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

第二章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

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的治疗原则,是在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对临床病症制订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则。与中医的治疗原则相同,但又具有自身特点。

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不同,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由治疗原则所规定,并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如各种病症以邪正关系来讲,离不开邪正斗争、消长盛衰的变化。因此,扶正祛邪即为治疗原则。而在此原则指导下,采取的补肾、健脾、壮阳等法,就是扶正的具体方法;发汗、涌吐、通下等法,就属于祛邪的具体方法。

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差别。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个体差异,体质、年龄状况等不同,其病理变化和病情转化不尽相同,故推拿手法亦随之千变万化。有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有单式手法、复式手法,有兴奋性手法、抑制性手法,有温煦法、寒凉法,各具特色和特性。因此,在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并根据正邪虚实、阴阳盛衰、病变的轻重缓急、个体发病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且选择正确的手法操作,辨证论治,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第一节推拿治疗原则

一、治未病

治未病的原则是推拿的治疗原则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华佗创五禽戏并提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的观点。《五十二病方》中载药巾按摩法,即先秦时期运用的养生保健和性保健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膏摩、导引、吐纳、针灸一并列入养生保健方法。葛洪《抱朴子》提出固齿聪耳法。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有费眼、搔目……等养生保健按摩法。巢元方力主摩腹疗病养

生。孙思邀注重日常保健,"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千金要方》也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囱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将膏摩列为小儿保健方法。

《诸病源候论》中所载自我推拿内容,多是关于养生保健的,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提出医生治病首先要考虑脏腑传变的疾病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临床上多运用五官保健、五脏保健和肢体保健等,以及自我保健推拿以预防疾病。

二、治病求本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推拿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并正确辨别疾病的本质、主要矛盾,针对其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现出来的,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是反映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只有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在内的全部情况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出病之所在,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腰腿痛,可由椎骨错缝、腰腿风湿及腰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治疗时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对症止痛的方法,而应通过病史、症状、体征、综合检查结果,全面分析,找出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分别采用不同手法进行治疗。如运用扳法纠正错缝;用疏经通络的手法,如擦、摩等手法祛除风湿;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宜疗法进行治疗,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这就是"治病必求其本"的意义所在。

在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原则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关系。

(一)正治与反治

所谓"正治",就是通过对证候的分析,辨明寒热虚实后,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正治法是推拿临床中最常用的治法之一。如寒邪所致胃痛,临床常采用擦法、摩法以达温阳散寒的作用;而胃火炽盛所致的胃痛,即采用挤压类、摆动类手法以达泻热通腑的作用。

所谓"反治",是顺从证候而治的方法,也称"从治法"。这一治法常应用于复杂的、严重的疾病。临床中有些疾病往往表现出来的证候与病变的性质不相符

合,出现假象,如伤食所致的腹泻,治疗时不能用止泻的方法,而必须用消导通下的方法去除积滞才能止泻,此便是"通因通用"的反治法。又如气虚所致的便秘,虽然症状表现的是"实证",但在治疗中却不能单用攻下法,必须采用补气泻下的方法治疗,才能使症状彻底消除。因此,临床辨证非常重要,不但要观察疾病的外在表现,而且要认清疾病的本质,在治病求本原则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治疗。

在复杂多变的(二)治标与治本所谓"正治",就是通过对证候的分析,辨明寒热虚实后,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正治法是推拿临床中最常用的治法之一。如寒邪所致胃痛,临床常采用擦法、摩法以达温阳散寒的作用;而胃火炽盛所致的胃痛,即采用挤压类、摆动类手法以达泻热通腑的作用。

所谓"反治",是顺从证候而治的方法,也称"从治法"。这一治法常应用于复杂的、严重的疾病。临床中有些疾病往往表现出来的证候与病变的性质不相符病证中,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应有先后缓急之分。一般情况下,治本是根本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旅游中或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时,标症甚急,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可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等,我们就应该贯彻"急则治标"的原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或为其它疗法争取时间,这是推拿治疗急症中的基本原则。如急性胆绞痛发作,在没有确定是急性胆囊炎,或是胆石症时,首先应以止痛为主,采用抑制性手法,以短时、重剌激点按右侧背部压痛点及胆囊穴,或用胸椎定位扳法以止痛,为其它治疗争取时间,其后可对胆石症等进行常规的手法治疗。又如小儿惊风,是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属来势迅猛的一种危重急症,应治以开窍醒神、镇静止惊的方法。发作时,急则治标,当掐人中、掐老龙、掐十宣、掐威灵等,待缓解后,再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综上所述,治标只是在应急情况下,或是为治本创造必要条件的权宜之计,而治本才是治病的根本之图。所以说标本缓急,从属于治病求本这一根本原则,并与之相辅相成。

病有标本缓急,治有先后顺序。若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标本同治。如骶髂关节错缝,疼痛剧烈,腰肌有明显的保护性痉李,治疗应在放松肌肉、缓解痉挛的前提下,实施整复手法,可使错缝顺利回复,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这便是标本兼顾之法。

临床上疾病的症状是复杂多变的,标本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因此临证时还要注意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不为假象所迷惑,始终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做到治病求本。

三、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此治疗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所以扶正法邪也是推拿治疗的基本原则。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正盛衰决定病变的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虚泻实是扶正桂邪这一原则的具体应用。扶正即用补法,具有温热等性质的手法为补,如摩丹田、擦命门、推三关、揉外劳宫等,用于虚证;祛邪即用泻法,具有寒凉等性质的手法为泻,如退六腑、清天河水、水底捞月等,用于实证。一般讲,具有兴奋生理功能、作用时间长、手法轻柔的轻剌激,具有补的作用;具有抑制生理功能、作用时间短的重剌激具有泻的作用。扶正与祛邪,虽然是相反的两种治疗方法,但他们也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抗御和法除病邪;法邪则法除了病邪的侵犯、干扰和对正气的损伤,而有利于保存正气和正气的恢复。如小儿疳积,多由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不识饥饱,内伤乳食或喂养不当,使乳食积滞,损伤脾胃,而致的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久积成疳,从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正气不足,积聚难化;积聚不化,正气难复。此时即应以扶正祛邪之法,以健脾和胃,消积导滞。扶正健脾以促运,祛邪消积以恢复脾之功能,气血得以化生,则疳积必除。

