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二酸水洗乳化原因分析

粗二酸水洗乳化原因分析
粗二酸水洗乳化原因分析

粗二酸水洗乳化原因分析

1.磷酸的浓度,质量85%

2.磷酸配比计量

3.软化水配比计量

4.酸化时温度

5.酸化的时间

6.水洗时油温

7.水洗中软化水的温度

8.分离机故障

9.操作中磷酸的流失

水洗水乳化厉害除了在水洗时少加入磷酸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因为加磷酸具有不确定性会导致酸价升高等问题望高手指教谢谢了

造成水洗乳化的工艺上的可能原因有:

1.洗涤水温度不够,应该达到比油温高2-5℃。

2.残皂太多,这说明脱皂离心机分离效果不好,需要检查原因了。你在水洗中添加磷酸就是在中和这些皂脚,确实能达到破除乳化的目的,但是根本上需要解决残皂问题。

3.游离脂肪酸没有完全中和,说明你的加碱量不够,好好计算一下。

加碱量不少超碱0.3%了而且脱皂油颜色已经很浅了5个色国标三级要求8个色水洗油的含皂量很低0.008左右

水温也没问题93度左右正负2度

跟碱液波美度有关系吗我用的浓碱液28Be

除了工艺外,还和离心机的分离效果有关,分离因数高的,水中含油少,也不会乳化。

残皂太多,这说明脱皂离心机分离效果不好

水中,在水的作用及搅动的帮助下,油滴被拉成小油滴,并被表面活性剂包围而分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插入衣物上油滴中,而亲水基伸向散到水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牛奶、鱼肝油中就是因为添加了食用乳化剂,所以才能油水混合。

提示:1、可以破乳化,快速搅拌或者加点饱和食盐水(电解质)然后多静置一会儿就OK 2、和液体的温度有关系3、与物质结构和溶剂有关4、可以

1、可以破乳化,快速搅拌或者加点饱和食盐水(电解质)然后多静置一会儿就OK

2、和液体的温度有关系

3、与物质结构和溶剂有关

4、可以参考一下肥皂的制备原理,就是用碱和酯反应,生成脂肪酸盐,具有表面活性,减小水的表面张力,所以可以产生乳化。

5、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大黄素的时候,乳化现象很严重,同意上面一个说的原理,估计和皂化反应有关系

废乳化液处理

废乳化液处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废乳化液 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削加工使用大量乳化液作为润滑冷却之用,乳化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就会变成废水排出。 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在机床切削使用的乳化液中为了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性,还加入了亚硝酸钠等。 由于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当它加入水中,使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大大降低,达到最低值,这时油便分散在水中。同时表面活性剂还产生电离,使油珠液滴带有电荷,而且还吸附了一层水分子固定着不动,形成水化离子膜,而水中的反离子又吸附再其外表周围,分为不动的吸附层和可动的扩散层,形成双电层.这样使油珠外面包围着一层有弹性的、坚固的、带有同性电荷的水化离子膜,阻止了油珠液滴互相碰撞时可能的结合,使油珠能够得以长期地稳定在水中,成为白色的乳化液。 配制的乳化液pH值一般再8~9之间,有的甚至高达10~11. 乳化液废水水质如表1-1所示:

2. 乳化液废水处理原理 根据乳化液的性质,进行乳化液废水的处理需经过二个步骤: 破乳剂油;(2)水质净化去除表面活性剂等物质。 破乳方法种类较多,有盐析法、乳酸法、凝聚法、顶替法、高压电法、吸附法等等。一般常用的采用盐析凝聚混合法,现介绍如下 在乳化液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的离子在乳化液中发生强烈的水化作用即争水作用,使乳化液中的自由水分子减少了,对油珠产生脱水作用,从而破坏了乳化液油珠的水化层,中和了油珠的电性,破坏了它的双电层结构,因而油珠失去了稳定性,产生凝聚现象(电解质一般分为二、三价的钙、镁、铝等盐类),其反应式如下: 2C17H33COONa+2MgCl2-→(C17H33COO)2Mg+2NaCl 油酸皂镁皂 2C17H33(OSO3Na)COONa+2CaCl2-→(C17H32)2(OSO3)2Ca(COO)2+4NaCl 磺化蓖麻油 2R-SO3Na+CaCl2-→[R-SO3]2Ca+2NaCl(R为烷基) 石油酸钠石油磺酸钙 加入混凝剂,则加快起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调整水的pH值,将pH值调整为较好。 四种破乳方法比较见表2-1:

