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评价内容与要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评价内容与要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评价内容与要求

《人教版?化学》新课程标准评价内容与要求(成都市)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标准(实验)》对认识性、技能性、体验性三类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和每一类学习目标由低到高的水平层次划分,以及每一水平层次包含的行为动词,本说明相应地将认知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个层次,技能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体验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高水平层次的测试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别、比较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A.初步学习、模仿

B.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C.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A.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B.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C.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必修1

章节考查内容及考查要求考查说明

第一章

学化学

实验

基本

方法

知道常见危险品标识,能举出几种常见

危险品的名称和化学式,了解化学实验

和探究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关注实验基本思路和方法,着

重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除杂问题不要求一般方法,着

重考查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

质的方法和思路及该方法和

思路的类比迁移、应用(如运

用已有知识对给定方案的简

单评价等)。

掌握SO42-的检验方法,写出相应的化学

方程式

了解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和思

写出蒸馏和萃取中的主要仪器名称,了

解蒸馏和萃取装置,掌握实验的方法。

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蒸馏、萃取、

分液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化学

计量

在实

验中

的应

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知道物质的量、

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转化关系

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理解摩

尔等概念,强调其应用价值。

测试时注意概念的联系,不强

调概念的简单记忆。对计算的

要求不扩展和加深。

理解摩尔质量概念,知道物质的量、摩

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理解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知道物质的量、

化学

气体体积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化学

计量

在实

验中

的应

能利用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气体

摩尔体积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利用物

质的量浓度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容量瓶的规格和使用方法,能正确

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

液,能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

能利用溶液稀释前后的计算关系进行简

单计算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

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物物

认识分类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交

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利用分类法

对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

类。

从分类的角度认识化学物质

和化学反应。着重考查学生是

否具有分类的思想及利用分

类的方法了解和分析分散系。

胶体性质不作要求。

了解分散系及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分类

依据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会制备

氢氧化铁胶体

了解丁达尔效应及丁达尔效应是区别胶

体和溶液的常见物理方法。

及其变化离

知道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重视考查从微观离子角度认

识化学反应。有关离子方程式

的考查注重基础性,不涉及利

用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复

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能写出常见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在水

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并从电离的角度

认识酸、碱、盐的定义

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从微

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

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判断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能

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能正确写出其离子

方程式

能举出具体实例说明离子反应在混合物

分离、物质提纯和鉴定等中的重要意义

能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判断氧化还

原反应

着重基本认识和基础分析的

考查,不要求概念的机械记忆

和复杂氧化还原的分析。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并能够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

应(双线桥法)

能够从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的转移角度

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

反应等概念,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涵义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的表示方法(单线桥法)

第三章

属金

知道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能从分类的

角度知道常见金属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

关系

利用分类思想,从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角度了解金属

及其化合物知识。关注常见物

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在

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着重考

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

变化的理解及从分类、离子反

应、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对元素

及其化合物性质进行探究的

能力。实验能力亦是考查的重

点,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实验

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或信息

处理、实验基本设计和实验方

案的简单评价等。只要求物质

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简单

计算。不涉及元素族和元素周

期律的考查。不涉及双水解。

能从多角度有序观察和认识有关钠、铝、

铁、铜的实验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能

够通过现象归纳分析钠、铝、铁、铜的

相关性质(与非金属(氧气等)、水、酸、

碱、盐的反应)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通过铁与水蒸气反应的科学探究,了解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知道化学反应实

验装置设计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用物质的量等物理量在化学方

程式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够正确描述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碳酸

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颜色、状态

能够正确描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现象;写出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与

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够正确描述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

应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

式;掌握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实验

及其化合物重

方法,写出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

解性的相对大小;知道焰色反应及其用

途,掌握用焰色反应鉴别钠元素和钾元

素的方法

知道Al2O3是两性氧化物,Al(OH)3是两

性氢氧化物

掌握Al2O3和Al(OH)3的重要性质,并会

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

会选择合适的药品在实验室制取

Al(OH)3

知道FeO和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

知道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主要性

质,并能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

程式

了解制备Fe(OH)2和Fe(OH)3的方法,会

解释Fe(OH)2转变成Fe(OH)3沉淀的原因

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

理解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了解氢氧

化铝、氢氧化铁的受热分解规律

知道Fe2+和Fe3+的检验方法,掌握铁盐的

氧化性和亚铁盐的还原性以及二者间的

相互转化并能够用实验加以解释

通过对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比较和归纳,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知道合金的特点

