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吴忠市四中马忠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教师的作用之重,责任之大,教师群体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命状态,也影响着国家的前途,人类的未来。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的进程。心理学认为,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心理场”之中,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常常受到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及人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受社会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受学校环境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教师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管理来实现,这是一种外显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及行为倾向等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是一种内隐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系统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正可谓: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有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人格的学生,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这一点,当前的我们认识的还很不到位,很不充分。相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后果又如何?我想,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伤害学生的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

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的幸福,教师的职业与其他社会职业不同,是一种成就角色与开放性角色。前者在于社会的高期望值,如为人师范,教书育人;后者在于影响的范围广,层次多,时间久,如总是处于被社会监督评价之下。加之教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长年劳累,体质每况愈下。而且较强的责任心,高大的师范形象,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责倾向,这都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的直接原因,例如:遇事时的焦虑情绪,表现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气促、出汗、失

眠等躯体表征。

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1、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这是人类认识的基础与核心话题,从历史角度看古今中外最终都回归到了这一点。心理学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状态认知,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且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老师要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十分重要。

人是有生命的、立体的、变化的生物。有长处有短处,有优点有缺点,有其局限性,又有其潜力(无限性)。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善于悅纳自己。不给自己高不可攀的目标,但时时仍然不断进取、向上。心理研究证明:老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

2、正确认识和对待成败。成功和失败准确地讲,是事情的成功与失败,不是人生的成功与失败。这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两类问题,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成人往往给自己下了定义,‘我是一个成功的人’,‘我是一个失败的人’等等,在心理学上讲,这属于一种“不合理信念”,认识上有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的不理性的观念。那么如何来对待呢?静下心来说,成与败是针对某个确定的事件而言的,成功了有其经验,让人喜悦;失败了有其教训,让人反思,这都是人生路上进步的阶梯。反过来说世界上没有绝对成功的人,也没有绝对失败的人。教师也是如此,学生是我们的骄傲,孩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成成败败人生路,凡事进取来抗争,结果如何我亦笑。

3、做情绪的主人,善于控制负性情绪。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积极主动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负向情绪,尽量不把负向情绪和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那么如何控制负向情绪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第一,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或联想其不良的后果、危害;第二,要制怒,从情绪本身上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如,情绪激动时不要言行过度,不要草率处理学生问题,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

4、合理宣泄,寻找家庭支持。压抑是不益的。老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可以从“身”、“心”着手。“身”的方面,可以做一些剧烈的体力劳动,如跑步、打球等,或纵情高歌、逛逛街,卖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绪得到陶冶。“心”的方面,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向朋友、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集邮、书法、写作、棋类等,都不失为好办法。

同时,打造自己的和谐家庭,以和谐之家来养和谐之心,家庭是每个人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的放松和温馨,家人的理解和关爱,会减轻我们的压力,在工作中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在家庭中得到弥补、温暖失落。

5、寻求心理专业人士帮助。教师也是人,也有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当教师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两类,这一点人们认识上有误区。而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杰西德研究中89%的教师指出,心理咨询和治疗使他们在帮助学生处理个人问题时能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能提高教师的能力,使他们和学生、同事一起工作得更好。可以使教师们更喜欢自己的同事和伙伴,更喜欢本职工作。

心理健康维护的过程是心理方法的使用和普及的过程。心理方法是适合人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规律的调节方法,如人们获得知识有观察法、记忆法、思维方法等认知方法;发展能力有训练方法、练习方法、锻炼方法等;维护心理健康有咨询法、辅导法、宣泄法、移情法等,科学心理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能用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工作、生活和他人,享受做教师真好的感觉,会是生命得到幸福的回报。而我们的事业必将得到持续、长足的大发展。

2009-4-28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 2006-11-17 10:29:00 | By: 刘翠平 ]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刘翠萍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者通力合作。在社会体制上,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对教师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友好、合作地对待教师,了解教师各自的能力与工作情况,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应及时、适当地给教师的工作以鼓励的肯定,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认知水平;应关心和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冲突、心理矛盾,帮助分析冲突原因,消除心理阴影;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学校的组织管理要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 然而,社会和学校仅仅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因素则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入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就心理问题而言,“除了你自己,没人能救你!”。 一、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教师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随时关注自己