分析空压机润滑油乳化形成的原因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7659253.html, 浅析空压机滑油乳化形成的原因 根据空压机的结构,滑油中的水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缸套冷却水泄漏,一是曲拐箱内空气凝水。 滑油与水本来不会乳化;但若有某些具有两亲性质的物质吸附并富集在油水界面上,就可能改变界面状态(降低界面张力),增加其表面活性,一种液体离散为许多微粒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从而导致乳化。这些能增加两种液体表面活性并使它们乳化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指两种液体充分混和成为乳状液。能导致滑油与水乳化的乳化剂种类很多,而且导致滑油与水乳化所需乳化剂的量很少,很难确定该乳化剂的成分,只能从导致滑油乳化的水分来源分析。 经打开油底壳反复检查,未发现缸套密封圈破损和缸套裂纹漏水,可排除缸套冷却水漏泄。空压机机壳内的空气冷凝水――设:夏季海面空气压力0MPa(同标准大气压力,以下压力均为表压力),夏季海面相对湿度p=60%(般高于60%),夏季机舱平均空气温度f =30(夏季机舱平均气温一般都高于30)。 由标准大气压下湿空气焓熵可知,从空气相对湿度60%和夏季机舱平均空气温度30丈,冷却到开始凝水的相对湿度100%,是一条空气含湿量不变的垂线,B点对应的大气露点温度td是22;再根据压力露点和大气露点换算,大气露含湿最d某轮主空压机滑油乳化故障分析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焓熵图斜线对应的压力分别是0、0.1、0.3、0.5、0.7。 如所周知,离心分离的原理是待净化燃油,经过高速旋转的诸多分离片夹层被分离:水和杂质沿上分离片的下平面被甩出最后积聚到泥渣空间;分离水沿顶盘与分离筒盖间经水叶轮泵出;净化后的燃油,经顶盘内部的液位环(LEVELRING)达到出油腔,形成一条随分离筒高速旋转的液体环带,其外边缘的燃油在离心动能作用下进入出油叶轮孔道增容(减速)扩压,从净油出口管排出。 作为分水机,使用与燃油密度适应的比重环作为分杂机,使用最小直径比重环(分杂环theclarifierdisc,口径66mm)和口径116mm的液位环。No.2重油分油机作为分水机运行时,较长时间持续下述异常:从出水口玻璃观察镜看到分离水变黑和乳化,表明有油排出;常有分油机出口排油低压报警;统计分析燃油出渣率高达2%,超过供油商提供的常规出渣率(约1%)。 显然,N.2重油分油机的该故障,不是排渣口跑油,而是排水口跑油且不稳定。鉴于该故障持续较长时间,先后多次检查和调整未能消除。这次接手处理此故障的思路是,列出导致排压力表实测,最高达到0.2MPa)。 根据前面利用和的分析,若曲拐箱内相对湿度60%空气压力达到0.2MPa,大气露点温度td=22丈,按对应曲拐箱压力0.2MPa的斜线,可查得压力露点温度Td是38丈,高出缸套冷却水温度(30丈)更多,曲拐箱凝水会更多。设备投入使用的前几年,缸套/活塞环磨损少,窜气少,能及时排出,曲拐箱压力不高,所以凝水少。随着缸套/活塞环磨损增加,窜气多了,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曲拐箱压力增高,具备了生成凝水的条件。取下原透气口单向阀的球,油底壳滑油换新,使用500小时滑油无乳化。由此证实以上分析正确。 可手动调节减少冷却海水流量;或者就近从其他设备冷却海水出水引一路作为空压机冷却水。纠正措施改进透气口装置。封堵曲拐箱原透气口,新装透气弯管,开口处加装一个铁丝网罩(据个人经验建议近孔1mmx 1mm)以防杂物被吸入,增强透气效果,防止曲拐箱压力过高。

含油废水处理工艺简述

一、含油废水简述 在含油废水中,油以4种状态存在: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进入水体的油大部分以浮油的形式存在,这种油的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um,占含油量的70%~80%,静置后能较快上浮,铺展在污水表明形成油膜,用一般重力分离设备即能去除;分散油以小油滴形状悬浮在污水中,油滴粒径在25~100um 之间,当其受到机械外力或较长时间静置时,油滴较为稳定,会聚合成较大的油滴上浮到水面,此状态的油也较易去除;溶解油是以分子状态或化学状态分散于水相中,非常稳定,用一般的物理方法无法去除,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大概为5~15mg/L。 乳化油一般呈碱性,油滴粒径大部分是2~3um,呈乳浊状或乳化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得原本是非极性憎水性的油滴变成了带负电荷的胶核,带负电荷的胶核会吸附水中的正电荷离子或极性水分子形成胶体双电层结构。这些油滴外面包有弹性的、一定厚度的双电层,与彼此所带的同性电荷相互排斥,阻止了油滴间相互聚合变大,使油滴能长期稳定的存在于水中,所以乳化液废水是属于比较难分离的一类。 不同型号的钢帘线拉丝产生的废水成分略有不同,多为高浓度乳化液,基本成分为合成油与水,通常也会有大量重金属的带入。乳化液废水COD浓度一般较高,能达到40000~80000mg/L,油剂含量一般为20000~40000mg/L,并且含有较高浓度的锌和络合铜。 二、含油废水处理方法 目前,乳化液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生化法和膜分离等。 物理法 物理法主要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对乳化液废水中的浮油和分散油进行重力分离。物理分离法具体有重力分离法、粗粒化法和过滤法。 重力分离法:利用油水密度差和和油水互不相溶性进行油水分离。包括浮上分离法、机械分离法和离心分离法。 浮上分离法为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借助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的上浮速度与油珠的粒径大小、油水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有关。此类处

