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2)

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2)
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2)

河北农业大学

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环境规划

实习时间: 2012 - 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环境科学 0902 班

姓名:谷照虎杨雄显冯雷雨

目录第一章总则

一、任务的由来

二、规划的过程

三、规划的范围时限

四、规划的依据

五、规划的原则

第二章基础条件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社会经济概况

三、生态环境现状

四、规划建设的优势

第三章规划的目标和指标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目标

三、阶段可达性分析

四、达标措施

第四章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一、主要建设任务

1、社会经济建设

2、生态环境建设

3、文化建设

二、环境保护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第五章经费预算与效益分析

一、经费概算

二、效益分析

1、生态环境效益

2、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

第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资金保障

三、技术保障

四、社会保障

五、监督检查

第一章总则

一、任务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在十八次党代会上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为了积极响应全国农村广泛开展的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加强实践能力,我们在学校安排下前往河北省保定市五尧乡东小庄村进行教学实习并学习编制环境规划报告。

二、规划的过程

1、我组组员于10月18日上午前往五尧乡东小庄。到达东小庄后,首先,全体调查人员来到目标村村委会,向村主任助理详细询问东小庄村的整体情况,该村有住户500余户,总共2300余人,总耕地面积达到1100余亩,并且了解到该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将其建立为国家生态村。

2、随后,全部调查人员被分为三组,每组两人,每小组负责调查10户农户并要求如实详细记录调查结果。在了解东小庄村的地理位置基础上,各组根据随机抽取原则对村户展开了调查。

3、最后,全部调查人员安全返校,汇总了调查数据,

4、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调查人员于10月21日对农户进行了回访,重新核实了数据。

三、规划的范围与时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河北省保定市五尧乡东小庄村

2、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规划时限为10年,即2013~2023年。

四、规划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建村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5、《河北省农村民居设计导则》(试行)冀建村[2008]544号

五、规划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以产业做支撑,把发展作为兴村富民的第一要务,并且须着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应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非农业,多渠道转移剩余劳力,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原则

要以规划为先导,本着因地制宜、节省投资的原则,着力体现本

村区位特点,经济特征和文化特色。保护村域的生态环境,控制污染,避免破坏性建设。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之前,予以杜绝和防范,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4、强化环境管理原则

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整改。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理解和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污染的产生和排放,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

第二章基础条件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东小庄位于保定市南市区的东南方向,东临长城南大街,西邻西小庄村,南接南二环,北邻中马池村。

2、村布局概况

东小庄村由三条主干道组成,分别为富东东路、富东中路和富东西路。村子整体布局是南北长,东西短,总面积达到1100余亩,该村村委会位于富东中路,是该村较繁华和中心的位置。

二、社会经济概况

东小庄村耕地面积达1100余亩,村庄面积为50万平方米,农户总共有580余户,总人口约为2318人,人口增长率约为0.56%。由于耕地面积较少,平均每人约有0.5亩田地,因此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并非田地收入,而是外出务工,主要去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又由于该村农户房屋宽裕,毗邻长城公司,所以租赁房屋也是其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三、生态环境现状

1、饮用水状况

全村的饮用水全部来自于地下,经调查,地下水基本上无污染。据相关人员介绍,全村人均用水大概100 t/d。水体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全村生活污水产生率为大约为25 t/d左右。

2、大气污染状况

东小庄村周边无大型企业、工厂,因此空气质量良好。村民生活水平较高,大部分农户有私家车,故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排放,同时该村位置很好,过往车辆很多,产生的汽车尾气也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此外,村内垃圾堆放点也会释放有异味的气体,尤其是村南头桥边最大的垃圾池,会有焚烧垃圾现象,产生的大量黑烟对大气产生污染。

3、土壤污染概况

该村不使用薄膜,主要的污染来自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据了解,平均每年每户施用化肥2袋,农药2瓶。

