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社交称谓语中的礼貌原则

英汉社交称谓语中的礼貌原则
英汉社交称谓语中的礼貌原则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_王毅敏

2001年9月第9卷 第3期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J o urnal of Xi'an Fo reig n Lang uag es U niv er sity Sep.2001 V o l.9N o.3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王毅敏 (西安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陕西西安710061) 摘 要: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语的使用差异。本文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谦逊与客套、隐私及交际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礼貌原则;礼貌用语;语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1)03-0055-02 一、中西两种礼貌原则 礼貌是维系人们交际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纽带。为避免由于言语误解而导致交际失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应使用礼貌原则。 1.Leech的西方式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在研究礼貌现象的基础上,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 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原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原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2.顾曰国的中国式礼貌准则 顾曰国教授对礼貌原则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了五项与汉语文化相关的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准则。这是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即“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指谈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谦”;谈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台”、“尊”。 2)称呼准则。称呼语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中国的称呼准则是“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 3)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如:死亡、性事、排泄、绝症、较低下的职业和犯法行为等。 4)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5)求同准则。指交际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愿望。当不得不批评别人或发表不同意见时,人们往往是“先礼后兵”,“先褒后贬”。这也就谈到“脸”和“面子”的问题,“脸”主要指与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一种社会价值,当人的所作所为符合并加强了这种正价值,他就“有了脸”,或“露了脸”;当个人所作所为与这种正价值相悖,他就“丢了脸”,“没脸”或“不要脸”。从语用角度看,“脸”与“面子”通常与“训斥”、“批评”、“指责”、“邀请”及“请求”联系在一起,如甲在公开场合批评乙,乙会认为“没面子”,“没给他留脸面”。当人们考虑到自己或别人的脸或面子时,礼貌就成了很有用的语用手段,人们追求的往往是“求同准则”。 由此可见,英汉语言的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之出。但是,不同的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标准及表现形式。事实上,礼貌本身既有文化的普遍 · 55 ·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 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 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 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礼貌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谦虚恭敬,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中,但是由于民族形成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人们对礼貌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见解。礼貌原则所维护的是“面子”(face)。但中西方文化中对于“面子”的认知因历史、社会、宗教等原因不尽相同。汉文化中因儒家所倡导的“中庸”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时更注重维持个体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希望获得赞同、夸奖。而西方文化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主张个性解放,注重个人自由,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上更偏向于个体独立,不受外界干涉。礼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礼貌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因文化而异的。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同时,为了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一定要对文化差异有所认识,以免引起误解。 一、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任何交际都是为了沟通,它是交际主体共同实施完成的动作,但是任何主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美国语言学家Grice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只有交际双方遵守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否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造成双方的误解。他提出的合作原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内容摘要: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本文试图分析这两大系统内的泛化缺环现象、使用方法、交际策略及面临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关键词:汉语称谓语;泛化;缺环;使用方法;问题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恰当的称谓语能够使交际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使本人和对方感到尴尬,严重时会造成交际的失败。近年来,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大量的著作对称谓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汉语称谓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说明不多,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阐述这种语言现象及问题。 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本文将论述二者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一、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方法 汉语亲属称谓可谓是名目繁多,复杂多样。汉语亲属称谓的语义功能非常细致,可以用来区分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近亲与远亲、长辈与晚辈、已婚与未婚、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甚至生存与死亡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汉语称谓语有逐渐泛化的趋势。在阐述称谓语泛化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这样一个事实,即语言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通的客观存在。语言的模糊性同语言的含混性不是一回事。人们在社会交际中常常要消除语言的含混性,力图提高语言的精确性,还要减少某些模糊性。但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却要承认这种模糊性。在很多情况下,不但不能消除这种模糊性,还要利用这种模糊性。而称谓语的泛化即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潘攀是这样对亲属称谓的泛化下定义的: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成员。如小孩称年老长辈为“老爷爷”,即使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这与Grice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不符,即不真实但却符合汉文化人际交往时注重“情”的准则,对人热情关心和自谦尊人。称谓语的泛化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了促进交际的目的。如“叔叔”、“阿姨”、“大叔”、“大婶”、“大爷”、“大娘”,还有“解放军叔叔”、“大姐”、“大妈”等亲切的称呼。亲属称谓还可以泛化衍生出一批社会称谓词语,如“打工妹”、“空姐”、“的哥”、“军嫂”等,甚至扩大到非人称的事物,如“老天爷”、“母校”、“母语”、“太阳公公”等等。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欢迎阅读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称谓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古代称谓语 2.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称地望 杜少陵(杜甫) 韩昌黎(韩愈) 现代称谓语 1.亲属称谓

