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指标诊断意义(宠物用)

生化指标诊断意义(宠物用)
生化指标诊断意义(宠物用)

生化指标诊断意义

肝炎实验室诊断和建议治疗方案

一、症状:厌食、厌油腻、黄痘、腹水、肝脏肿大

二、实验室诊断指标:

三、治疗:

1、保肝利胆:静泳注射葡萄和维生素C

,肌肉注射维生素B1溶液,猫5~30mg/天,每天两次。促进胆汁排除,应用硫酸镁、人工盐或硫酸钠,猫数据不详,犬为10~30g 内服。为增加肝脏解毒功能,适当服谷氨酸,猫数据不详,犬每次0.5~2g 。还可使用肝泰乐每只每次1~0.2g ,每天2~3次内服。

2、控制感染:急性感染伴发热的选用对毒性小的抗生素。如:厌氧使用青霉素、氨卞青霉素;好氧使用庆大酶素。

3、对症治疗:给予健胃助消化药。有出血倾向肌注维生素K1。衰弱者可使用同化激素,如丙酸诺龙,能促进氨基酸、糖合成蛋白质。

4、营养疗法:给予富含糖类、维生素、优质蛋白(营养膏—含较少脂肪配方的)食物。对于拒绝食物动物,可强行灌服脂肪少、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四、监测指标

五、疗效判断

监测指标出现好转说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一般,治愈时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肾功能衰竭实验室诊断和建议治疗方案

一、症状:无尿、少尿、多尿、水肿、肾区扣痛、肾区包块、腹水。

二、实验室诊断指标

三、治疗

(一)水尿期

1、治疗原则:补液、纠酸、纠正氮质血症、水电平衡紊乱

2、治疗方案:

●防止水潴留:下尿管严格计算出入量。要量出为入。适当使利尿剂。

●维持电解质平衡:及时监测电解质。本期易出现K+血症,出两样适当使用排K+

利尿剂。出现高K+血症后要使用乳酸林格氏液或等渗盐水纠正,不要使用低渗溶

液,以防止出现脑疝引发促死。

●纠正氮质血症:首先要防止氮质血症的加重,本期

●饮食要以高糖低蛋白为主。适当使用利尿可纠正氮质血症

●对因治疗:合理使用激素,降低免疫反应能够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合理应用抗

生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帮助。

●纠正酸中毒:再监测血中HCO3等的基础上判断酸碱平衡情况。如出现酸中毒可

使用NaHCO3等弱碱性药物进行纠正。

●能量的补充:要及时补充必要的能量,维持新陈代谢的进行。

●氨基酸的补充:多种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对本病有一定的帮助。

3、监测指示:

●尿量:建议下导尿管监测尿量

●水的入量:严格计算每天水的入量。包括饮用水和静脉补液量。

●水电解质平衡:要及时检K+、Na+、CL离子情况。少尿期要注意K+血症。多尿

期要注意补K+

●BUN的监测:可反映氮质血症的情况。BUN降下来以后要及时的补充蛋白质。

●肾功能的监测:反映肾功能情况。提供治疗依据。

(二)多尿期

1、治疗原则:补液(特别是补K+)、纠酸、对因治疗

2、治疗方案:

●补充水分:此期尿量增大。比较容易出现水平衡紊乱。要及时补充水防止脱水的出

现。常规按尿量的1/3——日常需要补充水分。

●停止使用利尿剂

●维持电解质平衡:此期极易出现低K+血症,要在监测血K+的基础上精确补充K+。

●胶体的补充:此期常伴有大量蛋白的丢失而造成胶体渗透压的降低,从而使有效循

环血容量的降低,恶性导致后果。要及时补充胶体液。如:704代血浆等。

●对因治疗:合理使用激素,降低免疫反应能够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合理应用抗

生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帮助。

●能量的补充:要及时补充必要的能量,维持新陈代谢的进行。

●氨基酸的补充:多种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对本病有一定的帮助。

●蛋白的补充:BUN恢复正常后可适当的增加蛋白的摄入。

四、监测指标:

●肾功能:反应恢复情况和预后。

●电解质:作为精确补充K+的依据。

●有效循环血量:

五、治疗目的:

