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

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
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

银山学区参与式单元导学模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商城路小学李新艳 第二单元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备课)本单元教学内容: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 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 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直观帮助学生逐步地从实物和其他的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图形。 3、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充满角,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觉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角的认识。难点是比较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 本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 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并且知道角有大有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都有角,角的数量与形状经常是多边形特点的具体表现。例如,三角形有三个角,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就是看它们的角是什么角。又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就在它们的角上,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可见,角的知识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角,获得一些关于角的初步知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一般分两次教学角的知识,本单元第一次认识角,只是初步认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很多,也比较简单。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角的图形,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例2直观认识直角例3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练习九 练习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形成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图形,体验角有大小,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直角很重要,它是区分锐角与钝角的标准。以后辨认多边形的特点,认识垂直,画垂线,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高,都离不开直角。本单元只是直观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学段还会继续教学关于这些角的知识。 1. 从现实情镜里提取角,利用图形建立角的表象,通过操作感受角有大小。 初步认识角,只要求学生能形成角的初步表象,不给它下定义。教材只是呈现角的图形,让学生直观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例1及其“试一试”直观认识角,其教学过程大致分成四步:从物体表面提取角;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做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角”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一种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中某些物体上的所谓的角不是一回事。教学角,应该联系实例引出,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从现实情境中引出角必须十分谨慎,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角”干扰数学上角的表象的形成。 例题在三角尺、纸工袋的两条相邻边上,以及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上套了红线,引导学生注意物体表现的两条边以及钟面上的两根针。然后隐去实物,只留下红线勾画的三个图形,指出“这些图形都是角”。教材还另外画出一个角,用它代表所有的角,并利用这个图形讲解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形状,了解角的结构。学生把代表所有角的那个图形保持在头脑里,就形成了关于角的初步表象。上述的活动是一项保留本质数学内容、排除非本质成分的活动,能使学生既感到数学的角与物体表现有联系,在物体表面上可以找到数学的角,又不局限于物体表面的角这个认识层面,因为留下在头脑里的是数学的角。 学生在例题里,得到对角的“静态”体验。他们很可能片面地认为角是指一个点和两条线。为此,“试一试”指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张开或者合拢活动角的两条边,感受角会变大或变小。这是对角的“动态”体验。像这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教材呈现了一幅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图中有正在做操和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尺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都与角有关。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时,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 然后从三种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转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和双杠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学生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接着通过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如果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的角就是直角,比它小的是锐角,比它大的是钝角。教材还安排了用三角尺画直角和用三角尺上的角拼摆出钝角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表象。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填一填。 1、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一块三角板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3、一面国旗有( )个角,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 4、1个正方形有( )个角,5个正方形有( )个角。 5、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6、钟面上三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成( )角 7、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8、下图中,有( )个角,有( )个直角。 二、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 4、直角没有顶点。( ) 5、两个三角尺上的直角同样大。( ) 6、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 7、一个角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 10、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是直角。( ) 三、我会找。 1、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 )

()()() 2、下面的图形中,是直角的在()里打“√”,不是的打“×”,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 ) ( ) ( ) ( ) 3、找出比直角小的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4、找出比直角大的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四、选一选(把序号填在蘑菇瓶中) 五、数一数。 1、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个角()个角()个角()个角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个直角()个直角()个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图形、图钉、两个硬纸条、铁丝、活动角、蓝角、红角各一个、三角板(师生)、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很多图形,今天老师就考考你们(在黑板逐一贴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 师:(出示五角星形)那这个呢? 生:五角星。 师:哦,真厉害,谁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 生:因为有五个角。 师:真聪明!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揭示课题并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图形中的角。 1、分类。(把黑板上的图形卡片分类。) 师:你能把这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按有没有角分成两类。 2、摸角。 (1)师:五角星有角,那三角板有角吗?(有谁能给大家指一指哪里有角?(学

