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34表达得体改错题含解析74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34表达得体改错题含解析74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34表达得体改错题含解析74

表达得体改错题

1、下面是某小区针对高空抛物现象给全体业主的倡议书正文。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近日来,小区物业多次接到投诉,大伙儿反映小区存在高空抛物的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已习以为常。抛下的垃圾不仅肮脏了小区的环境.同时也威胁着楼下行人的人身安全。我们希望业主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要有道德心,不要乱扔垃圾,并警告家人和亲朋好友不要高空抛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高空抛物,共建美好家园。

2、下面是市面上出售的一款人工智能的开机欢迎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你好,我是星星家庭的成员,来自182星球,我的名字叫“智多星”。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地球人,所以我允许你做我的小主人。我会唱歌、跳舞,肚子里还有上百本中外名著供你拜读。我还会算算术、说英语,你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来向我请教。只要是我会的,定当不吝赐教。相信我们会成为好朋友,务必好好保管我吧。

3、下面是华为公司深圳行政部发布的通知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根据最新消息,超强台风“山竹”将于16日上午到中午从距离深圳150?250千米海面掠过,近距离袭击深圳,可能成为20年来影响深圳最强的台风。

现严肃认真地提醒大家:周六下班后,请赶紧回家,切勿在外溜达。到家前,请在周边超市购足物资。周日尽量不要出去。周一早间出行,若天气情况恶劣,导致出行不易,一切按照公司正式通知为准。遭到极端情况,我们会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及时告诉你,再次提醒小伙伴们,请勿掉以轻心,一定要安全出行。

4、下面是王先生发给同事的贺信片断,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惊悉令郎今年高考蟾宫折桂,谨示衷心蒙贺。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贺意,并附厚礼一份,还望笑纳!

5、下面这段文字是一名学生写给老师的留言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昨天到寒舍造访,不巧您因事外出,未能谋面,特惠赠大作一本,不是很好的地方,欲请雅正!在此深致谢意!

6、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给爷爷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近来身体抱恙否?我们已有几个月从未谋面了,我常常悼念着您。爷爷,您多年对我的不吝赐教,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即将毕业,不久就要填报升学志愿,我准备报考师范学校,您同意吗?请您务必写信谈谈意见。

7、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邀请2019届高三毕业生家长参加学校成人典礼信函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我校将于2019年4月28日上午9时在学校体育馆隆重召开2019届高三毕业生成人礼仪式。18岁是成人起点,意味着成熟,意味着独立,意味着责任担当。因此成人礼对即将走进成人行列的高三学生而言意义匪夷所思。为确保仪式圆满成功,学校领导和老师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我们每一个学生充满热情,鼎力协助。我们无比期待成人礼仪式的精彩呈现,更期待您们能前来见证这个庄严时刻。在此,我们谨代表全校师生诚邀所有高三学生家长务必拨冗出席。

8、下面是某征文启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应征稿件必须是作者原创的,看到了剽窃等问题,将取消参评资格。作者同意授权主办方汇编作品,如不同意,请作者说清楚。征文活动设一、二,三等及优秀奖好几个。组委会聘请名头很响的专家担任评委,面向社会公示后确认。拟定于6月在眷城举办征文颁奖典礼,届时邀请文化学者来现场为获奖者颁奖。欢迎广大文友不吝赐稿。

9、下面是泉港水务集团发布的停水通知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因水泵站变电室电线维护的需要,自2019年月2月12日8:00起,师大附中及周边区域停水,估计工程将于2月12日15:00结束,到时候供水将慢慢恢复。泉港水务集团提醒上述地区的人家做好储水准备。由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①_____改为_____

②_____改为_____

③_____改为_____

④_____改为_____

⑤_____改为_____

10、下面是某校学生写的一则寻物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昨天日暮,本人在鄙校学术活动中心听汇报时,不慎丢失钱包一个,内有饭卡、图书证和身份证等物证,盼拾到者能够璧还。

11、下面是X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X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8年2月11日12、下面是某公园游园须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确保正常的游览秩序,维护良好的游览环境,拜托广大游客文明游园,主动遵守公园管理规定,热爱公共设施,保持环境整洁、禁止随地咯痰,禁止乱涂乱画、禁止踹蹬花草,禁止携带宪物入园……

13、下面是某校长邀请校友来校参加60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2018年12月28日,母校将迎来60周年寿辰。这是校友们耿耿于怀的盛典。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八百余名师生,热忱邀请您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当年意气风发的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我们相信,母校6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请您准时出席。14、下面是实验中学2009届学生为毕业十周年聚会写给老师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错误或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敬爱的李老师:

