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晶体的类型

不同晶体的类型
不同晶体的类型

《不同晶体的类型》教学设计

宜兴市铜峰中学黄海云

一、教材分析

《不同晶体类型》是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的第三单元的一部分,本单元前面从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分别介绍了单质的多样性和化合物的多样性,本节课将要介绍晶体的多样性呼应了本单元的标题。本节的重点知识是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理性质等特征,在教学中,用在复习旧知识 (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纳米碳管)等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延伸,有了旧的基础,再来学习氯化钠、干冰、二氧化硅晶体的立体结构,就不会显得很突兀了。

在教学中,应将不同类型的结构、构成微粒、物理性质等特征,作为重点教学内容,采用投影表格、罗列数据的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在学习氯化钠、干冰、二氧化硅晶体的立体构型时,应向学生展示这些具体晶体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实地来触摸。仔细观察微粒在立方体中的不同位置,去看清阴、阳离子或分子与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这样即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将直观的印象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不同类型晶体的认识。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广度,在教学中,只能从晶体具有的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内部微粒有规则的重复排列来描述警惕的特点,对晶体、非晶体物质、液晶的区别不作介绍。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

2、认识不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构成微粒不同,物质性质也不同。

能力与方法:运用实物、模型、图形展示三维空间结构,运用列表对比的方法,进行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更高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晶体及其微观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从微观角度揭示晶体结构及晶体性质的一般特点。

难点:理解晶体类型、性质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在前一单元已学习了有关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完全可以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作用力,但可能在学习本课时会遇到原子还是分子的区分,例如石英晶体中是原子连结而不是分子连结,有没有分子,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五、设计思路

实施新课程以来,应先充分领悟《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其进行设计。本节课是有关不同晶体类型的教学,先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为手段使学生要掌握的内容简单化,趣味化,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探究。使用模型可以使微观结构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其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对比学习与记忆。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增大学生表达的机会,增强师生互动。

六、教学策略

首先、以启发学生为手段,详细分析离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内部结构,给后面的原子晶体的学习作铺垫,然后比较离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感受晶体微观结构决定晶体的物理性质。最后,对于原子晶体的学习,希望学生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实践对知识的探究过程。

七、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晶体,观察书上的图片,从感官上接受晶体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提出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晶体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又有固定的熔、沸点,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是否固体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呢?

小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是晶体,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因为在晶体内部,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呈有规则重复的排列。

第二部分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看几种不同类型的晶体。

[展示]氯化钠晶体,大家知道氯化钠晶体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吗?微粒之间靠什么样的作用力聚集在一起形成晶体的呢?我们共同来回忆一下离子键的定义。在晶体中1个 Na+是否只和1 个Cl-形成离子键呢?

[与学生交流]学生做各式各样的猜测

请大家展开空间想象力,晶体中有没有单个的小分子?那么化学式NaCl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小结:象氯化钠晶体这样,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应该属于离子晶体,

[板书]离子晶体定义: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则地排列而成的晶体。[投影]通过下列几个小问题加深理解:

①构成离子晶体的微粒是什么?

②离子晶体中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是什么?破坏这种作用力所需能量高还是低?

③离子晶体中是否存在单个小分子?

④不同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的排列顺序是否相同?

⑤哪些晶体为离子晶体呢?

第三部分

[展示干冰图片]知道干冰是什么吗?CO2分子之间通过什么作用力凝聚在一起的呢?这种力是强还是弱?(观察干冰模型)干冰晶体内部除了分子间作用力,还有其他的作用力吗?回忆共价键。两种力当中是哪一种力束缚着CO2分子,不让它自由移动呢?

小结:象干冰这种晶体,由分子构成,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板书]分子晶体定义: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的晶体。

[投影]通过下列几个小问题加深理解:

①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什么?

②分子晶体中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是什么?破坏这种作用力所需能量高还是低?

③分子晶体中是否存在单个小分子?(化学式为分子式)

④哪些晶体为分子晶体呢?

以上分析了两种类型晶体的微观结构,我们下面来推测一下它们可能的物理性质。

第四部分

[过渡] 以上我们看出不同的晶体结构,其物理性质各有特点。我们把学到的知识来应用一下,

2

[小结]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这样的晶体称为原子晶体。[投影]通过下列几个小问题加深理解:

①构成原子晶体的微粒是什么?

