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

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
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

薯片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术

一、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薯片的主要配料为马铃薯粉精炼植物油淀粉变性淀粉玉米粉调味料(白砂糖鸡肉粉食用盐谷氨酸钠玉米淀粉辣椒粉酱油粉复合香辛料日落黄柠檬黄) 食用盐乳化剂抗氧化剂。

在配料里,主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磷酸酯双淀粉、酸处理淀粉、羟苯基二淀粉磷酸酯、单硬脂酸甘油脂、碳酸钙、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二氧化硅、柠檬黄、焦糖色等。(一)磷酸酯双淀粉

1、性质:白色粉末,糊化温度较高而湿润度较低。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1994)。磷酸酯双淀粉的糊液粘度对热、酸和剪切力影响具有高稳定性。

2、用途:用作增稠剂和稳定剂。可做色拉汁的增稠剂。磷酸酯双淀粉具有较高的冷冻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特别适于冷冻食品中应用。在低温较长时间冷冻或冻融,融化重复多次,食品仍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不发生变化。酸变性淀粉经磷酸双酯后是冰激凌的主要原料。经滚筒干燥后的交联淀粉可增加糕点体积,使糕点酥脆、柔软和耐贮存。

3、用量: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用于午餐肉,磷酸酯淀粉最大使用量为0.5g/kg;用于果酱,

1.0g/kg。FAO/WHO规定:用于蛋黄酱、罐装棕榈油(食用),5 g/kg(单独使用或与经酸、碱处理或脱色的淀粉、磷酸单淀粉、磷酸双淀粉、乙酰化己二酸双淀粉结合使用);含奶油或其他脂肪和油罐装蘑菇、芦笋、青豆、胡萝卜,10 g/kg;罐装沙丁鱼或沙丁鱼类产品,20 g/kg(仅用于填充料);代乳粉,25 g/kg(单用或与磷酸化的磷酸双淀粉结合使用于水解氨基酸为基础的产品);罐装鲐鱼和竹英鱼,60 g/kg(仅用于填充料);罐装婴儿食品(大豆型产品),5 g/kg;肉汤和清肉汤、速冻鱼条和鱼块(仅指用面包粉和面包拖料包裹的),25 g/kg(单用或与其他淀粉合用于以氨基酸或水解蛋白质为基础的产品中)。

(二)酸处理淀粉

1、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较易溶于冷水,约75℃开始糊化。同浓度本品,其淀粉糊的黏度低于同类原淀粉,一定浓度时冷却可形成凝胶。

2、用途:可用作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

3、用量:其用量为FAO/WHO(1984):含有奶油及其他油脂的蘑菇、芦笋、青豆、刀豆、白刀豆、甜玉米、胡萝卜罐头及发酵后经热处理的酸乳,最大使用量10g/kg;沙丁鱼类罐头20g/kg;鲭鱼、鱼类罐头60g/kg;肉羹、汤,GMP;冰品30g/kg(最终产品)。用量可用于调味料(酱汁粉)、汤料、糖果(包括巧克力及其制品),最大使用量25g/kg;雪糕、冰棍,5g/kg;果冻、果冻粉、非碳酸饮料、裹粉、方便面、果酱、酱油粉、奶酪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三)单硬脂酸甘油脂

1、性质:单硬脂酸甘油酯是含有C16-C18长链脂肪酸与丙三醇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是一种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它既有亲水又有亲油基因,具有润湿、乳化、起泡等多种功能。本品一级品为乳白色似蜡固体,可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和乙醚等溶液。该品为乳化剂。

2、用途:在作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方面,以面包、饼干、糕点等的使用量最大,其次是造奶油、黄油、冰淇淋。在医药制品中作为赋形剂,用于中性药膏的配制;在日用化学品中,用于配制雪花膏、冰霜、哈蜊油等。还用作油类和蜡类的溶剂,吸湿性粉末保护剂和不透明遮光剂。甘油和脂肪酸反应生成的甘油脂肪酸酯,有单酯、二酯、三酯,三酯就是油脂,完全没有乳化能力。一般可利用单酯、二酯的混合物,也可蒸馏精制得到单酯含量约为90%的产品。采用的脂肪酸,可以是硬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油酸、亚油酸等。但在多数情况下采用以硬脂酸为主要成分的混合脂肪酸。

3、用量: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用于糖果、巧克力,可防止奶糖、太妃糖出现油脂分离现象;防止巧克力砂糖结晶和油水分离,增加细腻感;提高糖果防潮性,减少变形,防止粘牙,改善口感。用量为0.2%-0.5%;用于冰淇淋、可使组织混合均匀,组织细腻、爽滑、膨化适度,提高保形性;用于人造奶油,可防止油水分离、分层等现象,提高制品的质量;用于饮料,加入含脂的蛋白饮料中,可

提高稳定性,防止油脂上浮,蛋白质下沉;用于糕点或面包,与其他乳化剂配伍,作为糕点的发泡剂,与蛋白质形成复合体,从而产生适度的气泡膜,所制点心体积增大、松软,富有弹性,延长保存期;用于饼干,加入面团中能使油脂以乳化状态均匀分散,有效地防止油脂渗出,提高饼干的脆性。使用时,先将单硬脂酸甘油酯用少量热水溶化均匀后再进行添加.

(四)碳酸钙

1、性质:白色微晶细粉。无臭无味。相对密度2.5~2.7。易吸收臭气。空气中稳定。强热至825~896.6℃分解(产生CO2变为氧化钙)。几乎不溶于水和乙醇。如有铵盐或二氧化碳存在,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而氢氧化碱则可降低溶解度。轻微吸湿。溶于稀酸(乙酸、稀盐酸、稀硝酸)并产生CO2。难溶于稀硫酸。按粉末大小可分为重质碳酸钙(30~50μm),轻质酸酸钙(5μm),胶体碳酸钙(0.03~0.05μm)三种。我国多使用轻质碳酸钙。其中胶体碳酸钙最易被人体吸收。与氯化铵溶液共煮则分解产生氨、二氧化碳。

2、用途:可作碱性剂、营养增补剂、面团调节剂、固化剂、酵母食料、抗结块剂、疏松剂、发酵剂、胶姆糖助剂和改性剂、白色色素(食品表面着色剂)。

3、用量: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沉淀碳酸钙作疏松剂用于配置发酵粉和罐头中,一般是品种用量为1%。作为食品强化剂,用于小麦粉及其制品中用量为4-8g/kg;饮液及乳饮料1-2g/kg;婴幼儿米粉中为7.5-15 g/kg。

