-2个红外双鉴探测器; (2)安全工器具室:安装 1个红外双鉴探测器; (3)高压开关室:安装1-2个挂壁式距离长走廊红外双鉴探测器(或短距离走廊红外双鉴); (4)主出入口、走廊:安装1-3个走廊远距离探测器。 2.3 门禁子系统 主要由出入口控制单元和读卡器、电控锁、出门按钮、电动门控制模块等组成,能够实时自动记录出入变电站人员的情况,限制无关或无权限人员进出的出入口控制系统。 2.3.1 功能说明 (1)门禁系统由门禁控制单元、专用电源、读卡器、电控锁、出门按钮等组成。 (2)变电站大门口采用“卡+密码”的开门方式。访问者应在刷卡成功后输入正确的密码才可以通过门禁。 (3)变电站大门外,正对门禁系统读卡器位置,布置1台红外枪型摄像机,用于监视刷卡进入变电站的人员和变电站大门处。 (4)具有应急开锁装置,在电控锁故障时,可通过遥控方式实现。 2.3.2 配置要求 (1)变电站大门处:门内、门外各配置1只键盘读卡器、1只按钮。 (2)主控楼门:门外配置1只读卡器,门内配置1只出门按钮,1只开变电站大门按钮,1只关变电站大门按钮。门上配置一把电控锁。 (3)主控室门:门外配置1只读卡器,门内配置1只出门按钮;门上配置1把电控锁。 (4)主控室内钥匙箱:可配置1只读卡器,1把电控锁。 2.4 智能灯光子系统 2.4.1 功能说明 在室外没有灯光的位置,可以安装LED射灯等照明设施,通过辅助灯光照明控制器来控制LED射灯的开启/关闭。在室内有照明灯的位置,可以通过灯光控制单元来控制照明灯的开启/关闭。 发生警情时,室外联动打开LED灯,室内控制电灯开关,远程人员可以更清楚地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画面观察报警点的现场情况;报警信号消除后,辅助灯光照明控制器按预案设定时间自动关闭。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 摘要:在我国的智能变电站中经常会出现设备重复设置的状况,这不仅不利于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大大增加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所以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体化信息平台,这种技术的出现对变电站的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优化作用,主要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集成 当前我国很多变电站在数据采集和逻辑判断上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这一过程中的所有操作都是由一个设备完成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数据采集是由不同的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单元分别完成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存在设备重复设置和使用的其情况,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1 一体化信息平台主要技术问题 1.1 试点工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第一批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变电站监测系统和智能辅助系统后台等很多设备都是需要单独设置的,同

时在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还会受到二次安全分区等问题的 影响,系统运行中主要的系统都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这样也给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会使系统后台主机的数量不断增加,相关人员在对智能变电站改建的过程中首次构建了一体化信息平台的雏形,从而也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但是在该系统改建的过程中各个子系统的接入规范都不符合变电站运行的相关规范。 1.2 二次安全分区问题 在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概念已经被明确提出,同时试点工程的硬件建设也已经完成,但是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还要受到二次安全分区问题的重 要制约,在我国的二次安全分区要求中将实时监控划入了安全一区中,同时将继电保护工作和电能信息的处理划为安全二区中,将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划为三区,在运行的过程中,几个系统都有着很强的独立性,所以在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中一定要着重考虑一区和二区的控制工作。 2 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方案及应用 2.1 整合方案 在采取当前分区策略的前提下,通常会采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和状态监测系统、智能辅助系统的方案,采用这种方案具备极大的优势,首先是二次安全防护技术在现阶段具有非

电力系统变电站综自设备管理

电力系统变电站综自设备管理 1 引言电网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现,使自动化系统成为集电网测量、控制、保护、经济运行、指标考核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调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综自设备管理工作,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 2 综自设备管理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国家电网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加强基础管理,狠抓现场管控,检修现场安全措施管理方面主要有工作票制度、运行人员操作票制度和现场作业危险点分析预控卡以及继保人员使用的二次工作安全措施票,把安全意识、制度约束、作业行为落实到现场安全管理全过程,使设备常规监督、状态检修、跟踪预控等各项措施实现无缝渗透,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均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变电站综自设备管理和专业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但仍然存在以下薄弱环节需要解决。 2.1备品备件不足,部分硬件老化变电站综自设备运行时间过 长,设备老化严重,故障率逐年增加,由于部分厂家早期产品停产,加之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很快,部分备品备件缺乏,影响到故障的处理。(如东方电子DF3210 管理机、后台机,四方