BUN、Cre、UA、酸碱平衡紊乱被纠正是治疗要达到的目的。一般,临床症状消失比实验室痊愈指标出现的早。所以,如果以监床症装消失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标准则临床症状消失后还要继续治疗一段时间。

一、症状: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二、实验诊断指标

三、治疗

1、治疗原则

降糖、防治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性坏疽)。

2、治疗方案:

(1)、营养疗法:限制饮食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有肾功能障碍的要控制蛋白和脂肪的摄入。(2)、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使用:(便宜):

(3)、α-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糖适平等。昂贵,但使用方便):

(4)、胰岛素:国外资料显示可使用胰岛素治疗但是目前国内无犬、猫用胰岛素。不知是否可以使用结晶牛胰岛素。

四、疗效观察

1、血糖控制在7.2mmol/L(犬)8.0mol/L(猫)的范围内就说明疗效比较满意。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血糖是最主要的检测指标。

2、定期身体检查可以监测并发症。肾功(Bum、UA、Cr)能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的指标(CK、CK-MB、AST、LDH)可以检测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以便及时治疗。血常规检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高血糖可抑制白细胞趋化反应。所以糖尿病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比较低,要经常的检查血常规。

五、预后判断

糖尿病是终生疾病。一旦确诊要坚持治疗。只要把血糖指标控制在正常水平和防治并发症即可。

一、症状:急性腹痛、发热、呕吐、腹胀、休克

三、治疗

1、治疗原则

监护、抑制胰腺分泌、纠正休克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镇痛、防治继发感染,防治合并症。

2、治疗方案:

(1)、抗休克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准确测量的基础上积极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如果出现有效循环血量衰竭,可迅速补充蛋白或代血浆提高胶体渗透压,并迅速补充水分以纠正。如出现明显的心脏衰竭可以使用强心剂。

(2)抑制或减少胰酶分泌:禁食和胃肠减压减压可有效减低胰酶的分泌。生长抑素时刻治疗的有效药物。可起到抑胰腺分泌等作用。加贝脂可以抑制胰酶的活性,所以对胰腺炎的治疗十分有效。此药物为人医治疗的最常用药,但是价格比较昂贵。

(3)、镇痛:确诊后可酌情使用镇痛剂。

(4)、抗生素的应用:防治继发感染。

(5)、激素应用:抗休克。

(6)、能量的补充:因为要禁食,所以要更加注意能量物质的补充。

(7)、查找原发病:动物的胰腺炎太多是因为寄生虫阻塞胰管造成。要查找寄生虫。必要时可在病情好转后试行驱虫治疗。

四、监测指标

1、K+、Na+、CL-:作为有效补液的依据。

2、心率:监测心衰的出现。

3、外周备管充盈度:监测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出现。

4、腹部血管情况:如果出现腹部静血管区长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五、预后判断

如果没有休克以及水电解质紊乱和Ca+明显降低的出现一般预后比较好。

电解质平衡的成分补液

一、钾和钠的生理功能

K+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代谢;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Na+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维持体液容量;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钾钠在细胞内外液中含量的不同对维持细胞内外水的流向起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台果浓度降低,可出现肌软弱无力。钾对心肌有特殊作用,实验表明,血K+过高,可使心脏停跳在舒张期;而血K+过低,可使心脏停跳在收缩期。

二、K+的补充

1、Kcl溶液的配置及其注意事项

Kcl的补充液和浓度不得超过0.3%

2、补K+原则

出现明显的K+技失征象后,要立即测量血K+的情况,再进行补充。如果有尿可适当补充后,再在准确的了解血K+的情况下进行补充否则会有死亡的危险。要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太快的补液速度会在段时间内使血K+可迅速升高,会使心肌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心脏骤停引起死亡。所以在补K+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以及肌肉状况,如果出现

3、补K+时应注意的检测指标意义及处理方法

4、猫的补K+公式

0.3%Kcl溶液补充=1.639×体重×(测量值—正常值)ml

5、犬的补报K+公式的推导

0.3%Kcl溶液补充=2.235×体重×(测量值—正常值)ml

三、Na+的补充

1、高Na+血症

当血Na+升高明显时不要急于补充水分而使血Na+降下来,因为此时细胞内液也呈高渗状态,迅速的补充水会使水向细胞内运动从而造成细胞内液的增多而产生急性脑水肿。出现脑水肿会使脑的低级中枢受到损伤出急性呼吸、循环停止导致死亡。高Na+血症补充水分时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呼吸抑制要迅速停止水的输入,改用甘露醇等进行脑脱水处下。

