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探析

引言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无形的社会财富。”在进行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要利用各种各样的经济信息,来反映企业状况的会计信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状况的经济信息。它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等特点,是人们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相关主体进行管理与决策的依据。所以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话是非常有理论依据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会计信息的作用也就日益明显了。

上市公司是利益相关者参与一系列契约活动的连结。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公众公司,其公众性是利益相关者相互冲突与协调之后的产物。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想要了解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并做出相关的决策就必须要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真实可用的,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真正为决策者所用。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不但可以衡量经营者对契约责任的履行情况,还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益。因此,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兼使用者,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提供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相关的会计信息,以便做出经营管理决策;另一方面,他们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对会计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控制。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丑闻的事件屡有发生,国内学术界也开始关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所发生的个别案例而讨论的,没有系统的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成因。这样就导致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鉴于此原因,本文拟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相关经济理论,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希望能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准则信息披露存在问题措施

1.会计信息质量含义及意义

1.1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指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运用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在进行会计实践活动中获得的,能够反映会计主体价值的运动情况的经济信息。199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颁布的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给出的定义是: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满足明确和隐藏需要能力的总和。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在成本效益原则下会计产品或者会计服务符合某种特定的标准并且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一定程度。会计信息来源于会计原始数据,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会计原始数据。会计原始数据来源于人们的直接观察,源自他们在经济业务活动中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些经济现象和经济数据的收集。但会计信息是指将收集到的会计原始数据经过加工而成为有价值的知识信息。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会计原始数据是反映客观现象的,而未经加工的会计原始数据是不能被人们直接利用的;同时会计信息不仅是对数据进行加工、提炼、分析后形成的一种有用的信息,它还可以帮助企业达成一定目标。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方式。

1.2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我国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而且在宏观上还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会计信息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正确认识会计信息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会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它通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揭示,从而来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一个能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会计系统,不仅能把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同时也能使公司充分发挥其效率,从而促进公司的良性循环。(2)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促使投资者更能清醒的识别风险,做出决策。基于有效的信息而做出决策,即使是有所损失,也是公平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是对股东的责任,同时也是衡量股东与管理者承担责任和风险的有效依据。(3)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企业从事的会计工作最终反映为该企业对外或对内提供的会计信息,所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行业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它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首要反映。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现如今已是信息化时代了,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总体质量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广大投资者和人民群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会计信息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情况。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信息质量获得整体提高的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对社会负面影响比较大的事件。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会计信息质量普遍有待提高。而且不仅仅是会计信息质量偏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同样也很低,这就导致公众渐渐开始不再相信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了。就目前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1)虚拟资产、虚报盈利。主要是不予核销已经没有价值的项目,或者是擅自改动账目。例如将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不予核销,甚至将费用列到资产中来使账目产生虚假盈利;通过高估公司未来的预期盈利来吸引投资者,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最终导致投资者的利益被损害。

(2)隐瞒交易事项或掩盖公司内部的不利信息。隐瞒公司的重大交易事项或是故意不及时披露或有选择性的隐瞒公司的风险信息,披露信息不准确,更正和补充不及时。例如公司正在进行诉讼、发生股东非法挪用公款、关联交易等事件。

(3)公司偿债能力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只披露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数据,例如之披露某一日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数据,导致投资者无法对全年平均数据进行了解,并作出全面有效的投资决定。

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逐步入了正规合法化的轨迹,但从证券市场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情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等问题仍然令人感到担忧。例如,曾轰动一时的“蓝田股份”、“红光实业”、“银广夏”等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事件;再如,2009年财政部组织专员办对我国78户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40多家证券资格事务所及有关分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重点检查,共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总计金额719亿元,查补税款6.2亿元;根据我国财政部在2012年进行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情况显示,在调查的170家上市企业中,有125家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不同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自身权益,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地负面影响。而且这些屡禁不止的案例更从侧面充分说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是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3.1会计信息披露可靠性方面的问题

会计信息披露可靠性是指会计核算应该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还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包括真实性、中立性、客观性、可验证性等,其中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

的要求。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频频在规定的披露期之后才发布各类相应公告,以此来对年报进行更正或补充。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上市公司在披露期内公布的会计信息并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甚至还有可能存在某些重大错报或者相关信息的缺失等问题。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对决策的有用性,而且还极大地违背了会计信息所肩负的使命。