知道铜合金、钢及其分类

能列举铜合金、钢、铝合金等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通过金属材料的发展变化,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知道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原子

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进一步考查学习元素及其化

合物时是否有分类观及是否

能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角度

认识和分析具体的化学反应。

着重考查学生非金属及其化

合物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

运用有关知识解释、解决生产

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不

涉及元素族和元素周期律的

知识。倡导模拟科学探究的过

程,考查学生实验探究和具体

情境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认识二氧化硅及硅酸的主要性质并正确

书写化学方程式;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认识硅及硅酸钠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产品的

性能、用途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了解氯元素的存在,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知道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描述实验现象,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

第四章

物素

程式能力

能从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判断和

分析氯气与氢气、钠、铁、铜、水、氢

氧化钠溶液及某些具有还原性物质

(Fe2+)的反应

理解漂白粉的生产原理和漂白原理;知

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作用

说明次氯酸的重要性质(强氧化性、不

稳定性、极弱酸)

掌握Cl-的检验方法,写出相应化学方程

式和离子方程式

了解硫元素的存在,写出常见硫化物和

硫酸盐的名称及其化学式

了解硫、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

氮的物理性质

了解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了解

氮气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写出化学方程

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写

出化学方程式,认识亚硫酸的酸性和不

稳定性;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条

件,写出化学方程式,知道二氧化硫是

化物一种酸性氧化物

了解三氧化硫与水、碱性氧化物、碱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能用实验说明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不同

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和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设计实验使二氧化氮尽可能多地被水吸收,画出装置简图,说明现象,解释原理

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

硝酸知道氮的固定,了解氮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了解氨的溶解性,会分析实验现象并进行实验设计

了解氨气与水的反应,了解NH3?H2O的不稳定性;写出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了解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了解常见铵盐的名称及化学式

知道铵盐的热不稳定性,写出NH4Cl、

硫酸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知道铵盐与碱的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和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

设计方案,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知道常见的酸(盐酸、硫酸和硝酸等)的组成特点及酸的通性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电离过程

比较浓、稀硫酸的氧化性;通过实验了解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写出浓硫酸与铜、碳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知道氮的多种化合价,能从氧化还原角度认识硝酸的氧化性

了解浓、稀硝酸与铜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能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

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

知道硫酸和硝酸的用途

必修2

章节考查内容及考查要求考查说明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元

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关注科学探究,着重

考查学生通过实验

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推测元素性质和原

子结构的关系,从而

深刻理解元素周期

表中的元素位置及

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的能力

知道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知道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知道主族和副族的

表示方法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

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知道碱金属、卤族元素结构和性质的相似

性以及递变规律

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知道同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

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在初中有关原子结

构知识的基础上,学

习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核外电子的运动

状态、电子排布式、知道电子层的含义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讨论

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

素周期律周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

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

元素的电负性、电离

能的概念及变化规

律等内容不做要求

知道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

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能列举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

应用

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

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

价值

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σ键和∏键)、键

长、键角、键能以及

金属键、分子极性等

内容不作要求。

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初步了解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的

含义

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结构简单的常见离子

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第二章

量化

知道化学健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

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反应热与焓变的涵

义、热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及盖斯定律等

内容不做要求。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含义。

通过实验了解中和热。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

能的相互转化。

能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

的转化关系。

较复杂的原电池、电

解池的电极反应式

的书写不做要求。金

属的电化学腐蚀等

内容不做要求。

能够设计简单原电池

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会写简单原电

池的电极反应

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工作

原理

能分析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的特征、化

学平衡常数、化学平

衡的移动等内容不

做要求。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的

性质、浓度、接触面积;反应的温度、压

强;催化剂)

