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酮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

环己酮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
环己酮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

环己酮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环己酮合成技术展开分析,探讨了环己酮合成技术的研究情况,分析了最新的一些合成技术,以期可以为我国环己酮合成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己酮;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一、前言

目前,我国对于环己酮合成技术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环己酮合成技术的水平,提高环己酮合成的质量,一定要深入的分析环己酮合成技术的研究情况。

二、环己酮研究应用情况概述

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作为生产己内酰胺与己二酸及其盐的中间体,通常由己内酰胺与己二酸厂配套生产,因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低毒和相对较低的价格等特点,已经作高档溶剂、油漆和油墨增溶剂、皮革抛光剂、皮革涂料稀释剂等,在化工、橡胶、医药、农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环己酮工业生产工艺主要有环己烷液相氧化法和苯酚加氢法,近几年,以环己醇为原料制备环己酮技术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环己酮的生产技术

从起始原料上分,现代工业生产环己酮的主要方法有苯酚法和苯法,后者在工艺上又被分为环己烯法和环己烷法。

1.苯酚法生产环己酮

采用苯酚法生产环己酮是工业化生产最早用来制备环己酮的方法,其具体过程是,首先在苯酚中添加镍作为催化剂,并通过加氢作用生成环己醇,然后在锌的催化作用下将环己醇脱氢,最后生成环己酮。

2.环己烷法生产环己酮

目前有液相加氢和气相加氢两种苯加氢的方法。后者在工业上的应用比较广泛。气相加氢法是指将镍或铂作为催化剂放置在固定床中,将一定压力下气相的苯和氢气通过镍铂催化剂床层,使之发生加氢反应,而生成环己烷产物。然后在空气或贫氧的环境下,令环己烷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得到环己酮及环己醇。

3.环己烯法生产环己酮

萘普生

化学制药工艺学论文 萘普生的生产工艺研究 姓名:袁富中 学号:180112008043 专业年级:2008级药学

概述 萘普生(Naproxen , 1-1),化学名为(+)– 6 –甲氧基–α–甲基– 2 –萘乙酸 [ ( + ) –6 – methoxy –α– methyl – 2 – naphthaleneacetic acid ] 。 (1-1)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无味。熔点153-158℃。在甲醇、乙醇或氯仿中溶解,在乙醚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日光照射下颜色变深。本品为S构型,加氯仿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毫升中含10mg本品的溶液,比旋度[α]D20为+63.0-+68.5°。加甲醇制成每毫升中含30ug本品的溶液,在262nm、271nm与33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萘普生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s),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并可稳定溶酶体活性。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和解热镇痛作用。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1次给药后 2~4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在血中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t1/2为13~14小时。约95%自尿中以原形及代谢产物排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痛风、运动系统(如关节、肌肉及腱)的慢性变性疾病及轻、中度疼痛如痛经等,均有肯定疗效。中等度疼痛可于服药后1小时缓解,镇痛作用可持续7小时以上。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的疗效,类似阿司匹林。对因贫血、胃肠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消炎镇痛药的病人,用本药常可获满意效果。可安全地与皮质激素合用,但与皮质激素合用时,疗效并不比单用皮质激素时好。本晶与水杨酸类药物合用也不比单用水杨酸类好。此外,阿司匹林可加速本晶的排出。 研究进展 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个芳基丙酸类消炎镇痛药布洛芬(Ibuprofen 1-2)通入市场,标志着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芳基丙酸类药物因作用强、毒副作用小,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中,研究进展很快,品种层出不穷。先后开发了萘普生(1-1)、酮基布洛芬(Ketoprofen ,1-3)、氟比洛芬(Flurbiprofen ,1-4)、洛索洛芬(Loxoprofen ,1-5)、扎托洛芬(Zaltoprofen ,1-6)等。目前,世界上该类药物已上市品种有30多个。 萘普生由美国Syntex公司开发,1968年获美国专利权,1972年正式生产并在墨西哥出售,1976年在

环己酮的制备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环己酮的制备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10年11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次氯酸氧化法制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了解醇和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实验原理 醇类在氧化剂存在下通过氧化反应可被氧化为醛或酮。本实验用的环己醇属仲醇,因此氧化后生成环己酮。环己酮主要用于合成尼龙-6或尼龙-66,还广泛用作溶剂,它尤其因

对许多高聚物(如树脂、橡胶、涂料)的溶解性能优异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皮革工业中还用作脱脂剂和洗涤剂。 本实验用次氯酸钠做氧化剂,将环己醇氧化成环己酮。 三、主要试剂 环己醇、冰醋酸、次氯酸钠溶液(约1.8mol/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氯化铝、碘化钾淀粉试纸、无水碳酸钠、氯化钠、无水硫酸镁、沸石 四、试剂用量规格 五、仪器装置 250mL三颈烧瓶、搅拌器、滴液漏斗、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分液漏斗、烧杯、量筒、电热炉、石棉网、玻璃棒 图1 环己酮的反应装置

