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预案

幼儿园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预案
幼儿园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预案

幼儿园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预案为科学、有序地做好幼儿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下简称红眼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控制和防范红眼病在幼儿园内的扩散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上海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及卫生部WS217-20**《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结合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现状,现制定本园红眼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工作职责

为有效地控制我园红眼病的蔓延,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切实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

二、处理原则

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依法强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红眼病的蔓延。

三、组织管理

1、成立本园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管理小组。

组长:园长-王娟

副组长:保健-翟祥云

组员:全体教师、保育员、营养员、门卫等

2、职责分工:园领导小组按照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负责园内红眼病发生现场处置的指挥、协

调与管理。

四、监测、报告和处置

(一)监测

1、幼儿园每日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展晨间检查和健康观察,仔细询问是否有眼红、异物感、眼刺痛、分泌物等症状。一旦发现幼儿和教职员工有红眼病症状,应立即要求其离园就诊。

2、由专人每日负责园内幼儿和教职员工因病缺勤登记和随访工作。了解其缺勤原因。(各班教师:负责各班幼儿,保健:负责教职员工)

3、监测中一旦发现疫情达到预警标准,立即按分级要求进行处置。

(二)疫情分级

1、散居病例:学校、托幼机构发生1例以上,5例以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或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3天内发生1例以上10例以下急性结膜炎病例。

2、聚集性病例:3天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发生5例及以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或同一班级(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或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3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急性结膜炎病例。

3、暴发疫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3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或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3天内发生20例及以上急性结膜炎病例。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辖区1周内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100例及以上。

(三)疫情报告

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除慢性结膜炎外,凡诊断为结膜炎的,应立即电话报告社区及区疾控中心(但无须填报传染病传报单);如诊断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应在1小时内报告社区及区疾控中心,一并填写传染病传报单。

另外,保健应在每天上午10点前完成晨检信息收集、汇总工作,向社区医生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零报告工作每达到一个疫情预警级别均要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区教育局(托幼办)和所在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疫情处置

1、日常管理

(1)晨检:学校、托幼机构要加强晨检、健康巡查和因病缺勤登记随访等监测工作。对于有眼红、异物感、眼刺痛、分泌物等症状者劝其离校(园)就医;对于红眼病病例,应进行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期为一周,病愈后经医疗机构开具证明方可返校。

(2)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红眼病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提高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对红眼病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的好习惯。

(3)消毒:教室、教师办公室要经常通风。高发季节(校内

出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社会出现流行趋势)幼儿园要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对学生教室、公用教室、厕所等重点场所要定期消毒,增加频次,责任落实到人。托幼机构要经常对幼儿被褥进行日晒,玩具定期清洗、消毒。

(4)洗手设备:厕所、食堂等区域要设置洗手设备,以流动水洗手为宜,水龙头边要配备洗手液,用完后要及时添置。水龙头也要定期消毒。

(5)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建立家庭健康联系制度,积极争取学生家长支持,主动配合幼儿园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观察。一旦学生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

2、散居病例

幼儿园发生散居病例时应立即报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消毒隔离指导,并掌握事件情况。

3、聚集性疫情

在做好常态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做到以下几点:

①发生聚集性病例的班级中所有出现红眼病样症状的学生回家自主观察,发病学生应在家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7~10天,病愈后需经医疗机构开具证明方可返校。

