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理论自考大纲

可靠性理论自考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可靠性理论课程代码:086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作为航空维修工程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本大纲适用于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学生的学习。

可靠性理论研究现代航空器及其装备在使用维修过程中的故障规律及维修策略。它用宏观统计的方法研究故障规律,因此,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本课程主要的教学工具。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面向航空维修的可靠性理论课程的重点在于故障的统计分析,和使用-维修过程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专业的可靠性工程课程不同,本课程虽然涉及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但不是本课程的重点。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

2、掌握可靠性经验分析的各种方法;

3、了解和掌握可修复机件部分故障模型及可靠性分析方法;

4、掌握可靠性参数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方法;

5、掌握故障分布假设检验的方法;

6、掌握维修性的基本概念和有效度的计算方法;

7、了解确定预防维修周期的原则和掌握确定维修周期的方法;

8、了解可靠性抽样检验的原理并掌握抽样参数选择的原则。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本专业的专业课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有密切关系,相互衔接。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可靠性基本概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并掌握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包括:可靠度、故障率、平均寿命、各类可靠性特征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各类重要的寿命分布函数及其重要性质。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可靠度、故障率、平均寿命(重点)

理解:可靠度、故障率、平均寿命等的定义。

应用:可靠度、故障率、平均寿命的理论计算公式和方法;

可靠度、故障率、平均寿命的经验计算公式和方法。

(二)指数分布、泊松分布、г分布(重点)

分布, t 分布, г分布, 以及各种离散分布

识记:2

理解:指数分布定义、重要性质;

第 1 页共6 页

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常用测试标准

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常用测试标准 1.振动试验目的: 正弦振动以模拟陆运、空运使用设备耐震能力验证以及产品结构共振频率分析和共振点驻留验证为主。 随机振动则以产品整体性结构耐震强度评估以及在包装状态下之运送环境模拟。 参考的测试标准: GMW3172 6.6.2, GMW3431 4.3.12, GM9123P 9.4, GME3191 4.26 2.复合环境试验(三综合)目的: 是一种利用温度和振动环境应力进行产品品质管制的程序,其主要作用为利用特定且低于产品设计强度的环境应力,使产品潜在缺陷提早暴露出来而加以剔除,避免在正常使用时因这类疵病的存在而发生失效。参考的测试标准: GMW3172 4.2.8/5.5.3/5.5.4, GMW3431 4.4.10, GM9123P 10.2.2, IEC60068-2-13/40/41, GB2423.21/22/25/26, SAEJ1455, MIL-STD-202G Method 105C, MIL-STD-883E Method 1001, MIL-STD-810F Method 500.4, GJB150.2. 3.机械冲击试验目的: 产品在生命周期中通有在两种情况下会遭受到冲击,一种为运输过程中因为车辆行走于颠坡道路产生碰撞与跳动或因人员搬运时掉落地面所产生之撞击。 参考的测试标准:GMW3172 5.4.2, GMW3431 4.3.11, GM9123P 9.2, VW80101 4.2, Etl_82517 8.2.2, MGRES6221001 9.4.2, SES E 001-04 6.13.1, FORD DS000005 10.8.20, FORD_WDS00.00EA_D11 4.6.3, PSA B21 7090 5.4.5, IEC60068-2-27, GB2423.5/6, GJB150.18, EIA-264, SAEJ1455, MIL-STD-202G Method 213B, MIL-STD-810F Method 516.5 4.温湿度试验目的: 温湿度测试方法是用来评估产品有可能储存或者使用在高温潮湿环境中的功能。 参考的测试标准: BMW GS95003-4, GMW3172 5.5.1/5.5.2/5.6, GMW3431 4.4.1/4.4.5/4.4.6, GM9123P 9.6/9.11/9.12, GME60202_0181, VM80101 5.1.2/5.1.3/5.3/5.5.2, FORD DS00005 10.9.1/10.9.2/10.9.3/10.9.8/10.9.9/10.9.10, FORD_WDS 00.00EA_D11 4.5.1/4.5.2/4.5.3/4.5.4/4.5.5/4.5.8/4.8.1/4.8.4, MGRES6221001 9.3, MGRES6221001 11, SES E 001-04 6.1/6.2/6.3/6.4/6.5/6.8/6.9/6.11, IEC60068-2-30, SAEJ1455, JESD22-A103C, JESD 22-A100B,EIA-364,GB2324.1/2/3/4/9/34/4, GJB 150.3/4/9, MIL-STD-810F 507.4, MIL-STD-202G 103B/106G, MIL-STD-1004.1 5.温度试验目的: 使用温度试验来获得数据评价温度对装备安全和性能的影响,效应如:使材料硬化、因不同收缩特性而使零件变形、电阻电容功能改变、缩短寿命、润滑剂失去粘性等。

