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部分知识点考点总结

非洲部分知识点考点总结
非洲部分知识点考点总结

非洲部分知识点考点总结

(1)非洲大陆最突出的气候特征:

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气候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气候带明显,而且南北对称分布的成因

A、赤道穿过中部,南北跨度相当;

B、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

C、加上海岸线直,因此,使气候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小,从

而使非洲气候呈明显的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明显

(3)几内亚湾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延伸到北纬15度的原因地处纬度低,有足够的热量;附近有几内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几内亚湾附近地势低平,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变成西南风,该地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受其影响,降水丰富。

(4)撒哈拉大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

①终年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②北非与西亚相连,东北季风来自亚洲大陆,性质干燥;③大陆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降湿的作用;④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少半

岛、岛屿及海湾,海洋影响范围小;⑤非洲地势为和缓的高原,缺少高大山脉。

(5)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方面说明索马里半岛

的地理环境特征:

①位于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红海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运输航道

(是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往西欧、北美的最近海上通道),亚丁湾是红海出入印度洋的交通要道;②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索马里半岛东海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与夏季的索马里寒流有关),降水少;③地形以高原为主;④西亚和北非盛产石油,是世界主要出口石油的地区。

(6)非洲赤道地区东部是什么气候?为什么?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上,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没有发育成热带雨林气候,而是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地形)

(7)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成因:

①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带来丰富的水汽

②东南信风遇到地形阻挡,多地形雨

③暖流增温加湿

(8 )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原因?

①下游切穿西部山地,河流落差大,不利于泥沙沉积

②流域大部分经过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茂密,植被覆盖好,河流含沙量小

③中游流经刚果盆地,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利于泥沙沉积

(9)阿斯旺大坝建成的利弊。

利:①具有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弊:① 两岸失去了肥沃土壤的来源②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

蚀加剧,三角洲受到萎缩

③河日沙丁鱼也由于失去了充足的养料来源,数量不断减少

④灌溉面积的增加,使地下水位不断上升沿河地带土壤盐渍化加剧。

(10)简述赞比西河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流速和缓;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任

流经地势平坦的高原地区;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地处低纬。(11)简述赞比西河的水文特征。

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12)赞比西河入海径流量减少对赞比西河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

的影响。

水文: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土壤: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地形: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生物: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生态: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13)分析南非矿产资源开采的优势区位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和丰富的经验;开采技术水平高;国

际市场广大;铁路、公路、海运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利: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政策支持。

(14)随着某些矿产资源枯竭,从区域经济发展出发,请你对南非的矿产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15)南非西侧海域是东南大西洋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南非西侧海域有上升流,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

(来自海洋中腐烂的生物遗体),饵了丰富;有河流径流汇入等(16)分析开普敦港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有利: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利于筑港;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在0C以上,没有结冰期;依托开普敦,综合实力强;交通运输便利,经济腹地广;地理位置重要等

不利:沿海地区波浪大

(17)该国南端的“好望角”,被称为“好望不好过”,其原因

是什么?

好望角地处南半球西风带上,常年受西风影响,风大浪高,影响航行;洋流从南极带来的浮冰,威胁航运安全。

(18)举例说明南非所临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石油运输过程中可能导致石油污染(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可能造

成海洋生态破坏等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地处高原光照充足;气候全年温和(热量充足)、

降水较充足(有明显干湿两季);航空运输便利;农业劳动力丰富;鲜花种植经验丰富;土地租金低,有利于产业化经营;靠近西欧花卉消费区等。

(20)从自然地理因素综合分析维多利亚湖西侧位降雨高值区的成因。

成因:赤道地区对流旺盛;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面,空气湿度增加。(21)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22)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的原因

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23)分析开普敦港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有利于筑港;属于地中海气候,冬

季气温在"1以上,没有结冰期;依托开普敦城市,综合实力强;交通运输便利;经济腹地广;地理位置重要等。

不利条件:冬季受西风影响,沿海地区风浪大。

(24)南非不仅有“黄金宝石之国”的美誉,而且其渔业资源也比较丰富。

试分析南非西海岸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该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原因:沿岸有上升补偿流;大量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给鱼类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因此渔

业资源丰富;环境问题:石油运输过程可能导致石油污染;过度捕捞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破坏等。

说明奥兰治河人海口金刚石砂的形成过程。

结合奥兰治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人海口开采金刚石砂的最佳时间。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第十四章《浮力》知识点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世界地理非洲知识总结

