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与自发性db_db小鼠特性的比较

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与自发性db_db小鼠特性的比较
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与自发性db_db小鼠特性的比较

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基因appl1小鼠模型的制备

尊敬的《上海医学》编辑老师: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及评审专家对我们文章的审修,目前已按照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以下是对修改意见的具体答复,希望回答专家的问题,谢谢。 1.“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APPL1基因”和“β细胞APPL1特异性敲除APPL1基因”这两种表达方法应该统一; 在文章中已做修改。 2.从图3可以看出,β细胞APPL1敲除小鼠脂肪组织APPL1的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原因何在? 正如文章所提及,我们收集APPL1flox/flox和β-APPL1KO两组小鼠多例样本,western结果并未发现APPL1蛋白水平表达的脂肪组织中有统计学差异,为了消除之前结果容易给人的误解,我们另外选择两组实验数据来作为结果图。 3.该研究目的是建立β细胞APPL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因此在表型分析方面应多关注β细胞功能,至少要提供血胰岛素水平方面的数据,而不是仅仅提供血糖数据。 这个意见提得很好,事实上我们研究组已经研究了APPL1flox/flox和β-APPL1KO小鼠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差异,这部分内容我在文章的方法和结果中也已作了修改和补充。 4.如可以请引用《上海医学》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参考文献各一条 在文章中我已做补充。 此致 敬礼 李晓雯 2015.1.30

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基因APPL1小鼠模型的制备 李晓雯1 李羚1林紫薇1 孙赟1 陈辰2王琛1* 贾伟平1 【摘要】目的制备转接蛋白APPL1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方法采用基因剔除打靶技术,囊胚显微注射法制备嵌合小鼠,利用Cre-loxp系统繁育APPL1胰岛特异性敲除小鼠。Western blot检测APP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制备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基因APPL1小鼠模型,与APPL1flox/flox小鼠相比,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基因APPL1并不影响小鼠体重,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水平,western blot从蛋白水平印证敲除小鼠胰岛中的APPL1蛋白无表达。结论胰岛细胞特异性敲除基因APPL1小鼠模型制备成功,为探讨APPL1在胰岛中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 【关键词】APPL1;胰岛;条件性敲除 Establishment of APPL1 conditional knock out model in mice islet LI Xiaowen1, LI Ling1, LIN Zeiwei1, SUN Yun1, CHEN Chen2 , WANG Chen1*, JIA Weiping1. 1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Diabetes Institute,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Shanghai 200233, China 2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Model Organisms, Shanghai 20121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Chen, wang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26154.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 of APPL1 knock out mouse model in islet. Methods Mouse embryonic stem (ES) cells were targeted knockout of APPL1 by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vector, and screened .The APPL1-knockout embryonic stem cells were microinjected into blastula of C57BL/6J mice.F1 hybrid mice were bred to obtain mouse aggregation chimeras. The conditional KO mice were generated by cross-breeding APPL1 floxed mice with mice expressing Cre in islets. Western blot was conducted to measure protein expression. Results Mice with conditional APPL1 knockout (KO) in islets were generated. Compared with APPL1flox/flox mice, APPL1 conditional knockout in islets does not affect the mice weight,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fasting insulin levels, no APPL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APPL1 KO mice islets with western blot. Conclusions The conditional APPL1-knockout mouse model i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study APPL1 function in mouse islets. 【Key words】APPL1; islet; conditional knockout

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转移实验

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转移实验 [摘要] 目的:1.通过可移植性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转移实验,从感性上认识肿瘤侵袭与淋巴道转移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肿瘤动物实验模型建立的过程及意义。2.进一步了解动物尸体解剖、组织取材、染色的过程。3.强化科研思维的培养及实验技能的训练。 方法:将高转移力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HCa - F)经 615 小鼠右腋中线皮下接种,定期观察右腋皮下肿瘤的生长和同侧腋窝淋巴结及腹