的速率和限度知道可逆反应的含义

知道化学平衡的概念

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

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第三章

有最

会制作甲烷的分子模型,了解甲烷分子的

结构特点

甲烷的不稳定性不

做要求

了解甲烷的来源和主要用途

知道甲烷的氧化反应,通过科学探究掌握

甲烷的取代反应

知道烃、烷烃的概念

知道烷烃分子的通式,了解同系物的概念

了解烷烃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了解烷烃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能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及同分异构体

能书写简单有机物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科学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描述并解释

有关现象

乙炔的性质暂不作

要求。苯的同系物的

性质暂不做要求了解乙烯的结构特点,知道乙烯的氧化反

应和加成反应,写出相应反应方程式

机化合物和

认识乙烯的主要用途及其在化工生产中

的重要作用。

了解烯烃的含义

了解苯的来源和主要物理性质

了解苯的结构特点

推测并设计实验了解苯的燃烧、取代反

应、加成反应,写出相应反应方程式

认识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乙醇的结构特点,知道其官能团。卤代烃、酚不做要求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

知道乙醇的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

化氧化等化学性质,能进行有关实验,描

述和解释实验现象

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乙酸的结构特点

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写出乙酸的分子

式、结构简式,知道其官能团

科学探究乙酸的酸性,通过实验掌握乙酸

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含义

基本营养物质了解糖类、油酯、蛋白质的分类和化学组

蛋白质、氨基酸的结

构和性质及其在生

命科学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暂不做要求知道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具有相

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通过实验了解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

征反应。

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知道糖类、油酯、

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知道糖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油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开

理解铝热反应实验原理,描述并解释实验

现象

金属冶炼除基本原

理和化学方程式外,

暂不做要求知道铁、铜、镁、铝、钠等常见金属的冶

炼原理,正确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进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设计从海水

中提取溴的流程,正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海水的淡化,晒盐,

氯、溴、镁的提取等)。

资源的开发利用海

能以海水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

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方法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的重要价值。

了解煤的成分,知道煤的干馏及其产品和

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

造成的环境污染。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书

写暂不做要求知道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能写出相

关的化学反应式

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通过乙烯的加聚反应了解常见高分子材

料的合成,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

认识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在化工

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回收利用。

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

维)在生产、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说明

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

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知道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

重要性。

选修3 物质结构和性质

章节考查内容及考查要求考查说明第

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原

知道能层和能级的含义以及每一能级数和各能

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并能正确表示能

层与能级

只要求学生学会用

能层、能级理解原子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

布的,不要求引入四

个量子数来描述核

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了解构造原理,

并能熟记电子进入能级排布的先后顺序

初步学会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

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能归纳出书写原

子、离子的电子排布式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熟练书写常见元素(1~36号)原子的

简化电子排布式和外围电子排布。能将基态原

子的电子排布式、外围电子排布、简化电子排

布式互换书写。

知道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的概念。知

道吸收光谱、发散光谱并了解其简单应用。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

了解电子跃迁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简

单应用。

知道电子云、原子轨道、电子自旋的涵义

知道不同电子式的形状、伸展方向、能量高低

顺序和表示形式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所遵循的

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会书写常见元素(1~36号)的电子排布图。

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认识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能推出各

周期的元素总数和金属元素总数,能根据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判断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能根

据1~3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原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式

复习元素的核外电

子排布、元素的主要

化合价、元素的金属

性和非金属性周期

性变化,主要考查原

子结构与族、元素分

区的关系;原子半

径、电离能以及电负

性等元素性质的周

期性变化规律

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知道

过渡元素、非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在周期表

中的位置及原因

认识周期系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周期系的螺旋

式发展规律

了解原子半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能比较常见

单核微粒半径大小

知道原子电离能的涵义

认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第一电离能的

变化规律,了解元素电离能与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的关系

能用元素电离能说明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

易、元素主要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

知道电负性的涵义。能根据元素电负性大小判

断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了解元素的电负性和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关系,认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及简单应用。