从萃取实验中产生乳化现象引发的思考

从萃取实验中产生乳化现象引发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精细化工、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新兴科学的发展,现代分离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促使分离科学的理论日臻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萃取作为一种经典的分离方法,无可厚非的在分离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萃取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乳化现象,本文简单介绍乳化现象,并分析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方法,希望文中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萃取实验乳化现象萃取剂 萃取是对于液态混合物,我们可以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另一溶剂的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它的本质是利用萃取剂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化成疏水性,最终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演示人教版必修Ⅰ课本中的CCl4萃取水中I2的实验时,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两相交界面出现一层乳浊液,可能大家对这一现象也比较困惑,我查阅了大量的中学化学教参后均对这一现象未作涉及。很明显,我们仅仅从萃取的定义无法得出在萃取实验中是否会在两相交界处出现一层乳浊液,但是乳浊液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实验的萃取效率。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有没有办法能够消除或者尽量减少乳浊液的出现?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乳化现象,然后重点介绍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方法,希望对大家关于这点的理解有些许帮助。 一、什么是乳化现象 液-液萃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液相中的溶质经过物理或者化学作用转移到另一相或者两相中重新分配的过程,也就是说制备不稳定乳浊液的过程。 正常的液-液萃取过程形成的乳浊液是不稳定的,当外力消失后,混合液依靠物质自身的界面张力和比重差进行凝固和分散,如果两相混合后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在澄清室里长时间不能澄清,分散带逐渐加厚,甚至充满整个澄清室,则萃取槽的正常操作被破坏,萃取无法进行,出现这种现象就称为萃取过程中产生了乳化现象。 二、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 萃取过程中有能成为乳化剂的表面物质的存在是乳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是乳化的必要条件,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乳化的充分条件。因此,寻找萃取体系中各个组分谁是乳化剂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虽然产生第三相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可能的原因主要有:(1)萃取剂在有机相的溶解度太小;(2)萃取物在有机相中的溶解度太小;(3)另外一种萃取物的形成;(4)界面有污物等。针对CCl4萃取水中I2,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萃取实验,结果也不同程度的发现在两相交界处出现一层乳浊液或者有第三相(两层有机

课题 溶解与乳化

课题溶解与乳化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科粤版第七章《溶液》第一节的内容,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物质的溶液,为本章系统学习溶液知识打下了基础。本节主要内容为溶液概念以及溶解现象。是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也是中考的必考考点。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非常的重要,也是较难理解掌握的,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多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归纳本节知识。认识和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从而使学生建立溶解、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也初步认识了悬浊液和乳浊液。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为系统地学习酸碱盐知识作好铺垫,本节课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溶液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密切将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促进了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5、知道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建立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难点: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且学生在前几章已经接触到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可以多举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如:糖水、葡萄糖注射液、汽水),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溶液概念。探究实验相对安全简单,学生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 2、教法分析以学生熟悉的溶液的应用为导入,以问题为主线来创设学习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形成观察、实验、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应用图片、实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提炼信息,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将抽象概念直观化、具体化,为形成概念埋下伏笔。

废乳化液及处理

废乳化液 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削加工使用大量乳化液作为润滑冷却之用,乳化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 , 就会变成废水排出。 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在机床切削使用的乳化液中为了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性 , 还加入了亚硝酸钠等。 由于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当它加入水中,使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大大降低,达到最低值,这时油便分散在水中。同时表面活性剂还产生电离,使油珠液滴带有电荷,而且还吸附了一层水分子固定着不动 , 形成水化离子膜,而水中的反离子又吸附再其外表周围,分为不动的吸附层和可动的扩散层 , 形成双电层 . 这样使油珠外面包围着一层有弹性的、坚固的、带有同性电荷的水化离子膜,阻止了油珠液滴互相碰撞时可能的结合,使油珠能够得以长期地稳定在水中 , 成为白色的乳化液。 配制的乳化液 pH 值一般再 8~9 之间,有的甚至高达 10~11. 乳化液废水水质如表 1-1 所示:

2. 2.1 乳化液废水处理原理 根据乳化液的性质,进行乳化液废水的处理需经过二个步骤: 破乳剂油; (2) 水质净化去除表面活性剂等物质。 破乳方法种类较多,有盐析法、乳酸法、凝聚法、顶替法、高压电法、吸附法等等。一般常用的采用盐析凝聚混合法,现介绍如下 在乳化液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的离子在乳化液中发生强烈的水化作用即争水作用,使乳化液中的自由水分子减少了 , 对油珠产生脱水作用,从而破坏了乳化液油珠的水化层,中和了油珠的电性,破坏了它的双电层结构,因而油珠失去了稳定性,产生凝聚现象 ( 电解质一般分为二、三价的钙、镁、铝等盐类 ) ,其反应式如下: 2C 17 H 33 COONa + 2MgCl 2 -→ (C 17 H 33 COO) 2 Mg+2NaCl 油酸皂镁皂 2C 17 H 33 (OSO 3 Na) COONa+2CaCl 2 -→ (C 17 H 32 ) 2 (OSO 3 ) 2Ca (COO) 2 +4NaCl 磺化蓖麻油 2R - SO 3 Na + CaCl 2 -→ [R - SO 3 ] 2Ca+2NaCl (R 为烷基 ) 石油酸钠石油磺酸钙 加入混凝剂,则加快起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调整水的 pH 值 , 将 pH 值调整为 8.5 较好。 四种破乳方法比较见表 2-1 :