临床当中,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正邪双方相互消长盛衰的情况,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中所占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先后,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是扶正与祛邪并重,或是先扶正后祛邪,或是先祛邪后扶正。并要注意扶正祛邪同时并用时,应采取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的原则。

四、调整阴阳

《景岳全书》曰:"医道虽繁,可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察其阴阳,审其虚实,推而纳之、动而伸之、随而济之、迎而夺之,泻其邪气,养其精气。

疾病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所以调整阴阳,是推拿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

阴阳偏盛,即阴或阳邪的过盛有余。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治疗时应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阴阳偏衰,即正气中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虚则不能制阴,多表现为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虚而致阳亢者,应滋阴以制阳;阳虚而致阴寒者,应温阳以治阴;若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如高血压,属阴虚阳亢者,除常规手法外,可采用补肾经的方法,即自太溪始沿小腿内侧面推至阴谷穴,或按揉涌泉穴等。又如阳虚致五更泻,应以温阳止泻的方法,即摩揉下丹田,或擦肾俞、命门,或推上七节骨等。

由于阴阳是相互依存的,故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应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也就是在补阴时,应佐以温阳;温阳时,配以滋阴;从而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机变化也均可用阴阳失调加以概括。表里出人、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以及营卫不调、气血不和等,无不属于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因此,从广义上讲,解表攻里、越上引下、升清降浊、寒热温清、虚实补泻,以及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治疗方法,也皆属于调整阴阳的范畴。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及人的体质、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区别对待,酌情施术。

如秋冬季节,肌肤腠理缴密,治疗时手法力度应稍强,推拿介质多用葱姜水、麻油;而春夏季节,肌肤腠理疏松,手法力度要稍轻,夏季可用滑石粉以防汗,介质可用薄荷水等。又如地域不同,北方寒冷,南方潮湿,居住环境等不同,对疾病的影响也不同,治疗时也要区别对待。另外治疗环境也要注意,手法中及手法后患者不可受风,环境要安静而不可嘈杂等。因人制宜最为重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胖瘦和部位等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年龄论,小儿推拿时多用介质。体质强者手法可稍重,体质弱者手法可稍轻;肌肉丰厚部可稍重,头面胸腹的肌肉薄弱部手法可稍轻;病变部位浅者手法稍轻,

病变部位较深者手法可稍重。另外,对患者的职业、工作环境、条件,是否来自疫区,有无传染病,有无皮肤破损等,在诊治时也要注意。同时术者和受术者的体位要正确选择。

第二节推拿基本治法

推拿是医者在医学理论指导下,以手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在患者的某些体表部位施行特定的按压动作,以调整人体生理、病理状况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目的的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

推拿手法的治疗作用,决定于两个要素,一是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二是被剌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手法的性质,指不同的手法性质不同,有温热性质的手法,有寒凉性质的手法。如小儿手法的推三关,性属热;退六腑,性属寒等。手法的作用量,则包括作用力的大小、作用部位的深浅、作用时间的长短、手法频率的快慢等。作用部位和穴位的特异性,则是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状况,选择相应的部位和穴位。如诊疗网球肘,要取肱骨外上髁的局部和前臂伸肌群;而穴位的选择则要依据辨证选穴,如运用五输穴,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选穴原则等。在同一部位或穴位用不同性质和量的手法,作用不同;用同一性质和量的手法在不同部位和穴位操作,作用也不同;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运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治疗部位和穴位,推拿治疗有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

一、温法

温,即温热。温法是用于虚寒证的一种方法。多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治疗手法多缓慢、柔和,作用时间较长,患者有较深沉的温热等剌激感。有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适用于阴寒虚冷的病证。推拿手法中,产热最强的应属擦法,尤以小鱼际擦法最甚。临床可用摩揉丹田,擦肾俞、命门等温补肾阳;可按摩中脘、关元,拿肚角等温中散寒止痛;分推肩胛骨,揉肺俞,摩中脘,揉足三里等温肺化饮;摩关元,擦八髎,揉龟尾等温阳止泻。揉外劳宫,温经散寒、升阳举陷效果最佳,用以治疗泻痢、脱肛、遗尿;推三关,性温热,

治一切虚寒证等。《幼科铁镜》"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代滑石、羚羊……"。

二、通法

通,即疏通。通法有桂除病邪塞滞的作用。《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西醪药。"指出按摩可治疗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医宗金鉴》"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厘正按摩要术》"按能通血脉","按也最能通气"。故经络不通,按之可解,即通经络、行气血。临床中,在四肢上多用推、拿、搓、揉等手法,以通其穴道;点按背俞穴可调畅脏腑之气血;擦摩胁肋以疏肝气;掐拿肩井,以通气行血;手法中以击法最有疏通的效果,可以通调一身阳气,多施用于大椎、八髎、命门、腰阳关等处,故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皆可用击法。

三、补法

补,即滋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虚则补之"和"扶正祛邪",是推拿临床的指导思想;《素问·离合真邪篇》"不足者,补之奈何?……推而按之"。因气不足而患病者可用按摩方法补气,使精神得复。

按经络循行,有"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推而纳之、动而伸之、随而济之、迎而夺之";按手法剌激强度,有"轻揉为补、重揉为泻";按手法频率,有"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气";按手法旋转方向有"顺转为补、逆转为泻";按手法操作时间,有"长时为补、短时为泻";按手法运动方向,有"推上为补、推下为泻";按手法性质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按血液循环方向,有"向心为补、离心为泻"之说。虚证皆可用补法。临床中补五脏,以督脉、膀胱经背俞穴、腹部特定穴为主;手法以摆动、摩擦类手法为主;多轻柔、长时、弱剌激。气血双补,以健脾益气生血为主,增强脾胃功能、疏理肝气、促进气血生化之源,多采用摩揉中脘、关元、脾俞、胃俞、肾俞,按揉膻中、膈俞等;补脾胃以健脾和胃,加强胃腑功能为主,多采用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等;补肝肾以滋阴壮阳为主,多采用擦命门、腰阳关,揉关元、气海等穴;补肾经,摩揉涌泉穴等。

