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一册教案 全套 (新版)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一册教案  全套   (新版)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一册教案  全套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某个事件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有甲、乙两幅图,请不用测量比较甲图中线段AB与CD的长短,比较乙图中中心的两个圆的大小。

请你回答:

(1)你实际估测的结果是怎样的?

(2)请再实际量一量,看看你有何发现?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长度的测量

自主阅读教材P10~1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观察图中的刻度尺,回答问题:

在使用刻度尺前,我们应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反映了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决定了它的测量精确程度。

4.观察下图A、B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铅笔的长度为 4.00cm=

0.040__0m。

知识板块二时间的测量

自主阅读教材P13~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6.如图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甲表的分度值是1__s,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1__h;乙表的分度值是1__min,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12__h。

归纳总结:各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如下:

知识板块三误差

自主阅读教材P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测量时,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同消除错误一样消除误差

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准确

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

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方案完成教材P12的实验,总结归纳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答:使用前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零刻度线;

使用中两“要”:刻度尺一要紧靠被测物体,二要与物体边沿平行;

读数时三“注意”:一注意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二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三注意数据要带上单位。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难点:利用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图中的小明和小丽同司机有不同的看法。

请你思考:小明和小丽与司机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机械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P16~1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例:甲:正在飞奔追赶猎物的猎豹;乙:天空中下落的流星;丙:小明骑车上学;丁:月亮每天都在绕地球转动。总结这四个实例,它们共同的规律:位置发生(选填“发生”或“没有”)改变,都是机械运动。

知识板块二参照物

自主阅读教材P17~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小强连续拍了两张照片,如下图甲、乙所示,黑蜗牛相对于水杯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白蜗牛相对于水杯的位置不变。以水杯为参照物,黑蜗牛是运动的,白蜗牛是静止的。

4.如图所示是特技跳伞运动员在离地面3 000 m的高空表演时形成的一定造型。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静止(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知识板块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主阅读教材P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我国已全面掌握大型加油机的空中加油技术。如图所示,位于上面的是加油机,位于底下的是受油机。要实现空中加油,两架飞机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2:受油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运动。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

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方案做一做:把课本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问题1:选择桌子作为标准,尺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运动的。

问题2:选择课本作为标准,尺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静止的。

问题3: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

叫参照物。

问题4: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

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利用v=s

t

及变形公式求相关物理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大家一定还记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

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取胜。

1.填空。

2.请提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速度

自主阅读教材P19~2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为v=s t 。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1 m/s=3.6 km/h。

友情提醒:速度由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决定,公式v=s

t

是用来计算速度数值大小的,不能

简单地认为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即v与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有关,与s、t无关。

知识板块二匀速直线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P20~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常常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为了粗略描述物

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使用平均速度,其计算公式为v=s t 。

知识板块三速度公式的应用

自主阅读教材P21~2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他家距离学校3 km,若他必须在10 min以内赶到学校才不会迟到,那么他骑车的速度至少要多少米每秒?

解:路程s=3 km=3 000 m,时间t=10 min=600 s,骑车的速度v=s

t

3 000 m

600 s

=5 m/s。

答:他骑车的速度至少要5 m/s。

8.如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列车在7:55的瞬时速度为多少?

解:(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路程s=105 km,从福州到莆田的运行时间t=42 min=0.7 h,

平均速度v=s

t

105 km

0.7 h

=150 km/h。

(2)由表得7:55时刻列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瞬时速度为零。

归纳总结: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研究的运动过程,用这段过程的总路程和运动的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在速度公式中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对学: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问题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问题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 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如图所示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被罚款的原因。

答案:60千米每小时(60 km/h)指的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而不是汽车在7分钟内所通过的路程。60 km/h大于40 km/h,所以该女士超速被罚款。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

2.理解平均速度是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 3.会运用v =s 总

t 总

计算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重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是童话中的乌龟和兔子赛跑,说的是乌龟和兔子同时起跑,比赛谁跑得快。由于兔子的骄傲,在比赛进行中睡了一觉,乌龟终于抢先跑到了终点。那么:

这段路程中谁的平均速度大?为什么?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自主阅读教材P 2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利用如图所示中的器材测量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定它的路程和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 =s t

计算出小车的速度,这是一种间接(选填“直接”或“间接”)的测量方法。

2.请结合教材P 23实验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v =s t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实验步骤参考教材P23的步骤。

(5)实验注意事项:①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②必须在小车下滑的同时开始计时。

(6)数据记录:

(7)评估: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答:斜面坡度增大时,小车运动时间变短,平均速度增大;斜面坡度减小时,小车运动时间变长,平均速度减小。

知识板块二超声波测距

自主阅读教材P24的“科学世界”,独立思考并完成:

3.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它有哪些性质?

