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推进本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托幼一体化的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机构对3岁前婴幼儿教养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特制订《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作为本市托幼园所实施3岁前教养工作的活动指南,也可为家庭教养提供参考。

一、教养理念

1、亲爱儿童满足需求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赋予亲情,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创设良好环境,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婴幼儿开心、开口、开窍。尊重婴幼儿的意愿,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

2、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强调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发展的基础。在开展保教工作时,应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及养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保育与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保中有教,教中重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3、关注发育顺应发展强调全面关心、关注、关怀婴幼儿的成长过程。在教养实践中,要把握成熟阶段和发展过程;关注多元智能和发展差异;关注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能。学会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能在丰富的、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

4、因人而异开启潜能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提倡更多地实施个别化的教育,使保教工作以自然的差异为基础。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人生许多良好的品质和智慧的获得均在生命的早期,必须密切关注,把握机会。要提供适宜刺激,诱发多种经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的学习情景,开启潜能,推进发展。

二、教养内容与要求

新生儿

1、自然睡眠,房间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洁净温馨。

2、按需哺乳,面带微笑,目光注视,经常进行肌肤抚触与搂抱。

3、勤洗澡、换衣裤和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经常对眼睛、脐部、大小便进行观察。

4、提供适量的视听刺激,常听舒缓柔和的音乐声、玩具声和讲话声,常看会动的玩具和人脸等,适宜距离为15-30厘米。

1-3个月

1、自然形成有规律的哺乳、睡眠。及时添加生长所需的营养补充剂。

2、在适宜时间内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和户外睡眠。

3、提供便于抓握、带声响、色彩鲜艳、无毒卫生的玩具,练习俯卧抬头、目光追视、抓握、侧翻等动作。

4、在逗引交流中,对亲近的人和声音产生反应,从微笑发展到大声笑,情绪愉快,培育母婴依恋亲情。

4-6个月

1、睡眠时间充足,逐渐养成自然入睡、有规律睡眠的习惯。

2、用小手扶着奶瓶吸吮奶、水,按月龄添加辅助食品,逐渐形成定时喂哺。

3、在穿衣、盥洗中,乐意接受洗脸、洗手、洗屁股、洗澡。

4、学习翻身和靠坐,主动伸手抓住玩具,并双手自玩。

5、学习辨别亲近人的声音,转向发声(叫他名字)的方向,用“咿呀”声与人交流。

6、注视和学习辨认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人、物和事。

7、对熟悉的音乐有愉快的情绪反应。

7-12个月

1、逐渐形成定时睡眠(白天3-2次,一昼夜15-13小时),自然入睡。

2、逐渐提供各类适宜的食物,初步适应咀嚼、吞咽固体食品,尝试用杯喝水、用勺喂食。

3、配合成人为其穿衣、剪指甲、理发和盥洗等活动。学着坐盆排便,对大小便的语音信号有反应,有一定的排便规律。

4、练习独坐、爬行、扶住行走、捏拿小物件,学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5、模仿成人的发音,听懂简单的词,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指认五官等)。

6、用表情、动作、语音等回应他人。

7、跟着音乐节律随意摆动身体。

13-18个月

1、按时起床、入睡,醒后不哭吵,情绪保持愉快(白天睡2-1次,一昼夜睡14-12小时)。

2、自己用杯子喝水(奶),停用奶瓶吸吮,尝试在成人的帮助下用小勺自己进食,形成定时、定位专心进餐的习惯。

3、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擦嘴、喝水漱口。学用语言或动作表示大小便,并在厕所坐盆便溺。

4、练习独立行走、下蹲、转弯,学着扶栏杆上下小楼梯等。

5、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摆弄和玩乐。

5、模仿成人的单词或短句,学着称呼人、用单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

6、尝试用喜、怒、哀、乐行为表达自己情感。

7、感知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花草和树木、人和物,会指指认认。

8、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跟着音乐做肢体动作。尝试涂涂画画。

19-24个月

1、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昼夜睡13-12小时),睡前要脱衣裤。

2、学用小勺自己进餐,养成吃一口、嚼一口、咽一口的习惯,口渴时喝水。

3、在盥洗时学着使用肥皂、毛巾。在成人的帮助下学脱鞋子、裤子、袜子和外衣。

4、练习自如地走、跑,双脚原地并跳,举手过肩扔球,叠高小积木,串大珠子,并学着收放玩具。

5、学用简单句(双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名字,喜欢亲子阅读、听故事、学念儿歌。

6、辨别周围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物,对物体形状、冷热、大小、颜色、软硬差别明显的特征有初步的认知体验。

7、经提醒与人打招呼,学着在同伴中玩耍、游戏。初步懂得简单是非,学着遵守规则。

8、随着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跟唱简单的歌曲,喜欢涂涂画画。

25-36个月

1、按时上床,安静入睡,醒后不影响别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愿意吃各种食物,自主地用杯喝水(奶)。

3、学用肥皂、毛巾自己洗手擦脸,主动如厕。

4、有模仿成人做事的兴趣,学习自己穿脱简单衣裤、鞋袜,自己洗脸、洗手等。

5、练习钻爬、上下楼梯,学走小斜坡,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有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

6、操作摆弄积木、珠子、纸、橡皮泥等玩具,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7、学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乐意参加阅读活动,喜欢讲述事情和学讲故事、唱儿歌,理解并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8、在生活中感知常见的动植物和简单的数,觉察指认颜色、形状、时间(昼夜)、空间(上下、内外)等明显的不同。开始了解人、物、事之间的简单关系。

9、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愿意亲近老师和同伴,淡化与父母的依恋。有初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学习对人有礼貌,不影响别人的活动。

10、跟着唱唱跳跳,用声音、动作、涂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组织与实施

婴幼儿教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在托幼机构和家庭中进行。

(一)在托幼机构内,其教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之中,具体体现在:

1、营造清洁、安全、温馨的家庭式环境,提供方便、柔和、易消毒的生活设施,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充分考虑给孩子留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关注每个孩子对物品的不同需求,物品放置取用方便。

3、观察了解不同月龄孩子的需要,把握孩子易于变化的情绪,尊重和满足孩子爱抚、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

4、用轻柔适宜的音乐、朗朗上口的儿歌、简短明了的指导语组织日常活动,让孩子体验群体生活的愉悦。

5、日常生活中各环节的安排要稳定,一项内容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与内容间要整合,同一内容可多次重复。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尽可能多地把活动安排在户外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进行。

6、创设爬、行自如的,能独自活动、平行活动、小群体活动的空间,区域隔栏要低矮。提供数量充足的、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

7、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孩子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

8、以蹲、跪、坐为主的平视方式,与孩子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个别交流,成人的语速要慢,语句简短、重复,略带夸张。关注孩子的自言自语,在自愿、自发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动,主动与孩子交谈。

9、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适当创设语言交流、音乐感受及肢体律动等集体游戏的氛围,引发孩子的模仿学习。

10、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及时捕捉和记录孩子行为的瞬间,用个案记录和分析的方法,因人而异地为孩子的发展制定个别化的教养方案及成长档案。

11、家园共育,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活动,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

12、为不同月龄孩子的父母提供早期教养服务。在尊重家长不同教养方式的前提下,给予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

(二)在家庭中,其教养活动的操作与实施,主要体现在:

1、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2、为一岁以内的孩子提供色彩对比明显、适量的挂件、玩物和图片,经常移动变化,防止孩子斜视。

3、供充足的奶量和水份,按月龄添加辅食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补充剂,引导吃各种适宜的食物,注意个别差异。

4、干净卫生的便器,细心观察护理,了解孩子的便意,给予及时回应。教会孩子主动表示大小便,逐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5、创设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睡眠。

6、提供保暖性好、透气性强、宽松适合的棉织衣物,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学习穿脱衣裤和鞋袜。

7、父母应保证每日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到及时赞许,适时引导,满足孩子的依恋感和安全感。

8、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9、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在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与孩子多讲话,进行沟通交流。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和有声读物,多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进行面对面的亲子阅读。

10、选择轻柔、愉快的音乐,让孩子倾听、感受。经常与孩子一起唱童谣、歌曲。

11、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提供适合的玩具,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帮助他们积累各种感知经验。

12、创设与周围成人接触,与同龄、异龄伙伴活动的机会,感受交往的愉悦。

13、选择身体健康、充满爱心、仪表整洁、具有一定育儿知识技能的照料者。

14、家庭与育儿机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沟通,相互协调,保持教养要求的一致性。

15、在家庭中设置“儿童保健药箱”,及时处理意外突发的小事件,确保孩子健康安全成长。

16、利用社区教育、卫生资源,定时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格发育检查,预防接种,并参加有关育儿知识讲座及亲子活动。

四、观察要点

0-3岁婴幼儿发展水平“观察要点”,由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四方面组成,其完整地、综合地体现在每一位婴幼儿身上。因此,保教人员和家长应掌握0-3岁婴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内容,并自如地运用至日常教养中,促进每一位0-3岁婴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由于遗传、营养、教育等因素的影响,0-3岁婴幼儿的发展有个体差异性,表现为发展的速度不同、特点不同,而且就其本身而言,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因此,保教人员和家长在观察孩子的行为时,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对异常行为,应及时就诊、及早矫治。另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偶发行为(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还是稳定行为。对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应及时提供刺激,促使其向稳定行为发展。

保教人员和家长应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正确、科学地对待观察活动和观察结果。

观察对象:新生儿(0—1个月)

2—3岁早教活动方案

2—3 岁早教活动方案 一、教师指导语(自主意识期25-36 个月) 2—3 岁的宝贝各方面的变化最大,他会让你大吃一惊,宝宝的体能增强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加深了,情感理解和语言能力也有了突飞猛进。已经能跑能跳,能说会道,什么事都想研究,一会儿爬上椅子,按住水龙头,搞个“水漫金山” ,一会儿又将玉兰油在他的小脸上涂个大花脸,然后特有成就的呵呵笑!他已再不是婴儿,而好象在准备迎接世界的新挑战。 方案一 活动名称:踢球(躯体运动) 适合年龄: 25—36 个月 游戏目的: 1、在家长的帮助下练习踢球的动作,增强腿部的力量。 、培养对球类活动产生兴趣。 2 游戏准备:一个颜色漂亮的球、一块较宽的场地。 1、妈妈或爸爸把球拿出来说:“宝宝我们一起来踢球吧!” 玩法指导: “请爸爸拉着宝宝的一只手,我给你踢过来以后爸爸带 着宝宝再把球踢回来给我,好吗?” 、爸爸带着宝宝与妈妈练习踢球,游戏可反复练习。 2 扩展建议:1、在宝宝踢不到球或不愿意踢时,家长可以帮助宝宝抬 腿向球踢去。当宝宝踢到后给予及时表扬。