4、噪声污染状况

村北正建设高层楼房,会产生噪声污染,严重影响附近村民的休憩。靠近公路较近的居民反映,还会受到过往车辆的噪声影响。

5、固废污染状况

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等,垃圾堆放点设置在街道边,个别住户在街边养殖家禽,距离街边住户较近,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6、绿化状况

据了解,该村的绿化率为10%左右。村门口到居民区的道路两旁是绿化带,占地面积约为50亩左右,主要树种以高大乔木为主,但乔木下长满杂草,需要着重治理。

四、规划建设的优势

东小庄村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基础(该村2010年已被评为市级生态村),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建设可以使该村整体生态环境上一个台阶,促进东小庄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部分指标已达到生态文明村建设要求

东小庄村秸秆综合利用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等指标已经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要求。

2、整体环境质量较好

该村的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其他各项如垃圾、污水处理经整治以后均可以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环境空气及声环境质量均可以满足相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3、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目前,该村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发展,增幅较快,能够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规划期内达到生态文明村建设指标要求。

4、全村人民生态保护意识达到要求

据调查,全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0%。

第三章规划的目标和指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根据创建省级生态村的指标体系,加强村内重点项目的建设,使其达到省级生态村的要求。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2013年到2023年十年内,通过合理规划,使东小庄村成为生态和谐的省级生态村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前五年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如筹备资金、购买设施、对村民进行环保宣传等,后五年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

(二)具体目标

通过以上努力,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1、重视到位,上下一心,精心组织

为加强生态村建设的开展,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村干部应按照要求召开多次村班子会议和党员组长及村民代表会议,统一全村上下思想认识,把生态村创建作为一项重大实事工程来办,认真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其他人员配合抓,以便尽早达到目标。

2、规划到位,优势发挥,稳步推进

为了确保整个创建活动有计划地实施,该村十分重视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的制订。对照省级生态村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稳定现有经济结构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3、实现垃圾分类,集中运输处理

推广垃圾分类系统,使垃圾分类细致,有利于回收和处理。可以实行村落联合处理处置,集中资金,形成规模,产生经济效益。必要时,可以与邻近的乡镇联合起来建立联合收集运输系统,形成规模化处理。

4、提高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各村广播、街头标语,以及通过志愿者参与和农村社区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垃圾治理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大家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实现生活垃圾的规范堆放处理。

5、宣传到位,全民动员,营造氛围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村建设工作,阐明了创建生态村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村委会应专门召开了生态村建设动员大会,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使全体村民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村内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指标体系

领域

序号 名 称 单位 现状 2018年 2023年 指标 经济

水平 1

村民人均年纯收入 元/人/年 5500 7500 9000 ≥5000 2

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100 100 100 ≥95 3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 100 100 100 ≥70 4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 % 100 100 100 100 5 生活污水处理率 % 80 85

90 ≥70 6 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 / 100

100 100 资源保护与利用 7 清洁能源普及率 % 100 100

100 ≥60 8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62.8 100

100 ≥90 9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75 95 100 ≥90 可持续发展

10 绿化覆盖率 % 10

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11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 % / 45 55 ≥40 12

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 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公众参与 13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 80 100 100 ≥95 参考指标 14

农膜回收率 % 100 100 100 ≥80 15 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逐年

上升 逐年 上升 逐年 上升 逐年 上升

三、阶段可达性分析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2013-2018年这五年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如筹备资金、购买设施、对村民进行环保宣传等基本能够完成,其中资金的筹措可能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全村上下一心,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2019-2023年这五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表 省级生态村指标

到100%这几项指标很容易达到,最困难的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40%,据了解该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还要借鉴成功的例子,隐进先进的技术和专家。

四、达标措施

东小庄村已是市级生态村,很多方面已经达标,如村民人均年纯收入、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等,为达到省级生态村的目的只需在以下方面进行达标改造:1、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将秸秆进行压块处理用作饲料或还田,也可放入沼气池中用作产期原料。