四、泻法

泻,即泻下。泻法,可用于下焦实证。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治疗。推拿之泻,不同于药物峻猛,故体质虚弱,津液不足,气虚无力致大便秘结者,均有较好效果。临床上一般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力量稍重,治疗方法与补法相反。对胃肠燥热者,多采用推揉中脘、天枢、大横,重揉时短、逆时针摩腹,推下七节骨,力点向下揉按长强等;对食积便秘者,多采用揉板门,清大肠,揉天枢,运外八卦,摩腹,揉脐等法。如心胃火盛见烦渴、口舌生疮、小便黄、大便干结等,可施揉内劳宫,退六腑,揉总筋,打马过天河,清小肠等法;如肺火盛,见鼻阻、喘咳等,可清肺经,施揉列缺、大椎,刮推肺俞等穴。

五、汗法

汗法即发汗、发散的方法,可使病邪从汗而解。有祛风散寒的作用。汗法多用于风寒外感和风热外感两类病证。临床以肩井、风池为主穴。外感风寒可用拿法,先轻后重,使汗逐渐透出,达到祛风散寒解表的目的。外感风热用轻拿法,使腠理疏松,微汗解表,施术时,患者感觉汗毛竖起,周身舒适,肌表微汗潮润,贼邪自散,病体则霍然而愈。汗法以挤压类和摆动类手法为主,多配合一指禅推风池、风府以疏风;按拿合谷、外关以祛风解表;推按揉大椎、风门、肺俞以散热通经、祛风宣肺。小儿外感则要配合开天门、推坎宫、掐二扇门及黄蜂人洞法。《幼科推拿秘书》"黄蜂人洞,此寒重取汗之奇法也。"

六、和法

和法即和解、调和之法。凡病在半表半里,且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者,均要运用和解之法。

调和之法,以和阴阳为重。同时,和脏腑、和经络、和气血、和蕾卫、和脾胃、和肝胃、和脉气、和经血、和筋脉均为常用之法。和法多用摆动、振动、摩擦类手法,操作时平稳柔和、频率较缓,并注意经络的特性,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推揉膀胱经背俞穴,可和脏腑阴阳;揉板门,可和脾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揉中脘、章门、期门,搓胁胁可和肝胃;揉按关元、中极,搓擦八髎等可和经血;拿揉肩井,运外八卦,可和一身气血。分腕阴阳,可和阴

阳、气血,行滞消食,治寒热往来,烦躁不安;分腹阴阳,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治呕吐,腹胀,厌食;推四横纹,和上下之气血,治身体瘦弱不欲饮食;小儿捏脊,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的功效。

七、散法

散法,即消散、疏散的方法。推拿的散法很有独到之处,其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使结聚疏通,临床中对于气滞、血瘀、积聚均可运用散法。推拿所用的散法一般以摆动类及摩擦类手法为主,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如饮食过度,脾失健运所致的胸腹胀满、痞闷,可用摩擦类手法散之。《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气郁胀满则施以轻柔的一指禅推、摩法散之;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疼痛,常以抹双肋的方法散之;有形的凝滞积聚,可用一指禅推、摩、揉、搓等手法散之,频率由缓慢而转快,可达消结散瘀的作用。诸如脏腑之结聚、气血之瘀滞、痰食之积滞,运用散法可达气血之疏通、结聚之消散的目的。

八、清法

清法,即清除热邪的方法,具有清热凉血、清热祛暑、生津除烦等作用。推拿用清法,无苦寒伤脾胃之虞。推拿介质多用寒凉之水、滑石粉等。清法以摩擦类、挤压类手法为主,操作时多快速、重施、具有爆发力,但要刚中有柔。施术部位多见皮肤红、紫等郁热外散之象。

临床中热性病的症状极其复杂,必须辨其卫气营血、表里虚实,是表热还是里热,是实热还是虚热,是气分热还是血分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病在表者,当治以清热解表,多用开天门、推坎宫手法;表实热者,逆经轻推背部膀胱经,揉大椎等;表虚热者,顺经轻推背部膀胱经,顺揉太阳穴等;病在里且属气分大热者,当清其气分之邪热,逆经轻推脊柱,掐揉合谷、外关等;阴亏虚热者,轻擦腰部,推涌泉,摩下丹田,清天河水等;者,逆经重推脊柱,退六腑等。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详]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1、诊断标准 (1)中医部分 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为主症。 寒湿腰痛:腰痛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疼痛时轻时重,天气寒冷阴雨则发作,舌苔白腻,脉沉。 劳损腰痛:多有陈伤宿疾,劳累时加剧,腰部强直酸痛,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 (2)西医部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拟定:(1)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等)时疼痛加重。(4)脊柱时有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可有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可有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 (1)以2%普鲁卡因(先皮试阴性)2ml、维生素B120.5mg、醋酸

泼尼松龙2ml(50mg)混合液穴位注射病变腰椎间盘双侧华佗夹脊穴。 (2)选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双)、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电针仪两极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调脉冲电频率60-80次/分钟,强度以病员耐受为度。 (3)同时以电脑牵引治疗仪作卧位持续腰椎牵引,牵引力为360-410牛顿(1kg=9.8牛顿)。 以上(1)步骤仅于每一疗程首次治疗时应用,(2)、(3)步骤同时进行,每次30分钟,每天1次,6次为1疗程。1疗程未愈者,休息3-5天再行下1疗程。3疗程内统计疗效。 (4)电针+TDP:双侧大肠俞或关元俞、肾俞、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用连续波,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6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天。 (5)针挑:取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或背俞穴、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等。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 (6)中药封包治疗:以腰部膀胱经、督脉及下肢膀胱经、胆经经穴为主,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分钟。 3、难点:神经受损而出现肢体麻木、乏力。 4、解决思路、措施:按照中医“萎症”的辨证思路,予加强健脾益