非洲 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 介于20oW一40oE之间、30oN和30oS之间,赤道和20o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3、范围 (1)组成:非洲大陆和周围岛屿(主要有马达加斯加岛和加那利群岛)组成,世界第二大洲。 (2)分区:按照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非洲常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北非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属于白色人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有“黑非洲”之称。 二:地形 ) 1: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和缓,称为高原大陆。大陆周围,有狭窄的沿海平原。 高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非洲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东南部主要是得拉肯斯山脉,西北部主要是阿特拉斯山脉。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峰。大陆的中部和北部地势较低,中部的刚果盆地,原是面积广大的内陆湖,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2:地势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东非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它南起赞比西河的河口,向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原、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和约旦河谷。由非洲板块内部板块张裂形成。 4:非洲因高原逼近海岸,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 三:气候热带大陆

(一)气候带明显,而且南北对称分布。 成因:a.赤道穿过中部,南北跨度相当;b.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 c.加上海岸线直,因此,使气候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小,从而使非洲气候呈明显的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明显. 【 (三)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四)撒哈拉沙漠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北回归线穿过,常年受副高控制,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高控制范围大 北非紧邻亚欧大陆,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不易形成降水 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受海洋影响小; 北非西岸有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五)几种非地带气候类型分析 1:非洲赤道地区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上,由于地势高、气温低,没有发育成热带雨林气候,而是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2: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①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②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③暖流增温加湿。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_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资料讲解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_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 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 g = ρ物Vg ρ物=( V 排/V )·ρ 液= 2 3ρ液 G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非洲知识点总结

非洲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与围 1、经纬度位置: 介于20oW一40oE之间、30oN和30oS之间,赤道和20o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3、围 (1)组成:非洲大陆和周围岛屿(主要有马达加斯加岛和加那利群岛)组成,世界第二。 (2)分区:按照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非洲常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北非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属于白色人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有“黑非洲”之称。 二:地形 1: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和缓,称为高原大陆。大陆周围,有狭窄的沿海平原。 高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非洲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东南部主要是得拉肯斯山脉,西北部主要是阿特拉斯山脉。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峰。大陆的中部和北部地势较低,中部的刚果盆地,原是面积广大的陆湖,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2:地势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东非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它南起赞比西河的河口,向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原、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和约旦河谷。由非洲板块部板块裂形成。 4:非洲因高原逼近海岸,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 【思考】描述非洲大陆地形的特点 (1)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和缓;(2)高原逼近大陆边缘,使得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半岛、岛屿、海湾及良港;(3)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思考】描述东非大裂谷的走向和地表特征 (1)东非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2)两岸悬崖壁立,附近还有许多死火山和活火山,谷底湖泊连串。 三、气候分布、特点、成因 (1)“热带大陆”——大部在南北回归线间,以热带气候为主,气温高。 (2)“干燥大陆”——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在各洲中面积最大,降水总体较少。 (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 A赤道穿过中部,南北跨纬度相当; B地形比较单一,高原地形为主,起伏和缓; C海岸线平直,使气候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小 ? 热带雨林: 刚果河流域;几亚湾沿岸;马达加斯加东侧 【成因特点】全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亚湾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这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 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

(精品)浮力知识点总结(完整)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F 向上—F 向下=F 浮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F=PS=ρghS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gV 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悬浮 下沉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例:把木块按在水里后放开,浮力的变化示意图。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6、漂浮物体“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吨(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潜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充满水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潜艇就会下沉。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 (3)、热气球和气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克服气球没有动力的缺点,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气艇(安装带螺旋桨的发动机)。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非洲知识点