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伯、叔、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姐、嫂子)。 2.社交称谓 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 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 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 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A 等; “小”“老”“薄”“贱”“敝”“鄙”“愚”“寒”(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女、小可;老夫、老朽;薄技、薄酒、薄面;贱姓、贱内;敝人、敝处;鄙人、鄙见;愚兄、愚见;寒舍、寒门。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敢烦。?? “劳”(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劳步。 常用敬词 “拜”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贺:指祝贺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 拜望:指探望对方 “叨tāo” 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 “奉 惠 玉(如玉成、玉体) 垂(如垂询、垂爱) 雅(如雅正,雅意)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斧正:敬辞,请人改文章。 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2~3 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公共部分——礼貌用语(中英文对照)

饭店基础服务英语一、部门名称 金马饭店Jinma Palace 董事会Board 董事长Chairman of the Board 总经理室General Manager’s Office 总经理办公室Executive Office 工会Labor Union 前厅部Front Office Department 管家部Housekeeping Department 餐饮部Food and Beverage Department 市场销售部Sales & Marketing Department 人力资源部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培训部Training Department 财务部Finance Department 采购部Purchasing Department 工程部Engineering Department 安全部Security Department 二、职务名称 总经理General Manager 副总经理Deputy General Manager 总经理助理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 房务总监Director of Room Division 财务总监Financial Controller 餐饮总监Director of F&B 经理Manager 主管Supervisor 领班Captain / Shift Leader 员工Staff

文员Clerk 三、饭店常用英语词汇 1、前厅部Front Office Department 总台front desk 入住check in 离店check out 询问information 总机operator 国际长途IDD 国内长途DDD 留言leave a message 叫醒服务morning call 外线电话outside call 内线电话in-house call 商务中心business center 传真fax 复印copy 订票ticket booking 邮寄post 快件express 预订处reservation 礼宾部concierge 行李寄存luggage deposit 订出租车book a taxi 机场airport 市中心downtown 对客关系经理guest relation officer 商务总台business front desk 2、客房部House Keeping Department 楼层floor 无烟楼层Non-smoking floor 行政/商务楼层executive/business floor 单人间single room 双床间double room 套房suite 标准间/层standard room/floor 高级间/层superior room/floor 豪华间/层deluxe/luxury room/floor 公共卫生PA 客房中心room center 婴儿看护baby sitting 快洗服务express laundry service 3、餐饮部Food & Beverage Department 大堂吧lobby bar 咖啡厅coffee shop 西餐厅western restaurant 西饼屋snack shop 宴会厅banquet hall 和畅厅Harmony Hall 名仕轩Ming’s cuisine 嘉宾厅VIP Private rooms 龙骧厅Dragon Hall 凤翔厅Phoenix Hall 房内用膳room service 中餐Chinese food 西餐western food 点菜take order 零点 a la carte 自助餐Buffet 套餐table d’hote 服务费service charge 4、康乐部Recreation Department 音乐酒吧music bar 游泳池swimming pool 健身房fitness center 桌球室billiard room 棋牌室mahjong room 足浴中心foot massage 桑拿中心sauna 美容美发beauty salon 5、市场销售部Sales & Marketing Department 销售经理sales manager

