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水厂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水厂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总论

1.1 城市概况

该镇位于南方地区,风景优美,山清水秀,但近年来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城市缺水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建设一座城镇水厂,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要。

1.2自然条件

1.2.1 温度、气象条件

(1)风向及风速:常风向为东南风,最大风速8m/s;

(2)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37.2℃,最低气温5.1℃。

1.2.2 厂址地形、地物情况

厂区地面基本平坦,高差相差1米左右,高程在25—26米之间,厂区基本上是河滩地,周围很大面积没有农田。

1.2.3 水文地质条件

(1)流经该市河流的最高水位为24.00m,最低水位22.80m,平均水位23.00m,河水最高水温25℃,最低水温8℃,平均水温14℃

(2)地下水水位高程为21.00m,地下水无侵蚀性。

(3)工程地质良好,土质基本上是砂砾石层,地基承载力18~20T/M2,适宜于工程建设;

(4)最大积雪深度0厘米,最大冻土深度0厘米,地震设防等级:6级以下。

1.2.4 用电条件

处理厂址附近能够提供双电源或双回路的供电需求。

1.2.5水质分析结果

2.1 水源选择一般原则

水源选择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勘察。

(2)水源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水量充沛可靠;原水水质符合要求;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具有施工条件。

(3)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容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

(4)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户的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

(5)确定水源、取水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6)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防护,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2.2 净水厂厂址选择和方案确定

2.2.1水厂厂址选择的一般原则

水厂厂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威胁;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便于设立卫生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2.2.2 水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上述论证,水处理工程可形成两个基本方案,

①原水→管式静态混合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

水池→二泵房→用户

②原水→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泵房→用户

2.2.3方案确定

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可见,第一套方案更具有综合优势,近期采用该方案。

第三章工程方案容

3.1 设计原则

本工程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有:

1.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

2.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关系,符合建设节水型城镇的要求。

3.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4.给水工程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

限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采用10~20年。

5.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以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和供水水质,降低能耗、药耗、水耗,节约能源和资源,优化运行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主旨,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7.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规划、供水规模、水质及水压要求,以及原有给水工程设施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8.生活用水的给水系统,其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专用的工业用水给水系统,其水质标准应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

3.2 工程项目规模及容

3.2.1工程规模

1、设计水量

工程设计供水量:22万m3/d。

2、出水水质

出水的浊度低于0.5

3.2.2工程容

工程设计容包括:输水管道工程、

参照给水工程规划、设计规要求,各取水构筑物、取水泵联络管道、输水管道按最高日平均时设计,水厂处理构筑物按最高日平均时设计,二级泵房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设计,并能够适应用水量变化。

第四章净水厂

4.1 取水构筑物

4.1.1取水构筑物选型

根据所确定的取水位置,综合其位置的水深,水位及其变化幅度,采用自流管及设集水孔进水井取水构筑物形式。采用水库取水。

4.1.2取水头部选择

选用管式取水头部(垂直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1、构造简单;

2、造价较低;

3、施工方便;

4、喇叭口上应设置格栅或者其他拦截大漂浮物的装置;

5、格栅的进水流速一般不宜过大,必要时应考虑有反冲或清洗设备。

4.1.3 取水泵房

1、取水构筑物采用固定式河床取水构筑物取水构筑物,由取水头部、取水管、集水间和取水泵房组成集水间与泵房合建,取水头部选用箱式取水头部。

2、泵房设计直径为20米的圆形泵房

水泵选择:

除了考虑到最高的供水工况的流量和扬程要求外,特别在运行效率、造价等方面进行研究。选用800S-32型水泵,按照800S-32型水泵要求,选用Y132M-4型电动机。水泵机组的基础设计:

基础长度L=水泵和电机的最外端螺孔间距L1+(0.4~0.6)m

基础宽度B=水泵或电机的最大螺孔间距B1+(0.4~0.6)m

基础高度H=地脚螺栓埋入的长度H1+(0.10~0.15)m

起重设备选用:

根据泵房布置,设备重量,泵房跨度、高度、操作和检修要求,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的起重设备选用标准,选用CDI(6-30m)单轨电动葫芦起重机。

泵房机组布置:参照《室外给水设计规》机组布置形式采用直线单形。

机组布置间距:

两水泵机组间的通道的净距为1.5m,相邻两水泵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为1.5m,考虑就地检修时,每个机组一侧应有一条大于水泵机组宽度0.5m的通道,并应保证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拆卸。泵房主要人行道宽为1.5m,配电盘前面通道宽度为2m。

3、吸水管路布置:水泵进行管道上设有与管道直径相同的止回阀。每台水泵都要单独设置吸水管,可直接向吸水井吸水,吸管有向水泵不断上升的坡度(i≥0.005);水泵吸入端的渐缩管采用偏心渐缩管。

4、出水管的布置:

出水管上设置DN1000的阀门。

5、变配电间的布置:

1)、为保证城市供水的可靠,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

2)、变配电装置靠近供水泵房。

4.1.4 配水井

反应池前配水井水面标高为30.108m

反应池到配水井的管长为16.2m

4.2 絮凝池

4.2.1混凝与沉淀

快速混合;适当的絮凝时间;较稳定的沉淀效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工程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快速混合隔板絮凝池和平流沉淀池。

4.2.2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1、根据所给的水源水质确定混凝剂为碱式氯化铝。碱式氯化铝投加量为27mg/L 。

2、加药间和库房:设在投药点的附近;室有冲洗设施,有5‰坡度坡向集水坑,通风良好且东季有保温措施。

3、调节池:

溶液池溶积为W 1=29.68m 3,形状为矩形。

溶解池容积W 2=8.9m 3,形状为矩形。

溶液池分三个,两用一备,轮流使用。每格有效容积为315m ,有效高度为m 5.1,超高为m 5.0,每格尺寸为4 2.52L B H m m m ??=??

溶解池分三个,两用一备,轮流使用。每格容积为35.4m ,有效高度取m 5.1,超高为m 3.0,每格尺寸为m m m H B L 8.15.12??=??,池底坡度采用0.025。

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板浆式搅拌机搅拌,溶解池和溶液池。材料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壁衬以聚乙烯板。采用计量加药泵,泵型号J-Z8000/1.3,选用三台其中一台备用。

4.2.3混合

为提高混合效果,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加药点设在混合器进口处,并增加药液扩散器,使混凝剂在管道很好的扩散,形成均匀混合。具有投资较低,无需额外提供能源,易于安装,无需经常维修,混合效果良好的显著优点。

按要求在混合器设置若干固定混合单元,每一混合单元由若干固定叶片按一定角度交叉组成,当加入药剂的水通过混合器时将被单元体分割多次,同时发生分流交流和混

凝以达到混合效果.口径和输水管道配合,分流板的级数一般取三级,锥形冒夹角90度。

管式静态混合器共设四个,直径为DN900,水头损失为0.36m 。

4.2.4絮凝

絮凝池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优点:1.絮凝时间短;

2.絮凝效果好;

3.构造简单。

絮凝池共设置n=4座,每座的有效容积为:V=764 m 3,流速分为六段,每一种间隔采取5条,则廊道总数为30条,水流转弯次数为29次。

絮凝池尺寸为B ×L ×H=10.0m ×30.56m ×2.5m

4.3 平流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的优点:1.造价较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

3.对原水浊度的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较好。

沉淀池个数采用n=4,池平均水平流速沉淀池停留时间 T=2h

沉淀池水平流速s m v /02.0=,有效水深为3.5m ,超高为m 3.0,沉淀池总高度为

3.8m 。

沉淀池平面尺寸为B ×L=10m ×144m ,采用机械排泥。

4.3.1设计

设计水量Q 设=220000m 3/d=9166.7 m 3/h

共设置4座沉淀池,每座处理水量为s m h Q Q /6.0/7m .2291433===

给水厂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 该课程设计针对某城市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进行设计,通过了解基本资料,确定处理工艺和处理构筑物,然后对给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了计算,最后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了给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并绘制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混凝沉淀池单体图。 关键词:给水处理厂;给水处理构筑物;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