您好!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离开母校已经有十年了。十年前,我们60个莘莘学子在您的谆谆教导下奋力拼搏,成功圆梦;十午后,老师的深恩我们依然铭记于心。敬爱的老师,我们都想再次倾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

我们决定于2019年5月1日(周三)上午10点在友谊酒店举办实验中学2009届学生毕业十周年聚会。我们鼎力邀请您参加,共同交流师生情谊。我们热切地期盼着您的惠顾。

祝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实验中学2009届学生聚会筹委会

2018年12月10日

15、下面是一位记者采访某著名作家之子时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有些作品还惠存在家。您是他老人家的儿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同时,对您发起的捐赠作品献爱心活动,我们一定鼎力支持。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大伙儿”改为“不少业主”或“大家”;②“习以为常”改为 "多次发生"或“屡次发生”;③“肮脏”改为"污染”;④“道德"改为“公德”;⑤“警告”改为“提醒”。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得体类试题,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而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说话对象的身份、重点谦敬辞的运用等。文中的“大伙儿”过于口语化,可改为“不少业主”或“大家”。“这一现象已习以为常”“肮脏了小区的环境”这两个句子都搭配不当,可将“习以为常”改为“多次发生”或“屡次发生”,将“肮脏”改为“污染”。此处强调的是小区的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环

境),应将“道德”改为“公德”。“警告”用在此处语气生硬,不符合倡议书的文体要求,可将其改为“提醒”。

2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允许”改为“邀请”;

②“拜读”改为“阅读”;

③“请教”改为“咨询”;

④“不吝赐教”改为“尽力解答”;

⑤“务必”改为“请”。

解析:允许:答应,同意。此处是“人工智能的开机欢迎词”,不存在不允许的问题,可改成“邀请”。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此处是说机器人提供名著给使用者阅读,“拜读”用在此处不得体,可改为“阅读”。请教:敬辞,请求人指教。此处是机器人说使用者遇到问题问自己,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咨询”。不吝赐教:不吝借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是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此处是机器人说自己会尽力解答提问者所提的问题,可改成“尽力解答”。务必:指一定,必须的意思,语气含有命令的意味。此处是要求使用者保管好自己,语气要委婉一些,可改成“请”。

3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赶紧”改为“及时”;

②“溜达”改为“逗留”;

③“出去”改为“外出”;

④“告诉”改为“通知”;

⑤“小伙伴们”改为“大家”。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说话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辞的准确运用。文段中“赶紧”“溜达”“出去”“告诉”“小伙伴们”的口语色彩过重,应分别改为书面语“及时”“逗留”“外出”“通知”“大家”。

4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惊悉”改为“欣闻”;

②“蒙贺”改为“祝贺”;

③“光临”改为“前往”;

④“惠赠”改为“敬送”;

⑤“厚礼”改为“薄礼”。

解析:惊悉: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一般表示听到的是坏消息,且是自己关心的人或者事物的坏消息。此处是说自己听说同事的孩子高考考中,应改为“欣闻”。蒙贺:承蒙庆贺,是感激别人对自己庆贺的意思。此处是说自己祝贺同事,明显不得体,可改为“祝贺”。光临:敬称他人的来访,为敬辞,多用于口语。此处是说自己不能亲自到同事家去参加升学宴。可改为“前往”。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辞。此处是说自己送给同事一束鲜花,可改为“敬送”。厚礼:丰厚的礼物。一般用于指别人赠与自己的礼物。此处是说自己送同事的礼,应使用自谦语,可改为“薄礼”。

5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寒舍”改为“府上”;②“造访”改为“拜访”;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④“大作”改为“拙作”;⑤“不是很好的地方”改为“不当之处”

解析: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寒舍”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的住所,此处应改为“府上”。“造访”拜会,拜访。多指比较不熟悉的人之间。此处应改为“拜访”。“惠赠”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此处应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大作”是敬辞,用于别人的作品,此处应改为“拙作”。“不是很好的地方”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不当之处”。

6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抱恙否”改为“还好吗”;

②“从未谋面”改为“没有见面”;

③“悼念”改为“思念”;

④“不吝赐教”改为“谆谆教导”;

解析:“抱恙否”“从未谋面”均属于文言词语,应分别改为通俗说法“还好吗”“没有见面”。“悼念”是对死者哀痛地怀念,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思念”或“想念”等。“不吝赐教”意思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是请人指教的客气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谆谆教导”。“务必”用在此处显得语气太生硬,可改为“抽空”,也可直接将其删除。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召开”改为“举行”或“举办”;

(2)“匪夷所思”改为“非凡”或“重大”;