股沟淋巴结肿大情况,并于接种后 21 天处死全部小鼠,取皮下瘤体及双侧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称重并测量大小,同时观察肿瘤的形态特点,生长方式,肺、肝、肾等脏器,并将瘤体、淋巴结及脏器做切片处理以作染色和镜下观察。 结果:21 天观察,实验使用 10 只小鼠,最终存活 8只,其中形成肿块 7 只(3只形成的肿块较大),成瘤率 70%,淋巴结转移率 70%。肉眼观察,较大肿瘤 2*1.5*1.3cm,灰白色,质地较硬,从中间切开,发现肿块大部分坏死,中心部分出现腔,腔内有肿瘤坏死物质。镜下观察,坏死组织粉染,轮廓尚存。残存肿瘤组织细胞存在异型性:瘤细胞大小和形态不一致,细胞核体积增大并呈现多形性,核浆比增大。核的大小、形状和染色不一。核分裂象增多,核浆比失调,胞浆减少。结论:高转移力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通过淋巴道转移,无器官转移,且具有高转移力。 [关键词]HCa-F(高转移力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 615小鼠; 高淋巴道转移 [前言]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地区差异大,在亚非国家较常见,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属于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对肝癌的防治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些直径在1cm一下的小肝癌已被发现并及时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1]。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逐渐

大鼠二型糖尿病造模方法

大鼠二型糖尿病造模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方法讨论 专业:药理班级:六班姓名:刘畅学号:150517 摘要: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估计,现在全球约%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该病患者人数预计会上升至亿。在2013年,全球约有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调查统计人数为亿。糖尿病导致约510万人死亡,平均大约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2012年1月9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因此,为治疗糖尿病建立简单、稳定、经济的动物模型非常重要。因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糖尿病患病人数的90%以上,本文主要综合讨论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注意事项。得出结果为:使用体重在190g~240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通过连续两次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并辅以去抗氧化剂处理,合理饲养并通过尾静脉采血方法建立的2型糖尿病模型较理想。 关键词: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链脲佐菌素STZ,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不足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基本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肥胖等,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长期的高血糖最终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1]。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和2型糖尿病 (Type2diabetes)两种,1型患者因自身免疫β细胞破坏所致,每日胰岛素分泌量非常少,空腹基值及糖刺激后峰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表现为绝对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细分为两类:体重正常患者胰岛素分泌量低于正常人,糖刺激后峰值低并且延迟出现;肥胖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量大于正常人,空腹基值和糖刺激后高峰明显高于正常人,但延迟出现,因此,表现为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且释放反应迟钝。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可能为: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胰岛素拮抗。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0%~95%属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根据体重可分为肥胖和不出现肥胖两

