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单元设计 轴承

《机械基础》单元设计 轴承
《机械基础》单元设计 轴承

《机械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2013~2014 学年第2 学期

授课专业汽车运用技术授课教师安军

一、教学综合分析

学习领域机械基础

授课班级汽车应用技术201203班

课时4课时

学习单元轴承课题轴承的类型与结构、代号及选用,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

教学内容

轴承的特点和应用场合,轴承的典型结构,滚动轴承的型号选择,内径代号、尺寸代号、前置、后置代号的表示方法、轴承润滑和密封方式。

重点:轴承的结构和类型。

难点: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组成。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

会识别简单轴承的类型,会

根据轴承代号分析轴承参

数。

1、掌握滑动轴承的类型和

结构;

2、掌握轴承基本代号、滚

动轴承组合结构基本知

识。

1、体验与人合作的理念;

2、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3、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群体大专学生,毕业后定位为一线高技能生产工人教学方法实物举例法、提问、启发

参考资料教材、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等

二、教学具体过程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运用

教学意图和目标

新课引入1、新课导入:

2、教学内容介绍:

讲解轴承的特点和应用场合,轴承的典型结构,滚

动轴承的型号选择,内径代号、尺寸代号、前置、后置

代号的表示方法、轴承润滑和密封方式。

讲授法

通过举例、提问等方

法,引入本节课题,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目的,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点讲

解一、情境引入:教师通过举例法和讲解法,指出本单元

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1.1滑动轴承:

工作时轴承和轴颈的支承面间形成直接或间接接触

摩擦的轴承,称为滑动轴承

1.2滑动轴承的结构

(1)整体式滑动轴承:

这种轴承结构形式较多,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

低;缺点是轴颈只能从端部装入,安装和维修不便,而

且轴承磨损后不能调整间隙,只能更换轴套,所以只能

用在轻载、低速及间歇性工作的机器上。

(2)剖分式滑动轴承(对开式滑动轴承):

这种轴承装拆方便,又能调整间隙,克服了整体式

轴承的缺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调心式滑动轴承:

这种轴承就是利用球面支承,自动调整轴套的位

置,以适应轴的偏斜。

1.3轴瓦的结构

常用的轴瓦有整体式和剖分式两种结构。

1.4油孔和油沟的开设原则是:

讲授法

演示法

图文结合,使学生清

晰明了的掌握所学

知识,举例说明,让

知识贴近生活,进一

步引起学生对该课

程的兴趣。

(1)油沟的轴向长度应比轴瓦长度短,以免油从两端大量泄漏,影响承载能力(2)油孔和油沟应开在非承载区,以保证承载区油膜的连续性。

1.5对轴承材料的主要要求是:

(1)具有足够的抗压、抗疲劳和抗冲击能力。

(2)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耐磨性和磨合性,抗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性能好

(3)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和嵌藏性,具有补偿对中误差和其他几何误差及容纳硬屑粒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导热性及抗腐蚀性能等。

1.6 滑动轴承的润滑

1.润滑剂

(1)润滑油

润滑油是使用最广的润滑剂,其中以矿物油应用最广。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粘度,它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润滑脂

润滑脂是由润滑油添加各种稠化剂和稳定剂稠化而成的膏状润滑剂。

2.润滑方法

(1)当k≤2时,若采用润滑脂润滑,可用图12-11(a)的旋盖式油杯或用图12-11(b)的压配

式压注油杯定期加润滑脂润滑;若采用润滑

油润滑,用图12-11(b)的压配式压注油杯

或图12-11(c)的旋套式油杯定期加润滑油

润滑。

(2)当k>2~16时,用图12-11(d)的油芯式油杯或图12-11(e)的针阀式注油杯进行连续

的滴油润滑。

(3)当k>16~32时,用图12-12的油环带油方式润滑,或采用飞溅、压力循环等连续供油方式进行润滑。

(4)当k>32时,则必须采用压力循环的供油方式进行润滑。

二、滚动轴承的结构

滚动轴承一般由两个套圈(即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等基本元件组成

2.1.滚动轴承的几个基本特性

(1)接触角

图12-14,滚动轴承中滚动体与外圈接触处的法线和垂直于轴承轴心线平面的夹角α,称为接触角。α越大,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越大。