了解锂和镁、铍和铝、硼和硅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

第二章

分子结构共

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知道

共价键有饱和性

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形成的原理

及强度大小。判断常见分子中的σ键和π键

知道共价键的键能、键长、键角等涵义。能用

键能、键长说明化学键的稳定性和简单分子的

活泼性。能用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空

间构型。知道共价键的方向性

了解等电子原理,会计算价电子数和识别等电

子体

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体”结构、化学键特征

和部分性质的相似性

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掌握常

见分子的立体结构,能写出分子结构式、电子

式、化学式。

能利用价层电子对

互斥理论对简单共

价分子的结构进行

推测,能利用杂化轨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掌握分子或离子中

人教版小学新课标古诗10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 目录 1、江南(江南可采莲)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3、敕勒歌(敕勒川) 4、咏鹅(鹅鹅鹅) 5、风(解落三秋叶)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10、春晓(春眠不觉晓)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14、鹿柴(空山不见人)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汜轻尘)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18、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2、早发白帝城 2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2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27、绝句(迟日江山丽)28、江畔独步寻花 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3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38、池上(小娃撑小艇) 39、忆江南(江南好)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41、悯农(锄禾日当午)42、悯农(春种一粒粟) 43、江雪(千山鸟飞绝)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4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48、蜂(不论平地与山尖)4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50、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5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52、书湖阴先生壁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二、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改革中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奉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

浅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1-08-09T10:42:37.50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梁永红[导读]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梁永红(新密市职教中心河南郑州452370)摘要: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在教学 中仍存在着较多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本文将从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这方面探讨一下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语文教学。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情境情感体验主体近两年来,在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遇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材,以前的教学方法都不用了,今后的语文课该怎么上?另外,有些老师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个专家说,对新课程改革还有一点感受;听两个专家讲,就变得模糊了;再听第三个专家一讲,你讲得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以前一样。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处于彷徨状态,有点无所适从了,到底今后的语文教学该怎样进行呢? 先从教师说起。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教师的关注有一些新表现:(1)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4)关注学生的处境和感受。这些是在以精英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框架中难以实现的,新课程为教师开辟了新的课堂专业生活。 这些变化在语文课堂上是怎么表现的呢? 一、教育理念的变化 在新课程中,我们将看到的教育理念的变化有: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例:王老师担过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迫于开学后的压力,每天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望着办公室桌上如山的作业,有时感觉批改它们真是一种折磨。一天,她突然有一个想法:让学生“自设作业”。学生先是吃惊,马上便是一种带有新鲜感的激动和喜悦。“自设作业”的要求就是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自由发挥。第二天,她打开作业,这是怎样的一些“作业”啊——有“老师,考考你”,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的;有的申请当下次班会的主持人,并设计了活动方案;有的干脆是一幅“我的自画像”,画自信而调皮;更有别出心裁的孩子,像精心侍弄一个花园那样,把自己的作业点缀得多姿多彩。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当下午放学前她把作业发下去时,孩子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味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机会,王老师又指点他们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突出语文性。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同学的作业中生了根。同时王老师还高兴地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成绩也随着学习兴趣的浓厚而“水涨船高”了。 二、教学方式的变化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习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能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张老师进行了发现式学习的尝试,即“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后来,他尝试上了一节语文课——《三顾茅庐》。初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以后,他布置学习课文,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把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文字进行比较阅读;发挥自己的感悟能力,领悟文章的妙处,然后每组讨论交流,特别强调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这一番话还真的起了作用。“能发现多少就说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了更多自由的空间;“看谁思维最敏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时教室内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神力都高度凝聚到对课文理解感悟这一教学重点上来了。 三、教学情境的变化 教学情境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新的课程因素的增加和教学环境的改变。这样,常规教学活动的框架将发生变化,常规教学活动的方式将发生改变,新的教学工作方式也将随之建成。 在新的教学情境中,不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师生间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范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母亲节前夕的一节说话课上,她问学生:“小朋友,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大家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尽管一年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弱,说话还不十分规范、连贯,但说起他们的妈妈还是有说不完的话。范老师抓住契机,夸奖、鼓励他们并让他们写下来,伴着“我的好妈妈”的音乐创设的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了不说不快之感。写完后让一些学生念,并和小朋友一起点评,学生当场修改后范老师接着给学生准备了一份书信的格式,教小朋友们运用,同时教给了他们一些急用又不会写的字,放学后,学生都乐滋滋地揣着这封信回家了。 周一返校后,学生个个都情不自禁、争先恐后地向老师汇报………… 其中李佳度的妈妈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范老师,当我看到儿子人生中的第一封信时我真的好感动,你不但教会了我儿子拼音识字,而且还教他怎样做人。作为家长我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在范老师的课上,当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了愉快的时候,课程也就适应了学生的发展。范老师的这节课从小处着眼,针对目前社会上的独生子女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只知被动地接受爱的现象,抓住“母亲节”这一契机,罗列妈妈平时对孩子的关爱,从而激起了学生热爱妈妈、尊敬妈妈的思想情感。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科学性与思想化统一的原则,既训练了说话与写话能力,又使学生从小懂得了学会关心他人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它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参考文献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进度表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 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 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 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XX中学2015年寒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教案 时间:2015年1月24日 地点:XX 参加人员:XX中学全体教师 培训人:XX 主题: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内容: 一、什么是“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是继2001年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