糖尿病动物模型简介

糖尿病动物模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7-10 19:22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糖尿病糖尿病动物模型 2.7 db/db小鼠 db/db小鼠糖尿病发病系瘦素受体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鼠在10~14日龄时就出现多食、高胰岛素血症,但4周龄时血糖仍维持正常,随后该鼠体重逐渐增加,出现高血糖。2~3月龄时尽管胰岛素水平为正常时的6~10倍,但血糖水平可达22~33mmol/L;约3~6月龄时胰岛素水平逐渐下降至低于正常水平,该期小鼠体重明显下降,并出现酮症,组织学显示显著的β细胞坏死,如缺乏胰岛素治疗,该小鼠存活不超过10月。db/db小鼠另一个特点为:其血清胰高糖素的水平较正常对照升高2倍以上[22.23]。db/db小鼠是适用于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2.8 ob/ob小鼠 ob/ob小鼠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ob/ob小鼠糖尿病发病是由于ob基因突变,造成其编码的蛋白leptin缺乏,引起肝脂肪生成和肝糖原异生显著增加,高血糖又刺激胰岛素分泌,引起胰岛素抵抗,刺激脂肪的形成,ob/ob小鼠体重可达90克之多。ob/ob小鼠症状的轻重取决于遗传背景,纯合体动物表现为肥胖,明显的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而ob/ob/6J小鼠胰岛素水平可达正常小鼠的10~50倍,但其血糖常只有轻度的升高。组织学显示ob/ob小鼠胰岛β细胞显著增生、肥大,而胰岛A细胞、D细胞及P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4.25]。 2.9 KK鼠 KK小鼠是日本学者培育的一种轻度肥胖型2型糖尿病动物,后与C57BL/6J小鼠杂交,并进行近亲繁殖,得到Toronto-KK(T-KK)小鼠。将黄色肥胖基因(即Ay)转至KK小鼠,得KKAy鼠,与KK小鼠相比,KKAy鼠有明显的肥胖和糖尿病症状。KK小鼠有明显的多食,从5周龄起,血糖、血胰岛素水平逐步升高,至5月龄时体重可达50克,非空腹血糖常低于17mmol/L,非空腹血胰岛素可达1200ug/mL,1岁龄时,多食、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及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自发恢复正常,但糖尿病KK小鼠生命常明显缩短。此外,KK小鼠空腹胰高糖素水平升高,且不受葡萄糖抑制。组织学显示B细胞有脱颗粒和糖原浸润,随后出现胰岛肥大和肝脂肪化和脂肪组织增多[26.27]。 【其他DM动物模型】 1.激素性DM动物模型:注射垂体前叶提取物、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均可直接或间接产生DM。 2.病毒性DM动物模型:利用脑-心肌炎病毒(EMC-M病毒)和柯萨基病毒等使某些种属的小鼠胰岛β细胞脱颗粒、坏死,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产生类似的1型DM。 3.免疫性DM动物模型:静脉注射抗胰岛素抗体或用同种或异种胰岛素的弗氏佐剂复合物及抗血清免疫;或用同种或异种胰腺+弗氏佐剂免疫动物均可在数小时后产生一过性高血糖。其机制是内源性胰岛素与输入的抗体结合导致内源性胰岛素降低而致DM。 4.下丘脑性DM动物模型:用电凝法或注射硫代葡萄糖金损伤丘脑下部腹内侧核(VMH)饱中枢,可使成熟动物产生过度摄食、肥胖,直至产生DM。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摘要:建立一种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对研究肿瘤的发病、治疗和预防有重大的意义。其中小鼠肿瘤模型具有生长周期快、易获得、易操作等优点被基础实验研究所广泛采用,如何选择和建立一个合适的小鼠肿瘤模型对肿瘤的整个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肿瘤,动物模型,小鼠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对肿瘤的研究一般都是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建立一个完全反映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比较困难,但可依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动物实验模型。 1.实验动物的选择 可用作肿瘤模型的动物有很多,小鼠肿瘤模型作为其中一种常用模型主要因为有以下几个优点。(1)易获得,常用的肿瘤模型小鼠通常采用SPF级小鼠,SPF级小鼠一般医学院校及研究所都能买到。(2)生长周期短,一般小鼠肿瘤模型两周左右就能长大,能大大缩短实验周期。(3)易操作,小鼠的动物实验操作一般简便,因此可适当增加组内样本数量,使实验数据更具说服力。 2.理想的建立肿瘤模型应具备的条件 (1)肿瘤生长的过程应与人类肿瘤生长过程相似,做到尽可能复制出与人类肿瘤相同的模型。 (2)制作模型的方法简单易行。 (3)动物模型的重复性要好,要能满足实验的多次重复试验结果稳定性好。 (4)采用的建模方法对实验人员和环境无危害或危害较小。 3.肿瘤来源的选择 现在世界上保有近500种的动物移植瘤,但常用于筛药的不到40种,多数为小鼠肿瘤,其次是大鼠和仓鼠移植瘤,包括小鼠L1210淋巴白血病,P1534淋巴白血病,艾氏腹水瘤,Friehd病毒白血病,肉瘤180,白血病P388,Lewis肺癌,腺癌755,白血病615,Walker-256,吉田肉瘤,肉瘤45,Liol淋巴瘤,Dunning 白血病,Wagner癌肉瘤,白血病L5170Y,P1798淋巴肉瘤,LPC-1浆细胞瘤,淋巴瘤8,B16或Cloadman黑色素瘤,Ridaway骨肉瘤,Gardner 淋巴肉瘤,肉瘤37,P315白血病,Mur hy-sturm淋巴肉瘤,Jensen肉瘤,Geurin氏癌,仓鼠十二指肠腺癌和人体肉瘤HSL第1代杂交鼠移植。它们对抗癌药作用的敏感性大致可分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内容提要 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200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全球糖尿病病人已超过1.94亿,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近一倍(3.33亿)。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在国外占整个糖尿病比例的85%~95%以上,而国内则更高,达98%以上。因此,建立比较理想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对于糖尿病防治药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先高脂喂养实验动物一段时间再给予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脂喂养SD大鼠28天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40mg/kg,可以建立稳定的具有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喂养ICR小鼠21天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00mg/kg,可以建立稳定的具有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在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协同作用下可肝脏、肾脏和胸腺等器官指数发生改变;综合分析用大鼠比用小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更有优势。因此,本研究已经成功建立了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且筛选出最佳的实验动物。 关键词:糖尿病;动物模型;大鼠;小鼠;链脲佐菌素;血糖;胰岛素