公司CSM100B 300B等)。 2.2技术标准设计不统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没有统一标准,包括技术标准、自动化系统模式、管理标准等问题,各厂家的设备之间接口困难,甚至不能连接,从而造成各厂家各自为政,重复开发,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2.3系统选型不全面 部分综自站监控系统采用小厂设备,产品质量不过关,系统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设备运行率低,故障率高。 2.4产品的数据接口未统一接口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非常重要而 又长期以来未得到妥 善解决的问题之一,包括RTU保护、小电流接地装置、故障录波、无功装置等与通讯管理机、与主站通讯远动机、与模拟盘等设备之间的通信。这些不同厂家的产品要在数据接口方面沟通,需花费调试人员很大精力去协调数据格式、通信规约等问题,给调试和今后的维护带来很大的麻烦。 2.4 变电站综自改造现场安全措施未直观化、图示化 工作票、预控卡和危险点分析、计划检修任务及二次安全注意事项等现场管控项目分散,虽对检修现场所必须的安全措施做出了要求,但未能做到直观化、图示化、系统化来展示检修现场安全措施的实际布置位置,不利于检修人员全面掌握检修现场安全措施的布置,不利于运行人员正确齐全、完备的布置符合现场要求的安全措施,并且会发生漏装、拆安全措施的漏洞,又不便安全监督人员监督

变电站巡检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变电站巡检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摘要:GPS巡检不仅能确保巡检人员到位,保证巡检质量和电网的安全运行,还能便利巡检人员的巡检和提交巡检结果,减少人为错误的几率,同时还有自动巡检任务的生成和高效的数据分析统计功能,能有效提高巡检班组的治理效率和治理人员处理缺陷的效率。 一、系统背景 由于在实际电力设施巡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为保障电网安全,智创软件开发有限企业推销应用GPS手机巡检。GPS巡检不仅能确保巡检人员到位,保证巡检质量和电网的安全运行,还能便利巡检人员的巡检和提交巡检结果,减少人为错误的几率,同时还有自动巡检任务的生成和高效的数据分析统计功能,能有效提高巡检班组的治理效率和治理人员处理缺陷的效率。 电力巡检过程中的待解决问题: 1)为防止个别巡检员因特别情况无法正常进行设备巡检的时候,因此造成基本巡检工作不畅,无法有效进行设备的监控治理。 2)为防止在巡检过程中个别巡检员负责心不强,不能按要求爬竿检查、维修,造成短路、大面积停电、设备损坏。 3)由于线路分布范围广大,巡检人数众多,不可能人人都具备高级工程师的技术能力,导致现场处理不当,引发事故或造成隐患。 4)事故发生后,事故原因鉴定证据不足。 电力设施巡检能及时把握线路运行状况及四周环境的变化,发现设施缺陷和危及线路安全的隐患,保证线路的安全和电力系系统稳定运行。随着线路总长的日益增长,过去巡检线路的方法已经很难保证巡检的质量和效率。 二、GPS定位巡检治理系统简介: GPS定位巡检治理系统依托于GPS定位系统及信息回传系统,可有效进行巡检指挥、巡检过程回放、巡检过程评测等工作,增强了巡检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控性,提高了巡检工作的质量,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高了电力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GPS定位巡检治理系统组成: GPS定位巡检治理系统由软件平台和手持终端(安卓手机)组成。 四、GPS定位巡检治理系统工作流程: 在巡检过程中,巡检人员必需携带手持终端(安卓手机)按巡检计划到达指定现场,并自动或手动上报巡检信息,信息将会通过GPRS发送到总部治理中心,所巡检的数据,总部的系统巡检软件都会自动的进行处理、分析、统计、制作报表等,给治理者和用户提供一个科学、正确的巡检信息和查询依据,同时能大幅提高治理者的工作效率。 五、GPS定位巡检治理系统的功能 1、通过该系统可有效进行地区地图的查看,快速定位相关电力设施所在位置。 2、相关电力设施地理坐标位置 3、线路设置 办事器可以对巡检人员的巡检线路进行合理设置,最大限度上提巡检工作的完成效率,降低巡检人员的工作强度。 4、巡检现场 可实时查看巡检人员当前位置、状态;可查看某时间段的历史轨迹,重现当时现场;支持拍照、录像

