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概念与理解

全球化:概念与理解
全球化:概念与理解

全球化:概念与理解

摘要:全球化早已不再是新鲜词汇,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刻着全球化的印记。然而在对全球化的认识和理解中,人们乃至学者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偏见。这些偏见往往表现为把全球化当作单纯的经济过程来看待。本文拟就对这一偏见进行批判,分析全球化的概念,并基于此得出对全球化的正确理解。

关键词:全球化;概念;经济全球化

一、全球化概念的认识

认识全球化应当从其概念入手。一般认为,“全球化”一词于1944年出现在一篇英语论文中,并于1961年出现于英语词典中[1]。而作为一个系统的学术概念和分析工具的全球化,则是由提奥多尔·莱维特在1983年提出的,主要是用来描述全球经济的扩散现象[2]。从这里便可看出,“全球化”从作为学术名词使用时就处于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之中,这与其在经济中表现地异常显著十分有关。学界在定义“全球化”概念时,起初一直将之看作经济词汇,适用于经济方面的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和定义这一词语。范广军总结认为,目前有四类对全球化概念的解释“1、以时间纬度来界定的全球化概念,它包括历史上的全球化和现实全球化。2、从推动全球化进程中主观力量和客观力量所起的不同作用的角度来界定的全球化概念,即客观全球化和主观全球化。

3、从全球化的内容来界定的全球化概念,它包括单纯的经济全球化和全方位全球化。

4、从全球化的后果来界定的全球化。”[3]因视角不同而带来概念解释的不同体现了全球化涉及涵盖方面的广泛。

笔者认为,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应当首先明确全球化的起源,概念的出现往往在概念所表示的事物出现以后,因此“全球化”一词出现于20世纪中叶就说明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全球化。一些学者在追溯全球化的起源时过于夸张地认为全球化出现于古希腊时期[4],笔者赞同“全球化起源于地理大发现”[1]一说,即

[1]张桐.围绕“全球化”概念的刍议[J].教学与研究,2015(10):16.

[2]T. Levitt.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3, Vol.61, No.3.

[3]范广军.全球化概念及其主语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7.

[4]张研.“全球化”起源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3):1.

新航路开辟以后出现了全球化,其主要特征有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物种和文明的全球传播。穆尼和埃文斯在分析定义全球化时就提到全球化“所研究的主题是:作为一整体的世界及其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2]对全球化主题的抽象把握是正确定义全球化的关键,也使得解释超越学科藩篱、更为恰当。张世鹏对全球化概念的解释就具备这一特点,他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具有许多层次,研究全球化应当避免对单向思维”,“包含了‘成为全球性的’,‘扩展到全球范围’,‘上升到全球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一个整体’,‘着眼于全球范围进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等多种含义”,并且“全球化这个词汇本身没有主语,很模糊;如要加上一个主语,这个主语实际上也是多元的,变化不定的。”[3]这一解释虽然没有对概念进行明确定义,却对概念的理解起到了引导方向的作用。

二、对把全球化当作单纯经济过程的批判

全球化给人们对明显的感受是来自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力。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蓬勃扩张,如今跨国公司和美元在整个世界流行。“全球化”一词自使用以来更多地指向了经济的扩散。杨伯溆的研究就是基于此对全球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进行的考察。尽管他承认“全球化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全球化。”[4]但是他在论述全球化的发展时,仅关注了作为全球化典型的经济全球化的演变,缺少对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分析。

通常认为,在20世纪前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国家垄断,而垄断资本主义是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正是对这种观点的普遍接受使我们对全球化的认识时常狭窄在经济问题上。拉尔夫·达伦多夫认为“人们经常把‘全球性’这个词汇草率地用于那些只是离得很远、在遥远的什么地方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公司企业在整个世界进行活动。”[5]他的观点很明显地是把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等量齐观。

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从1492年到

[1]唐晓勇.全球化起源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265.

[2]安娜贝拉·穆尼,贝琪·埃文斯.全球化关键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

[3]张世鹏.什么是全球化?[J].欧洲,2000(1):12.

[4]杨伯溆.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

[5]拉尔夫·达伦多夫.全球化漫谈[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3):16.

