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 线)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 线)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 线)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安全督查事务中心切实履行“督查的督查”监督职能打造交通行业安全监管“闭环模式”.doc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安全督查事务中心切实履行“督查的督查”监督职能打造交通行业安全监管“闭环模式”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交通安全管理面临巨大压力,为更好地促进交通行业监管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于2012年5月成立了委属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安全督查事务中心,主要职责为:受市交通委委托,承担对全市交通委路政局、运输管理局、市交通执法总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辅助性、事务性工作。督查中心的成立,是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创新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也是交通安全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管理领域尚属首例。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在无任何经验规律可循情况下,北京市交通委督查中心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深入解决安全督查工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与问题,督查效能逐步显现。截至2014年6月30日,两年累计出动督查人员8112人次,对北京市城区及远郊区县的公交场站、轨道交通、出租汽车、机修企业、省际客运、旅游客运、水域游船、道路施工、货物运输等4121

家单位进行了督导检查,共查处问题隐患4475项,现场督促整改1154项,开具安全记录单3381份,向委属行业监管单位和市属国有交通企业移送《安全督查情况移送单》19份,移送隐患问题1734项,报送动态信息246期、快报66期、周报72期、月报17期,撰写督查分析与调研报告16篇。 一、紧紧围绕首都交通安全发展的战略定位,首创全国交通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新模式 按照编办赋予的职责,督查中心本质上履行“行政督查”职能,即对负有行业监管职责的监管单位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情况进行督查。而在实际运行中,事业单位如何督查行政机关单位?正处级事业单位如何督查副局级机关单位及其他正处级机关单位?日常督查工作到底是督查机关单位还是督查运营企业?督查企业如何解决没有执法权的问题,如何体现“行政督查”职能?业务模式、业务流程无经验可循,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在一系列难题面前,督查中心紧紧围绕首都交通安全发展定位,积极解决,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在安全监管工作模式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有效履行督查职能,科学厘清工作职责。注重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坚持督查监管部门和行业企业并重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厘清工作职责、规范督查形式、确定督查计划,有效

磁浮列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方向

磁悬浮列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方向 【摘要】磁浮列车近年来发展迅速[1],尤其是低速磁浮系统。美国General Atomics(GA)低速磁浮系统进展顺利,日本HSST也已经投入试运行,中国国防科大HSST系统样车已经做成,美国MagneMotion、Maglev2000以及SemiMaglev Urbanaut也是市内低速磁浮系统,正处于设计和试验阶段,Magplane最新设计也有低速系统的设计。开发低速磁浮系统,这是近年来磁浮列车发展的方向[2]~[10]。 【关键词】磁浮列车低速系统电动式永久磁体【Abstract】Maglev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especially low-speed systems. U.S General Atomics low-speed urban maglev is getting well on, Japan HSST has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also China HSST has done its vehicle. U.S MagneMotion、Maglev2000 and SemiMaglev Urbanaut are also urban low-speed systems.Low-spped is a trend of maglev recently. 【Keywords】Maglev, low-speed maglev, EDS, permanent magnet 1、引言 德国的Transrapid磁浮列车技术已经工程化,日本高速磁浮JR-Maglev技术也走向成熟。磁浮列车的具有不同种类,经过各国科技工程人员主要是美日德中四国的努力,已经把磁浮技术发展到实用化的阶段。特别是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磁浮试验运营线,并且积极推进建设沪杭高速磁浮线路。近年来,美国磁浮列车技术发展很快,主要是General Atomics低速磁浮系统、MagneMotion、Maglev2000和SemiMaglev Urbanaut,均是市内低速磁浮系统。新的磁浮系统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热点:电动式磁浮系统(气隙大对轨道要求不是很高);永久磁体(磁体性价比高);市内低速磁浮系统(有广阔的市场);高温超导体(超强磁场)。中科院电工所正在研制永久磁体电动式导体板磁浮列车系统。 2、磁悬浮列车的分类 磁浮列车目前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悬浮原理的不同,磁悬浮列车大体上可分为电动悬浮型(EDS)、电磁悬浮型(EMS);根据磁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常导型、超导型、永磁型和混合磁体型;根据速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中低速磁浮(小于200km/h)和高速磁浮(500km/h);根据推进方式的不同分为直线同步电机型和直线感应电机型。世界各国主要磁浮系统的比较见下表。 电动型悬浮的机理是:运动磁体和它在导体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悬浮力,典型代表是日本的JR-Maglev和美国的Magplane磁浮列车。电动型悬浮的特点是:静止或低速运行时不能起浮;当列车运行达到一定速度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开始悬浮;列车运行速度越快,感应的磁场越强,悬浮力越大,所以列车对轨道的要求不是很高。日本的JR-Maglev已经工程化(达到500km/h的速度),Magplane于上世纪70年代用试验线成功地验证了原理可行性,并且设计