2、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厂,将其产生的废弃物放入沼气池中或当作有机肥施用到田里,以便提高其综合利用率。

3、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

因该村无此类项目,所以要借鉴成功的例子,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专家,来创办此类基地。

4、提高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对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使其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他们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第四章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

一、主要建设任务

(一)社会经济建设

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筹集生态村建设资金的各项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界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引进外资,不断加大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监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要重点投入确保实施。

(二)生态环境建设

1、水该村南头的护城河可以建成代表该村村容面貌的一道风景,但是工程量较大,整体治理困难,只能局部进行治理,比如打捞河内垃圾等,对河床进行清理。

2、气私家车的使用是该村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解决此问题,应向村民宣传低碳环保知识,使其认识到尾气对他们身体的不良影响并倡导短程距离使用自行车或步行代替私家车。造成大气污染的另一方面是村南头的垃圾坑,经常焚烧垃圾产生大量的黑烟,为解决此问题应要求每天清运垃圾的垃圾车将垃圾运到两里地外的一个大型垃圾坑进行填埋,从而减少焚烧造成的污染。

3、声对于建筑高层楼房对村民造成噪声污染的行为,应由村干部与建筑商协商,要求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建筑噪声所能达到分贝的规定。如果其不履行,可向有关部门投诉。

4、固废对于个别住户在街边养殖家禽造成的固废污染,应责令其及时处理和清运家禽产生的粪便或要求其在距离村子远一点的地方养殖。此外,各个垃圾堆放点的生活垃圾要及时清运,以避免其发酵产生恶臭。

5、农业污染该村不使用薄膜,主要的污染来自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向村民讲授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

比如化肥的施用不是越多越好,有一定的限度,推行使用粪肥和有机肥等。

6、绿化该村的绿化率为10%左右,绿化范围还没有达到省级生态村的要求,为此必须对此投入大量资金。首先,应对村门口到居民区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给与治理。在保留原先高大乔木的基础上,除去树下丛生的杂草,改种灌木树种或红根等药材。其次,增加村内道路两旁树木的数量,可以种一些槐树,柳树,杨树等。最后,可以购买一些经济树种,如核桃树、板栗树等种在各家门前,这样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而且还能增加一些经济收入。

(三)文化建设

1、利用多种形式想方设法扩大宣传建设省级生态村的效果,如在进村路口、村活动广场等地方悬挂、张贴创建生态示范村标语,举办宣传专栏,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2、积极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规划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东小庄村农民休闲公园,栽植绿化树木、铺设休闲步道、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为广大群众创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服务场所。

3、整合村小学原有教学资源,加快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创办农民夜校、业余职校,建立党员科技培训基地,聘请农业专家或技术人员广泛开展农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科技人员或经纪人,实现村民充分就业,90%以上的劳动力得到专业技能培训。

4、继续支持关心“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快发展通讯和广播电视事业,实现户户有闭路电视(数字电视)、户户能上网,更加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鼓励少生优生。

二、环境保护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1、沼气池秸秆作为冬季牲畜过冬的食物后,进入沼气池成为沼气

的产气原料,腐化后成十足、安全的生态肥料,使作物桔杆综合利用率提高,,严格控制和科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积极推广使用的农家肥,以便初步形成资源合理利用和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2、集中供暖该村冬季供暖以燃煤为主,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为此应采用集中供暖设施。

3、畜禽养殖厂该村村民养殖的家禽家畜分布零散,故可将其统一安排于一个养殖场内。厂子规模在20亩左右,保证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定的养殖面积。

4、绿色基地省级生态村建设中要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40%,该村还没有此类项目,故应投巨资建设。