3.2会计信息披露主动性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上市公司把会计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种被强制要求的额外负担,而没有将其视为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和投资者应获得的权利。信息披露者基本上仅仅只是按照政府规定的强制性披露的最低标准来进行信息披露的。而大多数企业由于怕披露过多的会计信息会泄露商业机密从而不会主动选择自愿性披露。假如不做强制要求,还有些上市公司就不会主动自觉的去披露会计信息,而是抱着能不披露就尽量不披露的态度,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上非常缺乏主动性。会计信息披露的被动性和消极性,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最终导致广大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得真实有利的信息资料来进行相关决策和。

3.3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方面的问题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具有时效性的,这就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不知晓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重大事件的报告呈交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并向社会大众公布,说明事情的实际情况。这一规定对于防止在信息未公开前就已经知道消息的内部人士进行内幕交易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这也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从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信息公开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能及时发布定期报告,二是不能及时发布临时信息。例如有的公司对收购兼并、重要股权转让、重大担保事项、重大诉讼、重大关联方资金占用、重要关联方交易等信息不及时履行临时报告义务,而且以定期报告代替临时报告甚至长期不报的现象较严重。不管信息披露提前或者延后都会造成信息滞后,这不仅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内幕交易和市场操控行为创造了条件。对股价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给投资者带来了重大损失。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及时发布会计信息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3.4会计信息披露可比性方面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同一项经济业务通常情况下会有几种会计方法供上市公司选用,其结果不仅造成各个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导致同类报表数据在各个上市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而且为上市公司中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留下了很大的漏洞。同时,这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在可比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自由选择;(2)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3)上市公司审计水平和实际标准的不一致性。这些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可比性。如信息较为全面的审计报告,也会由于出自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出现信息含量不相同的现象。由于我国当前还没有建立行业信息数据库,导致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没有参照物。因此不需要运用较高的的造假技术和成本就可以进行造假,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造假行为的大量出现。

例如: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SH:600293)是由湖北省当阳玻璃厂、当阳电力联营公司、湖北应城石膏矿等三家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于1993年3月26日设立。2000年8月28日成功发行了5500万股普通股,上市时总股本达21 100万股。公司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平板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石膏及制品等新型建材的生产与销售等。2013年10月15日下午,三峡新材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武汉稽查局下发的《立案稽查通知书》,被立案稽查。证监会指出的公司问题主要为:关联方交易信息隐瞒及披露不及时;财务数据造假或会计处理不规范;公司治理方面不规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以下涉及到的主要是利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虚增利润。政府补助在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以不同的形式和金额存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论企业通过何种方式取得政府补助,均应合理划分为两类: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并分别进行会计处理。三峡新材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一次性计入了当期损益,1000万元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涉嫌调节利润。这1000万元占到2012年公司利润总额29 135 717.42元的近35%。从表l可以看出,除了政府补助外,公司的利润总额与营业利润的差值在年底集中爆发,大量营业外利润涌入利润总额项目。以2012年为例,营业外收入包括政府补助19 782 317.1 0元,托管费10 000 000元,其他35 600元。公司正常经营业绩并不优良,事务所却对此没有给予足够关注。而到了2014年4月公司才发出2011年度的会计差错更正,经此更正,2012年度未分配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一45 390 624.43元。更正之后,公司利润相差悬殊。这个案例充分说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不同会计处理方式的漏洞来虚增利润。

备注:政府补助的划分

1)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认:

(1)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2)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2)计量: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3)会计处理: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5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方面的问题

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使投资者能够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重大经营事项的收入和财务成果,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公司的过去业绩,未来发展趋势,对公司经营业绩有较大影响,资产、负债引起重大变动的经营事项,尤其是可能对公司股票的市价产生较大影响的事项做出重点披露。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变动情况信息披露不充分(2)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不充分(3)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披露不充分(4)资金流向、使用情况、利润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充分(5)政府公布的有关政策变化对公司影响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由此可见,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主要是指公司对应披露的信息不做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或者隐瞒部分事实,从而误导投资者。

例如: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268),成立于2003年,200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于2011年9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2年8月,湖南证监局在对万福生科的例行检查中偶然发现两套账本,万福生科财务造假问