1800年,我称其为全球化1.0版本。这一阶段肇始于哥伦布远航开启新旧世界间的贸易。第二个时代或可被称作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代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我们在2000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1]这显然是把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化”相等同了,即把资本主义世界化的起点误认为全球化的起点。弗里德曼的这一看法是具有普遍性的,即绝大多数学者都分不清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化这两场性质完全不同的运动,而是把它们混同了起来。

笔者认为,经济力量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经济全球化在现实世界中表现地十分明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全球化始终不只是经济全球化一方面而已,在政治、文化、环境、教育、法律等诸多方面,全球化都有其独特的体现。如同朱宗友、范国平所言“全球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经济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互动的客观过程和趋势。”[2]英国学者米特尔曼也有类似的言论,“全球化的概念是相互渗透的,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3]因此可以认为,把全球化当作单纯经济过程是需要批判的,真正的全球化是复杂多样的。

三、全球化的正确理解

前文所言,全球化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地把它当作经济过程来理解,它在其他领域也存在全球扩散的现象。在国际政治中,全球化是从“相互依存”的概念中演化而来的,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政治生活的影响和后果被政治学家们广为关注,他们希望尽可能寻找到一种在不违背全球化客观进程的前提下增强本土政治力量的妙药良方。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必须调整其政策以适应这一过程,政治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有个人的社会意识的觉醒,也增加了政府治理的难度。在对外开发的过程中,社会也会随之出现一些社会麻烦,这又要求民族国家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

在文化领域,全球化“就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起作用的文化的生长与加速发展

[1]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4.

[2]朱宗友,范国平.全球化概念刍议[J].工会论坛,2004(1):95.

[3]丁·米尔特曼.全球化的挑战:在边际上生存[J].第三世界,1994(3):54.

的复杂的整体过程,特别是世界整体意识和全球文明的形成过程。”[1]文化全球化塑造了一种属于现代世界并适用于各个国家的价值观念,即在异质世界中制造普遍化。在这种情况下,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就显得十分突出。应当认识到,全面吸收外来文化,摒弃本土文化和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坚守本土文化是两个极端的民族文化倾向,前者是自卑,后者是自负。这两种倾向和选择都不利于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生存发展。

赫尔德和麦克格鲁利用理想形态分类将全球化解释者们分为两类:全球化论者(the globalists)和怀疑论者(the sceptics)。通过这一划分和两类学者对全球化的关注,赫尔德和麦克格鲁得出全球化带来的跨洲际流动不仅是地区间联系的增强,“也是一个深刻分化并充满激烈斗争的过程”[2]。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国家的政治权力、民族经济、民族文化都面临舶来品的冲击,随之产生的便是对抗,即反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可以为我们理解全球化的过程提供新的思维,使我们更能辩证地认识全球化,即“全球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着矛盾的过程,它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有一体化的趋势,也有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3]

四、总结

因此,笔者认为不能仅仅简单地把全球化仅仅看作是经济过程,对全球化的正确理解应当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全球化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政治的和文化的过程,并且覆盖了社会中的诸多方面。第二个层次,全球化给一部分人带来了利益,也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它既有好处,也有问题。“当代全球化已经使地域主义方法论变得不合时宜了,我们无法再单凭地域空间来理解世界地理,对这一问题的重新定位也改变了我们理解社会关系中文化、生态、经济、政治和心理学等其他内容的方式。”“不断迅猛发展的全球关系使国家民族面临着种族主义和区域民族的竞争,也面临着非地域团结、世界主义情感以及混杂认同的威胁。”[4]

[1]文军.西方多学科视野中的全球化概念考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1(3):45.

[2]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

[3]黄炼.全球化学术探讨[J].社会科学动态,1999(12):8.

[4]简·阿特·斯图尔特.解析全球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334-5.

参考文献:

[1]张桐.围绕“全球化”概念的刍议[J].教学与研究,2015(10):16.

[2] T. Levitt.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3,

V ol.61, No.3.

[3]范广军.全球化概念及其主语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7.

[4]安娜贝拉·穆尼,贝琪·埃文斯.全球化关键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

[5]张世鹏.什么是全球化?[J].欧洲,2000(1):12.