(五)柠檬酸

1、性质: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名枸橼酸,无色晶体,常含一分子结晶水,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其钙盐在冷水中比热水中易溶解,此性质常用来鉴定和分离柠檬酸。在室温下,柠檬酸为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白色颗粒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极酸,在潮湿的空气中微有潮解性。它可以以无水合物或者一水合物的形式存在:柠檬酸从热水中结晶时,生成无水合物;在冷水中结晶则生成一水合物。加热到78 ℃时一水合物会分解得到无水合物。在15摄氏度时,柠檬酸也可在无水乙醇中溶解。从结构上讲柠檬酸是一种三羧酸类化合物,并因此而与其他羧酸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热至175 ℃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晶体。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有3个H+可以电离;加热可以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2、用途:柠檬酸有温和爽快的酸味,普遍用于各种饮料、汽水、葡萄酒、糖果、点心、饼干、罐头果汁、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在所有有机酸的市场中,柠檬酸市场占有率70%以上,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取代柠檬酸的酸味剂。一分子结晶水柠檬酸主要用作清凉饮料、果汁、果酱、水果糖和罐头等的酸性调味剂,也可用作食用油的抗氧化剂。同时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增强食欲和促进体内钙、磷物质的消化吸收。无水柠檬酸大量用于固体饮料。柠檬酸的盐类如柠檬酸钙和柠檬酸铁是某些食品中需要添加钙离子和铁离子的强化剂。柠檬酸

的酯类如柠檬酸三乙酯可作无毒增塑剂,制造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是饮料和食品行业的酸味剂,防腐剂。

3、用量:作为酸化剂及添加剂,国家标准中并没对其进行限量使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通告的每日允许食用量(ADI)也未对其加以限量使用。

(六)D-异抗坏血酸钠

1、性质:白色结晶,无臭,味咸,易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16g/100mLH2O,水溶液pH为5-6,水溶液易被空气氧化,微量的金属离子、热、光均可以加速其氧化。干燥状态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可形成异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为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光学异构体(异抗坏血酸为D-构型,抗坏血酸为L-构型)。两者化学性质基本相似,唯异抗坏血酸比抗坏血酸耐热性差,抗氧化能力较强,抗坏血病功能仅为抗坏血酸的1/20。

2、用途:D-异抗坏血酸钠为食品行业中重要的抗氧保鲜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在食品行业中,主要用于肉制品,水果,蔬菜,罐头,果酱,啤酒,汽水,果茶,果汁,葡萄酒等。

3、用量: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920-1996)规定:可用于啤酒,最大使用量0.04g/kg,葡萄酒、果汁饮料,最大使用量0.15g/kg;肉制品,最大使用量0.5g/kg;果蔬罐头、肉类罐头、果酱、冷冻鱼最大使用量1.0g/kg。我国台湾省《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使用量标准》(1986)规定:在食品中最大使用量为

1.3g/kg以下。限用作抗氧化剂。FAO/WHO(1984)规定:午餐肉、猪脊肉、火腿、肉糜,单用异抗坏血酸钠或与异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及其盐类(以抗坏血酸计)合用,最大使用量为0.5g/kg。(七)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1、性质:别名叔丁基对苯二酚,为白色致黄色结晶性粉末,有特殊气味。熔点126、5--128、5℃,沸点300℃,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且在油、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热稳定,不与铁、铜等形成络合物,但在见光或在碱性条件下可呈粉红色。

2、用途:它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其他的抗氧化剂有增效作用。也就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细菌、酵母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切氯化钠对其抗菌有增效作用.TBHQ对高温很稳定,在油炸食品中,能很好的随油脂进入食品中而其抗氧化作用,但是在食品烘烤过程中效果较差。

3、用量: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TBHQ可用于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干果、罐头及腌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2g/kg。0.02%的TBHQ能提高油及薯片的氧化稳定性,花生油中TBHQ的用量一般为0.02%,香肠依据脂肪量加入0.015%TBHQ。

(八)柠檬黄

1、性质:柠檬黄又称食用黄色四号(日本)、黄色四号(美国),偶氮类着色剂,未成黄色粉末或颗粒,无臭。易溶于水,0.1%水溶液呈黄色,中性和酸性水溶液呈金黄色,最大吸收波长为428nm,

溶于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食用柠檬黄外观为橙黄色粉末,微溶于酒精,不溶于其他有机剂,其化学成分为3-羧-5-羟-1-(对磺苯)-4-(对磺苯基偶氮)邻氮茂三钠,生产主要原料为对氨基苯磺酸及酒石酸。

2、用途:柠檬黄在酒石酸、柠檬酸中稳定,是着色剂中最稳定的一种,可与其他色素复配使用,匹配性好。主要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及化妆品的着色,也用于羊毛、蚕丝的染色及制造色淀。水溶性合成色素,鲜艳的嫩黄色,广泛用于冰淇淋、雪糕、果冻、酸奶、饮料、罐头、糖果包衣等的着色。

3、用量: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西瓜酱罐头、青梅、虾(味)片、渍制小菜、红绿丝,最大使用量0.1g/kg;用于冰淇淋,最大使用量0.02g/kg。用于植物蛋白饮料、乳酸菌饮料,最大用量0.05g/kg。(九)焦糖色

1、性质:一种复杂的混合型化合物,其中有些是以胶体聚集体形式存在,可通过加热碳水化合物单独制成或者在食用的酸、碱、盐参与下合成。焦糖色素通常为棕黑色至黑色的液体或固体,有一种烧焦的糖的气味,并有某种苦味。其原料多为果糖、葡萄糖、转化糖、蔗糖和淀粉的水解产物或部分水解的产物。

2、用途:焦糖色素亦称焦糖,焦糖色素是一种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天然着色剂,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一员。焦糖色素常被

用在制作甜点上,它可以为糕点和甜点提供一种填补糖果或巧克力的风味,或加于冰激凌和蛋奶冻上。或作为食物黑色素,如可乐之类的饮料使用焦糖着色,而且它也被用作食品着色剂,它也是威士忌行业唯一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焦糖色素可溶于水。焦糖色素广泛用于酱油、食醋、料酒、酱卤、腌制制品、烘制食品、糖果、药品、碳酸饮料及非碳酸饮料等,并能有效提高产品品质。