的心理状况与情绪变化,这是教师维护与调适自身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前提。 二、职业态度的自我调节 在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中,职业心理问题是最多、最严重的。而职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其不良的职业心态。2004年笔者在教师培训中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74%的教师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多数是良心型、情绪型、无奈型和动摇型的,只有少数教师是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事业来做的。在这种心态之下,很多教师就会出现职业适应不良、职业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症。作为教师,要预防或调适这一心理问题,就是要调整自己的职业态度。 首先,要增加职业自豪感:经常用一些赞美教师的语言来进行自我暗示,如“我们是站在人才的摇篮边。”、“打击学生就是打击未来,打击我们的民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来增加自己的职业自豪感。 其次,要培养、改善自己对职业的态度:经常用的方法有(1)回顾与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体验教学中、与学生相处中、工作中的成功与快乐,让自己逐渐地喜欢教师这一职业。(2)找一个你最羡慕的职业,具体写出教师与这个职业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在对比中使自己更加热爱这一职业;(3)改变想法:既来之,则安之,能力体现在工作中,如果连教师都做不好,其它的事也不一定能做好,应先做好教师职业: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而据我国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心理检出率为48%,这也许是个别情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因此,只有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自我调控 转变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

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人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有正相关。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了解地越深,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 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正确对待失败,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3、换个角度想问题。 教师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可以给自己更大地空间。 二、调试情感 1、情绪控制。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清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喜爱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 控制情绪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 (2)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防止言行过激。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 2、合理宣泄。 (1)身体方面:做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街购物,旅游等。 (2)心理方面:在适当的环境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信任的朋友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 3、从其他方面寻求满足感。 培养有创造性的爱好,如健身、集邮、写作等。 三、改变行为 1、角色学习。 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各种情况时,知道该做什么,如何要求自己,要求学生。角色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教学中可能产生的焦虑。 2、个别或集体讨论。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困难,没有人是样样精通、无所不能的,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是解决问题、增加经验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好方法。 3、体育锻炼。 心身互动,身体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可以维护心理健康。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4、寻求专业帮助。 不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论是短期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人们更愉快、更有效的工作。了解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生活和工作。

心理健康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心理教师三年成长规划 2015年4月22日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我感到既骄傲又惶恐。通过自我反思,和对自身条 件的思考,我认为,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自己仍处于适应期。学习和工作阶 段虽也学过有关心理学的内容,但因为不是相关专业,所以未能深入的学习。工作以来,虽然经过一定的学习,对心理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仍可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在心理学理论、专业素养方面的缺乏。 一、个人情况分析 自身的优势所在: 1、在学生阶段,学习具备了初步的专业知识,作为自身来说,具有学习心 理健康知识的愿望与热情。 2从事小学教育,具有二十年的工作经验,并且有着十六年的班主任教学经 验,每天与孩子接触密切,对孩子的现状比较熟悉,能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3、性格平和、开朗,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和亲和力,能被学生接受、 喜爱。 4、关心、热爱学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包容、理解 学生的不同特点。 5、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调适能力。 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 1、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背景仍显不足,知识的系统性不强,专业规划不清晰。 2、对心理咨询的技巧、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3、作为学校的任课教师虽教过很多学科,但是和心理健康教师间的角色把 握和适时转换存在一定问题。 4、对心理学知识的发展、进步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途径。 5、工作时间分配不足,分身乏术。作为一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同时也担 任着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和二课活动,如何平衡几者之间的时间分配,是困扰多时的问题。 二、专业成长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的成长,我将树立坚持学习的态度,进行有计划的课外 阅读活动。力求每节课及时记录反思,跟踪记录自己的教学历程。力求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引导自己和学生习进行思考。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实现自己由实践型教师向科研型方向发展,努力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师。 三、专业成长途径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坚持每天读半小时教育教 学方面的刊物,坚持写读书笔记,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科学合理的读书方法,在追求量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水平。 2、立足课堂实践,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从身边 有经验的教师处请教,从名家视频里学习,从市区名师中汲取,敢于实践,在实 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 3、学会反思,形成创新的工作局面。坚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出 不足,积极客观地面对,辨证地看待问题,创新工作,把反思的成果落实在具体

【273】学校教师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力小吴开碧)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教育孩子安全上网) 泸州市力行路小学校教师吴开碧 案例分析: 小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随着妈妈从乡下来到蓝田,就读于力行路小学,他父亲没有怎么管这个家,找的钱没有拿回家,主要靠他妈妈挣钱养小模和他姐姐。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喜欢和别人对着干,特别是在和同学的交往中,他特别爱充“老大”;在课堂上,老师叫他认真听讲,他偏偏要交头接耳,说个没完,搅得大家都上不好课。而且,在他的带动下,班上几个捣蛋鬼形成了一个小团伙,课余时间或是周末,就常常召集他的小团伙进网吧,让教师和家长头疼不已。 记录: 玲哭着到我的办公室告状,说几个班上的男生围着打她。我觉得奇怪,玲可是我们班的班长,而且平时在班上还挺有威望的,怎么可能被班上的同学打呢?我叫玲慢慢的把事情的经过说给我听,知道了情况后,我把肇事者雨、平、鑫、良找到办公室,这几个都是班上比较好动但胆子不是很大的同学,没想到聚在一起竟然敢打人,还打的是班长。问他们为什么要打玲,他们先支支吾吾的不说。过了一会儿,