低压保护电器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 (A)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低压保护电器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 A 卷 (共 4 页) 1. 偶然失效期内产品的失效是随机的。(√) 2. 中位寿命:产品可靠度等于中间时的可靠寿命(×) 3. 当产品寿命服从单参数指数分布时,其失效率与平均寿命互为倒数(√) 4. 根据可接受水平和拒收概率值来确定抽样检查方案重视了生产者风险,未考虑使用 者风险(√) 5.本应该判为合格的产品而被误判为不合格的这类判断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 6. 可靠性验证试验:指验证设备可靠性特征值是否符合规定的可靠性要求的试验,通常是订货方接收产品的条件之一。(×) 7.降额使用是为改善可靠性而有计划地减轻材料或元器件的内部应力,降额系数越大越好(×)。 8. 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是提高产品质量。(√) 9. 失效分析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直接途径。(×) 10.小型断路器操作失效率指标是针对拒动故障情况的。(×) 二、单选题(20分,每题2分) 1.针对( A )故障,小型断路器采用故障率λ的大小作为可靠性指标。 A 误动 B 拒动 C 操作 D 复位 2.对产品研究性阶段的失效,主要根据( B )要素的影响来安排分析程序。 A 生产 B 设计 C 工艺 D 使用 3. 热过载保护继电器不能可靠的动作称为(A ) A 拒动 B 误动 C 操作故障 D 结构故障 4. (A )故障是指没有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保护器发生误动作而将电路切断。 A 误动 B 拒动 C 操作 D 复位 5. 全面质量管理以(A )为基础 A 顾客满意 B 质量要求 C 全员参与 D 增强组织能力 6.假设一个产品是10个部件串联组成,寿命服从指数分布,若每个部件工作10000小时的可靠度为0.9,求产品工作到10000小时的可靠度( A )。 A 0.349 B 0.528 C 0.439 D 0.934 7.已知标准正态分布的下侧分位数为0.5,则它对应的正态分布N(2,2)的下侧分位数为( D )。 A. 0.5 B. 1 C. 2 D. 3 8.一批产品的失效密度函数服从一个单指数分布,则这批产品的失效率为(C )

可靠性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可靠性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可靠性特征量 第三章 简单不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 第四章 复杂不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 第五章 故障树分析法 第六章 三态系统可靠性分析 第七章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第八章 寿命试验及其数据分析 第九章 马尔可夫型可修系统的可靠性 第一章:可靠性特征量 2.1 可靠度 2.2 失效特征量 2.3 可靠性寿命特征 2.4 失效率曲线 2.5 常用概率分布 2.1 可靠度 一、系统的分类:可修系统与不可修系统; 可修系统是指系统的组成单元发生故障后,经过维修能够使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不可修系统是指系统或其组成单元一旦发生失效,不在修复,系统处于报废状态。 二、可靠性定义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 产品:可以是一个小零件,也可以指一个大系统。 2. 规定条件:主要是指使用条件和环境条件。 3. 规定时间:包括产品的运行时间、飞机起落架的起飞着陆次数、循环次数或旋转次数等。 产品可靠性是非确定性的,并且具有概率性质和随机性质。 广义可靠性与狭义可靠性 指可修复产品在使用中或者不发生故障(通过预防性维修),或者发生故障也易于维修,因而经常处于可用状态的能力。 广义可靠性 = 狭义可靠性 + 可维修性 广义可靠性典型事例:赛车 可靠性的分类: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 固有可靠性:通过设计、制造、管理等所形成的可靠性 (通常体现在产品的固有寿命上) 使用可靠性:产品在使用条件影响下,保证固有可靠性的发挥与实现的功能。 (通常体现在产品的实际使用寿命上) 使用条件:包括运输、保管、维修、操作和环境条件等。 例1: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性: 所谓产品的失效,即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对于可修复系统,失效也称为故障。( √ ) 例2:可靠度R(t)具备以下那些性质?(BCD) A .R(t)为时间的递增函数 B .0≤R(t)≤1 C .R(0)=1 D .R(∞)=0 若受试验的样品数是N 0个,到t 时刻未失效的有Ns(t)个;失效的有N f (t)个。则没有失效的概率估计值,即可靠度的估计值为 可靠度是一个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取值在0-1之间。 00)()()()()()(N t N N N t N t N t N t N t R f s f s s -==+=

浅谈可靠度理论

浅谈可靠度理论

浅谈可靠度理论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历来是工程设计中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结构工程的建造耗资巨大,一旦失效不仅会造成结构本身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还往往产生难以估量的次生灾害和附加损失。 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形成始于人们对结构工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认识,人们开始较为集中的讨论结构安全度问题,将概率分析和概率设计的思想引入实际工程。如果一种理论分析的结果能指导工程实践,或者说能为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或社会效应,那么这种理论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靠性科学作为一门与应用紧密相连的基础学科,其生存的立足点就在于推广其应用于工程实际。 1.结构可靠度概述 1.1结构可靠度相关概念 结构所要满足的功能要求是指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在以上四项功能要求中,第1、4两项通常指结构的强度、稳定,即所谓的安全性;第2项是指结构的适用性;第3项是指结构的耐久性,三者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即结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在工程上,一般所说的可靠度,指的就是结构可信赖或可信任的程度。工程结构中的可靠度可表示为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作用性能;在正常维修和保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在偶然事件(如地震,爆炸,撞击等)发生实际发生后,仍能保持所需的整体稳定性。度量结构可靠性的数量指标称为结构可靠度即为: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结构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随机不确定性因素;荷载及结构