3、用量:适用于酱油、醋、料酒、酱卤、腌制制品中用量:添加量2—5%。作为着色剂,国家标准中并没对其进行限量使用。

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一)磷酸酯双淀粉

取样品粉末若干,溶于蒸馏水中,加入一致两滴碘溶液观察是否变色,变蓝色则可证明淀粉存在。

(二)碳酸钙

通常测定钙含量的方法有多种。通常包括仪器分析法微量和化学分析法常量。仪器分析法中的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法、光度分析法、发射光谱法等都可以测定钙的含量。其中用到的方法有EDTA络合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法和高温煅烧法。

高温煅烧法

找一个洁净瓷坩埚,称其空重W0。称取样品2g,精确至0.001g,放入洁净瓷坩埚中。连同坩埚称重W1。将坩埚放到马弗炉中从低温开始焙烧,不加盖,至900度后稳定20分钟,取出先在空气中冷却

至100度以下,再加盖冷却至室温,称重W2。再减去空重,W2-W0。得到氧化钙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含量。

酸碱滴定法

1、NaOH的制备称取40gNaOH,加入5L去离子水,粗配成0.2mol/L的NaOH 。

2、NaOH的标定用电子天平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013g于锥形瓶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滴加3滴酚酞,用制备的NaOH溶液滴定至酚酞出现红色。记录所用体积V1.同理准确称取0.9820g邻苯二甲酸氢钾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去离子水,滴加3滴酚酞。用制备的NaOH溶液滴定至酚酞出现红色。记录所用体积V2。

3、HCl的制备量取85ml浓HCl,加蒸馏水至5L。

4、HCl的标定移取25.00ml的HCl于锥形瓶中,滴加3滴酚酞,用已经标定好的NaOH标定直至溶液变为红色。记录所用NaOH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分别记录体积。

5、样品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40.00ml的HCl 溶液。充分反应,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赶走CO2,3分钟后取下冷却,在锥形瓶中滴加3滴酚酞,用已经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至酚酞出现红色。记录所用体积。平行测定三份。分别记录所用NaOH 的体积。

6、计算碳酸钙的含量。

EDTA络合滴定法

1、0.020mol·l-1EDTA溶液的配制称取4.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于500ml烧杯中,加200ml水,温热使其溶解完全,转移至酸式试剂瓶中,用水稀释至500ml,摇匀。

2、以CaCO3为基准物标定EDTA

(1)配制0.020 mol·l-1 钙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10℃干燥过的CaCO30.50~0.55g,置于2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慢慢滴加6mol/L HCl 5ml使其溶解,加少量水稀释,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其准确浓度。(2)EDTA溶液浓度的标定移取25.00ml钙标准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ml 6mol/L NaOH溶液及少量钙指示剂,摇匀后,用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分,计算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其相对平均偏差不大于0.2﹪。

3、样品的处理将样品洗净,烘干,研碎。

4、样品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0.5000g处理好的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用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慢慢滴加1:1HCl 5ml 使其溶解,加5ml 6mol/LNaOH溶液,调节pH=12-13.。加少量钙指示剂,摇匀后,用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份,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EDTA浓度的计算公式CEDTA=mCaCO3÷100÷VEDTA×1000 mol·l -1

样品中碳酸钙含量的计算公式W=VEDTA×CEDTA×100÷m×100﹪

(三)柠檬酸

试制和溶液

酚酞:按GB 604-77《指示剂pH变色域测定法》配制

氢氧化钠(GB 629-81):1N标准溶液,按GB 601-77《化学试剂标准溶液制备方法》配制。

测定手续称取1.5g试样(称准至0.0002g),加40ml新煮沸的冷水,溶解。加3滴1%酚酞指示剂,用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计算X=V×C×0.06404/ m(1-0.08566)×100………………

(1)

式中:X──一水柠檬酸含量(按无水计),%;

V─—滴定试样所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0.06404-与1ml氢氧化钠溶液[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柠檬酸的质量; 0.08566──C6H8.H2O中的H2O的理论含量,即18/210.14。

(四)D-异抗坏血酸钠

1、本品溶液(1+50)25℃时缓慢地还原裴林试剂,加热时更易进行。

2、用0.1mol/L HC1溶液0.5mL酸化本品溶液2mL(1+50),并加入几滴硝基铁氰化钠试液(取硝基铁氰化钠NaFe(HO)(CH)5·2H2O1g溶于2mL水中),加入0.1mol/LNaOH溶液1mL,立即产生短暂的蓝色。

(五)特丁基对苯二酚

1、主要仪器与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260;1260VWD VL紫外检测器:安捷伦;高速离心机、离心管、TGL-16G真空抽滤泵: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样品瓶(15mL和2mL);涡旋混合器等。

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标准品(德国DR):含量≥99%;乙腈(色谱纯)、纯净水;样品:添加TBHQ的大豆油脂。

2、色谱条件

色谱柱:Alltima C18反相色谱柱(4.6mm×15cm,5μm);流动相:V(乙腈):V(水)=90:1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92nm;柱温:25℃;进样量:20μL。

3、样品前处理与测定

准确称取1g(精确至0.0001g)样品于15mL样品瓶中,加入5mL乙腈。在涡旋混合器上混合1min后,在55℃的水浴中静置30s,再涡旋混合1min,再在55℃的水浴内静置30s 后,取上清液于2mL一次性离心管中,10000r/min离心

10min。取离心后的上层清液用0.45μm有机相滤膜过滤于2mL样品瓶中,得供试品溶液。另取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标准品适量,精密称定,配成与供试品溶液浓度相当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4、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量。

(六)柠檬黄

1、仪器与试剂

仪器:UV-1240或UV-18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

试剂:0.5 mg/ml柠檬黄标准储备液、去离子水、冰柠味佳得乐(或其他只含柠檬黄食用色素的饮料)

2、实验步骤

工作曲线溶液的配制取0.5ml、1ml、1.5ml、2ml、2.5ml标准溶液溶于25ml容量瓶,去离子水定容。

吸收曲线的绘制,找最大吸收波长去最大溶度的工作曲线溶液,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中进行波长扫描(210nm-500nm),找出最大吸收波长

工作曲线的测定取步骤1配制的标准溶液分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吸收度,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回归,得出工作曲线方程。