任务要求。 ?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此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审慎设计等特点。 二、什么是“有效课堂”? ?定义: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 ?目的: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三、构建“有效课堂”具备的条件 ?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指明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 ?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并借助一些技巧。 四、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五六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改小策略 敦化市第三中学时海英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传统式教育已彰显出它的弊端:老师备课、讲课、批作业,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这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全部。老师作为教学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现成的理论知识,而大纲中要求培养的技能、态度、价值观等都无法获得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需要进行改革,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从2011年起,我们学校的领导就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首先在6个实验班采取“两个同步”的教改模式。在初步探索中有了一定的收效。自2012年9月起,教改工作在全校铺开。我们八年级语文组也在语文课的教学上进行了改革和尝试:积极倡导学案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使学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孩子们真正感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两个同步”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教师课前的备课”同步,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这其实就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助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教学策略,以“还学生以自主,还教育以本色”为理念,以“精讲高效、精练互助”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

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总的教改方向的指引下,我们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精诚团结,互助合作,在不断的总结和提炼中,构建了语文新授课和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策略。现总结如下: 一、语文新授课五步教学法。 教学流程: 自学感知 ---自主研读---合作释疑---巩固拓展----总结提升(一)、自学感知。 老师出示预习学案,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学生先独自完成学案内容,再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检查,重 点是1、2号(学师)给3、4号(学徒)检查,指出错误地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包括梳理文章的结构以及说说初读感 受。先小组内发言,之后派代表发言。小组之间可修正补充, 老师最后总结。 (二)、自主研读。 1、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2、布置自主研读内容及需要完成的题目。(包括读课文;划出疑 难点;需要思考的问题;划出文中精美的段落和句子,赏析美点、妙点;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等。) (三)合作释疑。 1、小组内成员之间交流,主要是组长检查成员的自学情况, 不足之处由其它同学补充。并将仍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记录下来,老师巡视,掌握各组学习进展情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院,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二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位置,25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加减法中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组成的,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2018-2019学年度(下) 经过多个学期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的教学听评课活动已步入规范化轨道,形成了较为科学完整的运行体系。本学期听评课活动开展顺畅,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学效果总体较好,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校内听评课 本学期,我校共有79个教学班,任课教师174人(含外聘教师)。截至期末,教研处已完成了全体任课教师的听评课任务,覆盖至全部教学班级。 1.保持听课过程的人性化设计,听课前一天即将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做出预告,给授课教师充分的准备时间。听课后与课堂特色鲜明或存在商榷之处的授课老师及时沟通、交流,以突出听评课透明度和教学评价的指导意义,深化对教者的尊重和理解。 2.教研处听课人员工作中遵守劳动纪律,尊重任课教师和学生。听课时预铃到位,认真跟随教师授课过程,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按要求填写常规教学评教表,如实记录任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特色创新的情况。 3.留取教师授课照片作为工作素材,并于听课当日在校