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from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2 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 3 《双城记》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4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6 The Comparison of Symbolic Meaning of Animal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Aspect of Literary works 7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 8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 9 《基督山伯爵》中大仲马性格的显现及其对主人公言语行为的影响 10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 1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2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 13 从fans和PK看西方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14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15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16 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 17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 18 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19 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20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21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Memory Efficienc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22 《紫色》中的隐喻语篇功能探索 23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24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25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 26 《紫色》中“家”的解读 27 世纪年代鲁迅与梁实秋之间的翻译论战 28 从《死者》看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 29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30 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 31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32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 33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 34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35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36 寻找女性的自我—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 37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 38 The Painful Growth of Scarlett O’Hara in Her Three Marriages 39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 40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王瑞敏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问题,顺便提及它与称谓语的关系,以期对称呼语有进一步的认识。关键词称呼称呼语语用功能称谓语 一、称呼语 (一)称呼语的研究历史 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又叫称呼,指面称,包括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人称代词等指称方式。)起着指称功能及角色定位作用,界定双方的话语角色关系,为进一步的话语建构规定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按照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称呼语的运用应在民族文化的框架内,根据亲疏关系、权势关系、一致关系等不同的人际关系,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认知角色关系,遵循社会所期望的话语角色的言语行为规范。本文将以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为重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称呼语有更明确的认识。 称呼问题的研究早在60年代就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美国语言学家布朗和福特就美国英语中的称呼形式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语言学家欧文?特里普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一文中列举和分析了称呼选择中诸多可能的制约因素,并以流程图的方式描述了美国西部学术界以及19世纪俄语、依地语、波多黎各语中称呼系统的情况;之后又有学者就英、德、法、俄等西方语言中称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布朗(1988)认为,称呼的用法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及亲疏程度相呼应,即语用分析中的地位原则和亲疏原则。 我国对汉语称呼的研究由来已久,赵元任先生早在50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进行了详尽地描述;陈原先生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论及了我国解放后出现的某些新的称呼形式以及产生的新的意义;进入80年代后,我国掀起了称呼系统研究的高潮,诸学者对称呼的类型及使用规则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祝畹瑾参照欧文?特里普的方法设计了一张汉语称呼系统流程图,并在图中增添了汉语中特有的制约称呼选择的因素。 (二)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区别 有人把称呼语叫做称谓语,但二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称呼是动态的语言使用中的一种面称。《现代汉语词 典》也对称呼语作了解释: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显然这种面称是专指能够在口头上当面称呼人的独立的称代性词语。 称谓是静态语言系统中的称代性词语,是在言语交际中可以用来称呼人的一些称代性成分。《现代汉语词典》对称谓这个术语作了这样的解释:“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社会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母亲”等。 称谓语不仅仅是对交际对象的直接称谓和他称称谓,而是作为一种交际手段被赋予了许多语用功能。首先它作为一种社会指示语,体现了讲话者之间一种相对应的社会关系;还可用作语码转换的手段来标志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作为礼貌策略来改变和谈话对象之间的社会距离。选择适当的称谓语可以帮助讲话者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顺利地传递给交际对象。 称谓与称呼的关系有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称谓“父亲、母亲”在口语中就称呼为“爸爸、妈妈”,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称谓与称呼并不是相等的。同样的社会人际关系,要选择一个适当的称呼,会受到诸多语境因素的制约。 (三)称呼语存在的文化土壤 称呼语对民族文化的依赖性很强,文化中亲疏、上下、敬谦等关系往往蕴含在称呼语的运用中,积淀成词语的社会规约意义。日常交往中的称呼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庭成员和亲属间的称呼,一是社会上人际间的称呼。称呼语是一个敏感的开放的语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呼语语义及其功能的变化,大多带有丰富的感情及时代色彩,对认识具有导向作用。因而,就单个称呼语来说,形式与内容,即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相对单纯的或者说是静态的;但在语境中,在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所指是不定的。在这个层面上,称呼有了变异运用的灵活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新论》中说过:“语言又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文化,这表现为它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文化, 它本身就是一个人类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周丽平 指导老师:王亚琼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十分看重礼貌,东方和西方国家在内涵方面有所差异。这个课题以英汉礼貌用语以及双方的面子维持和礼貌策略,采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关联性与独立性等概念,就事论事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信件为基础,就双方的礼貌策略和面子维持策略,包括感谢、祝贺、以及其他表情性文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来分析翻译中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礼貌与面子策略;英汉礼貌言语行为对比和翻译 一、引言 礼貌是文明的象征,在中西国家礼貌运用广泛,但他们之间有鲜明的对比,在运用当中才能体出来。 二、礼貌与面子策略 贾玉新以Goffman(1959),Levinson(1983),Scollon和Scollon(1995)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礼貌是非对称性的,对听话人来讲是礼貌的行为(如祝贺,邀请,感谢),对说话人来讲可能是不礼貌的,即说话人必须有所付出;反之,对说话人有礼貌的(如命令,请示,请求,建议等),对听话人来讲可能不礼貌,构成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礼貌概念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从言语行为来看,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和表情性言语行为,而消极礼貌则可能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常常涉及到对别人自由的干扰,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示我们对其他人的尊重。积极礼貌是“对别人表示赞许”,消极礼貌是“对强加(行为)的回避”。R.Scollon和S.W.Scollon在《跨越文化交际一话语分析法》中提到了关联面子(involvement face)和独立面子(independence face)两个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参与和别人的活动,并向别人表明我们在参与;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其它参与者相区别,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关联面子强调“平等性”,而独立面子则强调“尊重性”。这两个方面相悖相反的,却同时发生。任何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对自己面子的威胁。 三、案例分析 3.1称呼语的使用和翻译 双方关系的协调,首先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称呼上。般都是dear+full name。英语正式信件的称呼,一般是dear+Mr./Ms.+full name,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拼音并不能象英语名字一样标志性别,甚至姓氏和名字,(除非已经融入英语文化的名人,比如Jaekie Chen,否则一般的翻译就是Cheng Long),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方的格式,就是dear+full name。在翻译