样品含量的测定取待测饮料适量,水浴加热除二氧化碳,放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吸收度,根据工作曲线方程算出柠檬黄的含量。(注:国标规定柠檬黄在饮料用的最大用量为0.1g/1kg

(七)焦糖色

测吸收比等浓度的焦糖色素溶液在280nm和560nm处吸光度之比。

步骤:称取100毫克试样到一个1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混匀,若溶液浑浊可以离心。吸取5、0澄清液于1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混匀。用适宜的分光光度计在560nm处测定该0、1%焦糖溶液的吸光度;同样,在280nm处测定按1:20稀释了的焦糖溶液的吸光度。两项测定都以水作参比,按下式计算吸收比:

A1×20/A2

A1---280nm处吸光度;

A2---560nm吸光度;

20---稀释倍数。

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安全检测 实验项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 2(掌握检测的原理及流程。 3(根据国家食品检测标准,对食品样品中的浓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看是否超标,给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 被检食品与检测夜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特异反应,反应后生成不同颜色深度的产物,这些产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会产生有选择性吸收,通过颜色深浅即吸光高低反应样品中该指标成分的浓度。因此检测的吸光度值经仪器内置的标准曲线软件自动计算可得出样品中该指标成分的准确浓度及是否超标的结果。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微型电子秤、移液枪、量筒、比色皿、样品杯、剪刀、药勺。 2.试剂:测试液 四、实验步骤 1(开机/关机 开机:接通电源,仪器有蜂鸣声并显示开机画面,仪器自检(约需5秒)结束后按任意键,仪器进入待检测状态。关机:请确认取出所有比色皿,将电源按到“?”的位置。调零与检测 调零:在检测状态下调零。在相应比色孔中放入相应对照液,将光标移至对应项目,按“调零”键,屏幕显示调零完成,表示完成本项目的调零。 2(检测流程

亚硝酸盐 取10 g左右样品剪碎混合后,称取2 g于样品杯中,加入18 mL去离子水,放置10-15分钟,其间振荡数次,得到样品处理液; 在干净比色皿中加入2 mL去离子水,以及样品处理液0.5 mL,然后加入3滴绿盖检测液,混匀,放入相应通道调零; 调零后取出,加3滴蓝盖检测液B,摇匀;静置3分钟后,震荡混匀,放入仪器相应的通道中检测。 各食品中亚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限量标准及依据 样品名称样品含量mg/kg 限量标准mg/kg 限量标准依据 GB 2714-2003 酱腌菜 腊肠 GB 2760-2011 香肠 二氧化硫 取20 g左右样品剪碎混合后,称取2 g于样品杯中,加入18 mL去离子水,放置10-15分钟,提取过程尽量不要振荡,得到样品处理液; 在比色皿中加入2 mL去离子水,以及样品处理液0.5 mL,然后加入3滴绿盖检测液,混匀后放入相应通道调零; 调零后取出,再加入3滴蓝盖检测液,摇匀; 静置5分钟后,震荡混匀,放入仪器相应的通道中检测。 各食品中二氧化硫限量标准及依据 样品名称样品含量mg/kg 限量标准mg/kg 限量标准依据 啤酒 蘑菇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三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合成着色剂:主要是以人工方法进行化学合成的有机色素类,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偶氮类色素和非偶氮类色素,偶氮类色素按溶解性不同又可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合成类色素中还包括色淀。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4.动物源性食品: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 5.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MRLVDs)由于使用某种兽药而在食物中或食物表面产生的此兽药残留的最高允许浓度。 6.食源性疾病:凡是通过摄取食物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以致人体患感染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传染病、肠源生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 7.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8.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9.GB:国家标准 10.湿法消化:在有机物破坏法中利用强氧化剂消化食品中的有机物,以获得待检无机成分的过 程。 11.防腐剂:是指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它 是人类使用最悠久、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12.抗氧化剂:是指能阻止或推迟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1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药剂,并逐渐在体内积累的能力。 14.兽药残留:给动物使用兽药或饲料添加剂后,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可蓄积或贮存于动物 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称为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 留,简称兽药残留。 15.休药期: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屠宰或动物性产品(肉、蛋、奶)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16.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17.真菌毒素: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统称为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总局令第127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总局令第127 号) 2010年04月04日发布 《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10年3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 二〇一〇年四月四日 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实施生产许可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以标准、公告等方式公布的可以作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前款规定之外的其他物质,不得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生产,不得作为食品添加剂实施生产许可。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范围内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市、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生产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标准的要求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合格,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生产许可 第六条生产者必须在取得生产许可后,方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取得生产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 (二)与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与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厂房设施;其卫生管理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四)与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者设施等生产条件; (五)与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符合有关要求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六)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责任制度; (七)与生产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出厂检验能力;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要求; (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工艺落后、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申请人应当向生产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许可机关)提交生产许可申请。 第八条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书; (二)申请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有关生产工艺文本; (四)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场所的合法使用权证明材料,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和厂房设施、设备布局平面图复印件; (五)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生产设备、设施的合法使用权证明材料及清单,检验设备的合法使用权证明材料及清单; (六)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和责任制度文本; (七)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添加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八)生产所执行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文本;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许可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生产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三)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等规定情形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四)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五)申请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五日内一次性告知予以补正的材料及要求,并向申请人发出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逾期不告知的,视为受理;