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 篇一:单轨交通设计规范 单轨交通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xx年5月 目次 1总则12术语33运营组织63.1一般规定63.2系统运能设计63.3行车组织3.4行车速度3.5车站配线与车辆基地出入线3.6运营管理4车辆4.1一般规定4.2安全和应急设施4.3车辆与其它系统5限界5.1一般规定5.2限界的制定原则5.3制定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5.4限界图6线路6.1一般规定6.2线路平面6.3线路纵断面6.4辅助线、车辆基地线及道岔6.5线路标志及标线7轨道梁桥7.1一般规定7.2荷载67779910101212121415161616192122232325 7.4构造及系统设备预留、预埋要求288高架车站结构308.1一般规定308.2荷载308.3设计原则308.4构造要求319地下结构9.1一般规定9.2荷载9.3设计原则9.4构造要求10车站建筑10.1一般规定10.2车站平面10.3车站出

入口10.4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垂直电梯10.5安全栏栅、安全门与屏蔽门10.6无障碍设施10.7车站环境设计10.8 最小高度、最小宽度、最大通过能力11工程防水与防腐蚀11.1一般规定11.2混凝土结构自防水11.3附加防水层11.4围护结构、细部构造防水11.5地下车站与区间隧道结构防排水11.6高架车站和轨道梁的结构防水与防腐蚀12通风、空调与采暖32323234353737373940404141434545454647484849 12.3地面及高架线路5312.4空调冷源及水系统5312.5相关地面建筑5412.6通风与空调系统控制和运营5413给水与排水5513.1一般规定13.2给水系统13.3排水系统13.4车辆基地给排水及消防系统13.5排水设备监控14供电14.1一般规定14.2变电所14.3接触网14.4电缆14.5动力与照明14.6电力监控系统15车站设备15.1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15.2安全门与屏蔽门16道岔系统16.1一般规定16.2道岔类型16.3道岔设备16.4道岔设置原则16.5道岔安装原则17防灾55555657596060626567707175757677777881838485 17.3安全疏散8617.4消防给水8717.5灭火装置8917.6消防设备监控8017.7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8017.8防灾用电与疏散标志17.9防灾通信17.10火灾报警系统17.11救援保障18通信18.1一般规定18.2传输系统18.3公务电话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说明-管理维护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 T/CAMETXXXXXXX—XXXX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 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2017-3-28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城轨〔2016〕7号)编制。 2.工作组概况 本标准由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 本标准编制组工作组由在中低速交通道岔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安装、调试、验收方面具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曾国锋、吉敏廷、王红霞、牛均宽、张耀红、孙吉良、杨 森、严培良、刘 炜、田苗盛、赵东亮、杨其振、朱志伟、袁亦竑、刘道通、叶 丰、代继龙、吉 文、陈 浩、袁淑清、安 孝、朱宇宏等同志组成。 3.主要工作过程 3.1.立项审查 2016年6月23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在铁科院机辆所804会议室,组织召开了《2016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审查会》(工程建设组),《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质量验收标准》等5项标准通过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组织的立项审查。 3.2.下达计划 2016年8月5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下达了《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计划“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定计划”(中城轨﹝2016﹞7号)。 3.3.召开编制工作启动会 2016年9月13日,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第一次编制工作会,会议讨论了编制大纲、编制计划。 3.4.起草标准草案 2016年9月~2016年11月,编制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草案。 3.5.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6年12月,在编制组人员对标准草案讨论、沟通基础上,形成《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7年3月,补充完善了编制说明。 4.标准编制原则 4.1.本标准编制原则 a)应遵循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b)应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 c)标准编制格式应符合“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通知”(建标﹝2008﹞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7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京教策[2016]15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12.28 【实施日期】2016.1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 (京教策〔2016〕15号) 各区教委,各高等学校,市教委直管直属单位: 2017年度课题申报工作自即日起启动,课题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经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 (一)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规定,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分为十个研究领域: 1.教育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