②原子晶体中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是什么?破坏这种作用力所需能量高还是低?

③分子晶体中是否存在单个小分子?

④哪些晶体为原子晶体呢?

[点评]简单介绍金属晶体。

1、根据组成判断:有无离子?有无分子?

2、根据性质判断:熔沸点的高低,硬度的大小,是否导电。

八、板书设计

不同类型的晶体

一、晶体分类

1、离子晶体:

2、分子晶体:

3、原子晶体:

二、晶体类型判断

1、组成

2、性质

九、作业设计

1、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 金刚石 B干冰 C食盐 D晶体硅

2、实现下列变化时,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水晶和干冰的熔化 B食盐和冰醋酸熔化 C 液溴和液汞的气化D 纯碱和烧碱的熔化

3、现有六种物质,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①BaCl2 ②金刚石③NH4Cl ④Na2SO4 ⑤干冰⑥碘片

(1)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熔点最高的是,熔点最低的是。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只有离子键的是,

晶体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是。

(3)属于离子晶体的是,属于分子晶体的是,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完整word版)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与构成该物质的晶体类型及晶体内部粒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其规律如下: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状态的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是不同的,一般有:固体>液体>气体。例如:NaBr(固)>Br2>HBr(气)。 2、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高有低。这是由于不同类型晶体的微粒间作用不同,其熔、沸点也不相同。原子晶体间靠共价键结合,一般熔、沸点最高;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间靠离子键结合,一般熔、沸点较高;分子晶体分子间靠范德华力结合,一般熔、沸点较低;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键能有大有小,因而金属晶体熔、沸点有高(如W)有低(如Hg)。例如:金刚石>食盐>干冰 3、同种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A、原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晶体硅、金刚石和碳化硅三种晶体中,因键长C—C碳化硅>晶体硅。

B 、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一般来说,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就越高,反之越低。 例如:MgO>CaO ,NaF>NaCl>NaBr>NaI 。 KF >KCl >KBr >KI ,CaO >KCl 。 C 、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Na <Mg <Al ,Li>Na>K 。 合金的熔沸点一般说比它各组份纯金属的熔沸点低。如铝硅合金<纯铝(或纯硅)。 D 、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 如:H 2O >H 2Te >H 2Se >H 2S ,C 2H 5OH >CH 3—O —CH 3。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CH 4<SiH 4<GeH 4<SnH 4。 (2)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 CO >N 2,CH 3OH >CH 3—CH 3。 (3)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 如:C 17H 35COOH >C 17H 33COOH ;硬脂酸 > 油酸 (4)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熔沸 点升高,如C 2H 6>CH 4, C 2H 5Cl >CH 3Cl ,CH 3COOH >HCOOH 。 (5)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低。如: CH 3(CH 2)3CH 3 (正)>CH 3CH 2CH(CH 3)2(异)>(CH 3)4C(新)。 芳香烃的异构体有两个取代基时,熔点按对、邻、间位降低沸点按邻、间、对位降低) 针对性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 )溶于水 (B )有较高的熔点 (C )水溶液能导电 (D )熔融状态能导电 2.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键的离子化合是( ) (A )CaCl 2 (B )Na 2O 2 (C )NaOH (D )K 2S 3.Cs 是IA 族元素,F 是VIIA 族元素,估计Cs 和F 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 (A )离子化合物 (B )化学式为CsF 2 (C )室温为固体 (D )室温为气体 4.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 、B 、C 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 原子未能画出),晶体中A 、B 、C 的中原子个数之比依次为( ) (A )1:3:1 (B )2:3:1 (C )2:2:1 (D )1:3:3 6.在NaCl 晶体中与每个Na +距离等同且最近的几个Cl -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 ) (A )正四面体 (B )正六面体 (C )正八面体 (D )正十二面体 7.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 +离子核间距为a cm ,氯化铯的式量为M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 (A )3 8a N m A ?g·cm -3 (B )A N Ma 83 g·cm -3 (C )3 a N M A ?g·cm -3 (D )A N Ma 3 g·cm -3