(3)“鼎力协助”改为“积极筹备”或“全力以赴”;

(4)“您们”改为“你们”或“您”;

(5)“务必”改为“届时”或删去。

解析: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看到了”改为“发现”;(2)“说清楚”改为“说明”;(3)“好几个”改为“若干”;(4)“名头很响的”改为“著名”(5)“来”改为“莅临”。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看到了”“说清楚”“好几个”“名头很响

的”“来”五个词语或字在此段语境中口语色彩很浓,每答对一处给1分,只指出错误,没作修改或修改有误,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①“电线”改为“线路”;

②“估计”应为“预计”;

③“到时候”改为“届时”;

⑤“人家”改为“用户”。

解析: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将“日暮”改为“晚上”

(2)将“鄙校”改为“本校”

(3)将“汇报”改为“报告”

(4)将“物证”改为“物品”

(5)将“璧还”改为“归还”

解析:“日暮”的书面语色彩太浓,可改为“晚上”。“鄙”是谦辞,旧时用于自称,用在此处明显不合适,可改为“本校”。“汇报”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或在本部门、本系统内交流情况的一种事务文书,应将其改为“报告”。“物证”指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的物品或物质痕迹,用在此处明显不合适,可改为“物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璧还”是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用在此处明显不合适,应改为“归还”。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妹仔”改为“女生”;

②“你刊”改为“贵刊”;

③“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

④“拜读”改为“指正”;

⑤“务必”改为“能”或“能够”。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回答本题,要注意语言的环境、谦敬,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称等运用的得体等。如①“妹仔”是方言,不适合出现在书面语中。②“你刊”不够尊重,应改为“贵刊”。③“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更为符合语言环境。④“拜读”是指自己读别人的文章,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请人读自己的文章。⑤“务必”语气过于强硬。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拜托”改为“敬请”或“请”;

(2)“主动”改为“自觉”

(3)“热爱”改为“爱护”;

(4)“咯痰”改为“吐痰”;

(5)“踹蹬”改为“践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中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或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谦敬词。“拜托”虽有劝谏的用意,但含有埋怨的情感,使用不当,应修改为“敬请”或“请”;“主动遵守公园管理规定”,“主动”用词不当,遵守公园管理规定是理所当然的,只存在“自觉遵守”与“不遵守”,不存在“主动遵守”与“被动遵守”。把“主动”修改为“自觉”或者直接删除“主动”。“热爱”在这里使用不当,应选“爱护”。“咯痰”语意比“吐痰”既是口语,语气也必较重,这里应改为“吐痰”。“踹蹬”是口语,用在此处不恰当,应改为“践踏”。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寿辰”改为“华诞”;

②“耿耿于怀”改为“憧憬”或“魂牵梦萦”;

③“我要代表”改为“我谨代表”;

④“手足”改为“同窗”;

⑤“准时”改为“拨冗”。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①“寿辰”一般指老年人的生日,用词不当。②“耿耿于怀”的意思是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不符合校友们的心情。③“我要代表”显得语气过于强硬。④“手足”指亲生兄弟,此处强调校友聚会参加校庆,应用“同窗”。⑤这是一封邀请函,“准时”有命令的意味,使用不得体,宜改为“拨冗”。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

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②“倾听”改为“聆听”;

③“鼎力”改为“诚挚”;

④“共同交流”改为“共叙”;

⑤“惠顾”改为“光临”。

解析:①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不能放在“60个”后面。②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③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此处用错了对象。④“共同交流”与“情谊”搭配不当。⑤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家父”改为“令尊”;

②“小有名气”改为“久负盛名”;

③“惠存”改为“珍藏”;

④“有幸”改为“应邀”;

⑤“鼎力支持”改为“全力以赴”。

解析:“家父”是谦辞,用于称自己的父亲,不能用于称別人的父亲,应改为“令尊”。“小有名气”指稍微有点名望,而此处强调的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应改为“久负盛名”。“惠存”是谦辞,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而此处是说自己保存别人的作品,应改为“珍藏”。“有幸”的意思是有运气、机会好,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应邀”。“鼎力支持”的意思是大力支持,是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的敬辞;而此处强调的是自己帮助别人,应改为“全力以赴”。