[6]杨伯溆.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

[7]拉尔夫·达伦多夫.全球化漫谈[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3):16.

[8]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4.

[9]朱宗友,范国平.全球化概念刍议[J].工会论坛,2004(1):95.

[10]丁·米尔特曼.全球化的挑战:在边际上生存[J].第三世界,1994(3):54.

[11]文军.西方多学科视野中的全球化概念考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1(3):45.

[12]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

[13]黄炼.全球化学术探讨[J].社会科学动态,1999(12):8.

[14]简·阿特·斯图尔特.解析全球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334-5.

[15]唐晓勇.全球化起源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265.

[16]张研.“全球化”起源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3):1.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及主要特征

第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 的发展进程及主要特征 现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时代背景 制度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研究 1)经济学关于制度之于经济发展作用的讨论 2)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3)分工不断深化和开放环境下交易制度的日趋完善深刻改变着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客观规律 现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时代背景 影响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新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及其对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影响 2)知识经济深入发展及其影响 有关全球化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尺度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则对中观和微观经济地理问题的分析同样十分重要。 本章内容提要 2.1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2.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2.3 当前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2.4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经济效应 2.1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2 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 3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4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2.1.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各类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与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 2.1.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关键词的解析: 从商品流动到生产要素的流动 经济联系与全球生产网络 经济联系与制度联系 态势、进程和趋势 2.1.1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货物贸易为主体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世界市场真正形成,直接投资开始出现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20世纪70年代末,贸易自由化推动制成品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增大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最为活跃,全球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1.2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 内涵: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较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定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政策措施,实施共同的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精编版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上述定义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主权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交易范围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贸易和投资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二是市场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这两个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同一过程中并行的两种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它必然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我方持有的观点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挑战。因为它使得中国面临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强烈冲击。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WTO后,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受冲击较大。其中,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1998年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50.71万辆,只相当于外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甚至只相当于外国汽车制造厂一条流水线的产量。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目前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2000万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几大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中国目前200人拥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一个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必然会受到外商的青睐并尽最大可能挤入中国市场,这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威胁。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目前我国汽车平均关税为80%~100%,尽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关税降低20%是起码的,这意味着关税降低后的进口汽车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2、经济全球化可能使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边缘化。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1) 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1) 1、全球化的内涵 (1) 2、全球化的特征 (2) (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 3、西方文化的特点 (4) 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 (4) (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 (4) 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 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 (5) 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 (5) (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 (6) 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 (6) 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 (6) 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 (7) (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 (7) (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8) (三)创新传统文化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必然发展趋势,不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及社会心理等。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enable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life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is not only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style, thought patter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sychology. Glob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对这一概念需从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文化全球化的含义等几个方面来界定。另外,英语作为应用极为广泛的语种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其存在状态与走向也应予以关注。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文化/英语一、众说纷纭“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80 年代在西方报纸上出现的。90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广泛地引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一般有以下几种理解:第一,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以至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第二,全球化不单指经济生活全球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第三,全球化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都从各自的领域作出解释。文化学家多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第四,应当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描述的是一种全球范围的深刻变化,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新现象。从西欧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开始,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的形成,各种知识体系的形成,意识形态和宗教的世界范围的影响,到今天货物、服务、技术、资本、信息、人员的跨国流动与资源配置,都是全球化的表现(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术动态课题组,《世界经济全球化研究现状》,载《人民日报》,1998年8月22日。)。不过把全球化的概念理解到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全球化可进一步理解为行为主体的发展并建立起全球网络这样的过程。全球化含义的不同,对其理解也就不同了。有人提出:(1 )全球化是带有全局性、超国界、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2 )一体化带有制度趋同的意思,实际上不可能出现一个单质世界,所以可提全球化,不可提全球一体化。(3)不加定语的全球化是不准确的,因为只有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是一种现实趋势。其他如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虽有相互影响和吸收,但不可能实现全球化(注:张宝珍《经济全球化要研究的十大问题》,载《世界经济》,1998年9期,第25页。)。二、文化全球