机械可靠性习题

机械可靠性习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第一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概论 1、为什么要重视和研究可靠性 可靠性设计是引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而对常规设计方法进行发展和深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现代设计方法。1)工程系统日益庞大和复杂,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表现日益突出,导致风险增加。2)应用环境更加复杂和恶劣3)系统要求的持续无故障任务时间加长。4)系统的专门特性与使用者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5)市场竞争的影响。 2、简述可靠性的定义和要点 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主要分为两点:1)可靠度,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1)失效率,定义为工作到时可t 时尚未失效的产品,在时刻t 以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第二章 可靠性的数学基础 1、某零件工作到50h 时,还有100个仍在工作,工作到51h 时,失效了1个,在第52h 内失效了3个,试求这批零件工作满50h 和51h 时的失效率)50(-λ、)51(-λ 解:1)1,100)(, 1)(=?==?t t t n n s f 2)2,100)(, 3)(=?==?t t t n n s f 2、已知某产品的失效率14103.0)(---?==h t λλ。可靠度函数t e t R λ-=)(,试求可靠度 R=%的相应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和特征寿命1-e t 解:可靠度函数 t e t R λ-=)( 故有 R t R e R t λ-=)( 两边取对数 t t R R R λ-=)(ln

则可靠度寿命 =?-=-=-h R t t 4999.0999.0103.0999.0ln )(ln λ 33h 中位寿命 =?-=- =-h R t t 45.0999.0103.05.0ln )(ln λ23105h 特征寿命 =?-=-=--h R e t 41999.010 3.03679.0ln )(ln λ33331h 第三章 常用的概率分布及其应用 1、次品率为1%的的大批产品每箱90件,今抽检一箱并进行全数检验,求查出次品数不超过5的概率。(分别用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求解) 解:1)二项分布:3590559055901087.199.001.0! 85!5!90)5(---?=???===q p C x P 2)泊松分布:取9.001.090=?==np μ 2、某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t=1000h ,在该系统1500h 的工作期内需要备件更换。现有3个备件供使用,问系统能达到的可靠度是多少 解:应用泊松分布求解5.115001000 1=?==t λμ 3、设有一批名义直径为d=的钢管,按规定其直径不超过26mm 时为合格品。如果钢管直径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u=,标准差S=,试计算这批钢管的废品率值。 解:所求的解是正态概率密度函数曲线x=26以左的区面积,即: 变为标准型为1.13.04 .2526=-=-=σ μx z 由正态分布表查的1.1<<∞-z 的标准正态分布密度曲线下区域面积是 864.0)1.1(=Φ,所以: 136.0864.01)26(=-=

可靠性理论与方法报告

可靠性理论与方法报告 报告名称: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姓名:杨天元 学号:u200910106 班级:统计0902班

摘要 在本文中,先后对串联系统稳定性、并联系统稳定性以及复杂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并利用matlab进行相应的仿真,以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同时还对三类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灵敏度分析。 在串联系统中,系统的可靠性等于各部件可靠性之积。在串联系统可靠性灵敏性分析中发现,串联系统稳定性对可靠性最低的部件最为敏感。在并联系统中,系统的失效率等于各部件均失效的概率,并联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是可靠性最高的部件。在复杂系统中,系统可靠性可由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组合而得到,在灵敏度分析中发现,复杂系统可靠性对那些较为“薄弱”的部件的依赖性较大,具体来说,在串联系统中的薄弱部件是可靠性较低的部件,在并联系统中的薄弱部件是可靠性较高的部件。 关键字: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复杂系统,可靠性,灵敏性分析

目录 摘要 .................................................................................................................................................. I I 1 序言 . (1) 可靠性数学 (1) 可靠性物理 (1) 可靠性工程 (2) 可靠性教育和管理 (2) 2 串联系统可靠性分析 (3) 串联系统 (3) 仿真 (3) 串联系统性能灵敏性分析 (6) 3 并联系统可靠性分析 (9) 并联系统 (9) 仿真 (9) 并联系统灵敏性分析 (12) 4 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 (15) 复杂系统 (15) 仿真 (16) 复杂系统灵敏性分析 (19) 总结与展望 (21)