图2 环己酮的蒸馏提纯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1、向装有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250ml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5.2ml(5g,0.05mol)环己醇和25ml冰醋酸。开动搅拌器,在冰水浴冷却下,将38ml次氯酸钠溶液(约1.8mol/L)通过液滴漏斗逐渐加入反应瓶中,并使瓶内温度维持在30~35℃,加完后搅拌5min,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应呈蓝色,否则应再补加5ml次氯酸钠溶液,以确保有过量次氯酸钠存在,使氧化反应完全。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min,加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至发应液对碘化钾淀粉试纸不显蓝色为止。 2、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30ml水、3g氯化铝和几粒沸石,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至馏出液无油珠滴出为止。 3、在搅拌下向馏出液分批加入无水碳酸钠至反应液呈中性为止,然后加入精制食盐使之变成饱和溶液,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馏收集150~155℃馏分,计算产率。 七、实验结果 最终得到的环己酮为:1.6ml 产率为:1.6ml/5.2ml=30.77% 八、实验讨论 1、数据分析 产率相对较低,操作过程不够精细。 2、结果讨论 (1)、加热蒸馏得很充分,但是分液静置的时候时间不够长,导致环己酮的损失。 (2)、最后蒸馏的时候时间太短,不够充分,环己酮没有完全分离出来。 3、实际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反应温度要控制在30~35℃,此时收效较高,若温度低于30℃则不反应,温度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萘普生)2011版

手性药物萘普生的光学拆分法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光学拆分法制备手性药物萘普生,了解拆分消旋化合物的原理,学习用旋光仪分析手性药物中间体光学纯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具有手性的药物其对映体往往有完全不同的药理活性,单一对映体的手性药物因其药效高、副作用低和安全等优点,受到了化学家和制药企业的重视,近二、三十年,手性药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销售额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 萘普生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胃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关节炎、腱鞘炎.亦可用于缓解肌肉骨骼扭伤、挫伤、损伤以及痛经等所致的疼痛。研究表明(S)-萘普生的药效是(R)-萘普生的28倍。 目前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①手性源合成法:以手性物质为原料合成其他手性化合物。②不对称催化合成法:是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单一对映体化合物的方法。③外消旋体拆分法:是在拆分剂的作用下,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外消旋体拆分成两个对映体,其中化学拆分法是工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方法。化学拆分法是利用如果外消旋体分子含有的活性基团与某一光学活性试剂(拆分剂)进行反应,生成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的盐或其它复合物,再利用它们物理性质(如溶解度)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将两者分开,最后把拆分剂从中分离出去,便可得到单一对映体。 本实验拆分的反应式如下: H3CO CHCOOH CH3 (±)-萘普生 H3CO CHCOOH CH3 (+)-萘普生 (-)-葡辛胺 拆分 反应结束后得到的产物(S)-萘普生,需测定其对映选择性,即产物的对映体过剩(ee 值)。其测定方法有多种,本实验利用的是旋光仪的方法。 三、仪器和试剂 旋光仪;熔点仪;磁力搅拌器(带加热控温);搅拌子;100 ml烧瓶;冷凝管;布氏漏斗;烘箱;小勺。 主要原料、试剂的规格和用量 名称规格用量外消旋萘普生 C.P. 2.5 g (—)-葡辛胺 C.P. 3.2 g 甲醇 C.P. 50 mL 氢氧化钠 A.R. 少量 盐酸少量

萘普生

萘普生的合成工艺设计 1.产品简介 1.1中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 中文名称:萘普生 英文名称:(dl)-2-(methoxy-2-naphthy)-d-naproxen 分子式:C14H14O3 结构式: 1.2 物化性质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在甲醇、乙醇或氯仿中溶解,在乙醚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35~158℃,本品遇光可慢慢变色。本产品具有羧基官能团,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反应如酯化(或取代)和中和反应。。萘环上则能发生硝化取代及催化加氢等等。 1.3 用途 本品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为PG合成酶抑制剂。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1次给药后2~4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在血中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t1/2为13~14小时。约95%自尿中以原形及代谢产物排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痛风、运动系统(如关节、肌肉及腱)的慢性变性疾病及轻、中度疼痛如痛经等,均有肯定疗效。中等度疼痛可于服药后1小时缓解,镇痛作用可持续7小时以上。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的疗效,类似阿司匹林。对因贫血、胃肠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消炎镇痛药的病人,用本药常可获满意效果。 可安全地与皮质激素合用,但与皮质激素合用时,疗效并不比单用皮质激素时

好。本品与水杨酸类药物合用也不比单用水杨酸类好。此外,阿司匹林可加速本品的排出。 1.4 该产品的前景分析 随着萘普生钠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快速有效的掌握市场发展情况成为企业及决策者成功的关键。市场研究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产品营销方案的设计、公司投资方针的制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市场研究并非单纯从某一个层面对市场进行评价,要得到有实际价值、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就必须从专业的角度对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如此,才能时刻保持清晰的发展思路,不因纷繁的信息而迷失,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针对企业的这种需要,我们对萘普生钠市场进行了深度调研,并撰写了《2011中国萘普生钠市场投资前景预测及发展策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本报告详尽描述了萘普生钠产品的市场环境,市场发展现状(包括技术、供需、价格、原材料),市场发展预测(未来五年市场供需及市场发展趋势),并且在研究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对行业投资前景及投资价值进行了研究(包括投资风险、投资环境、投资壁垒、投资收益等),并提出了我们对萘普生钠产品投资的建议。由于该产品药效明显副作用小,受到市场高度青睐,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2合成方法 2.1第一种合成方法—不对称二羟基反应法 (1)合成基本原理 1997年,Griesbach等【25 J报道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以烯烃的Sharpless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AD-lllix)作为起始步骤来合成(s)-(+)-萘普生。化合物(4)经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生成二醇(7),对映选择性高达98%,而且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二醇(7)单磺酰化成酯(8)后,再经氢化钠处理获得80%的环氧化物(9)。环氧化物(9)于室温下,催化氢解生成伯醇(10),化学收率达92%,对映选择性可达97%。伯醇(10)最后经Jones氧化反应得到产物①的对应行为96%。