非洲知识点 一、位置和范围 经度位置: 20°W----50°E 纬度位置:赤道穿过中部南北回归线之间 海陆位置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接大西洋几内亚湾——非洲 最大的海湾 马达加斯加岛——非洲第一大岛索马里半岛——“非洲之角”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地势特征: 以高原为主,起伏不大(高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高原大陆”之 称。)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海拔多在1000-2000米。) 海岸线平直 主要地形单元: 三大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 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两条山脉:德拉肯斯山阿特拉斯山 一大盆地:刚果盆地 一大裂谷:东非大裂谷 东非裂谷带 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红海延伸到西亚的 死海附近。 成因: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下陷而成。 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有许多活和死火山分布 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死火山),海拔 5895米。谷底湖泊连串 坦噶尼喀湖是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维多利 亚湖非洲最大的湖泊 湖泊多为断层湖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 (5895) 刚果盆地成因:内陆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 水外泄而形成的盆地。 (二)气候和自然带 1、气候类型、特点、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植被:热带雨林 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气候 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成因:(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植被: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 特征:终年炎热干燥成因: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控制植被:热带荒漠 地中海气候 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成因: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非地带性气候 读图找出非地带性气候 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一、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阿基米德原理 1、什么是浮力 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所浸入的液体。 浮力的受力物体——被浸入的物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如图所示,此时小石块所受的浮力等于先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差,即F浮=F-F′=G-F′。 3、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即: F浮=G排=m排·g=ρ液·g·V排式中ρ 液为所浸入的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V 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浸在液体中 的体积,单位m3;g=9.8N/kg,粗略计算可取10N/kg。 4、气体的浮力 气体与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具有浮力的作用。

实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同样适用,即: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例1、一均匀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称得其重力为 G=19.6N,当把物体没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到F′=9.8N,求: (1)该物体没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F浮=? (2)该物体的密度ρ=? 解答:由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读数G和F′可求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 进而先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是浸没于水中,所以再由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ρ液gV排,求出最后根据来求物体的密度,由于此物体 说明:F浮=G-F′是求物体所受浮力的一种方法,通常叫做“测量法”,F浮=ρ gV排是求物体所受浮力的液 另一种方法,通常叫做“公式法”,而且它的两个变式:ρ液 =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密度; 用于在知道V排与V物的大小关系时,计算物体的体积V物,进而做物体密度ρ物等的计算。 常本题第②问,显然可利用 来计算物体的密度更为简单: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及例题

初二下物理 第十章 浮力知识点及例题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G

不同:悬浮ρ 液=ρ 物 ;V 排 =V 物 漂浮ρ 液>ρ 物 ;V 排

高中区域地理非洲知识点整理

(西亚和)非洲 注释:第一节.非洲简记 一.经纬度位置:38°N~33°S 51°24'E~17°W 1.面积:2400万km2差五个时区 2.最南侧:好望角 最东侧:哈丰角 2.处于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之间 3.亚非两洲界限: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欧、非两洲界限:直布罗 陀海峡、地中海 4.轮廓:北梯形南三角,海岸线平直(少天然良港、对降水干扰少) 5.0°经线: 北回归线: 20°S: 20°W: 40°E: 二.半岛、岛屿、边缘海、海峡: 1.半岛、岛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瓦尔巴群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 半岛、巴尔干半岛、日德兰半岛、新地岛、冰岛、大不列颠岛、科西嘉岛、 撒丁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 边缘海:巴伦支海【不冻港】、挪威海、北海、波罗的海、比斯平湾、地中海、 爱琴海、黑海、里海、亚里亚德海、波的尼亚湾、亚速海 海峡:丹麦海峡、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 峡、卡特加特海峡 三.地形 1.地形特征:东南高西北低,起伏平缓,高原为主,断层地貌广布,平均海 拔750m 2.山脉:德拉肯斯山脉、阿拉特斯山脉 3.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穿过赤道)、南非高原盆地:刚 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 果河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4.东非大裂谷:地球的疤痕,南起赞比西河河口以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 比亚高原、红海、直抵约旦地沟(死海),长达7000km,宽几十km~300km,

属断层 5.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四.气候 1.特征:暖热干燥、呈南北对称(90%>20°C,热带大陆干燥三分之一沙漠,三分之二降水量<500mm) 导致这些特点的原因:①纬度位置,主体在南北纬35°,处热带;②沙漠面积广,占1/3;③赤道穿过中部热量带,大气环流对称,类型对称;④海岸线平直,少内海,轮廓完整 2.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式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注意]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为什么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终年形成大量降水,因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位于赤道的东非高原,因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五.河流: 1.名称: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尼罗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刚果河 2.尼罗河在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坝下的流量变化:建坝前流量季节变化大,建坝后流量平稳原因:建坝前无水库调节,河流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夏季青尼罗河降水多形成汛期,冬季则为枯水期;建坝后丰水期水库蓄水,枯水期放水有利方面:使坝下减少洪涝灾害,发电供电能,灌溉养殖,观光旅游,航运不利方面: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海岸线后退,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库区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水中鱼类减少 3.尼罗河入海口盐度:夏低冬高地中海入海口盐度:夏高冬低原因: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旱、蒸发量大) 4.尼日尔河从上游到中游流量减小,从中游到下游流量增大原因:上游到中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逐渐减小,用水量增多;中游到下游,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增大 5.刚果河水系特点:向心状;水文特征:水位高、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喊杀两肖、无结冰期、富水能;该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上游流经刚果盆地边缘、落差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流量大;下游深切西部山地,