可靠性理论基础知识

可靠性理论基础知识 1.可靠性定义 我国军用标准GIB 451A-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中,可靠性定义 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产品规定了的任务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产品规定了的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可靠性的评价可以使用概率指标或时间指标,这些指标有: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失效前时间、有效度等。典型的失效率曲线是浴盆曲线,其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耗损失效期。早期失效期的失效率为递减形式,即新产品失效率很高,但经过磨合期,失效率会迅速下降。偶然失效期的失效率为一个平稳值,意味着产品进入了一个稳定的使用期。耗损失效期的失效率为递增形式,即产品进入老年期,失效率呈递增状态,产品需要更新。 1.1可靠性参数 1、失效概率密度和失效分布函数 失效分布函数就是寿命的分布函数,也称为不可靠度,记为)(t F 。它 是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失效的概率,通常表示为 )()(t T P t F ≤= 失效概率密度是累积失效概率对时间t 的倒数,记为f(t)。它是产品在 包含t 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可表示为)() ()('t F dt t dF t f ==。 2、可靠度 可靠度是指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定量指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记为 )(t R 。通常表示为?∞ =-=>=t dt t f t F t T P t R )()(1)()( 式中t 为规定的时间,T 表示产品寿命。 3、失效率 已工作到时刻t 的产品,在时刻t 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成为该产品时刻 t 的失效率函数,简称失效率,记为)(t λ。) (1) ()()()()()(''t F t F t R t F t R t f t -===λ。 4、不可修复的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记为MTTF (Mean Time To Failure)。?∞ =0)(dt t R MTTF 。 5、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

可靠性理论模拟题

《可靠性理论》模拟题(补) 一.名词解释 1.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 可靠性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是指在遵循系统工程规范的基础上,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一些专门技术,将可靠性“设计”到系统中去,以满足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3. 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最小割集就是引起顶上事件发生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割集。最小径集就是顶上事件不发生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径集。 4. 网络:连接不同点之间的路线系统或通道系统。 5.广义可靠性:广义可靠性是指产品在其整个寿命期限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可靠性(即狭义可靠性)与维修性。 6.可靠性指标分配:指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可靠性指标(经过论证和确定的可靠性指标),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合理的分配给组成该系统的各分系统、设备、单元和元器件,并将它们写入相应的设计任务书或经济技术合同中。 7. 降额设计:使元器件或设备工作时所承受的工作应力(电应力或温度应力),适当低于元器件或设备规定的额定值,从而达到降低基本故障率、提高使用可靠性的目的。 8. 人机系统:指人与其所控制的机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并以人为主导而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系统。 二.填空题 1.可靠性的定义包含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对象、使用条件、使用期限、规定的功能、概率等。 2.由三种失效率曲线所反应,表现产品在其全部工作过程中的三个不同时期分别是: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耗损失效期。 3.对于可修复的产品,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称为平均寿命。 4.失效率函数为常数λ时,可靠度函数表达式可写为: t e t Rλ- = )(。 5.系统进行可靠度分配时,若已知各元件的预计失效率,而进行分配的方法称为阿林斯分配法。 6.简单求解网络可靠度的常用方法有状态枚举法、全概率分解法、最小割集法、最小径集法、不交布尔代数运算规则。 7.割集和径集中反应导致顶上事件发生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是最小割集;反应顶上事件不发生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是最小径集。 8.常用的可靠性特征量有:可靠度、失效率、平均寿命、可靠寿命等。 9.产品失效率曲线一般可分为:递减型失效率曲线、恒定型失效率曲线、递增型失效率曲线。

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

《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 一 填空题(''30103=?) 1 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分析、提高 的工程技术。 2 衡量产品可靠性的四个主要指标包括:可靠度R (t )、 、 、故障率λ(t )。 3 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是指其不能完成 。 4 1983年到1984年,我国汽车行业开展了 ,试验车辆53台,里程36万km 。 5 汽车产品的质量从 是指的汽车的使用价值,从 是满足用户要求所应具备的质量特性。 6 概率加法定理表达式是P(A ∪B)= 。 7 概率乘法定理表达式是P(AB)= P(AB)= = 。 8 n 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央位置的数,称为 。 9 在一批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叫 。 10 在一批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值之差为 。 11 失效概率也称为不可靠度F (t ),通常用 来表示。 12 失效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式是: 。 13 当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平均故障前时间与故障率的关系表达式为: 。 14 基本可靠性反映了产品对维修人力费用和后勤保障资源的需求。确定基本可靠性指标时应统计产品的 。 15 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确定任务可靠性指标时仅考虑在任务期间 。 16 汽车可靠性研究中常用的分布有: 、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对数分布等。 17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二是 ,三是 。 18 可靠性模型主要有以下类型:串联系统、 、 ,此外还有 、复杂系统。 19 串联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 。 20 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 。 21 可靠性预测的流程是 ,自下而上。 22 可靠性分配的流程是 ,自上而下。

