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名词解释及简答计算题

一、名词解释

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药物:指可用于诊断、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活性物质,但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必须制备成适宜“剂型”之后才能使用。

药品:指经过国家批准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

剂型:指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不同“形态”,即一类药物制剂的总称,如片剂、注射剂、溶液剂等。

药物制剂:指药物具体的品种,如罗红霉素片、罗红霉素胶囊、罗红霉素颗粒等。有效期:又称十分之一半衰期,指药物降解10%所需要的时间,记作t0.9

半衰期:反应物降解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记作t½

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反絮凝:在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点位升高,静电排斥力增加,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种现象称为反絮凝。

热源: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

等渗溶液: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药物释放大多数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控释制剂:指药物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的制剂,一般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其特点是释放速度仅受制剂本身设计的控制,而与PH、酶、胃肠蠕动等外界因素无关。

破裂:乳剂中的乳滴周围有乳化膜存在,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变大,成为合并,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成为破裂。

助溶: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表面活性剂: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醑剂: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可供内服或外用。凡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以制成醑剂。

二、解答题

P4-5药物的给药途径;

1)局部给药(topical):直接用药于要影响的身体部位。包括:

表皮给药,例如局部止痛、止痒膏剂。

吸入给药,例如很多哮喘药物。

灌肠给药,例如造影药剂。

眼部给药,例如眼药水和眼药膏。

鼻腔给药,例如鼻塞药。

2)消化道给药(enteral):但要影响的部位不是消化道本身。

口服,包括片剂、胶囊、药水等。

通过人工途径,例如胃插管、胃镜、十二指肠插管等方式给药,包括补充营养和鼻饲。

肛门给药,例如灌肠和栓剂。

3)非消化道给药(parenteral): 作用于全身,但不通过消化道给药。

静脉注射和静脉进食。

动脉注射,例如某些治疗血管痉挛和栓塞的药。

肌肉注射,例如疫苗、抗生素等。

心内注射,例如急救时注射的肾上腺素(现已少见)。

皮下注射,例如胰岛素。

骨髓注射,然后由骨髓导入动静脉系统。偶尔用于急救和儿科,静脉注射困难的情况。

皮内注射(直接注射到皮肤内部),例如过敏试验和纹身。

透皮给药,例如戒烟者用的尼古丁贴片。

粘膜给药,例如舌下含的硝酸甘油。

阴道内给药,例如阴道栓剂。

吸入给药,例如麻醉气体。

P9现行药典是哪一年的;2010年版

P24药物溶出速度,影响因素;

是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溶入溶液主体的量。(用Noyes—Whitney方程:dC/dt=KS (Cs-C)

影响因素:a)固体的粒径表面积: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溶出速度也越大;b)温度: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Cs增大、有利于扩散、粘度降低,从而加快溶出速度;

C)溶出介质的性质、体积:应有足够大体积的溶出介质,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d)扩散系数:系数越大,溶出速度越大;

e)扩散层的厚度:厚度越小,溶出速度越大。

P27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PH值;

血清与泪液的PH约7.4,胰液的PH约7.5-8.0,胃液的PH约0.9-1.2,胆汁的PH约5.4-6.9,血浆的PH为7.4(一般血液PH低于7.0或超过7.8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

P70影响药物降解因素(温度、PH....)

(一)处方因素

1.pH值的影响(液体制剂)

(1)药物的水解受H+或OH-催化,故应通过试验确定最稳定pHm。

(2)pH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如吗啡在pH=4稳定;VC注射液在pH=6.0~6.2稳定。

2.广义酸碱催化:缓冲体系中HPO42-对青霉素G钾盐有催化作用。

3.溶剂的极性影响

溶剂作为化学反应的介质,其极性对药物的水解反应影响很大,可用介电常数来说明这种影响。

4.离子强度影响(催化反应中)

制剂处方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无机盐,如加入电解质调节等渗,加入抗氧剂防止氧化,加入缓冲剂调节pH值等,这些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增大可能导致药物降解速度改变,因此存在离子强度对药物降解速度的影响。

5.表面活性剂影响:胶束对药物的稳定作用,但吐温80可使维生素D的稳定系性下降。

6.处方中辅料的影响:如硬脂酸镁润滑剂对阿司匹林水解有促进作用

(二)环境因素

1.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环境因素中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说来,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2.光线的影响

光可以引发链反应(氧化反应)。

3.空气中(氧)的影响

氧的存在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

4.金属离子的影响

微量金属离子的存在对自氧化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5.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对固体制剂)

加速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等的进行。

6.包材的影响

不同材料防水透气等性能不同。

P83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显微镜观察法、库尔特计数法、沉降法、比表面积法、筛分法),P51微粒粒径的测定方法(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法);

P111粉体的流动性和充填性的表示方法及其在片剂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作业6);粉体流动性的表示方法:休止角(休止角越小,摩擦力越小,流动性越好,θ≤30º时流动性好,θ≤40º时可以满足生产过程中流动性的要求)、流出速度、压缩度(压缩度增大时,流动性下降,C的值到达40%-50%时粉体很难从容器中自动流出)。