2.教育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 3.教育治理体系研究 4.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5.学生发展研究 6.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7.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 8.教育信息化研究 9.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研究 10.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 (二)各领域分为“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三)2017年度课题类别包括以下六种,分别为:重大课题、优先关注课题、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一般课题。 1.重大课题实行招标制度,申请者不得更改研究题目。重大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具有创新性,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具有较高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2.优先关注课题应以课题指南为准,申请者不得更改研究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基础,选取独特的切入点进行研究设计。 3.校本研究专项课题用于资助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任校(园)级领导主持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与学校改革实践紧密相关、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来源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解决学校现实问题、教师群体参与的课题。 4.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一般课题的申请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从十个研究领域自行设计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申请课题。 申请者填写课题申请书时,需明确填写课题所属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课题类别。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内容摘要: 摘要:高速磁浮交通技术是利用电磁理论,采用直线电机牵引和列车自动控制等高科技技术,具有高速、安全、环保等特点,在中长距离城际客运交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有一定的前景。本文简要地阐述磁浮的理论基础、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并针对沪杭磁浮项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要开拓创新,进一步消化吸收上海示范线的磁浮关键技术;通过技术谈判和交流合作,力争掌握核心技术,同时坚定不移走机电设备国产化道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目前沪杭磁浮工程可行性阶段,一定要进行多方案比选(高速轮轨与高速磁浮系统),并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地方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举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磁浮项目的进程。 前言 1 理论基础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了天然的磁性物质(如磁铁矿或磁铁等),由于特有的排斥或吸引特性,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电磁一直处于感性认识,直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奠定了电磁科学基础。随后,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定律,定量描述了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磁场强度)的变化关系。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并提出了电磁波的猜想。20年以后,赫兹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为现代通讯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从基础理论科学走向实践应用,同样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进步水平密切相关。1922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肯佩尔(hermann kemper)发明了电磁浮铁路原理,并于1934年8月获得了世界上第一项磁浮技术专利。 磁浮技术从悬浮方式上可以分为电磁磁浮(ems)和电动磁浮(eds)两大类[1]。 电磁磁浮技术是一种常导下的吸引式磁浮系统,即对车载的、置于导轨下方的悬浮电磁铁通电励磁而产生电场,磁铁与轨道上的铁磁构件相互吸引,将列车向上吸起悬浮于轨道上,磁铁与铁磁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一般为8-12mm。列车通过控制悬浮磁铁的励磁电流来保证稳定的悬浮间隙,通过直线电机来牵引列车走行。电磁式磁浮列车以德国transrapid(简称tr)型和日本的hsst型为代表,结构原理见图1。 电动磁浮技术是一种超导下排斥式电动磁浮系统,即当列车运动时,车载磁体(一般为低温超导线圈或永久磁铁)的运动磁场,在安装与线路上的悬浮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两者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向上的磁力将列车悬浮于路面一定高度(一般为100-150mm)。通过直线电机来牵引列车走行。与电磁式相比,电动式悬浮系统在静止条件下不能悬浮,必须达到一定速度(约150km/h)后才能悬浮。由于间隙大,一般无须主动控制。电动式磁浮列车以日本mlx 型超导列车为代表。 2 磁浮技术进展 1969年,在工业界和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开始了大运量高速铁路研究(hsbstudien),随后生产了第一代磁浮列车transrapid-01,简称tr-01,车重5.86吨,4个座位,在试验线(660m)上进行了试验,最大车速90km/h。根据试验,对列车进行了不断改进,研制了tr-02(1971)、tr-03(1972)、tr-04(1973)、hmb2(1976)、tr-05(1979)、tr-06(1984)、tr-07(1989)、tr-08(1999)。1999年研制的tr-08型列车,净重92吨,长51米,最大速度500km/h,并在埃姆斯兰(emsland,tve)双环形试验线(31.5km)运行。