英文缩写 DM糖尿病 NIDDM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STZ链脲佐菌素 TC总胆固醇 TG甘油三酯 LDL低密度脂蛋白 HDL高密度脂蛋白 ip腹腔注射 iv静脉注射 sc皮下注射 IR胰岛素抵抗 INS胰岛素敏感指数 GFR肾小球滤过率 Ccr肌酸清除率 ESRD终末期肾病 DN糖尿病肾病 DR 糖尿病性视网膜并发症SCH 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症IDF 国际糖尿病联盟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制备

、糖尿病的概念及分类 糖尿病已成为全人类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之后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 性疾病。目前我国己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 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多原因引起的综合症)。糖尿病分 为:i型糖尿病、n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I型糖尿病即胰岛B细胞大量破坏,常导 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n型糖尿病由于胰 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高血糖高血脂为显著特点。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 包括,B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 (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节节攀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人们曾经一度把糖尿病称为富贵病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几年对糖尿病的研究日益加深) 二、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的深入开展,建立比较理想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动物模型有实验性动物模型和自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模型应用价 值较高,但因价格昂贵,饲养、繁殖条件要求严格,而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实验性模型则应用比较广泛,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用各种方法损伤动物胰脏或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 素的缺乏,或用化学药物对抗胰岛素作用,导致动物出现高血糖形成糖尿病。实验性糖尿病动 物模型的建立主要有6种方法:胰腺切除法致糖尿病、免疫性糖尿病、激素性糖尿病、下丘脑损伤性糖尿病、化学性糖尿病、病毒性糖尿病。由于化学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诱发简便、来源广,应用较广泛。目前多采用注射化学诱导剂(链脲佐菌素或四氧嘧啶)的方法,引起短时间 内胰岛B细胞大量损害而诱发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1糖尿病模型小鼠

药配方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研究

论文编号: 华南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3年 4 月18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2013 年 4 月 18 日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1) 引言 (2) 1.实验材料 (2) 1.1 材料 (2) 1.2仪器 (3) 1.3 药品 (3) 2.实验方法 (3) 2.1 中药配方1的制备 (3) 2.1.1 中药配方1药粉的制作 (3) 2.1.2 粗多糖的提取 (3) 2.1.3 粗多糖的提取(Sevag法除蛋白质) (4) 2.2 中药配方2的制备 (4) 2.2.1 黑木耳多糖的制备 (4) 2.2.2 鹿茸提取物的制备 (4) 2.2.3 黄莲溶液的制备 (4) 2.3小鼠模型的建立 (4) 2.3.1 正常小鼠血糖测定 (4) 2.3.2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5) 2.3.3 香焦花蕊多糖溶液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5) 2.3.4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测定 (5) 2.3.5灌胃 (5) 3.实验结果 (6) 3.1 葡萄糖标准曲线 (6) 3.2 中药溶液 (6) 3.3 治疗前后血糖值变化 (6) 3.4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 (7) 4.结果分析与讨论 (7) 4.1 结果分析 (7) 4.1.1 降血糖效果分析 (7) 4.1.2 降血脂效果分析 (8) 4.2 讨论 (9) 4.3 前景及建议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_徐静