充填性表示法:比容、堆密度、空隙率、空隙比、充填率、配位数。

在片剂生产中意义:流动性好,保证物料从加料斗中顺利流出并充填于模内,有效减少片重差异;充填性好,可有效防止裂片、松片,获得致密而有一定强度的片剂。

P149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1、高分子的荷电性

2、高分子的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有关)

3、高分子溶液的粘度与分子量(可根据高分子溶液的粘度测其分子量)

4、高分子溶液的聚结特性

5、胶凝性

P153(混悬液)絮凝与反絮凝

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的过程成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成为絮凝剂,常用的絮凝剂有枸椽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成非絮凝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成为反絮凝剂。反絮凝剂所用的电解质与絮凝剂的相同。

P167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内容;

1、分层:主要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

2、絮凝:乳剂中的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是产生絮凝的主要原因,同时絮凝剂与乳剂的黏度、相容积比以及流变性有密切关系。

3、转相:向乳剂中加入相反类型的乳化剂可使乳剂转相,如油酸钠是O/W型乳化剂,遇氯化钙后生成油酸钙,变成W/O型乳化剂,乳化剂则由O/W型变成W/O 型。

4、合并与破裂:单一或混合使用的乳化剂形成的乳化膜愈牢固,就愈能防止乳滴的合并。

5、酸败:乳剂受外界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质现象。所以乳化剂中通常需加入抗氧剂和防腐剂。

P182湿热灭菌法,及其影响因素;

湿热灭菌法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灭菌的方法,可分为一下几种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指高压饱和水蒸气加热法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能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和芽孢。

2)流通蒸汽灭菌法:指在常压下使用100℃流通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

3)煮沸灭菌法:指将待灭菌物品放入沸水中加热灭菌的方法。灭菌效果较差,常用于注射器、注射针等器皿的消毒。

4)低温间歇灭菌法:指将待灭菌的物品置60~80℃的水或流通蒸汽中加热1h,杀灭其中的细胞繁殖体后,在室温放置24h,待芽孢发育成繁殖体,再次加热灭菌、放置,反复多次,直至杀灭所有芽孢。

影响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2)蒸汽性质;3)灭菌温度和时间;4)液体制剂的介质性质。

P192注射剂给药途径;

1)皮内注射: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般注射位置为前臂,一次注射量在0.2ml以下,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

2)皮下注射:注射于真皮与肌肉间的松软组织内,注射部位多在上臂外侧。;3)肌内注射:注射于肌肉组织内;

4)静脉注射;

5)脊椎腔注射:注入脊椎四周蜘蛛膜下腔内;

6)动脉内注射:注入靶区动脉末端;

7)其他:包括心内注射、关节内注射、滑膜腔内注射及穴位注射。

P197注射剂的制备;

水处理、容器的处理、药液的配置、灌装和封口、消毒灭菌以及灯检包装。

P200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1)可见异物检查:

2)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法)或热源检查(家兔法);

3)无菌检查;

4)PH测定;

5)其他检查:刺激性、过敏试验、降压物质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等。

P214药物经眼吸收途径,有哪两个;

1)角膜吸收:由于角膜表面积较大,经角膜吸收是眼部吸收的主要途径。脂溶性物质一般经角膜渗透吸收;2)结膜吸收:亲水性物质及多肽蛋白质类药物不易通过角膜,而需要通过结膜途径吸收。

P220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行为特征;

片剂和胶囊剂口服后首先崩解成细颗粒状,然后将药物分子溶出,并通过胃肠道膜吸入血液循环。颗粒剂和散剂没有崩解过程,迅速分散后将药物溶解,因此吸收较快。混悬剂的颗粒较小,因此药物的溶解与吸收过程更快。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P222固体制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P263片剂成型影响因素,可能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1)物料的压缩特性;

2)药物的熔点及晶体形态;

3)粘合剂和润滑剂;

4)水分;

5)压力。

可能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1)裂片:①处方因素:物料中细粉太多;物料的塑性差,结合力弱。②工艺因素:单冲压片机比旋转压片机易裂片(压力分布不均匀);快速压片比慢速压片易裂片(塑性变形不充分);凸面片剂比平面片剂易裂片(应力集中);一次压缩比二次压缩易裂片(塑性变形不充分);

2)松片:主要原因是黏力差,压缩压力不足;

3)粘冲:主要原因是颗粒不够干燥、物料较易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等;

4)片重差异超限:产生原因主要是①物料流动性差;②物料中细粉太多或粒度大小相差悬殊;③料斗内的物料时多时少;④刮粉器与模孔物吻合性差;

5)崩解迟缓:原因是压缩力过大,片剂内部的空隙小,影响水分的渗入; 可溶性成分溶解,堵住毛细孔,影响水分的渗入; 强塑性物料或粘合剂使片剂的结合力过强; 崩解剂的吸收膨胀能力差或对结合力的瓦解能力差。