2、为了增加宝宝踢球的兴趣,可以邀请一些年龄的小朋 友一起游戏。 注意事项:1、家长在拉宝宝的手臂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拉伤宝宝。 2 、在宝宝踢球时,要引导宝宝身体要保持平衡。 方案二活动名称:漂亮的糖果瓶(锻炼手指小肌肉、感受颜色) 适合年龄:25—36 个月 游戏目的:指导家长让孩子在撕撕、团团、盖盖、塞塞的游戏中,锻炼手指小肌肉群,促进对颜色的认识,发展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游戏准备:大小不一的透明玻璃瓶,各种色彩的纸(软纸、绉纸)。指导语:家长对孩子能走、跑、跳这些大动作的发展往往比较重视,而对孩子小肌肉动作的训练容易忽视,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对大脑皮层神经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孩子画画、写字以及动作操作能力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玩法指导:1、家长和孩子一起先把各色彩纸撕开,团成糖果状,如果孩子的纸团得不紧,同时示范如何能团紧,同时告诉孩子,不团紧就 不像糖果,也塞不进瓶里。 2 、家长启发孩子,先分出“糖果”的大小。 3、家长示范、启发孩子拧开瓶盖。 4、家长指导孩子将“糖果”大小与瓶口大小相比较,大的塞进大 瓶。小的可以放进大瓶,也可以放进小瓶。 5、“糖果”塞好了,和孩子一起将瓶盖拧紧,漂亮的糖果瓶就做 成了,家长要拍手鼓励,称赞孩子能干,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 6、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始终作为孩子的伙伴,与孩子 一同玩,要求不断地与孩子对话,问问“糖果”的色彩、瓶子的 大小,并指导鼓励。 扩展建议:锻炼小肌肉动作的内容很多,如剥鸡蛋、拣刀豆、剥桔子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给孩子创设条件,发展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和手 指的灵活性,培养孩子手眼一致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事项:对30个月以前的孩子不一定强求大小对应,只要能塞进 瓶里就可以了,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随时调整活动内容。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幼儿教师作为从事一种专门化职业得道德引导者、思想启迪者与心灵开拓者,更就就是人才培养教育情境中得主体之一。良好得职业素质会促进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本课程就就是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根据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社区服务与管理岗位,通过学习婴幼儿早期教育这门课得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早期教育智能开发得重要性以及早期教育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组织幼儿进行儿歌、阅读、认知、交往等活动得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对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得认识,感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能够面向儿童教育岗位,如早教机构教师、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师、以及开发相应儿童早教课程等岗位。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双结合得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得动脑、动手得实践能力,为走向相应得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前修课程为:发展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后续课程为:游戏理论、幼儿绘画;本门课程就就是前修课程得后续课程,又就就是后续课程得基础与辅助课程。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面向得工作岗位:如早期教育指导师、幼儿教师、幼儿教学课件制作等一系列相关岗位得分析,本课程将采取课堂基础知识+实训练习+模拟教学情境得结构完成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按照早教老师得工作任务来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设计思路 第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 第二,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

第三,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选择相应得教学手段与方法; 第四,根据本课程特点与职场岗位得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与考核方式。 本课程得参考学时为54学时,3个学分。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得特点及教育重点,了解其智力开发得黄金关键期; 2、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得特点,了解其个性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得特点; 3、掌握婴幼儿发育五大领域以及八大智能得内容,体悟早期教育得重要 性; 4、如何培养幼儿得倾听行为,表述行为及早期阅读习惯; 5、如何利用亲子游戏与瞧图讲故事培养幼儿得语言表达能力; 6、如何利用儿歌与音乐活动促进婴幼儿得音乐感知力与右脑开发; 7、针对不同年龄段(0-3岁)得婴幼儿,开展相应游戏活动得原则及要求。 语言表达能力。 2、2基础从业能力 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2、3课程能力目标 1、具有对音乐得感知能力,有丰富得想象力; 2、能够有效得利用儿歌增进幼儿得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得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4、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0-3岁)得婴幼儿,开展相应游戏活动。 3、学习领域/教学内容 通过职业分析(确定工作岗位,说明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分析(分析综合能力、专项能力)与专项能力分析(确定能力标准),之后进行教学分析(划分课程模块、写出课程大纲), 并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发(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基本环境、内容组织、开发模块课程课件与学习指南)。 表1学习情境/项目描述

3岁孩子家庭教育方法

3岁宝宝家庭教育方法总汇 一、重复练习:专注力培养 一个大约3 岁的小女孩,在玩积木的时候,不停地把一些圆 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它们取出来。这些圆柱体大小 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 子一样。一切过程看上去缓慢而有节奏。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 外观察她的老师便数了数她这种重复的动作,结果是42 遍。所幸的是,周围都很安静,没有人去打扰她,她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到最后她好像累了,环顾了四周后 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这个女孩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 以至于感觉不到有人在一边看着她。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 也出现过,我们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他 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快乐其实孩子们的这种重复练习,正是其锻炼和学习的需要。通 过反复的训练,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得以完善,智力也因此得到 发展。只要一开始教得仔细,甚至细致到每个细节,那孩子们就 会不断地重复这个练习。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我们难以想 象的乐趣和满足,这些动作根本无需大人强迫,他们自己会完成 得很好。 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孩子的能力才得到 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这一重复练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一 直处于忘我的境地,这样对孩子智力的培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自由选择:让我自己做 孩子不喜欢被父母或老师人为地规定,渴望自己选择不同的 事物和行动。这种自由选择,使我们能看到他们心理的需要和倾向。只要有机会,而且保证大人们不去干涉他们,他们总会选择 一些自己偏爱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把小尺子,他们也会玩得不亦 乐乎。 有些孩子在家里,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小到晚餐吃 什么,该看什么电视节目,大到是否参加培训班,一切都是父母 说了算。孩子总有事不关己,无权过问的感觉,因而,他们的童 年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快乐。正因如此,很多孩子都希 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们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们形成乐观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父母在大 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 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但 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比如听任孩子画白马而不是画花草。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更重要的事情。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幼儿家庭教育新理念 《中国妇女报》2005年2月19日的一篇文章报道,题目是《幼儿身心发展亮红灯》,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天津市3到6岁儿童进行抽烟调查发现:近一半儿童存在身心发展欠缺。调查设置了动作、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 成为家长很容易,只要孩子一出生,我们便自然成为家长了。然而,要做个称职的好家长却很不容易,做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就更难。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石。 一、家长要有正确的幼儿教养态度 家长要有以下几种教养态度: (一)“沉下去”的态度 幼儿教育是为了培养优秀、有能力的人的基础教育,绝不是进名牌学校的升学教育。但是,很多家长把眼光超前地放到了将来的考试竞争上,即使是进幼儿园的入学考试,在家长眼里也绝不会等闲视之。幼儿园希望进来的孩子更聪明,于是有的幼儿园的入学登记就演变成了一种选拔,此时似乎就有了优劣之分;家长则希望自己的孩子“冒”出来,要盖过其他孩子。这两种态度的指导思想,都是把孩子往上“拎”,而不是往下“沉”。比较而言,“沉”下去的教育把握了教育的实质,眼