破乳化原因分析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全科论文中心-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免费论文|各学科专业论文 PH计(酸度计)2008-07-04 08:55:41 阅读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拉克玛依电厂新疆拉克玛依834008) 摘要:着重分析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劣化的原因,并针对劣化的汽轮机油进行试验添加破乳化剂等处理,最终使劣化的汽轮机油乳化性能合格,不仅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劣化油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油品乳化破乳化剂 火力发电厂的汽轮机润滑油作为汽轮发电机组润滑与调速系统的工作介质,在生产检修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外界表面活性物质的侵入的可能,长期在高温剧烈搅拌下的情况下运行,以及油品的老化磨损水汽的泄漏等原因,产生劣化产物,从而引起油品的乳化汽轮机油一旦乳化,不但失去润滑和冷却散热等作用,而且给设备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厂作为火力发电厂,在2005-2006年中发现汽轮机油破乳性能劣化的现象 1 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劣化的原因 由于油品乳化对机组影响较大其乳化的机理如下油品发生乳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油中含有与油不互溶的物质(如水);含有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物质;高速循环流动或搅拌这三个条件很容易被运行汽轮机油满足 一般认为油中存在超标的水分是破乳化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对汽轮机油水分正常但破乳化性能超标,感到不可理解实际上,水分的存在主要是给破乳化性能劣化提供了条件,并不是破乳化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才是引起汽轮机油破乳化度不合格的关键因素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两亲分子,具有亲油和亲水的性质,在汽轮机油中混入了水份和表面活性物质后,表面活性物质会显蓍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并富集在油的界面层,在有水分存在,且受到循环流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便发生乳化此时,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在油水两相界面上,以亲油亲水基团使油和水连接,使水滴可以稳定地分散于油中,使油水不易分离 当然,过量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油品抗氧剂的损失,增加金属的腐蚀,加速油品的劣化,从而使得油品破乳化性能下降例如我厂#12机,当测油品中水分为5444ppm时,其破乳化度为24min;但在后期,通过过滤除去大部分水分,油中水分含量为46ppm时,其破乳化度却上升为130min 2 我厂油品乳化情况介绍 2.1 2005年9月5日,检查发现#12机油品乳化不透明,油中含有大量乳状水,但此时油的破乳化度仍合格,并接近新油标准一个月后分析发现:破乳化时间超标准虽经昼夜滤油处理,油中的乳状水分基本被滤除,油品也基本呈透明状态,但由于油质劣化,油品的破乳化时间超标准2006年元月24日,进行了破乳化剂的添加,效果良好;但当#3燃机故障时长达三个月的静置后,油品的破乳化时间再次超标,于5月18日再次添加破乳化剂 2.2 在2006年2月,进行正常的油质全分析时发现:#7#10机汽轮机油破乳化时间超标,分别是:105min89min,其它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且油品外状透明,无乳状水,进行水分含量测定,发现油品的水分含量也不大同年5月的油质全分析时,发现#9机汽轮机油也发生了同样的问题3 油品乳化原因分析 3.1 #12机油品乳化的主要原因 油系统中由于泄漏进入了大量的水分;油箱设计容积过小,油的循环倍速过高,使得油品没有足够的时间沉降;同时前期加入的新油破乳化时间本身就不合格,为20min这三种因素同时存在,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常熟市唐市中学姚小勇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第六章溶解现象》是初中化学课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知识共分三节: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和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其用途等知识。首先,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散现象事例和用途出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是分散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稳定或较为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几节知识如溶解度、溶液的组成等的学习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其次,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和了解,加深了对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重要应用价值的理解。 2.学情分析 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它是继学生探究认识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固体(碳单质、常见的金属)、液体(自然界中水)后,接触到的一类成分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它也是学生在上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但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所以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溶液和溶解认识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溶解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下一章,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的知识,几乎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要学好后续内容,就有必要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因此本章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章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当然也为深入学习分散系的有关知识做了准备。 其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化学计算能力,更是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 (2)了解乳化作用的原理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过程和方法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乳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感受溶液组成的判定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离不开溶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

乳化液废水处理方案资料

乳化液污水 设 计 方 案 江苏宇泰环保科技有限公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范围及原则?? 三、处理工艺的设计????? 四、单体工艺设备设计???? 4.1 主要工艺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4.2 主要处理构(建)筑物?? 4.3 主要设备性能参数???? 4.4 平面布置和高程设计原则? 4.5 建筑及结构??????? 4.6 配电及设备控制????? 4.7 管材及防腐、防渗措施?? 4.8 降噪措施???????? 4.9 污水处理效率?????? 五、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 六、项目实施及工程管理??? 七、工程估算????????九、承诺服务????????

一、工程概况 1.1 概述金属材料包装的公司,主要产品马口铁、冷轧亮带钢、平板带钢的私营企业,生产车间的乳化液废水。 4 主要标准: ①国环字( 1987)第002 号文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②《机械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BJ16-2000; 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 工作条件 ①电源种类及电压: 1) 动力供电采用三相五线制 2) 电压:380V 10% 3) 频率:50Hz 2% ②压缩空气:压力:0.25 ~0.32Mpa ③设备温度:≈环境温度。 ④厂房温度和湿度: 厂房温度:-10℃~35℃; 厂房湿度: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3%,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5%,最高相对湿度98%。⑤工作制度:两班作业。 1.2. 污水来源及主要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为COD、SS、油类等物质,污染物来源于车间排放的乳化液、含油废水 1.3. 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 废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按1m3/h 进行规划设计