可靠性理论

可靠性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失效率的浴盆曲线的三个时期中,不包括下列的() (A) 早期失效期 (B) 随机失效期 (C) 多发失效期 (D) 耗损失效期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2. 指数分布具有的特点中,不包括下列的() (A) 失效率为常数 (B) 概率密度函数单调下降 (C) 无记忆性 (D) 多适用于机械产品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3. 可靠性的特征量中,不包含下列的() (A) 可靠度 (B) 失效率 (C) 平均寿命 (D) 性价比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4. 失效率为常数的可靠性分布是() (A) 威布尔分布 (B) 指数分布 (C) 正态分布 (D) 二项分布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5. 可靠性特征量失效率的单位可以是() (A) 菲特 (B) 小时

(C) 个 (D) 秒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常见的冗余系统结构中,不包含下列的() (A) 串联结构 (B) 并联结构 (C) n中取k结构 (D) 冷储备系统结构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的三个参数中,不包含下列的() (A) 位置参数 (B) 特征参数 (C) 尺度参数 (D) 形状参数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一个由三个相同的单元组成的3中取2系统,若该单元的可靠度均为0.8,则系统的可靠度为:() (A) 0.512 (B) 0.992 (C) 0.896 (D) 0.764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9. 有四个相同的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其可靠度最高的系统结构是:() (A) 四个单元串联 (B) 四个单元并联 (C) 两两串联后再互相并联 (D) 两两并联后再互相串联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0. 故障树分析方法的步骤不包括以下的:() (A) 系统的定义

可靠性理论试卷

《可靠性理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可靠性 2.失效率 3.可靠性设计 4. 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 5. 网络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常用的可靠性特征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产品失效率曲线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该产品从开始使用到失效前的工作时间(或工作次数)的平均值称为____________。 4. 失效率函数为常数 时,可靠度函数表达式可写为:____________。 5. 为了使系统达到规定的可靠度水平,不考虑各单元的重要度等因素而给所有的单元分配相等的可靠度,这种分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6. 简单求解网络可靠度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故障树中表示事件之间逻辑关系的符号最基本的两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常用的漂移设计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概述广义可靠性的定义和意义。 2.概述并举例说明系统的工程结构图和可靠性框图间的关系。 3.概述可靠性指标分配的准则。 4.化简图1的故障树并做出等效图。

图1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各10分,第3小题20分,共40分) 1. 在一个正处于基坑施工阶段的建筑工地,新近送来一批钢材,钢材的失效率为常数, 4104.0)(-?==λλt ,试求可靠度为R=99.9%的可靠寿命t(0.999),以及中位寿命t(0.5)和特征寿命)(1 -e t 。 2. 试比较分析下列四个系统的可靠度,设各单元的可靠度相同,均为R 0=0.99。 (1) 四个单元构成的串联系统 (2) 四个单元构成的并联系统 (3) 串并联系统(m=2,n=2) (4) 并串联系统(m=2,n=2) 3. 已知系统的可靠性框图2,它们的预计可靠度为:R 1=0.60,R 2=0.50,R 3=0.70,R 4= 0.50,求: (1) 试预测系统的可靠度; (2) 求相应的故障树; (3) 故障树的最小割集; (4) 每个底事件的概率重要度; 图2 五. 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论述故障树分析的步骤。 T

(完整)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大全.(DOC),推荐文档.docx

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大全 汽车发动机 压燃式发动机排气 污染物 ?ESC 稳态循环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试验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 ?ELR 负荷烟度0324**GB17691-2005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1试验0512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 ?ETC 瞬态循环方法 试验ECE R49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 ?OBD ?耐久性 压燃式发动机排气0324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2可见污染物0512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ECE R24可见污染物 3 柴油机全负荷烟度 0324DB11/046-1994 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 0512方法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4及装用点燃式发动 0324 0512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法 GB/T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5发动机净功率0324 法 ECE R85发动机净功率 80/1269/EEC 发动机净功率 6发动机性能0324GB/T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7发动机可靠性0324 GB/T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 法 8 发动机产品质量检 0324 QC/T901-1998 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验评定试验方法 9冷却系0324 Q/QJX 004-2003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能力 试验方法 QC/T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10排气消声器性能0324 QC/T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GB/T 4759-1995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离合器1技术要求0324QC/T 25-2004 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27-2004 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台架试验方法

