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地理位置

罗马地理位置
罗马地理位置

第一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古代居民简介及历史分期

(1)地理位置

罗马坐落在靴形的意大利半岛中部的第伯河谷,而意大利半岛则位于地中海地区的中心。这一地理位置示意大利占据了可以控制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地位,以海路南连非洲,西及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东通希腊、小亚和叙利亚。可以说,这一通达欧、亚、非三洲的要冲之地,为罗马文明的崛起和后来的扩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自然环境

意大利气候温和,属地中海类型,充沛的日照和干燥的夏季有利于橄榄、无花果和葡萄这三种当地主要果树的成长;这里雨水丰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山间草场也适于畜牧,所以以农立国历来是意大利的经济特色;但是,由于亚平宁山脉贯穿了整个半岛,使意大利的可耕地面积比较少,而且多山的地势还妨碍了陆路交通,迫使后来的罗马人十分重视修建道路;古代意大利无深水良港,但漫长的海岸线、居于地中海中部的位置和作为罗马帝国政治中心的地位仍然使之成为海上交通的枢纽。

(3)古代居民

1.新石器时代来到意大利的利古里亚人是当地最古老的居民之一;

2.前20世纪初,一支操印欧语的部落从东北方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创造了青铜文化——特拉马文化。至前1000年,已发展出以威兰诺瓦文化为代表的铁器文化。当时,印欧语部落中形成了两支地方性语言,其中一支是拉丁语。说这种语言的拉丁人就是后来罗马人的祖先;

3.前8世纪起,在新的移民浪潮中,埃特鲁里亚人(又译为“伊达里亚人”)涌入了意大利。关于埃特鲁里亚人的起源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这一民族不属于印欧语系,希罗多德认为他们来自吕底亚。埃特鲁里亚人吸收古代东方国家和希腊文化在当时创造了较高的文明。约公元前7世纪已建立城市国家,前6世纪达到极盛,经济开始发展,农业水利发达、工商业兴盛、冶金工艺精湛、所建城市有坚固城墙和井然街道。其势力范围北达波河流域,南抵卡佩尼亚,后入主罗马建立塔克文王朝,罗马兴起后被灭。埃特鲁里亚文化直接融入早期罗马文明,对罗马的兴起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诸如罗马的王和执政官的服饰、仪仗、凯旋仪式以及角斗等都源自埃特鲁里亚。

4.希腊人在前8世纪至前6世纪来到南意移民,将希腊的社会政治制度、工艺技术、精神文化传播了过来,使罗马文明在起源上就成为了希腊文明的后继。

(4)历史分期

罗马文明的演进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是内部的一系列改制,二是对外的扩张和征服,两者相辅相成,都顺应发展帝国型奴隶制的历史要求。依循着两条线索,我们可将罗马文明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

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年——公元前510年;

共和时代:公元前510年——公元前146年——公元前27年;

帝制时代:公元前27年——公元192年——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总之,罗马文明历经千年,其盛衰兴亡都留给了后人无限启迪。

古罗马史名词解释

1.罗慕路斯 传说中罗马城的建立者,王政时代的第一王。据说他和孪生兄弟勒莫斯都是战神马尔斯之子。被抛弃,得母狼哺乳并由牧人抚养长大。于前753年在台伯河畔建一新城。兄弟不和,他杀其弟,名新城为罗马。罗慕路斯时期通过掠夺萨宾妇女繁衍后代,由此与萨宾交战,最终两国签订协议,出现塔提乌斯与罗慕路斯共同治理国家的双王制。 2.埃特鲁里亚文明 埃特鲁利亚人来自于东部地中海。公元前12-8世纪在亚平宁北部形成12个主要城市的民族联盟,最终没有形成统一国家。公元前7-6世纪扩张最高峰,罗马一度被其统治。公元前6世纪末期,亚平宁半岛掀起反抗埃特鲁里亚人统治的浪潮。公元前474年埃特鲁里亚人被大希腊联军打败,后完全被罗马人所征服。埃特鲁里亚明对罗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萨姆尼特战争 公元前343到290之间,萨姆尼特人与罗马及其各自盟国之间的三次战争。公元前343-341年,由于对卡普亚的争夺引发第一次萨姆尼特战争,以罗马撤兵并签订合约结束。公元前327-304年,第二次战争,罗马同塔林顿结盟。最终罗马打败萨姆尼特人。公元前298-290年,萨姆尼特人与高卢人和埃特鲁里亚人组成联军,但最终被罗马彻底打败并分割。这标志着罗马人对亚平宁半岛中南部的控制。 4.汉尼拔战争 公元前218-202年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一场战争,即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人被罗马人驱逐出西西里后,汉尼拔挑起战争企图复仇。意大利、西班牙和非洲为三个分战场。初期汉尼拔取得了包括坎尼战役在内的一系列重大胜利。而后局势逐渐倾向罗马一方。公元前203迦太基主力被歼灭,公元前202年汉尼拔战败回城,公元前201年缔结和约。 5.李锡尼塞克图斯法案 公元前376年,李锡尼和塞克图斯进行了重要改革,于367年提出李锡尼-塞克斯图法案。内容:500优格(罗马亩)最高共有地份额;执政官制度恢复,一位必须来自平民。该法案使社会制度得到调整,公民体内部等级矛盾基本解决,随着罗马扩张达到顶峰,社会基本矛盾转移为公民阶层和奴隶阶层之间的矛盾。 6.前三头 前三头指庞培、克拉苏和凯撒。克拉苏和庞培由于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成为风云人物。凯撒则先后担任大法官、西班牙总督。三人因受元老院排挤,于公元前60年结成秘密的政治同盟,史称“前三头”。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对安息的战争中失败阵亡。公元前49年庞培与凯撒关系破裂,引发内战,庞培战败。 7.后三头 后三头指安东尼、屋大维和雷必达。安东尼是凯撒的部将。屋大维是凯撒的第一继承人。公元前43年,三人形成公开政治联盟,共同负责罗马的统治。公元前40年,三头瓜分领土。安东尼统治东方,屋大维统治西部,雷必达统治北非。公元前37年,安东尼将东部赠与克里奥佩特拉。公元前31年屋大维出兵。公元前30年,安东尼战败,内战结束。 8.马略 马略,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城邦经济基础被摧毁使公民兵制度面临威胁。罗马军队战斗力低下,在对朱古达的战争中失败。公元前l07年马略任执政官及军事统帅,进行军事改革。内容:将义务兵役制改为募兵制,废止原来按财产等级征兵的方法,实行固定的军饷制度,确定士兵的服役年限等。马略的改革使罗马公民兵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提高了战斗力,在朱古达战争中迅速取得胜利。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附答案)