食品乳化剂的特性及在油脂乳化中的应用

食品乳化剂的特性及在油脂乳化中的应用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在传统追求色、香、味的同时,更加重视食品的功能化、特性化和多样性,无论怎样更新,食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是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前提。所以要达到上述目标,正确和科学使用食品乳化剂尤为重要,基于此,我们技术工作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研发、生产、推荐使用优质、规范的食品乳化剂,勇担食品安全之重任。 二、食品乳化剂的特性及乳化机理 食品乳化剂是一类能使两种或两种互不相容构成相(如:油和水)均匀地形成分散或乳状(乳浊)体的活性物质。其特性取决于乳化剂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而HLB值的大小取决于乳化剂的分子构成,乳化剂分子亲水基团数量多(如:-OH基),表现出强的亲水性,即HLB值偏高,形成水包油(O/W)型乳化剂;若乳化剂分子中碳氢链越长(如:CH3—CH2—CH2—……),亲油基团大,则亲油性强,HLB值偏低,形成油包水(W/O)型乳化剂,人们规定亲水性100%乳化剂,HLB值为20(以油酸钾为代表),亲油性100%,HLB 值为零(以石蜡为代表)期间分成20等分,如图一所示: HLB值1~6易形成W/O型乳化体系,其中1~3为消泡剂,3.5~6为油包水型乳化剂。6~20易形成O/W型乳化体系,其中7~8为润湿剂,8~18为油/水型乳化剂,13~15为洗涤剂,15~18为去污、加溶剂。截止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我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乳化剂为36种,主要为阴离子和非离子,极少量两性离子,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目前年用量4万吨左右,其中单甘酯2万吨左右。现将主要品种及特性列于表一。 表一乳化剂主要品种及特性 单甘酯(GMS DGMS)特性: 乳化、分散、抗淀粉老化 硬脂酰乳酸钠(SSL)特性: 增筋、乳化、防老化、保鲜、增大面包、馒头体积、改善组织结构 硬脂酰乳酸钙-钠(CSL-SSL) 特性: 增筋、乳化、防老化、保鲜、增大面包、馒头体积、改善组织结构.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PGFE)特性: 较强的乳化性,保湿、柔软性、防止淀粉回生老化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DATEM)特性: 乳化、增加面团弹性、韧性和持气性,增大面包、馒头体积,防止老化. 月桂酸/辛酸单甘酯(GML/GMC)特性: 乳化、分散、防腐、保鲜. 斯盘、吐温系列(S-60 、T-60等)特性: 良好乳化、稳定、分散、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308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详细版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 理工作规范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工作,确保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公众人身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进出口食品添

加剂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非食品添加剂用化工原料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不适用本规范,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进口 第四条进口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资料讲解

xxxxxxxxx 十通道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检测项目知识&检测仪简介 x

目录 ?农药的基础知识概述 (3)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限量标准及标准 (4) ?甲醛危害及限量标准 (5) ?吊白块危害及限量标准 (5) ?二氧化硫危害及限量标准 (5) ?过氧化氢(双氧水)危害及限量标准 (7) ?硝酸盐危害及限量标准 (7) ?亚硝酸盐危害及限量标准 (8) ?重金属铅危害及限量标准 (9) ?酒中甲醇危害及限量标准 (9) ?硼砂危害及限量标准 (11) ?食用油中过氧化值危害及限量标准 (11) ?过氧化苯甲酰危害及限量标准 (12) ?多功能仪器概述 (13) ?检测项目 (13) ?仪器工作条件 (13) ?仪器图片展示 (14) ?仪器技术参数 (14) ?仪器功能特点 (14) ?成功案例 (15) ?仪器配置清单 (16) ?仪器辅助设备清单 (17) ?产品报价 (18) ?服务承诺 (19) ?联系我们 (19)

?农药基础知识概述 1、农药 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虫、草及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2、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 农药使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其含量以mg/kg( ppm )表示。 3、农药分类 按来源分类:矿物源农药、化学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 按化合物类型分类:无机化合物、有机合成化合物、天然有机物、抗生素、生物农药。 其中有机合成化合物又分为:有机氯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杂环类化合物等。 按作用方式分类:胃毒性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触杀性农药(对硫磷、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内吸性农药(乐果、甲胺磷、氧乐果、久效磷);薰蒸性农药(溴甲烷、磷化铝、敌敌畏);特异性农药(乙烯利、赤霉素、灭幼脲)。 按主要防治对象分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4、酶抑制率法。 酶抑制法指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计算待测样品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率,定性判断其中是否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存在总量的一种快速初筛方法。当检测出的抑制率小于或等于50%时属于阴性(总量不超标),当检测出的抑制率大于50%时属于阳性(总量超标)。

食品添加剂成分分析

食品添加剂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法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与检测方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毒性主要表现为经职业接触所引起的急慢性危害。急性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窒息、昏迷甚至死亡。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其次,对亚硫酸盐漂白食品中二氧化硫清除剂;气相色谱法;食品二氧化硫快速检测试剂盒等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食品二氧化硫来源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1.前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常有媒体报到某食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二氧化硫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少量的二氧化硫随着食品进入体内后生成亚硫酸盐,并由组织细胞中的亚硫酸氧化酶将其氧化为硫酸盐,通过正常解毒途经解毒后最终由尿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但超量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来源 二氧化硫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是来自于食品加工中使用的亚硫酸盐类,亚硫酸盐类是一类漂白剂,它的作用是产生二氧化硫,破坏或抑制食品中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其免于褐变的。另外,还有抑菌及抗氧化作用。亚硫酸盐可用作盐渍蔬菜、竹笋、酸菜、腐竹、食用淀粉、淀粉糖类、及可可、巧克力、饼干、年糕、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果蔬汁、葡萄酒、果酒、啤酒和麦芽饮料等。硫磺也是亚硫酸盐类的一种,在农产品加工中用得比较多。水果干类、蜜饯凉果、干制蔬菜、食用菌及藻类、粉丝、粉条。通常使用硫磺蒸熏产品,破坏表面细胞,促进表面干燥、防止氧化褐变。亚硫酸盐的使用,最后在食品中总是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算。允许在食用菌、蜜饯中残留量比较大,最大剂量分别为400mg/kg、350mg/kg;食用淀粉残留量最低,为30mg/kg;其他多是50mg/kg。 二氧化硫急性中毒可引起眼、鼻、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窒息、昏迷甚至死亡。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导致嗅觉迟钝、慢性鼻炎、支气管炎、肺通气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中毒性肺硬变。经口摄入二氧化硫的主要毒性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此外,可影响钙吸收,促进机体钙丢失。 所以大家在选购食品时应该留个心眼:正常的白木耳应该是白中微带点黄,白白净净就不一定好了;夏天买的年糕,有的吃时有特别的异味,那就是二氧化硫的味道。 3.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 (1)亚硫酸盐漂白法 亚硫酸盐是一种无毒无气味的白色结晶粉末,能安全、高效地清除食品中SO2的残留,有效地控制食品中SO2残留量,使之达到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提高食品的质量,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应用于年糕、米粉、食用菌、蔬菜、水果、果脯、蜜饯、米粉、面制品等食品的加工以及药材、木筷等的加工。同时,它适用于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硫化物作为漂白剂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食品中常用乳化剂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