(完整版)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分析、提高产品可靠的工程技术。 2.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是指其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 3.汽车产品的质量从经济学观点是指的汽车的使用价值,从管理学观点是满足用户要求所应具备的质量特性。 4. n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央位置的数,称为中位数。 5.在一批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叫众数。 6.在一批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值之差为样本极差。 7.基本可靠性反映了产品对维修人力费用和后勤保障资源的需求。确定基本可靠性指标时应统计产品的所有寿命单位和所有的故障 8.汽车可靠性研究中常用的分布有: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对数分布等。 9.可靠性模型主要有以下类型:串联系统、并联系统混联系统,此外还有备用冗长余系统、复杂系统。 10.抽样检查中,判断能力用检查水平表示,即判断能力强,检查水平高。 二、名词解释 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2.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设计、研制、生产、试验和管理工作。 3.基本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 4.任务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5.失效概率分布函数:通常用累积故障概率的分布函数来表示产品失效概率或不可靠度,这种函数,称不可靠度函数或累积失效概率分布函数,简称失效概率分布函数。 6.故障率: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7.可靠寿命:指给定的可靠度所对应的产品工作时间。 8.使用寿命: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具有可接受的故障率的工作时间区间。 9.可靠性模型:指的是系统可靠性逻辑框图(也称可靠性方框图)及其数学模型。 10.可靠性分配:把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合理的分配到组成此系统的每个单元。 11.可靠度分配:将设备或系统的可靠度目标值转换为其零部件或子系统的可靠度的过程,即可靠度计算的逆过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 摘要: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和机械设备事故的频发,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论文通过研究汽车零部件失效的类型,丧失功能的原因、特征和规律,提出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措施,为汽车制造部门提供便于改进制造工艺和汽车设计的反馈信息,进而提高汽车可靠性、使用寿命和维修质量。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失效模式;磨损 1.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述 1.1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 所谓失效是指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导致汽车技术状况变差,包括完全丧失原定功能,功能降低和严重损伤等,如果继续使用将会失去安全性和可靠性。因为汽车零部件的技术状况会随着零部件的使用过程逐渐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分析汽车零部件的性能恶化过程,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对于维持汽车的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分类 汽车零部件按失效模式分类可以分为:一是磨损,包括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磨料磨损、微动磨损、腐蚀磨损,如齿轮表面和滚动轴承便面的麻点、曲轴“抱轴”等。二是疲劳断裂,包括低应力高周疲劳、高应力低疲劳周疲劳、热疲劳、腐蚀疲劳,如齿轮轮齿折断、曲轴断裂等。三是腐蚀,包括化学腐蚀、穴蚀、电化学腐蚀,如湿式汽缸套外壁麻点。四是变形,包括过量弹性变形、过量塑性变形和蠕变,如曲轴弯曲、基础件变形等。五是老化,如橡胶轮胎、塑料器件龟裂、变硬等。失效模式是研究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关键,同一个零件可能同时存在集中失效模式。 2.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原因 2.1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 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不合理是造车汽车零部件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汽车零部件的材料选择方面,我国GB5216标准规定的齿轮钢淬透性带宽为12HRC,而美国休斯通用公司为8HRC,日本小松为5HRC,远远不及国外汽车生产企业的标准要求。如汽车零部件的设计方面,轴的台阶处直角过渡、过小的圆角半径、尖锐的棱边等造成的应力集中处,都会成为汽车零部件破坏的成因。 2.2工作条件方面的原因 汽车零部件失效工作条件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工作环境,由于汽车零

可靠性技术发展简介概述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可靠性技术发展简介 01041201

摘要 可靠性理论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对现代军事、宇航、电子等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六十年代开始逐渐发展到研究结构、机械、机电系统及由上述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其应用范围也从比较尖端的工业部门扩展到一般工业部门。目前,可靠性设计和分析技术已成为许多工业部门中产品发展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系统可靠性在理论和研究模式上还有欠缺,需要结合其他理论如模糊理论、人工智能等,是可靠性理论、试验和管理能够更成熟、更完美。 关键词:可靠性工程航空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核工业机械和非电子产品人可靠性现代化

可靠性技术发展简介 二十世纪以前 可靠性是伴随着兵器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的,在人类文明经历了4000多年发展成长的漫长过程中,人类已经对当时所制作的石兵器进行了简单检验。在殷商时代已有的文字记载中,就有关于生产状况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验,对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已有了朴素的认识。与可靠性工程学有关的数学理论早就发展起来了,可靠性工程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概率论早在十七世纪就由伽利略、巴斯卡、费米、惠更斯、伯努利、德·莫根、高斯、拉普拉斯、泊松等人逐步确立。布尼科夫斯基在十九世纪写了第一本概率论教程,他的学生切比雪夫发展了大数定律,他的另一个学生马尔科夫创立了随机过程论,这是可修系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可靠性工程另一门主要的基础理论——数理统计学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可靠性工程的准备和萌芽阶段 除了三、四十年代提出的机械维修概率、长途电话强度的概率分布、更新理论、试件疲劳与极限理论的关系外,1939 年瑞典人威布尔为了描述材料的疲劳强度而提出了威布尔分布,后来成为可靠性最常用的分布之一。 美国 最早的可靠性概念来源于航空。二战期间,因可靠性引起的飞机损失惨重,损失飞机2100架,是被击落飞机的1.5倍。1939年,美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中,提出了飞机由于各种失效造成的事故率不应超过0.00001/小时,相当于飞机在一小时飞行中的可靠度为0.99999,尽管这里并未明确提出“可靠度”的概念。现在所用的“可靠性”定义是在1952年美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电子管的可选性太差是导致美国航空无线电设备可靠性问题的最大因素,美国当时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不能正常工作,其电子设备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仅有30%的时间能有效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防部组织人力,开始对电子管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在1934年成立电子管开发委员会(VTD),1946年成立电子管专业小组(PET)和航空无线小组(ARINC)。这标志着可靠性的起步。 在美国,四十年代改进可靠性的努力集中于质量的提高方面。更好的设计、更强的材料、更坚硬更光滑的摩擦表面、先进的检验仪器等等——强调这一切都是为了延长零件或组合件的使用寿命。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的电动分布通过使用更好的绝缘,高温和试验,和改进了的锥-球形滚柱轴承等办法,把机车所使用的牵引马达的使用寿命从25万英里延长到100万英里。通过对曲轴和凸轮轴的轴承表面进行新式的TOCCO硬化处理大大延长了柴油发动机的寿命。可靠性工程在易维护型设计、以及为预防性的维护安排规划、设施、技术和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四十年代展现的其他显著的进步还有管理部门对于检验抽样方案,高生产率机床的生产控制图,估算水平和促进购买优质产品