关于全球化的例子

1成都穿汉服女孩被当穿和服遭强脱汉民族你还剩下什么? 10月16日下午,成都女孩孙婷(化名)遭遇了一件让她十分气愤的事,当她穿着一套汉服(曲裾)在春熙路附近的德克士就餐时,突遇一群大学生围攻,威逼下她不得不在公共场所脱下汉服,最后靠朋友借来的衣 成了和服,于是她开始和对方理论,但却没有收到成效。“他们像打了鸡血针似的,完全失去了理智,不断强调‘脱衣服’,‘你们不脱走不了’,‘要烧掉’。” 孙婷认为,从当时的情况看,部分人已经认识到自己摆了“乌龙”,把汉服当成了和服,但在当时的状况下,局面已经难以扭转。甚至有带头的学生说:“我不管!要平息下面的情绪!” 在一群暴民的威胁下,孙婷经朋友劝说,只好到餐厅厕所把汉服外套脱下递出。没想到对方不依不饶,要她把裙子也脱掉,她只好照办。这群愤青拿到衣服后,终于慢慢散去,这时孙婷身上只剩下一件T恤衫,躲在厕所没法出来,还是一个好心人把买给女朋友的裤子送给她,她才得以回到住处。 孙婷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发后我本来不想张扬,主要原因是当众被羞辱,这种事情被扩大是挺丢脸的,而且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但在朋友和博主的劝说下,孙婷最终决定通过媒体曝光此事,并公布事发现场的视频截图。 孙婷对这群愤青的行为评论说:“这群青年不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身为大学生连基本的个人素养都缺乏,寒窗苦读那么多年,书本的修养教育完全成了白费。拿着一流文凭,却做着鲁莽之人的事。这样的事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必须予以曝光以教育大众。” 2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一)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一) 【内容提要】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归纳了学术界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目前学术界的提法并不统一,各种观点都有一定根据和道理,但多为对全球化不同方面或特征的强调。就其本质讲,不同观点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一把双刃剑,但对其反映出的一些深层问题,如是否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等,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具有“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压缩”等特征。四、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有“该现象早已有之”、“是现代的新事物”和“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三种不同观点。 【摘要题】全球化论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学术观点/综述 【正文】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多尔·拉维特1986年在他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他是用这个词形容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目前,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提法五花八门,不尽相同。既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西方经济全球化、东方经济全球化,又有西方强国的经济全球化、第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国际化等。与经济全球化意义相接近或相关联的,还有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全球主义、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生活方式全球化、消费行为与文化生活的全球化等等。有的作者在使用其中一些概念时,常常作为同一概念相互替代。根据上述众多概念的性质和内涵,并认真分析不同作者,在不同场合使用上述概念的具体情形,对其可以梳理出以下的一些类型并由此发现它们各自不同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1)包含经济全球化的较高一级概念。如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的部分内容或某一方面。如市场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消费行为全球化等。(3)与经济全球化平行的概念。如法律全球化、生活方式全球化、文化生活全球化等。(4)对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利益关系,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提出的观点。如西方强国的经济全球化、东方经济全球化、第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等。提出这些不同的概念,并不是说世界上存在着并行的两个经济全球化,而是反映了不同的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所体现出的国家利益的性质的评判,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选择,甚至还有对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主张。(5)与经济全球化有一定联系,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经济一体化。(6)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基本一致,仅是表述方式上的不同,如经济国际化。但对这两个概念学者之间的认识有分歧,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在经济生活国际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些著述中对上述概念之间的差异未加区分,造成一定程度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仅就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本身来说,尚未有一个权威性的界定,在国内外学术界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要素优化配置论和相互依赖关系论。二是资本主义化和美国化。三是无国界论和国家管理取消论。四是概念混淆论和概念质疑论。(注:邱嘉锋:《经济全球化与相关概念辨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第3期。)也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提法感情色彩过于浓厚,且过于空泛。类似的看法还有“全球化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注:张世鹏:《什么是全球化》,《欧洲》2001年第1期。)上述观点都有一定根据和道理,但多为对全球化不同方面或特征的强调。就其本质讲,不同观点的差异并不是很大。比较多的学者认为,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

