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描述

心理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里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含义: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①动作发展正常②认知发展正常③情绪积极向上④人际关系融洽⑤性格特征良好⑥没有严重的心理及卫生问题

心理健康的特性:①相对性②连续性③可逆性④动态性

认知教育:认知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0-3岁]

1.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适宜的玩具与材料玩具与材料适宜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牢固的,无毒的,便于清洗的,有一定的体积)②孩子喜欢的(只要孩子喜欢就是好的,不是越贵越好)③多功能性④灵活呈现,数量是当(藏,换)⑤充分利用生活物件(药盒,个性特点,不同年龄差异)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坚持户外运动,扩大生活范围

3.鼓励,支持婴幼儿的自发探索(不贸然打断,干扰。成果欣赏并鼓励探索中有困难,鼓励,让体验成功快乐)

4.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游戏(符合婴幼儿感知认知的,循序渐进增加游戏难度。时刻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反应。同一游戏可以举一反三玩出新花样提起兴趣。游戏需反复进行认识红黄蓝)

情绪情感教育:注意问题:营造安全,温馨,愉快的心理社会环境(周围精神氛围,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婴幼儿的消极情绪,帮助婴幼儿学习识别他人和自己的情绪,通过经常性的游戏促进积极情绪的发展。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立体型原则,活动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发展性原则,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结合(知行结合)原则。

认知教育应注意的问题3-6岁:树立正确的目标管,选择贴近幼儿经验的探究内容,提供机会扩大生活圈,累积丰富经验,注意幼儿多感官的参与,教给幼儿适当的方法,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家园合作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问题行为的定义: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妨碍其智能和人格的正常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系列行为。

问题行为与正常行为,异常行为:①正常行为:指个体所处的年龄段和社会文化相称的能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适应性行为。异常行为:严重偏离常态的障碍性行为

问题儿童:是指心理发展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的缺陷儿童。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在儿童发展

的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偏常行为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特点:良好行为不足,行为过度,行为不适当

正强化法定义:正常化是指儿童在某种情况或刺激下,做出某一种行为结果得到了一种正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则以后在同样的情景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出现概率会提高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行为塑造法定义:行为塑造法指的是对连续趋近于目标行为的行为进行系统的,有区别的强化,最终帮助儿童学会新的目标行为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代币制法的使用:明确目标行为,建立基线,确定代币,选定支持强化物,拟定代币变化系统,严格具体操作,把代币制法治化到自然环境中去

惩罚法的使用:选择被惩罚的行为,选择惩罚物,惩罚程序实施前的的注意事项。尽量为替代行为的产生创造条件,尽量控制产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成人执行惩罚的态度必须一致。正式实施惩罚程序时的注意事项:惩罚必须及时,实施惩罚时必须保持平静,惩罚应和替代行为的强化相结合。惩罚法与其他强化法同时使用:从教育角度看惩罚法也是比较严厉的,单独使用惩罚法容易让人上瘾,对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消退法:消退法是通过停止对某种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矫正法。

消退法的作用:确定消退行为,准备阶段应考虑的问题。了解儿童不良行为在消退之间的发生频率,建立行为基线。确定强化不良行为的强化物,以便能在处理期间撤销这一强化物。找出个体能从事物的良好的替代行为,确定良好行为的有效强化物。在程序开始之间确保所有的有关人员都知道什么行为,在被消退或什么行为正被强化。程序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逐渐脱离消退程序。

区别强化法主要用以下四种:举例

①低比例行为的区别强化,问题行为在规定的发生频率内就可能给予强化。

②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对于不良行为不能同时发生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而当不良行为发生没有强化:这种行为称为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

③替代行为的区别强化,只在某一特定时间间隔内,不良行为不发生就给与强化

④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间隔内,不良行为不发生就给予强化

提前控制法定义:只通过对物理或社会环境中某些方面的操纵从促发期望行为,并使竞争行为更不宜出现的一种行为矫正法。以下几种:呈现期望行为的辨别刺激和线索,为期望行为安排已形成事件,减少期望行为的反映难度,消除不期望行为的辨别刺激和线索,消除竞争行为产生的已形成条件,增加不期望行为的反应难度