高中化学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 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与构成该物质的晶体类型及晶体内部粒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其规律如下: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状态的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是不同的,一般有:固体>液体>气体。例如:NaBr (固)>Br2>HBr(气)。 2、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高有低。这是由于不同类型晶体的微粒间作用不同,其熔、沸点也不相同。原子晶体间靠共价键结合,一般熔、沸点最高;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间靠离子键结合,一般熔、沸点较高;分子晶体分子间靠范德华力结合,一般熔、沸点较低;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键能有大有小,因而金属晶体熔、沸点有高(如W)有低(如Hg)。例如:金刚石>食盐>干冰 3、同种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A、原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晶体硅、金刚石和碳化硅三种晶体中,因键长C—C碳化硅>晶体硅。 B、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一般来说,①离子所带电荷越多,②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就越高,反之越低。 例如:MgO>CaO,NaF>NaCl>NaBr>NaI。KF>KCl>KBr>KI,CaO>KCl。 C、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①金属价电子数越多,②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Na<Mg<Al,Li>Na>K。 合金的熔沸点一般说比它各组份纯金属的熔沸点低。如铝硅合金<纯铝(或纯硅)。 D、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 如:H2O>H2Te>H2Se>H2S,C2H5OH>CH3—O—CH3。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CH4<SiH4<GeH4<SnH4。 (2)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 CO>N2,CH3OH>CH3—CH3。 (3)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 如:C17H35COOH硬脂酸>C17H33COOH油酸。 (4)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熔沸点升高,如C2H6>CH4, C2H5Cl >CH3Cl,CH3COOH>HCOOH。 (5)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低。 如:CH3(CH2)3CH3 (正)>CH3CH2CH(CH3)2(异)>(CH3)4C(新)。 芳香烃的异构体有两个取代基时,熔点按对、邻、间位降低沸点按邻、间、对位降低) 【通过文字判断晶体类型】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与构成该物质的晶体类型及晶体内部粒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其规律如下: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状态的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是不同的,一般有:固体>液体>气体。例如:NaBr(固)>Br2>HBr(气)。 2、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高有低。这是由于不同类型晶体的微粒间作用不同,其熔、沸点也不相同。原子晶体间靠共价键结合,一般熔、沸点最高;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间靠离子键结合,一般熔、沸点较高;分子晶体分子间靠范德华力结合,一般熔、沸点较低;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键能有大有小,因而金属晶体熔、沸点有高(如W)有低(如Hg)。例如:金刚石>食盐>干冰 3、同种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A、原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

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晶体硅、金刚石和碳化硅三种晶体中,因键长C —C碳化硅>晶体硅。 B 、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一般来说,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就越高,反之越低。 例如:MgO>CaO ,NaF>NaCl>NaBr>NaI 。 KF >KCl >KBr >KI ,CaO >KCl 。 C 、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Na <Mg <Al ,Li>Na>K 。 合金的熔沸点一般说比它各组份纯金属的熔沸点低。如铝硅合金<纯铝(或纯硅)。 D 、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 如:H 2O >H 2Te >H 2Se >H 2S ,C 2H 5OH >CH 3—O —CH 3。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CH 4<SiH 4<GeH 4<SnH 4。 (2)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 CO >N 2,CH 3OH >CH 3—CH 3。 (3)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 如:C 17H 35COOH >C 17H 33COOH ;硬脂酸 > 油酸 (4)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熔沸 点升高,如C 2H 6>CH 4, C 2H 5Cl >CH 3Cl ,CH 3COOH >HCOOH 。 (5)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低。如: CH 3(CH 2)3CH 3 (正)>CH 3CH 2CH(CH 3)2(异)>(CH 3)4C(新)。 芳香烃的异构体有两个取代基时,熔点按对、邻、间位降低沸点按邻、间、对位降低) 针对性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 )溶于水 (B )有较高的熔点 (C )水溶液能导电 (D )熔融状态能导电 2.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键的离子化合是( ) (A )CaCl 2 (B )Na 2O 2 (C )NaOH (D )K 2S 3.Cs 是IA 族元素,F 是VIIA 族元素,估计Cs 和F 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 (A )离子化合物 (B )化学式为CsF 2 (C )室温为固体 (D )室温为气体 4.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 、B 、C 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 原子未能画出),晶体中A 、B 、C 的中原子个数之比依次为( ) (A )1:3:1 (B )2:3:1 (C )2:2:1 (D )1:3:3 6.在NaCl 晶体中与每个Na +距离等同且最近的几个Cl -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 ) (A )正四面体 (B )正六面体 (C )正八面体 (D )正十二面体 7.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 +离子核间距为a cm ,氯化铯的式量为M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 (A )3 8a N m A g·cm -3 (B )A N Ma 83 g·cm -3