环己酮肟的制备

环己酮肟的制备(cyclohexanone oxime )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酮和羟胺的缩合反应制备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O NH 2OH HCl +N OH + HCl 三、主要试剂: 盐酸羟胺 2.5 g (35 mmol), 环己酮 2.5 g (2.7 ml, 25 mmol). 四、实验步骤: 在50 mlde 烧杯内将2.5 g 盐酸羟胺溶解于7.5 ml 水中(可以微微加热)。然后慢慢用 6 mol/L NaOH 水溶液中和(pH = 8左右)并冷却至室温。 将2.7 ml 环己酮 加入 50 ml 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0 ml 乙醇,在不断搅拌下,滴加上述羟胺溶液。加毕,回流20 min, 回流后如溶液中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则趁热减压过滤。将滤液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干燥,称重,计算产率(一般85%)。测定产品熔点,(产品的熔点 88-89 oC )。

乙醚的制备 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204.204.实验室使用或蒸馏乙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实验室使用或蒸馏乙醚时,实验台附近严禁有明火。因为乙醚容易挥发,且易燃烧,与空气混和到一定比例时即发生爆炸。所以蒸馏乙醚时,只能用热水浴加热,蒸馏装置要严密不漏气,接收器支管上接的橡皮管要引入水槽或室外,且接收器外要用冰水冷却。 另外,蒸馏保存时间较久的乙醚时,应事先检验是否含过氧化合物。因为乙醚在保存期间与空气接触和受光照射的影响可能产生二乙基过氧化物(C2H5OOC2H5),过氧化物受热容易发生爆炸。 检验方法:取少量乙醚,加等体积的2% KI 溶液,再加几滴稀盐酸振摇,振摇后的溶液若能使淀粉显蓝色,则表明有过氧化合物存在。 除去过氧化合物的方法:在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醚(含过氧化物),加入相当乙醚体积1/5的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55 ml水中加3 ml浓硫酸,再加30g 硫酸亚铁),剧烈振动后分去水层即可。 205.205.在制备乙醚时,滴液漏斗的下端若不浸入反应液液面以下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滴液漏斗的下端较短不能浸入反应液液面下应怎么办? 答:滴液漏斗的下端应浸入反应液液面以下,若在液面上面,则滴入的乙醇易受热被蒸出,无法参与反应,造成产率低、杂质多。如果滴液漏斗下端较短而不能浸入反应液液面以下,应在其下端用一小段橡皮管接一段玻璃上去。但要注意,橡皮管不要接触到反应液,以免反应液中的浓硫酸腐蚀橡皮管。 206.206.在制备乙醚和蒸馏乙醚时,温度计被装的位置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同。在制备乙醚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插入反应液的液面以下。因为此时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反应温度;而蒸馏时,温度计的位置是在液面上即水银球的上部与蒸馏烧瓶的支管下沿平齐,因为此时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乙醚蒸气的温度。 207.207.在制备乙醚时,反应温度已高于乙醇的沸点,为何乙醇不易被蒸出? 答:因为此时,乙醇已与浓硫酸作用形成了盐。 CH3CH2OH + H2SO4[CH3CH2O+H2]HSO4- 该盐是离子型化合物,沸点较高,不易被蒸出。 208.208.制备乙醚时,为何要控制滴加乙醇的速度?怎样的滴加速度才

实验10环己酮的制备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工科化学实验技术》学习领域教案

环己酮的制备 一、教学要求: 学习铬酸氧化法制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了解醇和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预习内容: 1.实验原理 2.抽虑操作 3.盐析 三、实验原理: 实验室制备脂肪或脂环醛酮,最常用的方法是将伯醇和仲醇用铬酸氧化。铬酸是重要的铬酸盐和40-50%硫酸的混合物。仲醇用铬酸氧化是制备酮的最常用的方法。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不易进一步氧化。铬酸氧化醇是一个放热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反应的温度,以免反应

过于激烈。环己酮主要用于合成尼龙-6或尼龙-66,还广泛用作溶剂,它尤其因对许多高聚物(如树脂、橡胶、涂料)的溶解性能优异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皮革工业中还用作脱脂剂和洗涤剂。 四、仪器与药品 仪器: 250ml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装置、分液漏斗。 药品:浓硫酸、环己醇、重铬酸钠、草酸、食盐、无水碳酸钠。 四、实验步骤: 1.铬酸溶液的配制 在250mL烧杯中加入30mL水和5.5g重铬酸钠,搅拌使之全部溶解。然后在搅拌下慢慢加入4.5mL浓硫酸,将所得橙红色溶液冷却至30℃以下备用。 2. 氧化反应在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5mL环己醇,然后取此铬酸溶液lml 加入圆底烧瓶中,充分振摇,这时可观察到反应温度上升和反应液由橙红色变为 墨绿色,表明氧化反应已经发生。继续向圆底 烧瓶中滴加剩余的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溶 液,同时不断振摇烧瓶,控制滴加速度,保持 烧瓶内反应液温度在60~65℃之间。若超过此 温度时立即在冰水浴中冷却。在圆底挠瓶中插 入一支温度计,并继续振摇反应瓶。这时温度 徐徐上升,当温度上升到55℃时,用水浴冷 却,并维持反应温度在60~65℃。大约0.5h 左右,当温度开始下降时移去冷水浴,室温下图1 普通蒸馏装置 放置20分钟左右,其间仍要间歇振摇反应瓶几次,最后反应液呈墨绿色。如果反应液不能完全变成墨绿色,则应加入少量草酸(0.5~1.0g或甲醇1mL)以还原过量的氧化剂。 3.在反应瓶中加入30mL水,如图1装置仪器(改用锥形瓶作接受器)进行蒸馏,收集约50mL馏出液。这一步蒸馏操作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水蒸气蒸馏。环已酮与水形成沸点为95℃的恒沸混合物(含环已酮38.4%)。应注意馏出液的量不能太多,因为馏出液中含水较多,而环已酮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31℃时为2.4g);否则,即使利用盐析效应,也有少量环已酮溶于水而损失掉。 4. 把馏出液用食盐水饱和,并将馏出液移至分液漏斗中,静止,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5mL乙醚提取一次,将乙醚提取液与有机相合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5. 按图1装置仪器,在水浴上蒸出乙醚(在接液管的尾部接一通住水槽或室外的橡皮管,以便把易挥发、易燃的乙醚蒸气通入水槽的下水管内或引出室外),