(2)游隙

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之间的最大间隙称为轴承的游隙。图12-15,将一套圈固定,另一套圈沿径向的最大移动量称为径向游隙,沿轴向的最大移动量称为轴向游隙。

(3)偏位角

图12-16,轴承内、外圈轴线相对倾斜时所夹锐角,称为偏位角。能自动适应偏位角的轴承,称为调心轴承。

2.2分类

(1)按滚动体的形状分:球轴承和滚子轴承。

球轴承的滚动体是球形,承载能力和承受冲击能力小。

滚子轴承的滚动体形状有圆柱滚子、圆锥滚子、鼓形滚子和滚针等,承载能力和承受冲击能力大,但极限转速低。

(2)按滚动体的列数,滚动轴承分:单列、双列及多列滚动轴承。

(3)按工作时能否调心可分:调心轴承和非调心轴承。调心轴承允许的偏位角大。

(4)按承受载荷方向不同分: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两类。

向心轴承:

2.3 滚动轴承的代号

滚动轴承的代号由基本代号、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组成。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

(1)类型代号: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2)尺寸系列代号:由轴承的宽(推力轴承指高)度系列代号和直径系列代号组成。各用一位数字表

示。

(3)内径代号:滚动轴承内孔直径用两位数字表示。前置代号

轴承的前置代号用字母表示。如用L表示可分离轴承的可分离内圈或外圈。

后置代号

轴承的后置代号是用字母(或加数字)等表示。后置代号的内容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后置代号。代号举例:

30210———表示圆锥滚子轴承,宽度系列代号为0,直径系列代号为2,内径为50mm,公差等级为0级,游隙为0组。

LN207.P63———表示圆柱滚子轴承,外圈可分离,宽度系列代号为0(0在代号中省略),直径系列代号为2,内径为35mm,公差等级为6级,游隙为3组。

2.4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1.载荷条件:

轴承承受载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是选择轴承类

型的主要依据。

2.轴承的转速:

若轴承的尺寸和精度相同,则球轴承的极限转速比滚子轴承高,

3.调心性能

轴承内、外圈轴线间的偏位角应控制在极限值之内。

4.允许的空间

当轴向尺寸受到限制时,宜选用窄或特窄的轴承。

5.装调性能

圆锥滚子轴承(3类)和圆柱滚子轴承(N类)的内外圈可分离,装拆比较方便。

6.经济性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价格低廉的轴承。

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要求,如轴承装置整体设计的要求等。因此设计时要全面分析比较,选出最合适的轴承。

课堂小结

1、教师对本节课总体点评:

2、布置作业讲授

归纳总结,理论联系

实际,学习观念明

确,、培养学生对本

课程、本专业的学习

兴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含全套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1年01月06日

目录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1) 二、选择电动机 (2) 三、传动零件的计算 (7) 1)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 2)减速箱的设计计算 (10) Ⅰ.高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0) Ⅱ.低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4) 四、轴、键、轴承的设计计算 (20) Ⅰ.输入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0) Ⅱ.中间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5) Ⅲ.输出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9) 键连接的校核计算 (33) 轴承的校核计算 (35) 五、润滑与密封 (37) 六、箱体结构尺寸 (38) 七、设计总结 (39) 八、参考文献 (39)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 1).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2).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3).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设计内容: 1.装配图1张; 2.零件图3张; 3.设计说明书1份。 说明: 1.带式输送机提升物料:谷物、型砂、碎矿石、煤炭等; 2.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3.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4.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

装置分布如图: 1. 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条件和要求选用一般用途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 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电动机所需的工作效率为: d w d P P η= d P -电动机功率;w P -工作机所需功率; 工作机所需要功率为: w Fv P 1000 =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42d 1234ηηηηηη= 按表2-3确定各部分效率: V 带传动效率97.01=η, 滚动轴承传动效率20.97η=, 三 相电压 380V

机械设计基础轴承测试题题库

机械设计基础轴承测试题A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 从经济观点考虑,只要能满足使用要求,应尽量选用__________ 轴承。 A 球 B 圆柱 C 圆锥滚子 D 角接触 A 刚度和旋转精度 B 强度和刚度 C 强度 D 刚度 8. 只能承受轴向载荷而不能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 A 深沟球轴承 B 推力球轴承 C 圆锥滚子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9. 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代号中,_______ 级代号可省略不写。 A2B0C6D5 10. 一般转速的滚动轴承,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点蚀,因此应进行 轴承的。 A 寿命计算 B 静强度计算 C 硬度计算 D 应力计 算 11.在相同的尺寸下,能承受的轴向载何为最大。 A 角接触球轴承 B 深沟球轴承 C 圆锥滚子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12.对于工作温度变化较大的长轴,轴承组应采用的轴向固定方式。 A 两端固定 B 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C 两端游动 D 左端固定,右端游动