不同类型的晶体

不同类型的晶体(苏教版教案) 菱湖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 【从容说课】 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理性质等特征。 自然界的物质有晶态和非晶态之分,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其内部结构呈现有规则的重复排列。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形是其内部构成微粒有规则排列的结果。同时又是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一个范例。 在此前的内容的学习中,教材中已经展示了大量的具有不同空间立体构型的晶体的结构模型,比如,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纳米碳管等,现在,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延伸而来的,有了旧的基础,再来学习氯化钠、干冰、二氧化硅晶体的立体构型,就不会显得很突兀了。 学习不同类型的晶体,了解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理性质等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采用投影表格、罗列数据的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并且,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容量的练习,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习氯化钠、干冰、二氧化硅晶体的立体构型时,向学生展示这些晶体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让学生实地来触摸、来点数微粒的数目、仔细观察微粒在立方体中的不同位置、看清阴阳离子或分子或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同时提出一些与结构有关的问题,比如。氯化钠晶体中阴阳离子的空间排列方式、阴阳离子的数目问题、处于立方体不同位置的离子对一个立方体的贡献大小问题、一个晶胞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的数目问题,钠离子、氯离子之间的最近距离,干冰晶体中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接近且相等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数目,求算干冰晶体中二氧化碳分子间的最近距离,二氧化硅晶体中硅、氧原子的数目比,每个硅原子周围的氧原子数目,这些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将直观的印象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不同类型晶体的认识。当然了,这些问题,都属于较高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取舍。 【教学重点】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理性质等特征。 【教学难点】干冰、二氧化硅等晶体的微观结构。 【教具准备】电脑图片若干实物若干干冰、二氧化硅等晶体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 【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 我们中国句古话,叫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学完本节课,你就会发现,这句话。用在我们化学的晶体结构方面,也是很恰当的。那么,什么是晶体呢? 推进新课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用X射线进行研究发现,在晶体内部,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呈现有规则的重复排列。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形,是其内部构成微粒有规则排列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晶体,比如,金刚石、雪花、水晶等。这些晶体不仅外观不同,而且,在物理性质方面也有许多的差别,因为它们是不同类型晶体。 〖板书〗三、不同类型的晶体 1.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师]晶体的结构特征是:其内的原子或分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具有特定的周期住,即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重复的单位可以是原子或分子或离子。重复的单位必须具备3个条件,化学组成相同、空间结构(包括化学键)相同、化学环境和空间环境相同。 在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的重复单位称为晶胞。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地重复就产生了宏观的晶体。可以说,晶体的性质是由晶胞的大小、形状、质点的种类(分子、原子或离子)以及官们之间的作用力所决定的。

不同类型的晶体教学设计

能说氯化钠的分子式为 “ NaCI'吗? 课题:《不同类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 2、认识不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构成微 粒不同, 物质性质也不同。 能力与方法: 运用电脑演示三维空间结构,运用列表对比的方法,进行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更高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 晶体及其微 观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了解不同类型晶体的构成粒子及作用,会判断晶体的类型和物理性质的比较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投影】几种类型晶体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物质都有规则的漂亮的几何外形, 知道为什么吗?是否固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呢? 【学生交流讨论】可能是答出的是内部结构,已经很不错了。 【板书】一、晶体 1、 定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和固定熔沸点的固体 【复习提问】构成晶体的微粒有哪些?他们是通过什么作用力结合成晶体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讲述】:因此,根据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作用方式的不同,我们把晶体分成了不同的 类型。 【板书】 2、 晶体的分类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提出问题】1、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那些物质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呢? 2、 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那些物质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呢? 3、 我问前面学过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呢? 【归纳】 r 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 彳分子晶体: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所有的酸、多数非金属单质 I 原子晶体:金刚石 【过渡】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晶体,其物理性质(熔沸点、硬度、导电性等)有差异,为什 么呢? 【交流与讨论1】观察氯化钠晶体的结构模型,思考下列问题: ①NaCI 晶体中是否存在单独的 NaCI 分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晶体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的联系 观察法、问题讨论法 又有固定的熔沸点,大家 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 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 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 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与构成该物质的晶体类型及晶体内部粒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其规律如下: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状态的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是不同的,一般有:固体> >HBr(气)。 液体>气体。例如:NaBr(固)>Br 2 2、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高有低。这是由于不同类型晶体的微粒间作用不同,其熔、沸点也不相同。原子晶体间靠共价键结合,一般熔、沸点最高;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间靠离子键结合,一般熔、沸点较高;分子晶体分子间靠范德华力结合,一般熔、沸点较低;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键能有大有小,因而金属晶体熔、沸点有高(如W)有低(如Hg)。例如:金刚石>食盐>干冰 3、同种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A、原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晶体硅、金刚石和碳化硅三种晶体中,因键长C—C碳化硅>晶体硅。 B、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一般来说,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就越高,反之越低。