②加强对聚集性疫情发生班级学生的健康监测和健康教育,避免使用公用教室,不参加本班级外集体活动,加强对班级环境的消毒。

学校红眼病防控应急预案

红眼病防控应急预案 “红眼病”即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被传 染上红眼病的患者,会出现双眼发烫、疼痛、怕见光、眼睛睁不开等症状,日 常生活变得非常不方便。为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红眼病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早 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在 师生中传播、蔓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组织实施各项防控工作制度和措施,防范红眼病在学校内发生 传播。开展红眼病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教职工防范意 识和防范能力;广泛开展爱校卫生运动,加大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认真落 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消毒等制度;强化报告意识,完善防控、停课的应急预案。 二、成立红眼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三、全体教职工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对于可能发生的病情做出快速反应。 1、要早发现。要坚持实行晨检制度。在本学期的日常安全检查记录本上做好 记载,每天早晨由班主任到班级中检查学生到校情况;每天保证两小时以上 的教室通风时间;加强对教室、餐厅等校内场所的消毒工作,尤其是学生接 触的公共教学设施、公共用具要加强消毒,及时消除校内外垃圾堆和卫生死角;建立缺课登记制度,班主任要及时落实学生缺课的原因,并对生病学生 进行跟踪了解。 2、要早通知。出现红眼病时,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同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 3、要早隔离。对疑似病人和患者要及时隔离,并通过家长将其送往医院诊治。当一个班级出现红眼病患者,其他同学就得及时预防,勤洗手或者适量的使 用一些眼药水。红眼病患者必须痊愈后方能返校习。 4、要早治疗。发现红眼病患者,必须及时通知家长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晨检、消毒、隔离制度,重点实施对眼睛不适的学生进行检测,对因 健康原因缺勤者由班主任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和病症排查,必要时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红眼病报告 1、学校召开红眼病防控专题会议,指定病情汇报责任人,三个年级组长负责 每天将红眼病病情汇报给德育处。 2、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科室平时要加强日常工作,各负其责。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范措施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范措施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一、预防控制措施 该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做好病例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预防,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一)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二)病人病后7~10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三)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如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四)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强化晨检制度,工厂等集体机构要建立健康检视制度。一旦发现病人,应要求病人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五)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和消毒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检治病人后,必须认真消毒双手,未对双手消毒前,不得再接触其他病人。诊疗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物品要擦拭消毒。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诊室或诊台接诊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六)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劝阻患者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 (七)平时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手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养成勤洗手、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卫生习惯。 (八)一般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等方式,进行该病的群体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1.卫生教育,宣传个人爱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2.重视公共卫生,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病人的隔离与消毒: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 应急预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为及时调查、处理本部门的突发卫生安全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为防止危害健康的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建立本部门传染 病防治组织和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健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 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三、当公共场所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 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 2、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3、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O中毒(包括煤气中毒)、CO2中毒、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4、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四、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六、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安康宾馆洗浴部 二00九年二月十九日、

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方案版

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方案(2017年版) 一、背景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由于该病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一旦发生流行将会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加强我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工作,提高防控能力,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的 (一)掌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 (二)掌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谱变化特点。 (三)及时规范处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 三、监测定义 (一)病例定义。 1.急性结膜炎病例。 因环境中感染性(如细菌、病毒及衣原体等)因素所致突发结膜充血者。患者自觉眼痒、异物感、灼热感、眼分泌物增多,检查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分泌物呈脓性、黏液性或水样,部分出现结膜下出血,角膜点状浸润。 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 病例定义参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17-2008)。 (1)疑似病例。 同时具备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者即为疑似病例: 1)流行病学史。 本病易导致流行或暴发流行,以夏秋季常见,流行期间无季节性;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感染史,通过眼一手、物、水一眼的途径接触传染。 2)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黏液性。体征:眼睑红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多伴结膜下点、片状出血。早期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弥漫散在细小点状着染。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的结膜细胞学检查见单个核细胞反应为主者即为临床诊断病例。 (3)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即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1)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培养分离出病毒,并应用微量中和实验鉴定为EV70或CA24v。2)结膜细胞涂片或细胞培养物涂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查见EV70或CA24v抗原。3)双相血清学检奎,患者恢复期血清抗EV70或抗CA24v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 (二)聚集性和暴发疫情。 1.聚集性疫情。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工厂、医院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或急性结膜炎病例异常增多。 2.暴发疫情。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工厂、医院等集体单位发生20例及以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