考试题目如下: 第一部分:单选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D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C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 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 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 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 3.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A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4.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D.15%;10% 5.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B )。 A.雅典 B.罗马 C.伦敦 D.巴黎 6.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7.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B )。

A.唐长安 B.西汉长安 C.南朝建康 D.明清北京 8.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 A.以教堂为城市中,b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9.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10.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 B)来实 现。 A.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 B.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 C.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D.确定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 11.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A)。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 主要政策 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12.以下各项论述中是《雅典宪章》的思想观点的是(B )。

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

第八章两种动向 第九章布尼战争 第十章东方侵略与精神转变 第十一章克拉古兄弟改革 第十二章马留与苏拉 第十三章贵族与恺撒 第十四章安东与屋大维 第十五章奥古斯脱时代 第十六章帝国的功绩 第十七章基督教的创立 第十八章后期罗马帝国 第十九章结论。 无论是张乃燕还是王文彝的罗马史,均以政体的演变为其编写线索。而阎氏《罗马史》则摈弃这种流行的体例,以专题结合编年的形式论述罗马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把握古罗马的历史进程,又可在微观上认识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在罗马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其次,行文简洁、信息量大、覆盖面极广。这部《罗马史》文风凝练明快,言简意赅,论述精辟透彻,含金量极高,虽仅约5万字,但却论及罗马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既有宏观的综合比较,又有微观的具体分析。第三,史料丰富。张著《罗马史》所参考的著作主要是贝尔罕的《罗马史大纲》、波次福特的《罗马史》、约翰斯顿的《罗马人之私人生活》、迈尔士的《世界史》、阿希来的《欧洲古代文化史》以及伍光建的《西史纪要》。王著《罗马兴亡史》参考的主要是吉本、蒙森、罗斯托夫采夫的著作。而阎氏《罗马史》除在行文中大量引用李维、塔西佗、普鲁塔克、萨鲁斯特、波利比阿等古典作家著作外,还参考了从19世纪30年代到1934年出版的近20种西方学者的罗马史专著,其中既有英文著作,也有法文著作,如罗斯托夫采夫的《古代世界-罗马史》、蒙森的《罗马史》、皮卡雷斯特的《罗马史论文集》(法文)和《罗马征服》(法文)、霍姆的《意大利起源与罗马帝国》(法文)、查科特的《罗马世界》(法文)、卡犹的《罗马帝国编年史》、戈利埃的《罗马的起源》、蒙田的《罗马帝国兴亡史》(法文,1934年出版)。这在兵荒马乱的四十年代是非常难得的,使其在史料上远远超出了同类著作,增强了该书的学术价值。第四,刻画人物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年轻时,阎宗临就爱好文学写作,曾出版过小说,有良好的文学基础,加之他对古罗马史料、史实的谙熟。因此,他的《罗马史》文笔优美,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常给读者深刻印象。如描写恺撒“意志很坚强,判断很敏捷,精于组织,有时不择手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规划首次权威发布划定个城市片区附图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规划首次权威发布划定个城 市片区附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规划首次权威发布!划定6个城市片区(附图)空港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全球分工的重要融合器,汇集了大量的客流、货流、资金流、信息流,衍生产业高度发达,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有重要意义。从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西侧三岔湖出发,沿道路向东,直到天府国际机场。巨大转变正在这片土地上发生。 新定位“双轴一带、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区域空间布局 作为“东进”的重要阵地,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确立了3个定位:引领航空枢纽经济的新极核支撑国家内陆开放的新枢纽汇聚全球创新人才的新家园“双轴一带、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区域空间布局在南北向、东西向,将确立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与天府新区拓展轴,围绕龙泉山、三岔湖构建生态景观带; 依托成都天府国际航空港,在其西侧的绛溪河两岸,规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商业商务中心、奥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构建新城极核;