例如:MgO>CaO ,NaF>NaCl>NaBr>NaI 。 KF >KCl >KBr >KI ,CaO >KCl 。 C 、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Na <Mg <Al ,Li>Na>K 。 合金的熔沸点一般说比它各组份纯金属的熔沸点低。如铝硅合金<纯铝(或纯硅)。 D 、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 如:H 2O >H 2Te >H 2Se >H 2S ,C 2H 5OH >CH 3—O —CH 3。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CH 4<SiH 4<GeH 4<SnH 4。 (2)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 CO >N 2,CH 3OH >CH 3—CH 3。 (3)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 如:C 17H 35COOH >C 17H 33COOH ;硬脂酸 > 油酸

晶体类型

双基练习——————————————————— 1.科学家近年来发现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的结晶水合物(CH4·n H2O)。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被厌氧性细菌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了类似冰的透明晶体,这就是“可燃冰”。这种“可燃冰”的晶体类型是() A.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 C.原子晶体D.金属晶体 解析:可燃冰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类似冰的透明晶体。 答案:B 2.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都是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有下列晶体:①NaOH、②SiO2、③氧气、④金刚石、⑤NaCl、⑥白磷,其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组合是() A.①②⑤B.①②④ C.②④⑥D.①③⑥ 解析:NaOH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氧气、白磷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D 3.离子晶体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较高的熔、沸点B.良好的导电性 C.溶于极性溶剂D.坚硬而易粉碎 解析:离子晶体固体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后导电。 答案:B 4.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它属于() A.原子晶体B.分子晶体 C.金属晶体D.离子晶体 解析:原子晶体熔点高、硬度大,与“耐高温耐磨”吻合。 答案:A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O2、I2、Hg B.CO2、BaCl2、SiO2 C.H2O、S、W D.SiO2、NaCl、S 解析:常温下Hg呈液态,不同类型晶体熔点高低规律一般有: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 答案:BC 6.(1)指出下列物质的晶体类型: 金刚石__________,氯化氢__________,冰__________,二氧化硅__________,铜__________,固态氧__________,氯化钠__________,硫酸铜__________。 (2)在以上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常温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

晶体的类型及性质

晶体的类型及性质 二. 知识重点: 1. 复习有关化学键的知识 2. 晶体的类型: (1)离子晶体 (2)原子晶体 (3)分子晶体 (4)金属晶体 4. 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形成晶体的作用力强弱直接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质。 5. 常见的几种晶体模型:(NaCl 、CsCl 、干冰、金刚石及2SiO 等)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物质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Cs K Na Li >>> B. CsCl RbCl KCl NaCl >>> C. 2222I Br Cl F >>> D. 金刚石>硅>碳化硅 解析: 根据晶体类型判断熔沸点高低的规律为:(一般)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而同类晶体内熔、沸点高低判断规律是: 原子晶体内原子的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短,键能大则键牢固,熔沸点高。 离子晶体内阴、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形成的离子键越牢固,熔沸点越高。 相同结构的分子形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取决于金属离子的半径和自由电子数,离子半径小,自由电子数多,则熔沸点高。 故应选A 、B 。 答案:A 、B [例2] 下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NaCl 、CsCl 、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A B C D E (1)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 (填编号字母,下同),其中每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金刚石属于 晶体。 (2)其中代表石墨的是 ,其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 个。 mol 1石墨中碳原子数与所形成的共价键数之比为 。 (3)其中表示NaCl 的是 ,每个+ Na 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 Na 有 个。 (4)代表CsCl 的是 ,它属于 晶体,每个+ Cs 与 个- Cl 紧邻。 (5)代表干冰的是 ,它属于 晶体,每个2CO 分子与 个2CO 分子紧邻。 (6)上述五种物质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 解析:解此题首先要记住几种晶体的基本模型。金刚石为D ,石墨为E ,干冰为B , NaCl 为A ,CsCl 为C ,然后根据晶体的组成及空间构型回答后面问题。 值得注意的应为(2)和(3)、(4)、(5)中粒子紧邻的数值关系。 (2)当碳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六元环时,每一个碳原子被三个环所共用,则形成