前提控制法的作用:确定需要矫正的目标行为,确定采用哪种前提控制法。

理性情绪疗法定义:是指通过去除患者的非理性结合,以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来实现治疗目标的方法。不合理信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学前儿童攻击的行为表现:学前儿童攻击行为频繁,学前儿童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学前儿童的攻击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成因:父母的惩罚,挫折,认知的偏差,强化

学前儿童多动行为的成因:遗传因素,学前儿童在母亲怀孕时出现过宫内感染,缺氧或出生时窒息等,剖腹产的儿童容易出现多动行为,父母关系不好,儿童学习困难或学习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成人对学前儿童的不良教育方法

学前儿童说谎行为的成因:满足愿望的心里,自信心的萌动,理解性心理错觉,取悦家长虚夸成绩,开脱责任,逃避惩罚,成人说话,殃及幼儿,谎话优越感,满足虚荣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定义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 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高效而愉快的适应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环 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的状态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潜能而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心理健康的儿童大致表现为:智力发育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人际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统一和谐;性格特征良好。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深人了解其影响因素,对改善和促进幼 儿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因素 1.遗传 人的遗传基因不仅表现为在人体结构和机能方面有所不同,也表现为由 此引起的行为上的差别。 2·先天素质 儿童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复杂的环境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它主要是由妊娠期孕妇的疾病、用药、营养、环境污染、烟酒以及孕妇的情绪等对胎儿的影响造成的。 3·机体损伤 脑的损伤和疾病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造成心理障碍的又一因素。(二)心理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因主要有学前儿童的动机系统、情绪 倾向、行为习惯、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和早期经验等 工。 (三)社会因素 1.家庭

家庭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伦理 道德、生活方式等直接对幼儿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 (1)儿童的行为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从小衣食无忧,享受到家庭温 暖的儿童心理发展往往是健康的。而从小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精神上饱受摧残的儿童,行为异常的概率往往较高。 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2)学前儿童在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中情感表达得最充分,对儿童健全人 格的发展至关重要。反之往往会引起种种行为问题。 刖丿L童社会化行为首先是在家庭中获得的。他们在家庭中获得各 (3)学一 种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从而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等会使儿童的心理适应发生困难。此外,对儿童过分溺爱会导致儿童养成自私、任性、骄横、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倾向;对儿童要求过高过严、教养方式粗暴衢单等,则会造成儿童心理负担过重、自卑、冷漠、不合作等不良的心理倾向。 2·社会 幼儿园是儿童最早进人的社会环境,对儿童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师幼关系融洽与否往往影响儿童心理的平就如教师脾气粗暴、情绪反复无常,往往会造成儿童的心理紧张。一切不适合儿童身宓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会出现儿童不自信、胆怯、自卑等种种不良的心理问题。 另外,物质环境中的不当温度、光线、噪声、。污染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情 绪和行为。不良压力、环境过于单调或者过多的刺激等。会造成儿童心理紧张、不适应、寂寞等心理问题。 他们对情绪的认识水平不高,不能合理地进行宣泄。成人要善于进行疏导,引导幼儿学会用一些方式来宣泄自的不良情绪,缓解自己的压力,如倾诉、 运动、大哭等。幼儿园里可以设置一些心理角、心情小屋等,布置一些软靠垫、毛绒玩具或一些好吃的零食。让幼儿能够释缓自己的不良情绪。