共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25~428 11 Perrillo RP ,Lai CL ,Liaw YF ,et al .Predictors of HBeAg loss after lamivudine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togy ,2002,36∶186~194 12 Rizzetto M ,Tassopoulos NC ,Goldin RD ,et al .Extended lamivu -d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J Hepatol ,2004,41∶1070~1076 13 Ryu SH ,Chung YH ,Choi MH ,et al .Long -term additional lamivu -dine therapy enhances durability of lamivudine -induced HBeAg loss :a prospective study .J Hepatol ,2003,39∶641~619 14 Chien RN ,Yeh CT ,Tsai SL ,et al .Determinants for sustained HBeAg response to lamivudine therapy .Hepatology ,2003,38∶1267~1273 15 党红星,何瑞,马跃东.拉米夫定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二 例.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36 16 Lok ASF ,Zoulim F ,Locarnini S ,et al .Monitoring drug resistanc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 V )-infected patients durin g lamivud ine therapy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of INNO -LiPA HBV DR assay .J Clin Microbio ,2002,40∶3729~3734 17 Suzuki F ,Suzuki Y ,Tsubota A ,et al .Mutations of polymerase , precore and core promoter gene in hepatitis B virus during 5-year lamivudine therapy .J Hepatol ,2002,37∶824~830 18 Qaq ish RB ,Pharm D ,Mattes KA ,et al .Ad fovir dipivoxil :A new antiviral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Clin Therapeut ,2003,25∶3084~3099 19 Bozdayi AM ,E yigun CP ,Turkyilmaz AR ,et al .A novel pattern (sW195a )in surface gene of HBV DNA due to YSDD (L180M plus M204S )mutation selected during lamivudine therapy and success -ful treatment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J Clin Virol ,2004,31∶76~77 20 Qarugan RB ,Gomez LC ,Serrano PL .Use of adefovir in the treat -ment of the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ith res istance to lamivudine .Transplant Proc ,2003,35∶1841~1843 21 Villeneuve JP ,Durantel D ,Durantel S ,et al .Selection of a hepati -tis B virus strain resistant to adefovir in a liver transplantation pa -tient .J Hepatol ,2003,39∶1085~1089 22 梁扩寰,主编.肝脏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520 23 张瑞琪,缪晓辉,倪武.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7例.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180~181 (收稿:2004-12-10) (校对:郭顺明) 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徐 静 综述 李 旭 审校 作者单位:230022 合肥市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 自20世纪初获得小鼠自发性肝癌动物模型以来,人们对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建立了诱发性肝癌模型、移植性肝癌模型及转基因动物肝癌模型。下面就各类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特点作一简述。 一、自发性肝癌动物模型 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肿瘤。实验动物多选用近交系小鼠,由于实验动物种属、品系的不同,肿瘤发生类型和发病率有很大差异。14月龄以上的C3Hf 系雄鼠、C3H 系雄鼠和C3He 雄鼠的发生率分别为72%、85%和80%[1]。 自发性肝癌动物模型最大的优点是,系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排除了人为因素,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人类肝癌相似,反映了动物的肿瘤易感性和环境致癌物质、促癌物质的积聚程度,但其发生率低且不稳定,发生时间较长、难预测且参差不齐,荷瘤动物个体在动物(性别、体重、肿瘤发生时间等)和肿瘤(大小、数目、部位等)两方面差异较大,造模有一定的困难。该模型主要用于病理学研究和作为移植性肿瘤的瘤源。 二、诱发性肝癌动物模型 诱发性肝癌模型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致癌因素在实验条件下诱发动物发生肝癌,它是 进行实验肿瘤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其中化学性致癌物最常见,如亚硝胺类(DEN )、黄曲霉素类(AFB1)、氨基偶氨燃料类(3′-Me -DAB )、芳香胺类化合物(2-AAF )等。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为大鼠,多选用敏感性高的纯系大鼠。目前常用的品系有:Wistar 、Spraque -Dawley 和Fischer344,前两者在国内应用更为广泛。大鼠的年龄和性别均对致癌性有影响。一般认为幼年雄性大鼠对致癌的敏感性较高,但有时也可出现幼年雌性大鼠诱癌成功。鼠龄以3个月以内、体重120克以下的大鼠诱癌启动率高于月龄大的大鼠,而体重200克以上或1岁以上的大鼠的肝癌启动率低,很难诱发肝癌。这与其组织中的肝细胞或幼稚细胞的状态以及细胞的增殖水平有关。 诱发性大鼠肝癌的给药途径主要有经口给药法和注射给药法。经口给药法又分为自动口服给药和强制灌胃两种,前者是将水溶性致癌物溶于水中或将非水溶性致癌物混于饲料中让大鼠自动摄取,此法简单方便,但由于动物饮水和饲料的摄取量不同,不能保证给准确药量;后者是将溶于水或悬浮于载体的诱癌剂通过特制的灌胃针头给大鼠灌胃,此法能准确掌握给药量,但强制性操作和定时给药会对动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机械性损伤和心理上的影响。注射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将 诱癌剂溶于可溶性液体中或悬浮于载体中,通过各种部位注射