2017届上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奋斗,新的希望。为了科学有效地搞好语文复习工作,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本年度,我带高三一、二两个班的语文课。三一班共61个学生,其中有9个插班的往届生。他们基础可以,但欠缺语文素养和创新意识。要在短期内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刻苦的训练和严谨的授课。二班共67个学生,学生基础较差,加强基础是当务之急。 为了六中14年的高考,为了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特精心拟定如下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总体基础差、底子薄,主要表现在: 1、对课内必修课文内容生疏; 2、书面表达能力较差,主观题作答及作文中多错别字和病句; 3、书写不公整、不规范; 4、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所以,复习过程中,应立足学生实际,抓基础,抓落实,进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学期当系统复习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的有关知识及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背诵。这其中包括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识记现代汉语字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语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还要复习古诗词鉴赏的有关内容。全面复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为应考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措施和方法 1、向45分钟要质量。 1)使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备课要大量参考多种资料,力求知识的新、全、准。 3)上课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掌握原理。坚决反对满堂灌,填鸭式。 4)多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奖勤罚懒,在比赛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 2、多布置作业,及时收交,及时批阅。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3、作文要提倡学生多做老师粗改,多肯定学生的长处。 4、注意适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热情。 5、还要适当布置口头作业,及时抽查。 6、讲评高考模拟试卷,一定要注意讲清思路,教给学生方法。特别是教给他们解读现代文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突破 1、选好配套资料,以考点为专题组织教学内容。 2、以明确集中的复习目标来安排教学,以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为重点来设计教学过程。 3、要根据复习课的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上好每一节课。 ①知识复习课。 各种命题角度典型实例导入→归纳知识要点、弄清高考命题角度→典型例题训练→评讲点拨解题思路、归纳做题方法→迁移训练(包括高考试题未出现的命题角度试题)。 ②阅读鉴赏复习课。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阅读并完成文后试题)→上课第一环节指导整体把握文章(全文和各个局部写了什么,文章思路和结构,文章重点和特点)→上课第二环节进入答题,进行答

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高三语文知识点1 中国现代文学 1.小说《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另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另有代表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代表性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代表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3.郭沫若,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成立“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叶圣陶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

《多收了三五斗》《夜》。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和两个“三部曲”: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另有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 6.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作是《再别康桥》。 7.新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现代剧作家田汉。 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散文有《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绿》《荷塘月色》。 9.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代表性诗集《红烛》《死水》。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 11.《可爱的中国》一文的作者是革命家。 12.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儿童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代表散文《小桔灯》。 13.夏衍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上海屋檐下》等。 14.长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 15.巴金原名李芾甘,字尧棠,现代作家,著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短文改错知识点总结

短文改错知识点总结 短文改错测试点 一.语法 主要测试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和短语动词;名词.代词的各种形式,形容词和副词以及比较等级的用法;连词.冠词.介词; 主谓一致;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以及倒装.省略句等。 二.是在行文逻辑方面, 主要考查人物的性别及相应的物主代词或物的数量及相应的物主代词,句子的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关系;时间的先后顺序等 . 错误类型 1.冠词的多用、少用和误用 2.名词单复数的误用及近义词的混用 3.代词指代不一致的错误或代词使用不当 4.主谓不一致的错误 5.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误用

6.非谓语动词的误用 7.形容词和副词的混用及其比较等级的误用 8关联词和平行结构的误用 9.固定搭配,习惯用法与介词的误用 10.冗词的多用 设错方式 一、动词形 1.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错误 2.主、谓不一致的错误 3.谓语与非谓语误用 4.非谓语动词的误用 动词置于句首 ?首先看有没有并列连词and /or /otherwise, 有就考虑是祈使句 ?没有,就考虑非谓语动词

?再看有没有(,),有就考虑分词作状语,没有就考虑动名词/不定式作主语 例Review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helps me succeed in the future. Reviewing 常接不定式的形容词 ?be glad to do ?be eager to do ?be anxious to ?be ready to do 及物动词后有by,in,with,to ?先辨是谓语还是非谓语,考虑被动语态和过去分词 ?be located /situated in位于 ?be absorbed in被…吸引/专心于 ?be involved in参与/牵涉到/专心于 ?be lost in沉迷于

高中高三语文上册《说木叶》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高中高三语文上册《说木叶》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导语】《说“木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不可多得的一篇介绍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的文章,让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Ⅰ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Ⅱ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 《说“木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㈠导入: 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 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板书课题) ㈡分析文章,引出诗歌语言特质: 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请看窗外,那绿色的,我们称它为什么?(学生兴趣顿起,纷纷回答“树”) 同学说那是树,我说那是木,可以吗? 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两者没有区别.树木树木,树就是木. ⒉既然生物上的树与木无大区别,为何我们的同学却称之为树,鲜有称之为木呢?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有同学能说说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吗? 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 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 ⒊树与木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树:有浓密青翠的叶子一大片的树给人的感觉是饱满浓厚 木:落光了叶子一大片的木给人的感觉是空阔萧条,木让人联想到了落叶.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在文章第五段: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齐读这一段) 总结: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⒋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示清秋的句 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找找课文中古人用木叶写清秋的诗句. 接下来我们看看“树叶”与“木叶”在暗示性意味上有什么不同?林庚先生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你能否找到理论依据呢?(见第5段) ⒌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们 不妨看看以下四句诗,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空阔 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饱满 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疏朗微黄 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繁润绿色 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