二、判断题(每题1分)1.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轴径、外圈与座孔之间均系用基孔制。1错误 2. 滚动轴承的内部轴向力是由外轴向载荷所产生的。2?错误 3. 部分式滑动轴承,轴瓦磨损后可调整间隙。3正确 4. 载荷大、冲击大,宜采用滚子轴承。4正确 5. 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为磨损。5?错误 6. 滚动轴承内径代号为05,则表示内径为50mm。6?错误 7. 一般轴承盖与箱体轴承孔壁间装有垫片,其作用是防止轴承端盖 处漏油。7错误 8. 滑动轴承的油孔应开在非承载区。8正确 9. 径向滑动轴承是不能承受轴向力的。9正确 10. 球轴承和滚子轴承相比,后者承受重载荷和耐冲击能力较强。10. 正确 三、填空题(每题1分)1.滚动轴承的代号由(前置代号)、基本 代号和(后置代号)组成。 2. 滚动轴承的内、外圈及滚动体常用(特殊轴承钢)制造,热 处理后其硬度不低于(61 )HRC。 3. 代号为6208的轴承,其内径应是(40mm )。_ 4. 当滚动轴承的转速n v 1rpm时,其失效形式为(过大的塑性变形)。 5. 按轴承承受载荷的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滚动轴承可分为 (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课教学设计 课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科目:机械基础 设计人:郝相忠 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

一、分析学习内容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特征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确定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 (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 (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

轴承盖钻孔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的出现,已突破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数控机床的问世,提高了更新频率的小批量零件和复杂的零件加工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20世纪末以来,现代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工具(含刀具、夹具、量具与辅具等)在不断的革新中,起功能仍然十分显著。机床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在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上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成为机床夹具,如车床上使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卡盘,铣床上使用的平口虎钳等。现代生产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等。因此,无论是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工艺系统中,夹具都是重要的工艺装备。 一、夹具的功能 1.保证加工质量使用机床夹具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加工精度,特别是保证被加工工件加工面与定位面之间以及被加工表面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使用机床夹具后,这种精度主要靠夹具和机床来保证,不再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夹具后可减少划线、找正的辅助时间,且易实现多件、多工位加工。在现代机床加工中,广泛采用气动、液动等机动加紧装置,可是辅助时间进一步减少。 3.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在机床上使用夹具可使加工变得方便,并可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例如,在机床或钻床上使用镗模,可以代替镗床镗孔。又如,使用靠模夹具,可在车床或铣床上进行仿形加工。 4.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库_滚动轴承

精品文档 第16章滚动轴承 习题与参考答案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外圈与座孔的配合 关系。 B. r > r i C. r v 门 不宜用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 只能承受轴向载荷。 通常应成对使用。 跨距较大并承受较大径向载荷的起重机卷筒轴轴承应选用 不是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 A. 99 % C. 95% 、选择题 从下列各小题给出的 A 、B 、C 、D 答案中任选一个: 若转轴在载荷作用下弯曲较大或轴承座孔不能保证良好的同轴度, 宜选用类型代号为 轴承。 A. 1 或 2 B. 3 或 7 C. N 或 NU D. 6 或 NA 一根轴只用来传递转矩,因轴较长采用三个支点固定在水泥基础上, A.深沟球轴承 各支点轴承应选用 B. 调心球轴承 C.圆柱滚子轴承 D. 调心滚子轴承 10 A.增大支承刚度 C.减小振动噪声 滚动轴承的额定寿命是指同一批轴承中 B. D. 提高旋转精度 降低摩擦阻力 的轴承能达到的寿命。 A.均为基轴制 B. C.均为基孔制 D. 为保证轴承内圈与轴肩端面接触良好, 轴承的圆角半径 前者基轴制,后者基孔制 前者基孔制,后者基轴制 r 与轴肩处圆角半径 门应满足 __________ 的 A. r=r 1 D. r w r i A.圆锥滚子轴承 B. 角接触球轴承 C.深沟球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A.圆锥滚子轴承 B. 推力球轴承 C.滚针轴承 D. 调心球轴承 A.深沟球轴承 C.推力球轴承 B. D. 圆锥滚子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A.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调心滚子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B. 90 % D. 50 %