非洲: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知识要点及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知识要点与跟踪训练:非洲 一、知识要点 1、非洲 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2、非洲居民与经济 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3、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二、跟踪训练 1.有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半球,北临地中海 B.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C.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D.位于西半球,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望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上海某公司专门为黑种人配方的日用化妆品,你认为该公司今后在下列哪个地区的市场销售可能最好() A.欧洲西部 B.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C.非洲的北部 D.东亚、东南亚

4.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A表示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列称号与图中①大陆不相符的是() A.热带大陆 B.高原大陆 C.黑非洲 D.寒冷大陆 6.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甲、乙、丙三地的气候类型都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7.下列有关非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B.非洲的气候炎热,主要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非洲资源丰富,煤矿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D.非洲经济发展迅速,大部分国家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 8.下图为非洲示意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多数居民属于()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9.下图为非洲示意图,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世界著名的天然野生动物园。在此动物园我们找不到的动物是() A.狮子 B.大象 C.长颈鹿 D.牦牛 10.下图为非洲示意图,关于甲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归纳、(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 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GF浮GF浮(2)示意图F浮GF浮G 下沉悬浮 上浮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F浮G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23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 液>ρ物;V排

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表示:F浮 =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浮力的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非洲知识点

第二节非洲 一、国家最多的大洲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赤道穿过中部,南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北部。 (2)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为邻。 (3)半球位置:全在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2、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 (1)“二战”前,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3个国家独立; (2)目前,共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1、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海湾很少。(非洲最大的海湾是几内亚湾;最大的半岛是索马里半岛;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 2、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占60%以上)。自北向南的三大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峰是乞力马扎罗山。 4、极具特色的地形区: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东非裂谷带是世界陆地最长的裂谷带,被称为“地球的伤痕”;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三、炎热的气候 1、非洲气候的特点: (1)气温高。绝大部分(3/4)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oC以上,气候普遍暖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2)干旱面积广大,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3)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大致对称,热带草原气候最广。 2、气候与农业生产: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3、气候与河流: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刚果河是非洲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水量第二),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 四、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刚果)、黄金(南非)、铬铁矿(利比里亚)、磷酸盐(摩洛哥)等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赞比亚的铜,几内亚的铝土,尼日利亚的石油。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物的特征核心知识 | 生物的特征练习题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完整版)第十章流体力现象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一、在流体中运动 1.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2.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3.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二、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 (2)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特别注意】式中ρ是谁的密度?V排一定等于物体的体积吗? 4、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 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三、沉与浮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由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重力G物的大小关系决定: ①当__________时,物体上浮;②当__________时,物体悬浮; ③当__________时,物体漂浮;④当__________时,物体下沉。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也可通过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判断: ①当时,物体上浮;②当时,物体悬浮; ③当时,物体漂浮;④当时,物体下沉。 【注】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点F浮= G 不同点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知识 点总结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十章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必须掌握实验原理--重中之重) 2.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 浮=G 排 =ρ 液 gV 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浸入 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 关。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 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实现升空的;靠改变自身体积的大小来改变浮力的。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 -F 向下

称量法:F 浮=G 物 -F 拉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 浮=G 物 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G 排 =ρ 液 gV 排 (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一、选择题 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B.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浮力一定比浮上去的物体受到浮力小 C.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般是不同的 2、用弹簧秤测得铁球和铝球在空气中的示数为和,当将铁球和铝球都浸在水中时,测得弹 簧秤示数是和则两球:( ) A.质量相等 B.密度相等 C.所受浮力相等 D.上述各项都无法判断 3、一物体所受重力为G,放入水中后,会沉入水底。那么这个物体所受的浮力:( ) A.等于G B.小于G C.大于G D.不能确定 4、三个质量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甲、乙、丙分别悬浮在酒精、水和盐水中,则这三个球 的体积:(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5、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 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103kg/m3 D.在t 1至t 2 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6、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 a <V b=V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