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12353 ====

一、填空 1.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与生物学特征、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 2.脑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婴儿的大脑发育具有很大 的(可塑性)和(修复性),刺激缺乏和刺激过度都可能 对儿童大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儿童分离焦虑的高峰期时(14-18个月),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分离焦虑出现的次数和(强度)都逐渐降低。 4.根据儿童气质维度如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等与养育关系较大的维度的特点,可以将儿童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中间型)。 5.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基本 原则包括(发展教育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6.儿童的自我调控是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 7.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多发病于3岁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监 测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的发展程度),二是(心理的问题或障碍)。 9.常用的儿童心理矫正术可 大致分为强化、消退与(行为塑造)。 10.儿童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是(教育)的前提。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11.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家庭 干预,可以是(发展性)干预,也可以是(矫正性)干预。 12.依恋障碍主要与(教养方 式)不良有关,养育者频繁更 换可能导致(脱抑制性)依恋 障碍。 13.1岁半以后,儿童经常喜欢 咬玩具、吃剥落的墙皮、头发、 黏土等不能吃的东西,且其进 食行为不符合当地饮食习惯 或传统的情况,可能患有进食 障碍,称为(异食癖)。在睡 眠过程中起床活动或行走,可 能患有(睡行症),俗称梦游。 14.新生儿期起父母就过渡保 护或溺爱孩子,使孩子的自主 性发展受到影响,容易造成 (易感儿童综合征)现象。1 岁以内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 哭,他也哭的现象称之为(共 情)现象。 15.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 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就 是正性强化法,又称(阳性强 化法),又称(鼓励强化法)。 16.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 内容,也是预防幼儿(心理行 为问题)的重要途径。 17. 社交退缩的孩子不仅是 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 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18. 教师和家长通过日常生 活中的活动、(家长榜样)、(游 戏)、讲解学习等途径,促进 儿童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19. 营养不良可以预示神经认 知的缺陷,并预示着儿童期到 青少年期(外显行行为问题) 的持续存在。 20. 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 (0-3岁)是幼儿身心发育的 重要奠基时期,尤其是脑发育 最迅速的时期。 21.4-5岁幼儿开始发展有意记 忆,并且记忆和回忆能力良 好,可以开始用(复述)、(联 想)、(组织)等帮助记忆的方 法。 22.放松疗法要求儿童有一定 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行为控 制能力),所以对于儿童,一 般适宜于4 岁以后。 23. 引起幼儿孤独症的危险 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 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 激等。 24. 儿童虐待包括(躯体虐 待)、(性虐待)、忽视和心理 情感虐待。 25. 按照涉及的心理领域划 分,心理评估方法包括情绪行 为评估、(智力测量)和(人 格测验)等。 26. 按照评估精确性划分,心 理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筛选性 评估)和(诊断性评估)。 27.运用气质的知识可以辅助 家长和儿童工作者采取适合 儿童气质的(教养方式),预 防和干预行为问题。 28. 精神发育迟滞是很多先 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的精神 发育受阻或者不完全,临床表 现为显著的(智力水平低下) 伴学习困难及(社会适应能 力)欠缺。 29.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 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 关节、皮肤触觉、视、听、嗅 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 (运动)相结合。 30.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生物 学)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 31.降低儿童早期营养不良有 助于降低以后的(反社会)和 (攻击)行为。 32.2~3岁是婴幼儿形成(个性)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描述

心理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里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含义: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①动作发展正常②认知发展正常③情绪积极向上④人际关系融洽⑤性格特征良好⑥没有严重的心理及卫生问题 心理健康的特性:①相对性②连续性③可逆性④动态性 认知教育:认知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0-3岁] 1.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适宜的玩具与材料玩具与材料适宜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牢固的,无毒的,便于清洗的,有一定的体积)②孩子喜欢的(只要孩子喜欢就是好的,不是越贵越好)③多功能性④灵活呈现,数量是当(藏,换)⑤充分利用生活物件(药盒,个性特点,不同年龄差异)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坚持户外运动,扩大生活范围 3.鼓励,支持婴幼儿的自发探索(不贸然打断,干扰。成果欣赏并鼓励探索中有困难,鼓励,让体验成功快乐) 4.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游戏(符合婴幼儿感知认知的,循序渐进增加游戏难度。时刻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反应。同一游戏可以举一反三玩出新花样提起兴趣。游戏需反复进行认识红黄蓝) 情绪情感教育:注意问题:营造安全,温馨,愉快的心理社会环境(周围精神氛围,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婴幼儿的消极情绪,帮助婴幼儿学习识别他人和自己的情绪,通过经常性的游戏促进积极情绪的发展。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立体型原则,活动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发展性原则,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结合(知行结合)原则。 认知教育应注意的问题3-6岁:树立正确的目标管,选择贴近幼儿经验的探究内容,提供机会扩大生活圈,累积丰富经验,注意幼儿多感官的参与,教给幼儿适当的方法,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家园合作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问题行为的定义: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妨碍其智能和人格的正常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系列行为。 问题行为与正常行为,异常行为:①正常行为:指个体所处的年龄段和社会文化相称的能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适应性行为。异常行为:严重偏离常态的障碍性行为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评估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2.能够熟练的掌握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3.能够熟练掌握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和运用如何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进行评估,能否灵活的运用于实际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在讲述本章节内容时我们就以童童为原型,来展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奥秘。学生可以循着童童的身心发展轨迹初步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正确评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童童从出身之后,经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在学前期,我们把童童的少女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出身-1岁、1-3岁、3-6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童童在身体