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山水环境,以绛溪河、海螺河、毛家河等6条主要河流廊道自然划分形成金坛、绛溪北、绛溪南、三岔、机场北、机场南6个城市发展片区。 构建“城市—片区—单元—社区”4级公共设施体系政务中心、奥体中心、文化中心、商业商务中心、时尚消费中心和大学城等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分布在绛溪河两岸,构成城市中心; 邻近轨道站点配置大中型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形成片区中心; 以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配套资源与开发单元构建单元中心; 围绕产业社区配置社区中心、幼儿园、小游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0分钟生活圈。总体城市形象打造空港新城将打造以自然生态本底为依托,塑造“北依山、西滨湖、东临港、南通风、中嵌绿”的特色空间格局。通过多样化的建筑形态和人性化的开敞空间设计,打造具有特色风貌的城市节点和景观门户,形成“望山见水、透风见绿、环港聚核、塑谷呈湾”的总体城市形象。 交通体系打造铁路方面在绛溪北片区预留“成自高铁北外绕通道”并设立高铁客运站;在机场北片区设高铁货运站,依托货运外绕线及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在机场

古希腊罗马史期末论文

古希腊罗马史期末论文 《论雅典民主政治》 院系: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班级:10历史学 姓名:娄芸 学号:01003017 2012年5月28日

论雅典民主政治 【内容摘要】古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开创了人类史上民主政治之先河,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历史原型。研究雅典的民主政治,对于我们理解民主政治的含义和内容会有所裨益。 【关键字】雅典;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形成 在梭伦以前,氏族贵族是雅典国家的统治者。在此期间,贵族会议具有无上权威,王者执政官、军事执政官等“国家高级官吏之任用都以门第和财富为准;而且他们最初是终身职,后来方改为十年一任。”而雅典城邦的贫民非但政治上无权,还时刻受到沦为奴隶的威胁。雅典平民之困苦和无权与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地偿还的对立,引起了雅典平民(工商奴隶主、小农、手工业者、贫民)与旧氏族贵族的激烈斗争。公元前621年颁布的《德拉孔法典》已表明雅典平民力量增长,但贵族后裔仍然对国家享有独占的统治地位。处于城邦平民与贵族后裔激烈斗争的危急中的雅典国家急需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公元前594年,被选为首席执政官的梭伦,担负起建立这一新秩序的重任。出身于平民而又由经商致富的梭伦力图建立起一种能使各方共容的制度。其宗旨是,对平民来说,“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 梭伦颁布解负令,使债务无效、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被拔除;梭伦宣布永远禁止债务的人身但保,这就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梭伦确认私有财产、土地的断承、买卖的合法性,同时规定限制最高占地额。所有这些,宣告了雅典人的人身自由,使雅典的贫民获得了解放。与此同时,梭伦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全体阿提卡公民按照法定财产资格(以地产收入为基础)分为四个等级;富农、骑士、中农和贫农。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公民、包括最的贫民都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公民大会负责立法、决定战和等最高政务,并选举国家的最高官吏,新设立400人议事会,负责为公民大会审核提供议案、处理日常政务。梭伦的改革意味着曾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后裔的失败、标志着富裕的工商奴隶主阶级的崛起以及这个阶级同雅典自由农、手工业者及贫民联盟的胜利。尽管存在着财产特权,雅典贫民都能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为保卫自身利益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斗争远未结束,梭伦创立的缺席还不稳固。梭伦卸任以后,经过一系列的斗争,雅典政权落在庇士特拉妥手中。虽曾两次被逐,庇士特拉妥最终还是建立了僭主政治。这种僭主政治对梭伦创立的制度显然是个反动。于是,尽管庇士特拉妥“处理国政也是温和的”,“每事仁慈温厚对待犯法的人尤其宽大,并且拨款借贷贫民”,但其政权毕竟不能长久。僭主政治历史时49年便告结束。 公元前509一508年,克里斯提尼在梭伦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根据地区原则,全体阿提卡居民被重新划为十个部落(三分区),每个部落在内地、沿海、雅奥城郊三个区域中各占一区。这样,打乱了旧有的户籍,削弱了旧部落、氏族中贵族后裔的势力。重新设立500人议事会以代替梭伦时的400人议事会,第四等级公民也有了参加议事会的权力和机会。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使贵族寡头政治派的势力一厥不振。但围绕国家政治制度问题,民主派与寡头派的斗争并未结束。希波战争结束后,到伯里克利斯执政时代,贵族会议的职权则几乎完全彼取消。于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全盛时期。 二、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 首先,古代雅典国家形成时已具有相当高度的社会生产力。这是雅典国家一开始便卞同于东方文明古国的特点之一。荷马的英雄史诗表明,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希腊地区已经使用铁器和牛耕。东方文明古国形成时期要比淮典国家形成时期早得多,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古罗马的平民