油墨乳化原因

1 胶印油墨产生乳化的原因 油墨主要由树脂、矿油及颜料组成。其中的树脂主要是松香和植物油改性的酚醛树脂,另外也使用石油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树脂。常用的颜料包括偶氮色淀型的红色颜料、双偶氮型的黄色颜料、酞菁蓝及炭黑。胶印油墨还含有填料和助剂。 油墨在印刷时有一个与印刷药水(润版液)直接接触的过程,此时油墨中的极性物质由于亲水会导致油墨产生乳化。这些极性物质来自油墨各组分中的极性基团,即树脂、颜料、填料及助剂中的酯键、醚键、酰胺键,各种氨基、酸根及其盐等。胶印油墨的水墨平衡性(俗称抗乳化性、抗水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印刷质量。胶印油墨的过度乳化会给印刷带来实地密度降低、网点扩大、油墨流动性变差、转移性变差、堆版、浮赃等毛病。如何控制油墨乳化率,一直是胶版印刷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2 胶印油墨各组分乳化作用分析 胶印油墨所使用的矿油是非极性物质,不易导致油墨乳化;胶印油墨所使用的树脂不可避免的含有酯键和醚键,具有一定的亲水作用,会导致油墨一定程度的乳化;胶印油墨所使用的填料,例如碳酸钙,是强极性物质,极易导致油墨乳化,但填料在制备过程中已经过亲油处理,亲水性有所降低:胶印油墨中所使用的助剂,例如催干剂、抗结皮剂等等,都是极性物质,也极易导致油墨乳化,但它们在油墨中的用量毕竟有限。相对而言,在胶印油墨的各组分中,有机颜料导致油墨乳化的可能性较大,这不仅是因为有机颜料分子中还有极性

基团,而且颜料在水相中制备,制备过程还添加各种表面活性剂,这些极性物质的存在都能导致胶印油墨的乳化。 胶印油墨所使用的红色颜料一般为偶氮色淀颜料,例如PR57、PR53、PR49等。这些颜料实际上都是有机酸的金属盐(钙盐、钡盐等),具有很强的极性,另外,在颜料的合成过程中还会大量的使用松香皂,然后通过添加金属盐溶液(例如氯化钙、氯化钡)的形式使松香沉淀。大量松香酸盐的存在会使颜料极性明显增加,这种极性是导致油墨乳化的重要因素。 胶印油墨经常使用的黄色颜料一般为双偶氮颜料,如PY12,其分子结构是对称的,理论上对外不显示极性;胶印油墨所使用的蓝色颜料,一般为酞菁蓝PB15:3,其分子结构也是对称的,理论上对外也不显示极性。在PY12和PB15:3的合成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以及酸、碱、盐的使用不可避免,而这些物质无法通过水洗完全去除。另外,由于水中含有钙、镁等金属离子(水的硬度越高,钙、镁离子的含量就越高),这些物质在颜料的干燥过程中都会残留下来,最终成为导致油墨乳化的因素之一。由于PYI2和PB15:3本身为非极性物质,所以相对而言,黄颜料和蓝颜料引起的乳化比红颜料轻微得多。胶印油墨使用的黑色颜料是炭黑,炭黑是无机颜料,本身是非极性的,但炭黑表面含有少量的羧基、醌基和酚羟基等极性基团,也能导致一定程度的乳化。由此可以看出,在四色版胶印油墨中红色油墨最容易乳化。要降低油墨的乳化值,首先要解决红色油墨的乳化问题。 3 目前降低油墨乳化植的常用方法

《溶解与乳化》教案

《溶解与乳化》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七章溶液 第一节溶解与乳化 (第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科教版第七章《溶液》第一节的内容,是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也是中考的必考考点。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非常的重要,也是较难理解掌握的,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多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归纳本节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 2、利用flash动画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分析,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 【重、难点】 1.重点:(1)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建立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2.难点:(1)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化学试验中经常用到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大家能说出一些具体的溶液吗河水、湖水、海水、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是不是溶液溶液是怎么形成的今天来学习第七章《溶液》,先学习第一节《溶解与乳化》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板书]:一.溶液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7-1:认识溶解现象。 在5支试管中个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晶体、食盐、蔗糖、植物油、泥沙。然后再加入约10毫升的水,充分震荡或用玻璃棒搅拌,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 [生汇报]:硫酸铜晶体“消失”了,液体由无色变成了蓝色、蔗糖、食盐也“消失了,液体澄清,而泥沙、植物油振荡浑浊,静置分层。 [讲述]:1.悬浊液:由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如泥沙)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浊液称为悬浊液。 2.乳浊液:由不溶性小液滴(如油滴)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浊液叫做乳浊液。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1:将少量的碘加入75%的酒精中,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描述:碘加入75%的酒精中,在充分搅拌后液体变成了黄棕色。 [思考]:1、蔗糖、食盐、硫酸铜晶体,放入水中,你还能不能凭借肉眼看到它们的粒子吗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透明的