光长远地培养孩子的素养,而不是从小就把他们往“考试机器”的道路上赶。对儿童的培养,往往沉得越深,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越大。 (二)坚持的态度 所谓的坚持,是指态度的一贯性。许多家长不是没有理念,而是看到孩子出现的倾向较难以改变时,他们就放弃了矫正的努力。带孩子是一项很重要,也很难的工作,坚持是必需的。有些家长兴致来了就和孩子亲热一番,没有时间就远离孩子。这样的方式,不但于情感培养不利,而且会影响孩子诸多好习惯的养成。孩子的习惯决定他的一生,好习惯是孩子终生的财富,我们岂可不要?而这笔财富就在家长的坚持中得到—坚持科学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方法。 (三)开放的态度 儿童的成长有开放的内在要求。但许多家长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都显得比较保守。比如,对幼儿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倾向为按部就班,甚至对孩子的限制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代人。这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只有一个,放手不起。其实相反,科学的开放最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家长的思想观念积极开放,孩子就心胸开阔,有助于今后的眼光远大、思维活跃;家长在学习上的开放,有助于各学科知识的交融,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这有益于孩子的学习效能;家长在人际交往上的开放,有益于孩子的落落大方,具有社会人的品质…… (四)快乐的态度 快乐是儿童最需要的财富。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快乐起来。从深层次来说,快乐是一种品质。

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若想要对0-3岁婴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实施,一是理念,而是教育的主体内容,三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实施教育活动的关键一步。今天橙子给大家带来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方案,希望大家喜欢并且能够有所收获。 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方案(理念篇) 1.关爱儿童满足需求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赋予亲情,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创设良好环境,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婴幼儿开心、开口、开窍。尊重婴幼儿的意愿,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 2.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强调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发展的基础。在开展保教工作时,应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及养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保育与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保中有教,教中重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3.关注发育顺应发展强调全面关心、关注、关怀婴幼儿的成长过程。在教养实践中,要把握成熟阶段和发展过程;关注多元智能和发展差异;关注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能。学会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能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 4.因人而异开启潜能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提倡更多地实施个别化的教育,使保教工作以自然差异为基础。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人生

许多良好的品质和智慧的获得均在生命的早期,必须密切关注,把握机会。要提供适宜刺激,诱发多种经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的学习情景,开启潜能,推进发展。 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方案(主体篇) (一)新生儿 1.提供自然睡眠的条件。保持房间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柔和,洁净温馨。 2.按需哺乳。面带微笑注视新生儿,经常对新生儿进行肌肤抚触,与其交谈。 3.为新生儿勤洗澡、勤换衣裤和尿布,保持其皮肤清洁和干燥。细心看护,经常对新生儿的皮肤、大小便、脐部、眼睛等进行观察。 4.提供适量的视听刺激,让新生儿常听舒缓柔和的音乐声、玩具声和讲话声,常看会动的玩具和人脸等,适宜距离为15—30厘米。 (二)1-3个月 1、顺应婴幼儿的生理节律,逐步形成有规律的哺乳、睡眠。及时添加生长所需的营养补充剂。 2、在适宜时间内进行适宜的户外活动和户外睡眠,让婴幼儿接触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3、提供便于抓握、带声响、色彩鲜艳、无毒卫生的玩具,帮助婴幼儿练习俯卧抬头、目光追视、抓握、侧翻等动作。 4、经常面对面地和婴幼儿逗引交流,引发其对亲近的人和熟悉的声音产生反应。促使其情绪愉快,培育母婴依恋亲情。

家庭教育:适合3-4岁幼儿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适合3-4岁幼儿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长,他们的所需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当幼儿成长到三岁时,这个阶段的自立多是因为孩子的任性来表现的。在这个时期的宝宝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父母要如何协助宝 宝学会控制情绪呢? 1、指令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不要因为孩子没有坚持完成这个事情 而责怪孩子,而是要对孩子所付出的每一个努力都要表现出非常的赞赏。 2、协助宝宝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良好的行为举止。如在开饭前 要让孩子作好饭前的准备工作,洗手摆放好自已的小餐具、洗好后的 小手不乱摸东西等着开饭等。 3、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对于三岁的幼儿惩罚时不要让孩子体会 到过于漫长的惩罚期,但为了避免事态的严重发展,让孩子少受一点 挫折的教育也是好的,不过时间要短,惩罚结束后还要想办法让孩子 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面。 四岁宝宝的典型牲是对于游戏会更加地注重。当孩子玩得正引劲 的时候,想让他们放下或是停止就会变得格外的困难。因为四岁宝宝 的自主意识已经很强了,他们明白自已想要什么,所以如果家长强行 的制止就会换会孩子更增强烈的方式来抱怨。有时孩子想要满足自己 某一需求时,还会用隐瞒事实的真相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并 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对于这个时期的教育,父母要尽量配合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需求要与他人的达到平衡,能够这样做。 1、给予宝宝充足的时间去玩游戏,等游戏结束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2、这个时期宝宝的哭闹往往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在孩子哭闹时不 要过于注重,也不要有明显不同于往常的反应。

3、对于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要冷静地对待,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是正常的现象。 从孩子四岁起教育时能够适当地严格一点,因为孩子在四岁前还不了规则和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对于孩子违规的行为父母的处置要言行一致,不要光口头上说要如何如何,却从来都不落实至好到真正的行动上,对于孩子父母要做到言出必行。