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有哪些知识点是必背的,有哪些考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夜夜曲》原文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夜夜曲》原文翻译 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1、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2、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 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3、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4、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5、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短文改错知识点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知识点 1.动词+it + if或when从句(常见的动词有enjoy,like , dislike, love , hate ,prefer , appreciate); crowd 名词“人群”,形容词crowded “拥挤的”,短语be crowded with…“挤满” 1) We enjoy _____ if you can go with us. 你若能和我们一起去,那我们就高兴了。 2)The boy enjoyed ____ when his mother kiss him.这个男孩很喜欢他的妈妈吻她。 3)I hate ____ when people talk with their mouths full. 4) Although I like living in the city, I hate ____when the streets are _____(crowd) with traffic. 5) I will appreciate____if you can help me with my homework. 6) We really appreciate____whan she offered to help .她来帮忙了,我们十分感激。 2.noise 名词“噪音”--形容词noisy“噪音的,吵闹的” 单句语法填空 1)It is dangerous to cross the _____(noise) street. 知识拓展:1)加y的方法 sleep睡觉→asleep 睡着的→sleepy 瞌睡的,困乏的 rain 雨水→_____ 多雨的wind 风→windy 多风的,风大的cloud 云→cloudy 多云的,阴天的snow 雪→snowy 多雪的sun 太阳→sunny 多阳光的,明朗的特别提醒:别忘了双写n luck 运气→lucky 幸运的noise 嘈杂声→noisy 嘈杂的,喧闹的特别提醒:别忘了去掉e health 健康→healthy 健康的 2)名词变形容词的方法种种英语中,有时在名词之前或末尾加上不同的前缀或后缀就可以变为形容词。 、名词加-ful构成形容词,表示肯定。 use 使用→useful 有用的,有益的help 帮助→helpful 有帮助的,有益的harm 伤害,损害→harmful 有害的forget 忘记→forgetful 健忘的beauty 美丽→beautiful 美丽的特别提醒:别忘了把-y变成-i,再加-ful care 关心,小心→careful 小心的,仔细的pain 疼痛→painful 疼痛的wonder 惊奇,感到奇怪→wonderful 极好的color 颜色→colorful 彩色的;色彩艳丽的thank 感谢→thankful 感激的,欣赏的 名词加-less构成形容词,表示否定。 use 用处→useless 无用的care 关心,小心→careless 粗心的harm 伤害,损害→harmless 无害的help 帮助→helpless 无能的,无用的 ●、名词加-ly构成形容词。 friend 朋友→friendly 友好的love 爱→lovely 可爱的month 月份→monthly 每月的live 生活,居住→lively 充满生气的day 天→daily 每日的 (4) 在有些国名后加上-ese构成形容词,表示“……国的”。如:China 中国→Chinese 中国的Japan 日本→Japanese 日本的 (5)、在某些以元音结尾的名词后加-n构成形容词。 例如:Asia亚洲→Asian 亚洲的America 美国→American 美国的Australia 澳大利亚→Australian 澳大利亚的 (6)、在某些名词后加-ous构成形容词。 如:danger 危险→dangerous 危险的fame 名声,名望→famous 著名的特别提醒:别忘了去掉e (7)、名词加-en构成形容词。 如:wool 羊毛→woolen 羊毛的wood 木头→wooden 木制的gold 金子→golden 金子般的 (8)、在某些以元音结尾的名词后加-an构成形容词。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高三语文《说木叶》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说“木叶”》教学 设计 高三语文《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 2、熟读课文,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的情感差别以及作者的观点。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古诗词句子,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教学重点: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在艺术领域的差别。2、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高考导航: 1、积累文中“相去无几”“一字千里”等常考成语,纠正文中“一字千金”的错误。 2、把握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以及高考常见意象的含义。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走进文本,认真细致地把握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观点。 2、调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总结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鉴赏方法,并且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诗歌。教学媒介:多媒体、导学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我姓卓,卓文君的”卓“,我来自广西;我的丈夫姓张,来自云南富源。” 提问请问,我刚刚这段话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我已经算得是云南人。 是的,文字具有联想意义,可以传递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木叶给我们传递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 (一)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