第五章经费预算与效益分析

一、经费概算

项目费用/万元项目费用/万元树木花卉 5 集中供暖20

沼气池10 养殖场15

宣传栏、健身仪器 5 绿色基地10

总计70万元

二、效益分析

(一)生态环境效益

在创建生态村的过程,村前村后绿化,绿化覆盖率达30%;全面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和沼气,村内人畜粪便及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达到55%;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公共服务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居住环境全面提升。

(二)经济效益

东小庄村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把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作为重要环节来抓,以“因地制宜、持续发展”为原则,突出“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户受益,有利于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经济树种,村民们做到了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力谋发展。

(三)社会效益

1、乡风文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村级医疗保障体系得到建设;家庭和睦、邻里相助、崇尚科学、封建迷信活动绝迹;“民风淳朴,社会安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2、村容整治:做到村庄规划科学合理,村容整治、环保,所有空坪隙地合理绿化;路网布局合理,道路全部绿化;梳子电视和通讯入户率达100%;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并逐步实现无害化处理;建有洁净明亮的村部、卫生所、文体娱乐中心,公共管理设备运转和管理维护步入正常。

3、管理民主: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规范“一事一议”,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强化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成为先进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健全,提高村集体经济运作能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第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全力抓好抓实创建东小庄生态村工作,该村应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正副组长、村委委员为成员的创建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创建工作各项指标和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资金保障

创建省级生态村,关键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经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获得:(1)生态村建设的关键在于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能增收,村集体才有财力,农村、农业也才有内生力推动新村规划的实施和其他目标任务的实现,因此必须扎实推进生产性项目发展,破除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提高自身造血功能,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增强规划实施的经济物质保障。

(2)向上级部门提交申请省级生态村的材料并要求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争取硬件达标、软件管理到位。

(3)该村还可以积极发动本村籍在外人士捐资支持家乡建设,为生态村建设募集大量资金。

三、技术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将该村建设成为省级生态村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建立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系统,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为生态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发展和培育科技市场,健全技术市场功能,形成高效运行的科技信息网络。

四、社会保障

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政府重视村小组在政府关于建设省级生态村的指示中,认真组织村民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本村辖区内无乱砍滥伐、捕杀珍稀野生动物等现象,保证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2)公众参与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村民的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提高人们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监督生态村建设工作。

五、监督检查

1、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将生态村建设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使其有专门负责水、气、固废等各个方面的治理工作的组,每组选出负责人,定期向村领导汇报工作进程及出现的问题。

2、村民可以通过匿名信和举报电话对生态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实行奖惩制度,对在该工作中表现积极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村民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对于那些干扰该工作顺利进行的村民给予警告和批评。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水体的自净过程: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 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 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 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 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 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实习报告范文(城市生态环境)

实习报告范文(城市生态环境) 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概况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2. 实习路线及内容: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3. 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环境规划与管理

高纲1243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528 环境规划与管理 河海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技术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政策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下,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共分11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类型。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了与环境规划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可持续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环境政策学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论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指标体系及其类型;提出了环境评价和预测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目的、依据和内容;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第四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阐述了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大气污染预测、水污染预测、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的常用方法;阐述了经济环境评价、社会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第五章为“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四种技术措施;阐述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第六章为“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与类型、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原理;提出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防治。第七章为“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原则、内容、程序;提出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管理措施;研究了基本农田、林地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的规划类型与管理措施。第八章为“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介绍了固体废物的种类、危害和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技术路线。第九章为“城镇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城市、开发区、社区、工业企业及生态园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规划的编制程序及规划的管理途径和方法。第十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中和决策与公众参与”,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公众参与者类型及公众参与的具体措施。第十一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论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技术的关系、发展趋势;研究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城市生态环境课外实习报告

城市生态环境课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 增加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根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知,强化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状况中来。 2.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年月日 路线:从地学楼出发,沿着,,从西门出到,穿过园到海淀公园,经,直至城市绿化隔离带,从南门进入,沿湖南岸到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3.实习效果和教训: (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后,由于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 二、实习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1.园: 是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