如何判别晶体类型

如何判别晶体类型 1、根据物质的分类判断 ①离子晶体---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强碱(如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 ②分子晶体---卤素、氧气、氢气等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外)、稀有气体、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含氧酸(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 ③原子晶体常见的---某些非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Si)、晶体硼(B),某些非金属化合物:二氧化硅(SiO2 )、碳化硅(SiC )、 Si3N4、BN、 AlN、( Al2O3 )等 ④金属晶体---金属单质(除汞外)与合金 2、依据组成晶体的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判断 (1)离子晶体的微粒是阴、阳离子,微粒间的作用是离子键; (2)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微粒间的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 (3)原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作用是共价键; (4)金属晶体的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微粒间的作用是金属键。 3. 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1)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常在数百度至一千余度; (2)分子晶体熔点低,常在数百度以下至很低温度; (3)原子晶体熔点高,常在一千度至几千度; (4)金属晶体熔点高低皆有。 4. 依据导电性判断 (1)离子晶体水溶液及熔化时能导电; (2)分子晶体为非导体,而分子晶体中的电解质(如酸和部分非金属气态氢化物)溶于水,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形成自由离子也能导电; (3)原子晶体一般为非导体,但有些能导电,如晶体硅(半导体); (4)金属晶体是电的良导体。 5. 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1)离子晶体硬度较大或略硬而脆; (2)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3)原子晶体硬度大; (4)金属晶体多数硬度大,但也有较低的,且具有延展性。 *石墨可以看成混合型晶体或过渡晶体。因为石墨中C原子间为共价键连接而层与层间为分子间作用力连接小结:四种晶体类型与性质的比较

《不同类型的晶体》教学设计

课题:《不同类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 2、认识不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构成微粒不同,物质性质也不同。 能力与方法: 运用电脑演示三维空间结构,运用列表对比的方法,进行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更高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晶体及其微观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类型晶体的构成粒子及作用,会判断晶体的类型和物理性质的比较【教学难点】理解晶体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的联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 【投影】几种类型晶体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物质都有规则的漂亮的几何外形,又有固定的熔沸点,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是否固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呢? 【学生交流讨论】可能是答出的是内部结构,已经很不错了。 【板书】一、晶体 1、定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和固定熔沸点的固体 【复习提问】构成晶体的微粒有哪些?他们是通过什么作用力结合成晶体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讲述】:因此,根据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作用方式的不同,我们把晶体分成了不同的类型。 【板书】 2、晶体的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 分子晶体: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 原子晶体: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提出问题】1、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那些物质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呢? 2、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那些物质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呢? 3、我问前面学过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呢? 【归纳】 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 分子晶体: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所有的酸、多数非金属单质 原子晶体:金刚石 【过渡】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晶体,其物理性质(熔沸点、硬度、导电性等)有差异,为什么呢? 【交流与讨论1】观察氯化钠晶体的结构模型,思考下列问题: ①NaCl晶体中是否存在单独的NaCl分子? 能说氯化钠的分子式为“NaCl”吗?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邮编 075131 栾春武:中学高级教师,张家口市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河北省化学学会会员。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县十佳班主任。 联系电话::: 一、氯化钠、氯化铯晶体——离子晶体 由于离子键无饱和性与方向性,所以离子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阴阳离子在晶体中按一定的规则排列,使整个晶体不显电性且能量最低。离子的配位数分析如下: 离子数目的计算:在每一个结构单元(晶胞) 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微粒在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也有 所不同,一般的规律是:顶点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 所占的份额为18 ,棱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4,面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2 ,中心位置上(嚷里边)的微粒才完全属于该单元,即所占的份额为1。 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 +周围有6个C l -,每个Cl -周围有6个Na +,与一个Na +距离最近且相等的 Cl -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每个N a +周围与其最近且距离相等的Na + 有12个。见图1。 晶胞中平均Cl -个数:8×18 + 6×12 = 4;晶胞中平均Na +个数:1 + 12×14 = 4 因此NaCl 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NaCl (4个Na +和4个Cl -)。 2.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 +周围有8个Cl -,每个Cl -周围有8个Cs +,与 一个Cs +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s +有6个。晶胞中平均Cs +个数:1;晶胞中平 均Cl -个数:8×18 = 1。 因此CsCl 的一个晶胞中含有1个CsCl (1个Cs +和1个Cl -)。 二、金刚石、二氧化硅——原子晶体 1.金刚石是一种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每个C 原子以共价键与4 个C 原子紧邻,因而整个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由共价键构成的最小 环结构中有6个碳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每个C 原子被12个六元环 共用,每C —C 键共6个环,因此六元环中的平均C 原子数为6× 112 = 12 ,平均C —C 键数为6×16 = 1。 C 原子数: C —C 键键数 = 1:2; C 原子数: 六元环数 = 1:2。 2.二氧化硅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C 被Si 代替,C 与C 之间插氧,即为SiO 2晶体,则SiO 2晶体中最小环为12环(6个Si ,6个O ), 最小环的平均Si 原子个数:6×112 = 12;平均O 原子个数:6×16 = 1。 即Si : O = 1 : 2,用SiO 2表示。 在SiO 2晶体中每个Si 原子周围有4个氧原子,同时每个氧原子结合2个硅原子。一个Si 原子可形 图 1 图 2 NaCl 晶体 图3 CsCl 晶体 图4 金刚石晶体