6)溶出超限: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的溶解度差等

7)含量不均一:原因是片重差异超限,药物的混合度差或可溶性成分在干燥时表面迁移等。

P265表格

P274片剂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思考题6); 湿法制粒压片法

优点:①表面改质好(表面黏附粘合剂),使颗粒具有良好的压缩成形性;②粒度均匀,流动性好; ③耐磨性较强等

缺点 :不适宜用于热敏性、湿敏性、极易溶性物料的制粒。

干法制粒压片法

优点: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的片剂生产中

粉末直接压片法

优点:工序少、工艺简单、省时节能,特别适用于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的压片。 药物 辅料 粉碎过筛

混 合 制 软 才 造 粒

干 燥 压 片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 剂

缺点:粉末的流动性差、片重差异大、容易造成裂片等

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适用于湿、热敏感而且成形性差的药物。

P287胶囊剂有什么特点?哪些药物不适合做成胶囊剂?(思考题1);

①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②可使药物在体内迅速起效

③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剂型化

④可延缓或定位释放药物

水溶液、稀乙醇溶液、易风干、易潮解以及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等不适合做成胶囊剂。

P308气雾剂的概念

气雾剂系指药物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粘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P309气雾剂的组成

是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所组成。

P315气雾剂(或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的质量评价

①安全、漏气检查

②每瓶总揿次与每揿主药含量

③雾滴(粒)分布

④喷射速率和喷出总量

⑤无菌

⑥微生物限度

P322试述药物在肺部快速吸收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吸收的因素(思考题2);

由于肺部具有巨大的可供吸收的表面积和十分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从肺泡表面到毛细血管的转运距离极短,因此药物在肺部的吸收是非常迅速的,药物到达肺泡即可迅速被吸收。影响因素:呼吸的气流、微粒的大小、药物的性质、粒子的喷出速度、粒子的大小和性质等。

P380微囊制备方法、

P385微球的制备方法;

明胶微球:乳化交联法

白蛋白微球: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

淀粉微球

聚酯类微球:液中干燥法

磁性微球:共沉淀反应

P419缓、控释制剂的概念;

P421设计缓、控释制剂的半衰期范围;

P452表21—1东莨菪碱,用于晕动症,作用时间是3天;硝酸甘油,用于心绞痛,作用时间为1天。

P454药物吸收的途径有哪些?

经表皮途径:是指药物透过表皮角质层进入活性表皮,扩散至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途经。包括细胞途径和细胞间质途径

经附属器途径:即药物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吸收。

三、计算题

P39HLB值的计算;

HLB=

P180渗透压的调节方法(计算题例1、例2);

P429计算片剂重量,例1、2、3、4

1,由颗粒含量计算片重

规格*含量(控制含量)/颗粒含量 = 片重)。。。

例如0.15g罗红霉素片内控含量为95% 颗粒含量检测结果为50%。那么片的片重计算式为:0.15*0.95/0.30=0.25g/片

2,由需要压制的产量计算片重。

制粒总重/需要压制的片数。例如罗红霉素制粒后400kg 需要压制160万片

那么片重计算式为:400/160=0.25g/片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药剂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等(优选材料)

二、名词解释 1.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2.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一种内毒素。 3.HLB值: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4.置换价:置换价是用以计算栓剂基质用量的参数,一定体积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值称为该药物对某基质的置换价。 5.栓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6.制剂:指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剂,称为药剂。 7.起昙现象:某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受热时,溶液由澄明变浑浊甚至分层,冷却后又可恢复澄明的现象,称为起昙现象。 8.等渗溶液:凡与血浆、泪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9.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包括乳浊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10.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将中药材制备成各种剂型的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11.气体灭菌法:指用化学药品的气体或蒸气对药品或材料进行灭菌的方法12.物理灭菌法:物理灭菌法是利用高温或其它方法,如滤过除菌、紫外线等杀死微生物的方法。加热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13.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一种内毒素。 三、问答题、计算题 1. 简述药物浸出的原理。 答:浸出过程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后形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它实质上就是溶质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溶剂液相中的传质过程。 浸出过程不是简单的溶解作用,一般需经过下列几个阶段。 1.浸润阶段 2.溶解阶段 3.扩散阶段 4.置换阶段 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1.药材粗细2.浸出溶剂3.浸出时间4.浸出温度5.浓度梯度6.浸出压力. 7 新技术的应用 2.肛门栓剂药物吸收的途径。 答:肛门用栓剂给药后,药物在直肠的吸收主要经过以下途径:

(完整版)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1.应用Noyes-Whitney方程分析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K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 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形成饱和层, 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 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 2.提高温度 3. 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 4. 增加扩散系数 5.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颗粒。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4)润滑剂。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助流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②抗粘着性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③润滑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之间的摩擦 3.缓、控释制剂(一天给药2次)体外释放度试验至少取几个时间点?为什么? 答: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h,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h,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h,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4.根据stoke’s定律,说明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η 2)g / 9ρ 1- ρ答:Stocks定律:V = 2 r2( 是分散介质的粘度η 2为介质的密度;ρ 1为粒子的密度;ρr为粒子的半径,

药剂学名解填空和简答(上)

1.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 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3.制剂:是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凭借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意是“在柜台上可以买到的药物”。 处方是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物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包括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等。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配制、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药品:是指在临床上用于患者的最终产品,主要以剂型的形式上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药品生产与质量全面管理监控的通用准则。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 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规范(GUP) 随着药剂学的内容的发展,已形成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或药物动力学),及临床药剂学,医学情报等分支学科。 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一部收载的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3部为生物制品药。药物制剂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代:普通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体内反馈信息给药系统。 GMP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其检查对象是人,生产环境和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和经济的意义。 2、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3、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4、有些可以产生靶向作用 5、有的会影响疗效。 液体制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制剂 潜溶剂(cosolvent):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芳香水剂:是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酊剂:是指药物用规定质量分数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糖浆剂:是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与固体制剂相比,液体制剂中的药物是以分子或微粒分散在介质中,故给药后吸收快。 液体制剂常用的半极性溶剂主要有乙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 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主要有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计和着色剂等。 酊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或稀释法,浸渍法,和渗漉法。 制备高分子溶液,要经过的两个过程是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 乳剂是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三者组成。

(完整版)药剂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名词解释:药剂学、制剂、药典、处方、GMP、GLP 2、什么叫剂型?为什么要将药物制成剂型应用? 3、按分散系统和给药途径分别将剂型分成哪几类?举例说明。 4、药剂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什么?主要工作依据是有哪些? 二.单项选择题 1、有关《中国药典》正确的叙述是() A、由一部、二部和三部组成 B、一部收载西药,二部收载中药 C、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有索引、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D、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凡例、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2、《中国药典》最新版本为() A、1995年版 B、2000年版 C、2002年版 D、2003年版 3、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是() A、GMP B、 GSP C、 GLP D、 GAP 4、不具法律性质的是() A、药典 B、部颁标准 C、GMP D、地方标准 E、制剂规范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佛洛伦斯药典 E、中华药典 三.多项选择题 1、药典收载()药物及其制剂 A、疗效确切 B、祖传秘方 C、质量稳定 D、副作用小 2、药剂学研究内容有() A、制剂的制备理论 B、制剂的处方设计 C、制剂的生产技术 D、制剂的保管销售 3、有关处方正确的叙述有() A、处方是药剂调配的书面文件 B、处方具有法律、经济、技术上的意义 C、法定处方是指收载于药典中的处方 D、协定处方指由医师和医院药剂科协商制定的处方 4、我国已出版的药典有() A、1963年版 B、1973年版 C、1977年版 D、1985年 5、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将药物剂型分为()。 A、液体分散系统 B、固体分散系统 C、气体分散系统 D、半固体分散系统 E、微粒分散系统 6、药物制剂的目的是() A、满足临床需要 B、适应药物性质需要 C、使美观 D、便于应用、运输、贮存

药剂学名词解释及简答计算题

一、名词解释 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药物:指可用于诊断、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活性物质,但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必须制备成适宜“剂型”之后才能使用。 药品:指经过国家批准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 剂型:指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不同“形态”,即一类药物制剂的总称,如片剂、注射剂、溶液剂等。 药物制剂:指药物具体的品种,如罗红霉素片、罗红霉素胶囊、罗红霉素颗粒等。有效期:又称十分之一半衰期,指药物降解10%所需要的时间,记作t0.9 半衰期:反应物降解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记作t? 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反絮凝:在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点位升高,静电排斥力增加,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种现象称为反絮凝。 热源: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 等渗溶液: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药物释放大多数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控释制剂:指药物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的制剂,一般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其特点是释放速度仅受制剂本身设计的控制,而与PH、酶、胃肠蠕动等外界因素无关。 破裂:乳剂中的乳滴周围有乳化膜存在,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变大,成为合并,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成为破裂。 助溶: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表面活性剂: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醑剂: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可供内服或外用。凡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以制成醑剂。 二、解答题 P4-5药物的给药途径; 1)局部给药(topical):直接用药于要影响的身体部位。包括: 表皮给药,例如局部止痛、止痒膏剂。 吸入给药,例如很多哮喘药物。 灌肠给药,例如造影药剂。 眼部给药,例如眼药水和眼药膏。 鼻腔给药,例如鼻塞药。 2)消化道给药(enteral):但要影响的部位不是消化道本身。 口服,包括片剂、胶囊、药水等。 通过人工途径,例如胃插管、胃镜、十二指肠插管等方式给药,包括补充营养和鼻饲。 肛门给药,例如灌肠和栓剂。 3)非消化道给药(parenteral): 作用于全身,但不通过消化道给药。 静脉注射和静脉进食。