英汉称谓语及社交常用语对比

第一节英汉家庭称谓和社交称谓的语用对比 称谓是人们在相识或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家庭称谓是指在家庭范围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称呼语;社会称 谓是社会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在言语交际中的称呼语。它对人际关系 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现在,让我们 来看看英汉语言中是如何运用称谓进行交际的。 1. 英汉家庭称谓差异 在用英汉语言进行交际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称谓的词语常常在交际双方理解称谓意义方面造成很大的难度,。汉语中的很多称呼语表达了较具体的关系,而英语却没有这样的对应词。因而影 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英汉家庭称谓对照表:

从上述英汉对照表可以看出,汉语当中家庭称谓远比英语家庭称 谓详尽繁杂得多。就拿汉语中的堂、表亲属关系来讲。从以上对照 表可以看到,汉语有八个不同的称呼,而英语却只有一个词“cousin”统称之。实际上,以上只是部分亲属关系,还有很多的亲属关系,比如,“姨奶奶”、“嫂子”、“弟妹”、“小舅子”、“外甥”等 更细繁的方式来区别亲属关系,给英汉言语交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是英汉家庭称谓的差异之一。 英汉家庭称谓的第二个差异是:汉语中,同辈家庭成员和亲戚的称谓需要根据年龄的不同加以区别。比如有大哥、二哥;大姐、二 姐等的区别。英语当中则非常简单,不分年龄,同辈男性通用同一 称呼:“brother”,同辈女性都称呼为:“sister”。汉语称比父亲年 长者为“伯伯”,称比父亲年轻的为“叔叔”,但英语中一律用“uncle”这个词。 2. 英汉社会称谓差异 社会称谓理所当然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同一社会群体中,任何言语交际都无不面临相互间约定俗成地、适当地称呼问题,而 交际双方的关系因此得到建立和维护。但是,在跨文化的英汉言语 交际中,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称谓已成为一个不小的问题 而受到重视。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角度分析英汉委婉 语 摘要: 委婉语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语言和言语现象,它的功能就是替代禁忌语来达到愉悦交谈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英汉委婉语的定义,合作原则及委婉语对合作原则的违背,礼貌原则及委婉语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合作原则主要包含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礼貌原则主要包含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以及同情准则。本文主要分析了委婉语对合作原则的违背和对礼貌原则的遵守,目的在于运用委婉语形成良好的交流环境和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委婉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引言: 委婉语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语言和言语现象,它的功能就是替代禁忌语来达到愉悦交谈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大量的委婉语是用来表示说话人的礼貌,而不再过多关注禁忌。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禁忌不再像以前那样的神秘或可怕,而是越来越多的禁忌被接受。在现代社会中,委婉语使用的动机不再因为担心禁忌,更关心的是不要触及任何一方的敏感神经。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使用委婉语的心理动机的变化,现在更倾向于礼貌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交流环境和协调的人际关系。 一.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是一种修辞的技巧,将新的字词使用在原本无法大声张扬、有负面意涵、具有攻击性或在社会脉络中有禁忌的地方。在西方,由于宗教上的禁忌,不可直呼神明,所以会用委婉的方式找寻代名,而在中国自古以来也不可以直呼皇帝的名讳或使用与其相关的字汇,所以也有许多避讳的用法。而这样的用语则称为委婉语。 英语单词“euphemism”来自希腊语,词头‘eu’是“好”的意思,词干‘pheme’是“讲话”或“说”的意思,所以它的字面意思是“说话好词或一个愉快的方式”(尼曼,1990)。委婉语,表达一种特殊的方式,已经在不同的书籍和词典中有不同的定义。一些典型的定义列举如下: 1)a mild or vague periphrastic expression as a substitute for blunt precision of disagreeable truth.