题便由此浮出水面。根据证监会对该案的行政调查结果显示,万福生科存在重大遗漏,隐瞒重大停产事项。公司在2012年半年报中存在重大遗漏,隐瞒了上半年公司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因技改出现长时间停产,对其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的事实。2012年10月26日,万福生科在《关于重要信息披露的补充和2012年中报更正的公告》中公布,公司募投项目——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上半年因技改停产,其中普米生产线于2012年1月12日至6月30日累计停产123天,精米生产线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累计停产81天,淀粉糖生产线于2012年3月17日至2012年5月23日累计停产68天。公司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由于常德地区降雨导致技改工期延长,项目停产时间延长,公司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大幅度减少。再比如,有些公司对有利消息披露时,毫不吝啬、夸夸其谈;对于不利消息,则采取能不提尽量不提的态度;还有的公司对造成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往往公开披露不及时,甚至断章取义、对公司发展或盈利有较大影响的信息披露拖延、陈述不明。

3.6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方面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灵魂。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最为严重和危害最大的问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公平与发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公司编制、披露虚假财务会计报表。

例如: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其总部位于深圳,成立注册资金为150万美元,是一家从事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的高科技企业。2008年5月海联讯由原来的外商独资成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海联讯在深交所首次发行股栗并上市成功,登陆创业版股栗代码(300277)。2013年3月21日,因涉嫌违反证券法,海联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年4月27日,海联讯主动连续发布32份公告,自曝家丑承认造假三年。从2009年开始,海联讯便利用从非客户方转入大量资金伪造应收账款的收回,然后又通过其他应付款在下一会计期间转回。利用这种方式,海联讯在2010年和2011年累计虚假冲减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达2.46亿元。另外,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和费用等手段,在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时间内,海联讯多增加了4760.69万元的利润。类似这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案例频频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还比如有的上市公司采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故意提供一些带有误导性的财务报表;还有些公司为了提高自身形象,故意

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如“给予投资者一定回报”、“让投资者满意”等表达方式,但是对于“一定回报”、“满意”等表述,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解释说明。

4.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4.1会计信息提供者的原因

4.1.1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长久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具有相对集中性。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较为极端的情况:一是大部分股权集中在大股东手上,半数以上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高达50%以上,从而形成一股独大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大股东利用并控制董事会,牺牲中小股东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二是股权分散在众多股民手中,这样就没有一个股东能掌控公司,使得经理层拥有了公司的控制权,也就是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独特的股权结构,使得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失去监控机制。上市公司的实际操控人员利用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对会计信息进行操控。从而导致不管对公司的经营是否满意,中小股东抛售股票的行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都产生不了任何影响,这为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大大地提供了可乘之机。尽管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财务治理权分配的细节不同,但是权利的总体布局还是大致一样的。独特的股权结构,不仅造成公司内部控制部门形同虚设,内部监事会毫无作为,而且也导致内部机构完全发挥不了内部监管的职能,最终使得公司内部结构难以形成有效地制衡机制。

4.2.2成本与效益发展不均衡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使公司获得良好的业绩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慕名而来。从公司角度来说,会计信息属于支持性活动,不是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不能给顾客带来相关的价值,因此也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是不会过多的投入经济资源来进行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披露的。一反面,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意味着要配备专业人员、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制度,甚至还可能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ERP系统。这必然会造成在会计记录、计量环节的高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及时披露会计信息就是要求企业加快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企业信息一体化程度、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事务所等一系列相关的经济活动。在某一程度上,又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投入。从而导致了上市公司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益,往往会选择用最低的成本方式来披露会计信息。例如一些上市公司会想方设法来粉饰

自己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利用造假等会计行为,在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做文章,造成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客观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如果单单从成本效益方面来考虑,那么上司公司必然不会主动选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股东在作出投资决策时会依据会计报表进行,但由于股东和公司不能实现协调发展,股东本身具有的财会知识和实际投资没有关系,股东本身也不重视财会报告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因此不具备一定的外部压力,不能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