药剂学简答问答题加名词解释

药剂学简答问答题: 1.试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A卷考题)(十分重要) 答: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1)将弱酸弱碱制成可溶性盐。将含碱性的基团的药物如生物碱、奎宁、可卡因、普鲁卡因等,加酸制成盐类,以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2)引入亲水基团。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如维生素B2水中溶解度为1:3000以上,而引入-PO3HNa形成维生素B2磷酸酯钠溶液溶解度增加300倍; (3)加入助溶剂。难容性药物加入助溶剂可因形成络合物、复合物等而增加溶解度。碘加碘化钾可以形成络合物KI3而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4)使用混合溶剂。混合溶剂是指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与水分子能形成氢键结合并能增加他们的介电常数,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剂的那些溶剂。如洋地黄毒苷可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药剂中。 2.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或者表面活性剂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哪几类?各举1-2例说明。P32(十分重要) 答:表面活性剂系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部分,带有负电荷,包括高级脂肪酸盐,一般外用;硫酸化物(SDS),乳化性强,主要用作外用乳膏的乳化剂;磺酸化物,去污力强,为优良的洗涤剂。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是阳离子,其分子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五价氮原子,故又称季铵化物,水溶性好,酸碱溶液稳定,只能外用,有苯扎溴铵。 ③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具有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的特性,天然的有卵磷脂,可作注射用乳化剂,脂质微粒制剂的辅料;还有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④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解离,其分子中构成亲水基团的是甘油、聚乙二醇和山梨醇,构成亲油基团的是长链脂肪酸或脂肪醇以及烷基或芳烃基等,它们以酯键或醚碱相结合。包括脂肪酸甘油酯,用作W/O 型;多元醇型,包括蔗糖酯,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为司盘,用作W/O型,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为吐温,是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O/W 型;聚氧乙烯型,包括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 ,较强水溶性,O/W 型和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较强亲水性质,O/W 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普朗尼克Pluronic,增溶作用弱。 3、乳剂存在哪些不稳定现象,并分析每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十分重要) 答:乳剂存在的不稳定现象有: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 ①分层: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 ②絮凝: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使乳滴聚集而絮凝; ③转相:由于乳化剂的性质改变而引起;

药剂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1)(pharmaceutics)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应用技术科学。 (2)(drug dosage forms)剂型:将药物制成方便临床应用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 (3)(preparation)制剂:根据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的某一种剂型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品,称制剂。 (4)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5)GLP:即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是试临床前研究工作的管理规范。 (6)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在任何人体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用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7)(Solubility)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8)(intrinsic solubility)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9)(equilibrium solubility)表观溶解度、平衡溶解度:药物由于解离所产生的实际溶解度。 (10)(solubilization)增溶: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能力。增溶剂(solubilizer) (11)(hydrotropy)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hydrotropic agent)。 (12)cosolvent潜溶(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13)(surfactant)表面活性剂: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少量即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14)HLB值:即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HLB 值。 (15)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16)MAC :最大增溶浓度,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g时增溶药物达到饱和的浓度。(17)(cloud point)昙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加热升温时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析出,出现混浊,这种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成为昙点。(18)Krafft点:随温度升高,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在某一温度急剧升高,此转折点相对应的温度称为Krafft点 (19)(microparticulate disperse systems)微粒分散体系:由微粒构成的分散体系则统称为微粒分散体系。 (20)(flocculation)絮凝(絮凝剂):如在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可能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降低表面电荷的电量,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从而使微粒的物理稳定性下降,出现絮凝状态,即微粒呈絮凝状,形成疏松的纤维状结构,但振摇可重新分散均匀。这种作用叫絮凝作用,加入的电解质叫絮凝剂。 (21)(deflocculate)反絮凝(反絮凝剂):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表面的ζ电位增高,静电排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22)(poprosity)粉体的空隙率:空隙体积在粉体中所占的比率

药剂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选

填空选择 1。药剂学定义及目的.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目的:(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是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出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 2。药物剂型解释: 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乳剂: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硬胶囊剂:系采用适宜的制剂技术,将药物或加适宜辅料制成粉末、颗粒、小片或小丸等充填于空心胶囊中. 软胶囊剂:系将一定量的液体制剂药物直接包封,或将固体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宜的赋形剂中制备成溶液、混悬液、乳液或半固体,密封于球形或椭圆形的软质囊材中,可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制备. 气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合剂:系指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指中药经提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膏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膏状剂型,分为流浸膏、浸膏、煎膏3种.??注射剂:指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或无菌药物制剂,它包括真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床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滴丸剂: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的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速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制剂。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力. 3。药典规定一些检测手段,例如:P22—-口服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超过1000个,液体制剂没1ml不得超过10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超过100个;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药典》规定口服药品每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和(活螨).化学品1g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外用药1g或1m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4.口服药物、化学药物、外用药品、药用药品??? 口服药物:通过口服给药,在消化道里吸收的药物.?? 化学药物:结构明确的具有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外用药品:??? 药用药品:???