《不同类型的晶体》教案设计

《不同类型的晶体》 一、选材依据 本节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1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本节课为本单元的第二课时。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将要介绍晶体的多样性呼应了本单元的标题---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多样性,同时将本节内容安排在第二单元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内容之后,不仅体现了知识结构一条线,还体现了认知结构一条线。基于学生在前一单元已学习了有关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完全可以理解构成物质微粒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作用力,但可能在学习本课时会遇到原子还是分子的区分,例如石英晶体中是原子连结而不是分子连结,有没有分子,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不同类型晶体的定义和性质,涉及到四种晶体的构成微粒、微粒间的作用类型以及表现出的物理性质的差异;第二部分为不同类型晶体的判断依据。教材以常见的四种晶体为切入点,引出四种晶体的概念;再逐一介绍四种晶体的性质,最后再总结四种晶体的判断依据。 这节课主要将已经出现的晶体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让学生体会晶体的不同,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选修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分常见四种晶体的特性。 (2)能够判断一些常见晶体的类型。 (3)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电脑演示三维空间结构增强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学会比较的科学方法。 (3)通过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观点。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更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概念与区分。 (2)教学难点:晶体类型、构成微粒的判断。 五、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器具 多媒体课件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与构成该物质的晶体类型及晶体内部粒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其规律如下: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状态的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是不同的,一般有:固体>液体>气体。例如:NaBr(固)>Br2>HBr(气)。

2、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高有低。这是由于不同类型晶体的微粒间作用不同,其熔、沸点也不相同。原子晶体间靠共价键结合,一般熔、沸点最高;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间靠离子键结合,一般熔、沸点较高;分子晶体分子间靠范德华力结合,一般熔、沸点较低;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键能有大有小,因而金属晶体熔、沸点有高(如W)有低(如Hg)。例如:金刚石>食盐>干冰 3、同种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A、原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晶体硅、金刚石和碳化硅三种晶体中,因键长C—C碳化硅>晶体硅。 B、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一般来说,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就越高,反之越低。 例如:MgO>CaO,NaF>NaCl>NaBr>NaI。KF>KCl>KBr>KI,CaO>KCl。 C、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Na<Mg<Al,Li>Na>K。 合金的熔沸点一般说比它各组份纯金属的熔沸点低。如铝硅合金<纯铝(或纯硅)。 D、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如:H2O>H2Te>H2Se>H2S,C2H5OH>CH3—O—CH3。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CH4<SiH4<GeH4<SnH4。 (2)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CO>N2,CH3OH>CH3—CH3。 (3)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 如:C17H35COOH>C17H33COOH;硬脂酸>油酸 (4)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熔沸点升高,如C2H6>CH4,C2H5Cl>CH3Cl,CH3COOH>HCOOH。 (5)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低。 如:CH3(CH2)3CH3(正)>CH3CH2CH(CH3)2(异)>(CH3)4C(新)。 芳香烃的异构体有两个取代基时,熔点按对、邻、间位降低沸点按邻、间、对位降低) 针对性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2.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键的离子化合是() (A)CaCl2(B)Na2O2(C)NaOH (D)K2S 3.Cs是IA族元素,F是VIIA族元素,估计Cs和F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A)离子化合物(B)化学式为CsF2(C)室温为固体(D)室温为气体 4.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