中低速磁悬浮与轻轨、地铁的比较

中低速磁悬浮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运用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1934年他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53年完成科学报告《电子悬浮导向的电力驱动铁路机车车辆》。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对磁悬浮运输系统进行开发,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磁悬浮列车与传统轮轨列车不同,它用电磁力将列车浮起,导向和驱动。在运行时不与轨道发生摩擦,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时速小于200km)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非常低。此外,磁悬浮列车还具有速度高,制动快,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振动小,舒适性好等优点。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造价攀升的情况下,中低速磁悬浮线的性能价格比好的优势得以显示出来。 1磁悬浮技术的种类 目前,载人试验获得成功的磁浮列车系统有3种,它们的磁悬原 理和系统技术完全不同,不能兼容。 (1)用常导磁吸式(EMS进行悬浮导向,同步长定子直线电机驱动的高速磁浮列车系统。以德国的TR( Trans rapid )磁浮列车系统为代表。TR 采用常规电导吸引的方式进行悬浮和导向,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mm左右;由地面一次控制的直线同步电机驱动。我国上海 机场磁悬浮线就是引进的德国TR系统 (2)采用超导磁斥式(EDS进行悬浮和导向,同步长定子直线电机驱动的高速磁浮列车系统。 高速超导磁悬浮列车以日本的ML系统为代表。车上的超导线圈在低温下进入超导状态,通电后产生很强的磁场,列车运动时,超导磁体使线路上的导体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也将产生磁场,并与车上的超导磁体形成斥力,使车辆悬浮(悬浮高度较大,一般为100mn左右)。列车由地面一次控制的线性同步电机进行驱动,同步电机定子三相绕组铺设在地面线路两侧,无需通过弓网受电方式供电。

磁悬浮的前景展望

1真空磁悬浮列车 目前,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正在积极研发试验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在未来两三年内,实验室将推出时速600~1000千米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实验模型,10年之后可能投入运行。根据现在的理论研究,这种列车最高时速可达到2万千米。 2声悬浮 声悬浮是通过声音压力波使物质悬浮在稀薄的空气中。和电磁悬浮技术相比,它不受材料导电与否的限制,且悬浮和加热分别控制,因而可用以研究非金属材料和低熔点合金的无容器凝固。声悬浮现象最早是1886年被发现的,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和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声悬浮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很有潜力的无容器处理技术.声悬浮是高声强条件下的一种非线性效应,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声驻波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竖直方向的悬浮力以克服物体的重量,同时产生水平方向的定位力将物体固定于声压波节处。 3.发展前景问题 由于磁悬浮系统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向导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磁悬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其高速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运行考验。常导磁悬浮技术的悬浮高度降低,因此对线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级道岔结构方面的要求较超导技术更高。超导磁悬浮技术由于涡流效应悬浮能耗较常导轨技术更大,冷却系统重,强磁场对人体与环境都有影响。每一种新的交通工具的间世, 都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回顾交通工具发展史, 我们发现汽车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长途运输能力差, 且日益增多的汽车数量使交通拥挤堵塞现象越来越严重,常规轮轨列车的运输量大, 但运行速度慢, 运行噪声大, 爬坡能力低, 高速轮轨列车要求轨道有很高的平整度, 在高速运行时, 能量消耗大, 铁轨和车轮的磨损很严重, 从而导致维修费用昂贵。飞机运行速度快, 但运精量小, 且事故往往是致命性的,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的交通工具, 相对而言, 它有多方面的优点, 如高速, 运输量大, 安全,舒适, 无噪声等。综合各种因素,就目前而言,磁悬浮的发展是最有潜力,最有发展必要的。 纵览磁悬浮列车在世界上的发展状况, 一可以看到由于磁浮运输系统具有无轮轨接触、速度高、噪音小、能耗少、维持费用低、安全舒适等一系列优点, 使磁悬浮列车特别适于城市间或城市内的中短途交通运输, 并将成为介于传统火车、汽车与飞机之间的一种有力运输工具、日、英、美、加、苏等) 都已经或正在考虑将磁悬浮列车投入实际运营 世界上已开发的主要磁悬浮列车的发展现状及其速度适应范围归纳于表 磁悬浮技术在中国的前景 一: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磁悬浮系统的研发和建设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上. 我国磁悬浮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晚, 尤其是工程层面的工作.不过, 我国通过中德技术合 作于2003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商用高速磁悬浮线路, 即上海浦东机场线, 极大地推动了 我国磁悬浮技术的研发.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 我国已经逐步具备了再创新的能力. 例如,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原国家科委正式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由铁道科学研究院牵头, 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电工所、西南交通