答: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它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容易被反射。

4.如图所示为广州打捞局的打捞船到达南澳海域,对“南海一号”明代商船进行打捞的情景。打捞之前,工作人员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的深度,若海底的深度为30 m,则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超声波所用的时间是0.04s。(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 500 m/s)

对学:分享独学1~4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方案完成教材P23的实验探究内容。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掌握声音传播的特点。

3.会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解释相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难点: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结合声速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早晨起来,人们会听到枝头鸟儿的欢唱,看到蜜蜂在花间起舞(如图甲所示);晚上,通过音响,人们会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如图乙所示)……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鸟儿、蜜蜂、音响都能发出声音;假如这个世界突然没有声音,会出现什么现象?试举一例。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声音的产生

自主阅读教材P27~2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气体、液体、固体振动而产生的。

2.研究声现象,除了可以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眼睛看。下图所示是几种声现象,那么这三个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板块二声音的传播

自主阅读教材P28~2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如图甲所示,小红将手表放在课桌上,用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手表清晰的“嘀哒”声,这说明固体能传声。如图乙所示,小明将两块石头放在水中互相撞击,他也能听到撞击声,这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声。

知识板块三声速和回声

自主阅读教材P29~3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声速: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6.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7.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小(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常温)

对学: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方案一动手完成教材P27想想做做,并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

方案二观察课本P28演示实验,思考: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闹铃声有什么变化?猜想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答:声音越来越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听不到声音。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2018,2019年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年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夏天,使用空调器给房间降温,空调器中有水流出,这些水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为您整理的物理知识题,希望能帮助到你考试的顺利,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8-2019年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1. 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 ×105mg的是:B A、一棵图钉 B、一册初二物理课本 C、一张课桌 D、一把木椅 2、托盘天平的使用: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现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调节(填“左”或“右”) 3、夏天,使用空调器给房间降温,空调器中有水流出,这些水的来源是:A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 B、接上的水管流入机器,给工作时间太长的机器降温用的水 C、空调器内水箱中流出的水

D、空调器内机器工作太热,蒸发出来的水 4、把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将小于200mL(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种现象直观的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间接说明了分子之间有斥力。 5、现代测量质量最精密的仪器是电子天平。 6、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符号是 [答: 7、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 C、一种是实心固体,另一种是液体,只要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同,它们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大 8、一个空瓶装满水后的质量为64g,装满酒精后质量为56g,则空瓶的质量为2.4×10-2 Kg,空瓶的容积为4×10-5 m3。 9、有体积、质量都相等的铜球、铁球、铅球各一个,其中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 C ] A、铜球 B、铁球 C、铅球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 A.1h B.5min C.10s D. 50s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7.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8.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9.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1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0.如图2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D.图线表示某晶体的熔化过程 11.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套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而用手指拨动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橡皮筋蹦再紧一些,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则听到的声音的______会更高,这说明物体振动的______越高,_____越高. 2、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______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_____能传声,“土电话”说明______也能传声。可见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3、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4、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 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 6、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7、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8、声呐是人们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监测与控制________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3、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频率不同 D、振幅不同 4、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遇到墙壁后的反射现象 D、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5、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A、鱼 B、小鸟 C、人 D、无法确定 6、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这是为了:()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改善声音的音色 7、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8、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的逼真,其关键是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与模仿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哪一个特征尽可能地一致:()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9、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不可能成为噪声的 B、噪声是无法减弱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

新人教8年级上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直线传播》,下面,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反思六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光的直线传播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的铺垫性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光线这一概念,为学生建立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模型法,这位以后学习物理提供更多的研究方法。 3.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也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教学理念。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光学的热情,激发探究光学奥秘的欲望。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和前概念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2.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科学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但认识浅显。 ?课标分析