萘普生胶囊

萘普生胶囊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萘普生胶囊 英文名:Naproxen Capsules 汉语拼音:Naipusheng Jiaonang 本品主要成份为:萘普生。其化学名称为:(+)-α-甲基-6-甲氧基-2-萘乙酸。 其结构式为: CH3 OH O H3CO 分子式:C14H14O3 分子量:230.26 【药理毒理】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其镇痛、抗炎、解热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作用。【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口服后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与食物、含镁和铝物质同服吸收率降低,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加快。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99%。T1/2一般为13小时。在肝内代谢,经肾脏排泄.约有95%以原形及其结合物随尿排出。 【适应症】 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关节炎、腱鞘炎。亦可用于缓解骨肉骨骼扭伤、挫伤、损伤以及痛经等所致的疼痛。 【用法用量】 口服 (1)成人常用量:①抗风湿,一次0.25 ~0.5g,早晚各一次,或早晨服0.25g,晚上服0.5g;②止痛,首次0.5g,以后必要时0.25g,必要时每6~8 小时一次;③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首次0.75g,以后一次0.25g,每8 小时一次,直到急性发作停止; ④痛经,首次0.5g,以后必要时0.25g,每6~8 小时一次。 (2)小儿常用量:抗风湿,按体重一次5mg/kg,一日2次。 【不良反应】 (1)皮肤瘙痒、呼吸短促、呼吸困难、哮喘、耳鸣、下肢水肿、胃烧灼感、消化

不良、胃痛或不适、便秘、头晕、嗜睡、头痛、恶心及呕吐等。 (2)视力模糊或视觉障碍、听力减退、腹泻、口腔刺激或痛感、心慌及多汗等。 (3)胃肠出血、肾脏损害(过敏性肾炎、肾病、肾乳头坏死及肾功能衰竭等)、荨麻疹、过敏性皮疹、精神抑郁、肌肉无力、出血或粒细胞减少及肝功损害等较少见。【禁忌】 对本品或同类药有过敏史,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过哮喘、鼻炎及鼻息肉综合征者,均应禁用;胃、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对本品也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可影响尿5-羟吲哚醋酸(5-HIAA)及17-酮类固醇的测定值。 (3)下列情况应慎用:有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时、哮喘、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 (4)长期用药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血象及眼科检查,须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而调整剂量,一般应用最低的有效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本品对胎儿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由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可使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又因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难产或产程延长,故除非另有原因,否则孕妇不宜应用。 (2)本品分泌入乳汁中的浓度相当于血药浓度的l%,哺乳期妇女不宜用。 【老年患者用药】 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l)饮酒或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增多,并有溃疡发生的危险。 (2)与肝素及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同用,出血时间延长.可出现出血倾向,并有导致胃肠道溃疡的可能。 (3)本品可降低呋塞米的排钠和降压作用。 (4)本品可抑制锂随尿排泄.使锂的血药浓度升高。 (5)与丙磺舒同用时,本品的血药浓度升高, T1/2延长.可增加疗效,但毒性反应也相应加大。

萘普生临床实例及药理研究

该品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为PG合成酶抑制剂。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1次给药后2~4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在血中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t1/2为13~14小时。约95%自尿中以原形及代谢产物排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痛风、运动系统(如关节、肌肉及腱)的慢性变性疾病及轻、中度疼痛如痛经等,均有肯定疗效。中等度疼痛可于服药后1小时缓解,镇痛作用可持续7小时以上。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的疗效,类似阿司匹林。对因贫血、胃肠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消炎镇痛药的病人,用本药常可获满意效果。 可安全地与皮质激素合用,但与皮质激素合用时,疗效并不比单用皮质激素时好。该品与水杨酸类药物合用也不比单用水杨酸类好。此外,阿司匹林可加速该品的排出。 1次0.2~0.3g,1日2~3次。可口服,开始每日剂量0.5~0.75g,维持量每日0.375~0.75g,分早晨及傍晚2次服用。轻、中度疼痛或痛经时,开始用0.5g,必需时经6~8小时后再服0.25g,日剂量不得超过1.25g。肌内注射,1次100—200mg,1日1次。栓剂直肠给药,1次0.25g,1日0.5R。 (1)长期服用耐受良好,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轻度和暂时不适。偶见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胃肠道出血、失眠或嗜睡、头痛、头晕、耳鸣、瘙痒、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视觉障碍及出血时间延长,一般不需中断治疗。 (2)与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有交叉过敏反应,萘用于对该品及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 (3)对伴有消化性溃疡或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慎用;对有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在严格监督下使用。 (4)该品可加强双香豆素的抗凝血作用。 (5)与丙磺舒合用时可增加该品的血浆水平及明显延长该品的血浆t1/2 实例: 一、复方萘普生钠针剂的药效试验 摘要:以萘普生钠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和生理盐水为片照,片复方萘普生钠注射液进 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复方萘普生钠注射液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均明显优于萘普生钠注射液和安痛定注射液((P<0.05, P<0.01).解热作用在给药后30 min内复方制剂不如单方制剂和安痛定注射液((P < 0.01),而从1h开始.三者作用无显著性差荆(P >0.05)。 萘普生钠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解热镇痛药,临床主要用于产后或术后止痛及抗风湿治疗.目前国内外主要用其片剂和胶囊剂,注射剂和复方制剂目前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我们在单方萘普生钠注射液研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复方萘普生钠注射液的研制.根据巴比妥类药物可增强解热镇痛药作用的原理,在单方注射液的基础上设计了复方注射液.为了确认复方制剂的有效性,以萘普生钠注射液和安痛定注射液为对照,并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对复方萘普生钠注射液进行了抗炎、解热和镇痛的药效学研究,本文报道用家兔和大鼠进行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的结果. 1、抗炎作用: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一侧后肢足拓厚度,作为正常值.然后在此足拓注射