目录 一、设计概要 (5) 1.1设计题目 (5) 1.2设计任务 (5) 1.3原始资料 (5) 1.3.1 工程设计背景 (5) 1.3.2 设计规模 (6) 1.3.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 (6) 二、总体设计 (8) 2.1设计原则 (8) 2.2 厂址选择 (8) 2.3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9) 2.4 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10) 2.4.1 混凝 (10) 2.4.2 沉淀 (14) 2.4.3 过滤 (16) 2.4.4 消毒 (17) 三、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9) 3.1设计规模 (19) 3.2 配水井设计计算 (19) 3.2.1 配水井设置 (19) 3.2.2 配水井有效体积 (19) 3.2.3 配水井尺寸确定 (19) 3.3 加药间设计计算 (20) 3.3.1混凝剂剂量 (20) 3.3.2混凝剂的投加 (20) 3.3.3 加药间及药库的设计 (22)

3.4混合设备设计 (24) 3.5 反应池设计 (28) 3.5.1 设计水量 (28) 3.5.2 反应池形式及设计参数的确定 (28) 3.5.3 池体的设计 (29) 3.5.4水头损失的计算 (31) 3.5.5 GT值的确定 (32) 3.6沉淀池设计 (33) 3.6.1设计参数的选择 (33) 3.6.2池体尺寸计算 (33) 3.6.3进水穿孔墙 (34) 3.6.4沉淀池出口布置 (35) 3.6.5 沉淀池放空管 (37) 3.6.6 排泥系统设计 (37) 3.7滤池设计 (39) 3.7.1 设计参数 (39) 3.7.2池体设计 (40) 3.7.3反冲洗管渠系统 (43) 3.7.4 滤池管渠设计 (45) 3.8消毒设施的设计与计算 (54) 3.8.1加氯量与储氯量 (54) 3.8.2加氯设备选取与设计 (54) 3.8.3加氯间尺寸计算与确定 (54) 3.9清水池的设计与计算 (56) 3.9.1清水池的有效容积 (56) 3.9.2平面尺寸的确定 (56) 3.9.3清水池的管道系统 (56) 3.9.4清水池其余设施计算 (58)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撰写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撰写规范 防科发教〔2007〕110号 为了规范我院毕业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以下统称“论文”)的内容和格式,保证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 论文结构及要求 一份完整的论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1 题目 题目应准确表达论文的核心内容,文字简洁明确,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1.2 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不要与引言相混淆,一般不超过300字。 1.3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从论文中选取的能够反映特征内容的规范性词语。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外语系毕业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要求使用中、英两种文字,中文在前。 1.4 目录 要求独立成页,应将章节名按先后次序写上,并在右侧注明页码。目录按两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正文两级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1.5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5.1 引言 引言是全篇论文、报告的概述或导论,要求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除了说明研究目的、范围、方法、结果等内容外,还应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本项研究工作的前提和任务,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涉及范围和预期结果以及本文在已有的基础上所解决的问题。 1.5.2 各具体章节 1.5.3 结论 结论是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和总结,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得出的结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理工类论文的章节编号,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号。如:“1”,“2”,,“1.1”,“1.2”,“2.1”,“2.2”,“2.1.1”,“2.1.2”等; 文管类论文的章节标号,采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方法。如:“一、”,“二、”,“三、”,“(一)”,“(二)”,“(三)”,“1”,“2”,“3”,“(1)”,“(2)”,“(3)”等。 论文分级一般均不超过四级。 1.6 致谢 以简短的文字,对完成论文和学业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及亲属表示感激之情。 1.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及可靠程度。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撰写规范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根据学校相关要求2009年6月修订) 1.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按统一标准装订,装订的顺序如下: 毕业设计(论文)封面→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评阅人评语→毕业设计评定书→毕业设计答辩许可证→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前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2.毕业设计报告(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使读者大致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科学的范畴。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写得简明,将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二)论文摘要 摘要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中外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撰写摘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或说明;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 (三)目录 (四)前言 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求达到的技术参数;简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结果的讨论等。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设 计 说 明 与 计 算 书 一、设计项目 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 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混凝剂 消毒剂 原水 混凝池 沉淀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 户 脱水机房 污泥处理 三、设计水量 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 利情况进行校核。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城镇水厂只用水量 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 d m Q /12247211340008.1a)Q 1(3d =?=+= d m Q /1134006300183d =?=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 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 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 Q d ——设计供水量(m 3/d ),为115668m 3/d. 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 1、加药间设计计算 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 3/d=5103m 3 /h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 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 ,药容积的浓度b=15%,混 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1.2. 设计计算