可靠性与维修性理论概述

第七章可靠性与维修性理论概述 第一节可靠性概念 一个机械系统、一台机械设备,不管其原理如何先进,功能如何全面,精度如何高级,若故障频繁、可靠程度很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可靠地工作,那么它的使用价值就低,经济效果就差。 从设计规划、制造安装、使用维护到修理报废,可靠性始终是系统和机械设备的灵魂。其中设计制造决定固有可靠性,而使用维护保持使用可靠性。 可靠性是评价系统和机械设备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研究系统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指标随时间变化的一门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功能由单一转向多能,结构日趋复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后使不可靠的因素增多,可靠性水平降低;新机械设备又要考虑更恶劣的使用条件,增加了保证其使用可靠性的难度;一旦发生故障带来的危害往往很严重,维修费用很高。基于以上原因,必须对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 一、定义 可靠性是指系统、机械设备或零部件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保持与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由于可靠性不能用仪表测定,所以衡量可靠性必须进行研究、试验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估计和评定。 二、评定可靠性应注意的问题 (一)可靠性与规定条件分不开 所谓规定条件是指机械设备在使用时的环境条件、使用条件、维护保养条件等。例如:载荷、速度、温度、冲击、振动、润滑、环境、湿度、气压、风沙、含尘量、连续或间断工作等。同样的机械设备在各种使用条件下,其可靠性是不相同的。通常条件愈恶劣,可靠性愈低。 (二)可靠性与规定时间密切相关 所谓规定时间是指机械设备工作的期限,用时间或相应的指标表示。例如,滚动轴承用小时或百万转,车辆用公里。规定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长期的,如若干年;也可以是短暂的,如若干小时。通常工作时间愈长,可靠性降低。 (三)可靠性与规定功能有关 所谓规定功能是指机械设备应具有的主要技术指标。例如:承载能力、工作寿命、工作精度、机械特性、运动特性、经济指标等。 第二节可靠性理论在维修中的应用 一、提高系统和零部件的可靠性 在串联系统中,串联的单元愈多,可靠性愈差;反之,愈简单的机械愈可靠。因此,机械上可有可无的零部件应尽量不要,尽可能把几个零件合并成一个零件。 在并联系统中,并联的单元愈多,可靠性愈好。一般来说,非工作储备系统的可靠度高于工作储备系统。 不论串联或并联,提高其中任何一个零件的可靠度都能提高系统的可靠度。 提高可靠性的主要措施有:

可靠性概论

可靠性概论(一) 1. 可靠性概述 1 .1可靠性基本概念 1 . 1. 1可靠性工程学的诞生 产品可靠性是什么?简单地说产品可靠性就是产品不易丧失工作能力的性质。研究产品可靠性的工程学科称为可靠性工程学。产品的可靠性本应随产品复杂性的增加而早受重视,但事实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对现代科学技术发起来势凶猛的挑战,才迫使人们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研究它,解决它,从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可靠性工程学诞生了。形成可靠性工程学这一学科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四个方面: 1. 产品的性能优异化和结构复杂化之间的矛盾导致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 2. 产品使用场所的广泛性与严酷性从而对产品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产品可靠程度与国家及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4. 可靠性工程学的内部因素有力的推动了可靠性工程学的发展。 1 . 1 . 2可靠性基本概念 产品可靠性的定义:产品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在过程控制系统行业中,可以是一台整机,如差压变送器,可以是