课标认为:八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过光的直线传播,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我认为:课标只是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这一探究过程,并没有删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理念,所以,我是这样确立重难点的。 ?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重点: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 难点:1.探究活动的组织 2.物理模型的建立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的情况,我制订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和生活现象,学生知道光在同中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学生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孔成像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归纳的能力;运用反证思维解释影子等现象是光由于直线传播形成的;并体会物理模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 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推荐的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3*8=24分) 1.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2.一天某市的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行。某人走进一座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移动。该大厦其实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造成此人错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地面 B.商业大厦 C.蓝天 D.飞行的白云

3.在如图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 A.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 C. 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5.下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 6.下列光图路正确的是( ) 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

不够而破裂 8.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 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二、选择说明题(选择每题中唯一正确的选项并说明选择理由,5分*2=10分) 9.探究物体运动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 )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3.2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看图及课件的展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件及实物的展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课件.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八年级上册物理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某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板书题目)。下面我将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节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方法与过程: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 难点:声音产生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获取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都能传声,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利用PPT课件展现一些自然界中正在发声的情景。 意图: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声音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制造出一些声音来,现在利用书桌上的东西你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学生利用书桌的东西制造出声音) 然后提问:你对声音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声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提出问题 (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组讨论思考问题,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精选(50道)

2017年--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精选 (50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7年--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精选(50道) 一、作图题 1、如图所示,鸡蛋正在盐水中上浮.请画出此时鸡蛋所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解:浮力、重力均作在重心上,重力G竖直向下,浮力F竖直向上,浮力的长度大于重力,如图: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分别按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作出浮力和重力. 2、如图所示,排球离开手后仍在空中继续飞行.不考虑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排球的受力示意 图. 【答案】 【考点】重力示意图 【解析】【解答】排球离开手后只受重力的作用,而且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球的重心上。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对重力方向的了解。本题考查的是重力示意图。 3、(2015?乌鲁木齐)请在图中画出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 【答案】解:过细线与小球的接触点作竖直向上的拉力,如图所示: 【考点】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力的示意图的掌握,注意题目要求,只要求画出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即可. 4、(2015?贵港)一块重为10N的砖被F=50N的压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请你画 出这块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压力F除外). 【答案】【解答】解:物体受到人为的压力水平向右,墙的支持力水平向左,重力竖直向下,摩擦力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水平方向上压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考点】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物体静止时,受到力是平衡力,此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肯定有一个力与它平衡,这个力就是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水平方向上压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5、(2015?临沂)如图所示,杯子静置在斜面上,请你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图中O 点表示杯子的重心)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 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有: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1km= m;1dm= m;1cm= m; 1mm= m;1μm=m;1nm= 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分( )。1h= min 1min= 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 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 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 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 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s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 /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交通运输中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1m/s= km/h。v= s t,变形可得:。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 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 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第二章 声现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三节 声的利用 说课稿

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是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并了解骨传声和双耳效应,增加学生对人类的了解。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基础上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本节课是学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了解骨传导。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 方法与过程: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3.重点难点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

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直观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复习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通过复习前面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耳的构造图,向学生讲解人听到声音的原理,并引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活动二: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想想做做”: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学生分小组谈论,教师巡视查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只能感觉人体可以传声,但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因此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让小组派出代表公布讨论结论,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骨头能传声 这样设计通过自己试验探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活动三: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

2017-2018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新人教版-含答案)

图1 2017-2018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新人教版,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 .帕斯卡(Pa ) B .牛顿(N ) C .瓦特(W ) D .焦耳(J )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A .竖直向上 B .水平向左 C .竖直向下 D .水平向右 3.学校旗杆顶部装有一个定滑轮,这样做 A .既省力,又能改变施力方向 B .虽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方向 C .虽不省力,但能改变施力方向 D .既不省力,也不能改变施力方向 4.如图1所示,运动鞋的鞋底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大摩擦 B .轻便省力 C .减小压强 D .节省材料 5.下列装置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 .弹簧测力计 B .船闸 C .密度计 D .活塞式抽水机 6.如图2所示的工具中,在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7.图3所示是水电站的拦河大坝,决定大坝坝底所受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A .大坝的高度 B .大坝的形状 C .大坝的底面积 D .水库中水的深度 8.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是 A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B .守门员用力抓住飞来的足球 C .运动员撑杆跳高时把撑杆压弯 D .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 9.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 .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 .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D .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 10.关于图4所示的四个情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汇总