说明文阅读《高速磁悬浮列车》

说明文阅读《高速磁悬浮列车》 (1)近日,随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项目启动,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研发正式拉开序幕。 (2)2016年10月21号,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启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项目的研发。近日,科技部认证微博再次发文称,该项目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实施,将建成一条长度不少于5公里高速磁浮的试验线,研制一列设计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列车。与国外同类高速磁浮相比,悬浮能耗降低35%、电磁铁温升降低40℃、单位有效载荷车辆减重6%以上,最终建成具有影响力的高速磁浮运输系统协同创新与集成化试验平台。形成国际领先的标准规范体系和综合评估及评价方法。 (3)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在磁浮方面领先的是日本和德国。日本采用超导磁浮,最高试验时速603公里;德国采用常导磁浮,最高试验时速505公里。上海的磁浮线路采用德国技术,运营时速430公里。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科技部表示,这个项目的实施,将使磁浮交通运营的速度达到一个新高度,更进一步提升磁浮交通的舒适度,降低运行能耗,为后高铁时代做好前沿技术的储备。 (4)尽管中国铁路网尤其是高铁网的运营和再建规模、系统很大,但地域广、人口多、中东部地区城市密集的特点,使得中国的点对点大容量高速旅客的运输需求很大,比如上海到北京,成都和重庆之间。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认为,磁悬浮技术是一种点对点大容量的运输技术,可以作为现在高速和城际铁路路网系统的有益补充。 1、(2分)与外国同类高速磁浮相比,我国研发的高速磁浮项目的优点是什么? 2、(4分)高速磁浮项目的实施有哪些益处? 3、(2分)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与国外同类高速磁浮相比,悬浮能耗降低35%、电磁铁温升降低40℃、单位有效载荷车辆减重6%以上。()() 4、(3分)是什么“使得中国的点对点大容量高速旅客的运输需求很大”?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京交规发〔2013〕224号)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 京交规发〔2013〕224号 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健康、有序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对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完善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流程及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我委制定了《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健康、有序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对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并对建设项目性质、规模、评价范围内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组织管理等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或改善措施,优化交通资源分配和布局,减少建设项目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使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 第三条北京市域范围内符合以下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按政府相关办理流程规定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一)四环路以内新建、改建建筑规模超过5000平方米,扩建新增建筑规模超过1000平方米的项目; (二)中心城(四环路外)或城六区(四环路外)、顺义新城、通州新城、亦庄新城、大兴新城、房山新城、昌平新城、门城新城建筑规模超过1万平方米的公建类及超过3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