一个装置甚至一个系统,如控制柜、DCS系统,也可以 是一台部件以至一个元器件,如放大器,电阻。总之,可大可小,视所研究问题的范围而定。随着可靠性工程学的发展,人、语言、方法、程序的软件也可作为产品。 “规定的条件”有着广泛的内容,一般分为: 1.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指能影响产品性能的环境特性。单一环境参数可分为四 类: 气候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气压变化、周围介质的相对移动、降水、辐射等; 生物和化学环境:包括生物作用物质、化学作用物质、机械作用微 粒; 机械环境:包括冲击在内的非稳态振动、稳态振动、自由跌落、碰 撞、摇摆和倾斜、稳态力; 电和电磁环境:包括电场、磁场、传输导线的干扰。 2. 动力条件 动力条件是指能影响产品性能的动力特性。一般分为: 电源,主要参数为电源电压和频率、电流等; 流体源(包括气源和液体源),主要参数为压力、流量等。 3. 负载条件负载条件是指能影响性能的负载特性,也包括输入信号的特性。产品的可靠性只有在使用中得以实现,在维护中得到提高。对于使用与维护条件要注意的是完善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说明书。

西南交《可靠性理论》离线作业

西南交《可靠性理论》离线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失效率的浴盆曲线的三个时期中,不包括下列的(C) (A) 早期失效期 (B) 随机失效期 (C) 多发失效期 (D) 耗损失效期 2. 指数分布具有的特点中,不包括下列的(D) (A) 失效率为常数 (B) 概率密度函数单调下降 (C) 无记忆性 (D) 多适用于机械产品 3. 可靠性的特征量中,不包含下列的(D) (A) 可靠度 (B) 失效率 (C) 平均寿命 (D) 性价比 4. 失效率为常数的可靠性分布是(B) (A) 威布尔分布 (B) 指数分布

(C) 正态分布 (D) 二项分布 5. 可靠性特征量失效率的单位可以是(A) (A) 菲特 (B) 小时 (C) 个 (D) 秒 6. 常见的冗余系统结构中,不包含下列的(A) (A) 串联结构 (B) 并联结构 (C) n中取k结构 (D) 冷储备系统结构 7.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的三个参数中,不包含下列的(B) (A) 位置参数 (B) 特征参数 (C) 尺度参数 (D) 形状参数 8. 一个由三个相同的单元组成的3中取2系统,若该单元的可靠度均为0.8,则系统的可靠度为:(C) (A) 0.512

(B) 0.992 (C) 0.896 (D) 0.764 9. 有四个相同的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其可靠度最高的系统结构是:(B) (A) 四个单元串联 (B) 四个单元并联 (C) 两两串联后再互相并联 (D) 两两并联后再互相串联 10. 故障树分析方法的步骤不包括以下的:(D) (A) 系统的定义 (B) 故障树的构造 (C) 故障树的评价 (D) 故障树的拆散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共5道小题) 11.(T)产品的故障密度函数反映了产品的故障强度。 12.(T)与电子产品相比,机械产品的失效主要是耗损型失效。 13.(F)相似产品可靠性预计法要求新产品的预计结果必须好于相似的老产品。 14.(T)故障树也是一种可靠性模型。 15.(F)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单元并联组成的系统,若该单元服从指数分布且失效率为λ,则系统也服从指数分布且失效率为λ/2。

机械可靠性习题

第一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概论 1、为什么要重视和研究可靠性? 可靠性设计是引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而对常规设计方法进行发展和深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现代设计方法。1)工程系统日益庞大和复杂,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表现日益突出,导致风险增加。2)应用环境更加复杂和恶劣3)系统要求的持续无故障任务时间加长。4)系统的专门特性与使用者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5)市场竞争的影响。 2、简述可靠性的定义和要点? 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主要分为两点:1)可靠度,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1)失效率,定义为工作到时可t 时尚未失效的产品,在时刻t 以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第二章 可靠性的数学基础 1、某零件工作到50h 时,还有100个仍在工作,工作到51h 时,失效了1个,在第52h 内失效了3个,试求这批零件工作满50h 和51h 时的失效率)50(-λ、)51(-λ 解:1)1,100)(,1)(=?==? t t t n n s f 2)2,100)(, 3)(=?==?t t t n n s f 2、已知某产品的失效率14103.0)(---?==h t λλ。可靠度函数t e t R λ-=)(,试求可靠度R=99.9%的相应可靠寿命t 0.999、中位寿命t 0.5和特征寿命1-e t 解:可靠度函数 t e t R λ-=)( 故有 R t R e R t λ-=)( 两边取对数 t t R R R λ-=)(ln 则可靠度寿命 =?-=-=-h R t t 4999.0999.0103.0999.0ln )(ln λ 33h 中位寿命 =?-=-=-h R t t 4 5.0999.0103.05.0ln )(ln λ 23105h 特征寿命 =?-=-=--h R e t 4 1999.0103.03679.0ln )(ln λ33331h 第三章 常用的概率分布及其应用 1、次品率为1%的的大批产品每箱90件,今抽检一箱并进行全数检验,求查出次品数不超过5的概率。(分别用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求解) 解:1)二项分布:3590559055901087.199.001.0!85!5!90)5(---?=???===q p C x P 2)泊松分布:取9.001.090=?==np 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