按照德国史家尼布尔的说法,罗马平民(plebs)起源于王政时代,主要由被征服地区的移民组成,到王政后期基本形成一个特定等级,与“罗马人民”(Populus Romanus)相对立(注:尼布尔:《罗马史演讲录》(Niebuhr,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Roman) 第1卷,伦敦1847年版,第48页。)。 关于罗马平民的身份问题,自19世纪以来,学者们由于观点、方法不同,提出各种不同看法,并且在“平民是否为公民”这一问题上发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根据尼布尔、蒙森、古朗日的看法,只有贵族是原始公民,平民最初不在公民之列,并且不在库里亚组织之内。然而,英国学者拉斯特则认为公民集团自古以来就包含了贵族和平民。他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贵族是元老院显贵,平民则是普通大众。(注:拉斯特:《论塞尔维乌斯改革》(Hugh Last,“The Servian Reforms”),载《罗马研究杂志》(Journal of Roman Studies)1945年,第30—48页。) 有趣的是,两种对立的理论都能从古典文献中找到证据,说明文献本身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这是因为古代罗马史家大都缺乏历史发展观念,没有注意到平民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公元一世纪的平民与公元前五世纪,甚至王政时代的平民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他们笔下的早期平民和贵族的身上往往带有后世平民与贵族的特征,以致于使现代的研究者产生误解。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把古人提供的史实和他们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区分开,历史地考察平民在罗马早期社会中的实际地位和处境,以便客观评价平民的身份地位。我们主要以王政时代和共和国初期的文献史料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早期平民的身份地位: 一、平民与定居地的关系 在王政时代,罗马的平民主要来自被征服地区。罗马人往往把被征服地区的人民集体迁移到罗马,这就使丧失了国土的平民与罗马人民聚居一地,发生了地域联系。 据文献记载,罗马第三位国王图路斯曾摧毁阿尔巴城,把全体居民掠走,使罗马“人口翻了一番”。阿尔巴人被安置在凯利乌斯山。(注:李维:《罗马史》Ⅰ,30,1(Livy,Ab urbe condita)译文参考穆启乐、傅永东、张强、王丽英译《建城以来史》卷一,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87页。)第四王安库斯占领特列涅(Tellennae),“把战俘迁移到罗马”;夺取费卡那(Ficana),派兵摧毁城墙,焚烧房屋,“把全体居民迁入罗马”。两地居民都被安置在凯利乌斯山。他又征服波利托里乌姆城,把阿芬丁山分给新来的民众居住。后来又有数千拉丁战俘被安置在阿芬丁与帕拉丁连接之处——阿德穆尔基埃(Admurciae)(注:李维:《罗马史》Ⅰ,33,5。)。 这一时期的外来平民大多是被强迫安置在罗马人的土地上的。他们与罗马人民虽同居一邦境内,但罗马人民是住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他们彼此之间既有血缘纽带,又有地域联系,是天然形成的公民集团;而平民是被剥夺了祖先的土地,人身从属于征服者集团。他们与罗马人民虽有地域联系,但无血亲关系,不属于公民集团,也就没有公民的权利。 由于没有公民权,平民对他们居住的土地没有占有权。例如,据李维记载,公元前456 年,元老院通过了保民官伊启里乌斯提出的一项法案,“开放阿芬丁山供人们安居。” (注:李维:《罗马史》Ⅲ,31,1;32,7。狄奥尼修斯:《罗马古事纪》,Ⅹ,31,1 —32,5.参见(法)古朗日:《古代城市》(Fustel De Coulanges,The Ancient City),马萨诸塞1979版,第233页。)这条法案显然不是为争取平民在阿芬丁山的居住权,因为自安库斯王时期起,阿芬丁山就已成为平民的聚居区。很可能,保民官要求的是对平民开放阿芬丁山宅基地的占有权。也就是说,平民虽被允许在阿芬丁山居住,但是对于他们定居的土地没有任何权利,直到300年之后,经过同贵族的斗争,才获准占地安居。 由于平民对城邦土地没有占有权,所以他们不能随便择地而居,挤占公民的住地,只能在指定区域建房居住。罗马的公民聚居区与非公民聚居区的划分以“城址”(pomerium)为界