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工程区间桥梁承台基坑开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中低速磁浮交通示线工程 区间桥梁承台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3) 1、总体概况 (3) 2、地质概况 (3) 3、水文地质 (4) 三、施工方案 (4) 四、施工准备 (11) 1、现场准备 (11) 2、技术准备 (11) 3、机具、材料准备 (12) 五、施工方法及要点 (14) 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0) 1、基本要求 (20) 2、施工保证措施 (21) 3、质量保证体系 (21) 七、安全措施 (23) 八、施工用电保证措施 (25) 1、电源 (25) 2、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26) 九、雨季施工措施 (26) 1雨季施工准备 (26) 1.1防雨前期准备 (26) 1.2现场排水系统 (26) 2雨季施工措施 (27) 2.1边坑防护 (27) 2.2施工机械防护 (27) 2.3施工应对措施 (27) 十、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28) 十一、应急措施方案 (28) 十二、文明施工要求和措施 (30) 1、现场文明施工要求 (30) 2、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1)

一、编制依据 1、某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线(S1线)西段工程01标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某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线(S1线)西段工程01标施工组织设计 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4、《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 5、《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施工及验收规》(Q/CYBGMJ004—2009) 二、工程概况 1、总体概况 本标段为某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线(S1线)西段工程01标段,其围从石门营-小园站-矿务局区间,设计里程DK0+222.909~DK2+831.717,包括石门营、小园车站两座框架结构车站,石门营车站至小园车站区间、小园车站至矿务局车站区间两个区间高架桥梁。 高架桥梁段有两处,分别为石门营站至小园站区间,设计里程为DK0+313.359~DK1+520.717,桥梁长度为1207.358;小园车站至矿务局车站区间,设计里程为DK1+610.717~DK2+786.717,桥梁长度为1176m。标段桥梁总长为2383.358m。 2、地质概况 石门营车站至小园车站:本工程场地勘测围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纪全新世坡洪积层(Q41dl+pl)、第四纪晚更新世坡洪积层(Q3dl+pl)、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Q41al+pl)、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和三叠系双泉组砂岩(T1+2sh)。本场地第四纪冲洪积覆盖厚度一般小于50m,场地除有填土层、混合土及风化岩分布外无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及残积土等特殊性岩土分布。 小园车站至矿务局车站:本工程场地勘测围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Q41al+pl)、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根据本工程勘测时取得的地层资料及波速测试成果判定,本场地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审查工作指南(2014 年版)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审查 工作指南 (2014年版)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2014年10月