探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 加力康

探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加力康 摘要:作为人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已经是维持我国经 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命脉。而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运行 与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维 护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它是一门综合的系统科学,不仅仅需要注重个系 统之间的关系,还要遵循着一定的原则。文中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 备维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1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存在的问题 1.1电力企业运检模式不完善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的维护,如果检修维护人员对设备检修不及时,不 但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给设备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十分严重的 安全事故,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会给国家带来一定的损失。电力系统的 复杂性和繁琐性,也要求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 来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安全隐患。 1.2电力系统变电设备缺乏更新换代 电力系统设备的长久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在众多的设备运行情 况下,一旦有一台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对变 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的维护方面做好准备。而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做的不够 完善,为了节约成本,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注重对旧设备的更新换代,使用 一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变电设备,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投入资金较低。 1.3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力度不足 电力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然而在一些企业中经常存在 着安全管理不足的弊端,有些管理工作人员责任心缺失,不顾国家规定的要求, 对操作人员的管理松懈。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脱, 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严重的影响着设备的安全维护工作。 2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的应用措施 2.1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 2.1.1完善值班制度 对于变电运行而言,要加强控制,应该安排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对于 操作人员,应该开展专业行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可以使操作人员掌握理论知识,切实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在整体上,培养操作人员有的敬业精神,这对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十分重要。此外,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应该将变电系统的倒闸 工作进行落实,为变电系统的稳定性打下基础,促进维护工顺利实施。由此可见,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完善值班管理制度,使值班人员增强责任感,做好值班记 录工作,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 处理。 2.1.2提高交接班制度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作为变电系统的操作人员,要做好交接工作,相关管理人员 要对交接班制度进行完善,保证交接班制度的合理性。同时,在变电运行的交接 时间,全体交接班人员都到位,确保工作人员准时接班,对于变电系统的运行情 况进行全面交接,当检查结果确保万无一失时,交接班的工作人员要签字,在确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介绍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一、系统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完成环境、视频、火灾消防、采暖通风、照明、SF6 安全防范、门禁、变压器、配电、UPS等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集成联动,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和“易控”等问题。 二、系统组成 (一)、系统架构 GPRS/3G/4G TCP/IP RS485/RS232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变压器配电环境SF6 音视频安防消防门禁空调灯光 (二八系统网络拓扑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将各种子系统通过以太网或 RS232/485接 口进行连接,包括前端的摄像机、各种传感器、中心机房的存储设备、服务器等, 并通过软件平台进行集成和集中监视控制,形成一套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三八 核心硬件设备: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 PDAS-100系列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大批量应用在变电站、开闭所和基 站,实践 证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能够兼容并利用现有绝大部分设备, 有效保护 客户的已有投资。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传感器解析和设备控制, 以及设备内部的联 动控制,脱机实现联动、报警以及记录等功能。工业级设计,通过 EMC4级和国 网指定结构检测。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是针对电力配电房的电缆温度以及母线温度无线 检测,变压器运行情况以及油温检测、配电、环境、有害气体以及可燃气体和腐 蚀性气体检测、安防、消防、采暖通风除湿机控制、灯光控制以及门禁而设计生 产的一款产品。它通过以太网 TCP/IP 或者GPRS/3G/4C 网络,主要解决分布式无 人值守配电房的监控和管理问题。 1)置触摸屏支持单机管理 配置7寸TFT 触摸屏,可以在触摸屏上进行网络参数设置、监控对象上下限 设置,状态监测、设备控制等功能,即使不联网也可以实现绝大部分功能。 联动 门禁 上级监控平台 交换机 站端后台机 网络视频服务器 摄像头 电缆沟/接 头温度监测 摄像 机 采集/控制主机 空调 仪表 UPS 门磁 电压 SF6监测 电流 —电子围栏 I —水浸 非法 入侵 玻璃 破碎 蓄电池在 线监测 温湿 度 开关柜温 度监测 电容器 打火 红外 对射 _户外刀闸温 度 空调 风机 水泵 _ 警灯 警笛 -灯光