人教新课标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 μm;1μ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 ④“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2)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做。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 能。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多少。 2.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整理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节《声音的特性》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版的《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也是这一章的难点,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具有重要作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乐音的特性。教材力求通过观察、实验和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三要素和物体振动的关系,了解声的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本节课实验较多、内容丰富,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科学世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应用知识。本节教学的关键是做好“音调与频率”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这两个学生探究实验。做好实验,不但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另外,还介绍了改变弦乐器音调高低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声现象并不陌生,只是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生活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很浓厚。但学生对乐音的三个要素理解得并不全面,尤其是三个因素与振动之间的关系,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适当的实验,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再次,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4、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声的分类。 (2)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二)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设计理念和学生的知识基础,针对本节教材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设疑激趣引出课题──交流讨论提出问题──教师点拨指明方向──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应用实践──总结评估交流感受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8年秋季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3X15=45分) 1.小海在自习课上“吼”了一声,“吼”声达到85 dB ,旁边同学的耳朵被震得嗡嗡响,关于他的“吼”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吼”声属于超声波 B .“吼”声传递了能量 C .“吼”声属于噪声 D .85分贝说明“吼”声响度大 2.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3.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 他把该 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 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 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3题图) (4题图) 5.下列关于我们考室里一张单人课桌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课桌质量约50kg B. 课桌高度约为0.8m C. 桌面面积约为4m 2 D. 课桌抽屉容积约为1m3 6.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甲运动的时间是乙的1/2,则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 ) A. 3倍 B. 1/2 C. 2/3 D. 3/2 7.幻灯机的镜头焦距为f ,用它放映时,要在屏幕上成放大的清晰的像,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 ) A. 大于2f B. 等于f C. 大于f ,小于2f D. 小于f 8.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 、b 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 处较淡 B.它是水蒸气,b 处较淡 C.它是小水滴,a 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 处较浓 9.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 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4℃时,液体密度最小 B. 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 1℃时液体的密度比5℃时的小 D. 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所走的路径总是最短的路径 B.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物体经平面镜成等大的实像 D.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11.体育课上测量学生跳远成绩时,教体育的王老师选择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合适( ) A.分度值为1mm 的米尺 B.分度值为1cm .量程为10m 的卷尺 C.分度值为1cm ,量程为1.5m 的软尺 D.分度值为1dm ,量程为20m 的卷尺 12.甲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 A. 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 B. 甲、乙都向南运动 C. 甲、乙都向北运动 D. 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 太阳光传播到我们眼睛不需要时间 C. 光只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D. 光在玻璃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14.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1里=0.5公里=0.5km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可估算出船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 A. 25km /h B. 50 km /h C. 100 km /h D. 150 km /h 15.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某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说明( ) A. 房间里的温度一定为0℃ B. 外界没有传热给冰 C. 冰没有传热给外界 D. 房间温度在0℃以上 二.填空题(16、17、18题每空1分;19、20题每空2分,共14分) 16. 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白气”,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_______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_______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7.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坐在船上的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8.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近年来,许多青少年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而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19.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起你的自身经历,你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______,你跑100m 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_,教室空气的密度约为1.29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2018-2019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主备人: 复核人: 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3.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4.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了解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 一、 自主学习 1.你会使用尺和表吗?用尺子测一下你的身高、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一张纸的厚度并记录。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默数一分钟,同老师卡表的一分钟做对比,你的感觉可靠吗? 估计一下你的一步是多长,并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你估计的准确吗? 二、 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阅读课本P10-11“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 2.换算关系:1km= m,1m= mm, 1mm= μm, 1μm= nm 探究活动二: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1-1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 、 、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 、 。 2.(1)仔细观察刻度尺,它的零刻线在哪里?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2)它的量程是多少? 。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何放置? ①使刻度尺的 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②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 (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③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有刻度的一边 (选填“紧靠”或“远离”)被测物体. (4)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长度? ①看: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 刻度线。 ②读: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 ③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 值、 值和 . 探究活动三:时间及其测量 阅读课本P13“时间测量”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 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探究活动四:误差和错误 阅读课本P14“误差” 1.定义: 和 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新课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设计: ◆授课时间:52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掌握运动的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 5.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

◆课程内容 前言科学之旅(1课时) 第一章机械运功(共8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用秒表和卷尺每个学生测出自己走和跑时的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共8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学生通过吹、拉、弹各种乐器,知道乐音和乐器,了解乐器的分类,了解几种常见乐器的发音原理和改变它们音 调和响度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共7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共10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5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4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通过实验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通过举例知道它们各自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