环己酮概况(20200918133221)

环己酮概况 1.1环己酮的基本概况 英文名称:Cyclohexa none ;ketohexamethyle ne 分子式:C6H0O (CHO5CO 分子量:98.14 CAS 编号:108-94-1 图1.1 环己酮分子结构图 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具有高溶解性和低挥发性,可以作为特种溶剂,对聚合物如硝化棉及纤维素等是一种理想的溶剂;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制备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主要中间体。 1893年A. Bayer采用庚二酸和石灰(庚二酸钙)干馏首先合成了环己酮。1943年德国I . G. Farben公司建成了苯酚加氢法合成环己酮生产装置。1960 年德国BASF公司采用环己烷氧化法建成大型环己酮生产装置,使环己烷氧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导致聚酰胺纤维的大规模发展。 早期,国内环己酮只是己内酰胺的中间产品,厂家的环己酮生产能力与己内酰胺装置相匹配,只有很少量的商品环己酮供应市场。 环己酮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成长和发展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环己酮的用途不断扩大,特别是作为一种高档的有机溶剂,在涂料、油墨、胶粘剂等行业被广泛应用,形成了较大的商品市场; 二是国产化己内酰胺存在着装置规模、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问 题,导致国产化己内酰胺装置步履艰难。 前几年,除巨化公司的己内酰胺还在勉强维持生产外,其它厂家只生产商品 环己酮。不少厂相继对环己酮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扩大了环己酮商品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一种大宗石油化工产品。

1.2环己酮基本理化性质 环己酮(Cyclohexa none)为无色透明液体,带有泥土气息。熔点-47 °C,沸点155.6 C,闪点54C ,相对密度0.947,易溶于乙醇和乙醚。 1.3环己酮的安全及防护 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眼接触有 可能造成角膜损害。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士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

萘普生制药工艺研究

题目:萘普生的生产工艺研究 目录 一、概述 (1) 二、研究进展 (2) 三、合成路线及选择 (2) (一)、(±)—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2) (二)、(±)—萘普生的拆分 (7) 三、萘普生的不对称合成 (8) 四、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 (11) 一、1—氯—2—甲氧基萘的制备 (11) 二、1—(5—氯—6—甲氧基—2—萘基)丙—1—酮的制备 (12) 三、2—溴—1—(5—氯—甲氧基—2—萘基)丙—1—酮的制备 (13) 四、5,5—二甲基—2—(1——溴乙基)—2—(5—氯—6—甲氧基—2—萘基)—1, 3—二氧己环的制备 (15) 五、(±)—萘普生的制备 (16) 六、萘普生的制备 (18) 五、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 (19)

一、概述 1、名称: 萘普生,化学名为(+)—6—甲氧基—α—甲基—2—萘乙酸,英文名为(+)—6—methoxy—α—methyl—2—naphthaleneacetic aid。 结构式: 萘普生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无味。熔点为153~158℃.萘普生在甲醇或氯仿中溶解,在乙醚中略溶,微溶于乙醇,在水中几乎不溶。日光照射下颜色变深。萘普生为S构型。 3、药物作用: 萘普生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s),具有明显一直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并可稳定溶酶体活性。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和解热镇痛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萘普生的抗炎作用约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的7倍、解热作用是阿司匹林的22倍。即使在切除了肾上腺的动物身上也表现出消炎效能,这表明此作用并非通过垂体——肾上腺传输。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痛风、运动系统的慢性疾病及轻、中度疼痛。

实验10环己酮的制备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工科化学实验技术》 学习领域教案 NO : 10 09石化1、2、3、应化1班 2010.5.10-5.17 1、用铬酸氧化法环己酮的制备实验, 为什么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在 60?65 C 关键点:温度的控制。 11 复习提问 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 学习情境 环己酮的制备 课程内容 1. 通过氧化反应制备环己酮 2. 普通蒸馏装置的安装与操作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习铬酸氧化法制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了解醇和酮之间的 联系和 区别; 2?了解盐析效应在分离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与组织 重点:掌握铬酸的配制及环己酮的制备方法。 【教学设计】 难点:熟悉醇的氧化、盐析原理,掌握蒸馏及减 压过滤操作技。 第一部分: 要内容 第二部分: 组织教学和复习上次课主 (时间:5分钟) 讲解新 内容。一、实验原 仪器:真空泵、漏斗、抽滤瓶、布氏漏斗、酒精 灯、滤纸、铁架台、铁圈、火柴、烧杯、球形冷 凝管、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药品:重铬酸钠(Na2Cr2O7?2H2O );环己醇; 硫酸;无水硫酸镁;饱和食盐水;草酸 主要内容: 、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教学地点 逸夫教学楼化学实验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步骤一】 仪器安装、检验 (一)铬酸的配制 (二)溶液的反应 (时间:200分钟) 【步骤二】结果处理计算回收率 (时间:10分钟) 教学仪器设备 投影仪,教学计算机 实验仪器 练习与习题 课时