药剂学名词解释答案

1. 潜溶、助溶与增溶作用有什么分歧?之答禄夫天创作 潜溶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 纯真溶剂中溶解度呈现极年夜值的现象.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概况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 增年夜并形成廓清溶液的过程. 简述药材的浸出过程及影响浸出因素. 一般药材的浸出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⑴浸润、渗透过程,浸 出溶剂润湿药材粉粒并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 ⑵解吸、溶解过程:浸出溶剂溶解有效成份形成溶液. ⑶扩散过程:药物依靠浓度差由细胞内向周围主体溶液扩散;⑷置换过 程:用新鲜溶剂或稀溶剂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以提高进出推 动力. 影响浸出因素有:浸出溶剂、药材粉碎粒度、浸出温度、浓度梯度、浸出压力、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等.

4.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呈现哪些问题,试分析发生的主要原因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呈现的问题有:①裂片,发生原因有:物料细粉太多,压缩时空气不容易排出;物料塑性差、易弹性形变;压片机压力不均,转速过快等.②松片:主要由于物料粘性力差,压力缺乏造成.③粘冲:主要原因为颗粒不够干燥,润滑剂选用不妥或用量缺乏,冲头概况粗拙等.④片重不同超限:发生原因有颗粒流动性欠好,颗粒年夜小相差悬殊或细粉过多;冲头与模孔吻合性欠好等.⑤崩解缓慢:主要原因为粘合剂、崩解剂、疏水性润滑剂等辅料的选用或用量,以及压片时的压缩力造成片剂的空隙率低和润湿性差,水分渗入速度慢.⑥溶出超限:影响因素有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溶出度差. ⑦药物含量不均匀:所有造成片重不同超限的因素都可造成片剂中药物含量不均匀.可溶性成份在颗粒之间的迁移也是造成小剂量药物含量均匀度分歧格的重要原因. 5 .什么是缓释、控释制剂,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缓释制剂: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 ,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 ,与相应普通制剂比力,血药浓度平稳,峰谷摆荡百分率小,并每 24 小时用药次数应从 3~4 次减少至 1~2 次的制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形状有圆片状、也有异形片状.

药剂学名词解释答案

1. 潜溶、助溶与增溶作用有什么分歧?之老阳三干创作 潜溶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概况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简述药材的浸出过程及影响浸出因素。 一般药材的浸出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⑴浸润、渗透过程,浸出溶剂润湿药材粉粒并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⑵解吸、溶解过程:浸出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形成溶液。⑶扩散过程:药物依靠浓度差由细胞内向周围主体溶液扩散;⑷置换过程:用新鲜溶剂或稀溶剂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以提高进出推动力。 影响浸出因素有:浸出溶剂、药材粉碎粒度、浸出温度、浓度梯度、浸出压力、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等。 4.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哪些问题,试分析发生的主要原因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裂片,发生原因有:物料细粉太多,压缩时空气不容易排出;物料塑性差、易弹性形变;压片机压力不均,转速过快等。②松片:主要由于物料粘性力差,压力缺乏造成。③粘冲:主要原因为颗粒不敷干燥,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缺乏,冲头概况粗糙等。④片重差别超限:发生原因有颗粒流动性欠好,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或细粉过多;冲头与模孔吻合性欠好等。⑤崩解迟缓:主要原因为粘合剂、崩解剂、疏水性润滑剂等辅料的选用或用量,以及压片时的压缩力造成片剂的空隙率低和润湿性差,水分渗入速度慢。⑥溶出超限:影响因素有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溶出度差。⑦药物含量不均匀:所有造成片重差别超限的因素都可造成片剂中药物含量不均匀。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也是造成小剂量药物含量均匀度分歧格的重要原因。 5 .什么是缓释、控释制剂,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缓释制剂: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 ,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与相应普通制剂比较,血药浓度平稳,峰谷动摇百分率小,并每 24 小时用药次数应从 3~4 次减少至 1~2 次的制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形状有圆片状、也有异形片状。 1、片剂的优点:①剂量准确,含量均匀,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

药剂学第二章液体制剂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药剂 2.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溶解: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的过程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气压)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溶解速度: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3.潜溶、助溶、增溶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了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行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增溶: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行成溶液的过程 4.胶束 :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中非极性部分会自相结合,行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或胶团 5.HLB值、CMC、cloud point :HLB: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例:石蜡无亲水基,HLB=0 聚乙二醇全是亲水基,HLB=20 其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介于0~20之间 CMC:开始行成胶团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cloud point:温度升高可致表面活性剂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6.乳剂和混悬剂:乳剂: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行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7.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 二、思考题 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 (1)优点:①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 ②给药途径多,可内服、外用;③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④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⑤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②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③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1.应用Noyes-Whitney方程分析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K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 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形成饱和层, 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增加固体的表面积 2.提高温度 3. 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 4. 增加扩散系数 5.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颗粒。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4)润滑剂。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助流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②抗粘着性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③润滑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之间的摩擦 3.缓、控释制剂(一天给药2次)体外释放度试验至少取几个时间点?为什么? 答: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h,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h,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h,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4.根据stoke’定律,说明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n 2)g / 9p 1-p答:Stocks定律:V = 2 r2(是分散介质的粘度叩2为介质的密度;p 1为粒子的密度;pr为粒子的半径,