1 溶液池容积1W m 9.2015 24175103x 4.51417b 1=??==n aQ V ,取21m 3 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 3/h; 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 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 用,保证连续投药。单池尺寸为1m .35m .20m .3??=??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 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m 1.28.25.20.3=??=W 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 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 , 按1h 放满考虑。 2 溶解池容积2W 312m 3.6213.03.0=?==W W 式中: 2W ——溶解池容积(m 3 ),一般采用(0.2-0.3)1W ;本设计取0.31W 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m m m H B L 1.25.15.2??=??,高度中包括超高 0.2m ,底部沉渣高度0.2m ,池底坡度采用0.02。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 3 '4.67.15.15.2m W =??=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 S L t /5.1010 6010003.660w q 20=??==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100mm ,相应流速d=1.16m/s ,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100mm 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3 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

给水处理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设计课程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C市给水处理厂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 指导教师: 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二○年月

四川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C市给水处理厂设计》 学院:建工学院专业:给排水班级: 2011 学号: 学生:指导教师: 接受任务时间 2014 年 6 月 30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学院院长(盖章) 1.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需完成课程设计提供的《C市给水处理厂设计》中涉及全部内容。可徒手绘图或者采用计算机出图,并将结果编写完整的计算书。计算书的内容及要求详见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2.指定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说明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 (3)《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第1册)给水工程. (4)《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 (5)《给水排水国家标准图集》(S1、S2等). (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进度安排

各一份。 2、附图纸的电子文件。 摘要 作为给水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给水处理决定了供给用户的水是否符合水质要求,给水处理厂需要根据用户对水质水量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本次给水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对C市给水处理厂进行一个初步设计,根据已给的C市地形图、江流以及设计水量,确定给水处理厂的位置以及占地面积;根据江流水的水质情况,通过各絮凝池、沉淀池以及滤池的比较,最终确定采用折板絮凝池、异向流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液氯消毒组成的常规工艺处理,从而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对各净水构筑物、给水处理厂高程进行计算,画出给水处理厂管线平面布置图和构筑物平面布置图、净水流程高程布置图以及主要净水构筑物工艺图。 关键词:给水处理厂;折板絮凝池;异向流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城市排水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6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段泽琪 (课程设计时间: 6月15日—— 6月19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3.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3) 3.2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 (6) 3.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7) 3.4污水处理辅助构筑物设计 (8) 3.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设计 (8) 3.6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设计 (9) 3.7 设计计算………………………………………………………………………

10 4.总结……………………………………………………………………………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要求: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1. 课程设计目的 (1) 经过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3)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设计题目描述 (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2) 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①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②选择各种处理构筑物形式,并进行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书中要附计算草图); ③估算各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④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毕业设计报告撰写格式要求

毕业设计报告撰写格式要求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开始从事设计、开发、制作、实验和研究的初步尝试。毕业设计报告是记录设计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文献资料,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也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应规范、合理并符合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学生应在完成毕业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设计报告。毕业设计报告应能够反映出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基本情况,体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开发、制作、实验和研究的基本能力,以及对从事的设计内容和所研究课题的心得体会。 毕业设计报告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 1.题目 毕业设计报告的题目也就是毕业设计课题名称,它是毕业设计报告中最重要内容的概括,应该简短、明确,做到文、题贴切。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报告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中不要使用非规范的缩略词、符号、代号和公式,也不宜采用提问式。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2.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报告主要内容的提要,是报告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说明毕业设计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毕业设计的目的与重要性;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主要工作;③设计的结果或结论,突出设计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见解;④结果或结论的意义。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全文就可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一篇独立而完整的短文。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表述毕业设计的性质与主题,书写要符合逻辑关系,尽量与正文的文体保持一致,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内容介绍。摘要的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再划分段落。摘要字数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为锻炼与提高毕业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建议报告中增加翻译成英文的摘要。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报告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一般列出3~5个。 4.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包括毕业设计报告中全部章、节的序号、标题及页码。 5.正文 正文是毕业设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前言、主体、结论三大部分。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汉字(包括标点符号、图表等)。 ⑴前言 前言用在毕业设计报告的引论部分,一般要说明毕业设计选题的依据,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设计思想、方法等内容,概括地写出作者的工作。前言要紧扣主题,简洁明确,不要与摘要雷同。 前言还可以综述前人的工作并对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说明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并简要介绍创新思想与实现方法。 ⑵主体