动作、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估方法。 课程内容: 一、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1.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2.身体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心理发展特点 1.感知觉是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心理能力 2.言语发展进入准备期 3.情绪,情感逐渐分化 4.依恋关系的建立 二、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发展 第二节 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章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评估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2.能够熟练的掌握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3.能够熟练掌握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了解和运用如何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进行评估,能否灵活的运用于实际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在讲述本章节内容时我们就以童童为原型,来展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奥秘。学生可以循着童童的身心发展轨迹初步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正确评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童童从出身之后,经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在学前期,我们把童童的少女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出身-1岁、1-3岁、3-6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童童在身体动作、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估方法。 课程内容: 一、出生-1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1.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2.身体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心理发展特点

1.感知觉是出现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较完善水平的心理能力 2.言语发展进入准备期 3.情绪,情感逐渐分化 4.依恋关系的建立 二、出生-1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五)人际交往发展 第二节 1-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评估 课程导入: 童童一天天长大,身心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前一段发展的基础之上,1-3岁期间,童童有如下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特点。 一、1-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的特点 1.生长发育十分迅速 2.动作增多,逐渐熟练和复杂化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给出案例让学先自己说明童童具有怎样的心理特点,然后老师给予总结 1.出现思维能力 2.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 3.人际交往范围扩大 4.自我意识萌芽,进入“第一反抗期” 二、1-3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 (一)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情绪发展