鑫才说是小模叫他们打的。因为,玲平时管理班级的时候,对他们严厉了,而且小模知道是玲告诉老师他们进网吧的事,所以他们四人问小模:“动武不?”小模说:“动。”一句话,他们四人围过去就打。 我把小模也请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他建立了一个“青龙帮’,帮里现在有八人参加,主要是从电视上学的,建立一个帮派看谁不顺眼就叫帮里的手下去打谁,放学后又伙同这些同学进网吧等。我又问了其余几个同学,他们为什么要去参加帮派,有的说是为了不被同学欺负;有的说是为了好玩;还有的说是有人叫他参加的...... [分析] 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希望孩子能在成人的意愿范围内行事,但是偏偏有许多不听话的孩子。其实只要找到孩子这种对抗心理产生的原因,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网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孩子从小接触网络对他们今后更快地适应时代发展是有好处的,这是作为家长都明白的道理。家长担心的就是所谓的网络垃圾、网络污染对孩子的危害,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我们教给儿童一些规则,对儿童的上网加以正确的引导,引导儿童遵守这些规则,就可以避开这些风险。 1.对抗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缺乏良好的教育造成的。例如,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压力,压制了小学儿童正常的兴趣和爱好;有些家长教育方式欠妥当,动辄打骂孩子,使孩子的心灵过早蒙上了阴影;有些教师在言语或行为上不尊重孩子,使孩子反感,从而引起学生的抵触、

最新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阳光心情 河间市曙光小学教师崔香梅 健康对于个人来说,乃是事业成功之本,幸福之源。在现代信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人们对健康概念及健康标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健康概念和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一个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曾几何时,我们一直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从事教师工作的骄傲;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赞美教师人格最经典的语言。然而在赞美教师的职业伟大和人格魅力的时候,我们更应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事业是教育人的事业,教育要培养具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教育者更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提供全面素质的今天,我们教师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提高。 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合乎某种社会水准的行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个体必须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有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适,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教师,才能正常日常工作,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素质的学生。目前,社会各界对教师期望是惯性的,认为教师就该比一般人心理适应能力调节能力要强,可是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长期的超负荷运作正在吞噬他们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以课程改革为内容,转变教师观念为重点,培养教学科研能力使每个教师