城市规划个人简历范文

---------------------------------------------------------------范文最新推荐------------------------------------------------------ 城市规划个人简历范文 按照时间计算,每份简历通常只能得到招聘者几分钟的青睐,招聘人员会直奔主题,按照国际规范的简历格式,到特定的位置搜寻需要的信息,例如,如果在教育背景的位置没有找到你就读的大学、学历和专业名称,那就意味着会花很多时间去寻找最基本的信息,而一旦在查找许多信息都很费劲的时候,难免会匆忙把你的简历放在非首选之列,甚至打入冷宫。就好像城市规划专业的简历,重点就该放在自身的专业优势上。 个人信息 xx 目前所在:番禺区年龄:27 岁 户口所在:江西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身高:173 cm 诚信徽章:未申请体重:64 kg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房地产:城市规划,房地产:建筑设计,生产/营运:IE 1 / 14

工程师 工作年限:6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一个月 月薪要求:8000--1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重庆,四川 工作经历 时代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18-07-14 ~至今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担任职位:项目设计经理/负责人 工作描述:领导建筑、室内、景观、水、电、结构等各专业组成的团队跟进珠海区域公司的2个项目(中山-白朗峰项目:总建筑面积11.5万m2;中山-时代倾城项目:总建筑面积53万m2): 1、根据公司开发内容确定总图、指标及建筑单体、外立面设计、部品设计; 2、协调设计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设计质量和进度控制); 3、协调团队内各专业的设计对接及进度,组织团队的设计会审及互提资; 4、配合前期报审报建; 5、组织进行部品材料的定型定版; 6、组织施工图审查及资料小结; 7、工程施工后期的巡查监督及整改跟进。 离职原因: 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7-10-01 ~ 2018-07-09

蒙森 《罗马史》第二卷读书笔记

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第二卷读书笔记 蒙森罗马史第二卷主要讲述的是自罗马王政废除至意大利统一这段时期的历史,全书共分为九章,前三章的主要内容是罗马废除王政后几百年间的罗马内政问题与政治权力的争夺;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述的是罗马在统一意大利的过程中经历的战争与罗马人反抗其他名族侵略的斗争历史;第八章至第九章主要讲述的是罗马在统一意大利之后的一些法律、宗教、经济、文化、艺术以及科学方面的政策。蒙森著史给人的感觉就是让人觉得他的史料十分的丰富,并且涉及诸多领域,蒙森对于史料的考证也十分的严格他在书中很少有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看法与观点,只是偶尔有那么几句自己的观点论述大部分都是对于历史的客观描述。 在第一章论及罗马的共和制改革的内容时,他的原文是这样评述这段历史的:“共和革命尽管首先促成了贵族政治,但仍可称为迄今客民或平民的胜利;然而甚至就后者而论,这次革命也绝不带有我们今日所惯称的民主的特征……当旧公民团及其氏族贵族根本灭绝,一个新公民团的基础已经奠定时,此公民团中田产和年龄举足轻重,于是一个新贵族阶级的端倪业已在望,这阶级最初以家族的实际名望为基础,这就是将来的贵族。这次共和的国家变革,同时为新的、同样保守的、也同样贵族性的政体勾画出最初的轮廓,显示罗马国家的守旧根性,没有比这个说明的更清楚的了。” 而且作者直接指出了这次革命的实质就是确立了贵族对于罗马的统治。“所以,这次革命的直接后果是确认贵族统治;这完全是实情,只是并非实情的全部,当时的大多数人可能以为革命使平民遭受更顽固的虐政,我们生在后世的人却认为,自由的嫩芽即在这次革命之中。贵族所得到的并非民社所失去的,而是长官在权力上所失去的,固然,民社仅取得少量范围很窄的权利,远不如贵族所得的那样切实和明显,千人之中可能无一人认识其价值,可是这些权利却成为未来时代的保证。迄今,客民在政治上一无所能,旧公民却无所不能,现在客民也加入了民社,旧公民便归于失败,因为当时的情形虽距民权完全平等甚为遥远,可是决定一座堡垒的陷落的,不是占领最后一个据点,而是打开第一个缺口。所以罗马人民谓其政治生活始于初行执政官制度之时,实属正确无误。” 长评:“蒙森认为,王政的废除在古代希腊、罗马世界是一个普遍现象。它体现了一种旨在限制个人专权的改革趋势。罗马废除王政之后,建立起由执政官、元老院和百人团公民大会组成的共和政体。这种由二人协作、共同执掌最高权力的执政官制度即使不是罗马独创的,也是拉丁民族所特有的制度。”这是张白、李宝祥在《<罗马史>与诺贝尔文学奖》一文中对蒙森关于罗马推翻王政建立贵族政治的观点的看法与研究。由此可以看出蒙森认为罗马推翻王政建立起贵族共和制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性的趋势所在,并不是偶然的人民起义推翻专政统治后建立起来的一种政治制度。而这在蒙森的