2、低Na+血症

3、Na+无明显改变但脱水征明显

四、常规补液原则

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

生化指标意义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 肝脏疾病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L以上为增多;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 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 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 临床意义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A/G 1—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0-40u/L

生化指标检验及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 2.26mmol/L 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5.1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3.1mmol/L或<2.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1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性高HDL血症、胰岛素、雌激素、运动、饮酒等。 降低: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脑梗塞、冠状动脉硬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等。 1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高脂蛋白血症。 血清载脂蛋白AI测定的临床意义:

2020智慧树,知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临床生物化学是 选项: A: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 B:一门独立学科 C:研究器官、组织、人体体液的生物化学过程 D:以化学和医学知识为主要基础 答案: 【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 2、判断题: 临床生物化学主要以体液为检测对象。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3、判断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主要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和方法。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多选题: 目前临床检测标本包括: 选项: A:骨骼 B:脱落细胞 C:血液 D:尿液 答案: 【骨骼 ;脱落细胞 ;血液 ;尿液 】 5、多选题: 目前临床监测对象包括: 选项: A:妊娠期体内胎儿 B:出生后的病人 答案: 【妊娠期体内胎儿

;出生后的病人 】 6、多选题: 目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 : 选项: A:急诊生化检验 B:普通生化检验 C:床旁生化检验 D:特殊生化检验 答案: 【急诊生化检验 ;普通生化检验 ;床旁生化检验 ;特殊生化检验 】 7、判断题: 根据不同的疾病,对检验项目进行合理的组合,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提高疗效和预后评估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8、判断题:

急诊生化检验;开展临床紧急需求的、小规模的检验项目,能迅速地汇报检验结果.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9、判断题: 床旁生化检验:一些小型的生化分析仪放置在病人床旁或医疗现场 ,使得能快捷、方便地得到检验结果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多选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需要: 选项: A: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B:增强与临床的沟通及开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咨询 C: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的信息答案: 【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增强与临床的沟通及开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咨询 ;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的信息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 1.红细胞(RBC或BLC)参考值:3.8~5.1*10^12 生理功能:(附1) 1、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 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 2、吞噬细胞样的功能,在其细胞膜表面具有过氧化物酶,该酶是典型的溶酶体酶, 它可起着巨噬细胞样的杀伤作用。 3、免疫粘附功能: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灵长目或非灵长 目的红细胞与血小板上(C3b受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特性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所不及的。 4、防御感染:细胞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粘附后,不仅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对 它们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对它们的吞噬作用。因此,红 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 5、免疫功能:识别携带抗原;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效 应细胞(B/T)样作用 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代偿性增多(缺氧等),非代偿性增多(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肿瘤相关及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等肾脏相关)。 减少: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2.血红蛋白(HB或HGB)参考值:115~150g/L 生理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 增多: 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等;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减少: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 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 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1)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0.35~0.45L/L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 增多:血液浓缩;其他同红细胞 降低:同红细胞

临床生化检验名词解释

1.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血浆中一系列浓度发生变化的蛋白质的总称,其中大部分蛋白质如AAT、AAG、Hp、Cp、CRP、C3和C4等浓度升高,PA、Alb和TRF等浓度下降。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苯丙酮酸尿症:苯丙酮酸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乏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3.双缩脲反应:血清中蛋白质中相邻的肽键(- CO -NH -)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二价铜离子作用产生稳定的紫色络合物。此反应和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反应相似,因此将蛋白质与碱性铜的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4.痛风: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由于遗传性和(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 5.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6.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产生正常的生物学反应,即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7.代谢综合征.:是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聚集的状态。MS的基础是IR,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DM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8.空腹血糖:是指8 ~10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检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9.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或其他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一种不可逆的糖化蛋白)。 10.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参考值水平下限,临床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 8mmol/L时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 11.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具有运脂质的作用故被称为载脂蛋白。 12.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与LDL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经溶酶体酶作用,胆固醇酯水解成游离,后者进入胞质的代谢库,供细胞膜等膜结构利用的代谢过程。 13.RCT:HDL将外周细胞中过剩的胆固醇移出并转运至肝脏进行转化和清除。 14.高脂血症: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15.血脂:指血浆中所含的脂类,包括甘油三酯和少量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 16.血浆脂蛋白: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组成的一类水溶性的复合物,是血脂的存在及运输形式。 17.水平衡:水平衡是指每天进入机体的水,经机体代谢在体液间转移交换,最后等量地排出体外,使各部分体液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18.血气分析( blood gas analysis):血气分析( blood gas analysis)是通过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血液的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三项指标,利用公式推算出其他标,由此对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进行判断的分析技术。 19.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碱中毒的重要指标,但也受呼吸因素影响而继发改变。4.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20.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SB)指在37℃时用PC02为40mmHg及P02为100mmHg 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HC03的含量,是反映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 21.缓冲碱(buffer base,BB):缓冲碱(buffer base,BB)指血液中具有缓冲氢离子作用的阴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知识讲解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 义