关注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

关注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他们总是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却忽视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各方面压力的共同作用,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乐观,因此,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过高期望:古人云:“德高者可以为师”。这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很高的。人们通常认为,理想的教师是学识渊博、灵魂高洁、品行堪称为典范的人。这种期望使教师往往以“清高”自居,过分注重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过分限制自己并关心各种细节,这都是躯体化、强迫症的直接诱因。 2、超负荷工作:教师工作具有一定的隐含性,有时他们必须在下班之后还要继续工作,同时由于持续的入学高峰造成师资紧缺,以及升学压力的存在,大部分教师都是超负荷工作的。这样容易造成教师身心疲惫,脾气比较坏。另外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极易导致教师心态失衡。 3、职业适应不良与倦怠: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职业观念上的问题和职业行为上的问题。有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有自卑感,而其所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出于无奈,他们将教师这个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非自己理想的追求,持有这样职业观念的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从心理上患得患失。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具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一枝粉笔、一本教参、一本教科书”统领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样有些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会伴随各种心理偏差,导致教师缺乏积极进取和负责精神,凭自身的经验、感觉去处理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压抑、苦闷。工作压力大,生活缺乏刺激,索然无味。造成厌教情绪,甚至觉得整个人生都没有什么意思。厌教、厌世,悲观、无趣、无奈、无望。 2、过分自责。当自己能够全心全意投身于工作时,就能在其中得到快乐、安慰、自我实现感。相反,如果不能用心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尽心尽力,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前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阳光心情 河间市曙光小学教师崔香梅 健康对于个人来说,乃就是事业成功之本,幸福之源。在现代信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得重要性。但就是,人们对健康概念及健康标准,对教师心理健康得理解还缺乏科学得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健康概念与教师得心理健康作一个科学得认识与理解。曾几何时,我们一直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得标准;以“太阳底下最光辉得职业”作为从事教师工作得骄傲;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赞美教师人格最经典得语言。然而在赞美教师得职业伟大与人格魅力得时候,我们更应关心教师得身心健康。教育事业就是教育人得事业,教育要培养具有身心健康得人才,而培养人才得教育者更应具有健康得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书育人得神圣使命。在提供全面素质得今天,我们教师得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教师得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得塑造与提高。 所谓得心理健康就就是人得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得一种平衡关系,就是自我与她人之间得一种良好得维持,即不仅就是自我安定感与安心感得获得与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她人得健康服务得能力。心理健康就是指一种合乎某种社会水准得行为,一个心理健康得人,其个体必须对自我持肯定得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自己得潜能、长处与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与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有自我发展上与人际与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适,而不依赖消极得心理防卫。 身体健康、心理健全得教师,才能正常日常工作,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素质得学生。目前,社会各界对教师期望就是惯性得,认为教师就该比一般人心理适应能力调节能力要强,可就是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得重担,长期得超负荷运作正在吞噬她们得身心健康。随着社会得进步,社会对教师得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得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得步伐,适应时代得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得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得场。所以课程改革为内容,转变教师观念为重点,培养教学科研能力使每个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表现各自得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就是大家得到共同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焦艳 听了徐传英老师主讲的这次讲座,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教师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情感和精力,加上考试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积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教师应为“人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调空。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对自己要求不要过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学者,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老师,但一定要做最快乐的老师。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只有完全的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修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就是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与社会发展相脱离,有了渊博的知识,才不会与学生产生代沟,才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才不会太辛苦,无趣。 四、培养经积极的、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有时候我们应该有“啊Q”精神,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 五、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师要爱自己,对自己不要过分苛刻,对他人要能宽容、理解、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心态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内容摘要】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更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肯定、梦想、宽容、自由和情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肯定梦想宽容自由情感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健全的人格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更需要五大“营养素”,那就是肯定、梦想、宽容、自由和情感。 一、碳水化合物——肯定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的最重要营养素,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肯定。父母和老师永远是孩子最在乎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得到表扬!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我们也可以改变评价方式,通过新的评价方式,达到促进孩子发展的目的。我们要慷慨地伸出我们的大拇指,给予他们鼓励,赋予他们成长的信心。我们可以让孩子尝试地评价同伴,并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孩子非常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怎样评价自己。班主任在设置期末学生奖项时,除了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之外,我们还可以设立更多的奖项来肯定学生。比如我们学校就设置了各类星星的奖项,有“阅读之星”、“班干之星”、“劳动之星”、“礼仪之星”等,我们立足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肯定。这样做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孩子们各个积极向上,不能拿到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的奖状,他们就力争其他奖项,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二、蛋白质——梦想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那么我觉得梦想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有梦想,小到三岁孩子梦想有一个芭比娃娃,大到十岁的孩子梦想长大成为一名科学家,不管是小想法还是大理想,这些都是梦想。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给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但是大人们受思维定势的禁锢,常常对他们的想法或者嗤之以鼻,或者斥为“异想天开”,从来不加引导,不去理会。但是我们恰恰忘了:没有鹰击长空的梦想,哪有莱特兄弟的飞机?没有鱼翔浅底的梦想,哪有海洋里遨游的轮船?没有梦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张瑜 一、教师心理卫生问题不容忽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全世界至少有4千万人患有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和脑的疾病,至少有2亿5千万人患有较轻的精神障碍。西方学者威蒂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教师行业至少同其他行业一样,容易患心理疾病。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在一般人口中有情绪问题的人约占1/4,而在教师中却占1/3。即每三位教师中就有一位是情绪不稳定的,由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导的班组中,人格失常的学生人数就较多。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心理负担过重。不少教师深感培养下一代所肩负的重任,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繁忙的教学任务、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心力疲惫,甚至对工作产生厌烦感。 2.付出与获取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虽然工作任务繁重,教师付出不少,但由于文凭、职称、收入等实际问题解决不理想,使一些教师感到很困惑。这种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回报的矛盾,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冲突。 3.亲情离散和疏远引起心理失衡。由于许多教师都是事业型的,而事业上的成功需要付出自我牺牲。为了学生,他们往往很少顾及家庭、亲人,以至苦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甚至付出婚姻危机、家庭破裂的代价,陷于亲情疏离的泥潭之中,导致心理失衡。 4.