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 2. 罗志刚主编.基础化学实验技术.广州:华南 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8 3. 陈同云主编.工科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3.7 4. 王尊本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3.8 5. 周志高,初玉霞主编.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5.4 环己酮的制备 、教学要求: 学习铬酸氧化法制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了解醇和酮之间的联系和区另叽 、预习内容: 1.实验原理 2.抽虑操作 3.盐析 三、实验原理: 实验室制备脂肪或脂环醛酮,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伯醇和仲醇用铬酸氧化。 铬酸是重要的铬酸 盐和40- 50%硫酸的混合物。仲醇用铬酸氧化是制备酮的最常用的方法。酮对氧化剂比较 稳定,不易进一步氧化。 1.王秋长,赵鸿喜,张守民,李一峻编?基础化学 、思考题 1.环己醇用铬酸氧化得到环 己 酮,用高锰酸钾氧化则得己二 酸,为什么? 2?盐析的作用是什么? 3.能否用铬酸氧化法把 2- 丁 醇和2-甲基-2-丙醇区别开来? 说明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式。 二、完成实验报告

环己酮

环己酮 环己酮基本概念 名称:环己酮 英文名:Cyclohexanone 分子式:C6H10O 分子量:98.14 化合物类别:醛和酮类 CAS号:108-94-1 环己酮物理化学性质 介绍:羰基碳原子包括在六元环内的饱和环酮。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带有泥土气息,含有痕迹量的酚时,则带有薄荷味。不纯物为浅黄色,随着存放时间生成杂质而显色,呈水白色到灰黄色,具有强烈的刺鼻臭味。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3.2%~9.0%(体积),易燃易挥发。稳定 熔点:-45℃ 沸点:155.6℃ 闪点(开杯):54℃ 相对密度(20/4℃):0.9478(水=1);3.38(空气=1)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10.5%(10℃),水在环己酮中溶解度5.6%(12℃),易溶于乙醇和乙醚。 折射率nD(20℃):1.4507 蒸气压:2kPa(47℃) ,1.33kPa(38.7℃) 粘度:[2.2mPa·s(25℃)] 自燃点:520~580℃。 化学性质:与开链饱和酮相同。环己酮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或硝酸氧化均能生成己二酸HOOC(CH2)4COOH。环己酮肟在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它们分别为制耐纶66和耐纶6的原料。环己酮在碱存在下容易发生自身缩合反应;也容易与乙炔反应。环己酮最早由干馏庚二酸钙获得。大规模生产环己酮是用苯酚催化氢化然后氧化的方法。在工业上主要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和溶剂,例如它可溶解硝酸纤维素、涂料、油漆等。 环己酮主要用途 用途:环己酮是重要化工原料,是制造尼龙、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主要中间体。也是重要的工业溶剂,如用于油漆,特别是用于那些含有硝化纤维、氯乙烯聚合物及其共聚物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油漆等。用于有机磷杀虫剂及许多类似物等农药的优良溶剂,用作染料的溶剂,作为活塞型航空润滑油的粘滞溶剂,脂、蜡及橡胶的溶剂。也用作染色和褪光丝的均化剂,擦亮金属的脱脂剂,木材着色涂漆,可用环己酮脱膜、脱污、脱斑。环己酮与氰乙酸

环己酮的制备

环己酮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次氯酸氧化法制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了解醇和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实验原理 醇类在氧化剂存在下通过氧化反应可被氧化为醛或酮。本实验用的环己醇属仲醇,因此氧化后生成环己酮。环己酮主要用于合成尼龙-6或尼龙-66,还广泛用作溶剂,它尤其因对许多高聚物(如树脂、橡胶、涂料)的溶解性能优异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皮革工业中还用作脱脂剂和洗涤剂。 本实验用次氯酸钠做氧化剂,将环己醇氧化成环己酮。 三、主要试剂 环己醇、冰醋酸、次氯酸钠溶液(约1.8mol/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氯化铝、碘化钾淀粉试纸、无水碳酸钠、氯化钠、无水硫酸镁、沸石 四、试剂用量规格 五、仪器装置 250mL三颈烧瓶、搅拌器、滴液漏斗、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分液漏斗、烧杯、量筒、电热炉、石棉网、玻璃棒

图1 环己酮的反应装置 图2 环己酮的蒸馏提纯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1、向装有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250ml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5.2ml(5g,0.05mol)环己醇和25ml冰醋酸。开动搅拌器,在冰水浴冷却下,将38ml次氯酸钠溶液(约1.8mol/L)通过液滴漏斗逐渐加入反应瓶中,并使瓶内温度维持在30~35℃,加完后搅拌5min,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应呈蓝色,否则应再补加5ml次氯酸钠溶液,以确保有过量次氯酸钠存在,使氧化反应完全。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min,加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至发应液对碘化钾淀粉试纸不显蓝色为止。 2、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30ml水、3g氯化铝和几粒沸石,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至馏出液无油珠滴出为止。 3、在搅拌下向馏出液分批加入无水碳酸钠至反应液呈中性为止,然后加入精制食盐使之变成饱和溶液,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馏收集150~155℃馏分,计算产率。