食品中常见乳化剂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硬脂酰乳酸钠/钙(ssl/csl) 1.优点: 具有强筋的保鲜的作用。一方面与蛋白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面筋蛋白复合物,使面筋网络更加细致而有弹性,改善酵母发酵面团持气性,使烘烤出来的面包体积增大;另一方面,与直链淀粉相互作用,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从而抑直链淀粉的老化,保持烘烤面包的新鲜度。ssl/csl在增大面包体积的同时,能提高面包的柔软度。 2.缺点:与其他乳化剂复配使用,其优良作用效果会减弱。 3.适用范围: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硬脂酰乳酸钠可用于面包、糕点,最大用量为2.0g/kg。 二、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datem) 1.优点: 能与蛋白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改进发酵面团的持气性,从而增大面包的体积和弹性,这种作用在调制软质面粉时更为明显。如果单从增大面包体积的角度考虑,datem在众多的乳化剂当中的效果是最好的,也是溴酸钾替代物一种理想途径。 2.缺点:吸湿性大,细粉在夏季高温潮湿(或储存不当)时特别容易结块 3.适用范围: 用于植脂性粉末,5.0g/kg。氢化植物油、搅打过的奶油、面包、糕点,10g/kg。 三、蔗糖脂肪酸酯(se) 1.优点: 在面包品质改良剂中使用最多的是蔗糖单脂肪酸酯,它能提高面包的酥脆性,改善淀粉糊黏度以及面包体积和蜂窝结构,并有防止老化的作用。采用冷藏面团制作面包时,添加蔗糖酯可以有效防止面团冷藏变性。 2.缺点:

由于乳化剂的协同效应,单独使用蔗糖酯远不如与其他乳化剂合用,适当复配后乳化效果更佳。在酸性或碱性时加热可被皂化。 3.适用范围: 可用于肉制品、香肠、乳化香精、水果及鸡蛋保鲜、冰淇淋、糖果、面包, 1.5g/kg;乳化天然色素,10g/kg。 四、松香甘油酯 1.优点: 质脆,无臭或微有味。不溶于水、低分子醇,溶于芳香族溶剂、烃、萜烯、酯、酮、橘油及大多数精油。具有稳定饮料的作用。 2..适用范围: 可用于胶姆糖基础剂,最大量1.0g/kg。乳化香精,最大量100g/kg。可用作饮料的稳定剂,用量在成品中不超过0.05%,在口香糖基础剂用量不超过01% 五、改性大豆磷脂 1.优点: 用于人造黄油(氢化油),起乳化、防溅、分散等作用;用于油脂乳化剂,起油水乳化作用,乳化油可以代替纯油脂,有改进食品质量、节约食品加工用油的效果。在巧克力中起保形、润湿作用,能防止因糖分的再结晶而引起的发花现象。糖果中特别是对含有坚果及蜂蜜的糖果,能防止渗油及渗液作用,对口香糖能起留香作用。 2.缺点: 在水中很容易形成乳浊液,比一般的磷脂更容易分散和水合。极易吸潮,易溶于动植物油,部分溶于乙醇。 3.适用范围: 用于人造黄油、巧克力,0.2%~0.3%;糖果,0.5%;口香糖,0.2~0.3%、蛋制品等。 六、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食品安全检测仪产品简介

食品安全检测仪产品简介: 一、简述 感谢你选用本公司产品,使用仪器前,请详细阅读说明书,避免由于使用不当而导致错误结果,说明书中包含仪器结构原理、使用流程,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本仪器操作简便、体积小、集成多种检测方法,检验的指标主要包括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兽药残留分析、霉菌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分析、土壤肥料中养分含量以及配方施肥等 二、产品性能 1、32位ARM处理器,7寸触摸屏 2、集成分光光度和胶体金检测模块 3、直流12V供电,可连接车载电源。 4、单波长冷光源,每通道支持3种检测波长 5、光源自动校准 6、脉冲式恒流驱动,避免连续发光引起光衰和温漂。 7、内置拼音输入法,可编辑中英文信息。 8、内置常见样品数据库,可继续添加。 9、内置最新国家限量标准,可继续更新。 10、可设置密码登录 11、不间断进样,连续检测 12、样本编号自动累加。

13、检测项目可扩充。 14、检测结果可批量打印,批量上传。 15、检测结果为Excel表格,连接电脑即可拷贝。 16、检测结果存储容量20万条 17、支持Wifi网络,检测结果直接传至监管平台 18、高速热敏打印机,检测完成可自动打印检测报告。 19、标准USB接口,免驱动安装。 20、固件可升级 三、原理 1.酶抑制率法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 2.分光光度法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具有其特有的吸收光谱。即使是相同的物质由于其含量不同,对光的吸收程度也不同。标准曲线法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测定物质含量,先配制一系列浓度由小到大的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出它们的A值,以A值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在测定待测溶液时,操

食品添加剂》期末考试试题

《食品添加剂应用与检测技术》题库 一、填空题 1、安全性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首要要求。 2、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动物毒性实验和人体观察 3、毒理学评价程序:急性毒性、遗传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 4、LD 50受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性影响最小,它比较稳定,有代表性,可根据LD 50 数据大小 来判定受试物毒性大小,LD 50 数据愈小,则该受试物的毒性愈大。 5、已知山梨酸及山梨酸钾对大白鼠的MNL为2.5g/kg,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其对人的ADI 值为 0~0.025 g/kg(山梨酸及其盐的总量以山梨酸计)。 6、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称为食品添加剂。 7、在肉制品中添加的亚硝酸盐与蛋白质代谢产物反应生成亚硝胺是致癌物。 8、肉制品中常用的水分保持剂是磷酸盐类。 9、在面条、饺子皮中作为保湿剂使用的是丙二醇。 10、我国批准许可使用的护色剂为硝酸钠(NaNO 3 )和亚硝酸钠(NaNO2)。 11、乳化剂HLB范围一般为0~20,HLB 在3~6的乳化剂最适合 W/O 型乳浊液 12、乳化剂HLB的数值越小表示亲油性越大,数值越大表示亲水性越大。 13、乳化剂的乳化能力用HLB值来表示。 14、生产中常用的膨松剂有两大类:化学膨松剂和生物膨松剂。 15、生物膨松剂主要是指酵母。 16、复合膨松剂由碳酸盐类、酸性物质和淀粉组成。 17、根据GB2760-2011标准规定,BHA、BHT、PG混合使用时,BHA、BHT总量不得超过0.1g/kg,PG不得超过0.05g/kg,最大使用量以脂肪总量计。 18、根据GB2760-2011标准规定,不同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要遵守加和原则,各自用量占其最大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 1 。 19、油脂的自动氧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诱导阶段、传递阶段和终结阶段。 21、食品加工中比较重要的酶类是氧化还原酶类和水解酶类。 22、酶制剂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温和性等特点。 23、我国主要使用的漂白剂是还原型漂白剂。 24、还原型漂白剂大都属于亚硫酸盐类化合物,仅适用于植物性食品。 25、除香兰素、麦芽酚等少数香料单独使用外,多数香料往往用于调制食用香精。 26、一般用香比强值、留香值、香品值、综合评价分数确定香料的品质。 27、按四种成分组成法,可将香料分为:主香剂、协调剂、变调剂、定香剂。 28、按三种成分组成法,可将香料分为:头香香料、体香香料和底香香料。 29、根据香料的挥发度,确定香精组成的比例,一般头香香料占20~30%,体香香料占35~45%,基香香料占25~35%。 30、杀死有害微生物的物质称为杀菌剂,抑制微生物生长作用的物质称之为防腐剂。