1、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各类公共场所单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公众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本应急预案。本预案由锦州市古塔区卫生局、古塔区卫生监督所依法设定,古塔区范围内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单位均应认真学习,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参照执行: 一、为防止公共场所内发生危害公众健康的突发卫生事件,公共场所单位应建立本单位传染病防制组织或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健立公共场所传染病与健康危害事故的报告制度。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制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在公共场所内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性。 三、当公共场所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场所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①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②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③微小气候或空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④因使用化妆品所致的毁容、脱发及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皮炎及各种皮肤损伤); ⑤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包括煤气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⑥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⑦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 ⑧其他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重大突发事件。 古塔区卫生局电话:2396704(工作日) 古塔区卫生监督所24小时值班电话:2692192 四、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件发生单位应立即停止场所内的有关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积极配合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撰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卫生监督部门和本单位存档备案。 单位:公章或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普及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80、90年代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1、病原体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2、传染源 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3、流行特点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结膜炎后一段时

间人群虽有一定免疫力,但时间很短,容易再次感染。在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 4、临床表现 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潜伏期短,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发病两周后传染性最强;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5、主要体征 眼睑充血水肿,睑球结膜重度充血,常伴 有结膜下出血,出血可为点状、线状或片状, 多在上方球结膜下,重症患者出血可累及整个 球结膜。睑结膜多有滤泡形成,严重者可有假 膜形成。轻度病变的患者,角膜可不受累,但 是中重度患者可出血角膜的上皮及上皮下病 变,表现为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可 见散在点状或成簇状,上皮下或浅基质层出现混浊,甚至炎症累及前房导致前葡萄膜炎。有些患者的角膜上皮病变可反复发作,引起视力下降。多数患者有耳前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的肿大、触痛。极个别患者可伴发脊神经麻痹的表现如下肢运动麻痹或瘫痪。 6、诊断 夏秋季节一个地区、单位集中出现多数急性结膜炎患者或医院门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AHC)是非功过969年新发现的一种眼病,系有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现已波及世界各地,成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本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并可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为中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本病,除边远地区外遍及中国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此后80年代、90年代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及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 [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本病病原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70, 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oxsakie virus A24 ,CA24v)。两种病毒形态相同,皆为球形,直径20~30nm。蛋白质衣壳呈立体对称二十面体,有32个子粒,无外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在宿主细胞胞浆内繁殖复制。病毒耐酸、耐乙醚,对一般常用消毒剂、脂溶剂抵抗,对紫外线、氧化剂、高温干燥敏感。世界范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地区分离出的病毒常为EV70,亚洲地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分离的病毒以CA24v为多。EV70和CA24v两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两者不能区别。病因世界各国在本病流行时,都分离出一种新型的微小核糖酸病毒。该病毒直径约20~30毫微米,球形、RNA单股病毒。耐酸、耐乙醚、对碘苷抵抗;对热敏感,加热到50℃分钟即能灭活。能在Hela细胞及人胚肺细胞培养基上生长。该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某些毒株经脑内或脊髓接种猴子时,可使猴子产生神经损害,或下肢驰缓性麻痹,作为本病的病原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中的肠道病毒70型所致。近来发现另一种肠道病毒柯萨奇A24型也能引起同样临床病变。中国历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中各地区也都分离出EV70或CA24v,或两种病毒同时流行感染。临床诊疗中用75%酒精消毒是最可靠的消毒方法。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通常的人患上红眼病,如不及时隔离、治疗和预防,在一两天内全家受感染,有时甚至一两周造成全班、全单位、全村流行。大流行期间曾造成一些城市停课、停产、停市,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的方式进行传播,前者为家庭、同学、同事之间的传播方式,如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公用洗脸毛巾、脸盆等,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生产工具、娱乐玩具等;后者为污水、家庭之间的传播途径。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多见于成人。自然病程短,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疗法。预后良好,但印度、新加坡、泰国、美国及我国均有个别病例在结膜炎后出现下肢运动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结膜炎后一段时间人群虽有一定免疫力但中和抗体滴度升高频率低,仍易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五一中心小学 为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防控应急处置工作,普及防治知识,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开展人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和家长了解人感染“红眼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强化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管理 1、建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相应机构,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和部署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具体负责监督、协调和联络、控制疫情的措施、落实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各项具体工作。 2、成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汪涛 副组长:曾讲德熊伟刘亚兰陈刚胡长旺 成员:全体教职工 3、领导小组职责