0~6个月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案

0~6个月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案 摘要: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基础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奠定的。为了开发儿童潜能,我们根据婴幼儿心理发育规律设计了各年龄阶段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的方案,主要通过"感觉-动作、视知觉,听知觉"训练以及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使儿童各种能力得到整体的提高。在婴儿时期认知能力训练的重点在丰富环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在幼儿时期认知能力训练的重点主要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早期教育活动展开。 关键词:婴幼儿认知能力动作能力习惯和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基础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奠定的。感知觉是人类最初的认识过程和活动,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我的重要手段,婴儿依靠感知到的信息对外在世界作出反应,如果他不能用感官接触到、看到、听到或嗅到、尝到某个物体,则他就很难了解、认识这个物体。记忆、思维、想象、学习、言语等心理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也是在婴幼儿时期奠定的。婴儿生来就有一种被称为无条件反射的先天性反射活动。 在成人的关照下,他依靠这类反射维持自己的生存。如他能吸吮、吞咽、呼吸,能在强光下眯缝起眼睛,他能用哭泣的方式

对各种不适宜的刺激,如痛的刺激、不适宜的温度刺激及不适当的体位等做出反应。 在这些先天的、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他们开接受从成人那里来的"教育",形成各式各样的后天性反射。如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如果总是用一个习惯了的姿势抱他,那么儿自第9~14天开始,每当母亲以这种姿势抱他,即使还没有开始哺喂,他也会有吸吮动作。 这是由于每次母亲抱他的产生的皮肤触觉、关节内感觉以及半规管平衡觉等这些复杂的刺激与紧接而来的食物(母乳)强化 相结合所致。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一哭就将他抱起来,久而久之,小儿就会养成一哭就抱的习惯。一哭就吸吮奶嘴,不拍打摇晃就不能入睡等条件反射,都是小儿生后成人那里接?quot;教育"而养成的不良习惯。因而,婴幼儿的教育应该从他降生之日就开始。 为了更好地进行早期教育、早期干预,促进婴幼儿的智能开发,我们根据婴幼儿感知觉、运动、语言以及社会行为发育的一般规律设计了各年龄阶段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的方案,以便于临床工作中指导家长对小儿进行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 在介绍各年龄阶段的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方案之前,我们先谈谈进行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时训练的原则: 1、婴幼儿各种能力发展均有一定规律,应循序训练,切不

2—3岁早教活动方案[1]

2—3岁早教活动方案 一、教师指导语(自主意识期25-36个月) 2—3岁的宝贝各方面的变化最大,他会让你大吃一惊,宝宝的体能增强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加深了,情感理解和语言能力也有了突飞猛进。已经能跑能跳,能说会道,什么事都想研究,一会儿爬上椅子,按住水龙头,搞个“水漫金山”,一会儿又将玉兰油在他的小脸上涂个大花脸,然后特有成就的呵呵笑!他已再不是婴儿,而好象在准备迎接世界的新挑战。 方案一 活动名称:踢球(躯体运动) 适合年龄:25—36个月 游戏目的:1、在家长的帮助下练习踢球的动作,增强腿部的力量。 2、培养对球类活动产生兴趣。 游戏准备:一个颜色漂亮的球、一块较宽的场地。 玩法指导:1、妈妈或爸爸把球拿出来说:“宝宝我们一起来踢球吧!” “请爸爸拉着宝宝的一只手,我给你踢过来以后爸爸带 着宝宝再把球踢回来给我,好吗?”

2、爸爸带着宝宝与妈妈练习踢球,游戏可反复练习。 扩展建议:1、在宝宝踢不到球或不愿意踢时,家长可以帮助宝宝抬腿向球踢去。当宝宝踢到后给予及时表扬。 2、为了增加宝宝踢球的兴趣,可以邀请一些年龄的小朋友一起游戏。 注意事项:1、家长在拉宝宝的手臂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拉伤宝宝。 2、在宝宝踢球时,要引导宝宝身体要保持平衡。

方案二 活动名称:漂亮的糖果瓶(锻炼手指小肌肉、感受颜色) 适合年龄:25—36个月 游戏目的:指导家长让孩子在撕撕、团团、盖盖、塞塞的游戏中,锻炼手指小肌肉群,促进对颜色的认识, 发展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游戏准备:大小不一的透明玻璃瓶,各种色彩的纸(软纸、绉纸)。 指导语: 家长对孩子能走、跑、跳这些大动作的发展往往比较重视,而 对孩子小肌肉动作的训练容易忽视,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对大脑皮层神 经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孩子画画、写字以及动作操作能力的发展, 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岁宝宝如何教育

2岁宝宝如何教育 一、宝宝脾气大,是谁在作祟 如果不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宝宝脾气异常,基本上就是以下集中情况导致的。 ☆宝宝脾气大是没吃对最新研究证明,儿童情绪不稳与饮食有关,一些儿童脾气暴躁可能祸在饮食。具体原因是: 1.饮食中含钙量少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周身无力。 2.饮食糖分过量食甜点、饮料,会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副肾素分泌过剩,从而引起烦躁、发怒、情绪不稳。 3.B族维生素缺乏糖分摄入过多,要变成热量,必须消耗B族维生素。如果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4.维生素C缺乏精神经常紧张要消耗维生素C,饮食中如维生素C不足,脑神经机能就会降低,也会造成情绪不稳 ☆宝宝脾气大是心理需求:孩子发脾气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婴幼儿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的认识,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因此,当宝宝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比如摔东西或是拉妈妈的头发。但是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偶尔出现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宝宝惯有的一种习惯。 ☆脾气大是两岁宝宝毕经阶段:两周岁左右的宝宝普遍存在一个心理成长过程,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摔玩具,和小朋友闹别扭就挥起小拳头。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是几乎所有的宝宝在两周岁左右都会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只是有些宝宝表现的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 ☆宝宝脾气大是在要求更多的爱: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都比较弱。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却不知怎么表达。有的孩子为了引起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会故意做出一些表现异常现象,像咬人、打人、撒谎、哭闹等行为。有攻击力倾向的宝宝并不一定都是个性强悍的,反而是因为内心比较脆弱,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罢了。