布洛芬合成路线综述

布洛芬合成路线综述 姓名:XXX 班级:制药XXX班学号:XXX 【摘要】 布洛芬(C12H18O2)又名异丁苯丙酸,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本品为白色晶体性粉末,有异臭,无味。不溶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基丙酮,易溶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溶液中。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布洛芬的基本机构为笨环,苯环上含有异丁基与α-甲基乙酸。作为新一代非甾体消炎镇痛 药物,具有比阿司匹林更强的解热、消炎和镇痛作用,副作用则比阿司匹林小得多。 【关键词】 布洛芬抗炎镇痛解热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合成路线【前言】 1964 年英国的 Nicholson 等人最早合成了布洛芬,其他各国也逐渐对布洛芬展开研究,英国的布茨药厂首先获得专利权并投入生产。在最初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导致布洛芬的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企业规模受到很大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羧基化法和1,2-转位法等布洛芬新工艺的出现,布洛芬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德国的巴斯夫公司,美国的Albemarle 公司和乙基公司都具有庞大的生产规模。他们分别具有自

己的核心技术,选择合适的工艺,从而具有经济效益和规模优势。近十多年来,由于政府扶持,印度的医药工业发展迅速。印度的 Sumitra 公司和 Cheminor 公司的生产规模也达到上述西方国家大公司的水平,而且由于印度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使得生产成本较低。印度低价格的布洛芬大量出口,大大冲击了全球的布洛芬市场。 【研究现状】 对于布洛芬这种医药结晶产品而言,质量的好坏对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布洛芬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晶形不好、颗粒不均匀等质量方面的差距。国内生产企业所使用的落后结晶技术与设备,一方面导致产品质量差,另一方面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国内布洛芬产品难以与国外产品相竞争,导致在国内市场和中国外的布洛芬产品占主导地位,如中美史可公司的布洛芬制剂占据了中国的70%的市场份额。如今我国已经加入 WTO,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结晶及装置进行改进,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布洛芬结体产品。有关其工艺改进和新工艺、拆分或不对称合成获得其手性体、其衍生物以及各种制剂的研究报道层出不穷。 【布洛芬的合成】 1转位重排法 芳基 1,2-转位重排法是目前国内厂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合成方法。它以异丁苯为原料,经与 2-氯丙酰氯的傅克酰化,与新戊二醇的催

环己酮概况

环己酮概况 1.1 环己酮的基本概况 英文名称:Cyclohexanone;ketohexamethylene 分子式:C 6H 10 O;(CH 2 ) 5 CO; 分子量:98.14 CAS 编号:108-94-1 图1.1 环己酮分子结构图 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具有高溶解性和低挥发性,可以作为特种溶剂,对聚合物如硝化棉及纤维素等是一种理想的溶剂;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制备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主要中间体。 1893年 A. Bayer采用庚二酸和石灰(庚二酸钙)干馏首先合成了环己酮。1943年德国I.G.Farben公司建成了苯酚加氢法合成环己酮生产装置。1960年德国BASF公司采用环己烷氧化法建成大型环己酮生产装置,使环己烷氧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导致聚酰胺纤维的大规模发展。 早期,国内环己酮只是己内酰胺的中间产品,厂家的环己酮生产能力与己内酰胺装置相匹配,只有很少量的商品环己酮供应市场。 环己酮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成长和发展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环己酮的用途不断扩大,特别是作为一种高档的有机溶剂,在涂料、油墨、胶粘剂等行业被广泛应用,形成了较大的商品市场; 二是国产化己内酰胺存在着装置规模、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问题,导致国产化己内酰胺装置步履艰难。 前几年,除巨化公司的己内酰胺还在勉强维持生产外,其它厂家只生产商品环己酮。不少厂相继对环己酮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扩大了环己酮商品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一种大宗石油化工产品。

1.2 环己酮基本理化性质 环己酮( Cyclohexanone) 为无色透明液体, 带有泥土气息。熔点-47℃, 沸点155.6℃, 闪点54℃, 相对密度0.947, 易溶于乙醇和乙醚。 表1.1 环己酮基本理化性质表 1.3 环己酮的安全及防护 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眼接触有可能造成角膜损害。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士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环己酮的制备

环己酮的制备 华南师范:cai 前言: 环己酮,无色透明液体,分子量98.14 密度0.9478 g/mL 熔点?16.4 °C 沸点155.65 °C 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混溶。带有泥土气息,含有痕迹量的酚时,则带有薄荷味。不纯物为浅黄色,随着存放时间生成杂质而显色,呈水白色到灰黄色,具有强烈的刺鼻臭味。环己酮有致癌作用。环己酮是重要化工原料,是制造尼龙、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主要中间体。也是重要的工业溶剂。也用作染色和褪光丝的均化剂,擦亮金属的脱脂剂,木材着色涂漆,可用环己酮脱膜、脱污、脱斑。 醇的氧化是制备醛酮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实验通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氧化剂可以用铬酸或次氯酸,由于铬酸和它的盐价格比较贵,且会污染环境,用次氯酸或漂白粉来氧化醇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产率也高。所以本实验采用次氯酸做氧化剂。 其他重要数据: 环己醇,有樟脑气味的无色粘性液体,熔点25.2℃沸点:160.9 ℃相对密度0.9624 环己酮和水形成恒沸点混合物,沸点95℃,含环己酮38.4%,溜出液中还有乙酸,沸程94~100℃。 反应方程式: [O] OH O 1、实验部分 1.1实验设备和材料 实验仪器:搅拌器、滴液漏斗、温度计、250mL三颈烧瓶、酒精灯、锥形瓶、冷凝管、蒸馏烧瓶、接液管、分液漏斗 实验药品:环已醇、次氯酸钠、冰醋酸、无水碳酸钠、无水硫酸镁、氯化铝、沸石、氯化钠、碘化钾淀粉试纸 1.2实验装置 反应装置蒸馏装置分液装置 1.3实验过程