(Forler, 1965) 2)use of other mild, vaguer and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what is required by truth or accurac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1984) 3)(an example of)the use of a pleasanter, less direct name for something thought to be unpleasant. ( Longm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88)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25534378.html,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作者:陈忠良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1期 摘要:礼貌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特性。礼貌用语在英汉语中都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不同文化中,语义相对应的礼貌用语在语用上存在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消除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常见的英汉礼貌用语,包括致谢语、请托语、致歉语和道别语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它们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对比;语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H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06-02 礼貌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礼貌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常常构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从而导致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每个民族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本文试图找出英汉礼貌用语的不同和相似之处,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英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主要包括致谢语、请托语、致歉语和道别语。在英语中分别对应thank you,please,sorry(excuse me),goodbye,汉语中分别对应谢谢、请、对不起、再见。英汉语中的这些用语,在语义上基本对应,但它们却具有语用上的差异。 1.致谢语:“谢谢”和“thank you”。汉语中的“谢谢”和英语中的“thank you”基本语义是对应的,但两者有着很大差别。首先,“thank you”的使用频率比“谢谢”更高。在汉语中,家庭成员之间基本不用“谢谢”,熟人、亲戚好友之间,也很少用。而英美人则相反,熟人、亲戚朋友、家庭成员之间均用“thank you”这句话。其次,“谢谢”和“thank you”在使用的范围和场合上也有差别。当讲汉语的中国人得到别人的恭维、赞扬或邀请时往往采用谦虚推让、贬己尊人甚至是否认自己的方式,而英美人在受到称赞或邀请时,会高兴地表示谢意。此外,讲汉语的人在接受服务时,常常向服务员表示谢意,而英美国家则相反,往往是服务员向顾客表达谢意。另外,英汉两种语言对于“谢谢”和“thank you”的回答也存在差异。当受别人感谢时,讲汉语的人会回答“不客气”或“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等类似的话,而讲英语的人则会回答“You are welcome”或“I am glad to help you!”等。如果将汉语的回答“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译成英语为“Never mind. It’s my duty.”而在英语中“Never mind”是在对方表示道歉时才使用的回答语,而“It’s my duty”通常是值班人员或工作人员的用语,表示是职责所在,不得不为之的意思。最后,英语的“Thank you”并不总是表示感谢,有时作为一种窘迫下的解脱之词,还表示要结束 谈话,甚至表示拒绝的搪塞之词。英语中,“thank you”也常用回答别人的恭维和赞美。在英语中,一般遵循“一致准则”。当有人夸奖时,受夸奖者的回答往往是“Thanks!”或“Thank you (very much)!”。但在中国,面对夸奖则遵循“谦虚准则”。中国人通常是“否认”或“自贬”,如:“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等。