1~2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案

1~2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案 摘要: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基础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奠定的。为了开发儿童潜能,我们根据婴幼儿心理发育规律设计了各年龄阶段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的方案,主要通过"感觉-动作、视知觉,听知觉"训练以及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使儿童各种能力得到整体的提高。在婴儿时期认知能力训练的重点在丰富环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在幼儿时期认知能力训练的重点主要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早期教育活动展开。 关键词:婴幼儿认知能力动作能力习惯和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第一节 1~1岁半幼儿训练方案 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觉知觉活动,是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儿童观察事物是通过各个感觉器官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应从发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能力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注意到的事物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 (1)观察事物的特性 ①识别大小。教小儿比较物体的大小,开始可选择形状类似,大小差别显著的物体来练习,如大娃娃与小娃娃,大杯子与小杯子等。 ②识别形状。 教小儿识别物体的各种形状,对发展观察能力十分有好处。先教小儿识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同种颜

色的纸板如红色、黄色,剪成两套形状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让小儿和家长分别拿一套,教小儿把他手中的圆圈重叠到家长的圆圈上,指给他看,这两个圆圈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的。"再让他把圆圈与其它形状的纸板比较,告诉他是不一样的。 ③识别颜色。 先从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进行识别。小儿这时可能说不出颜色的名称,家长也不必在这个阶段要求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但应让幼儿明白"颜色"这个词的意思,懂得"这种颜色"、"那种颜色"的意思,使他意识到颜色也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发展观察力。 可用一些大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不同的积木方块进行练习,如成人手中拿一块红方块,要小儿从几个方块中挑选一个和成人手中一样颜色的方块。小儿学画时,让孩于注意到小草是绿色的,西红柿是红颜色的,让小儿拿绿色画笔画小草,红色的画笔画西红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儿注意周围物品的颜色,如妈妈的围巾是蓝色的,小儿的帽子也是蓝色的,这时便可告诉这两件东西的颜色是一样的。 (2)发展幼儿注意力。 ①注意力的稳定性。幼儿注意力短暂,不稳定,成人应帮助小儿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于一个物体上或一种游戏中。如小儿玩皮球一会儿就扔掉,正要开始做其他的事情,母亲可拿起皮球,教他一些新的玩法,如教小儿用手使皮球在地面上旋转,或对着墙壁滚动皮球,使皮球碰向墙壁自动滚回来,或用球投篮等。②扩大注意的范围。教注意物体之间的联系,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能力。在培养小儿观察力时,应多带小

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是幼儿园和家庭,但家长们往往把幼儿园当做了教育幼儿的主体。但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而家长应该重视的不仅是幼儿园环境,还应该有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每个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与其他幼儿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然后在幼儿园中教师往往按着普遍的大众的教学方法教导着每一个儿童,在幼儿园中存在很多性格不一,习惯不一的幼儿,但是老师只能在照顾大部分幼儿的前提下花较少的时间对个别儿童进行特别指导,这往往是不够的,于是便出现了家园合作,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等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对幼儿实行更好的家庭教育,有效的实现家园合作。使幼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在一方面,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两个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争执,更多表现出来的不是宽容不是理解,更多的认为自己没错,都是对方的错,然后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这样的问题是容易被忽略的,这便需要家长的合作,需要家长配合并在家庭中就要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有宽容理解的心态。因此,家庭教育在矫正幼儿问题行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意。因此,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并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全面性等特点。首先是启蒙性,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幼儿生长的首要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同的,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以在家庭中生活为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第二便是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深远。第三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0-3岁宝宝教育实施活动方案(3)

0-3岁宝宝教育实施活动方案(3) 2-3宝宝教育实施方案 2~2岁半小儿训练方案 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1)观察事物的特性。 ①比较形状。用一些不同形状的积木,也可用硬纸板剪成不同形状的纸卡,教小儿学会认识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懂得选择同样的图形进行匹配。 ②比较远近。培养孩子远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可用含远近的词引导孩子行为,加强对远近概念的意识,如"和妈妈靠近点"。还可在游戏中,教小儿领会远近的意思。 ③培养孩子观察的更全面,这样孩子可扩大观察的范围,促进思维的发展。带孩子到户外观察,教小儿学会先观察周围总体概况,再集中观察某一特定的事物。 (2)发展幼儿注意力 要注意培养幼儿注意的持久性,集中性。 2、记忆力的培养。 (1)复述话语。随着小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可让孩子复述成人的话语。可从简单的短句开始,然后教长一点的句子如背诵歌词、儿歌、古诗等,以促进小儿记忆能力的提高。

(2)数字记忆。虽然此时小儿对数的概念还不清楚,但机械记忆能力强,通过数字记忆练习,可强化小儿机械记忆能力,如可教小儿记门牌号、电话号码、历史年代等各种数字材料。 3、思维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对因果关系的认识。让孩子看看吹风能使小风车旋转,还能使脸盒里的水出现波纹,将肥皂水吹出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这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探究的热情,促进认知发育。 (2)归类练习。可教小儿根据事物的某些性质练习分类。可按声音分类,将能发出声音和不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归类,还可按颜色、形状、大小、用途分类等等,以提高小儿归纳、概括的能力。 (3)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造成一些明显的错误,让孩子去发现,并鼓励他说出错误所在及解决办法,以培养小儿分辨问题的能力。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表演游戏。可根据故事或童话的情节和内容,让孩子表演,在表演游戏中,小儿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绘画。通过绘画可以提高小儿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引导小儿根据自己对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仔细观察自己所画图画的构图,看看由这些粗细不同的线条搭配成的图像轮廓是否像要画的事物。 (3)音乐。幼儿两岁时就具有听成人有表情唱歌的能力,听歌曲可大大丰富幼儿的音乐听觉感受性。教幼儿留心听歌曲旋律的同时,