原位移植法建立肝脏H22肝癌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

World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世界肿瘤研究, 2015, 5, 15-20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26154.html,/journal/wjcr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26154.html,/10.12677/wjcr.2015.51003 Orthotropic Transplantation to Establish H2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del in Mice Chen Han1,2, Hengxiao Wang1,2*, Zhaoxia Wang3 1Department of Immunity,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ine,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Ji’nan 2School of Medicine and Lif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Jinan-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Ji’nan 3Department of Pathology,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ine,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Ji’nan Email: *wanghengxiao@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26154.html, Received: Nov. 24th, 2014; revised: Dec. 22nd, 2014; accepted: Dec. 30th, 2014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2615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liver orthotropic transplantation tumor model with H22 cell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experimental study. Methods: A certain number of H22 cells were directly injected in the left lobe of the liver in C57BL/6 mice, establishing a transplanted tu-mor model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situ. Results: After 7 days of surgery, the liver surface appeared irregular size nodules, nodules increas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ime increases, the late abdominal organs appeared invasion, adhesion, ascites was increase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liver tumor tissues and adjacent tissues of cancer showed that liver orthotropic transplantation tumor formation rate was 100%, no spontaneous regression. Conclusions: Ortho-tropic injection of H22 cell established orthotropic transplantation tumor formation in the liver, and the tumor formation time was relatively short, tumor formation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organ metastasis and ascites. This model was reasonable to simulate the 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body of liver cancer in human, and coul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research on liver can-cer. 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rthotropic Transplantatio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原位移植法建立肝脏H22肝癌细胞 移植瘤小鼠模型 韩琛1,2,王恒孝1,2*,王朝霞3 *通讯作者。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制备

一、糖尿病的概念及分类 糖尿病已成为全人类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之后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己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多原因引起的综合症)。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即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Ⅱ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高血糖高血脂为显著特点。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包括,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 (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节节攀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人们曾经一度把糖尿病称为富贵病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几年对糖尿病的研究日益加深) 二、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的深入开展,建立比较理想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动物模型有实验性动物模型和自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模型应用价值较高,但因价格昂贵,饲养、繁殖条件要求严格,而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实验性模型则应用比较广泛,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用各种方法损伤动物胰脏或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的缺乏,或用化学药物对抗胰岛素作用,导致动物出现高血糖形成糖尿病。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主要有6种方法:胰腺切除法致糖尿病、免疫性糖尿病、激素性糖尿病、下丘脑损伤性糖尿病、化学性糖尿病、病毒性糖尿病。由于化学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诱发简便、来源

【CN110004109A】一种肝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构建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5261.0 (22)申请日 2019.04.01 (71)申请人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地址 226001 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20号 (72)发明人 郑文杰 姚登福 张捷 金云峰  倪温恺 徐育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32100 代理人 葛雷 (51)Int.Cl. C12N 5/071(2010.01) C12N 5/09(201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肝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构建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 构建方法,将肝癌细胞、肝星状细胞及肝窦内皮 细胞,按特定比例混悬于培养基A;培养至第4天, 半量换液维持培养;第7天开始,换为培养基B,连 续培养7天;第14天传代扩增培养。本发明基于肿 瘤微环境中复杂的细胞构成,快速构建大小均 一、结构稳定、可检测抗癌药物有效性,并可扩增 培养的3D肝癌类器官体外模型。本发明构建的肝 癌类器官模型方法简易,构建迅速,可操作性强, 适用于研究肝癌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肝癌药物高 通量筛选等, 具有产业化意义。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110004109 A 2019.07.12 C N 110004109 A