常见生化血液指标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STP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ALB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 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素TBIL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 肝脏疾病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葡萄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 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10.血清尿素(URE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浓度在 8.2-17.9mmol/L时,常见于UREA产生过剩(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等),或UREA排泻障碍(如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乏尿等)。浓

新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卷及答案【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临床化学 2、前带效应 3、色素原底物 4、溯源性 5、酶的比活性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翻译下列英文缩写(英译汉):IFCC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文简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CCLS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NPP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AMS 为_____________。AChE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M 为________________。质量保证中的 VIS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十几个步骤简化为样本采集、样本分析、质量控制、解释报告等四个步骤的过程称为病人身边检验 (床边检验),其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 。美国临床化学协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3、最早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做出开创性研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4、NCCLS的精密度评价试验中,规定合乎要求的批内不精密度CV范围为_______________,批间不精密 度CV变异范围为_______________,其中的EA来源于_______________的规定标准。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30分) 1、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的吸光度读数次数应不少于()次 A、2 B、3 C、4 D、7 2、测定待测酶Ex的酶偶联反应A??E?x→B??E?a→C ??Ei→D 之中,关于零级 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x和Ea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C、Ex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a和Ei催化一级反应 D、三个酶催化的都是一级反应 3、测定代谢物Ax的酶偶联反应A B C D Ea Ea Ei x ???→ ???→ ??→ 1 2 之中,关于零级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 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a1和Ea2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总胆红素T-BIL 2.0-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二、直接胆红素D-BIL 0.0-6.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7-13.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于见阻塞性黄疽。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五、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37u/L 增高: 1、肝脏疾患: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2、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 3、心脏疾患: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4、一些感染性疾患:如肺炎、伤塞、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总蛋白TP 60.0-80.0g/L 1、增高 (1)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泻、呕吐等)。 (2)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等。 2、减少: (1)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肾病综合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2)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症、肝功能受损等。 (3)水钠潴引起的血浆被稀释。