4.2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原因

4.2.1对内--政府部门

首先,政府作为我国最大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然而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使用者。虽然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在规范市场行为,制订会计规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已经深入地进入经济生活。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者,需要统一的符合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信息,因此可以说它是会计信息最大的使用者。同时,作为国有企业、商业银行和基金的管理者,政府也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政府人员之所以会关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是因其职责所在的强制要求,而并不是因为自身利益遭到损害,这就导致他们无法感同身受的明白会计信息高质量的重要性。更由于国家制度方面的原因,作为会计信息质量部门的财政部、证监会等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必须是和国家的宏观政策相一致的和其它政府部门衔接一致的,但是由于政府各个部门的监管侧重点、政策导向不尽相同,这就使具体负责会计信息质量的部门,在通过综合情况考虑下,最终确定的政策并不一定是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上得来的。以上几方面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政府部门难以成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4.2.2对外--投资者

我国的投资者按所持股份比例的多少主要分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按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进行表决,大股东由于持有较大比例的股份,在股东大会决议中具有一定的表决权,这就导致大股东很容易形成一股独大的现象。那么,在没有保护中小股东的相关法律条款的约束下,就很有可能造成大股东在任意一种情况下绝对的掌握和控制公司的股权,通过对股东大会的控制,进而实现对董事会的控制,最终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这就使得大股东由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转变为会计信息的幕后操纵者了,那么大股东就会通过操纵会计信息等手段来提供有利于自己的消息,使自身利益达到最大

化,不可能再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过高的要求了。而人数众多的中小股东既没有人力物力来对会计信息进行判断,也不能选出有能力的代表来与大股东相抗衡,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真正使用者了。

4.3会计信息监管者的原因

4.3.1审计监督职能不能完全起到作用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谨慎性。在审计过程中,由于他们受到来自公司、自身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制度规定的某些方面的压力,而其中有些压力他们是无法回避的。例如审计的费用应该是由公司股东及股民来支付的,但实际上,这些钱最终都是由公司支付给会计事务所的。为了获得足够利益,有些会计师利用自身职务便利,使得最终审计出来的会计信息存在一定的水分,导致财务报告的整体质量水平不高;其次,审计的收费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般来说,审计收费是与公司的资产或净资产总额相关的,与审计时间的长短没有太大关系。因此,为了自身的利益,部分审计人员会利用这一特点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来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此外,审计人员的自身职业素质还有待提高。在审计过程中利用规避规范制度的漏洞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问题一直存在。以上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只有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从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到督促决定的执行,对被审计单位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加强管理,才能促进审计监督真正发挥其职能,使得监督体系真正起到作用。

4.3.2政府缺乏监管力度,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政府监管机构包括:监证会、人民银行、财政部、证券交易所等,监管部门权力分散,各自为政。虽然证监会在我国境内设置了众多监管局,以及上海、深圳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等,但在专业人员方面还是严重不足的,导致其不能及时发现会计信息披露的违规违法行为。同时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力量也是非常有限的。按照管理规定,只有省级以上的财政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才有检查权,不仅检查力度有限,而且执行检查任务的财政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高,关键是我国目前财政部门的监督重点还只是财政资金,而不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而且由于监管工作滞后,没有统一的数据体系来供各部门用于统一使用,以至于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大大降低。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建设市场信息披露体系,其中不乏包括设置各种监管机构、出台相关法律法

规等措施,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却仍然不见提高。这说明政府在监管一、二级市场体系上仍然有着许多问题,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仍有待解决,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力度仍有待加强。

5.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措施

5.1会计信息提供者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

5.1.1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均衡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公司要建立内部会计监管制度,解决内部制约问题,各岗位之间相互监督防止权力的交叉和过度集中。具体如,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的董事会制度、完善董事会规则、构建合理的董事会结构等,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其次,强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职能,减少董事会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积极落实股东大会制度,使股东大会能真正成为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成为全体股东平等行使股东权利的场所,进而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执行;同时还可以建立有效地对董事、监事和经营者实行监督约束和完善中小投资者的投票权与表决权制度,形成对大股东的约束机制,以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资源的权利,从而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再次,要赋予监事会实质上的监督权力,使监事会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赋予其更强大的监督、弹劾,起诉等权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建立内部控制、绩效考核、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来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以此形成多方面的制衡局面,以便于上市公司能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确保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5.1.2提高内部审计监督,加强证券监管力度

首先,应当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建议收回上市公司自行选择注册会计师的权利,改由监管部门或者证券交易所直接委托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轮换进行审计。还应保持其独立性,避免出现虚假捏造的审计行为。同时,更应当注意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这样就加大了注册会计师伙同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造假事件的产生。其次,还可以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因其舞弊造假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的,注册会计师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用法律的强制性来促进职业道德的提高。或者是向更为发达的欧美国家学习,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使审计委员会能确保公司公开市场、股东的相关信息,能及时披