华师大网络学院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试卷考点讲课讲稿

华师大网络学院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试卷考点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试卷 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下列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属社会性因素的是( )A.托幼机构 B.动机C.先天素质 D.情绪 2.下列适用于筛选检查法的评估工具为()A.儿童行为调查表B.丹佛发展筛选量表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3.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基础理论有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和()A人本主义 B 认知主义 C完形主义 D 神经学 4.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主要生存动机是()A良好的人际互动B追求卓越,摆脱自卑C满足各种需求D自我实现5.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皮亚杰 B.拉扎鲁斯C.劳恩菲尔德D.鲍尔比 6.船船说:“笑笑,你可以帮我找找我的围巾吗?”笑笑说:“你没看正戴在我的脖子里吗?”这段话反应了哪种沟通分析的类型()A互补性沟通 B暧昧型沟通C交叉型勾通 D有意义沟通 7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法国心理学家于1905年编制的( ) A.韦克斯勒量表 B.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 D.瑞文量表 8良性口吃,经过2年或2年以上可自行消失,发生于()A.1—2岁 B.3—6岁C.3—8岁 D.3-11岁 9.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包括下面哪个方面()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C自我调节 D自我概念 10. 在运用完整治疗法开展心理辅导时,不恰当的言语表达是() A.鼓励使用第一人称 B.鼓励使用现在时 C.多问“为什么” D.鼓励使用陈述句 11.将“正常”看作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的是 ( )A.病理学的标准B.统计学的标准C.理想状态的标准D.适应过程的标准12.在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属于遗传因素的是() A染色体异常B营养不良C孕妇用药不慎 D生理发育迟缓 13.自我意识的内容不包括()A自我认识B自我评价C自我调节D自我概念 14.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压力是()A社会经济状况 B动机冲突C教育机构状况D心理创伤 15.儿童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说:“我今天头疼,听不清楚。”使用的防御机制是() A转移作用 B投射作用C 合理化 D压抑作用 16.角色扮演疗法的理论基础是()A.行为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发展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17.开创和拓展理性情感治疗的心理学家是()A皮尔斯 B波纳C艾利斯D狄雷库斯 18.团体疗法的实施条件是() A团体中成员的年纪必须相近 B必须有大人参加C必须施以同一种训练方法 D必须在托幼机构中进行 19.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可以分为三大类,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这三大类 ( )A.生理标准B.心理标准C.社会标准D.适应过程的标准 20. 帮助儿童学习调节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方式,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培养良好的生产习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等,这属于()的内容A心理辅导B积极心理教育C心理治疗D行为指导 2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我意识的内容()A自我认识B自我实现C 自我评价D自我调节 22. 艾力克森曾描述儿童面临与精神压力有关的4种类型,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A动机冲突B社会经济情况C满足各种需求D心理创伤 23. 玲玲在玩玩具的时候,三岁的表姐抢走了她的玩具,玲玲很生气,哭闹得很厉害,但突然嘴唇青紫,完全发不出声音,大概过了半分钟才慢慢恢复过来。玲玲的症状属于() A暴怒发作B屏气发作C恐惧不安D儿童抑郁症 24. 儿童生来来就有满足自身好奇心的冲动,喜欢探索周围陌生的世界,尝试了解和理解,这属于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A尊重需要B安全需要C认知的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25.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问题:() A思维的可逆性B看待事物只专注一点C自我中心化D对关系认知的欠缺 26. 别的小朋友在区角玩耍时,明明总是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动,老师引导他去娃娃家玩,他总是说“我不会玩”,以此躲避。明明这种行为对应的生活地位是() A“我行——你行”类型 B“我不行——你不行”类型C“我行——你不行”类型 D“我不行——你行”类型 27.沟通分析理论的辅导方法中,辅导者的角色不包括()A家长的角色 B环境的角色C同伴的角色 D教师的角色 28.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儿童行为治疗的内容()A阳性强化法 B消退法C非指导性游戏法D系统脱敏法 29.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使() A智力发展正常B情绪健康C人际关系融洽D动作发展正常 30.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A人格特征B个体生活经C体质状况D行为习惯 31.接受和鼓励孩子不断增长的自主性,与孩子积极沟通,弹性的规则,这属于哪一种家庭教养类型() A.权威型 B专制型C.容许型 D.忽视型 32.儿童在某些年龄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暂时性的程度较轻的恐惧,一般在3岁时的恐惧对象是() A巨声、失去支持 B陌生人C入厕 D孤独一人 33.“非常贪婪而不开化,只对自己的需要感兴趣,一点儿也不听从现实和理性的指引”这属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的()A超我 B本我C自我 D大我 3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理性情感治疗理论的内容:()A着重现在B强调选择C非理性信念 D自我防御机制 35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这是属于()的内容。A积极心理学B个体心理学C完整分析理论D理性情绪理论 36阿德勒学派认为,赞美是一种有条件式的接纳,鼓励是注重过程,注重儿童本身,所以不论儿童是否完美成功,鼓励早已存在,下面属于鼓励的语言的是() A你琴弹得很不错 B我知道你会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件事C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D我喜欢你处理这件事的方式37ABCDE取向的辅导中,E代表()A发生的事件B个人如何评估事件C后果或情绪 D针对非理性信息回答的理性想法 38.大多数艺术治疗家都认为儿童的艺术治疗发展要经历不同的阶段。