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制定本单位防控工作方案,建立预防人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相关人员、物资、技术保障机制,收集、分析、汇总上报有关信息,提出相应处理建议。完善专项应急预案,明确疫情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程序规范、及时、有效。 4、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 要高度重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工作,按照应急方案要求完善领导和组织责任制,积极配合卫生、疾控等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利用校园广播站、板报等平台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师生科学饮食和卫生安全意识,敲响人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的警钟。 (二)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消除疾病发生与传播的隐患 一是要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和措施.改善环境卫生。 二是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源的管理,严防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强对水源的监控与检测,教育学生不喝生水。 三是要积极做好教室、食堂、厕所等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消毒与清洁卫生工作,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三)加强宣传教育,切实落实措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鼓励学生开展阳光体育锻炼。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避免接触“红眼病”症状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不共用脸盆毛巾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医学参照)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2001-11-23发布 200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1969年以来世界范围暴发流行的新型急性传染性眼病,病原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70,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oxsakie virus A24,CA24v)。本病接触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对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本病属丙类传染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秀英。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一般实验室检查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作出临床诊断。 根据病原学检查,分离病毒阳性或病人恢复期血清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增高≥4倍或ELISA检测EV70或CA24vIgM抗体阳性,结合临床诊断进行确诊。 3 诊断标准 3.1 流行病学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传染性强,一旦出现病人,往往导致流行或暴发流行。此病全年均可发病,在我国以夏秋季为常见。病人多有明显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史。3.2 临床症状及体征 3.2.1 潜伏期短,起病急。1~2h内眼部即眼红、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畏光、流泪、刺激症状明显。双眼同时患病或一只眼发病后很快波及另一只眼。3.2.2 眼睑水肿,睑结膜、球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点状、片状结膜下出血。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粘液性。 3.2.3 裸眼检查角膜不易发现异常。荧光素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上皮层见多发点状剥脱。 3.2.4 睑结膜、穹窿部结膜滤泡增生。 3.2.5 耳前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 3.2.6 本病自然病程为1~3周,一般预后良好,但偶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者。 3.3 实验室检查 3.3.1 结膜细胞学检查呈单个核细胞反应。结膜囊普通细菌培养阴性。3.3.2 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培养分离出EV70或CA24v(见附录A)。3.3.3 双相血清学检查。病人恢复期血清抗EV70或抗CA24v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4倍以上(见附录B)。 3.3.4 结膜刮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病毒抗原。3.4 病例分类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规范项目部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三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3、《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 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 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105号); 7、《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5号)。

三、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体系 项目部设置应急反应的三级机构(见图1)。 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指挥部和各专业组组成,下设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技术支持与风险评估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各专业组组长由公司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抽调本部门专业人员组成,各专业组负责处理职责范围内的应急事务。 应急指挥中心及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环保部,启动本预案时,以指挥中心为基础,由指挥部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日常工作由安全环保部兼管。 公司应急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及联系电话见附表1。

急组织机构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1.1、指挥部职责 (1)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3)组织划定事故现场范围,实施必要的道路管制及其他强制性措施; (4)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汇报抢险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 (5)负责人员的疏散和工程抢险、抢修和物资供应的现场指挥; (6)负责组织各类救援专业队伍及时开展工作。 1.2、总指挥职责 (1)接到事故或险情报告,立即赶赴现场,并及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当地政府报告,按照上级指示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统一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和单位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一、目的: 为提高我市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能力,杜绝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的危害,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本游泳池正常秩序,特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二、处理原则: 坚决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依法强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蔓延。 三、组织机构 成立“游泳池防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范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 预防管理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陈娴 副组长:吴婷 成员:黄剑芳、等 具体职责分工: 陈娴:负责游泳池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的全面工作。 吴婷:负责防治工作中物力、人力的落实工作。 张芙蓉:负责数据资料归纳、上报以及家长沟通工作。 黄剑芳:负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过程中的消毒指导工作。

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措施.