临床生化检验 名解

急性时相反应(APR): 对炎症与组织损伤得非特异性反应,血浆蛋白质(如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等)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该过程中出现得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RP)、增加得蛋白质称为正相APP,减少得蛋白质称为负相APP、 M蛋白:为浆细胞病患者异常浆细胞克隆增殖,而产生得大量单一得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病人血清或尿液中得M蛋白在蛋白电泳时呈现一条色泽深染得窄区带、 C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现得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得蛋白质,就是急性时相反应时极灵敏得指标,升高早且程度高。 血浆运载蛋白在血浆中能结合其她物质并对之起运输载体作用得蛋白质,如ALB、PA、HDL、LDL、TRF等。 前清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比清蛋白小,电泳位置在清蛋白之前得蛋白质,主要起运输载体与营养蛋白作用。 痛风(gout)由于遗传性与(或)获得性得尿酸排泄减少与(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当出现尿酸盐结晶形成与沉积,并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时,即为痛风,严重者有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痛风就是一组疾病,高尿酸血症中10%~20%发生痛风、 氨基酸血症:氨基酸或其中间代谢物或其旁路代谢物在血液中增高称为氨基酸血症 空腹血糖FPG:就是指8小时内不摄入含热量得食物后,所测得得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FPG 为糖尿病最常用检测项目,若空腹血糖浓度不止一次高于7、0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就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与)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得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就是其特征。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器官得损害、功能紊乱与衰竭,尤其就是眼肾神经、心脏与血管系统。两种病理过程参与糖尿病得发病机制:胰岛β细胞得自身免疫性损伤及机体对胰岛素得作用产生抵抗、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间任何程度得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 低血糖症指血糖浓度低于空腹参考水平下限、低血糖由多种原因引起,其症状主要就是由交感神经兴奋与脑缺血所致,临床分为空腹性低血糖与反应性低血糖。其诊断主要依据多次连续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或在发作时测定血糖与OGTT、胰岛素与C肽等其她相关指标。反应性低血糖一种临床疾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有餐后症状,毛细血管血或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5~2。8mmol/L、 OGTT: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2小时内做系列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以评价不同个体对血糖得调节能力得一种标准方法,并对确定健康与疾病个体也有价值、OG TT比空腹血糖更灵敏,但重复性差。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1)空腹血糖受损(IFG):反映了基础状态下糖代谢稳态得轻度异常。(2)糖耐量减退(IGT):反映负荷状态下机体对葡萄糖处理能力得减退、(3)糖调节受损(IGR):作为糖尿病得前期阶段,将IFG与IGT统称为IGR、它们可单独或合并存在、胰岛素抵抗IR:就是指单位浓度得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得生物反应性降低得现象,就是2型糖尿病得肥胖等多种疾病发生得主要诱因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GHb:就是血红蛋白与血糖进行非酶促反应结合得产物,她们得糖基化位点就是血红蛋白β链N末端得缬氨酸残基,其生成就是一个缓慢得不可逆过程,生成量与血糖得浓度与高血糖存在得时间相关。反映过去6~8周得平均血糖浓度,为评估血糖得控制情况提供可靠得实验室指标。 高脂蛋白血症:就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得现象。血脂血浆脂类简称血脂,包括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甘油三酯、糖酯、游离脂肪酸等,无论就是外源性或内源性脂类均以脂蛋白复合体形式在血液循环中运输、 载脂蛋白脂蛋白中得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它构成并稳定脂蛋白得结构,修饰并影响与脂蛋白代谢有关得酶得活性,还可以作为脂蛋白受体得配体,参与脂蛋白与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得结合及其代谢过程。 LDL受体途径 LDL或其她含ApoB100、E得脂蛋白如VLDL、β—VLDL均可与LDL受体结合,内吞入细胞使其获得脂类,主要就是胆固醇,这种代谢过程称为LDL受体途径。该途径依赖于LDL受体介导得细胞膜吞饮作用完成。

犬猫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docx

犬猫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发表于: 2012 年 06 月 13 日03:550 原文地址:犬猫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作者:宠物医生杨永乐 肝功能:白蛋白( ALB)、总蛋白( TP)、总胆红素( TB)、总胆汁酸( TBA)、直接胆红素( DB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 r- 谷氨酰转移(r-GT )、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 AKP) 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 Cr)、尿酸(UA) 心:乳酸脱氢酶(LDH)、血钾( K)、血钙(Ca)、肌酸激酶(CK-NAC) 血糖血脂:葡萄糖(GLU-0X) 、甘油三脂 (TG) 、酮体、胆固醇(CHOL)、果酸胺(FM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 电解质:钠(Na)、氯( Cl )、碳酸氢盐、镁(Mg)、无机磷(P)、钙( Ca) 胰腺:淀粉酶(AMY) 内分泌: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NAC)、葡萄糖 (GLU-0X) 、 胆固醇( CHOL)、钙( Ca)、磷( P)、钠( Na)、钾( K)、镁( Mg) (一)总蛋白(TP)犬猫 参考值:54-78 58-78 临床意义:增高:呕吐、腹泻、休克、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营养不良、消耗增加、肝功能障碍、大出血、肾病 (二)白蛋白(ALB) 参考值:24-38 26-41 临床意义:增高:严重失水、血浆浓缩 降低:急性大出血、严重烫伤、慢性合成白蛋白功能障碍、妊娠 (三)谷草转氨酶(AST/GOT) 参考值:8-38 0-20 临床意义:增高:心肌梗塞、肺栓塞、心肌炎、心动过速、肝胆疾病、感染、胰腺炎、脾肾或肠系膜梗死 (四)谷丙转氨酶(ALT/GPT) 参考值:4-66 1-64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药物中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阻 塞性黄疸、胆管炎 (五)碱性磷酸酶(AKP/ALP) 参考值:0-80 2.2-37.8 临床意义:增高:骨折愈合期、转移性骨瘤、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或肝癌、甲亢、佝偻病 降低:重症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 (六)肌酸激酶(CK-NAC) 参考值:8-60 50-100 临床意义:增高:心肌梗塞、皮肌炎、营养不良、肌肉损伤、甲状腺机能减弱 (七)乳酸脱氢酶(LDH) 参考值:100 63-273 临床意义:增高:心肌梗塞、白血病、癌舯、肌营养不良、胰腺炎、肺梗死、巨幼细胞性 贫血、肝细胞损伤、肝癌 (八)淀粉酶(AMY)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 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 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ALT 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AST 正常参考值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GGT 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ALP 正常参考值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LDH 正常参考值90-245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DBIL 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IBIL 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TP 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ALB 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