Orton(1997)提出的描述大多数儿童的艺术发展的五个阶段,其中4、5-7岁的儿童处于()A涂鸦阶段 B图像阶段C人像画阶段 D现实主义表现阶段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教学总结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 展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的概念 1、婴儿的概念 3岁前 2、幼儿的概念 3-6岁又可分为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学前儿童发展的涵义★★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 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 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一)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和发展 (三)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四)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作品分析法 (四)问卷法 (五)测验法 (六)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考题再现 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 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 访谈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作品分析法 解析:C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生理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史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1、儿童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 基本的前提。 3、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 0-2岁:亲子依恋形成关键期 5岁前:语言、数概念和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 导作用。 (一)环境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制约是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2、儿童与承认的交往活动时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 响作用。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家庭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3)电视等各种媒体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等因素。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发展: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发育:主要指生理发育 (二)转折期和危机期 转折期: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团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 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他心里常常发生紊乱,表现 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 等。 (三)敏感期和最佳期 敏感期也叫最佳期。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心理活动开始萌芽,也是鹅绒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幼儿教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二是(心理的问题或障碍) 。
RTCrpUDGiT
一、填空
1.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与生物学特征、社会关系和文 化背景相适应的 (情绪) 和 (社 会能力)发展。 2.脑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 了婴儿的大脑发育具有很大 的(可塑性)和(修复性) , 刺激缺乏和刺激过度都可能 对儿童大脑发展带来不利影 响。b5E2RGbCAP 3. 儿童分离焦虑的高峰期时 (14-18 个月) , 以后随着独立 性的发展,分离焦虑出现的次 数和(强度 )都逐渐降低。
p1EanqFDPw
9.常用的儿童心理矫正术可 大致分为强化、消退与(行为 塑造) 。 10.儿童的健康,包括心理健 康,是(教育)的前提。儿童 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脑神 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11.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家庭 干预, 可以是 (发展性) 干预, 也可以是(矫正性)干预。 12.依恋障碍主要与(教养方 式)不良有关,养育者频繁更 换可能导致(脱抑制性)依恋 障碍。 13.1 岁半以后,儿童经常喜欢 咬玩具、 吃剥落的墙皮、 头发、 黏土等不能吃的东西,且其进 食行为不符合当地饮食习惯 或传统的情况,可能患有进食 障碍,称为(异食癖) 。在睡 眠过程中起床活动或行走,可 能患有(睡行症) ,俗称梦游。
5PCzVD7HxA
也是缺乏(自信 )的表现。 18. 教师和家长通过日常生 活中的活动、 (家长榜样) 、 (游 戏) 、讲解学习等途径,促进 儿童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Zzz6ZB2Ltk
4.根据儿童气质维度如活动水 平、节律性、适应性等与养育 关系较大的维度的特点,可以 将儿童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 (启动缓慢型)三种典型类 型, 以及 (中间型) 。 DXDiTa9E3d 5.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基本 原则包括(发展教育性原则) 、 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保 密性原则。 6.儿童的自我调控是对自己 (情绪)和(行为)的调节控 制能力。 7.孤独症又称(自闭症) ,多 发病于 3 岁前,是一种较为严 重的(发育性)障碍。 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监 测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两个方 面,一是(心理的发展程度) ,
14.新生儿期起父母就过渡保 护或溺爱孩子,使孩子的自主 性发展受到影响,容易造成 (易感儿童综合征)现象。1 岁以内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 哭,他也哭的现象称之为(共 情)现象。jLBHrnAILg 15.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 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就 是正性强化法,又称(阳性强 化法) ,又称(鼓励强化法) 。
xHAQX74J0X
16.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不仅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 内容,也是预防幼儿(心理行 为问题)的重要途径。
LDAYtRyKfE
17. 社交退缩的孩子不仅是 缺乏 (人际交往) 能力的表现,
19. 营养不良可以预示神经认 知的缺陷,并预示着儿童期到 青少年期(外显行行为问题) 的持续存在。 20. 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 (0-3 岁)是幼儿身心发育的 重要奠基时期,尤其是脑发育 最迅速的时期。 21.4-5 岁幼儿开始发展有意记 忆,并且记忆和回忆能力良 好,可以开始用(复述) 、 (联 想) 、 (组织)等帮助记忆的方 法。dvzfvkwMI1 22.放松疗法要求儿童有一定 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行为控 制能力) ,所以对于儿童,一 般适宜于 4 岁以后。 23. 引起幼儿孤独症的危险 因素可以归纳为: (遗传) 、 (感 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 激等。 24. 儿童虐待包括(躯体虐 待) 、 (性虐待) 、忽视和心理 情感虐待。 25. 按照涉及的心理领域划 分,心理评估方法包括情绪行 为评估、 (智力测量)和(人 格测验)等。 26. 按照评估精确性划分,心 理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筛选性 评估)和(诊断性评估) 。 27.运用气质的知识可以辅助 家长和儿童工作者采取适合 儿童气质的(教养方式) ,预 防和干预行为问题。 28. 精神发育迟滞是很多先 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的精神 发育受阻或者不完全,临床表