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园及其附近: 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3.湖及其附近: 从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连成一体,是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4.门: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进入,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要点

环境科学原理知识要点 1.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 然要素及其总体。 2.自然环境指的是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长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3.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 4.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共同组成。 5.人工环境的特点: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多样化;脆弱性;环境污染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增多。 6.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 次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泽化、物种灭绝等 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水、大气、土壤污染; 环境干扰——噪声、震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 7.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寻求社会与环境协调 发展的新阶段,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8.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9.1979年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 10.现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已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从 地表延伸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11.二十个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有五个为大气污染事故,分别为:马斯 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 12.“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及SO2。 13.富山事件(骨痛病)主要由镉污染物造成的。 14.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主要由甲基汞污染物造成的。 15.过氧乙酰硝酸酯为二次污染物。 16.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可将大气污染划分成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 特殊型。 17.降尘一般将粒径大于10μm的粉尘,它们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降落下来。 18.粒径小于10μm的烟气、煤烟及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称为飘尘。 19.还原型(煤炭型)大气污染发生时,其天气状况中,逆温类型为辐射型逆温。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 “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 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 ●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 ●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

上海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上海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上海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这次实习是我们有关生态景观规划的一次实践。让我们有机会将课堂上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强化拓展,从而更好的认知有关湿地公园的相关规划措施。 我们第一天去了有“城市中心的肺”尊称的梦清园,第二天去了鸟儿的天堂——东滩湿地公园还有国家地质公园——西沙湿地公园,第三天我们去了坐落了世博园区的历史文化的后滩公园。在实例中体会和深入理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生态规划理念在湿地公园中的体现与运动。通过实习对城市绿地和郊外湿地有一个实地探索的认识,使的自身有关湿地生态景观规划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 二: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从2015年4月13日开始,4月17号结束,历时五天。 三:实习地点: 梦清园、东滩湿地公园、西沙湿地公园、后滩公园 四:实习心得 在这几个湿地公园的实习中,我认识到一些当前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并了解了湿地公园的建设意义。 湿地公园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

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可以从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概念上看出,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结合非常紧密。湿地公园的设计,建造,运行,中间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景观理理念。可 以说湿地公园式生态景观理念的体现于实际的运用。 我们从上海的这几个湿地公园可以归纳出当代湿地公园建设的几个优点: a.湿地资源保护与城市绿地多样性建设的契合 这可以从上海梦清园看出,苏州河梦清园占地约,位于上海市中心区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的半岛地块。对于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每块地都显得十分珍贵,城市建设其周边区域“两湾一宅”被市民视为城市死角,并成为环境恶化,水体黑臭,沿岸混乱,建筑破旧的区域。2003年在市政改造项目中, 梦清园的建设为此处的滨水社区增加了一块可呼吸的绿肺,缓解了因人口密集而带来的压迫。一方面,过度围垦和城市建设造成湿地资源逐步消失退化,另一方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 “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 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 ●环境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 ●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 ●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 ●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

(实习报告)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一) 1.大汲店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村,为什么大汲店能成为生态文明村, 小城镇规划 (1)小城镇大体位置、(2)村内总的规划布局? (3)。村内建设 生态环境规划 (1)。生态环境状况(2)。村庄生态环境规划的优点(3)。村庄生态环境规划存在问题 2.生态园 (1)。生态园的功能分区(2)。园路的设计(3)。排水的设计(4)。绿化的设计的经典(5)。规划存在的问题(6)。改进的对策 3.垃圾填埋场 (1)。大体位置(为什么在那个位置)(2)。总体规划(现在的规划还适不适合)(3)。保护措施(气味、垃圾的处理)(4)。存在问题(周围环境、绿化)(5)。改进对策