轴承座课程设计

机械加工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班级 设计者 指导教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 5000件 生产类型:批量生产 内容: 1.产品零件图 1张 2.产品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目录 前言……………………………………………………………………………………………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二、确定生产类型………………………………………………………………………… 三、确定毛坯……………………………………………………………………………… (一)、确定毛坯的种类……………………………………………………………… (二)、绘制铸造件毛坯图…………………………………………………………… 四、工艺规程设计…………………………………………………………………………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五、工装设计分析提设计任务书…………………………………………………………… 六、小结………………………………………………………………………………………… 七、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机械基础课程教案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使用教材(编者、出版社):毛松发清华大学出版社授课班级:13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1班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时间〕:2014 年 3 月3日,累计授课课时0 节。 二、〔章节课题〕: 模块一机械零件项目一机械与机器 三、〔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1.懂得什么是机械,初步了解三次工业革命,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 2. 明确什么是机器,掌握机器基本组成部分及 附加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机械零件。 技能目标:能识别机器和机器的组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机器和机器的组成。 五、〔教学方法〕: 结合典型机器和机器的组成等实物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机械设备有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内容组织〕: 【板书】一、《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高考的必考课目。

二.学习内容: 机械零件、机械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装置、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等。三.课程作用 1.学习后续有关课程的基础; 2.生产、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好帮手。 (如家中自来水管破裂,热水器网管破裂,液化气没了你应该自己动手更换;小轿车轮胎坏了你就要会使用千斤顶、板手自己动手更换,懂得螺纹的知识。) 四.课程特点与学习要求 特点:联系生产密切,应用性知识多。 要求: 预习听好课(记笔记)复习 理论联系实际 【板书】第一章机械零件 第一节机械与机器 【讲解】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机械(如自行车、汽车和数控车床等),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或借助机械代替人进行工作。【板书】一、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构: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如自行车、缝纫机、千斤顶等。 机器: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执行机械运动,可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1 设计任务 2 零件工艺性分析 3 毛坯的选择 4 工艺过程设计 5 确定毛坯尺寸、机械加工余量及工艺尺寸第二部分夹具设计 1 设计任务 2 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 3 夹紧机构的选择和设计 4 定位误差的计算 5 对刀装置的选择 6 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和夹紧 小结 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1.设计任务 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轴承座,以下为轴承座示意图: 材料:45号钢 零件生产纲领:中等批量 2.零件工艺性分析 零件材料为45号钢,优质碳素结构用钢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调质处理后零件

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表面淬火高。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况下采用0.35%)。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冲击。 以下是轴承座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考虑到轴承孔的平行度公差,Φ47K6003 .0013 .0+-mm 轴承孔可以 用铣镗床镗孔; (2).轴承孔的侧面和和其他端面都可以考虑用铣床进行加工; (3).工件底面的平面度公差和底面的粗糙度要求,底面需要进行精加工铣削。 (4).两个Φ8的定位销由于有较高的粗糙度要求,有需要进行精加工。 3.毛坯的选择 由于零件的材料为45钢,零件的形状规则,同时由于零件属于中批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了便于生产故选用模锻毛坯。 模锻加工工艺的几点优势:①由于有模膛引导金属的流动,锻件的形状可以比较复杂;②锻件内部的锻造流线比较完整,从而提高了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③锻件表面光洁,尺寸精度高,节约

轴承座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华侨大学 2011年 07 月 06 日

1 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零件的生产类型.......................................... 2.1生产类型及工艺特征.................................. 3 毛坯的确定.............................................. 3.1确定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 3.2绘制毛坯简图,如图1 ................................ 4 定位基准选择............................................ 4.1选择精基准 ......................................... 4.2选择粗基准 ......................................... 5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1选择加工方法........................................ 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表3 ........................... 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2确定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3 确定轴承座左右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 6.4确定轴承座前后两端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5确定轴承座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6 确定轴承座槽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