变电站变电运维管理措施

变电站变电运维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4-02T15:55:10.6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4期作者:杨波1 陈源2 [导读] 当变压器被切断时,通常会产生过电压,影响变压器的绝缘性能。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安徽合肥 230061 摘要:变电运维精益化管理对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电力企业想要稳定发展,就需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控制能力。因此,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对变电运维精益化管理的应用与研究,从而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变电站;变电运维;管理措施 1变电运维管理中存在的危险点 1.1变压器的危险点 当变压器被切断时,通常会产生过电压,影响变压器的绝缘性能。此外,在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空载电压的增加会对变压器的绝缘性能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危及变压器的运行和维护,危及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 1.2母线倒闸操作的危险点 母线倒闸操作不仅存在与栅极负荷拉刀在继电保护和自动切换装置的切换操作危险点通常是误操作,和空载母线充电时,电压互感器也会出现共振,从而增加总线切换操作,这样的风险,影响稳定性和变电运行的安全。 1.3直流回路的危险点 员工通常是直流电路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正确的保护板铸造的操作,尤其是在两个保护板直流回路切换操作,直流回路两次避免安全风险引起的设备故障,确保员工人身安全。 1.4倒闸操作票的危险点 一般来说,变电站的设备种类较多,包括冷备、热备、运行和维护四种设备。在变电站运行维护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做好操作票的填写和编制工作,保证合闸操作正常化。在不同的状态下,即使是相同的设备,也需要在操作状态时与操作票相结合。 1.5工作人员违反安全规定的危险点 变电运行管理人员需要检查检查按照变电站设备的相关规定,在选项,一旦操作和维修人员不按照规范将导致安全事故的操作变量,尤其是在检查设备的操作违反规定,将提高变电站运行的风险。 2变电站变电运维管理 2.1监督考核体系管理 通过对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现状的分析,发现相关运维人员的操作和管理水平较低,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维护质量还不能满足精益管理的要求。因此,相关电力企业应加强监督评价体系的建设,并通过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在建立监督考核制度时,需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管理状况,对经营者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精益管理是一种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在每一项管理任务中进行工作,并对变电站各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因此,在建立监督机制时,要明确对管理者的监督管理,合理配置现有的人力资源,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针对目前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工作积极性低的现状,在建立考核制度时,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管理者的工作质量可以通过评估和评价系统来量化,可以分为几个等级。然后根据评估等级建立福利、奖励、培训、晋升渠道等激励机制。在建立监督评价体系时,企业要联系福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享受,使管理者能够认识到变电站运行和维护精益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员工管理的积极性。 2.2智能化管理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运行维护的精益管理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突破输变电管理的现状,电力企业需要采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加强对变电站运行维护的管理。要实现这一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智能管理意识和智能管理能力的培养。为此,电力企业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企业的精益管理能力。电力企业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带领管理团队访问先进的电力运行维护模式。为提高精益管理意识,电力企业应根据管理思想建立相应的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手册,规范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鉴于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的现状,电力企业应培养管理人员的技能。电力企业可以专门聘请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专业讲师,讲授现有变电站设备的类型、性能、工作原理、检修方式和运行方式。通过专业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整体操作和维护管理水平。对于已投入生产运行的变电站设备,电力企业应检测其运行性能和质量,并根据检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变电站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企业应安排专用变电站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和检修,以确保变电站设备的安全可靠。 2.3基础管理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的基础管理中,电力企业要进行适当的创新,科学管理现有设备的基础数据,建立与变电站安全运行有关的各项管理项目的基础数据文件。所涉及的基本数据包括变电站设备安装技术、订货时间、技术状态、试验结果、风险评估等。同时,电力企业要及时更新变电站设备的基础管理数据。当变电站设备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基础管理数据。通过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变电所运行维护的精益化管理。为实现这一目标,电力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强对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基本管理和维护投资,从而不断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精益化管理质量。 2.3人才培训 (1)电力企业可以邀请专家或设备制造商对维修的应用和重点进行培训和说明,使操作区的运维人员在把握其特点和注意事项的前提下进行操作和维护。(2)企业还可以派遣业务骨干和高校自身的调试,使他们能够参与现场整个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等环节,以及联邦调查局收集设备厂的数据,因此它可以参与标准的制定,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联合监管完成后,企业需要学习其内容,并利用整个录像设备的技术和要点作为技术人员的培训材料。(3)企业需要采用“分工与培训”模式,并使安装和参与整个变电站设备技术人员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