某城市给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图集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 第一章设计总论 1.1项目背景 本设计项目为某城市给水厂初步设计 (1)设计规模 表 1 项目近期远期 设计人口60000 80000 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 220 220 [L/cap·d] 最大日时变化系数 1.38 1.38 工厂A(m3/d)3480 5220 工厂B(万m3/d)0.6 0.8 工厂C(万m3/d)8 8 一般工业用水 160 180 占生活用水% 第三产业用水 90 90 占生活用水% 供水普及率(%) 95 100 注: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5%算。 (2)地形地貌及河流特征: 地形地貌:城区地形较平坦,其黄海高程标高为30.00m。 水文特征 流量:最大流量:76100 m3/s (1954.8.14) 最小流量:2930 m3/s (1865.2.4) 水位(黄海高程系): 最高水位:27.65 m(1954.8.18) 最低水位:8.00 m(1965.2.4)

多年平均水位:19.16 m 河床断面图(见下图) 27.65 m (3)河流水质 表 2 项 目 单 位 数 据 项 目 单 位 数 据 色度 度 10 CO 2 Mg/L 14.26 嗅味 / 无 Na ++K + Mg/L 8.46 浑浊度 度 100~1000 SO 42 Mg/L 17.2 pH / 7.2 溶解固体 Mg/L 139.0 总硬度 Mg /L 2.29 挥发酚 Mg/L 0.002 Fe +2+Fe +3 Mg/L 0.3 有机磷 Mg/L 0.09 Cl — Mg/L 15.51 砷 Mg/L 0.01 HCO 3— Mg/L 119.6 耗氧量 Mg/L 3.78 Ca 2+ Mg/L 32.46 氮氨 Mg/L 0.5 Mg 2+ Mg/L 3.05 细菌总数 个/mL 38000 NO 2— Mg/L 2.75 大肠杆菌 个/L 1300 1.2设计水量 近期 城市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Q 1=qNf(m 3/d)=12540m 3/d 一般工业生活和淋浴用水: Q 2=1.6Q 1=20064m 3/d 第三产业用水: Q 3=0.9Q 1=11286m 3/d 工业生产用水 Q 4=Q A +Q B +Q C =89480m 3 /d 设计年限内最高日的用水量:Qd=1.2(Q 1+Q 2+Q 3+Q 4)=160044m 3/d 最高时的用水量:Qh=4 .86Qd Kh =2556.26L/S 式中 q —最高日生活用水的量定额,m 3/(d 人); N —设计年限内计划人口数; F —自来水普及率,%; QA QB QC —A B C 三厂的工业生产用水量; Kh —时变化系数(1.38)。 8.00 m 地面高程30.00 m

给水厂课程设计模板

给水厂课程设计 1 2020年4月19日

2020年4月19日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某市净水厂工艺设计 学 院: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 业: 给水排水工程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6月16日

前言 在水的社会循环中,人们对饮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水质都有相应的要求,当天然水源的水质不满足用水要求时,就要对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用水的要求。 天然水源作为水的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其水质在不同水源的不同地段时不同的,在一年四季的自然循环中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有必要研究作为水源的天然水的水质特点及变化规律,以便能正确地选择水处理方法和水处理工艺。 习惯以为,上述水处理只在给水处理厂进行。但从水的社会循环的角度看,给水处理的概念应涵盖从水源到输配水的全过程。例如,对水源的保护;从水处理角度进行取水构筑物的设置;为减少水中所含的泥砂量,宜从河流的表层取水;在湖泊和水库中选择适宜的取水深度,以减少水中的藻类含量;又例如,为防止给水处理厂出厂水的水质在配水过程中恶化,应进行水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的处理。 从天然水体取水,而不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使其排入水体不会造成污染,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称为水的良性社会循环。 水对于人类社会,虽然是不可替代的,却是能够再生的。水在城市用水过程中,不是被消耗了,即水量上不发生变化(理论上),而只是水质发生了变化,失去了部分使用功能。采用水处理的办法改变水质,使之无害化、资源化,特别是再生回用,就 1 2020年4月19日

能实现水的良性循环,既减少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又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一举两得,这对人类社会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2 2020年4月19日