生指出的角都是一个点) 师:老师明白了,原来角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啊(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角吗? 生:不是,只是一个点。 师:对,摸一摸这个点,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只是角的一部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师:那角除了有个顶点,还有什么?(两条线)这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角的边,摸一摸这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小结:所以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我们在指角的时候,不仅要指出角的这个点,还要指出这两条直直的边。(示范指角) (2)同桌互相指一指角。 (二)感知生活中的角 1、寻找主题图中的角 过渡:太棒了,我们来玩个寻宝游戏好吗?(好) 师:(出示主题图)在这美丽的校园里藏有许多角,我们把它们找出来。 指名说说在主题图上找到的角。 2、寻找身旁物体表面的角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很多的角陪伴着我们,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指名说说在教室里找到的角。 3、欣赏有角的图片。(伴音乐) 师:生活中处处都藏有角,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有很多发现。 (三)认识角 过渡:这么多物品有角,那下面这三个物品有角吗?如果有,它们的角又分别在哪里呢?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213《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 昌乐小学数学备课组 孙暾执笔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先确定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 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直角:黑板、书上的角都是直角,三角板上最 大的角就是直角 直角的初步认识 判断直角:先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量 一量,先把顶点与三角板上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与另一直角边也重合就是直角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在生活中感知物体的角,如能说出桌面有四个角等,但对角的理性认识不够。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教学应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活动,

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能正确画出一个角 3、能辩认不同方向的直角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节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重难点妙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重难点妙招 石泉县饶峰九年制学校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找找角

(一)、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 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学习目标:知道角是什么样子的。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各称。 (二)、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表面也藏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成员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集体交流)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你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知识。(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请学生上台找出各种物体的角。指出的在物品上显出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教学重点: 认识角,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 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使用: 三角板、不规则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生:三角板。 3、师:为什么它叫三角板? 4、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5、师:你能指出这三个角在哪里吗? 6、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从生活中感知角: 1、师:角是一种平面图形,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角,只要你认真观

察,就能发现它们。(师出示课件第一张:你能指出这些物体上的角吗?生说一处,标一处。) 2、师:你还在哪见过角? 3、师: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既然都叫作角,那它们身上肯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4、师:现在老师把它们从实际生活中请出来和大家见面,好不好?(课件演示第二张:把图片上的角脱离下来) 三、初步感知角: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师: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生观察,自由发言。 3、师:书中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名字,角的尖尖的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课件演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师追问: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生:三部分,一个顶点两条边) 5、师:这个角的'大家庭里又来了一些自称是角的朋友,你们看看!(课件演示第四张:判断: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二)画角: 1、师:想画一个角吗?请你们自学P87画角的方法。 2、师:分几步画一个角?(生:分三步) 3、师:你说,老师画。(师在黑板上画) 4、师:画角时要注意,顶点不要太大,边要画直,不要出头。 5、师:请你们自己在纸上画一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角可“相加”,可“度量”等),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在知识的层次上,从由共性的角度(角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通过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的同时,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整合进“角的初步认识”中。 在实验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对此部分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角,使学生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3)发挥三角尺的教学价值。 在本单元中,教材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文具,来帮助学生认识

二年级第二单元小制作

二年级第二单元小制作 二年级数学时间:2019年9月 第二单元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3-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角的认识 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关键: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方法: 教学思路: 从学生对角的已有认识入手,把情景变成活动,让学生在描一描、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等时间活动中认识角。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单元教学措施: 1、把情境图变成活动,让课堂成为活动的一部分;

2、重视学生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3、重视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 单元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食物角的模型,不同形状的纸。 单元实践活动: 剪出一些带角的图形,说说图形中的锐角、钝角、直角,找出其中两个角比比他们的大小,并用这些图创作一幅图画。 课时划分: 新授课:2课时练习课:2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12 )课时 课题:教室里的角——初步认识角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形状及组成;认识直角; 2、在发现角、认识角、研究角的探索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合作意识;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角的表象 难点:概括什么是角 课前准备:课件、学具、各种带角的实物 预习要求: 1、了解角是什么样的? 2、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角。 检查预习:

优秀教案课程《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带孔木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有?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生:指角?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北京市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四册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大兴区兴海学校 曹月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如红领巾、张开的剪刀和三角尺等,抽象出角,初步感知认识角的样子,认识角,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够自己画角。 2、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大部分的同学在生活中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角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图形,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角不尽相同,学生在理解上面会遇到一定的难度。