机械设计-滚动轴承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从下列各小题给出的A、B、C、D答案中任选一个: 1 若转轴在载荷作用下弯曲较大或轴承座孔不能保证良好的同轴度,宜选用类型代号为的轴承。 A. 1或2 B. 3或7 C. N或NU D. 6或NA 2 一根轴只用来传递转矩,因轴较长采用三个支点固定在水泥基础上,各支点轴承应选用。 A. 深沟球轴承 B. 调心球轴承 C. 圆柱滚子轴承 D. 调心滚子轴承 3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外圈与座孔的配合。 A. 均为基轴制 B. 前者基轴制,后者基孔制 C. 均为基孔制 D. 前者基孔制,后者基轴制 4 为保证轴承内圈与轴肩端面接触良好,轴承的圆角半径r与轴肩处圆角半径r1应满足的关系。 A. r=r1 B. r>r l C. r<r1 D. r≤r l 5 不宜用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 A. 圆锥滚子轴承 B. 角接触球轴承 C. 深沟球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6 只能承受轴向载荷。 A. 圆锥滚子轴承 B. 推力球轴承 C. 滚针轴承 D. 调心球轴承 7 通常应成对使用。 A. 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 推力球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8 跨距较大并承受较大径向载荷的起重机卷筒轴轴承应选用。 A. 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 调心滚子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9 不是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 A. 增大支承刚度 B. 提高旋转精度 C. 减小振动噪声 D. 降低摩擦阻力 10 滚动轴承的额定寿命是指同一批轴承中的轴承能达到的寿命。 A. 99% B. 90% C. 95% D. 50%

11 适用于多支点轴、弯曲刚度小的轴及难于精确对中的支承。 A. 深沟球轴承 B. 圆锥滚子轴承 C. 角接触球轴承 D. 调心轴承 12 角接触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随接触角 的增大而。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13 某轮系的中间齿轮(惰轮)通过一滚动轴承固定在不转的心轴上,轴承内、外圈的配合应满足。 A. 内圈与心轴较紧、外圈与齿轮较松 B. 内圈与心轴较松、外圈与齿轮较紧 C. 内圈、外圈配合均较紧 D. 内圈、外圈配合均较松 14 滚动轴承的代号由前置代号、基本代号和后置代号组成,其中基本代号表示。 A. 轴承的类型、结构和尺寸 B. 轴承组件 C. 轴承内部结构变化和轴承公差等级 D. 轴承游隙和配置 15 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由表示。 A. 数字 B. 数字或字母 C. 字母 D. 数字加字母 二、填空题 16 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7 按额定动载荷计算选用的滚动轴承,在预定使用期限内,其失效概率最大为。 18 对于回转的滚动轴承,一般常发生疲劳点蚀破坏,故轴承的尺寸主要按计算确定。 19 对于不转、转速极低或摆动的轴承,常发生塑性变形破坏,故轴承尺寸应主要按计算确定。 20 滚动轴承轴系支点轴向固定的结构型式是:(1);(2);(3)。 21 轴系支点轴向固定结构型式中,两端单向固定结构主要用于温度的轴。 22 其他条件不变,只把球轴承上的当量动载荷增加一倍,则该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是原来的。 23 其他条件不变,只把球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增加一倍,则该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是原来的。 24 圆锥滚子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取决于轴承的。 25 滚动轴承内、外圈轴线的夹角称为偏转角,各类轴承对允许的偏转角都有一定的限制,允许的偏转角越大,则轴承的性能越好。 三、问答题 26 在机械设备中为何广泛采用滚动轴承? 27 向心角接触轴承为什么要成对使用、反向安装? 28 进行轴承组合设计时,两支点的受力不同,有时相差还较大,为何又常选用尺寸相同的轴

轴承盖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序言……………………………………………………… 三、零件工艺分析…………………………………………… 四、确定生产类型…………………………………………… 五、毛坯选择和毛坯图说明………………………………… 六、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七、工艺路线的制定………………………………………… 八、工序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九、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确定……………… 十、心得与体会………………………………………………十一、参考资料书目……………………………………………

蚌埠学院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层次:本科专业:2011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本 6

任务书审定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 年 6 月 3 日学生(签字) 1轴承盖的工艺性分析 1.1轴承盖用途 轴承盖的主要作用是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防尘和密封,除它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它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滚动体保持架等易损件受外力作用而损坏。轴承盖零件图如图1所示。