根管治疗术操作规范

根管治疗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类型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髓牙周综合征;选择性根管治疗如需行桩冠修复的患牙,修复前有可疑牙髓病变的牙,修复错位牙及行根切术等可能导致的牙髓暴露等。 2.禁忌证:无功能或无修复价值的牙;无足够牙周支持的患牙;患牙预后不良或患者不能合作或患者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不能耐受治疗。 【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临床检查及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诊断明确后,制定根管治疗计划,并向患者讲明治疗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再进行治疗。 器械准备:包括感染控制,高压消毒所有金属器械等(推荐使用橡皮障)。 【髓腔入口的制备(开髓)】 l.开髓:髓腔入口是进入髓腔的通道,其形状、大小、方向取决于髓腔的解剖形态,制备髓腔入口时,首先用金刚砂钻或裂钻去除所有龋坏组织和,并穿入髓腔;然后换球钻从髓室顶到洞口上下提拉,去除全部髓顶,使髓室充分暴露;后用金刚砂钻修整洞形。

质控标准:髓室壁与根管壁连续流畅,并且不对器械产生阻力,保证器械可循直线进入根管弯曲处。髓腔入口的制备既要使髓腔充分暴露,又要尽量少破坏健康牙体组织,并应避免发生牙颈部台阶、穿孔及髓室底的过度切削和穿孔等。 2.髓腔初步清理:开髓后,先用锋利的挖器去除髓室内容物,用尖探针探查根管口,使根管口充分暴露,再用倒钩髓针去除根髓,如果牙髓己坏死可配合冲洗进行清理;对于细小的根管,不要用拔髓针拔髓,以免发生折断:可用10#K锉做初始预备,残留根髓及根管壁上残留的感染牙本质可在根管预备过程中用根管扩大器械去除。四、工作长度测定 确定工作长度是为了根管预备尽可能地止于根尖最狭窄处(牙本质牙骨质界)。常规应用根尖定位仪ROOT ZX测定工作长度(禁用于戴心脏起搏器患者;推荐插锉拍X线片确认)。 质控标准:将距根尖0.5~1mm处作为根管预备的工作长度。 【根管预备】 常用的根管预备方法主要为不锈钢K锉、镍钛K锉联合应用G钻的逐步深入(Step-down)技术及逐步后退(Step-back)技术,以逐步深入技术最常用,其预备原则:根

推拿学题库试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 1、血寒型月经不调的腹部推拿施术于( D ) A关元B气海C中极D神阙 (65%; 掌握) 2、胸胁迸伤的推拿治疗原则,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活血散瘀B滑利关节C行气止痛D理筋整复 (70%; 掌握) 3、何谓推拿治疗原则( C ) A寒因寒用B滋阴润燥C扶正祛邪D反治法 (90%; 掌握) 4、阴寒凝结型便秘辨证加减,宜直擦下列哪项以透热为度。(C ), A腰骶部B背部膀胱经C背部督脉D腹部任脉 (70%; 掌握) 5、可用于所有类型发热的治疗手法是( A ) A清天河水B推三关C运内劳宫D掐揉二扇门 (75%; 掌握) 6、推拿治疗急性腰肌扭伤不使用的手法是(C ) A 按揉 B 斜扳 C 下肢后身扳法 D 弹拨 (50%; 了解) 7、推拿治疗退行性脊柱炎,如果出现有下股牵痛者,可用下列哪项施于大腿后外侧和小腿外侧 A 按法 B 搓法 C 擦法 D 拿法( C ) (89%;掌握) 8、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不宜选的穴位是(C ) A肾俞B秩边 C 足三里D环跳 D(95%; 掌握) 9、原发性下腰椎侧弯则多见于:( D ) A 腰三横突综合症 B 急性腰扭伤 C 腰肌劳损 D 腰椎间盘突出症 (30%;了解) 10、在推拿治疗中,逆经重推脊柱,退六腑适用于治疗( B ) A 表实热 B 血分实热 C 阴亏虚热 D 气分大热 (80%; 掌握) 11、推拿治疗面瘫中,医者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开始,经下列哪项至颊车,往返5~6遍。A迎香 B 下关 C 太阳 D 听会( A ) (80%; 掌握) 12、肌肉痹证宜重按阿是穴,以患者下列哪项为度。(C ) A疼痛B痠胀C能够忍受D麻木 (80%; 掌握) 13、关于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内侧副韧带损伤时膝内侧副韧带牵拉试验阳性B推拿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C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时抽屉试验阳性D内侧副韧带损伤比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会多(80%; 掌握)

推拿治疗学 复习题

推拿治疗学复习题 一.填空(10分,每空1分) 1.屈颈试验阳性提示______。密耳试验阳性提示______。 2.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骶、骶骼及腰背两侧的肌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 3.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出部位最易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 4.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5.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肿胀及外展位的后伸和用力屈肘时受限。 1.推拿又称______,______。 2.颈椎的横突上的孔称为___,其中有___通过,受压引起___型颈椎病。 3.因胃、十二指肠______引起的胃脘痛,不宜用推拿治疗。 4.脊髓型颈椎病常首先出现______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5.臀上皮神经炎是脊神经______支受损引发的。 6.检查骶髂关节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 1.正常腰椎运动的角度是前屈可达____________度,后伸运动可达___________度,侧弯运动可 达____________度,旋转运动可达_____________度。 2.跟痛症的类型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3.肱骨外上髁为____________总腱的附着部 1、屈颈试验阳性提示______。 2、密耳试验阳性提示______。 3、冈上肌起于__,止于__,冈上肌肌腱炎的压痛点在__,外展试验时出现__。 4、面瘫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5、肱骨外上髁是______的附着部,产生炎症时临床检查_____试验阳性。 二.选择题(单选20分,每题1分) 1.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起的作用是( ) A.牵拉坐骨神经、松解粘连 B.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 C.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D.拉宽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 E.促进血循环,加速炎症水肿的吸收 2.踝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 ) A.外踝肿痛 B.外踝下方压痛 C.轻叩内踝后方,有向足底放射痛或针刺感 D.踝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E.足内翻试验阳性 3.胃脘痛病因很多但其病机总是( ) A.不荣则痛 B.寒凝疼痛 C.不通则痛 D.瘀滞疼痛 E.气滞疼痛