课程设计说明书(或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说明

课程设计说明书(或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说明 (要求手写,不用打印) 1 内容要求 1.1 目录 1.2 正文 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 1、1.1、1.1.1……。 正文内容一般为: (1)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设计理念):说明设计原理(理念)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论述: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 (6)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2. 图纸要求: 理工类: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标题栏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中图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说明书(报告)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号括起来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按学校确定的统一封皮装订。

3. 格式要求 (1)正文中各一级标题用黑体4号字,二级标题用黑体小4号; (2)正文内容其余用宋体小4号字,数字及符号用新罗马字体;首行空2个字符,两端对齐。 (3)图及标要有标题,按照顺序排序,标题宋体5号字,数字及符号用新罗马字体,居中对齐; (4)参考文献格式: 连续出版物:[序号] 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 码 论文集:[序号] 作者.文题. 见(in):编者,编(eds).文集名.出版地:出 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姓名.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 予年. 起~止页码 专利:[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序号] 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 版日期 报纸文献:[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 电子文献:[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 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 例如: [1]陈建军,车建文,陈勇. 具有频率和振型概率约束的工程结构动力优化设计. 计算力学学报,2001,18(1):74~80 [2]M. A. Nadkarni,C. K. Nair,V. N. Pandey,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nebacterium murisepticum and mechanism of its induction. J Gen App Microbiol,1992,38:223~234 [3]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数论方法(Ⅰ).中国科学,1973, (4):339~357 [4]竺可桢.物候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16~21 [5]霍夫斯塔主编.禽病学:下册.第7版.胡祥壁译.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1.798~799 [6]S. P. Timoshenko.Theory of plate and shells.2nd ed.New York:McGraw-Hil1, 1959.17~36

黄河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电子版

黄河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试行)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更是重视质量的世纪。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专业工程技术工作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特制定《黄河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1 内容要求 1.1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4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摘要以300~500字为宜。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 目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1·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设计(论文)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包括:毕业设计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方法;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等。绪论一般不少于1千字。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1)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2)毕业设计(论文)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3)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4)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5)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6)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1.4.3 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1.5 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1.6 参考文献 ·2·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说明书最终版

北京交通大学 《建筑给排水》大作业设计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境1101 学生姓名:沈悦 学生学号:11233017 指导教师:王锦 土建学院建筑市政环境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1篇设计说明书 第1章设计基本内容和要求 1.1设计资料 (3) 1.2设计主要内容 (3) 1.3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3) 1.4设计重点研究问题 (3) 1.5评分标准 (3) 第2章室内给水工程 2.1 给水方式的选择 (4) 2.2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 2.3 管材和管件 (5) 第3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3.1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 (5) 3.2 消火栓布置 (6) 3.3 消防管道布置 (7) 3.5 具体设计图样 (7) 第4章建筑排水系统 4.1 排水系统分类 (7) 4.2 排水系统组成 (7) 4.3 排水方式的选择 (8) 4.4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8) 4.5 排水管网设计图样 (10) 第5章建筑雨水系统 (11) 第2篇设计计算书 第1章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11) 第2章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 (13) 第3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15) 第4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18) 第5章参考文献 (18) 第3篇课程设计总结 第1章心得及致谢 (19)