图1 轴承盖零件图 1.2轴承盖的技术要求 零件的材料为HT15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内孔、端面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为Ra6.3、内孔、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均为Ra12.5。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2).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及疲劳度,在静力的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 表1 轴承盖零件技术要求表 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 /mm 公差/mm 及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 Ra/μm 形位公差/mm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 (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 —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动和绕 X 、 Y 、Z 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 动及绕A 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轴承座车孔专用夹具及工艺设计 姓名:Xxx 学号:Xxx 年级:三年级 专业:Xxx 学生类别:四年本科 指导教师:Xxx 教学单位:农业大学工学院 2012 年5月29 日 轴承座工艺设计

【摘要】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比如电机运转方向),并且保持平衡;,轴承座的概念就是轴承和箱体的集合体,以便于应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好的配合,更方便的使用,减少了使用厂家的 成本.至于形状,多种多样,通常是一个箱体,轴承可以安装在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电器等高速发展的领域。本次课程设计设计的课题就是轴承座的设计,是在学完汽车制造工艺学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关键词】轴承座工艺规格设计夹具设计工序工艺性 目录 前沿……………………………………………………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一、设计任务 (1) 二、工艺性分析 (2) 2.1零件的作用 (2) 2.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 三、工艺规程设计 3.1零件材料 (3) 3.2毛坯选择 (3) 3.3基准的选择 (7) 3.4制订工艺路线 (8) 3.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10) 四、夹具设计 (12) 4.1提出问题 (12) 4.2夹具设计 (12) 五、设计心得 (17) 六、参考文献 (18)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在学完了机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滚动轴承【圣才出品】

第16章滚动轴承 16.1复习笔记 【通关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滚动轴承的类型及其代号、失效形式、寿命计算、当量动载荷的计算以及派生轴向力。学习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上内容。其中,滚动轴承的类型及其代号、失效形式,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其余内容以计算题为主,尤其派生轴向力,几乎每年都考一道计算题。复习本章时,考生需以计算为主,理解记忆细节内容。 【重点难点归纳】 一、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1.滚动轴承的分类(见表16-1-1) 表16-1-1滚动轴承的分类 2.使用性能(见表16-1-2) 表16-1-2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

3.机械中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和性能特点 机械中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和性能特点查看教材表16-2。 二、滚动轴承的代号(见表16-1-3) 表16-1-3滚动轴承的代号

三、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1.失效形式 (1)疲劳破坏; (2)永久变形; (3)磨损、胶合、内外圈和保持架破损。 2.轴承寿命 (1)轴承的寿命 轴承的滚动体或套圈首次出现疲劳点蚀之前,轴承的转数或相应的运转小时数。(2)轴承寿命的可靠度R

一组相同的轴承能达到或超过规定寿命的百分率。 (3)基本额定寿命 具有90%可靠度时轴承的寿命,以L 10表示。 (4)基本额定动载荷 当一套轴承进入运转并且基本额定寿命为106r 时,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 (5)寿命计算公式 L=(C/P)?或L h =(C/P)?·106/(60n) 式中,?为寿命指数,对于球轴承?=3,对于滚子轴承?=10/3;C 为基本额定动载荷,对向心轴承为C r ,对推力轴承为C a ;n 为轴的转速;P 为当量动载荷。修正后的寿命计算公式为 610(60t h p f C L n f P ε=或 1660()10 p h t f P n C L f ε=?式中,f t 为温度系数,f t ≤1;f P 为载荷系数。 3.当量动载荷的计算 对于既承受径向载荷F r 又承受轴向载荷F a 的轴承,其当量动载荷的计算公式为 P=XF r +YF a 式中,X、Y 分别为径向动载荷系数及轴向动载荷系数。 对于向心轴承,则有:

轴承座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班级:07机制 学号:20070882 姓名:鲁尚飞 云南农业大学 2010年11 月29 日

目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 I 轴承座零件图............................................................................................ I I 设计要求................................................................................................... I II 课程设计说明书 1 零件的分析 (1) 1.1零件的作用 (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 2 零件的生产类型 (1) 2.1生产纲领 (1) 2.2生产类型及工艺特征 (1) 3 毛坯的确定 (2) 3.1确定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2) 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 (2) 3.2绘制毛坯简图,如图1 (2) 4 定位基准选择 (3) 4.1选择精基准 (3) 4.2选择粗基准 (3) 5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3) 5.1选择加工方法 (3) 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表3 (4) 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5)