(完整版)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疏导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原则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法与途径 3、熟知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相关辅导技术 技能目标 1、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诊断 2、利用心理辅导技术与方法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可操作性 发展性渗透性辅导原则 个性与社会化相适应 认知辅导与行 为训练相结合 以游戏为载体 家园同步辅导 (认知偏差问题辅导 情绪障碍问题辅导 创设良好的环境 辅 导 途 径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健 康 辅 导 常 见 心 理 问 题 辅 导 人格缺陷问题辅导 行为不当问题辅导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原则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是从儿童的成长需要出发,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逐步发展其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应对其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的疏导和矫正训练,帮助他们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这远比让其发展到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的效果更好。要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确保心理健康辅导的切实可行。具体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游戏性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它能使学前儿童的各种感知能力的到充分发挥,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良好载体。 2、趣味性由于学前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不长,所以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为其提供舒适、明亮的辅导场所和丰富、新颖的辅导玩具,激发他们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的兴趣,促进其身体各器官的活动机能,以达到延缓疲劳出现的效果。另外,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具有新颖性,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妙趣横生的游戏活动和生动有趣的谈话中获得身心成长,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增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体协作意识,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 3、安全型学前儿童的器官稚嫩,发育尚未成熟,心理上好奇、好动、好模仿,以及其生活经验不足,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过高的估计,常做出力所不能及的判断和行为动作。(刘建恒,2008)因此,在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地保障障学前儿童的人身安全,避免其受到伤害。 、发展性原则 1、适应学前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注重个体差异性