1.一种肝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将肝癌细胞、肝星状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混悬于培养基A,静置培养;(2)第4天使用培养基A半量换液,维持培养;(3)第7天换为培养基B培养7天;(4)第14天取肝癌类器官消化传代,消化后的细胞按步骤(1)~(3)的培养方法继续培养;所述培养基A包括:青霉素、链霉素、I型鼠尾胶原蛋白、维生素C、牛胰岛素、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氢化可的松、谷氨酰胺、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DMEM/F12培养基; 所述培养基B包括:青霉素、链霉素、转铁蛋白、维生素C、牛胰岛素、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氢化可的松、谷氨酰胺、胎牛血清、Wnt3a、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DMEM/F12培养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肝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将肝癌细胞、肝星状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使用计数仪计数,按7:2:1的特定比例,混悬于培养基A。 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一种肝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将肝癌细胞、肝星状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按特定比例混匀于培养基A后,计数并按每孔2000个细胞使用排枪均匀地接种于96孔-超低吸附圆底细胞板,每孔接种细胞混悬液体积为100μL。 4.根据权利要求书3的一种肝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是:肝癌细胞、肝星状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按比例混悬于培养基A,接种于96孔-超低吸附圆底细胞板,然后放入37℃二氧化碳培养箱,静置培养,尽量避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一种肝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是:第4天半量换液一次,使用微量移液枪紧贴培养基液面,吸弃孔中50μL培养基,并加入等量培养基A。 6.根据权利要求书5所述的一种肝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培养至第7天,使用微量移液枪,紧贴培养基液面,吸出旧培养基;再沿孔壁缓慢加入100μL培养基B,隔日吸弃50μL培养基,加入等量培养基B,持续培养7天。 7. 根据权利要求书6所述的一种肝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培养至第14天,使用1000μL移液枪,吸出96孔板中所有类器官置离心管,吸弃上清,加入500μL Accutase放入37℃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30min,离心去上清后使用培养基A计数、重悬并稀释,按步骤(1)~(3)的培养方法继续培养。8. 根据权利要求书1、2、3或4所述的一种肝纤维化类器官模型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培养基A包括:100U/mL青霉素、100μg/mL 链霉素、2~10μg/mL I型鼠尾胶原蛋白,1μg/mL维生素C、10μg/mL牛胰岛素、2μmol/mL 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10ng/mL氢化可的松、2~10μmol/mL谷氨酰胺、4~8%胎牛血清、10~50ng/mL表皮生长因子、10~50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DMEM/F12培养基;培养基B包括: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2~10μg/mL转铁蛋白、1μg/mL维生素C、10μg/mL牛胰岛素、2μmol/mL 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10ng/mL氢化可的松、2~10μmol /mL谷氨酰胺、8-12% 胎牛血清、2~50ng/mL Wnt3a、10~50 ng/mL表皮生长因子、10~5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100 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和DMEM/F12培养基。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10004109 A