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5) 6.2确定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6) 6.3 确定轴承座左右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7) 6.4确定轴承座前后两端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8) 6.5确定轴承座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9) 6.6 确定轴承座槽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0) 6.7 确定轴承座沉孔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1) 6.8 确定轴承座气孔φ6和φ4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2) 6.10确定轴承孔Φ30和Φ35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4) 7、设计总结 (15)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6) 参考文献 (28)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5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二、整体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能力目标 总体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5、具有阅读理解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能力。 单项能力目标: 1.正确判别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 2.正确选用标准件; 3.能正确使用带传动与链传动;能设计简单的带传动; 4. 正确应用齿轮传动与液压传动; 5. 能正确使用凸轮机构;初步具有设计凸轮机构的能力。

知识目标: 总体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 3.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单项知识目标: 1.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及应用,掌握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 3.了解常见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掌握从动件运动规律及各种运动线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凸轮轮廓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绘制方法,了解凸轮机构中各参数的选取原则。 4.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 5.了解带传动的结构型式、带传动的优缺点;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了解打滑与疲劳损坏等失效形式;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6.了解齿轮机构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理解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及连续传动的条件,了解齿轮根切的原因及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及斜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参数选择原则。 7.了解蜗杆传动的组成与特点、蜗杆传动的类型、蜗杆传动的效率与自锁,掌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传动比计算。 8.了解常用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及其它联接的类型、特点与应用。掌握标准件的选用。 9.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课程内容设计:

轴承座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课程设计铣轴承座上表面夹具设计 姓名: 学号: 0811111032 专业:机械电子 届别: 2008级 指导老师: 2011 年 12 月23日—2012年01月11日

前言 轴承座的用途 轴承座的作用: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内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比如电机运转方向),并且保持平衡。 因为此零件为大批量生产,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法强度,需做一种专用夹具,省去加工中繁琐的工序。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制造工艺和夹具,对夹具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一种批量较大的产品可设计制造一种专业夹具,操作迅速方便,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可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较低。但专用夹具设计制造周期长、夹具制造费用较高。专用夹具的针对性极强、没有通用性,很明显只能适用于产品相对稳定的大批量生产中。 由于所学知识有限,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中难免会有许多错误和不足,恳请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目录 摘要 (1) 一、夹具设计任务及要求 1.1 轴承座的重要技术要求 (1) 1.2 精度及批量分析 (1) 二、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 (2) 2.1 零件工艺分析 (3) 2.2 基准面的选择 (3) 2.3 定位原理及定位方案的选择及实现 (3) 2.4夹紧方式及元器件的选择 (4) 2.5 夹具总方案 (6) 三、定位误差及夹紧分析与计算 (7) 3.1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7) 3.2 保证加工精度 (8) 3.3 夹紧力的数值计算 (8) 四、夹具装配图 (10) 感谢 (11) 参考文献 (12)

机械设计滚动轴承计算题

如图所示的轴系,已知轴承型号为30312,其基本额定动载荷C r=170000N,e=0.35;F r1=11900N,F r2=1020N,F ae=1000N,方向如图所示;轴的转速n=980r/min;轴承径向载荷系数和轴向载荷系数为:当F a/ F r≤e时,X=1,Y=0;当F a/ F r>e 时,X=0.4,Y=1.7;派生轴向力F d=F r/(2Y),Y为F a/F r>e时的Y值。载荷系数f p=1.2,温度系数f t=1。试求轴承的寿命。 F r1F r2 F ae 12

解:(1)画派生轴向力方向 F r1 F r2 1 2 F ae F d1 F d2 (2)计算派生轴向力F d F d1=F r1/(2Y )=11900/(2×1.7)=3500N F d2=F r2/(2Y )=1020/(2×1.7)=300N (3)计算轴向力F a F ae + F d1=1000+3500=4500N>300N=F d2 轴承2被“压紧”,轴承1被“放松” F a1=3500N ,F a2=F ae + F d1=4500N (4)计算载荷系数 F a1/ F r1=3500/11900=0.294<0.35= e ,所以取X 1=1,Y 1=0 F a2/ F r2=4500/1020=4.412>0.35=e ,所以取X 2=0.4,Y 2=1.7 (5)计算当量动载荷P P 1=f p (X 1F r1+Y 1F a1)=1.2×(1×11900+0×4444.4)=14280N P 2=f p (X 2F r2+Y 2F a2)=1.2×(0.4×1020+1.7×4500)=9669.6N P =max{P 1,P 2}=14280N (6)计算轴承寿命L h 65518h 1428017000019806010601066h ≈?? ? ?????=??? ??= ε εP C f n L t 2、某轴两端各用一个30208轴承支承,受力情况如图。F r1=1200N ,F r2=400N ,F A =400N ,载荷系数f P =1.2,已知轴承基本额定动负荷C r =34KN ,内部轴向力F S =F r /2Y 。试分别求出两个轴承的当量动载荷。(14分)