口腔科操作规范

口腔科操作规范 基本要求 (一)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二)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空腔诊疗器械,包括口径、探针、牙科镊子等空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清洁、消毒。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四)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五)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医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消毒工作程序及要点 (一)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 (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工作要点是: 1、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2、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3、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三)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后应当对口腔器械维护和保养,对特殊的口腔机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剂,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四)根据采用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日期。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科不封袋

《推拿学》考试题(1)

针灸推拿学专业《推拿学》考试题(1)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形成是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2、我国第一部推拿学专著是() A、《小儿按摩经》 B、《小儿推拿秘诀》 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D、《小儿方脉活婴秘旨圣书》 3、以下关于推拿的作用原理不正确的是() A、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B、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C、平衡阴阳、补虚泻实 D、调整脏腑功能 4、关于滚法叙述正确的是() A、以腕关节为支点 B、以肩关节为支点 C、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 D、手背尺侧主动做推旋运动 5、一指禅推法讲究() A、沉肩、悬肘、垂腕、掌虚、指实 B、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 C、沉肩、悬肘、垂腕、掌实、指虚 D、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 6、以下关于揉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包括大鱼际揉、掌根揉、指揉等 B、是最古老的推拿手法 C、可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疾病 D、揉法接触面可大可小,刺激平和舒适 7、以下关于手法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有() A、推法能治疗一切寒证。 B、擦法荡涤积滞的作用较强 C、搓法具有明显的调和气血的作用 D、点法是放松类的典型代表 8、拿法是捏而提起谓之拿,可看成复合手法,除哪一项外皆可运用()。 A、颈项部 B、头部 C、四肢部 D、胸胁部 E、肩背部 9、操作胸椎对抗复位时患者的体位应为()。 A、俯卧 B、仰卧 C、侧卧 D、站势 E、坐势 10、梨状肌损伤的临床表现是()。 A、腰痛及活动受限 B、臀部困痛及下肢坐骨N痛 C、腰部脊柱侧弯 D、托腹试验阳性 E、托马征阳性 11、与退行性膝关节炎无关的叙述是()。 A、多见于20~30岁青年男运动员 B、推拿时可擦腘窝、以透热为度 C、节制饮食、减轻体重 D、主动进行膝关节伸屈活动锻炼 E、临床症状消失后,骨质增生依然存在

上海中医大 推拿治疗学期末重点

推拿治疗学 一.绪论 1.先秦、秦汉时期: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为公认最早的按摩专著。《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比较全面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巨著。汉《五十二病方》第一次提到了小儿推拿。 2.至隋唐时期,设置了按摩专科,达到了最兴旺时期。 3.明:太医院设医学十三科进行医学教育,推拉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始见于万全的《幼科发挥》。 此时,小儿推拿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小儿推拿特定穴“点、线、面”的特点和主要集中在两肘以下的理论。主张“旋推为补,直推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左揉为补,右揉为泻”。 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又称《保婴神术》,被收录于《针灸大成》,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推拿专著。其他如龚云林所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名《小儿推拿秘旨》,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单行本,周于藩《小儿推拿秘诀》又名《推拿仙术》等,为后世小儿推拿提供宝贵资料。 清:张振鋆《厘正(改正,订正)按摩要术》中介绍“胸腹按诊法” 二.推拿治疗的作用 1.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2.推拿治疗原则: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3.推拿基本治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 三、推拿基本常识 1.推拿疗法的特点:操作方便、适应证广、疗效显著、施术安全、容易推广 2.推拿疗法适应症:内科病症(感冒、哮喘、呕吐);外科病症(各种关节置换术后、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儿科(咳嗽,发热);五官科(近视,牙痛);骨伤科(肌肉扭伤,肌肉劳损) 3.推拿疗法禁忌症: (1)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骨结核,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2)各种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 (3)有局部皮肤破损、皮肤病、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4)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 (5)有严重心、脑、肝、肺、肾等脏器疾病患者 (6)有精神疾病不能与医生合作患者 (7)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 (8)过度饥饿疲劳及酒后患者 (9)原因不明、未予以明确诊断,并伴有疼痛、发热、眩晕等症状的患者 四、推拿异常情况处理 1.软组织损伤:皮肤损伤最为常见 2.骨与关节损伤 3.椎骨压缩性骨折:多发生胸11~腰2节段 4.神经系统损伤:颈椎侧屈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股骨骨折 【病史采集】 1. 24 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 1. 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 辅助检查: (1)摄伤侧X 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凝血四项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血糖。 【诊断】 1. 具有外伤史。 2. 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 骨折专有体征: 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 合并症体征。 5. X 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 1. 手法复位、外固定: 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

( 1)儿童。 (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 3)骨折可疑,复查X 线片前宜外固定。 2. 急症手术适应证: (1) 开放性骨折。 (2) 伴有重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 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 择期手术适应证: (1) 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 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 (4) 关节内骨折。 (5)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 对儿童慎重考虑。 4. 手术方法选择: (1) 股骨粗隆间骨折: 可选用DHS、“γ钉”、锁定板等。 (2) 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髓内针、钢板等。 (3) 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锁定板等器械。 (4) 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 5. 辅助性治疗: (1)抗生素。

详解推拿治疗的八大方法

(1)温法 温法用于虚寒症,常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连续作用,时间稍长,病人有较深沉的温热刺激感,温法有补益阳气的作用。缓慢、柔和、深沉的手法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操作,使能量深入肌肉或脏腑组织,以达温热驱寒的目的。 (2)通法 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之作用。按摩能治疗经络不通的病症。在治疗手法中要刚柔兼施,如用推、拿、搓法于四肢,能疏通经络,拿井肩则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点、按背部腧穴可通畅脏腑之气血。 (3)补法 补气血津液不足,脏腑之机能衰弱,补法应用范围广泛。如气血两亏、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虚热盗汗、遗精等症。一般以推、摩、揉、擦等法,但手法要轻而柔和,不宜过重刺激。临床上经常用于补脾胃、腰肾。 (4)泻法 一般用于下焦实症。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肿胀或疼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症,手法的力量宜稍重,可由慢逐渐加快。用摩擦、摆动、挤压类手法。如食积便秘,推拿摩神阙、天枢两穴,再揉长强,以通腑泻实。 (5)汗法 就是发汗、发散的意思。使病邪从表而解,主要用于风寒和风热外感两大类。对外感风寒,用先轻后重的拿法加强刺激,逐步深入,因重则增温,使全身透汗。风热外感,则用轻拿法,刺激量小,柔和轻快,使腠理疏松,病人感到汗毛竖立,周身舒适。手法多用推、拿、按。如推拿颈部风池、风府,能疏散风邪;按、拿合谷、外关,可去表邪。 (6)和法 和解、调和之意。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使用。手法要平稳而柔和,可用滚动、摩擦类手法。常用于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 (7)散法 消散、疏散的意思。散法可使气血得以疏通,结聚得到消散,如饮食过度导致腹胀满、痞闷。一般以摆动及摩擦类手法为主,要求轻快柔和。 (8)清法