西方历史源头课堂笔记

西方历史的源头课堂笔记 姓名:蒋小慧班级:2012级英语4班学号:201203010409 第一课东方的遗产 古代近东地区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人类最早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新月形地带),即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代世界的粮仓。 一、苏美尔文明 最早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立苏美尔城邦,第一个文明,城市文明,处两河流域,悲观主义心态。 苏美尔人贡献: a. 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为学习写字,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了培养书吏的学校; b. 车轮; c. 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国王,第六代国王,国力强盛,统一巴比伦尼亚地区,其传世功劳即编制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世界历史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莫拉比法典》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刑法,民法等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 二、腓尼基文明和希伯来文明 1.腓尼基文明 腓尼基,当时著名良港和工商业中心,海上民族 贡献:a.商业精神,垄断地中海贸易,进行殖民活动。 b.拼音字母,受到埃及象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影响,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创造出22个辅音字母,是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的源头。 2.希伯来文明 使用闪米特语 十诫前四条一神崇拜,对上帝耶和华的信仰;后六条社会行为规范,目的是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十诫意义:希伯来人在宗教上的一次改革运动,奠定了犹太教的基础,强调了对耶和华的绝对信仰,规定了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其为契约,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西方热的思维方式。 犹太教它的出现时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成为四节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之一 犹太教四个基本特征:一神论;反对偶像崇拜;“上帝的选民”的思想;救世主信仰“弥赛亚”。 三、埃及文明 西方历史源头之一,处尼罗河流域,埃及人歌颂尼罗河,与悲观主义心态相反。 埃及政治发展特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埃及文学: 1.建筑方面,金字塔,古代埃及文明象征,有三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 2.象形文字,书写材料为埃及纸草,即埃及特产植物,纸莎草。 3.木乃伊的制作 第二课希腊文明的兴起 一、爱琴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制度和科学精神都可在古希腊找到痕迹。 早期文明叫爱琴海文明,是航海民族。 《荷马史诗》记载了希腊的神话传说,在19世纪被证实爱琴文明的存在,爱琴海文明遗址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和大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材及参考文献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材及参考文献 符松涛

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材 《世界古代史》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第二版。此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古代史编》,分上、下两卷。此书为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参考文献 (一)世界上古史 (1)辅助教材类 朱寰等:《世界上古中世纪史教学参考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王建吉等:《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陈隆波、罗静兰:《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分册),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 丁建弘、孙仁宗:《世界史手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古代部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81年 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年 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学术专著类 吴泽:《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蔡俊生《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杨国章《原始文化与语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美]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上,下) 商务印书馆1977年[美]E·霍贝尔《原始人的法》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人民出版社1971年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72年。 [苏]别尔什茨《原始社会》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人民出版社1956年 马克思《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所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 朱天顺《原始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 金观涛等《悲壮的衰落,古代埃及的衰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何芳川主编《非洲通史:古代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年 [埃及]阿·费克里《埃及古代史》,商务印书馆,1973年 埃及教育部文化局《埃及简史》,三联书店,1972年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

城市设计( ) 指确定一个城市地活动与目标地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地实体安排与居民地社会心理健康地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地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城市景观( ) 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地外观及气氛. 国土规划( ) 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地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地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地规划. 建设场地规划( ) 为某一地块地建设所准备地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地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地考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指对具有历史、地理、文化和考古等价值地城市进行地保护.国务院批准确定一些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并有指令性文件,一经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后,该城市地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工业和点、建筑风格等,都必须以保护其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北京、西安、扬州、苏州等二十四个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城市人防规划( ) 在中国,指城市总体规划地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必不可少地地下设施及其防空通道及安全出入口等地布置,与地面以上建筑物及地下管道网地协调.这些构筑物平时可用作餐室,尤其是电影院、剧院建筑物地自然冷却系统地冷风源. 城市防灾规划( )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地规划地通称. 城市抗震规划( ) 城市抗震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地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建设地抗震等级,工程设计地抗震烈度,从地震角度考虑划分可建和不可建用地,建筑物高度,体形与层数地限制,疏散通道,地下建筑地利用,次生灾害地防止及补救措施等. 临界分析(门槛理论)( ) 对于在城市成长过程中某些限制其发展地极限或障碍地研究.根据由波兰人.马利兹所提出地临界分析理论,这种极限称为发展地临界.可分为实体上地,指由自然环境造成地;技术上地,指与基础设施系统有关地;结构上地,指城市中某些部分(如市中心)需要重建.该方法力图通过造价地比较,和对城市扩充地各种可能途径所造成地人口数量地比较,找出最经济地途径来克服一系列极限因素. 用地平衡( )