轴承座说明书

目录 前言 (2)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一、零件的分析 (4) 1.1 零件的作用 (4) 1.2 零件图样分析 (4) 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确定毛坯 (5) 2.1 确定毛坯种类: (5) 2.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6) 三、工艺规程设计 (6) 3.1 选择定位基准: (6) 3.2 制定工艺路线 (7) 3.3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7) 四、各工序的加工参数计算 (9) 4.1 铣底平面 (9) 4.2 钻Ф9孔及锪Ф13的沉头孔 (11) 4.3 铣两直角边 (13) 4.4 刨退刀槽 (14) 4.5 铣四侧面 (15) 4.6 钻(铰)Ф8销孔 (15) 4.7 钻Ф6油孔 (18) 4.8 钻Ф4油孔至尺寸 (19) 4.10 钻Ф15的孔 (20) 4.11 扩孔至Ф28 (21) 4.12 车Ф35孔至尺寸保证孔的位置 (22) 4.13 扩钻至Φ29.7 (22) 4.14 加工Φ30孔至要求尺寸 (23) 4.15 确定时间定额及负荷率: (24) 五、夹具设计 (27) 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27) 4.2定位误差分析 (27) 4.3.本步加工按钻削估算夹紧力 (28) 六、课程设计小结 (29) 参考文献 (30)

前言 这个学期我们进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也发动机厂里进行了工艺实习。为了让我们对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开始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课设开始之前我们对所学的各相关课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回忆与温习,这次温习我们对课设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课程设计对我们非常重要,是我们对自己实际能力的一次历练。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认真查阅资料,切实地锻炼了我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课设中我们分组进行设计,在团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不过在大家的责任心驱使下结果还是团结一致去分工完成任务,结果也让大家锻炼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受益。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 在课设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不够完善,实践能力尚不成熟,以及一些疏忽和大意的存在,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课程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机制3Z 姓名:缪润亭 学号: 09321323 关于蒸汽机的故事: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但是,帕潘的发明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十年后,英国人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1705年,纽克曼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2.了解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难点: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组成 第二节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组成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它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与机构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例如:洗衣机、缝纫机、内燃机、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包装机、复印机等。 机器——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1.机器的分类( 按工作类型的不同分) 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 工作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机、输送机等。 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机等。 机器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构造、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实例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 实例2:小型压力机 2.机器与机构的共有特征 1)人为的实物(机件)组合体。 2)各个运动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凡具备上述1)、2)两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构。 3.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机器能实现能量的转换或代替人的劳动去作有用的机械功,而机构则没有这种功能。 仅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看,机器与机构并无区别,它们都是构件的组合,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因此,通常我们把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机器的种类很多,但基本机构的种类不多,最常用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 二、机器的组成 1.按功能分析机器的组成 就功能来说,一般机器主要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 动力部分——是机器工作动力源。最常见的是电动机和内燃机。 工作部分——是机器特定功能的执行部分。比如:汽车的车轮、起重机的吊钩、机床的刀架、飞机的尾舵和机翼以及轮船的螺旋桨等。 传动部分——联接原动机和工作部分的中间部分。比如:汽车的变速箱、机床的主轴箱、起重机的减速器等。 控制部分——控制机器的启动、停止和正常协调动作。比如:汽车的方向盘和转向系统、排挡杆,刹车及其踏板,离合器踏板及油门等就组成了汽车的控制系统。 实例3:分析自动洗衣机的组成 2.按结构分析机器的组成 静联接动联接协调组合 零件构件机构机器 与动力源 静联接: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在工作时不能也不允许发生变化的联接。 动联接: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在工作时能够按需要变化的联接。 构件是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 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装配而成的刚性结构(如内燃机中的曲轴,连杆)。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基本单元(即制造单元)。通用零件——机器中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