药剂学名词解释答案

1. 潜溶, 助溶及增溶作用有什么不同? 潜溶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及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 络合, 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简述药材的浸出过程及影响浸出因素。 一般药材的浸出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⑴浸润, 渗透过程,浸出溶剂润湿药材粉粒并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⑵解吸, 溶解过程:浸出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形成溶液。⑶扩散过程:药物依靠浓度差由细胞内向四周主体溶液扩散;⑷置换过程:用簇新溶剂或稀溶剂置换药材四周的浓浸出液,以提高进出推动力。 影响浸出因素有:浸出溶剂, 药材粉碎粒度, 浸出温度, 浓度梯度, 浸出压力, 药材及溶剂相对运动速度等。 4.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哪些问题,试分析产生的主要缘由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裂片,产生缘由有:物料细粉太多,压缩时空气不易排出;物料塑性差, 易弹性形变;压片机压力不均,转速过快等。②松片:主要由于物料粘性力差,压力不足造成。③粘冲:主要缘由为颗粒不够干燥,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粗糙等。④片重差异超限:产生缘由有颗粒流淌性不好,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或细粉过多;冲头及模孔吻合性不好等。⑤崩解迟缓:主要缘由为粘合剂, 崩解剂, 疏水性润滑剂等辅料的选用或用量,以及压片时的压缩力造成片剂的空隙率低和润湿性差,水分渗入速度慢。⑥溶出超限:影响因素有片剂不崩解, 颗粒过硬, 药物溶出度差。⑦药物含量不匀称:全部造成片重差异超限的因素都可造成片剂中药物含量不匀称。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也是造成小剂量药物含量匀称度不合格的重要缘由。 5 .什么是缓释, 控释制剂,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缓释制剂: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 ,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及相应一般制剂比较,血药浓度平稳,峰谷波动百分率小,并每 24 小时用药次数应从 3~4 次减少至 1~2 次的制剂。 片剂:是指药物及药用辅料匀称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形态有圆片状, 也有异形片状。 1, 片剂的优点:①剂量精确,含量匀称,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

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溶液)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溶液)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名词解释题 2.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 6. 计算题 1.equilibrium solubility 正确答案:equilibrium solubility:平衡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达到平衡时,即达到饱和时的药物浓度。涉及知识点:溶液 2.intrinsic solubility 正确答案:intrinsic solubility: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和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涉及知识点:溶液 3.dissolution rate 正确答案:dissolution rate:溶解速度,在一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溶出溶质的量。涉及知识点:溶液 4.co一solvency 正确答案:co一solvency: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更大,这种现象称为潜溶。涉及知识点:溶液 5.hydrotropy 正确答案:hydrotropy:助溶,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涉及知识点:溶液 6.solubilizaion 正确答案:solubilizaion:增溶,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涉及知识点:溶液

7.弱酸性药物在碱性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大于该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溶液 8.对于难溶性药物,其微粒小于100nm时,粒子大小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规律是:药物粒子越小,药物的溶解度越大。(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溶液 9.随着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溶液 10.在电解质类药物溶液中加入电解质类附加剂,药物的溶解度一定会降低。(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溶液 11.根据药物溶解速度的方程Noyes一Whitney公式,可认为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降低药物的粒径,一定会增大药物的溶解速度。(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溶液 12.药物溶液的pH调节主要考虑机体的耐受性、药物稳定性及药物溶解度。(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溶液 13.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 ) A.正确 B.错误