世界古代史教案 罗马共和国

《世界古代史》教案9——罗马兴起与共和国的发展 第八章罗马兴起与共和国的发展 罗马古代史特点 1、奴隶制度得到充分发展,是古代各国奴隶制度发展得最典型的国家。 2、古罗马政体经历了从王政、共和、元首政治到君主制的完整演变过程,在政体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尤其是其贵族共和政体在各国同类政体中是最为典型的。 3、在经济上,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具有浓厚商品生产性质的以奴隶为基础的大庄园社会经济中居支配地位。 4、政治斗争比较激烈,并对罗马历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5、通过征服罗马建立起古代世界版图最大的帝国,使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 6、罗马文化继承了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对近现代西方文化有深远影响,如法学、文学、建筑、神话等。 史料 1、波里比阿《通史》; 2、阿匹安《罗马史》; 3、李维《建城以来史》; 4、塔西佗《编年史》。 本章重点: 1、塞尔维乌斯?土里乌斯的改革 2、共和时代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参考书目: 1、何平:帝国的荣光——追踪古罗马文明,重庆出版社,20XX年。 2、郭长刚:失落的文明——古罗马,华东师大出版社,20XX年。 3、(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出版社,1997年。 4、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教学纲要 一、王政时代和塞维阿改革 (一)罗马的起源 (二)王政时代 “王政时代”大体上是指罗马氏放制度解体并向阶级社会和国家过渡的军事民主制度阶段。(三)塞维阿改革 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四)共和国的建立 二、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一)原因 1、贵族把持了所有的国家大权,平民被完全排斥在外。 2、平民不能参与公有土地的分配。 3、债务奴隶制引起下层平民强烈不满。 (二)成果 1、BC494年,平民保民官的设立。 2、BC451-450年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3、BC367年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的通过。 4、BC326年波提利阿法案的通过。 5、BC287年霍腾西阿法案的通过。 (三)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后果和影响 1、扩大了共和国统治的社会基础。 2、打破了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新贵族出现,氏族贵族与旧的平民概念消失,氏族制度的残余被彻底清除。 3、奴隶制城邦共和制的国家机构和制度逐渐完善,更加适应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一)统一 1、维爱战争; 2、击退高卢人的入侵; 3、萨莫奈战争; 4、皮洛士战争 (二)罗马的统治制度

古罗马希腊城市规划范文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城市建设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亚平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罗马地处地中海亚平宁半岛农业条件好于希腊,在历史的发 展过程中罗马人不断地开疆拓土随着一系列征服扩张活罗 马将整个希腊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建立了一个囊括整个地 中海和不列颠在内的帝国。罗马帝国还是古代地中海地区文明的集大成者和希腊、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其文化成就对后世的欧洲有深远的影响。罗马人广泛学习、吸收和利用了先前各时代、各民族尤其是希腊民族创造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罗马自己独特的文明,使之成为古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世文艺复兴的重要内容。它借鉴了希腊字母,创造了本民族的拉丁字母,形成“拉丁文民族”。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思想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对比 1.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与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人本主义是古希腊时期最主要的社会思潮。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所有的民族一样,早期的古希脂人也因为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有限对于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用人格化的欲望创造了许多神。但是希腊人认为人和神的秉性是无本质区别的(神折射出的是深层的人性),这是希腊人的智慧之处。这种观念在城市设计中则表现为古希腊在城市和建筑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以人的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人的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与这种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社会形态对应的是雅典卫城式的城市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关注市民公共活动的需要,以营造平等自由的圣地和纪念胜利的地标为空间理念,以市民自发的热情和奴隶的劳动为实施方式,以常年的实地考察和现场建造为设计方法。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的城市设计思想也集中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和人本主义。他所规划的米利都城(Hi1etuS)和普南城(Priene)都采用方格形道路网、城市的中心广场(Agora)是市民活动的中心。他在空间设计上追求几何形体的和谐、秩序、不对称的均衡。这和中国封建都城的轴线对称是完全不同的设计手法,极大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的尊重和理解。 2.大帝国时代与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完美版)

城市规划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一: x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步入规划设计院也已两年半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多数情况下,如今的自己都与以往不同,工作的忙碌使得自己不再像以前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开始变得开放,问题不在于工作成绩与否,而是阶段性的心态以及从中获得的充实;在这一年多数时间里,我学会了独立地生活,简单而快乐,只有在极少数的时间里,犹豫与执着让我不知所措,你越推我前进,我越是反抗,想得太多,还像个孩子;多数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从磕磕绊绊中找寻捷径,我开始接受这不过是生活与自己开着的各种玩笑,然后尝试着将它隐藏于心里,渗透在自己的血液中,暗涌;多数情况下,我渴望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多数情况下,我也会害怕麻烦,因此会选择一些简单的处理方式,我渴望被别人所了解,理解。个别时候,我觉得我自己很不错,待人真诚,与人为善,性格率真,为人爽朗,尊老爱幼。 在xxx年中,我认真学习了城市规划的知识与业务理论,并且通过了6月份的城市规划级中职称考试。在工作中,我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吸取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和积累经验,按质按量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已经完成了:xxx路等15条路的提质改造规划设计图;边学习边设计完成了沅益公路燃气输气管道工程规划;完成了xx津的道路以及抗震专项规划;通过不断实践与学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领会设计工作的核