乳化液废水处理概述

乳化液废水处理概述 摘要:乳化液废水中,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最低,油与水的亲和力最强,液体内部产生电离,油珠外表面形成电荷层,并吸附水分子层后形成水化离子膜,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再吸附于水分子外表面形成扩散层,这样的水化离子膜具有弹性并带有同性电荷,即使油珠相互碰撞,也不能结合在一起,使水中油的成分稳定。 关键词:切削液乳化液;矿物油;乳化剂 1 乳化剂的主要来源 乳化液主要用于水压机和车丝机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冷却或润滑液,这其中以水压机的打压液为主,虽然车丝机的切削液用量不大(成分与水压机的打压液相近),但已被丝扣油污染,所以也需要废液处理。在制造石油钢管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对金属切削设备造成严重损耗,因此在此工段使用乳化液,由于其润滑及冷却作用,设备损耗率大大降低。乳化液可以循环使用,一定周期后,排放至废水收集区域跟其它废水经过处理后再外排或回用。 2 乳化液的主要成分 乳化液是用矿物油、乳化剂及添加剂混合配制好的乳化油稀释而成。为了使油水能够混合,所以需要加入适量的乳化液。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是由有机油加水稀释后再加入乳化剂配置的,三者比例是根据需要来确定的。由于乳化液中的主要成分是乳化剂,而乳化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组成,其分子包含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可溶于水,非极性基团可溶于油,所以乳化剂起到了水与油相互交融的作用。其原理为:乳化液废水中,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最低,油与水的亲和力最强,液体内部产生电离,油珠外表面形成电荷层,并吸附水分子层后形成水化离子膜,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例子再吸附于水分子外表面形成扩散层,这样的水化离子膜具有弹性并带有同性电荷,即使油珠相互碰撞,也不能结合在一起,使水中油的成分稳定。当在水中加入油后,乳化剂分子将水与油连接起来形成水离子化膜,使油水能均匀的分布,形成白色乳化液。乳化液中由于乳化油的浓度不同,形成的乳化液有不同的用途:低浓度乳化液常常用于削磨或粗加工,此类乳化液适用于清洗及冷却;高浓度乳化液由于润滑效果好用于精加工。如需要更高的润滑性能,通常在乳化液中加入一些非金属,如氯、磷等极压添加剂,制成极压乳化液。 本设计中使用的乳化液为Quaker Chemical公司提供的半合成型乳化液,其主要由矿物油(15%)、边界润滑剂、防锈添加剂、消泡剂(10%)、乳化剂(35%)、水(40%)组成。乳化液中还会含有一定量的芳香剂、杀菌剂等,这些含量非常少。 3 设计的乳化液处理水排放标准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精选文档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 机油形成乳状液必须具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有互不相溶(或不完全相溶)的两种液体;二是两种混合液中应有乳化剂(能降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三是要有形成乳化液的能量,如强烈的搅拌、循环、流动等。 水分、激烈搅拌、乳化剂,均能引起机油乳化。其中,水分的存在和激烈搅拌是产生乳化的主要原因。 1. 机油中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油质的老化及产生乳化;同时会与油中添加剂作用,促使其分解,导致设备锈蚀。因此找到机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找到了油质乳化的主要原因,下面分析造成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造成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a. 轴封径向间隙调整过大,轴封漏汽沿轴窜入轴承室,造成油中带水。机组检修时,为了避免在启动过程中高速转动的轴系因过临界转速振动或转子热膨胀而碰磨轴封尖齿。一般在调整轴封时增大了轴封间隙。在机组正常运行中影响了轴封的严密性,造成了轴封漏汽沿轴窜入轴承室,这是油中进水的根本原因。 b. 轴封齿倒伏,密封作用降低造成油中进水。在轴封径向间隙调整过程中,考虑转子膨胀及轴系振动不全面,使轴封径向间隙过小,令机组在启动过程中因转子膨胀与轴系振动造成轴封尖齿与转子碰磨,尖齿倒伏,密封作用降低,造成轴封漏汽,使水沿轴窜入轴承室。 c.轴封进汽联箱供汽压力过大,使轴封室成为正压,造成轴封漏气。 d.轴封抽汽器抽气压力不足,抽气管堵塞,造成负压不足,使水汽沿轴窜出,造成轴封漏汽。 e. 盘车齿轮或靠背轮转动鼓风的抽吸作用,造成轴承箱内局部负压,吸入蒸汽。另外主油箱排烟风机出力太大,使轴承室负压增大,使轴封漏汽,更易进入润滑油系统。 f. 汽缸结合面变形、密封不严密,造成水汽泄漏,进入轴承室,使油中带水。 g.运行参数异常导致冷油器冷却水侧压力高压油侧压力,并且冷油器泄漏。 2. 油中溶有空气,特别是在高温下,会加速油的氧化变质。空压机机运行中,因其油品气化变质而产生的环烷酸皂、胶体等物质都是乳化剂,使油更容易乳化。 3. 机油的乳化,与油品中的添加剂性能亦有关系。机油添加剂(如抗氧化剂和防锈剂),大都是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中,一端是具有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另一端是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亲水性极性基团。虽然它们都溶解于油而不溶解于水,但在一定转速下极性基团对水就具有一定的亲合能力,增强了油水分离的难度,促进油质乳化。