检测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

附件1 本次检测项目 一、调味面制品 (一)检测依据 检测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DB41/T 515-2007》(调味面制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二)检测项目 苯甲酸、山梨酸、安赛蜜、糖精钠、脱氢乙酸、标签。 二、肉制品 (一)检测依据 检测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 (二)检测项目 苯甲酸、山梨酸、日落黄、胭脂红、柠檬黄、苋菜红、亚硝酸盐(以NaNO2计)。 三、发酵面制品 (一)检测依据 检测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 (二)检测项目 安赛蜜、糖精钠、铝、甜蜜素、二氧化硫残留量。

四、调味品 (一)检测依据 检测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及产品明示要求。 (二)检测项目 总酸、可溶性无言固形物、标签、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安赛蜜、脱氢乙酸。 五、糕点 (一)检测依据 检测依据是《糕点通则》(GB/T20977-200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二)检测项目 酸价、过氧化值、铝、安赛蜜、苯甲酸、糖精钠、脱氢乙酸、标签。 六、酱腌菜 (一)检测依据 检测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二)检测项目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摘要]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快速检测体现在三方面:实验准备要简化;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1.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 2.快速检测: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快速检测体现在三方面:实验准备要简化;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3.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1.按分析地点: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2.按定性定量: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 4.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一)生物法: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生物传感器法。(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

5.免疫定义:机体识别自身非自身,并清除非自身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反应。 6.免疫基本特征: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 7.免疫的基本功能: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8.抗原定义: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答应,并且能与答应物(抗体或效应性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Antigen,Ag)。 9.抗原具有抗原性:免疫原性,反应原性。 10.抗原分类(按抗原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某些药物)。 11.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位于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者其他部位的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 12.抗体:有抗原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后,由免疫系统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并非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13.抗体基本结构:a.重链H2条轻链L2条b.恒定区C 区可变区V区c.铰链区抗原结合片段Fc:可结晶片段。 14.ELISA的原理: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

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术

薯片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术 一、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薯片的主要配料为马铃薯粉精炼植物油淀粉变性淀粉玉米粉调味料(白砂糖鸡肉粉食用盐谷氨酸钠玉米淀粉辣椒粉酱油粉复合香辛料日落黄柠檬黄) 食用盐乳化剂抗氧化剂。 在配料里,主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磷酸酯双淀粉、酸处理淀粉、羟苯基二淀粉磷酸酯、单硬脂酸甘油脂、碳酸钙、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二氧化硅、柠檬黄、焦糖色等。(一)磷酸酯双淀粉 1、性质:白色粉末,糊化温度较高而湿润度较低。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1994)。磷酸酯双淀粉的糊液粘度对热、酸和剪切力影响具有高稳定性。 2、用途:用作增稠剂和稳定剂。可做色拉汁的增稠剂。磷酸酯双淀粉具有较高的冷冻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特别适于冷冻食品中应用。在低温较长时间冷冻或冻融,融化重复多次,食品仍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不发生变化。酸变性淀粉经磷酸双酯后是冰激凌的主要原料。经滚筒干燥后的交联淀粉可增加糕点体积,使糕点酥脆、柔软和耐贮存。 3、用量: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用于午餐肉,磷酸酯淀粉最大使用量为0.5g/kg;用于果酱,1.0g/kg。FAO/WHO规定:用于蛋黄酱、罐装棕榈油(食用),5 g/kg (单独使用或与经酸、碱处理或脱色的淀粉、磷酸单淀粉、磷酸双淀

粉、乙酰化己二酸双淀粉结合使用);含奶油或其他脂肪和油罐装蘑菇、芦笋、青豆、胡萝卜,10 g/kg;罐装沙丁鱼或沙丁鱼类产品,20 g/kg(仅用于填充料);代乳粉,25 g/kg(单用或与磷酸化的磷酸双淀粉结合使用于水解氨基酸为基础的产品);罐装鲐鱼和竹英鱼,60 g/kg(仅用于填充料);罐装婴儿食品(大豆型产品),5 g/kg;肉汤和清肉汤、速冻鱼条和鱼块(仅指用面包粉和面包拖料包裹的),25 g/kg(单用或与其他淀粉合用于以氨基酸或水解蛋白质为基础的产品中)。 (二)酸处理淀粉 1、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较易溶于冷水,约75℃开始糊化。同浓度本品,其淀粉糊的黏度低于同类原淀粉,一定浓度时冷却可形成凝胶。 2、用途:可用作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 3、用量:其用量为FAO/WHO(1984):含有奶油及其他油脂的蘑菇、芦笋、青豆、刀豆、白刀豆、甜玉米、胡萝卜罐头及发酵后经热处理的酸乳,最大使用量10g/kg;沙丁鱼类罐头20g/kg;鲭鱼、鱼类罐头60g/kg;肉羹、汤,GMP;冰品30g/kg(最终产品)。用量可用于调味料(酱汁粉)、汤料、糖果(包括巧克力及其制品),最大使用量25g/kg;雪糕、冰棍,5g/kg;果冻、果冻粉、非碳酸饮料、裹粉、方便面、果酱、酱油粉、奶酪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三)单硬脂酸甘油脂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 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 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 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 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 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快速检测含义 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三方面体现: (1)实验准备要简化 (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 (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 按分析地点: 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 按定性定量: 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一)生物法 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 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 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食品成分分析 (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3)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分析 (4)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验 (5)食品限度的检验 (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 将NO3-还原N02-后,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红颜色偶氮化合物(偶氮染料),其颜色强度与硝酸盐含量呈正比,通过试纸由无色变为红色,变色的试纸放入基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硝酸盐检测仪中比色测定硝酸盐含量。仪器与材料:硝酸盐试纸. 快速测定仪 硝酸盐速测管 适用范围:乳品、饮用水、蔬菜等食物中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5009. 33盐酸蔡乙二胺显色原理,在格林试剂中加入硝酸盐转化剂,并将其做成速测管,速测管中的试剂可将N03-还原为N02-后,再与芳香胺(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 A-祭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又叫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硝酸盐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硝酸盐含量.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检测 检测管中的培养基预先接种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pH指示剂。只需加入100ul样品于检测管中。 将含有样品的检测管放入64±1℃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奶或奶制品在培养基中迅速扩散,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者抗生素低于检测值),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将在培养基中生长,葡萄糖呗分解后所产生的酸会改变Ph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相反若高于检测限的抑菌剂,则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不会生长,指示剂颜色不变仍为紫色。 黄色表明该样品没有抗生素残留或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阴性) 紫色表明该样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且浓度高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阳性) 如果介于黄色紫色之间,则说明该样品可能不含抗生素残留或者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部分阳性) 免疫金标记技术