临床生化检验知识点

1、糖酵解:指从葡萄糖至乳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最终产物:乳酸。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红细胞。 2、糖氧化——乙酰CoA。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供能的主要方式。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 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3、糖异生: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径。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防止乳酸中毒。 4、血糖受神经,激素,器官调节。 5、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糖异生),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 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B细胞分泌)(唯一) 6、糖尿病分型:Ⅰ型:内生胰岛素或C肽缺,易出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多发于青年人。 Ⅱ型:多肥胖,具有较大遗传性,病因有胰岛素生物活性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 特殊型及妊娠期糖尿病。 7、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加随意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FVPG)≥7.0 mmol/L;(OGTT)2h血糖≥11.1 mmol/L。初诊需复查后确证。 8、慢性糖尿病人可有:白内障(晶体混浊变形),并发血管病变以心脑肾最重。 9、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40岁,年轻人),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血糖极高,> 33.6mmol/L,肾功能损害,脑血组织供血不足,多>40岁,老年人),乳酸酸中毒(LA)。 10、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GOD-POD法)。己糖激酶法(HK):参考方法(>7.0mmol/L称为高血糖症。<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11、空腹低血糖反复出现,最常见的原因是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胰岛B细胞瘤临床特点:空腹或餐后4—5h发作,脑缺糖比交感神经兴奋明显,有嗜睡或昏迷,30%自身进食可缓解故多肥胖。 12、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浓度。 13、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14、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15、肾糖阈:8.9—10.0mmol/L。 16、糖耐量试验:禁食10—16h,5分钟内饮完250毫升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每30分钟取血一次,监测到2h,共测量血糖5次(包括空腹一次)。