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孤独心理。由于工作紧张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使教师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加上性格上的原因,使一些教师敏感、猜疑较重,与人相处时总保持一定的距离,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内心深处常隐隐产生难以消除的孤寂、忧郁感。 应当看到,无论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还是工作多年、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以及即将退离教师岗位的老年教师,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对教学工作或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显不适应学校生活。主要表现在年青教师身上,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学生心理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 第二,不了解学生,不理解学生。不少教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总认为自己一切都是正确的,习惯于“高高在上”,不愿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更不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所作所为。 第三,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一些教师常常处于心境不佳的状况,不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有的甚至借题发挥,把学生当作发泄个人不良心境的“出气筒”。 第四,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师生对立。一些教师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感到束手无策,无力以对,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和学生产生对立,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影响教师心理卫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谈谈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谈谈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教师这个职业,曾获得过两个举世闻名的赞扬:一个是前苏联老一辈革命家加里宁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另一个是列宁说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此,人们就将太多的溢美之词用来赞美、崇拜我们的教师,然而,这些关注的仅仅是教师身上的光环,却很少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事实上,由于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成就的迟效性,社会及学校的影响,使教师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不仅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问题尤为重要,下面从两个角度探讨一下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问题。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靠自己精心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利人利己。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自身维护,下面列举的十二种方法可帮助教师维护心里健康,形成健康的心理。 1.正确认识自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要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育局,乃至整个社会。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使教师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推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注重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个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而据我国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心理检出率为48%,这也许是个别情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水准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长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所以,只有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水平,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自我调控 转变观点。教师应努力树立准确的教育思想,树立准确的学生观,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修养,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能够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增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所以,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增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持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这次参加了网络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任何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要求。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上学后,家长、社会、学校都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孩子们很难接受和适应,于是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性格养成。所以,培养学生不能只教书。而是要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和同学交往等更多的信息。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况是保证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根本。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者。 一、用爱打动学生。 人们常说:爱之深才能情更诚。教育人也必须使之情动而“解惑”。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爱是启动教师自身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爱是创设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学生关爱、尊重、并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二、用活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压在学生的身上,学生埋头于作业堆里,就难以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心,难以有舒展的胸怀和创新的精神,就会变得越来越压抑,从而极易走向极端。作为教师,要在让学生学会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尽情地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放飞心情。 三、用心营造释放学生心怀的学习环境。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沃土。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创新意识。 听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的讲座之后,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了新的认识:倦怠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并应有效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教师职业的现实压力 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但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教师们深感当年稳固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肖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心理健康培训讲义 第一讲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心理包括: (一)心理正常 1、心理健康 2、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 (二)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10.1教师自身的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示范作用(2)激励作用(3)熏陶作用 10.2对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教育及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法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引自《教师实用心理学》 另认为: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心理健康新十项标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均可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 而教师心理健康有问题具体表现在:身体健康状态不良,适应不良、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和职业压力表现等方面。 一、身体健康不良 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而产生这样的种种原因是由于老师的职业要求强度太大了。 一般的公司的上班是从早上8点都傍晚6点,而老师的工作强度可以说是全天候的。早上一般是从6点多就开始起床,然后工作到学生睡觉,一般也要到达晚上23点多。 二、社会适应不良 这个主要表现在那些刚开始工作的教师的身上,有一部分新老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工作的情况以及期望的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良的想法,加上对社会中的现实和理想中的情况不符合,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偏差,就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等不良情绪。 三、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和学生的关系有很大的冲突。现在的新一代的学生受到各方面信息的冲击,思想很很大的波动,自尊心很强,一些老师,特别是新老师,刚从学校出来,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样,就和学生产生对抗心理。

而和同事间、领导间,也由于种种矛盾和原因而不能融洽相处,与同事间发生纷争,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则就会造成关系紧张,本来可以好好完成的工作就会由于这些原因被担搁或不能完成。从而使新教师产生孤独无助、工作郁闷、伤心自卑等不良心态。 四、情绪不稳定 一些教师由于家庭,婚姻,事业等方面的种种原因,情绪经常不稳定。对于学生,可能由于学生的一句话,就马上发脾气,对学生发火;也可能由于一个学生的事情而迁怒到其他学生身上。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 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时候,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就恣意发泄,借题发挥,更甚至在学生之间的火发到同事的身上,造成同事之间关系恶劣。这些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这些老师长期处于紧张、烦躁、易怒的状态中。 五、心理不健康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从而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偏激,抑郁等情绪等。这些情绪慢慢的积累,就有可能达到一定的程度,从而造成了更大的行为,就会出现本文前面所发生的恶性的违法事件。 老师都被我们成为“园丁”,“灵魂的工程师”,如果,他们有了问题都不能就解决,又怎么能教好我们下一代呢?所以,无论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