食品添加剂检测指标的确定方法及实验验证的要求

附件2: 食品添加剂检测指标的确定方法及实验验证的要求 一、建立SN标准的基本原则 1.标准名称:进出口食品添加剂XXX分析方法 2.采标制标的原则 (1)等同采用 a.技术指标及限值可以等同或修改采用WHO/FAO JECFA、美国FCC、欧盟、日本的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和美国药典。详见本文“三、确定技术指标和限量的原则”和“四、选择技术指标的具体要求”。 b.检测方法可以等同或修改采用我国国标、国际标准或外国标准方法,但要注意不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限值差异。 c.如何处理技术指标和分析方法使用了不同的等同采用对象可参考《GB 1894-2005 食品添加剂无水亚硫酸钠》的处理方式。 (2)参照企业标准确定的技术指标和分析方法建立标准。 (3)尽量邀请企业参加食品添加剂分析方法标准的制定。 二、标准的起草基本要求 标准文本要求可参考《GBT 19281-2003 碳酸钙分析方

法》的编写方式。 (1)中、英文名称(包括商品名称、别名) (2)添加剂法定编码,包括CNS、INS、CAS、CI、FEMA等,部分编码参考《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报批稿)》 (3)功能类别(如防腐剂、甜味剂、食品加工助剂等)(4)分子式、分子量、结构式 (5)性状 (6)技术指标 虽然技术指标不在本分析标准中列出,但制标前必须先确定该产品的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应放在规程,各项指标检测放在分析方法)。技术指标必须在编制说明中明确列出。下面以乳酸为例说明如下: 乳酸 1性状:油状液体,无刺激,无异味, 微酸味;有引湿性,水溶液显酸性反应。与水、乙醇或乙醚能任意混合,在氯仿中不溶。 2技术指标 乳酸的技术指标

食品添加剂

第十章食品添加剂 一、概述: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2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1)在规定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 2)严格的质量标准,有害杂质不得检出或不能超过容许限量; 3)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能有破坏作用,也不应影响食品的质量与品质。 4)用量小、功效明显; 5)使用安全、方便; 6)添加于食品后能分析鉴定出来。 4.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日允许摄入量(ADI);安全系数;半致死量(LD50); 5.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学评价 目的:确定安全性或毒性;确定准用量,提出对有害物质禁用或放弃

的理由,为制定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提供依据。主要内容: 1)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纯度、及其存在形式、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 2)食品添加剂进入机体后,在组织器官内的储存分布、代谢转变及排泄情况。 3)食品添加剂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变化,即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机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敏性等。 6.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二、乳化剂、增稠剂、膨松剂 1.乳化剂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是指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分类: 按来源分 天然乳化剂(磷脂、蛋白、胶质、藻类) 合成乳化剂(酯类、环糊精、甾类、卤代油) 按离子的类型结构分 1 、离子型乳化剂(阴、阳、两性) 2 、非离子型乳化剂 根据亲水、亲油相对强弱分为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第5章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 目前,全世界发现的各类食品添加剂有14000多种,截止1999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587种,其中包括食用香料和其他(不包括复合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不同,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天然提取物,如甜菜红、姜黄素、辣椒红素等;二是用发酵等方法制取的物质,如柠檬酸、红曲米和红曲色素等;三是纯化学合成物,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苋菜红和胭脂红等。如按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用途划分则可分为22大类: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胀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香料和其他类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重要的基础原料,对食品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安全卫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违禁、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超范围、超标准使用添加剂,都会给食品质量、安全卫生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害。随着食品工业与添加剂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它们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加之随着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原来认为无害的食品添加剂,近年来又发现还可能存在慢性毒性、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及致突变作用等各种潜在的危害,因而更加不能忽视。所以,食品加工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规范、合理、安全地使用添加剂,保证食品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而食品添加剂的分析与检测,则对食品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保证和促进作用。 5 .1 防腐剂的测定 防腐剂是指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它是人类使用最悠久、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丙酸钠、丙酸钙、脱氢乙酸等。5.1.1 苯甲酸及苯甲酸钠的测定 苯甲酸及苯甲酸钠是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防腐剂之一。它属于酸型防腐剂,在酸性条件下防腐效果较好,特别适用于偏酸性食品(pH4.5~5)。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一1996)规定:苯甲酸及苯甲酸钠在碳酸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g/kg,低盐酱菜、酱菜、蜜饯、食醋、果酱(不包括罐头)、果汁饮料、塑料装浓缩果蔬汁中最大使用量为2g/kg(以苯甲酸计)。 1.酸碱滴定法 1)原理 于试样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萃取,分离出蛋白质、脂肪等,然后酸化,用乙醚提取试样中的苯甲酸,再将乙醚蒸去,溶于中性醚醇混合液中,最后以标准碱液滴定。 2)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碱式滴定管、300mL烧杯、250mL容量瓶、500mL分液漏斗、水浴箱、吹风机、分析天平、锥形瓶。 (2)试剂 ①纯乙醚:将乙醚置于蒸馏瓶中,在水浴上蒸馏,收取35°C部分的馏液。 ②盐酸(6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