复原抗癌汤对H22原发性肝癌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

复原抗癌汤对H22原发性肝癌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1-06T10:56:14.5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姜家康陈睿 [导读] 复原抗癌汤通过抑制MMP-9的生成,抑制基质降解,最终抑制肝癌细胞的血性转移。 姜家康陈睿(通讯作者)迟文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004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067-03 【摘要】目的复原抗癌汤对H22原发性肝癌小鼠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H22原发性肝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化疗组、中药低、中、高剂量(4.48、8.96、17.92g/kg·d)组进行治疗,检测各组肿瘤的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MMP-9的表达。结果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复原抗癌汤各剂量以及顺铂对原发性肝癌均有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53.12%、32.87%、37.51%、39.82%(P均<0.05);HE染色见化疗组、中药治疗组癌组织较荷瘤组生长局限,核仁固缩,核浆比较对照组小,形态较规则,核仁边移现象少见;免疫组化见中药治疗组与化疗组比较其MMP-9蛋白表达强阳性率高于后者(P <0.05)。结论复原抗癌汤通过抑制MMP-9的生成,抑制基质降解,最终抑制肝癌细胞的血性转移。 【关键词】复原抗癌汤原发性肝癌 mmP-9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素有“癌中之王”之称,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已属中晚期,病死率高,这与其具有高度侵袭与转移关系密切。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免疫组化试剂: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浓缩型DAB显色试剂盒、小鼠用MMP-9蛋白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1.2实验仪器:主要包括:日本OLYMPUS公司超薄切片机、日本日立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H-600、中国光学仪器厂倒置式生物显微镜XSJ-D。 1.1.3实验药品(1)复原抗癌汤: 1.75g/装,江苏江阴天江药业特制提供。其主要成分如下:(西洋参、红豆杉、黄芪、白术、半枝莲、竹茹、薏苡仁、厚朴、柴胡、白花蛇舌草)复原抗癌汤由以上药味经特定的制备工艺和流程提纯制成。(2)顺铂(DDP):20mg/支,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7050172DC。(3)生理盐水:500ml,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选用BALB/C小鼠1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0g,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黑)2006/008)。随机分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荷瘤对照组)、C组(化疗组)、D组(中药低剂量对照组)、E组(中药中剂量对照组)、F组(中药高剂量对照组),每组10只。 1.2.2造模瘤株:H22原发性肝癌荷瘤小鼠购自长春生物试剂动物实验中心。将H22原发性肝癌荷瘤小鼠[1]后脱颈处死,在超净工作台上分离瘤体,将实体瘤部分放入75%酒精浸泡消毒10min后,取生长良好、无坏死的肿瘤组织,用生理盐水洗净后剪碎加生理盐水研磨,过300目尼龙网制成单细胞悬液,台盼蓝(tryan-blue)染色试验计算后细胞数>95%,用吸管轻吹打待测细胞悬液,取少许在计数板上盖玻片的一侧加微量细胞悬液,按白细胞计数法,于低倍镜下计数4角的4个大方格内活细胞总数,按下式计算: 用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浓度至1×107/ml,取1ml注射器吸取0.2mL瘤细胞悬液,按照下述方法接种于B组、C组、D组、E组、F组BALB/C 小鼠肝左叶内,制成原位原发性肝癌模型[2]。 1.2.3给药 A组:予0.2ml/d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B组:予0.2ml/d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C组:予顺铂3mg/kg·d,每只0.3ml 腹腔注射,隔日一次,共7次;D组:予复原抗癌汤按4.48g/kg·d药量灌胃,每次0.2ml,每日一次;E组:予复原抗癌汤按8.96g/kg·d药量灌胃,每次0.2ml,每日一次;F组:予复原抗癌汤按17.92g/kg·d药量灌胃,每次0.2ml,每日一次。各组于接种日起第3天开始给药,按上述方式给药达到治疗次数后停药,并于次日进行实验动物取材。 1.2.4取材停药次日,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打开腹腔,暴露肝组织及肿瘤组织,无菌摘取瘤体,电子天平称取瘤重,依次做标记,随后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12小时,备用。 1.3观察指标 1.3.1通过计算抑瘤率来观测复原抗癌汤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停药次日,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打开胸腔,暴露肝组织及肿瘤组织,无菌摘取瘤体,电子天平称取瘤重,依次做标记,按公式[3]: 抑瘤率=*100% 计算抑瘤率。 1.3.2观察小鼠肿瘤组织及肝组织形态学改变 将已固定的肿瘤组织及肝组织取出;逐级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6μm厚切片;HE染色,中性树脂胶封片,观察并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形态学有无变化。 1.3.3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的MMP-9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参考试剂盒说明书。 判断标准:经免疫组化法各步骤处理后MMP-9阳性细胞的胞浆和/或胞核呈淡黄色或棕黄色,采用二级计分法进行阳性细胞计数[4],高倍镜下(×400)对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 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 个细胞,计算每张切片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细胞数< 5%,0 分;5%~25%,1 分; 25%~50%,2分; 50%~75%,3 分; >75%,4 分。染色强度: 淡黄色1 分; 棕黄色2 分; 棕褐色3分; 两者相加: 0~1 分为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