3、教学方式 本节课我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通过感知角,摸角,做角,画角,辨认角等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实践中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4、技术准备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 1、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初步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在动手操作、观察和相互交流中提升对角概念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2、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会用尺子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教学难点: 学生会自己制作角,并把生活中的角抽象成平面图形角,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角的特征。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和教材分析(共3课时).doc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都有角,角的数量与形状经常是多边形特点的具体表现。例如,三角形有三个角,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就是看它们的角是什么角。又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就在它们的角上,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可见,角的知识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角,获得一些关于角的初步知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一般分两次教学角的知识,本单元第一次认识角,只是初步认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很多,也比较简单。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角的图形,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例2直观认识直角例3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练习九 练习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形成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图形,体验角有大小,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直角很重要,它是区分锐角与钝角的标准。以后辨认多边形的特点,认识垂直,画垂线,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高,都离不开直角。本单元只是直观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学段还会继续教学关于这些角的知识。 1. 从现实情镜里提取角,利用图形建立角的表象,通过操作感受角有大小。 初步认识角,只要求学生能形成角的初步表象,不给它下定义。教材只是呈现角的图形,让学生直观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例1及其“试一试”直观认识角,其教学过程大致分成四步:从物体表面提取角;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做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角”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一种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中某些物体上的所谓的角不是一回事。教学角,应该联系实例引出,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从现实情境中引出角必须十分谨慎,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角”干扰数学上角的表象的形成。 例题在三角尺、纸工袋的两条相邻边上,以及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上套了红线,引导学生注意物体表现的两条边以及钟面上的两根针。然后隐去实物,只留下红线勾画的三个图形,指出“这些图形都是角”。教材还另外画出一个角,用它代表所有的角,并利用这个图形讲解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形状,了解角的结构。学生把代表所有角的那个图形保持在头脑里,就形成了关于角的初步表象。上述的活动是一项保留本质数学内容、排除非本质成分的活动,能使学生既感到数学的角与物体表现有联系,在物体表面上可以找到数学的角,又不局限于物体表面的角这个认识层面,因为留下在头脑里的是数学的角。 学生在例题里,得到对角的“静态”体验。他们很可能片面地认为角是指一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3.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组成和角各部分的名称,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三角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尺、正方形彩纸、作业单 通过使用三角尺,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角,在让学生指、摸三角尺上的角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角的特点。在新课伊始,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在练习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题的内容,既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组带有角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走进校园,找出角 1.出示三角形、五角星,学生说说这两种图形中都有什么?。 2.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三角形、五角星,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找角,初步感受角,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互动活动,认识角 活动一:认角 1.课件出示钟面、三角尺、剪刀图片,从图片中抽象出角。 2.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角,同桌互相介绍角。 3.让学生把找到的角介绍给大家,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 预设:学生用手指角的顶点或者是指角的边。 指导:学生指角的顶点时,教师把这个顶点画在黑板上,问学生“.”是角吗?告诉学生,这是角的一部分,是角的“顶点”。 学生指角的边时,教师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问学生这是角吗?告诉学生,这也是角的一部分,叫做角的“边”。 预设:有的学生会用手掌盖住角的两条边所夹的部分,有的同学会从一条边用弧线划到另一条边。 指导:让学生根据两种情况比较一下,哪种指角的方法好?告诉学生通常我们指角的方法。 4.让学生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展示。 5.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三个角,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重点引导: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指三角尺上的角的过程中,明确正确的指角的方法。在介绍角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活动二:折角 1.用正方形纸折角。 2.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你折的角的顶点、边、角。 3.小组到前面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做的角。 预设问题:有的学生会说自己折出3个角。

【K12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 课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冉