第1篇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设计基本内容和要求: 1.1设计资料 1. 工程概况:该建筑为一幢7层高的多层建筑,该建筑为一类、耐火等级一级。该幢楼包括四个单元,各单元各层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见建筑平面图)。在该幢建筑物的北侧共建四个出口:分别对应于每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层有两个住户,每个住户为三室两厅的一套,每套间均设有厨房与两个卫生间。 该幢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8733.16m2,总高度为20.9m,标准层高为2.9m,一层地评标高位±0.000m,冻土深度为0.7m。 2. 背景资料 本建筑水源为小区自备井,经给水泵站加压后供给小区各用水点,一层引入管压力不低于0.35MPa。 本建筑±0.00以上排水采用重力排水,±0.00以下采用压力提升排水。污废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 建筑图纸:首层及标准层。 4. 气候暴雨强度等条件按各位同学家乡考虑。 1.2设计主要内容 1. 多层建筑给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给水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2. 多层建筑消防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消防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3. 多层建筑排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4. 多层建筑雨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1.3基本要求 1. 建筑给水、排水、消防、雨水各系统的体制应当合理选择,注意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2. 根据选定的系统体制,按照相关设计手册,确定有关的设计参数、尺寸和所需的材料、规格等。 3.平面图管线布置合理,并注意各管线交叉连接,注意立管编号。 1.4设计重点研究的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系统的体制选择,尤其是消火栓系统的设计计算。 参考资料推荐: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高明远,《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1998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陈耀宗,《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毕业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的撰写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报告或毕业论文应由下列几部分构成:题名(标题)、摘要(中外文)、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和附录等。 一、毕业设计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标题: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标题的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的成果及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对于申请优秀论文答辩的学生原则上还需要将中文摘要翻译成外文。通常在毕业设计报告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 3、目录 4、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性能与要求;简述本课题的省内、国内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技术路线;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和方法,并进行方案选择的过程,多种方案的比较分析;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对策、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2)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报告中应占相当的比例。具体包括:计算项目、相关理论、计算方法、公式推导、计算过程、数据结果、元器件选择等。 (3)设计部分:这也是设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出具体实现设计任务的全过程,大体有:设计方案,具体内容,设计成果。可结合设计的有关图纸叙述; (4)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主要包括实验方法、测试数据及分析处理等。 (5)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 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与附录:在报告的谢辞之后,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并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附于报告之后。 毕业设计报告一般要求20页以上。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 (3) 第二章工艺流程确定和选择 (5) 2.1原水水质情况 (5) 2.2出厂水水质要求 (5) 2.3工艺流程确定设计水量 (4) 第三章设计水量 (6) 第四章混合设备计算 (6) 4.1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6) 4.2投药系统 (7) 4.3加药间及储液池 (8) 4.4混合设备 (9) 第五章絮凝池的设计计算 (11) 5.1絮凝池的选择 (11) 5.2设计水量计算 (11) 5.3平面布置 (11) 5.4过水孔洞和网格设置 (12) 5.5水头损失计算 (13) 5.6校核 (15) 第六章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7) 6.1沉淀池的选择 (17) 6.2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8) 6.3水力条件校核 (19) 6.4进水系统 (19) 6.5出水系统 (20) 6.6排泥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20) 第七章过滤设计计算 (22) 7.1平面布置 (22) 7.2设计水量 (22) 7.3设计参数 (22) 7.4滤池高度 (23) 7.5配水系统 (24) 7.6排水系统 (26) 7.7滤池各种灌渠计算 (27) 7.8冲洗水箱 (28)

第八章清水池设计 (30) 8.1容积计算 (30) 8.2清水池平面尺寸 (30) 8.3管道系统 (30) 8.4清水池布置 (30) 第九章消毒 (32) 9.1消毒剂和加氯点选择 (32) 9.2加氯量的计算 (32) 9.3加氯设备的选择 (32) 9.4加氯间与滤库的布置 (33) 第十章净水厂平面布置与工艺 (35) 10.1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35) 10.2净水厂的高程布置 (36) 参考文献 (39) 设计心得 (39)

给水厂计算说明书要点

1.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和内容 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 某市自来水厂工艺设计 二、原始资料 (1)水厂规模:11.6万m3/d (2)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PH值/ ~7.6 2 色度度~20 3 浊度NTU 65~2000 4 肉眼可见物/ 较浑 5 总硬度mg/L,CaC117

O3 6 氯化物mg/L 5.0 7 氟化物mg/L <1.0 8 硝酸盐mg/L <1.0 9 总溶固物mg/L 147 10 铁mg/L 0.23 11 锰mg/L <0.1 12 铜mg/L <0.5 13 砷mg/L <0.05 14 锌mg/L <0.5 15 铅mg/L <0.05 18 菌落总数个/mL 1.3×104 (3)厂区地形:(比例1:500, 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32.00m设计), 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 km。 (4)工程地质资料 1)地质钻探资料 表土砂质 粘土细砂中砂粗砂粗砂 砾石 粘土砂岩 石层

1m 1.5m 1 m 2 m 0.8m 1 m 2 m 土壤承载力:20 t/m2. 2)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 3)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 4)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历年最高水位m 34.3 8 黄海高程系统, 下同 2 历年最低水位m 21.4 7 频率1% 3 历年平均水位m 24.6 4 4 历年最大流量m3/s 1460 5 历年最小流量m3/s 180 6 历年平均流量m3/s 1340 7 历年最大含砂量kg/m3 4.82 8 历年最大流速m/s 4 9 历年每日最大水位 涨落 m/d 5.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