经济全球化与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全球化新变化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在各类新闻中经常被提及,经济全球化就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即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但很多人认为,经济全球化跟我们没啥关系,其实不然,经济全球化的对我们的影响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iPhone。从苹果手机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以及软件生态圈的建立,谈谈全球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 当CEO乔布斯决定苹果需要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时,他委任自己的亲信斯科特·福斯特尔组建了一支精英团队,该团队聚集了苹果最棒且最具野心的工程师,随后该团队开发出了iOS,为iPhone的诞生打下了基础。20世纪初期,福斯特尔被乔布斯委以重任,他可以全权负责招募iPhone的开发团队,不过人选必须从公司里挑。这符合苹果一贯的作风,iPhone 的开发更是无比的神秘。可想而知,手机的研发部门在美国,但这似乎也难以与全球化沾上边,但对于手机的研发,不是靠凭空想象、纸上谈兵就能完成。苹果手机风靡世界,据了解,苹果iPhone已经卖了约12亿部,销售至100多个国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手机的使用方式、使用习惯是有很大差异的。要想遍及世界,那研发出的手机就要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手机使用需求。倘若,苹果手机没有拼音输入法,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将大打折扣。 苹果与其他制造商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来源于其他来自全球各地的制造商的材料和组件。例如,它的显示器主要是由日本显示器和夏普在日本制造的,有些仍然在LG Display 在韩国制造;苹果的供应商名单遍布世界各: 加速度计:博世在德国。 音频芯片组和编解码器:Cirrus Logic在美国(外包制造)。 基带处理器:高通在美国(外包制造)。 电池:三星在韩国。 相机:索尼在日本。 芯片组和处理器:三星在韩国和台积电在台湾。

全球化的定义

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繫不斷擴張,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緊密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 全球化指資訊科技發展迅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儘管在遠方的事,也覺與自己息息相關,因為現在的資訊太健全了,而且速度比以前快很,現在打開電腦就擁有無窮無盡的資訊,所以全球化之下都與自己關係。 不但是,以上的資料與我們息息相關外,還有時間和空間的拉近,「全球化」意思是指在一個時間和空間極度壓縮的世界,地球某一角落發生的事,迅即可以對遠方的人做成意義深遠的影響。舉個例子:不論我們身在何方都可以吸萬寶路香煙、吃壽司、用微軟公司的軟件、接受針炙治療、看某本雜誌和買外賣薄餅。 在全球化之下對影響本地與經濟的文化,香港本土文化經濟活動一向很活躍。惟自八十年代起香港過分倚重地產、金融業,近年商業零售業務又趨壟斷性擴充,以及政府城市規劃和小商小販管理等政策,都令本土文化經濟活動的生存空間日漸收窄。 香港本土文化經濟的特色是多元化的,既具有本土特色,又能維繫及發展社區資本的小本經濟活動。這些小本經濟活動也是多元化的,包括小商和小販的經營,經營者會因應其本身的專長、財力等

因素,創建自己的業務,例如街頭擺賣傳統工藝、傳統小食,以及賣唱、占卜等等,百花齊放。 以本土文化為特色的小本經濟活動,不失為本港失業者其中一條出路,因為只需少量資金,就可以創業和維持經營。小本經濟本身就別具本土特色,若再與本土文化旅遊、風物觀光等緊密結合起來突顯本土特色,就能提供大量低增值、但可容納很多人手的就業職位,同時亦可為本港旅遊業帶來新的面貌。 拋開技術進步因素,眾多的支持者而言,全球化是一種基於世界大同理想的意識形態。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場規律」,順應歷史潮流。對眾多的反對者而言,反全球化是一種基於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識形態。反全球化就是反對擴大貧富差距,反對霸權。意識形態傾向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然而,筆者在這裡不想談論意識形態,只想就事論事。 全球化由主要由跨國企業所推動,其目的當然是為了以最少的投資獲得最高的回報。縱然有些人會奢望,只要全球經濟增長,窮人也能分得一杯羹,然而,過去的經濟發展,反而令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世界貿易組織、七大工業國組織等皆為少數富有國家所主導,目的當然是為了該國的經濟目的 經濟活動的全球化,是最受廣泛討論的。傳統上經濟活動都是以