冉升起的国旗上有什么?(国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上有角。 你们都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升国旗时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为什么你认识红领巾是三角形的呢?(因为红领巾有三个角)角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角 .找出三角板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角的初步认识 具体内容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校园 生活情境,图中可以找到很多角。如球 门上的角、三角板上的角、剪刀上的角、 钟面上指针形成的角等。由此引出角的 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 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进行 观察的能力。 (2)由于主题图存在透视问题,为 了不干扰学生的认知,教材没有在其中 用红线标示出角,只在后面例题的情境 图中进行了标示。主题图中的角,涵盖 了锐角、钝角和直角,其中以直角最多, 其原因有二:一是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二是它是认识锐角、钝角的基础。另外,图中的角有的是固定的、静态的,如球门上的角等;有的是动态形成的。如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剪刀上的角等。从而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并初步渗透角的大小的知识。 教学建议 在观察主题图、找生活中的角时,注意用角的标示图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角。 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物体上“尖尖的部分”称作角,如牛角、羊角等,这与数学上的角的意义并不相同。教学时,应将这种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加以区分。如,要提供恰当的、精心选择内容的主题图;也可以用色线标示出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并呈现出整体,以利于学生感知。另外,找角活动结束后,应让学生对比观察找出来的这些角,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感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用课件隐去实物,只留下一些角的图形,从而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1)例1呈现了主题图中的3种实 物图,并用色线标出了实物中的角,进 而展现了从3种实物图中抽象出的角 (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感受从 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2)抽象出的3个角,类别、开口 方向、所画的角两边的长短都有不同, 这些不同更能突出角的特征:一个顶 点、两条边,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角。 (3)做活动角、折角的活动可以使 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同时渗透比较角的 大小的方法——叠合法,并体会到角的 大小与所折的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4)例2以两幅动态的图展示了画角的步骤与方法,同时加深学生对角的认 识。 (5)“做一做”第1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第2题巩固角的画法。 教学建议 (1)在活动中突出角的构成特点。 教材通过指角、找角、做活动角、折角、画角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角,尽 管这些活动方式各异,要求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明确角的构成特点。教 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点,突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 象。如在折角前要让学生先说一说要折出一个什么样的角,这个角的顶点、两条 边分别在哪儿,其他活动也应如此。 (2)帮助学生动态地理解角。 教材中呈现了静态的角,也呈现了动态的角,如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例1 中的活动角等。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动态的角帮助学生理解角的特征及角的大 小变化,形成对角全面而系统、正确的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使用:三角板、不规则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生:三角板。 3、师:为什么它叫三角板? 4、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5、师:你能指出这三个角在哪里吗? 6、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从生活中感知角: 1、师:角是一种平面图形,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角,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它们。(师出示课件第一张:你能指出这些物体上的角吗?生说一处,标一处。) 2、师:你还在哪见过角? 3、师: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既然都叫作角,那它们身上肯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4、师:现在老师把它们从实际生活中请出来和大家见面,好不好?(课件演示第二张:把图片上的角脱离下来) 三、初步感知角: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师: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生观察,自由发言。 3、师:书中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名字,角的尖尖的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课件演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师追问: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生:三部分,一个顶点两条边) 5、师:这个角的大家庭里又来了一些自称是角的朋友,你们看看!(课件演示第四张:判断: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二)画角: 1、师:想画一个角吗?请你们自学P87画角的方法。 2、师:分几步画一个角?(生:分三步) 3、师:你说,老师画。(师在黑板上画) 4、师:画角时要注意,顶点不要太大,边要画直,不要出头。 5、师:请你们自己在纸上画一个角。 6、师展示学生画的角,找问题。 (三)角的读法和写法。 1、师利用板书中的角讲读法和写法。

三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第二题、练习八1——2题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在平面图中辨认出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角,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角。 教法:直观演示法、实际操作法 学法:通过看、折、比、画等活动探索角的有关知识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尺子、纸、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单元主题。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尽可能找出图中的角,并用课件闪现学生找出的角。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角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朋友(课件出示钟面、剪刀、水管、折扇),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指出钟面上、剪刀上、水管上、折扇上的角。随着学生的回答,用课件闪现学生发现的角。 ⑵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角?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角。 2、教学例2 折角 ⑴你们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角吗?课件演示折角。(学生尝试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⑵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么感觉?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设计

213《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提供必备的条件。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 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 3、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1、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2、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认识角、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直角、画直角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2、能准确地指出角各个部分的名称。 3、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4、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3 节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培养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 形中辨析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