《推拿治疗学》试题(A卷)答案

《推拿治疗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20道题,每道题2分,共40分。】 1、小指末节螺纹面为(E)A脾经B肝经C心经D肺经E肾经 2、自小指尺侧边缘由指尖推向指根为(B)A清小肠B补小肠C推小肠D泻小肠E以上都不是 3、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此线为(B)A小肠B大肠C肾经D肾纹E以上都不是 4、自食指桡侧缘由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A)A补大肠B清大肠C泻大肠D推小肠E以上都不是 5、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此线为(A)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 6、小指顶端称为(B)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 7、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C)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 8、手掌大鱼际平面称为(D)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 9、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称为(E)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 10、下列不适合用揉板门治疗的病症是(C)A嗳气B腹胀C干呕D腹泻E呕吐 11、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横纹约2/3处为半圆径画圆,在此圆周上称(A)A内八卦B小天心C运土入水D运水入土E运土入水,运水入土 12、在内八卦中以拇指自乾向坎经震运至兑为一遍,称(A)A顺运八卦B逆运八卦C运内八卦D 分运八卦E以上都不是 13、在内八卦中以拇指自坎向乾经震运至兑为一遍,称(B)A顺运八卦B逆运八卦C运内八卦D 分运八卦E以上都不是 14、顺运八卦不可治疗的疾病(E)A胸膈不利B伤乳食C胸闷D腹胀,E泻泄 15、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称(B)A内八卦+B小天心C运土入水D运水入土E运土入水,运水入土 16、小天心的功效以下哪个不是(C)A清热B镇惊C散结D利尿E明目 17、运土入水,运水入土的功效下列哪些不是(C)A清脾胃湿热B利尿止泻C理气化痰D健脾助运E润燥通便 18、运水入土不可治疗下列哪些病症(C)A脾胃虚弱之完谷不化B腹泻痢疾C行滞消食D疳积E 便秘 19、掌后腕横纹中点为(A)A总筋B大横纹C四横纹D小横纹E掌小横纹 20、按揉总筋称(A)A按总筋B掐总筋C捏总筋D拿总筋E推总筋 二、填空题【共15个空,每个空2分,共30分。】 1、推拿练功的基本姿势有(并步)、(虚步)、(马步)、(弓步)。 2、运动关节类手法包括(摇、扳、拔伸)。 3、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是:(急性期为肩部广泛疼痛,后期疼痛多局限在三角肌止点)。 4、肩胛骨下角平:(胸7)棘突,髂嵴最高点平:(腰4)棘突。 5、高血压病,用拇指推(桥弓)穴,可使血压下降。 6、踝关节扭伤的主要症状(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利)。 7、退行性脊柱炎检查时会发现(腰椎边缘骨质增生)、(唇样改变或骨桥形成)、(椎间隙变窄或不规则)、(关节突模糊不清) 8、胃脘痛的治疗原则是(理气止痛)。 简答题【共3道题,每道题10分,共30分。】 1、梨状肌综合征手法操作过程? (1)松解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先用柔和而深沉的掖法沿梨状肌体表投影反复施术3~5分钟,然后施掌按揉法于患处2~3分钟,再在患侧大腿后外侧施滚法和拿揉法,充分使臀部及大腿后外侧肌肉放松。 (2)弹拨止痛法:医者用拇指弹拨法于梨状肌肌腹呈垂直方向弹拨10余次,并点按环跳、承扶、阳陵泉、委中、承山等穴,以酸胀为度,以达通络止痛之目的。 (3)理筋整复法:施掌推法或深按压法,顺肌纤维方向反复推压5~8次,力达深层,再以肘尖深压梨状肌2~3分钟,以达理筋整复之目的。 舒筋活血法:医者一手扶按髋臀部,一手托扶患侧下肢,作患髋后伸、外展及外旋等被动运动,反复数次,使之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最后施擦法擦热局部。 2、简述捻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操作:以拇指与示指罗纹面或拇指罗纹面与示指中节的桡侧缘相对着力,夹捏住施术部位,稍用力做对称性地快速捻搓,并可做上下往返移动。 3、试述小儿疳积的积滞伤脾的治则、处方和方义。 治则:消积导滞,调理牌胃。 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操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 方义:抚板门、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加强以上作用,并能理气调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健牌开胃,消食和中。 第1页共1页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20200530122128)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 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 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 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根管治疗操作标准化流程

根管治疗适应症: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髓外露、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包括外伤、牙体修复、牙周手术或其他治疗需要,也需要摘除牙髓,进行根管治疗。 附页 根管上药细则:

1、对于操作失误损伤根尖导致患牙扣痛+ + + 3个+的处理方法: 患牙先CP引流一次隔日复诊,一定要用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引流,CP或木榴油。 2.复诊时生理盐水冲洗根管,用棉捻使根管干燥。 3.氢氧化钙糊剂加碘仿调和,用光滑针缠上棉捻沾上调配好的糊剂送入根管,再把多余的糊剂用棉花包住全部封在髓腔,一周复诊。 2、对于药物(FC或失活药剂)刺激引起的患牙扣痛+ + + 3个+的处理方法: 1.患牙先CP引流一次隔日复诊,一定要用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引流,CP或木榴油。 2.复诊时生理盐水冲洗根管,用棉捻使根管干燥。 3.氢氧化钙糊剂(粉)+碘仿+地米(粉)用碘甘油调和(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液体都可以,关键是选择刺激比较小的), 用光滑针缠上棉捻沾上调配好的糊剂送入根管,再把多余的糊剂用棉花包住全部封在髓腔,一周复诊。 3、对于叩痛一直未消除的患牙(根管带渗血,封药就痛的牙)+ + + 3个+的处理方法: 1.患牙先CP引流一次隔日复诊,一定要用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引流,CP或木榴油。 2.复诊时生理盐水冲洗根管,用棉捻使根管干燥。 3.氢氧化钙糊剂(粉)+碘仿+甲硝唑(粉)用碘甘油调和,用光滑针缠上棉捻沾上调配好的糊剂送入根管,再把多余的糊剂用棉花包住全部封在髓腔,一周复诊。Ca(OH)2根管内封药对于病程长、长期渗出、疼痛,根尖区破坏较大的病例效果明确。 4、恒牙根尖发育不全的根充方法: 氢氧化钙糊剂(粉)+碘仿+甲硝唑(粉)用氢氧化钙糊剂液体调和,用螺旋根充糊剂输送针按根管长度进行根管充填。

推拿手法复习题

绪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 A.宋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E.明代 2.我国最早的推拿专著是 A.《肘后备急方》 B.《圣济总录》 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D.《小儿按摩经》 E.《小儿推拿秘诀》 3.“按摩”一词首次提出于 A.《肘后备急方》 B.《黄帝内经》 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D.《小儿按摩经》 E.《圣济总录》 4.《五十二病方》记载中以哪种手法运用的最多 A.按法 B.抚法 C.捏法 D.摩法 E.刮法 5.“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这段记载手法抢救自缢方法的文字出自 A.《黄帝内经》 B.《肘后救卒方》 C.《金匮要略》 D.《医宗金鉴》 E.《刘涓子鬼遗方》 6.“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人自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三尺许,便放之…”出自 A.《黄帝内经》 B.《肘后救卒方》 C.《金匮要略》 D.《医宗金鉴》 E.《刘涓子鬼遗方》 7.我国历史上最早于太医院中设按摩科的是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清代 E.晋代 8.首次将20种成人手法归纳成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等六类手法是在哪年 A.1961年 B.1960年 C.1975年 D.1974年 E.1980年 9.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是 A.《小儿推拿秘诀》 B.《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C.《小儿推拿广意》 D.《小儿按摩经》 E.《厘正按摩要术》 【X型题】 10.推拿,古称为 A.按摩 B.按跷 C.乔摩 D.挢引 E.揣摸 11.以下为清代著作的是 A.《小儿推拿广意》 B.《幼科推拿秘书》 C.《小儿按摩经》 D.《保赤推拿法》 E.《推拿三字经》 12.以下为明代著作的是 A.《小儿按摩经》 B.《小儿推拿广意》 C.《小儿推拿秘诀》 D.《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E.《保赤推拿法》 13.明代推拿发展的特点是 A.“推拿”之称出现 B.小儿推拿体系形成 C.有了推拿催产的记载 D.膏摩出现 E.按摩科从十三科中取消 二、名词解释 1.推拿手法 2.推拿手法学 三、填空题 1.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新增了、、、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推拿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推拿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临床工作中,必须因人、因病、因症、因时、因地,采用和组合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但推拿的具体治疗方法,是在推拿的治疗,原则下制定的,这些原则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术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也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机体与自然界统一性的思想,贯穿在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整体观念的原则,在推拿临床中,既要体现在分析局部症状时,要注意机体整体对局部的影响;又要在处理局部症状时,重视机体整体的调整。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临床中辨证施治表现在,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根据这种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然而,在临床推拿工作中,辨证论治具体表现为辨证施术,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疗法则,选择手法的操作方法、穴位和部位,进行具体的操作治疗。对按照现代医学分类的疾病的推拿治疗,辨证施术的原则表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以病机的异同为依据的治疗原则,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意。同病异治,即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相同,但因其具体的病机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选用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就因之而异。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同的推拿手法治疗。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但因其主要病机相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可以选用相同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 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表现出来,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反应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只有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在内的全部情况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确定何者为标,何者为本。 由于推拿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指导下,应该标本同治、缓急兼顾。既要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治疗,又要注重疾病次要矛盾的处理;既要积极治疗疾病的急性发作,又要兼顾疾病慢性症状的处理。同时,在推拿临床中,正确地应用标本同治、缓急