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

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 摘要: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与两国在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有关。 关键词:称谓语;差异;文化透析 Abstract: The address for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an be approxi mate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kinship term s and the social terms.The difference exis ts in differentiation of consanguinity and affinity, clan and non— clan and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kinship term s.And this i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paschal clan system and le gal ideology,hierarchical system and religious influence,social system and value orient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 Key words:address form s;differences;Cultural analysis 1 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家庭构成模式是以父子为中心的。 在家庭中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区分依据。因此,在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严格,不容许有丝毫的含混马虎。同辈分的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也可以连姓一起称呼;晚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照其相应的称谓来 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则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比较笼统概括。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uncle”,女性一概称“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同辈之间,英美人士往往是以名字或昵称相称呼,晚辈对长辈也可直呼其名,包括儿媳(女婿)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子女对继父母的称呼。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关系融洽¨。 1.1 血亲姻亲称谓的差异

中外称呼语的区别(可打印修改)

中外称呼语的区别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 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地位非常显著,但是由于历史文 化等差异,中外称呼语的区别非常大。下文就中外称呼语的不同进 行讨论,以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称呼语,促进中外文 化的更好交流。  中国社会的称呼方式极为复杂,因为它既受传统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封建社会的宗法血亲关系,以及差序格局的社会现象合为其服务的伦理道德的影响,又受血亲关系(长幼尊卑及疏密程度)、社会地位、职位高低、职业、性别、年龄乃至场合等因素制约。而在西方,称呼语则与中国有很大差异,西方人际交往相互"称呼"时,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地位及交际双方是"权势"关系还是"平等" 关系。 中外称呼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第一,中外对亲人的称呼。在中国,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孩子一定会叫自己的父母“爸爸” “妈妈”或者更加尊敬的称呼“父亲” “母亲”。当然,中国古代对父母的称呼也不同于现在,我们最熟悉的就有“爹”“娘”、“阿玛”“额娘”。然而,在国外,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却大不一样,他们通常就直接叫父母的名字,或者 是“Dad” “Mom”。如果我们问中国的小孩:你们敢当着你爸妈的面直呼他们的名字吗?我估计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的小孩的回答是

不敢。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样对他们是大不敬,如果他们做了,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对于比自己年长的或者是辈分较高的家人,中国人通常情况下是不会直呼其名的。但是在国外,他们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叫名字听起来会更加亲切一些。例如,在美国,会听到他们叫自己的姐姐Jane,叫自己的爸爸Dan,叫自己的叔叔Edward,叫自己的奶奶Rose等。有时我们也会听到他们会把称呼和名字一起使用,比如uncle Joe。 还有就是在现代汉语中,中国人向来崇尚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法则,亲属称谓大都能把身份表明得一览无余,如辈分,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年龄的大小及血亲或姻亲。如在中国,我们对亲人的称呼种类非常多,“舅舅”“舅妈”“姑父”“姑妈”“姨爹”“姨妈”“表姑”“表舅”“堂姐”“表姐”“三哥”“四嫂”“表兄”“姨姐”等等,中国对亲戚的尊称非常繁琐。而在英语里的这些称谓则比较笼统、模糊,一词多义,覆盖面广。他们的称呼很简单,“sister”“brother”“uncle”“aunt”等。如sister同为姐妹一词,但是年龄大小却不易区分;grandmother既指奶奶又指外婆;uncle可指叔伯、舅、姑父;cousin则有着更加广泛的含义,可指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西方对亲人的称呼不像中国一样严格按照长幼尊卑来区分。 第二,社交上的称呼的差异。尽管,生活中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对于一些和我们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我们常常会直呼其名,但是在重要场合,作为中国人,我们往往不会直呼其名。在汉语中,我们大