解读动物医院血液生化检验单

解读动物医院血液生化检验单 兽医临床上常用的血液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包括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检查、肝功能检验、肾脏功能检验、心脏及肌肉疾病的检验、其他血清酶检验以及微量元素、维生素检测等。这些项目对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病情及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血清电解质(K、Na、Cl、P、Ca) 1、低钾血症的病理原因: (1)K+由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①pH升高(H+减少),碱中毒;②血浆HCO3-升高;③快速大量输注碱性溶液;④血浆胰岛素浓度升高;⑤血浆葡萄糖浓度增加(非糖尿病性); ⑥使用利尿剂。 (2)K+摄入减少:①食物中K+缺乏(少见);②食欲缺乏;③输注缺K+的溶液。 (3)经胃肠道丢失:①呕吐;②腹泻;③过度使用灌肠剂、缓泻剂或交换树脂。 (4)经尿液丢失:①肾实质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范康尼氏综合征(先天性骨髓发育不全及其他缺陷)、慢性肾脏疾病(偶尔引起)、长期使用两性霉素-B或庆大霉素等。②利尿治疗;③低镁血症;④盐皮质激素作用增强(醛固酮功能亢进);⑤非渗透性离子作用(青霉素、羧苄青霉素)。 低钾血症的临床体征: (1)代谢方面--碳水化合物耐量受损,空腹血糖浓度升高,这是因为胰腺胰岛素分泌依赖钾的作用,缺钾时胰岛素分泌减少。 (2)神经肌肉症状--为常见体征,特别当K+低于2.5 m moL/L时,可见肌无力、痉挛、感觉异常、反射机能降低、精神沉郁、昏睡、精神混乱,少数发生昏迷和发狂;胃肠道平滑肌无力引起肠蠕动减弱和肠梗阻,有时还出现膀胱麻痹,引起尿潴留;可出现厌食、呕吐、便秘、胃排空缓慢及腹部痛性痉挛;严重低钾血症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3)心血管症状--血清K+低于3.0 mmoL/L时可出现心电图变化,包括ST段降低、平坦或T波倒置,出现U波,P峰升高,PR间期延长以及QRS时期延长(在严重低血钾时)。可出现窦性心动徐缓,Ⅰ度或Ⅱ度传导阻滞,心房扑动,阵发性心房过速,房室分离以及心室纤维颤动。严重钾缺失时可见心肌坏死,但上述异常表现并不是心肌坏死引起的,而是低钾血症引起的。 (4)肾脏--人体低钾血症出现的最重要的泌尿系统表现为尿浓缩不足(低渗尿)。伴随钾缺失的加重,尿液浓缩能力进行性丧失,这可能是低钾血症时下丘脑饮欲中枢受精神刺激而产生的结果。K+缓慢丢失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高钾血症的原因: (1)假高钾血症:①血小板或白细胞增多--在血液凝固制备血清样本时便会释放K+,重测血浆样本K+为正常。②溶血--如采血至制备血清前放置时间过长,细胞内部分K+释放进入血清。静脉穿刺过程或血液贮存时间过长,引起红细胞损伤溶解,使血浆K+浓度升高。但在犬,这种情况引起的血浆K+升高的幅度较小。③止血带过紧或肢运动剧烈(如争斗时)可引起局部产生K+,从该肢所采静脉血中K+升高。 (2)肾脏排泄K+减少:①少尿性肾原性衰竭;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犬阿狄森氏病); ③药物抑制K+分泌(保钾性利尿剂);④醛固酮不足症;⑤少尿性肾后衰竭;⑥肾脏分泌K+缺损(罕见)。 (3)细胞内K+转移或渗漏至细胞外液:①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②组织损伤或分解导致细胞内K+急速释放;③胰岛素不足。 (4)K+进入增多:①口服补充钾过量;②静脉输注含钾溶液过快;③在软质塑料输液袋内添加钾,未充分混匀;④大剂量静脉注射青霉素钾(100万单位含1.7 m mol K+);⑤对心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 应正常值列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二氧化碳结合力) 2O~30 mmol/L (一氧化碳定性)(—) (a羟丁酸脱氨酶) 90~22O IU/L (磷酸肌酶激酶) 25~170 mmol/L (乳酸脱氢酶) 40~100 mmol/L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 0~16 (血清白/球蛋白)~2-3g (高密度脂蛋白〕~ mmol/L (低密度低蛋白)~ mmol/L (极低密度脂蛋白) 1~3 mmol/L (C反应蛋白)(—) (免疫球蛋白)~ mg/ml (免疫球蛋白) 9~23 mg/ml (免疫球蛋白)~ ml (铁蛋白) 20~200 ng/ml (蛋白电脉) 3~ % (蛋白电脉)~ % (蛋白电脉)~ % (蛋白电脉)~ % (纤维蛋白原) 2~4g/L () 44~133 µmol/L

(肌酐清除率) 80~120 ml/分 (血糖)~ mmol/L (血淀粉酶) 40~160 U (补体)~L (抗链O) 1:400以下 (类风湿因子)(—) (肥达氏反应)(—) (外裴氏反应)(—) (癌胚抗原)<5mg 血生化 项目结果 ----------参考值---------- 谷丙转氨酶-ALT 0 ~ 40 U 尿素~ 7 mmol/L 血肌酐 40 ~ 130 umol/L 血尿酸 180 ~ 410 umol/L 胆固醇~ mmol/L 甘油三脂~ mmol/L 葡萄糖~ mmol/L 总胆红素 3 ~ 24 umol/L 项目谷丙转氨酶-ALT 临床意义正常时,谷-丙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所以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当、心肌病变、

生化检验指标相应缩写及所代表意义

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 LDH 正常参考值 90-245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