如何判别晶体类型

如何判别晶体类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如何判别晶体类型 1、根据物质的分类判断 ①离子晶体---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强碱(如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 ②分子晶体---卤素、氧气、氢气等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外)、稀有气体、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含氧酸(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 ③原子晶体常见的---某些非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Si)、晶体硼(B),某些非金属化合物:二氧化硅(SiO2 )、碳化硅(SiC )、 Si3N4、BN、 AlN、( Al2O3 )等 ④金属晶体---金属单质(除汞外)与合金 2、依据组成晶体的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判断(1)离子晶体的微粒是阴、阳离子,微粒间的作用是离子键;(2)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微粒间的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3)原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作用是共价键;(4)金属晶体的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微粒间的作用是金属键。3. 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1)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常在数百度至一千余度;(2)分子晶体熔点低,常在数百度以下至很低温度;(3)原子晶体熔点高,常在一千度至几千度;(4)金属晶体熔点高低皆有。 4. 依据导电性判断 (1)离子晶体水溶液及熔化时能导电;

(2)分子晶体为非导体,而分子晶体中的电解质(如酸和部分非金属气态氢化物)溶于水,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形成自由离子也能导电; (3)原子晶体一般为非导体,但有些能导电,如晶体硅(半导体); (4)金属晶体是电的良导体。5. 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1)离子晶体硬度较大或略硬而脆; (2)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3)原子晶体硬度大; (4)金属晶体多数硬度大,但也有较低的,且具有延展性。 *石墨可以看成混合型晶体或过渡晶体。因为石墨中C原子间为共价键连接而层与层间为分子间作用力连接 小结:四种晶体类型与性质的比较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完整版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 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与构成该物质的晶体类型及晶体内部粒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其规律如下: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状态的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是不同的,一般有:固体> >HBr(气)。 液体>气体。例如:NaBr(固)>Br 2 2、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高有低。这是由于不同类型晶体的微粒间作用不同,其熔、沸点也不相同。原子晶体间靠共价键结合,一般熔、沸点最高;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间靠离子键结合,一般熔、沸点较高;分子晶体分子间靠范德华力结合,一

般熔、沸点较低;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键能有大有小,因而金属晶体熔、沸点有高(如W)有低(如Hg)。例如:金刚石>食盐>干冰 3、同种类型晶体的比较规律 A、原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晶体硅、金刚石和碳化硅三种晶体中,因键长C—C碳化硅>晶体硅。 B、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一般来说,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就越高,反之越低。 例如:MgO>CaO,NaF>NaCl>NaBr>NaI。KF>KCl>KBr>KI,CaO>KCl。 C、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Na<Mg <Al,Li>Na>K。 合金的熔沸点一般说比它各组份纯金属的熔沸点低。如铝硅合金<纯铝(或纯硅)。 D、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 如:H 2O>H 2 Te>H 2 Se>H 2 S,C 2 H 5 OH>CH 3 —O—CH 3 。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 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CH 4<SiH 4 <GeH 4 <SnH 4 。 (2)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极性越大, 其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 CO>N 2,CH 3 OH>CH 3 —CH 3 。 (3)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 如:C 17H 35 COOH>C 17 H 33 COOH;硬脂酸>油酸 (4)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增 加,熔沸点升高,如C 2H 6 >CH 4 , C 2 H 5 Cl>CH 3 Cl,CH 3 COOH> HCOOH。 (5)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 低。如:CH 3(CH 2 ) 3 CH 3 (正)>CH 3 CH 2 CH(CH 3 ) 2 (异)>(CH 3 ) 4 C(新)。 芳香烃的异构体有两个取代基时,熔点按对、邻、间位降低沸点按邻、间、对位降低) 针对性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2.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键的离子化合是() (A)CaCl 2(B)Na 2 O 2 (C)NaOH (D)K 2 S 3.Cs是IA族元素,F是VIIA族元素,估计Cs和F形成的化合物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