关于转发《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措 施》的通知 区属各校: 由于近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处高发期,为 进一步做好校园内防控工作,现将区疾控中心关于《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措施》转发给你们,请各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在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发现疫情,需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 青云谱区教科体局 2010 年9 月17 日

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措施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 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为指导辖区学校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控制工作,特制定以下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 最长可达6 天。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流行特点:该病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以夏秋季多见。易在人口稠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流行,在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 疫情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学校发现患者或疑似患者均需及时向区疾控中心和区文教科体局报告。 该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各级各类学校须做好: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泸县百和镇土主学校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应急预案为了有效、科学地应对学校突发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是指在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生的群体性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二、组织机构 由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团委等人员组成安全领导小组,提醒师生注意险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竭力避免突发传染病。 三、建立保障机制 突发传染病后,能客观反映情况,及时向领导建言献策。学校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应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多方配合、共同负责的原则。 1、加强健康教育 每学期开学初,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有关键康教育要求,开齐、上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学期结束前组织1次有关安全、健康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

传染病知识和防治工作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加强门卫值守、管理工作,及时掌握校内、外各种人员流动情况。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食堂、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用具的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3.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积极做好因病缺课的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医院就医,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应急办。 4、加强师生体制锻炼。学校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预警联动 学校做好日常预警预防工作,派出所、消防、医院等基层应急单位建立联动机制,保持联系渠道全天候畅通。 四、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 1、启动预案 突发传染病后,应立即启动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开展具体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发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及时向上级和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请求救援;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 2、应急措施

浅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措施

浅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03-21T09:22:32.1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期作者:李凤华 [导读] 结论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疾病护理及预防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间接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5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13例治疗显效,11例治疗语有效,1例治疗无效,治疗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28例中,1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该组治疗有效率为82.14%;(=9.866,P=0.00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疾病护理及预防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临床护理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prevention and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of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Methods 53 patients with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indirectly diagnosed from April 2015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25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13 were effective,11 were effective,1 was ineffective,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00%. Of the 28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10 were effective,13 were effective and 5 were in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in this group was 82.14%,(=9.866,P=0.002),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has better effect of disease nursing and prevention,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Prevention;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新发于1969年,发病时间并不长,但由于其传染性强且易感染,当前已成为临床常见眼病类型[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發病对象不具有特异性,男女老少均可能染病,该病以夏秋季节最为多见[2]。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实现尽快恢复,本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25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间接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53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相吻合,患者出现眼睛红肿、刺痛、怕光、流泪等症状。将53例患者应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28例及观察组25例,28例对照组中,包含男15例,女13例,年龄处于14~50岁之间,平均年龄(28.6±4.9)岁;病程1~13天,平均病程(4.6±2.1)天;观察组25例患者,包括男11例,女14例,该组患者年龄区间15~51岁,平均年龄(29.6±3.5)岁;病程2~14天,平均病程(5.1±1.6)天,将此次参研的53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常规资料分析可知,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2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25例观察组患者则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护理详情如下: (1)心理干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病常会为患者带来较大困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较急、且伴有剧烈的疼痛感及异物感。患者由于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缺乏细致的了解,很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担心自己的病情,害怕失明等不良情况出现。针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详细为患者讲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拥有客观的认识,避免由于不了解疾病而出现过分担忧的情况。医护人人员要给予患者关怀与了解,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要进行及时疏导,对患者存在的疑虑及担忧现象,进行细致讲解,帮助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 (2)为患者进行结囊膜护理:取 33℃~37℃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在为患者冲洗结囊膜前,先进行眼周的清洗工作,后将患者结膜进行暴露,并实施冲洗,冲洗过程遵照由远及近、从右至左的冲洗原则。 (3)假膜护理:对有假膜的患者进行假膜去除,运用地卡因滴眼液为患者进行麻醉,以轻柔的动作,运用无菌棉签对患者假膜进行去除。 (4)消毒护理:由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极易感染,因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生活用品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处。医护人员也要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严防感染。 (5)预防措施及知识普及: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常洗手,有佩戴隐形眼镜习惯的患者,应佩戴框架眼镜,避免镜片与眼角膜的直接接触,避免用手直接揉眼睛,降低感染几率。医院可通过书刊发放、举办讲座等方式,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知识进行普及。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5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加以统计对比:显效:患者恢复健康,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均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以率(%)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5例患者,13例治疗显效,11例治疗语有效,1例治疗无效,治疗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28例中,1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该组治疗有效率为82.14%;(=9.866,P=0.002),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已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时,患者眼部将感到强烈的刺痛感,极大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具有广泛的传染性,做好预防及治疗工作,对于控制疾病的扩散,减小疾病对人体的伤害,具有积极作用[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60973