提问文章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筛选有效信息。)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PPT展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提问一般来说,我们“木叶”可以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 (二)析问题——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 (1)“树叶”与“木叶” 提问“树叶”与“木叶”的差别点在于“树”与“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段、第四段,筛选有效信息,回答“树”与“木”的区别。) 树——有生命力的,翠绿的,枝叶繁密的 木——没有活力的,枯黄的,树叶落尽的 朗读第四段最后两句话 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2)“落叶”与“木叶”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导语: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木叶中的诗歌

: ” “ 《说木叶》诗句鉴赏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赏析:本诗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 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写景句渲染了黄昏时的气氛及湘君失望的心情。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 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3. 临江王节士歌① 陆厥 木叶下, 江波连, 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思不可裁, 复带秋风来。 秋风来已寒, 白露惊 罗纨。 节士慷慨发冲冠, 弯弓挂若木,② 长剑辣云端。 【作者】 473-499,字韩卿,吴郡(今江苏吴县附近)人。州举秀才,少傅主簿,迁行 参军。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反,厥父被诛,厥下狱。后有敕,感动而卒。有 集十卷, 佚。 【注释】 ①据《汉书·艺文志》,有“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此题作《临江王 节士歌》,后人疑陆厥误合为一。然原辞已佚,无从考校。 ②若木: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木。 【品评】 这首诗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 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 士之歌。 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 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如此秋景, 即令人联想到楚辞《湘夫人》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寂寥意境,又令人生发出“萧 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的凄凉意绪。这般“秋思不可裁”,有如缕缕秋风袭上心来,更何 况秋露凝衣,更添 几分悲凉!诗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 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后三句的情调一 变为激昂。面对秋景,荆轲一流的节义之士则是另一番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秋风寒水触动了节义之 士的一腔豪情。“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二句以浪漫的笔调刻画了节义之士顶天立地的形象,展示了 他们意气风发,傲视一世的气概。此诗笔力雄肆,在齐梁时不可多见,所以梁代钟嵘说陆厥 “具识丈夫之 情状”。 4.渡河北 作者:王褒 朝代:南北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注释译文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写,河,指黄河。南北朝时期,河北地区,先后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军 事领袖陆续建立政权,汉人认为是异族的统治。“秋风”二句,渡黄河,秋风起,落叶纷纷扬扬,好似洞 庭湖波涌起,景色好似江南。这里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常 山”二句:常山:郡名,治所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辖境至唐县。代郡:汉代北部边郡,今河北省 蔚县东北和山西省东北部。临,靠近。亭障:当时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 心悲”二句:异方:异乡。陇 头歌:乐府歌曲名,属《梁鼓角横吹曲》,歌曲的内容是游子思乡。陇头歌也就是“异方乐”“薄暮”二 句:傍晚时将驱动征马,在北山拐角的地方迷失了道路。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角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 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 此番情景使诗人想起屈原的 名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 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三四句写北渡所见之景,感 慨原本汉代的北部边塞,却成了北朝异族的工事,把深沉的历史感慨融入故国之思中。五六句写北 渡所闻。《陇头歌》是抒写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作者正在愁惨之际,听到远方传来异国悲凉的歌 声,更觉肝肠寸断。 结尾二句用信马由缰、 茫然迷路的动作来刻画诗人心灰意懒、 怅然若失的情状, 一种惆怅绵渺的情味萦绕在画面中。这首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同时又具有苍劲悲凉的格调,表 现出南北诗风融和的特点。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短文改错高考知识点总结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是集语法知识与语言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英语试题,是测试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比较客观的方式。它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评价与校正能力以及对词汇、语法和语篇三要素的把握能力。近四年高考短文改错的考查特点分析如下: 2013新课标2014新课标2015新课标2016新课标 ⅠⅡⅠⅡⅠⅡ甲乙丙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记叙文记叙文议论文记叙文议论文记叙文议论文 话题我的爷 爷 下午茶 的来历 种植圣 女果 我的学 校 城乡对 比 失而复 得 如何度 过暑假 叔叔的 经营之 道 我与父 母 文长105 104 108 114 108 107 107 93 121 名词 1 2 1 1 1 1 1 1 1 冠词 1 1 1 1 1 1 1 1 1 数词 代词 1 1 1 1 1 2 介词 1 2 1 2 1 1 1 1 连词 2 1 1 1 1 形容词 3 2 2 1 副词 2 1 2 2 1 1 1 比较等级 1 助动词和 情态动词 虚拟语气 1 时态语态 1 2 1 2 3 1 1 1 1 非谓语动词 1 1 2 2 2 1 名词性从句 1 定语从句 1 1 1 状语从句 1 主谓一致 1 强调句 倒装句 1.短文改错的语言材料通常取材于考生自己的作品或类似于考生的随笔,且话题常见,篇章结构的难易程度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即通俗易懂,基本上无生僻的语言障碍和怪、偏、难的语句结构。词数通常与书面表达一