《推拿治疗学》复习提纲.doc

《推拿治疗学》复习提纲 1?最早记载中国脊柱推拿春秋战国《引书》、按压止血法《五十二病方》、膏摩《金匮要略》和推拿温补效应《素问?举痛论篇》 2.明朝的推拿学术成就表现在哪四个方面?P6 ①明初按摩科重新合法化;②现存的医学专著从明代开始; ③“推拿” 一词的出现;④小儿推拿体系形成;⑤保健按摩和口我养生按摩进一步发展。 3?如何理解推拿治疗作用中的“理筋整复” P18和“代针代药” P19? ①理筋整复:推拿的理筋整复体现在两个方而,一方而是筋,-?方而是关节。中医所说的筋主要是指骨骼肌、肌 腱等。肌肉软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在发出疼痛信号的同时,还会引起保护性肌肉收缩、紧张、痉挛,LI久不愈,会造成挛缩。推拿冇明显的舒筋缓急作用,一方面是肓接通过拔伸的手法直接缓解肌痉挛,另一方血是刺激压痛点痛源而解除肌紧张。推拿的整复作用体现在纠正关节脱位、骨错缝及功能失衡上。推利关节Z前必先舒筋,才能有更好的整复效果。 ②代针代药:代针是指用手指点压刺激丿揄穴起到与针灸类似的作用。 代药是指将按摩手法与药物制剂结合运用,即膏摩,用手法助药力。或直接将推拿手法的作用用中药或方剂的作用来比拟,如小儿推拿屮“推上三观,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角。” 4?①如何理解推拿治疗原则中的“因人制宜” ?P65 指在治疗吋不能孤立地看待疾病,而要看到患者的整体情况。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粕神、心理、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方药和其他治疗方法的原则。 ①年龄:老年患者多虚证或正虚邪实,治疗时,虚证宜补,而邪实需攻者应注意配方用药免伤正气;小儿多病儿包不均,寒 温失调,故治疗当慎用峻剂和补剂,且手法应以轻、巧、快、取穴少、治疗时间短为特点。损伤性疾病应根据损伤的时间、部位、程度等选取适宜的推拿治疗。用药剂量也应以年龄加以区別。 ②性别:治疗用药需考虑妇女经期、怀孕、产后等情况,妊娠期禁慎用俊霞、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产后考虑 气血亏虚及恶露情况。女性月经期、妊娠期,不论急性或慢性筋伤,禁止在腹部和腰詆部推拿。 ③体质:阳盛之体慎用温热,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体质强若于法稍重,体质弱者乎法稍轻;肌肉丰厚部稍重,头面胸腹肌肉 薄弱部稍轻;病变部位浅稍轻,病变部位深稍重等。 5.推拿基本治法包括哪些?P66 温法:摩擦、挤压、摆动类手法,手法多缓慢、柔和,作用时间较长。 通法:挤压类和摩擦类手法,手法刚柔兼施。 补法:摆动类、摩擦类手法,手法宜轻柔,不宜过重。 泻法: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力量稍重,由慢而快。 汗法:挤压、摆动类手法,解表、开痴S,祛风散寒,用于表证。 和法:振动类摩擦类手法,调和气血、调理脏腑。 散法:摆动类摩擦类手法,轻快柔和,疏散化除结聚。 清法:摩擦类手法,刚中带柔,清热凉血,清热祛暑,生津除烦,用于热性病。 6.推拿的治疗作用取决于哪三种因素?P66 推拿手法作用的性质和局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机体的功能状态 7.落枕的病损肌肉有哪些?中医病因是什么?简述摇转扳动颈部法?P107 病损肌肉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处发牛痉挛,可触及条索状结节 病因:素体亏虚,气血不足,风寒侵袭

根管治疗规范化操作流程

根管治疗 适应症 (1)各类型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2)牙髓牙周综合症; (3)选择性根管治疗(如需冠修复的错位牙,修复前可疑牙髓病变牙,根切术导致露髓等) 禁忌症 (1)无功能或无价值的牙 (2)无足够牙周支持 (3)预后不良或患者不配合 (4)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 (5)麻醉或根管药物过敏者 (6)各阶段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术前沟通 详细询问病史,一般口腔检查,确定患牙,注意鉴别诊断。耐心沟通至患者完全清楚并同意后行根管治疗,沟通内容包括: (1)每次术后都可能引起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甚至发烧,且因各种因素,治疗会有一定失败率,降低患者预期; (2)治疗费用问题,说明指导价格,但因发病原因不同,病程不同,个体免疫差异等原因,充分解释价格上下会有浮动; (3)首次治疗前简要介绍术后冠修复,根管充填时充分介绍术后冠修复,并阐述门诊保充填不保牙冠原则。 治疗原则 (1)术后尽量无肿胀、疼痛等自觉症状; (2)无痛原则,疼痛步骤提前麻醉,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3)首次根治一般选择开放引流,完全无压力后封闭根管,消除管内残余感染; (4)扩根时杜绝超扩和欠扩,器械下到工作长度后制备根管,禁止暴力扩根; (5)根充必须到位,杜绝超充和欠充,羧酸类水门汀垫底后充填。 术后医嘱 (1)严格按照医生安排的复诊时间应诊,时间无法确定时一定要告知医生,修改复诊时间,否则影响疗效和疗程; (2)若患牙病损严重诊治时间可能增加; (3)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的患牙,如根管弯曲、不通,治疗时可能出现根充不到位、器械折断甚至根管侧壁穿通的情况;若需采用特殊器材时,治疗费用会相应提高; (4)为了治疗顺利进行,需在患牙上钻磨窝洞; (5)为了保证疗效,通常会在治疗过程前中后照牙X光片用于辅助诊断;(单独收费); (6)治疗期间,不能用患牙咀嚼食物,以免引起封药脱落或患牙断裂; (7)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患牙疼痛甚至面部肿胀或其他并发症等现象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分担心,重者应立即复诊; (8)治疗完成后建议对患牙做全冠修复,防止牙折断,劈裂,导致拔除。

推拿治疗学复习题.doc

推拿治疗学复习题 一.填空(10分,每空1分) 1.屈颈试验阳性提示 ___________ O密耳试验阳性提示____________ 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紙、紙骼及腰背两侧的肌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及 _________ 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出部位最易发生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4.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o 5.肱二头肌长头腱勒炎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 、肿本及外展位的后伸和用力屈肘时受限。 1.推拿又称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O 2.颈椎的横突上的孔称为 _____ ,其中有 ______ 通过,受压引起_____ 型颈椎病。 3.因胃、十二指肠 ___________ 引起的胃脱痛,不宜用推拿治疗。 4.脊髓型颈椎病常首先出现 __________ 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5.臀上皮神经炎是脊神经 ___________ 支受损引发的。 6.检查紙骼关节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o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腰椎运动的角度是前屈可达度,后伸运动可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侧弯运动可 达 ___________ 度,旋转运动可达 ____________ 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痛症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等五种。 3.肱骨外上傑为___________ 总腱的附着部 1、屈颈试验阳性提示 ___________ o 2、密耳试验阳性提示 ___________ o 3、冈上肌起于—,止于—,冈上肌肌腱炎的压痛点在—,外展试验时出现— 4、面瘫有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种。 5、肱骨外上髒是 ___________ 的附着部,产生炎症时临床检查 _________ 试验阳性。 二.选择题(单选20分,每题1分) 1.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起的作用是() A.牵拉坐骨神经、松解粘连 B.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 C.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D.拉宽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 E.促进血循环,加速炎症水肿的吸收

理疗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 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 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CT 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

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 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分型] 1、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性颈椎病,是指具有头、颈、肩臂疼痛和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间不稳和轻度增生等变化。此型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手指串麻、肌肉萎缩等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有时二者不易截然分开。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时病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于此型。 鉴别诊断 应与落枕颈部扭伤等进行鉴别。 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神经根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 (1)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