银厂小学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科学、有效地应对学校突发传染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二、适用范围 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是指在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生的群体性传染病防治,如肺结核、肝炎、脑膜炎、流感、水痘、腮腺炎、红眼病等防治。 三、组织机构 由学校校长、学校教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学校安全专干、学校出纳、办公室等人员组成安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提供突发传染病危险信号,提醒师生注意险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竭力避免突发传染病。 1、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吉文 副组长:张炳良 成员:左金林汪洪江王旭峰计琪金张剑飞以及各班班主任 2、基本应急小组

(1)安全保卫小组 人员:门卫值周教师值周领导 职责:在突发时间的前期处置过程中,负责现场警戒、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等。 (2)医疗救护小组 人员:学校教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组织对受伤人员院前紧急救护,配合专业救护人员救护工作。 (3)综合信息小组 人员:办公室学校安全专干 职责:实时纪录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按规定拟稿上报。 (4)后勤保障小组 人员:学校校长学校出纳 职责:负责现场救援物资的配送、供给,日常应急物资储备。 四、保障机制 学校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多方配合、共同负责的原则。 1、加强健康教育。每学期开学初,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有关键康教育要求,开齐、上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学期结束前组织1次有关安全、健康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知识和防治工作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积极做好因病缺课的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防治知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主要由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引起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一、传染源有哪些? 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二、怎样传播的? 本病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三、红眼病的传染性特点 1. 是一种急传染性眼炎,接触传染(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发病)、传染性极其强、传播快、发病率高、发病集中,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 2.发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潜伏期短,潜伏期一般为12小时-6天,发病后持续两周具有较强传染性。 3.红眼病的传染性强,患病人群可从学校开始迅速蔓延到家庭。 4.多发于夏、秋季。 5.治愈后免疫力低,可重复感染。 四、病人临床表现 病人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有异物感,眼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以眼部充血、出血为主要体征,病变可累及眼睑、睑球结膜、角膜、前葡萄膜等部位,有些患者因角膜上皮病变可反复发作,引起视力下降。多数患者有耳前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的肿大、触痛。极个别患者可伴发脊神经麻痹的表现如下肢运动麻痹或瘫痪。 五、预防控制措施 1.预防 ●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脏手揉擦眼晴, 勤剪指甲。 ●毛巾、脸盆、手帕等所有生活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洗脸使用流水;不共用毛巾、脸盆等。 ●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2. 病人管理 ●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 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 ●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患者治疗期间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 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如果在家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 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热等,即预示可能有并发症,应立 即去看眼科医生。 ●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病人最好脱离学习、 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