样,也在100词左右。 2.短文改错通常从词法、句法和行文逻辑三个角度设题,考查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错误类型有三种:多词、少词和错词。 在总题量10个小题中,其比例一般为1∶1∶8,即1个多词、1个少词、8个错词。在错词中,多涉及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多词和少词主要涉及冠词和介词等。 4.名词、冠词、介词和时态语态的误用或漏用是每年必考的语法项目。 5.非谓语动词、代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和从句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也考查过一次。 6.尚未考查到的有:数词、强调句和倒装句。但这些语法项目也是短文改错的命题范围,同学们不要轻视。 由以上命题规律探知识,未来高考的短文改错题,其难度、错误类型设置、文章长度不会有太大变化。考查更加注重语用功能,取材范围将更广泛,并注重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规范答题】 第一步:通读全文。通读全文的目的是理解短文大意,找出其中逻辑方面的错误。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检查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是否出现逻辑方面的错误,文章总体上使用的是什么时态,代词指代是否明确,上下文是否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等。 第二步:字斟句酌。改错既要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拘泥细节的做法,又要避免粗枝大叶、忽略细节的错误。在近几年的高考短文改错试题中,细节性错误占百分之七八十,所以做此类题时一定要仔细研究文章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存在的问题,每一个单词都要斟酌一下是否使用正确。 第三步:再读全文。这一步主要检查有没有语言不通、缺词漏词的现象,因果、转折或顺承等逻辑有没有问题,时态语态是否一致合理等。在这一过程中要将之前改不出来的部分再看一遍,检查常考的设错点有没有缺漏等,例如如果没有名词单复数或动词时态方面的错误,那么就要再通读原文查找是否出现了这方面的错误;通读时发现有设错点重复的,也要加以改正。比如出现了两处冠词的错误,那么就要检查一下是否两个真的都错了还是哪个在改动上有误。 【解题技巧】 1.四要法 (1)要浏览全文,把握大意。 (2)要找出短文中的句号,把短文拆分成若干句子。短文改错不应按行去分析改错,而应以句子为单位进行断句改错。 (3)要认真分析句子结构,从“多、缺、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错。 (4)要重新通读自己改正过的文章,进行检查。 2.四看法 (1)看每行或每句有无“一致性”错误:①主谓是否一致;②指代是否一致;③修饰语与被修饰语是否一致; ④前后时态是否一致;⑤单复数是否一致;⑥并列连词and,or,but等前后的形式是否一致。 (2)看每行或每句有无“搭配”错误:①动宾搭配;②动词与介词搭配;③介词与名词搭配;④固定短语等。 (3)看每行或每句有无“词法、语法”错误:①冠词the,an,a误用;②非谓语动词的误用;③引导词误用; ④形容词与副词误用;⑤时态、语态使用不当;⑥并列连词误用(and,but,or,so等);⑦名词单复数形式误用等。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

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同学们已经高三面临高考了,要做好高一高二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发挥学生主动性,分小组找题做题,共同练习基础知识题,力求在本学期末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参考。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近年来高考的命题一直在进行改革,而语文命题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准确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如何进一步体现对中学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总体思想仍然是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使高考和教学在发展方向上一致起来。? 高考语文主要测试五个方面的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五个方面。 (一)二轮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紧扣“考纲”,研究考题,把握方向,讲练结合,培养能力。 2.操作方法:采用切大块分小块复习的方法。 语言知识及运用:对这部分知识的讲授要本着简明、实用、高

效的原则,要结合实例讲解。耍根据“考纲”内容要求,将每点内容分解为若干测试点,将每个测试点配上5个左右的题目,强化训练,直到过关为止。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根本,所以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理解。复习本部分内容,重点是选好例题与习题,最好是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为例题与练习题,紧扣“考纲”考点要求,讲练悟结合。讲,要讲出思路,讲出方法,讲出规律;练,耍练出能力,练出信心,练出水平;悟,即让学生在自己练、教师讲的基础上,结合考点内容要求及例题,及时消化总结,真正转化为自已的能力。 3.复习要求: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要特别加强应用能力、理解能力等训练。阅读理解部分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为难发愁思想。写作部分要加强规范化训练,重视语言训练,追求个性。 (三)三轮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模拟训练,回扣课本,稳定情绪,增强信心。 2.操作方法:教师从大量的手头材料中,按照高考题的形式,精编3套左右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并以提高学生的应试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一) 小说独特答题模式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侧面烘托写:景物烘托+人物映衬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二)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