乳化油废水处理

乳化油废水处理 乳化油是水中加油加乳化剂经高速搅拌而成。乳化剂是一些表面油性物质,如:皂类、高分子合成物质等。它在细小的油滴粒(直径一般小于10μm,多数为0.1~2μm)表面形成一层与水极薄的界膜,形成双电荷层,表明层电荷极性相同,因此各油滴间相互排斥,极难接近,不会出现碰撞,形成大油滴。这些极微小的油滴在水中均匀稳定悬浮着,就是乳化油。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乳化油夹杂着金属氧化物金属细末一起被排出。 一、絮凝—电气浮含油废水处理工艺 乳化油废水处理 1、电极反应 当使用肥皂作乳化剂时,分散相液滴表面带有负电荷,在这类乳化剂中加入无机酸(盐酸),可使肥皂(脂肪酸盐)转化为电中性的不溶性脂肪酸使界面膜破坏而破乳。经此破乳处理后的pH为2~3的废乳化液,电解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如下: 阳极反应:2Cl--2e=Cl2↑(氧化反应) 【OH--4e=O2+H2O,不含Cl-时的氧化反应】 H+比M+(M为肥皂乳化剂中的金属离子)容易得到电子,因而H+不断地从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为氢原子,并结合成氢分子从阴极放出。 阴极反应:2H++2e=H2↑(还原反应) 在上述反应中,H+是由水的电离生成的,由于H+在阴极上不断得到电子而生成H2放出,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水分子继续电离出H+和OH-,H+又不断得到电子变成H2,结果在阴极区溶液里OH-的浓度相对地增大废液pH将不断增大。 总反应:2MCl+2H2O=2MOH+Cl2↑+H2↑ 2、电气浮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电气浮的分离效果与电极表面释放出的气体的气泡大小紧密相关。影响电气浮过程气泡大小的因素包括电流密度、温度和电极表面曲率。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两个:溶液pH和电极材料。此外电解槽内的水力学条件和电极的布设方式均对气泡的运动轨迹有影响,从而影响到电气浮的分离效果。 (1) pH的影响 pH对电气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决定了电解过程中气泡的大小分布。中性条件下,H2气泡的尺寸最小,碱性介质中尺寸较小,而在酸性条件下甚大。但对于O2气泡来说,酸性介质中其尺寸较小,随着溶液pH的升高,O2气泡急剧变大。 (2)电流密度的影响 电气浮过程中电流密度的大小决定了产生气泡的数量和大小。电流密度越高,单位时间内电极上释放出的气体的量就越多。按照法拉第电解定律,当电解过程中通入1F(26.8A?h)电量时,可释放出0.0224Nm3H2和O2。此外,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气泡直径逐渐减小,但当电流密度增加到200A?cm-2以上时这种现象就观察不到了。电极表面的粗糙程度亦对气泡的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电极表面粗糙度越大,气泡越大,镜面抛光的不锈钢电极表面上气泡最小。 (3)电极材料

乳化液废水处理概述_闫思敏

乳化液废水处理概述 闫思敏,白栓栓 (西安晨宇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乳化液废水中,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最低,油与水的亲和力最强,液体内部产生电离,油珠外表面形成电荷层,并吸附水分子层后形成水化离子膜,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再吸附于水分子外表面形成扩散层,这样的水化离子膜具有弹性并带有同性电荷,即使油珠相互碰撞,也不能结合在一起,使水中油的成分稳定。 关键词:切削液乳化液;矿物油;乳化剂 1乳化剂的主要来源 乳化液主要用于水压机和车丝机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冷却或润滑液,这其中以水压机的打压液为主,虽然车丝机的切削液用量不大(成分与水压机的打压液相近),但已被丝扣油污染,所以也需要废液处理。在制造石油钢管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对金属切削设备造成严重损耗,因此在此工段使用乳化液,由于其润滑及冷却作用,设备损耗率大大降低。乳化液可以循环使用,一定周期后,排放至废水收集区域跟其它废水经过处理后再外排或回用。 2乳化液的主要成分 乳化液是用矿物油、乳化剂及添加剂混合配制好的乳化油稀释而成。为了使油水能够混合,所以需要加入适量的乳化液。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是由有机油加水稀释后再加入乳化剂配置的,三者比例是根据需要来确定的。由于乳化液中的主要成分是乳化剂,而乳化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组成,其分子包含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可溶于水,非极性基团可溶于油,所以乳化剂起到了水与油相互交融的作用。其原理为:乳化液废水中,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最低,油与水的亲和力最强,液体内部产生电离,油珠外表面形成电荷层,并吸附水分子层后形成水化离子膜,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例子再吸附于水分子外表面形成扩散层,这样的水化离子膜具有弹性并带有同性电荷,即使油珠相互碰撞,也不能结合在一起,使水中油的成分稳定。当在水中加入油后,乳化剂分子将水与油连接起来形成水离子化膜,使油水能均匀的分布,形成白色乳化液。乳化液中由于乳化油的浓度不同,形成的乳化液有不同的用途:低浓度乳化液常常用于削磨或粗加工,此类乳化液适用于清洗及冷却;高浓度乳化液由于润滑效果好用于精加工。如需要更高的润滑性能,通常在乳化液中加入一些非金属,如氯、磷等极压添加剂,制成极压乳化液。 本设计中使用的乳化液为Quaker Chemical公司提供的半合成 厚的时代注解。人类学家格尔兹说:"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5]一条宽六尺、长百米、高两米的小巷,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短诗赋予了"六尺巷"一种宽容礼让的文化符号,表达了桐城人民的宽容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将其一代代相传下去。我们知道在一个社会分工日益精密和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要同各种职业各种身份的人打交道,而这种谦让、宽容、合作的精神的内涵也正是现代合作共赢经济理念的实践。 3长江 滨临长江,湖泊众多,水系发达,具有"水乡泽国"的地理特质,孕育了桐城人一种灵活应变、情感细腻、委婉含蓄的特质,这种长江文化蕴藏"柔"情"惠"质深深的扎根于桐城人的品格内,并赋予了时代的经济涵义。 桐城人在为人处世上,皆以"柔"(圆熟)为标准,而言语交谈,则以得体为维度。长江文化造就"柔"的文风,从而住在江畔的人就更加具有"柔"的特质。"柔"并不是"懦弱",它常与"和"联系在一起,显示的一种江河水的上善之德情怀。这种"柔"情使得桐城人在日常的处世中总是显得委婉含蓄、不失分寸,即使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也用"柔"的精神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这种"柔"也使得桐城人营造了一个和谐、亲切、祥和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便成为了桐城人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是的一种重要的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惠",则是灵活应变、善于思考、趋利避害的竞争意识,只有"惠"质的人才能适应不同的陌生环境,才能形成一种活力迸发、财富涌流的经济局面。 4结语 桐城区域文化的繁富、深奥以及其个中的原委是简短尺牍所不能涵盖的,而本文只是挑选了桐城区域文化中蕴涵的具有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精神文化:"桐城派"弘扬了勤劳务实的精神,崇文重教的传统弥漫了人才的魅力,"六尺巷"传达的是一种宽容合作精神,徽商带给我们的是诚信经营,长江从骨髓里赋予了我们睿智灵活的气质。这些文化的特质推动桐城经济的发展,使桐城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激励着桐城人更加勤劳、更加的奋进。 参考文献: [1]方苞.方望溪遗集[M].黄山书社,1990. [2]姚鼐.惜抱轩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1. [3]王凯符.桐城派文选[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4]王气中.桐城派研究论文集[M].安徽人民出版社,1963. [5]王铭铭.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J].教学与研究,1999,(4). 100 2014年第5期

