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

搞好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汨罗市黄市中学常哲新

“教”保障学校的生命,“研”则提升学校的品质。“组”形成团队力量。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发挥团队的力量是教研组核心精神的体现。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凸现其现实意义。

一、确立教研组建设的目标及发展规划,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前提条件

配合学校工作制定学年或学期工作目标及教研组发展规划,坚持目标管理,使全组同志,目标明确,行动准确。目标包括质量目标和管理目标,要有实施过程(包括措施与方法、活动的安排)和本组的教、科研课题。

二、完善教研组建设的制度,是搞好教研工作的重要保证

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

(1)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2)读书分享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组教科研活动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落实点、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灵魂,构建健康积极的学习型组织。

在备课组层面集体备课研讨遵循着个人领悟、集体研讨和个人再创造的螺旋式思维上升模式。

要求:

紧贴学科,基于问题,立足诊断,同伴互助,经验分享,着眼反思,行为跟进,集体备课要求具体可以概括为“四定五备六统一”。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五备”:备教材、备目标、备教法学法、备教学资源、备练习等,重点要研究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

3.“六统一”:同年级统一教学目标、统一课时分配、统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布置量、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流程:个人初备、一人主备——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主备定稿、个人二备——课后反思、再次完善。其具体步骤如下:

1.个人初备、一人主备。开学初,由备课组长按教材内容将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每位教师提前一周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思考教学程序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与手段。主备教师熟读教材、教参,写出教案(或编制讲学稿),并准备发言材料。发言材料一般应包括: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编写意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情境设计、活动安排、方法策略、作业设计)与设计理念等内容。

2.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主备教师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与依据,然后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研讨交流。

3.主备定稿、个人二备。主备教师整合组内教师建议,修改原有教案(或讲学稿),形成集体教案(或讲学稿)。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二次备课

4.课后反思、再次完善。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教师可随时交流教学反思或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集中交流。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做到三化,即:将集体备课组研究活动常态化;将集体备课组研究活动开放化;将集体备课组研究活动实现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最大化。

(4)听课、评课制度。认真完成教务处规定的每个教师每学期的听课量,听课计划,课后有评课,并认真记录。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起到带头作用。

1.探讨性听课。协作性听课采用同教材异教案、同教案异班级对比听课。(同课异构)。这种课教师之间没有指导与被指导之分,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突出一个“助”字。互助合作,共享经验成果。高一高二每学年一次。

2.学习性听课。不定期的进行。校内外、跨学科都可以。

(5)共享资源制度资源要共享才更有效,思想要碰撞才有火花,灵感要激发才有新意,经验要交流才有提升,观点要切磋才更深刻,教研不是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而是一种互补互助互学互帮的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活动。我组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效益,以备课组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备课活动,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情感和智慧。

1.建立档案资料:每学期结束将每个人的上课课件统一保存,分发给每位教师,共大家备课时参考。每个学期的备课件要有修改,不断完善。

2.试题使用。将编写的试题(练习题、考试题)编辑成册,共同使用。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关键

1、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多方学习他人长处

2、请进来,走出去。请专家、同行一起探讨

3、青年教师培养。结成师徒对子、传帮带、在实际工作中大胆使用,创造机会。

常言说得好: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各种教研平台与教师专业化训练的舞台,才能引导、激励每一位教师向专业成长的目标挺进,才能把课程改革的根扎深、扎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