露会计信息,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加强证券监管力度方面,首先,应改革多头管理的体制。证券监管部门的设置应集中到两个层次:一是中央级的证券监管部门,负责对全国上市公司进行客观监管,统一制定证券市场政策和上市信息披露规范化;二是证券交易所,应遵守中央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对上市公司披露的日常活动和财务信息进行具体、详细的监管。其次,可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察员制度,由中国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信息监察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申报、年报、股利分配等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再次,证券监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坚决杜绝不规范行为。

5.2会计信息使用者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

5.2.1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使用主体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阶段,还有许多市场要素尚不成熟,而且市场主体行为也缺乏理性。因此,我国至今尚未形成真正基于市场的会计需求主体,从而失去了一支能有效监督会计信息提供者的力量。由此可见,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使用主体,为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有力保障,对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要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使用主体,首先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实现出资人与管理者双重职能的有效分离,重新界定政府在会计信息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积极培育真正基于市场的投资主体,无论是大股东还是中小股东都应该从自身利益出发,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业绩信息做出是否投资的判断,清楚自己与要投资的上市公司的关系。再次,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最大债权人,也应积极加快改革步伐,规范自身的借贷行为,努力摆脱政府行为的干预,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做出符合自身利益发展的决策。

5.2.2尽可能提高自我专业能力

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专业能力和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与政府相关的会计信息的部门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不然他们是不可能替广大人民群众来行使相关的权利和职责。虽然他们具有高水平和高知识,但是部分政府人员却没有具备高素质这一作为会计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首先,政府部门可以设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即对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肯定或表彰,对不道德的会计行为,依据情节不同,给予批评或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其次,政府部门可以有序合理安排的给相关会计信息工作者提供会计专业方面的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

水平;再次,政府部门可以不定期的给从事会计信息的人员进行一些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通过一些具体真实的案例,让他们感同身受的认识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多么的重要,以便于从根本上杜绝政府人员不良事件的产生。

投资者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要组成部门。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投资者获得相应利益的与否,所以投资者尽量提高自身的会计专业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投资者应该积极主动的关注上市公司的公告信息,随时掌握相关动态;其次,投资者可以多渠道的了解相关行业政府的政策导向,以便于及时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再次,投资者可以利用网络、阅读书籍,或上培训班等形式来增加自己的会计专业水平,提高自己辨别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以便于投资者能作出真正利于自己的投资决策,获得相应的投资报酬。

5.3会计信息监管者采取的质量保障的措施

5.3.1健全法律体系,完善会计制度

尽管我国结合国情并向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制定了许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病却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法律法规的作用,首先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会计法律法规机制,才能保证我国的会计行业有条不紊的运行,进而达到与国际会计标准相接轨的目标;其次还应加强各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防止权利的交叉及重叠,优化现行的监督体系;同时还可以设立统一机构,各部门相互协调、有序管理,从而避免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再次还可以制定具体、清晰、实际性强的监督检查条例,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队伍人员的建设,招募有专业知识的监管人员,提高其业务素质,增强监管效果,以便于更好地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5.3.2强化外部监督,净化市场环境

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相关的监督机构也要进行及时公正的监督,确保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是准确的、高质量的。证监会作为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惩处力度不够大,往往只是对公司处以轻微的罚款和进行道德教育谴责。而且,在处罚时效性上由于存在滞后性,不能及时对存在虚假会计信息的公司进行及时处罚和对外公布,使得许多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失。此外还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对相应的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由于媒体具有极其敏锐的触觉以及追根究底的职业特性,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获得的信息传达到相关的监管部门及公众手中,以此作为一种“软监督”方式,在解决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相符、不

对等的情况上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希望能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给投资者和社会大众创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

6.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上市公司得到了飞速发展,数量和规模逐步增加的同时,会计信息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众所周知,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的探讨更是经久不衰,众多有识之士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使得广大群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因为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经济决策、服务于经济建设,那么要保证经济决策的正确、有效,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保证我们所利用的会计信息是高质量、高要求的。然而众多的经济主体如果想要利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做出相应决策,那么,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综上所述,本文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不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有所帮助,为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的持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