全球化的定义

全球化的定义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经济全球化 经济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是人类从彼此分隔的多中心时代逐步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企业的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对我国来说,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改革开放,随后又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使得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呢也给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正是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问题。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 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四)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内容提要】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对这一概念需从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文化全球化的含义等几个方面来界定。另外,英语作为应用极为广泛的语种在文化全球化过 程中其存在状态与走向也应予以关注。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文化/英语 【正文】 一、众说纷纭“全球化” “全球化”一词,是80 年代在西方报纸上出现的。90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广泛地引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一般有以下几种理解: 第一,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以至形成

了全球经济整体。 第二,全球化不单指经济生活全球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 第三,全球化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都从各自的领域作出解释。文化学家多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 第四,应当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描述的是一种全球范围的深刻变化,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新现象。从西欧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开始,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的形成,各种知识体系的形成,意识形态和宗教的世界范围的影响,到今天货物、服务、技术、资本、信息、人员的跨国流动与资源配置,都是全球化的表现。 不过把全球化的概念理解到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全球化可进一步理解为行为主体的发展并建立起全球网络这样的过程。 全球化含义的不同,对其理解也就不同了。有人提出:全球化是带有全局性、超国界、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一体化带有制度趋同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影响 第一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材料,以讨论、问答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利与弊,了解中 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利与弊,了解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举例、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节。 经济全球化三大特征 1 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2 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材料介绍】(一)全球化对我国民主政治的挑战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来,全球化不仅仅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全球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所谓的“民主政治”全球化。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里凭借全球化趋势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的强势地位,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鼓吹,在全球化过程中至少存在三种世界性语言:金钱、因特网以及民主和人权。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宣扬“人权高

于主权”,将所谓“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扯在一起,借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 (二)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挑战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热爱祖国的河山、文化、民族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独立与尊严的一种深厚感情。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是西方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形成的爱国主义的非难与责备。毋庸置疑,经济全球化顺利进行的秩序保障是民族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然而,这种主权的让渡从一开始便产生了异化的倾向,即少数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分割、攫取。在这场主要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订立规则的游戏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和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规则、国际运行机制协调甚至于妥协和让步。西方的战略家们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屈服于西方的压力、维护自身独立和主权的正义行为诬蔑为“极端民族主义”。 【板书】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育人价值实践】学生对全球化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全球化的发展机遇方面。要引导他们认识到无论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而言,全球化都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点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可以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全球化发展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趋势。这部分内容以后可以考虑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来看: 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并必然会导致一系经济全球化 列全球性经济规则的产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出让或放弃部分主权,形成和遵守这些经济规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论述