群中发布,以展现教师课堂风采,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 4.听课后综合同组听课领导、听课教师意见,总结该堂课存在的优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将结果录入教师评价数据库软件。 5.听课人员在工作中注重积累,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完成每月的教学诊断报告,最终汇总整理形成部门月诊断报告。 (二)同课异构教学诊改 继续加强、推进课堂教学诊改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本学期教研处将重点放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诊断与改进上,组织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旨在提升教学教研的能力,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 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由同科目的不同教师执教同一课题,鼓励教师精心研究大纲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学法,在相同的展示平台上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根据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方案的规定,各系从执教2018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中各选派一名教师,组成四个学科的教研小组,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研究选定同一课题——多种理解设计教学——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探求更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策略,从而突出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关系?课程标准总纲是什么? 悬赏分:30 |解决时间:2009-3-10 13:58 |提问者:偶林鱼 最佳答案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其中《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即《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那么,新课标与现行的指导纲要(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相比有哪些不同呢?在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理解了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并对信息技术新课标有了较深的认识,下面就把我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献给大家分享并恳请指正。 一、课程目标 (1)《指导纲要》将小学、初中、高中合在一起,列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2)《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它标志着信息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信息素养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三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浅谈如何落实数学课堂下新课程标准理念

浅谈如何落实数学课堂下新课程标准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课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今天,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创造各种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用于提高学习效率。 一、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一)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讲授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有的教师反映这部分内容难教,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还是不会画,甚至认为这部分内容难学,产生厌学情绪。我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顶点旋转,然后让学生用透明的白纸蒙住书上例题中的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后练习旋转,再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变换不同的旋转角度、变换不同的图形,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也明白怎样判定所画的旋转图是否正确,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热情。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二)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因材旌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教学学进进度度表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 3.1~3.5 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应用题 2 3.8~3.12 三步计算应用题 3 3.1~3.19 三步计算应用题~简单的数据处理 4 3.2~3.26 求平均数~整理和复习 5 3.29~4.2 十进制计算法~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6 4.5~4.9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减法的意义 7 4.11~4.16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除法的意义 8 4.19~4.23 除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 9 4.26~4.30 计量的产生~名数的改写 10 5.1~5.7 休息 11 5.1~5.14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大小的比较 12 5.1~5.2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3 5.2~5.28 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4 5.31~6.4 整理和复习~角的度量 15 6.7~6.11 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 16 6.1~6.18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7 6.21~6.25 整理和复习 18 6.28~7.2 总复习 19 7.5~7.9 复习、考试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 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 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 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A版数学目录(超详细完美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A版数学目录(超详细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目录 新课标A版必修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 念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单元测试 ?综合专栏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 1.1集合 ?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实习作业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本章综合 1.1集合 ?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 示 ?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 系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本节综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 1.2.1函数的概念? 1.2.2函数的表示法

?本节综合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 1.3.1单调性与最大 (小)值 ? 1.3.2奇偶性 ?本节综合 实习作业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本章综合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 2.1指数函数 ? 2.2对数函数 ? 2.3幂函数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本章综合 2.1指数函数 ?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 运算 ?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 质 ?本节综合 2.2对数函数 ?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 质 ?本节综合 2.3幂函数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本章综合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 3.1函数与方程

? 3.2函数模型及其应 用 ?实习作业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本章综合 3.1函数与方程 ?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 的零点 ?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 的近似解 ?本节综合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 函数模型 ?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 实例 ?本节综合 实习作业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本章综合 单元测试 综合专栏 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二章点、直线、平 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圆与方程?单元测试 综合专栏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 1.1空间几何体的结 构 ? 1.2空间几何体的三 视图和直观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 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9 一、总目标 . 9 二、学段目标 . 10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16 第一学段( 1~3 年级) . 16

一、数与代数. 16 二、图形与几何. 18 三、统计与概率. 19 四、综合与实践. 20 第二学段( 4~6 年级) . 20 一、数与代数. 20 二、图形与几何. 23 三、统计与概率. 25 四、综合与实践. 26 第三学段( 7~9

年级) . 26 一、数与代数 . 26 二、图形与几何 . 31 三、统计与概率 . 40 四、综合与实践 . 4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43 一、教学建议 . 43 二、评价建议 . 54 三、教材编写建议 . 6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

附 录 . 75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 75 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 78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 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

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高中新课标人教版必修

高中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组张平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料,通过材料、图表、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基本要求 (1)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2)掌握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点和区位因素。 2、发展要求 (3)运用材料、图表,分析、评价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提 取、分析有关信息。 2、分析讨论,对比分析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表达、交 流学习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的分析,理解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分布。 2、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应用“案例探究—问题引领”的探究性学习课型。 2、采用综合分析法,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分析。