目 录 前言 (1) 一、交评工作依据 (2) (一)法律、法规 (2) (二)政府文件 (4) 二、交评定位及环节设置 (6) (一)交评定位 (6) (二)交评环节设置 (6) 三、交评项目范围 (7) 四、交评办理流程 (8) 五、交评办理时限 (9) (一)试点区县项目 (9) (二)其他区县项目 (9) (三)绿通项目 (10) 六、交评申报材料 (10) (一)基本要求 (10) (二)不同类型项目申请材料要求 (10) (三)申报地址及咨询电话 (13) 七、交评编制要求 (13) 八、交评审查内容 (14) 九、交评审查标准 (14) (一)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14) (二)北京市地方标准和规范 (15)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市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京政发〔2013〕25号)的有关要求,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完善本市固定投资项目办理流程及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京政发〔2011〕34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办函〔2013〕86号)和《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京交规发〔2013〕224号)等相关政府文件,我委对交通影响评价审查(以下简称“交评审查”)相关法律法规、交评定位及环节设置、交评项目范围、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申报材料、编制要求、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和工作机制等进行了规范和梳理,编制了本指南,供相关政府部门、项目建设单位、交评中介机构等开展交评审查工作时参考,以更好地发挥交评审查在保障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建设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加强道路停车费催缴及行政处罚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加强道路停车费催缴及行政处罚工作的意见 (京交函〔2019〕1707号) 各区停车管理部门: 为加强本市道路停车管理工作,完善道路停车费催缴及行政处罚机制,进一步提升道路停车秩序治理成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按照“有偿使用、共享利用、严格执法、社会共治”的基本原则,遵循“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基本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职责分工。各区人民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道路停车费的催缴及行政处罚工作。 各区停车管理部门在区政府领导下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道路停车费的催缴及行政处罚工作,并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缴费主体。停车人(车辆所有人或驾驶人,下同)是缴费主体,承担缴费责任。车辆驾驶人无法确定的,由车辆所有人承担缴费责任。 三、缴费期限。停车人在道路停车位停车,除采取趸交收费方式的,应当在驶离车位后30日内依法合规足额缴纳道路停车费。 四、缴费方式。停车人可以通过“北京交通”APP等渠道线上缴纳道路停车费,也可以通过提供道路停车费缴费服务的银行网点等渠道现金缴费。各区停车管理部门应当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提供查询服务。停车人对收费有异议的,可向区停车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五、欠费催缴。对于超过缴费期限仍未缴纳道路停车费的,各区停车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北京市道路停车电子收费系统信息,以区停车管理部门的名义通过短信、电话、现场告知或者公告等方式催缴。对于多次欠费或累计欠费金额较高的,也可采取书面方式告知。 六、处罚标准。依据《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第41条之规定,对于欠费行为按以下标准处罚:在一个自然月内,同一车辆欠缴道路停车费5次(含)以下,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加快发展磁浮交通,助力国家战略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报讯,8月6日,中国工程院“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与由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共同主办的“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京仪大厦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工程院、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国内铁路勘察设计、高速列车制造、铁路工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骨干企业的专家出席会议。部分地方政府交通建设管理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和国外磁浮技术开发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仕斌教授主持,“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钱清泉院士首先介绍了中国工程院设立“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课题的背景。田红旗、乐嘉陵、刘大响、顾国彪等院士从空气动力、电磁控制等角度提出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发展战略的建议。与会专家认为,我国于2002年率先建成世界上首条高速磁浮示范线,已安全稳定运行近13年,共计超过1400万公里,证明了高速磁浮交通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我国科研院所在车辆悬浮和驱动技术上进行了30多年的探索,进行了几代样车的试制,已具备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的各种能力,后期应尽快建设一条具有商业应用前景的中等长度(150-200km)工程试验线,形成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产业链。同时,自2013年美国Elon Musk公布了一份关于

真空管道列车Hyperloop的方案以后,包括美国Hyperloop-one等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开始高速真空管道列车的开发竞赛。2014年,日本东京至大阪的高速磁浮应用线路已经开工建设。我们国家的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不能再次落后于世界。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速磁浮交通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中国中车青岛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丁叁叁副总工程师介绍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的先进性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设置的必要性,阐述了“十三五”计划期间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开发的国家目标:将全面掌握自主设计、制造、调试和试验评估方法,研制时速600公里工程化常导磁浮交通系统;建立完善的高速磁浮系统研发、制造、试验平台,形成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建立具有国际适应性的中国高速磁浮系统核心技术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搭建全链条自主化产业平台;在“十四五”期间争取示范工程,实现新型高速磁浮系统的产业化目标,打造完整的国产化产业链,促进规模化效应,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我们计划在5年内建成中国的跨海真空列车项目。”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忠告诉记者。据介绍,该公司提出的跨海隧道技术方案与传统盾构隧道相比,投资显著节省,列车运行速度将来可以超过1000公里每小时。重要的是这种列车完全对天气免疫。他们也考察了舟山群岛、长山列岛、崇明岛、平潭岛、海南岛周围的一些目标地,计划把海岛交通、旅游和海岛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其中舟山市表现出了巨大兴趣,双方正在就舟山到桃花岛项目进行前期论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2016)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2016) 各区教委,各高等学校,市教委直管直属单位: 2017年度课题申报工作自即日起启动,课题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经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 (一)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规定,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分为十个研究领域: 1.教育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 2.教育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 3.教育治理体系研究 4.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5.学生发展研究 6.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7.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 8.教育信息化研究 9.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研究 10.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 (二)各领域分为“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三)2017年度课题类别包括以下六种,分别为:重大课题、优先关注课题、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一般课题。 1.重大课题实行招标制度,申请者不得更改研究题目。重大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具有创新性,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具有较高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2.优先关注课题应以课题指南为准,申请者不得更改研究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