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性研究

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性研究 摘要: 礼貌原则体现了社会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和影响。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从英汉两种文化差异出发,将顾曰国先生分析的汉文化的礼貌特征与Leech以英国文化特征归纳的礼貌原则作一比较,可更深刻地理解这种差异,并在实际的交际中更有效地面对这种差异,以取得交际的成功。 关键词: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礼貌原则差异性 1.引言 众所周知,通过语言表达礼貌是最常用的手段,它的确是成功交际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礼貌虽然是人类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但不同的文化对礼貌有不同的解释和侧重。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英国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语文化的特征列举了六条礼貌原则,而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分析了汉文化的礼貌持征,归纳了五个礼貌准则。将顾先生与Leech的礼貌准则作比较可发现英、汉语的礼貌准则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科学地分析、对比这些差异是防止语用失误、促进交际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 2.英汉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 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人们言语行为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表达礼貌方式的差异。因此,要讨论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首先有必要了解两种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 2.1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准则 封建制度桎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时间较短,基督教文化和西方哲学思想体系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主体。在英语言文化中具有“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的特点,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以个人的工作和成绩来评定人(包括自己)。英语语言文化没有传统的贵贱之分,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敬他人。 根据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前人做了大量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戈夫曼(E. Goffman)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礼貌模式。1987年英国学者Brown 和Levinson根据Goffman的解释提出面子论。他们把它分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种,这样礼貌也就随之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Leech的这一原则也是本论文的一条主线。他的礼貌原则概

《儒林外史》称谓词使用的语用原则

《儒林外史》称谓词使用的语用原则 作者:廖颂举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刊名: 东京文学 英文刊名:DONGJING WENXUE 年,卷(期):2009,(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 2004 2.索振羽语用学教程 2000 3.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 2004 4.何自然语用学教程 1988 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廖颂举《儒林外史》词头"老"类拟亲属称谓词用法探微-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3) 非亲属关系而以亲属称谓来相称的社会称谓习俗,叫作拟亲属称谓.这类词大多沿用了亲属称谓,有些则是在亲属称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是亲属称谓的社会化(非亲属化)形式. 2.学位论文廖颂举《儒林外史》称谓词研究2007 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汉民族,历来对称谓问题极为重视。早在先秦就有《谥法解》这样的著作问世(后编入《逸周书》),后来东汉班固所著的《白虎通》有《爵》、《号》、《谥》诸篇,唐人刘知几所撰《史通》中有《称谓》篇,专门讨论称谓问题,还有一些笔记中包含与称谓有关的内容,以及现当代学者发表的一些与称谓有关的论文。但是总的说来,这些论述是零散而不成系统的。 对称谓词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首先,称谓是民族文化的标志之一,是祖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称谓研究可从侧面深化礼貌语言的研究,是研究礼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称谓研究还具有实用价值,对跨国文化交流具有指导作用。《儒林外史》作为晚清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其语言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其中称谓词的使用更是带有明清时代称谓词的显著特点,同时也带有其自身独特的讽刺特点,因此对《儒林外史》称谓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2000年第二次印本的《儒林外史》为底本,利用前人时贤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儒林外史》中的称谓词进行分析。 第一,从语用及修辞的角度,对《儒林外史》中的称谓词进行语用学探究。首先《儒林外史》中说话者在选用称谓词时,不仅要受到自身视角的影响,大致还要受到年龄原则、地位原则、亲疏原则和礼貌原则等几条语用原则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语用原则作用下,产生着不同的社会指示功能。其次,谈话者双方的身份、地位,谈话者与谈话对象之间的关系,交际场合、谈话的动机、态度,作者的主观愿望等等,都对称谓词的使用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第二,主要从词源学及汉语史的角度,对《儒林外史》中出现的一些“先”、“尊”、“令”、“贤”、“家”、“舍”、“愚”、“敝”等敬称、谦称词进行分类研究并对个别称谓词进行了考证,从而得出某类或某具体称谓词使用的时代特点及语用规则和语用范围。 第三,把《儒林外史》中出现的“老”类称谓词主要分成了五大类,从语法、语义、文化、称谓习俗及词源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第一类表示被称呼者职业身份的称谓词。第二类用于官场中相互之间的称呼,更多为位卑者对位尊者的敬称。 第三类用于一般社交场合中表敬称,较多的为拟亲属称谓。第四类表示对人的詈称或蔑称。第五类归纳为“老+排行”、“姓+老”及其他。本文最后对《儒林外史》中的称谓词及其使用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如官职称谓具有仿古称特色,一些称谓词带有方言特点等等,但“尊人卑己”的礼貌特点是《儒林外史》中称谓词使用的基本特点。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25534378.html,/Periodical_djwx200905041.aspx 授权使用:湘潭大学(xtdx),授权号:20c51dfe-106d-4cf4-a730-9eff00eb04f3 下载时间:2011年6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