经济全球化研究观点综述 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归纳了学术界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目前学术界的提法并不统一,各种观点都有一定根据和道理,但多为对全球化不同方面或特征的强调。就其本质讲,不同观点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一把双刃剑,但对其反映出的一些深层问题,如是否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等,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具有“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压缩”等特征。四、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有“该现象早已有之”、“是现代的新事物”和“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三种不同观点。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多尔·拉维特1986年在他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他是用这个词形容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目前,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提法五花八门,不尽相同。既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西方经济全球化、东方经济全球化,又有西方强国的经济全球化、第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国际化等。与经济全球化意义相接近或相关联的,还有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全球主义、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生活方式全球化、消费行为与文化生活的全球化等等。有的作者在使用其中一些概念时,常常作为同一概念相互替代。根据上述众多概念的性质和内涵,并认真分析不同作者,在不同场合使用上述概念的具体情形,对其可以梳理出以下的一些类型并由此发现它们各自不同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1)包含经济全球化的较高一级概念。如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部分内容或某一方面。如市场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消费行为全球化等。 (3)与经济全球化平行的概念。如法律全球化、生活方式全球化、文化生活全球化等。 (4)对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利益关系,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提出的观点。如西方强国的经济全球化、东方经济全球化、第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等。提出这些不同的概念,并不是说世界上存在着并行的两个经济全球化,而是反映了不同的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所体现出的国家利益的性质的评判,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选择,甚至还有对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主张。 (5)与经济全球化有一定联系,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融入国际经济通过贸易,外国直接投资,资本流动,迁移,和传播技术的集成。 地球村:世界上形成一个社区的所有的不同部分电子通信,尤其是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熔炉:社会文化的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同化。 文化多样性:在劳动力充分混合的文化和亚文化的成员属于不同背景的人组合。 文化:一个博学多才设置共享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从而影响到一个比较大的人的行为的解释(文化概念)。 什么是文化的三种成分? 1。工件(人产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2。行为(他们做了什么) 3。观念(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他们认为) 文化冰山 上文化的各个方面,是明确的,可见,教 下,是无形的,而不是直接教的文化方面。 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共享的。 2,文化的了解。 文化化(文化习得):学习文化的所有活动被称为文化化。 3,文化是动态的。(第6页) 涵化(文化适应):采用另一种文化所带来的变化和发展增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似性的过程。 4,文化是民族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 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文化背景是优越的。 通讯 通讯:意义,与大家分享或共同向另一部分或分享您的想法,希望,和知识,在。 跨文化交际:人与人之间的文化观念和符号系统,是独特的,足以改变通信事件(P.9 - 10)沟通。 通讯组件 来源:源是一个主意,他或她的欲望沟通的人。 编码:编码是一个符号把一个想法的过程。 消息:长期消息标识编码的思想。编码的过程中,动词;,该消息所产生的对象。 频道:长期通道是用于在技术上是指编码的消息传输的手段。渠道或媒介,那么,可能是印刷,电子,或面对面沟通的光线和声波。 噪音:长期的噪音在技术上是指任何歪曲源编码的消息。 接收器:接收器的人参加到消息。 解码:解码是编码一样多一个积极的过程相反的过程。 接收响应:它是指任何出席和解码消息后接收机。 反馈:反馈是指该接收器的响应源知识和源出席并指派意义部分。 背景:沟通的最后一个组件是上下文。一般情况下,上下文可以定义为通信发生,这有助于定义通讯的环境。 通信的特点: 通信是动态/通信是不可逆转的,是象征性/通讯 通信是系统的/是事务性的通信/通讯是上下文 单元2-4言语交际

什么是全球化

1.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2.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个具有煽动性的词。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批评者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什么是全球化?我们真的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以往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过什么?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科技进步是一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全球化的依托。交通的进步促进人员和物质产品的全球化,通讯的进步促进精神产品的全球化。当然,两类技术的作用经常分不开。互联网能调动资本,轮船也能传播精神。 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主义”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马克思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这个本质。除了战争时期,资本在全球范围里疯狂地追逐利润,每天24小时,从不疲倦。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全球化体现为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其他一切方面的全球化,包括国际化的共产主义运动,都从资本全球化衍生而来。若世界市场的扩张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既然全球化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人们当然希望拥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全球化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里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四类变量无限多。既然人们无法预知所有的变量,只好依赖意识形态决定自己的立场。 对众多的支持者而言,全球化是一种基于世界大同理想的意识形态。支持全球化就是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对众多的反对者而言,反全球化是一种基于平等世界理想的意识形态。反全球化就是反对扩大贫富差距,反对霸权。意识形态倾向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笔者在这里不想谈论意识形态,只想就事论事。 我们正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全球化比美利坚时代逊色吗?如果麦当劳、肯德基能体现全球化,中餐馆可是在上上个世纪就在世界各地登陆了,如今其普及程度远非美国快餐能比。我怀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胀的“新闻界”给夸张了。 眼下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引起的,交通技术并没有飞跃的进步。自19世纪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剖析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剖析 王钦朋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并且在经济领域上的贸易合作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全球化也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好的办法。本文现实对经济全球化进行阐述,然后比较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之间的利弊,对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细致的剖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例,进行深一步的全球化论证。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 Analysi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Wangqinpeng 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ound the world, and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trade cooperation is increasingly close, become a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reality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n compar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ring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n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ctual situation, the right policies and take forceful measures to foste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meet the challenge, to change bad to good, for maximize their interests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o as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Example of China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arries on the deep step of globalization. Key Word: Globalization anti-globalization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