基础,选取独特的切入点进行研究设计。 3.校本研究专项课题用于资助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任校(园)级领导主持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与学校改革实践紧密相关、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来源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解决学校现实问题、教师群体参与的课题。 4.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一般课题的申请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从十个研究领域自行设计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申请课题。 申请者填写课题申请书时,需明确填写课题所属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课题类别。 二、资助标准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对重大课题、优先关注课题、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予以经费资助。 (一)重大课题最高资助额度为40万元。 (二)优先关注课题最高资助额度为20万元。 (三)重点课题最高资助额度为10万元。 (四)青年专项课题最高资助额度为5万元。 (五)校本研究专项课题最高资助额度为5万元。 申请者须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参考资助标准,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实际资助经费额度以最终评审结果为准。一般课题全部为单位资助的规划课题,其研究经费由申请者单位负责。 三、申请人条件 (一)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 (二)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须由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三)申请重大课题者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底与学术造诣,能有效组织研究团队,调动各种资源开展研究。 (四)申请青年专项课题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1982年之后出生)。 (五)为避免重复立项,浪费资源,特作如下规定:

2015-2016年度北京市交通工作

2015-2016年度北京市交通工作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一、2015-2016年度北京市交通工作先进集体标兵30个 北京市公安局缓堵办 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总队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东直门街道办事处 北京市西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团结湖街道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海淀区交通委员会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方庄地区办事处 北京市石景山区市政工程管理所 北京市通州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三分公司营销部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八达岭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 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108国道(鲁家滩村-南村)改建工程第二标段项目部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所 北京市道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门头沟公路分局宣传科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客运分公司第七车队679路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京津冀互联互通工作小组 北京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进汽贸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第一分公司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游船队 北京公联长途场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四惠站 北京普莱克斯实用气体有限公司配送部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出租汽车管理处 北京市交通运输考试中心

北京华源亿泊停车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轨道交通执法大队 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执法总队分中心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缓解交通拥堵工作处 二、2015-2016年度北京市交通工作先进个人标兵30个 盛洁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处主任科员 孟昊宇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东城支队和平里大队警长 高鹏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 王生北京市朝阳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道路养护中心管理组组长 李剑曦北京市丰台区小客车窗口工作人员 李亚利北京市石景山区交通委员会交通综合办科长 李京北京市顺义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市政设施管理科副科长 阮卫方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二分公司1号线乘务中心电动列车司机 祝亚军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三分公司前门站区站区长 郑建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电力维修工程师 冯彦钧北京铁路局客运处综合信息科科员 韩婧智能交通技术与设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孔祥杰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 王长欣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京津塘运营分公司马驹桥管理所清障班长 郭明洋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股份公司第二设计所高级工程师 郝世军北京正远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监工程师 郭朝辉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处副处长 陈革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平谷公路分局养护管理科科长 王雷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客运分公司第七车队374路驾驶员刘玉梅北京祥龙公交客运有限公司运通104线乘务员 房长海北京市天坛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显平北京通利达汽车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 王旭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旅游服务分公司总经理助理 赵泽军北京水运游船行业协会秘书长 宋宗泉北京浩达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开锋北京四通搬家有限公司中关村分公司经理 王雪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区域总经理 魏光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省际客运管理处调研员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高精尖产业相关内容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高精尖产业相关内容 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第六章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第一节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 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倾覆性技术创新。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实施已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部署启动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围绕现代农业、城镇化、环境治理、健康养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瓶颈制约,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强化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努力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若干国际创新互助平台。 第二节优化创新组织体系 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功效定位,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网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勉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深入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科教融合发展,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在重大关键项目上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市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