4.白洋淀沿途 (1)。沿途生态环境状况(七一路绿化,南孙村的两条污水渠,唐口)(2)。存在问题(3)。改进对策 5.白洋淀湿地 (1)。湿地的功能(2)。特点(3)。保护规划措施(4)。存在问题(5)。改进对策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掌握野外调查研究能力及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总在实验室看标本、观模型,也不能总在黑板上画系统、搞规划,而要走出实验室和教室,到野外进行现场亲自观察和实践学习,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理性认识并学会和掌握野外调研方法。所以实习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野外实习锻炼学生独立调研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怕吃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二、实习内容: (一)大汲店实习内容 1.大汲店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规划与管理总结

第一章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理解其涵?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理解其涵?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面?其后哈罗协?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 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6. 简述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7. 什么是目标管理?如具体实施目标管理? 8. 什么是反馈控制?什么是前馈控制?试分析两种控制式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9. 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 10. 简述工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涵。 11. 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 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欢迎阅读! 生态学实习报告1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0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

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

2017年6月CCAA环境管理体系(EMS)基础知识全真试卷

2017年6月CCAA环境管理体系(EMS)基础知识全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17年6月基础知识试题,带“★”是新增加试题) 1.以下关于环境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 A.重要环境因素是由组织运用一个或多个准则确定的 B.一项环境因素可能产生一种或多种环境影响 C.污染预防就是为了降低环境因素 D.环境绩效是与环境因素的管理有关的绩效 【参考答案】:C 2.★根据GB/T24001-2016对术语“文件化信息”的解释,下列哪一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文件化信息可能来自任何来源 B.文件化信息是指由组织创建的信息,包括通常所说的文件和记录 C.文件化信息能够以任何形式和承载载体存 D.文件化信息是指组织需要控制并保持的信息,以及承载信息的载体【参考答案】:B 【解析】:标准3.3.2 3.持续改进是指“不断提升绩效的活动”。关于持续改进不正确的解释是(__)。 A.持续改进是指连续不间断的改进活动 B.持续改进不必同时发生于所有领域

C.持续改进包括环境绩效的提升 D.改进活动可以包括纠正措施,突破性变更、创新等 【参考答案】:A 4.GB/T24001-2016标准中的“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可能用(__)来描述。 A.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 C.气候或其他特征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5.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共有的污染性质是)。 A.石油污染 B.放射性物质污染 C.热能污染 D.富营养化 【参考答案】:C 6.根据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下面哪组物质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口取样(__)。 A.含石油类的废水 B.含苯胺类的废水 C.含铜、锌的废水

环境规划与管理习题简答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什么是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即在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解决开发与环境的冲突,期使经济成长与环境保护达到平衡。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加以纠正,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冲突,达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促成人类形成更发展更进步的新文明。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紧密相连,相关相容性和差异性有: (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183个国家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102位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讨论了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人类迈入21世纪的意义深远的一次世界性会议。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地球宪章该宣言首先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 《21世纪议程》: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脑会议上一致通过的是一个广泛的行动计划。

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 1.大汲店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村,为什么大汲店能成为生态文明村, 小城镇规划 (1)小城镇大体位置、村内总的规划布局 .村内建设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状况.村庄生态环境规划的优点.村庄生态环境规划存在问题 2.生态园 .生态园的功能分区.园路的设计.排水的设计.绿化的设计的经典.规划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对策 3.垃圾填埋场 .大体位置(为什么在那个位置).总体规划(现在的规划还适不适合).保护措施(气味、垃圾的处理).存在问题(周围环境、绿化).改进对策 4.白洋淀沿途 .沿途生态环境状况(七一路绿化,南孙村的两条污水渠,唐口).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5.白洋淀湿地 .湿地的功能.特点.保护规划措施.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掌握野外调查研究能力及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总在实验室看标本、观模型,也不能总在黑板上画系统、搞规划,而要走出实验室和教室,到野外进行现场亲自观察和实践学习,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理性认识并学会和掌握野外调研方法。所以实习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野外实习锻炼学生独立调研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怕吃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二、实习内容: (一)大汲店实习内容 1.大汲店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村一方面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平衡发展,增强人们对自然,对客观的认识,从而使村民热爱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村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经济达到生活奔小康,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增强各种法律观念,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新的团结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摘要: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与目前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内容不适应小城镇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幵展小城镇规划的研究。将生态理论引小城镇规划,开展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有助于协调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推动小城镇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对我国小城镇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小城镇规划的核心是生态环境规划,生态必须优先发展,只有加强生态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定》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小城镇的发展,是目前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从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不断提速,小城镇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我国建国以来城镇发展和建设最快的时期这个过程比发达国家平均快了一倍,由此可见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建制镇数量从1981年的2173个增加到2009年的19322个,在短短28年的时间里,数量增加了近8倍。然而在小城镇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小城镇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小城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针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国家环保总部先后提出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小城镇建设必须遵循经济、环境以及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的政策方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当前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己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们的强烈愿望。 一、城镇规划 何为小城镇规划,就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 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根 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即应原则确定 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 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 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 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