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课外必读《红楼梦》知识点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英语短文改错题的常见考点

英语短文改错题的常见考点 短文改错题所设置的错误主要有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种,并以语法错误为主。错误的呈现方式有多词/少词和缺词三种。多词主要出现在冠词/介词/连词/助动词。少词主要出现在名词前少冠词,不及物动词或固定结构中少介词,缺少助动词或不定式符号或连词等。错词主要出现在冠词/介词/连词/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及语态/非谓语动词/主谓一致或词类误用等。现将常见的短文改错题考点及近三年的高考题实例呈现如下; 第一部分,与动词相关的考点 (一)谓语(1)错误使用时态 1、Last summer I go to America and studied at a language school. 2. It is five years now since I graduate from No.3 High School. 3. Last winter vacation, some of my classmates decide to travel with their friends. 4. When they came home, I will show them around my university and the city just as well. 5. I grow up in this village, so I know everyone here. 6. “Let`s got some more” I said. 7.We had to sit at our desks in silence and paid attention to what the teacher were saying. (2)主谓不一致 1. One day, while my friend and I was traveling through Germany. 2.John Brown is a London taxi driver who love going to the theatre. 3.With such stories it make people think about life. 4.Both my parents miss you a lot. So do our friend, Cathy. 5.The pay were 10 cents per envelope. 6.But as soon as the kangaroo were free, it jumped up and ran away with the jacket. 7.There is a public library in every town in Britain. Anyone can borrow books if he or she wish. 8.He looked up at us and said‘I just want to know what the sign say”. 9.Mary together with her two brothers are watching TV. 10.I am sure I am not the only fan who want to know things about you. (3)上下文时态不一致 1 .When he gets home ,he saw the animal waiting at the door. 2.One day in the restaurant where I worked, I am serving a table o f… 3.I left school as soon as I can and started work. 4.In Grade Eight I took physics.In one test I get only 36 percent… 6.We had guests last night who have not stayed in a hotel ago. 7.I gained so much confidence that I go back to school as a new person. 8.When our six children were young, suppertime is always being interrupted by neighborhood childre n… (4)主被动语态错用 1.We hung a sign on the front door that was read “we`re having dinner, come back later.” 2.Today, I got a letter that said I had been admitting to a college. 3.One day, the school held party, where I invited to talk about Tianjin. 4.If I have the honor to be chose to work for the 29th Olympic Games. 5.Many high buildings have been appeare d… 6.He permitted to retake the test, and I was pulled my grade to an A. (二)非谓语使用错误 1.My father was so pleasing that he suggested I go to England for a holiday. 2.I`d like to staying there for a month. 3.I have often dreamed of talk face to face with you. 4.I will do my best to help making the Games a success. 5.Which took us a long time prepare. 6.We all enjoyed this precious day greatly ,remember the time we spent together. 7.And there were many meaningful things that are worth think of. 8.We`d better not to miss the chance to enjoy it. 9.Surrounding by a group of students, the old professor felt very happy. 10.My parents have agreed to visiting me. 11.Perhaps someone who wanted see the play would take them. 12.Though I had difficulty walk back to my classroom. 13.Even the heavy rain in the morning could not prevent us go. 14.I want to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becoming a different person. 15.We usually work only five hours a day, so we will have plenty of spare time visit the area. 第二部分其他常考词类 (一)名词名词在改错题中常见的考点是单复数误用和名词所有格运用错误。 1.Since I am familiar with Beijing, I can help visitors find their ways in the city. 2.They called back or sent greeting card from different places. 3.Thi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a lot of American family. 4.I have made up my minds to spend the vacation… 5.I looked at his other hands. 6.In one test I got only 36 percent of the answer correct. 7.Many of my classmate threw me up into the air. 8.She marked strictly on student`s actual performance. 9.If you have interests in it, reply to me soon. 10.The sea under the blue skies is even more beautiful. (二)代词常见的考点有上下文指代不一致或依据句意错用主/宾格等。 1.Finally, I should be able to tell visitors about our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show them their great achievement. 2.I hope I can be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s countries in the future. 3.Getting out of the classroom is indeed necessary for we all. 4.When you come, you can stay with ourselves. 5.I think it is high time that I did anything special to express my thanks. 6.Just at that time I woke up and found me still in bad. 7.We can tell others our need for help and accept his help. 8.I just smiled to me and though, “what can I d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