3岁宝宝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3岁宝宝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3岁宝宝教育日渐为家长所重视,是孩子一生最关键的教育,所以家长必须引起相关的注意和重视。3岁宝宝的教育,主要责任在家长,教育得好不好直接是家长的问题,请家长认真学习,并付诸实践。 今天我们所讲的是关于3岁宝宝“不听话”的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多年的经验证明,“淘气”的3岁宝宝往往比“老实”的宝宝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宝宝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宝宝的智能。因此,给宝宝一点“不听话”的空间,对提高宝宝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创造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就不能去进行创造。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有“淘气”的机会,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去想象、去活动、去创造。 本文“3岁宝宝教育”的目的: 1、通过实例分析引起家长对自己教育方式的检验和反思。 2、从幼儿身体、意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让家长全面了解三岁幼儿所具有的特点。 3、通过生活中的小例子分析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视程度。 4、通过教学,让家长掌握几种对付幼儿不听话的方法,并从中摸索出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本文“3岁宝宝教育”的重点: 通过讲解让家长了解、正视幼儿的“不听话”是这个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 本文“3岁宝宝教育”的难点:让家长掌握处理以及应对幼儿随时表现出来“不听话”的措施和方法。婴儿到幼儿初期,一般都由成人照顾,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而3∽4岁幼儿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事事要求自己做,做不好也不接受家长意见,更不愿意让家长帮忙,经常由于家长过多干涉而引起对立情绪,烦躁、发脾气,甚至爱哭闹。这是因为幼儿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原因。孩子从1岁多开始认识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直到3岁多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因此,幼儿独立性不断增强,独立愿望逐渐强烈,愿意自己独立行动,以表现自己的意识和能力。甚至不愿接受成人的指令而固执己见。因此,家长即时掌握幼儿心理发展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尊重孩子合理的独立要求,或给幼儿独立自主选择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并认识自己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力量,培养自信心,这有利于独立个性的形成。 如果什么事都怕孩子做不好或怕耽误时间,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事都不愿自己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习惯,这样剥夺了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对孩子发展非常不利。有不少孩子3岁入幼儿园时还不会自己吃饭,就说明了家长对待孩子没有进行教育训练,而是无原则迁就。当孩子不听话哭闹时,也未耐心说服或转移注意力。总之,家长要提高教育水平,研究教育方法,顺利度过这一段年龄阶段。 3岁宝宝教育案例一: 我们平时常常遇到孩子不听话的问题,我也是孩子的家长,也有过这段经历,我非常理解我们家长现在的心情。平时的工作中我也经常遇到好多家长跟我诉苦:“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你叫他干什么他偏不干。还特别好动,好象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要动一动、试一试,你告诉他电源插座不能动,很危险,可他非要去摸一摸,什么都不怕,你说我该怎么教育他。” 3岁宝宝教育案例二: 有一次,我带着我的孩子去买衣服时,碰到一位妈妈领着宝宝买衣服,妈妈被一套漂亮的套装所吸引,并让宝宝试一试,可宝宝偏偏不试,而是拿着旁边的一双旅游鞋不放手,妈妈夺都夺不下,最后孩子号啕大哭,衣服没买成。妈妈只得拉着孩子离开了,并且一边走一边气呼呼地说:“没见过像你这么不听话的孩子,这么漂亮的衣服不要,非要双鞋子,还耍赖,真让你气死了。”

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与分析-最新文档

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与分析 一、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严重性 俗语说:三岁定终身。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发现,宝宝出生时脑重量约是350克;一岁时约950克,占成人脑重的60%;;两岁时脑重约1100克,占成人脑重的70%;三岁时脑重量约1260克,占成人脑重的85%,已经接近成人脑重。这说明,孩子年龄越小,大脑发育速度越快。美国出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对1500多名婴幼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得出结论:婴幼儿有着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并且60%的智力都是在三岁以前获得。可见,早期教育影响人的终身发展,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 二、早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目前,婴幼儿大多以家庭分散抚养为主,他们多分散在各个社区,以社区为依托,教育任务基本由监护人完成。在早期教育知识获得途径的调查中,老一辈主要靠自身已有经验育儿;年青家长主要是从网络、电视、书籍中获得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早教机构获得早教知识的所占比例还是较少。从总体上看,婴幼儿家庭教育呈现出经验式,零散式、跳跃式的特点,具有零星性、随机性和主观臆断性,这种教育方式已经直接影响到婴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大部分家庭都已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表示出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身教育能力和条件无限,许多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教育耐烦等方面存在焦灼和苦楚。因此,家长们还是迫切需要接受专业早期教育机构的指导的。但是鉴于我市目前现状,实现早期教育社区化任然处于理想化状态。 三、我市早期教育市场存在的问题 1、早教机构监管部门的空白 2013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要求试点地区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切实把早期教育指导纳入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体系。2016年,江苏省明确规定,早教机构登记注册须由当地教育部门审批及管理。