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规划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卷》---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出现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2、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一)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二)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三)在现代环境管理中,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四)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 3、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简答题) 1)对传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修正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ion):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在传统的GNP核算中,未考虑由于经济增长而带来的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破坏所造成的影响及其对生态功能、环境状况的损害。 经济学家试图在计算国内生产和收入时纳入考虑环境后的净国内产值(EDP)和净国内收入(ENI)。2)建立自然资源帐户 自然资源帐户主要用于体现一个国家资源的变化。这些帐户能够显示环境的变化是如何同经济变化联系起来的。 3)引入可持续收入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收入在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等各种资本的折旧。4)产品价格与投资的评估 为了全面反映环境资源的价值,产品价格应完整的反映三部分成本:a、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b、环境成本(环境净化成本和环境损害成本);c、用户成本。 5)环境资源价值公式 为建立一个合法的决策框架,对资源进行定价是必须的。从概念或价值评估的角度,可以将环境资源的全部经济价值划分为两大类: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前者进一步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以及选择价值。 4、导致市场失效的主要原因 公共物品性、外部性、垄断竞争的存在以及非对称性。 5、环境保护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1)排污收费2)产权交易3)排污许可交易4)排污标准 6、环境预测方法 1)头脑风暴(BS、思维共振)法2)特尔菲(Delphi)法3)逻辑型规律(趋势外推)法 4)指数曲线法5)龚帕兹预测法6)回归分析预测法7)决策树图法 8)交叉影响分析预测法9)马尔可夫预测法 7、环境规划管理与管理方案的生成(简答题) (一)前期准备与调研 主要内容包括:接受任务、确定规划的时域与空域范围、成立规划领导小组与课题组、编制规划提纲与调研提纲、进行广泛的咨询、吸取各方意见并采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其中收集资料与咨询工作涉及面最广、历时最长、工作量最大。 数据的采集工作包括资料查找和踏查两部分。 主要资料来源有统计年鉴,环保、土地、水利、农业、工业、矿产等部门统计年报及年度工作总结,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以往的规划成果,相关的课题成果,环境年鉴,污染企业的污染统计年报以及对自然状况、污染状况、自然资源状况所作的实地监测与调查等。 (二)评价、预测与主要问题辨析

城市生态环境课外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doc-

城市生态环境课外实习报告_实习报 告.doc: 城市生态环境课外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 增加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根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知,强化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状况中来。 2.实习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年月日路线:从地学楼出发,沿着,,从西门出到,穿过园到海淀公园,经,直至城市绿化隔离带,从南门进入,沿湖南岸到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3.实习效果和教训: (1)实习效果: 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2)实习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后,由于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

做得更好!二、实习记录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1. 园: 是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 园及其附近: 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环境管理的含义 ●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 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 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 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 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 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 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 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 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 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 态过程。 第五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1. 环境规划的提出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在《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明确指出“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须加以规划”、“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