混合反应:向装有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250mL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5.2mL(5 g,0.05mol)环已醇和25mL冰醋酸。开动搅拌器,在冰水浴冷却下,将38mL次氯酸钠水溶液(约1.8mol/L)通过滴液漏斗逐滴加入反应瓶中,并使瓶内温度维持30~35℃,加完后搅拌5min,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应呈蓝色,否则应再补加5mL次氯酸钠溶液,以确保有过量次氯酸钠存在,使氧化反应完全。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min,加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至反应液对碘化钾淀粉试纸不显蓝色为至。 蒸馏粗产品: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30mL水、3g氯化铝和几粒沸石,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至馏出液无油珠滴出为至。 除杂干燥:在搅拌下向馏出液分批加入无水碳酸钠至反应液呈中性为止,然后加入精制食盐使之变成饱和溶液,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出上层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得到产物。 2 结果与讨论 2.2 产率与产量 产量:产物为淡黄色液体3.2g 产率:3.2/4.9=65.3% 2.3环己酮的沸点为156℃,而在蒸馏得粗产品中,温度为98℃即可蒸出产品的原因分析 环己酮的沸点为156℃,但环己酮能与水形成共沸物,从而降低了环己酮的沸点,温度在98℃即可蒸出产物,但含有杂质。通过对粗产品除杂,可以得到较纯的环己酮,此时再蒸馏环己酮,温度即可达到环己酮的沸点156℃。 2.4加入次氯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乳白色的原因分析 加入次氯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本应是无色透明溶液,而此时溶液仍呈乳白色,是因为加入次氯酸钠过多。次氯酸钠在有机试剂中溶解度比较低,当次氯酸钠过多时,容易析出,从而使溶液呈乳白色。 2.5提高产率的因素分析

萘普生的合成研究进展

萘普生的合成研究进展(药物分析) 【摘要】萘普生(C14H14O3)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一般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高效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是最畅销的非处方药之一。萘普生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它的基本骨架为萘环,6位上是甲氧基,2位上是α-甲基乙酸。本文主要介绍了萘普生的结构及合成方法,并对萘普生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对具体的合成路线做了比较,旨在为在不同条件下萘普生的合成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萘普生解热镇痛抗炎合成路线 综述 1.萘普生的化学名称及化学结构 萘普生(Naproxen , 1-1),化学名为(+)– 6 –甲氧基–α–甲基– 2 –萘乙酸 [ ( + ) – 6 – methoxy –α– methyl – 2 – naphthaleneacetic acid ] 。分子式为:C14H14O3 ,其相对分子量为:230.259 g/m 2萘普生的研究进展 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个芳基丙酸类消炎镇痛药布洛芬通入市场,标志着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芳基丙酸类药物因作用强、毒副作用小,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中,研究进展很快,品种层出不穷。先后开发了萘普生、酮基布洛芬、氟比洛芬、洛索洛芬、扎托洛芬等。目前,世界上该类药物已上市品种有30多个。我国于1980年开始生产萘普生。多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萘普生工艺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列入国家“八五”公关项目,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截至目前有几十多家药厂从事的生产,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并且可以出口国外。 3.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3.1Darzens反应合成法[1](魏伟,陈学广,周辉. 萘普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试验.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5;11(1):7~10 ) 6–甲氧基–2–乙酰萘在醇钠的作用下,与氯乙酸乙酯缩合后生成缩水甘油酸脂,再经碱水解,酸中和及脱羧的6–甲氧基–2–萘丙醛,氧化后生成(±)–萘普生。其合成路线如下: 本工艺路线的优点为:原料易得,收率较高,成本较低,各步反应的工艺条件要求不高,易于工业化。缺点是:(Ⅰ).制备6–甲氧基–2–乙酰萘反应收率偏低,副反应也较难控制,所用溶剂毒性大,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经乙酸化制备6–甲氧基–2–乙酰萘时,常有大量的I位异构体生成。为了避免1位异构体生成,常用毒性大的硝基苯作溶剂,但收率仍较低,如在萘环1位先引人保护基(如磺酸基、卤素)后,再乙酰化,可大幅度提高收率,但需增加保护基引人和脱除两步反应。(II)6–甲氧基–2–萘丙醛的氧化常用CrO3和Ag2O等氧化剂,需要解决铬盐污染或银的回收等问题。氧化醛成羧酸除采用氧化剂直接氧化外,也可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肟,经氧化水解完成,收率较好。 3.2腈醇法[2](乐嘉庚,陈沛荣,非甾消炎药——萘普生的合成路线.医药工业,1981,(2):16~21) 以6–甲氧基–2–乙酰萘与氰化钠反应生成腈醇后经脱水、水解和氢化得(±)–萘普生。其合成路线如下: 本工艺路线的优点是利用了酮与氰化钠进行加成反应制备增加一个碳原子的羧酸的简便方法,但此方法用于制备萘普生效果不好。反应中,腈醇与6–甲氧基–2–乙酰萘酮基之间存在可逆平衡,收率较低。而且,反应使用剧毒的氰化钠,必须小心使用。 3.3羰基加成法[3](陈利健,周后元.萘普生合成路线概述.医药工业,1987,18(2):558~562) 6–甲氧基–2–乙酰萘经还原得1–(6–甲氧基–2–萘基)乙醇,然后在钯、铑等盐类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