药剂学名词解释答案

1. 潜溶、助溶与增溶作用有什么不同? 潜溶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简述药材的浸出过程及影响浸出因素。 一般药材的浸出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⑴浸润、渗透过程,浸出溶剂润湿药材粉粒并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⑵解吸、溶解过程:浸出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形成溶液。⑶扩散过程:药物依靠浓度差由细胞内向周围主体溶液扩散;⑷置换过程:用新鲜溶剂或稀溶剂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以提高进出推动力。 影响浸出因素有:浸出溶剂、药材粉碎粒度、浸出温度、浓度梯度、浸出压力、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等。 4.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哪些问题,试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裂片,产生原因有:物料细粉太多,压缩时空气不易排出;物料塑性差、易弹性形变;压片机压力不均,转速过快等。②松片:主要由于物料粘性力差,压力不足造成。③粘冲:主要原因为颗粒不够干燥,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粗糙等。④片重差异超限:产生原因有颗粒流动性不好,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或细粉过多;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等。⑤崩解迟缓:主要原因为粘合剂、崩解剂、疏水性润滑剂等辅料的选用或用量,以及压片时的压缩力造成片剂的空隙率低和润湿性差,水分渗入速度慢。⑥溶出超限:影响因素有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溶出度差。⑦药物含量不均匀:所有造成片重差异超限的因素都可造成片剂中药物含量不均匀。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也是造成小剂量药物含量均匀度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5 .什么是缓释、控释制剂,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 ,药物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与相应普通制剂比较,血药浓度平稳,峰谷波动百分率小,并每24 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 次减少至1~2 次的制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形状有圆片状、也有异形片状。 1、片剂的优点:①剂量准确,含量均匀,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②化学稳定性好;③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④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较低;⑤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如分散片、控释片、肠溶包衣片、咀嚼片和口含片等。 2、片剂的不足: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③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二、片剂的常用辅料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组成。不同辅料可提供不同功能,即稀释作用、粘合作用、吸附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等。

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无菌制剂)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无菌制剂)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 及解析) 题型有:1. 名词解释题 2.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 6. 计算题 1.iso—osmotic solution 正确答案:iso—osmotic solution: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等渗属于物理化学概念。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2.isotonic solution 正确答案:isotonic solution:等张溶液,是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等张属于生物学概念。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3.sodium chloride equivalent 正确答案:sodium chloride equivalent:氯化钠等渗当量,即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量。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4.purified water 正确答案:purified water:纯化水,采用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备的水,不含任何添加剂。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5.water for injection 正确答案:water for injection:注射用水,将纯化水经多次蒸馏,或采用反渗透技术制备的水,应符合细菌内毒素质量要求。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6.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 正确答案: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灭菌注射用水,是经过灭菌的注射用水。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7.在氯化钠注射液中不得含有抑菌剂。(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8.在注射剂的制备过程中,计算投料量时可以不考虑药物中含有的结晶水。(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9.对于普通注射剂,从制备到灭菌需在12h内完成,而对于输液,从制备到灭菌需在4h内完成。(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10.由于脊椎腔注射的体积较小,体积在10ml以下,所以其渗透压可为低渗或高渗。(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11.肌内注射一次剂量一般在5ml以下,除水溶液外,油溶液、混悬液均可作肌内注射。(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12.即使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引入热原,在通常注射剂灭菌的条件下可以使热原破坏。(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无菌制剂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3.下列有关注射剂原辅料的质量要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注射用原辅料,生产前还需作小样试制,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B.因为活性炭最终要被滤除,所以不要求一定使用针剂用炭

药剂学名词解释答案

1. 潜溶.助溶与增溶感化有什么不合? 潜溶是指当混杂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消融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消融度消失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参加的第三种物资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长药物在溶剂(主如果水)中的消融度.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概况活性剂的感化下,在溶剂中消融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进程. 简述药材的浸出进程及影响浸出身分. 一般药材的浸出进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⑴浸润.渗入渗出进程,浸出溶剂润湿药材粉粒并经由过程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 ⑵解吸.消融进程:浸出溶剂消融有用成分形成溶液. ⑶集中进程:药物依附浓度差由细胞内向四周主体溶液集中;⑷置换进程:用新颖溶剂或稀溶剂置换药材四周的浓浸出液,以进步进出推进力. 影响浸出身分有:浸出溶剂.药材破裂摧毁粒度.浸出温度.浓度梯度.浸出压力.药材与溶剂相对活动速度等. 4. 片剂制备进程中常消失哪些问题,试剖析产生的重要原因

片剂制备进程中常消失的问题有:①裂片,产生原因有:物料细粉太多,紧缩时空气不轻易排出;物料塑性差.易弹性形变;压片机压力不均,转速过快等.②松片:重要因为物料粘性力差,压力缺少造成.③粘冲:重要原因为颗粒不敷湿润,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缺少,冲头概况光滑等.④片重差别超限:产生原因有颗粒流淌性不好,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或细粉过多;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等.⑤崩解迟缓:重要原因为粘合剂.崩解剂.疏水性润滑剂等辅料的选用或用量,以及压片时的紧缩力造成片剂的闲暇率低和润湿性差,水分渗入速度慢.⑥溶出超限:影响身分有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溶出度差. ⑦药物含量不平均:所有造成片重差别超限的身分都可造成片剂中药物含量不平均.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徙也是造成小剂量药物含量平均度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5 .什么是缓释.控释制剂,其重要特色是什么? 缓释制剂: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 ,药物在划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请求迟缓地非恒速释放 ,与响应通俗制剂比较,血药浓度安稳,峰谷摇动百分率小,并每 24 小时用药次数应从 3~4 次削减至 1~2 次的制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平均混杂后压抑而成的片状制剂.外形有圆片状.也有异形片状. 1.片剂的长处:①剂量精确,含量平均,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②化学稳固性好;③携带.运输.服用均较便利;④临盆的机械化.主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