心,本着“快乐规划”的口号,积极响应号召,为设计院的发展多做贡献。 当然,工作中也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对于益阳的实践规划情况经验不足,特别是设计工作是相对比较艰苦的工作,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要多动脑筋,认真看图纸、看懂看透,熟悉设计规范;有些时候工作中不够认真积极,工作效率有待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还是很欠缺的,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与实践。但是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能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要精通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有关行业规范,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时刻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 过去的一年的整体上是紧张的、忙碌的、充实的,也是充满责任心的一年。展望新的工作年度,希望能够再接再砺,同时也需要再加强锻炼自身的设计水平和业务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与同事多沟通,多探讨。多关心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积极吸收新的观念与设计理念,要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多付出少抱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以往的工作当中也存在着不足,争取改正以往的缺点,总结经验吸取精华,分析失败原因和工作当中的不足,为明年的工作做好战前的准备!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将不断地总结与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Part 1概括: 本章的前面部分介绍了古罗马思想的渊源,包括了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与古罗马思想的渊源与演化。关于古罗马思想的内核,主要涉及了古罗马思想的“伦理化的倾向”;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从斯多葛派到宗教唯心主义和Zero提出的超级国家的思想。 Part2 重点 1)古罗马的城市生活形态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古罗马时代毫无疑问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繁 荣阶段。该时期的城市建筑风格明显表现出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的特征。2)繁荣背后的“罗马病” 与古希腊简陋的城市但却拥有充实的城市文明所不同的情况是,古罗马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却始终未能造就出健康的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城市的物质繁荣与精神空虚的矛盾,使得罗马人渐渐迷失了方向。 客观地说,在城市建设、市政技术乃至城市管理等方面,罗马的成就均大大地超越了希腊。但可悲的是,罗马人的梦想一直是努力将城市造就成一个巨大的、舒适的享乐容器,却在根本上忽视了城市文化与精神功能,忽视了城市环境所应具有熔炼人、塑造人的特质要求。 在当今许多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功能的认识上也常常存在着同样的误区,因此常称其为遗传了“罗马病”。(书上对罗马病的解释是:奴隶主们几乎把创造的全部财富都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费,而广大的罗马市民普遍对劳动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残酷的剥削使得奴隶们消极怠工而毫无工作热情……)当今城市规划设计中遗传了罗马病的实例有哪些,“罗马病”如何防止和治疗? Part3对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总结 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古罗马人通过城市规划所追求的主要不是精神上 与自然、宇宙的和谐,而是自身生活范围内的种种“现实”利益。 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古罗马在城市的总体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和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高超的空间设计手法及对建筑群体秩序的把握与创造,成为了后世城市规划设计的典范。 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为了使城市和建筑显现出一种具有 征服力的崇高感与震撼感,罗马人在规划、建筑实践中通常热衷于选择大模数,许多建筑的空间尺寸与规模远超其使用功能需要。(实际上就是挥霍)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提出了理想城市模式,将理性原则与直观感受、理想美与现实生活的美结合起来,统一了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同以人体美为依据的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了建筑物整体与局部及局部、整体间的比例关系,且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该理想城市模式能否在当今或是未来切实存在?是否已有这样的例子?)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雷毅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城市规划,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到底体现在哪?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该如何理解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呢?城市规划的价值观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能够设计出满足市民生活、工作、游憩的城市。通过两个实际案例进行研究与讨论:首先是贵阳市彭家湾旧区改造项目花果园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其次是对小区不再有围墙,街区制道路等焦点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城市规划;价值观;旧区改造;围墙;街区制 引言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的一级学科,对城市的设计肩负的责任自然是重大的,城市规划的价值观是什么,它该怎么体现,又体现在哪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一个城市工作者,肩负的是是巨大的,在当今金钱时代与科技时代的冲击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追求“高效的”工作效率,价值观被许多人抛在脑后,这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对他人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遵循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不仅仅能给人民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同时将会开启世界的“光辉岁月”,名垂青史,反之,会给社会带来一些城市病,留下千古骂名。做好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设计,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所以作为一个城市工作者,应该恪尽职守,准守职业操守,尽最大的努力把一个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做好。这就是为什么要讨论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的原因。 永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毋庸置疑,永续发展就是能持续发展,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恒古不变的,所以持续发展是必然的要求,也是城市规划价值观的体现。当然,永续发展是一个梦,它不是不能实现,只是可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作为城市工作者必须坚守这样的价值观,尽力做到永续发展。 城市规划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并不是要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针对于“市场失效”而建立起来的,是为了保障市场能够克服其自发运作过程中所可能带来的、对其自身机制产生破坏性的不利方面,因此,规划是保障市场运行长期有效的一种机制。 作为在同一社会中运行的两种社会机制,城市规划与市场运作的互补性充分体现在它们的出发点和基本价值观的不同:市场追求的是效率,而城市规划则追求公平和公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确实能够促进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但这种促进的作用并不是通过对效率的追求而达到的,恰恰相反,城市规划是在对“社会理性”的运用过程中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这是城市规划之所以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因此,城市规划如果仅仅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效率为指针,或者追随市场的需要以促进城市的快速建设为目的,就必然会遭致其本身职能的缺失,而这种缺失一旦发生作用,市场的有效运行就会遭到损害。这就是说,城市规划从来就不是实现城市发展效率的工具。 从这样的意义出发,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和城市规划应当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