学前儿童健康心理测评量表汇总

学前儿童健康心理测评量表 指导语 一、这是一份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量表。了解您( 家长和老师) 的孩子和班上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适应未来社会, 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希望您能同我们密切合作, 如实、认真地加以测评和填写; 二、在您正式测评之前, 请将答卷纸( 家长用和老师用) 正文前有关幼儿的各种概况的项目填好, 千万不要遗漏; 三、本量表共包括幼儿心理健康的7 个方面, 70个题目, 请您仔细阅读量表中每一组的每一道题目,然后根据您对孩子的日常观察和了解情况, 在答卷纸的相应题号右面,按照/ 很多、较多、中等、较少、没有五个等级打“√“ 如量表中第70 题的题目内容是:贪食或挑食,您的孩子( 或班上所评定的幼儿) 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请您在答卷纸第70 题右边“很多”一栏下面的空格里打√,依此类推; 四、您在做测评时, 请将每组题目对照答卷纸, 在答卷纸相应题号下划√ , 不要划在题目上; 五. 量表的评定工作完成以后, 请您在答卷纸右上角的相应栏目里填上测评时间和测评者姓名。 测评量表 A——情绪障碍 1. 孩子经常表现出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2. 告诉他应当做的事时, 大多是心不在焉地去做。 3. 不管做什么事马上就厌烦。 4. 害怕上幼儿园, 想法找借口不去。 5. 不敢独自一人出门。 6. 一人独处时恐慌害怕。 7. 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 8. 精力下降, 活动减少。 9. 受到大的刺激不激动, 不流泪, 反应不敏感。 10. 情绪变化快, 且很激烈。 B——性格缺陷 1. 喜欢缠着大人或过份依赖大人。 2. 胆怯、害羞。 3. 自卑、自责, 对同伴言听计从, 受人支配。 4. 只与合得来的人一起玩。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只研究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印度狼孩的例子充分说明社会生活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评价和研究时,一般只采取一种方法。() 4.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广义的儿童期是指0—15岁。() 5.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的人脑,便可以产生心理。() 6.人可以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客观世界。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7.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相同。() 8.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 9.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从动物行为研究中提出来的。() 10.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 11.好学、好问是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12.小班儿童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 13.心理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也是辩证统一的。() 14.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属于心理过程中的意志过程。() 15.4-5岁儿童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 二、选择题 1.弗洛伊德认为,()代表着人格中的“良心”成分,遵循道德原则。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大我 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B.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4.运用观察法评价学前儿童就是()。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观察记录只需记录行为本身 B.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简略的、成人化的语言 C.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能采用除笔记外的其他任何辅助手段 D.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6.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低年龄幼儿只是有高兴或不高兴的表情,年龄大了一些,喜、怒、哀、乐、惧,越来越丰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A.从简单到复杂 C.从被动到主动 B.从具体到抽象 D.从零乱到成体系 7.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2014.11真题】 A.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前运算阶段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运用完整治疗法开展心理辅导时,下列哪种语言运用是不恰当的?(C )10-195 A.鼓励使用第一人称 B.鼓励使用现在时 C.多问“为什么” D.鼓励使用陈述句 2.指导性游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B )12-234 A.人本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认知发展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3.当今心理健康的主要着眼点是( C )1-5 A.心理疾病的治疗 B.精神病患者待遇的改善 C.健康人的心理保健 D.心理缺陷的矫治 4.造成学前儿童挫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B )2-25 A.自然环境因素 B.个体自身内在因素 C.家庭因素 D.社会因素 5.人本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A )7-148 A.罗杰斯 B.卡克赫夫 C.班杜拉 D.弗洛伊德 6.心理学家阿德勒把自己创立的理论称为( D )8-156 A.完整心理学 B.情感心理学 C.动力心理学 D.个体心理学 7.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发源于上世纪初,其倡导人是( B )1-3 A.皮耐尔 B.比尔斯 C.詹姆士 D.迈耶 8.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 A )1-9 A.正常的智力水平 B.适度的情绪反应 C.融洽的人际关系 D.统一协调的行为 9.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B )4-69 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B.比纳——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10.下列哪一种表述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征?( D )11-210 A.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 B.注重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 C.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的对象 D.主要由专业辅导员来实施心理辅导 11.完整治疗法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创立的?( C ) 10-185 A.艾利斯 B.阿德勒 C.皮尔斯 D.波纳 12.谁的职业指导运动是心理辅导的开端?( A ) 6-109 A.帕森斯 B.罗杰斯 C.皮尔斯 D.艾利斯 13.下列哪一个概念不属于精神动力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B ) 7-131 A.动力概念 B.自我概念 C.结构概念 D.发展概念 14.皮尔斯的人性观不包括下列哪一点?( C ) 10-185 A.人的自主性 B.感官知觉性 C.人的非理性 D.自我觉察性 15.下列哪一种表述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征?( D ) 11-210 A.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 B.注重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 C.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的对象 D.主要由专业辅导员来实施心理辅导 16.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是( A ) 1-4 A.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 B.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委员会 C.美国全国心理健康委员会 D.美国国际心理健康联合会 17.妊娠期妇女的情绪状态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个方面起作用?( B )2-22 A.遗传因素 B.先天素质 C.机体损伤 D.生化改变 18.儿童在遇到惊恐或不如意的事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大哭大闹之后发生呼吸暂停,这属于( B ) A.恐惧不安 B.屏气发作 C.暴怒发作 D.夜惊梦魇 19.欲了解某班幼儿(3岁左右)的言语和动作能力,我们可选用( D ) 4-8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方法

先说儿童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参考解析: 一般认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从动作、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衡量,即表现为动作发展正常、认知活动积极、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治、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具体详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以下的细节来看。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集体性活动,敢于自我表现。平等合作、乐于提问。 7.和小朋友好相处、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2)先天的非遗传因素(3)后天的脑损伤(4)体内生化指标改变。 2.心理因素(1)个性特征:“难养型"和“易养型"(2冲突(3)情绪、情感(4)自我意识 3.社会因素((1)家庭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2)托幼机构幼儿园环境因素;幼儿教师因素 社会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1.改善环境 2.开展心理咨询 3.加强保健措施,促进健康 4.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