萃取乳化原因分析

萃取乳化原因分析 1、萃取原液: A:萃取原液过滤不干净,当料液过滤不完全(500目过滤还有渣)时,一旦与有机相接触时,就会形成吸附微粒,有的固体颗粒本身还带有电荷,从而使形成的微粒加大或者相互凝聚,那么在料液混合时会形成油包水或者水包油,在澄清又因为密度介于油水之间而得不到快速的分离,从而形成严重的夹带影响萃取质量与萃取系统的正常运行。 B:萃取原液含有胶体物质,当料液中含有硅、铝、絮凝剂等胶体物质时,也会形成相互包裹乳化不分相,既增加了体系的粘度,又使有机相混合不充分、澄清分离发生困难,严重者还会导致有机相有效负载降低。 C:萃取原液中含有氧化剂,当料液中还含有高锰酸根、氯酸根等强氧化剂时,一旦与有机相接触就会使萃取剂发生分解变质,形成聚合、离解、断键等,产生相间污物,打破有机相的组成平衡,从而导致乳化不分相。 乳化特点:由以上原因造成的乳化大都发生在萃原液与有机相开始接触的萃取槽。 处理方法:A、B原因造成的乳化,将原液进行吸附过滤即可;C原因造成的乳化,将原液进行亚硫酸钠还原处理,然后在过滤干净即可 2、相平衡失调: 在萃取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生产需要对系统进行调整,在调整时有时会因为操之过急或者缺乏经验而将原液或者有机相在短时间内作出较大调整,从而打破萃取系统原有的平衡,使部分或者全部的混合室出现断相或者相逆转(油连续与水连续的颠倒),从而形成油水不分(乳化),使料液或者有机相局部打循环,如果处理不及时还会有漫槽的危险。。 乳化特点:混合室断相或者相逆转。 处理方法:停机静置一段时间,然后从新开机(建议)。 3、皂化过度: 一般的萃取剂(有机相)在进行萃取之前都要进行皂化,以提高金属交换值。

乳化液废水处理方法 乳化液废水如何处理

乳化液废水处理方法乳化液废水如何处理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数控系统、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乳化液废水怎么处理? 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在机床切削使用的乳化液中为了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性,还加入了亚硝酸钠等。由于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当它加入水中,使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大大降低,达到最低值,这时油便分散在水中。乳化液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油和水所组成的稳定而均匀的胶体物质,其中乳化液中的乳化油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表面活性剂还产生电离,使油珠液滴带有电荷,而且还吸附了一层水分子固定着不动,形成水化离子膜,而水中的反离子又吸附再其外表周围,分为不动的吸附层和可动的扩散层,形成双电层。这样使油珠外面包围着一层有弹性的、坚固的、带有同性电荷的水化离子膜,阻止了油珠液滴互相碰撞时可能的结合,使油珠能够得以长期地稳定在水中,成为白色的乳化液。 乳化液废水其特点是品种繁多,CODcr和含油量浓度高,废水处理难度大。乳化液废水及废油水来源是轧延线乳化液、裁切厂含油废水,主要含有的污染因子有油脂、乳化液。废乳化液除具有一般含油废水的危害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械油高度分散在水中,动植物、水生生物更易吸收,而且表面活性剂本身对生物也有害。 乳化液废水处理破乳方法有化学破乳、药剂电解、活性炭吸附或超滤(或反渗透)、盐析法、凝聚法、酸化法、复合法等。一般常用的采用盐析凝聚混合法,水质净化去除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在乳化液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的离子在乳化液中发生强烈的水化作用即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