3、充分利用有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设计、制作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2、编写好提供给学生的导学案。 3、由学生自由组合,确定课堂讨论的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先播放视频《美国农业》和水稻种植业图片。 美国和中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一样吗?(不一样)。美国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小麦,中国水稻种植业作物是水稻,它们在生产规模和机械化程度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两种农业生产活动都属于种植业。 <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课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学生学习课本47页到50页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内容(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概况),完成后让学生展示,纠正,简单点评。 一.季风水田农业 <多媒体展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 <分组讨论>依据“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第一组: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这里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第二组: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有什么关系? 第三组: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形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第四组: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组: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第二组: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第三组: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第四组:生产习惯,食物偏好。

(完整版)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

第三章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 一、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1.评价方案 采取听课、测评的方式和领导评价、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评价,一般在期中教学检查中进行,称为期中学生测评,由教务处统一部署,各院系组织实施;二是领导专家同行的听课评价,称为督导随机评议,由教务处教学督导科在全学期实施。 评议工作使用专门表格,对任课教师从教学态度(20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方法(20分)、教学效果(20分)、教书育人(10分)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用量化的分数作为最后结果。成绩按期中学生测评占60%,督导随机评议占40%计算。督导随机评议成绩中,督导组人员评价占总成绩的50%,院系同行教师评价占总成绩的25%,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25%。无督导随机评议的教师将以学生测评成绩为最后结果。各种评价表格见附件。 2.评价方法与程序 (1)时间:每学期开学初至学期结束 (2)评价的实施: 期中学生测评方法:由教务处教务科统一安排时间,由院系教学秘书组织辅导员或班主任具体实施。各班级必须对所上课的教师均进行评价,参加的人数不得少于全班的90%; 督导随机评议方法:由教务处全面负责,在学期初确定听课的重点,列出初步名单,由教学校长审定后实施,并在学期中随时调整。听课评议小组一般5-7人组成,由校领导、院系领导、教学督导室专职人员、兼职督导员、同行教师构成,其中相近专业的人员占三分之一以上。听课评议采取事先不通知任课教师的方法,上课前由教学督导室带领听课人员到上课教室,在课间随机给10位同学发放调查表,课后认真组织评议,形成书面意见和评议成绩,并向被听课教师进行反馈。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导入-作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导入 如果说课堂就是一个舞台,那么一个吸引人的开场白,便显得至关重要。因而教学中,课堂导入不能小视。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在倡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观念下,课堂导入也需要一定的创新。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而传统的课堂导入语言常常是“Let’sbeginourclass,todaywearegoingtolearn…’’等模式。这种千篇一律的导语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经常变化的、生动活泼又具有创新意义的导入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大脑积极思维,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教学做成功的铺垫。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式进行导入:1.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知识是连贯的,系统的。新的知识是在旧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导入新的语言和技能前先复习旧的知识,以旧带新,自然过渡,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使之系统连贯。 例如,从复习情态动词can入手,导入新知识:can的过去式could.复

习时,老师先画好一些图片,并标明一些动作,如:singanEnglishs ong,jump,rideabike,swim…等。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说:Icandoalotofthings.IcansinganEnglishsong.Icanjump.Icanrideabike…然后说:IcouldsinganEnglishsongfiveyearsago.再帮助学生说出其它一些动词短语的句子并用上could.随后再让学生自己造句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他们的思维。这样学生在创新的复习过度中自然而然的接受新课。 2.设疑置悬,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善于在教学之始设疑布阵,引导学生去猜测,去预估,去联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去。 例如,在学习初中英语第二册Lesson82时,老师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下问题:1.Doyoulikelisteningtomusic?2.WhatdoyouknowaboutBeethoven?接着在进行阅读活动前提出问题:1.Whydidn’tthegirlg ototheconcert?2.WhywasBeethovensurprisedtoseethe girl?3.HowandwheredidhecomposehisMoonlightSonata?4.Whydidn’tBeeth oventellthemwhohewas?5.DidyouknowaboutBeethovenbeforeyoureadthis text? 3.直观导入 这种导入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片等教学媒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