浅谈0到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浅谈0到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摘要:20世纪90年代,脑科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0—3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推动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0—3岁的早期家庭教育中,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不是最重要的,这时期的孩子还在用感官直接体验这个世界,因此,注重情感、品质、态度、能力等的教育能促进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本文就0—3岁婴幼儿的早期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婴幼儿家庭教育 0—3岁 据脑科学有关知识可知,婴儿出生时大脑的发育只完成了25%,到3岁时大脑发育就差不多完成了90%。由此可知,0—3岁是婴儿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它直接关系到婴儿将来的成长,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惊人。小孩在听、看、说、摸的同时不断的模仿和学习,促进大脑发育。0—3岁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亲人,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教育。所以说,必须重视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努力促进婴幼儿将来的健康成长。 1 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0—3岁的婴幼儿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是情感、品质、态度等的教育,这些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第一,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建立父母与孩子良好关系的重要方式。0—3岁时,父母每天与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可以培养孩子 对父母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亲子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潜移默化的进行情感、态度、品质的教育。在与孩子说话时要尽量使用正面的语句,以认真的态度去聆听孩子话,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天晚了,宝宝要回家睡觉了”、“宝宝给奶奶送苹果”。 第二,鼓励孩子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有了亲子教育的基础之后,父母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父母适当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创新。对于父母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眼中却是新奇的,父母应创造性的去挖掘孩子的潜能,鼓励他们去探索,挖掘出他们的兴趣,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第三,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的重要方式。父母在教育婴幼儿时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片面的要求孩子去怎么做,应在生活中努力将自己的情感、生活态度无声的传递给孩子。 2 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婴幼儿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肆意干涉孩子的成长。比如说:婴幼儿的学习许多都是从重复练习开始的,他们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事物的内涵,逐渐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婴幼儿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父母不能打断他们,应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这样就能使孩子逐步养成观察世界的习惯,使孩子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世界。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

最新最全的2-3岁幼儿早教方案

最新最全的2-3岁幼儿早教方案 两年的生活经历,宝宝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岁以后,宝宝的乳牙已出齐,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日益灵活,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摆脱了小婴儿的影子。 言语能力的训练: ①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幼儿的词汇量。如带小儿上公园时,给他讲他所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名称。教小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意思,可经常让小儿看图片,给他讲简短故事,教他说歌谣。并经常在话语中使用常用代词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自己、咱们,使孩子逐渐理解各个代词的指代关系。 ②发展语言能力。鼓励小儿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如今天做了什么?,上公园看到了什么等,让他复述故事,讲述图中所描绘的内容。教小儿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职业、单位,自己的年龄等。 两岁左右,儿童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连贯的句子扩展为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型,并且学会使用一些介词、冠词和助动词,感叹词和语气强调也出现了。他们会说这是宝宝的,那是妈妈的,宝宝吃米饭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主要使用简单句,2-3岁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有两种:主谓结构句,由行动主体和行动动作两个部分组成,如娃娃掉了、宝宝睡觉等;谓宾结构句,由动作和动作对象组成,如看电视、找妈妈等。

有关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儿童掌握句子有如下特点: 1.句子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早期的意动句(语言和动作结合表示意愿)逐渐分化,开始用完整语言表示愿望,如宝宝会说咱们玩玩具并等待大人的回答,而在此之前,宝宝多说走、玩具,并拉着大人的手去拿玩具以补充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两岁多的儿童开始使用包括完整句法结构的句子仍时常漏掉主要词类,词序也是混乱的,如宝宝帽子(宝宝戴帽子)。3岁以后,儿童才会说狗狗趴在地上睡觉。 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扩展、灵活。儿童最初的语句结构不能分出核心部分和附加部分,只能说出形式上千篇一律的、由几个词组成的压缩句,稍后能加上修饰语。如宝宝从说呜呜呜发展到呜呜呜去北京再发展到爸爸坐火车到北京,表明儿童运用语言去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智慧与思维。 提高语言能力的活动 1)打电话 活动内容:带小孩开车出去时,装着互相打电话,发出电话铃声,当他应答时,问他窗外看到了什么、问他目的地是哪里,如你在商店里干什么?你喜欢去商店吗? 益处:增加词汇量,锻炼对话能力,激发想象性游戏。

3岁孩子的教育办法

3岁孩子的教育办法 一、不要包办一切: 两三岁的孩子与婴儿有很大区别,他们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较大的转折时期,孩子开始由被动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父母要仍以控制、包办代替为主,这就不符和孩子的年龄特征,必然要引起他们的反抗。父母应从包办代替一切中解放出来,给孩于主动权,使孩子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两岁的孩子吃饭时,喜欢自己拿匙吃饭,但却把饭送不到自己的嘴里,而使饭撒的哪儿都是,父母对这种现象往往足担心吃不饱,强行把匙夺过来。为此,孩子大哭,不愿意。这个时候,父母可准备两把匙,父母拿一把,父母边示范讲解,提醒启发,边往孩子嘴里送饭,这样,既满足了孩子自己动手的心理,又不会让孩子饿着肚子。也促进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二、要让孩子多动手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要使两三岁的孩子较快地学会正确地使用用具,使他们的全身动作协调,只有让孩子亲自活动不要怕孩子做不好而过多的限制。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事,可以要求让他们做一点自理生活的事。如教孩子脱衣、穿鞋、收拾玩具等,这样父母既节省了时间,又满足了孩子的愿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要孩子肯做,做的好与否足次要的。主要是培养孩子那种肯学,肯动手的精神及行动上的独立性。

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不是危险的,贵重的、有毒的东西,能摸即让他摸,能做即做,这对他的个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三、要极度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任何事情处于萌芽状态,都需要耐心地扶植和爱护,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促进事物的发展。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封待两三岁的孩子,父母应该多加耐心,耐心地理解孩子的语言,并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教孩子发展动作和掌握简单的行为规律。两三岁的孩子喜欢做事,又做不好。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笨;或者急于求成代替孩子做:或不断催促孩子快做,结果引起孩子哭闹。父母不应该责备孩子,更不应禁止他们,要看到这是孩子在探索,在学习,在了解自己的力量。如果一味打击他们的探索活动,他的求知欲就会泯灭,并且使他们怀疑自己的力量,扼杀正在萌发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将来学习活动的最大障碍。 对待2~3岁的孩子应当在哪些方面多加耐心呢? 1、帮助孩子发展动作。2~3岁的孩子喜欢做事,但又做不好。父母应懂得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提出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要求,采取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操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2、理解幼儿的语言所要表达的意图。2~3岁的孩子由于刚学会说话,还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善于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理解孩子的意图,千万不要因孩子说不明白而嫌孩子罗嗦,甚至厉声斥责孩子。孩子若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的语言环境中,就可能会形成口吃,或变成不愿说话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