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专题讲练:勾股定理重难点综合题型(一)

(完整版)专题讲练:勾股定理重难点综合题型(一)
(完整版)专题讲练:勾股定理重难点综合题型(一)

专题:勾股定理重难点综合题型(一)

求证:BC2= AB BD .

※题型讲练

【例1】如图,在ABC中,C 90 , CD丄AB, BE平分

/ ABC. 若AC=8,BC=6,求CD 和BE 的长.

【例3】已知:如图,在

变式训练1 : 变式训练3:

1 .已知:如图,△ ABC中,

求证:AB2+3BC2=4BD2.

/ C=90° D是AC的中点.

1.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

B处,点A落在点A处;

(1)求证:B'E=BF; (2)设AB' = AB=4,求BF 和EF 的长.

【例4】如图,两个村庄A、

河的距离分别为AC = 1千米,BD = 3千米,CD= 3千米.现要在

河边CD上建造一水厂,向A、B两村送自来水.铺设水管的工程费

用为每千米20000元,请你在CD上选择水厂位置O, 使铺设水管

的费用最省,并求岀铺设水管的总费用W.

B在河CD的同侧,A、B两村到

【例2】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

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

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

为7cm,则正方形A,B,C,

cm2.

D的面积之和为

变式训练2 :

其中/ A = 45°1.如图,已知一块四边形草地ABCD,

/ D = 90°,AB = 20m,CD = 10m,求这块草地的面积. 变式训练4:

1.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O点处交汇且夹角为30°在公路PQ边上点A处有一所中学,AO=160米,假使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音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 上沿O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到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是18千米/小时,那么学校受

到影响的时间为多少?

※课后练习

1.已知:如图,A ABC 中,/ CAB = 120° AB= 4, AC= 2, AD

丄BC , D是垂足,求AD的长.

5 .已知:如图,在A ABC中,AB=AC , D在CB的延长线上求

证:⑴AD2—AB2=BD CD ;⑵若D在CB上,结论如何,

2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 B,Z D均是直角,/ A=45°

若DC=2cm,AB=5cm,求AD 和BC 的长.

6 .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和3cm,高为6cm.如果用

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四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

线最短需要多长?如果从点A开始经过四个侧面缠绕n 圈到达点

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多长?

4.如图,Rt A ABC 中,Z C = 90° CD 丄AB 于点D , AB= 13, CD

= 6, 求AC+ BC 的值.

8 ?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量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m,

8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为

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

[来源:学科

网]

7 .过度采伐森林和破坏植被,

3 .公园里有一块形如四边形ABCD的草地,测得BC=CD=10 米,

Z B=Z C=120°,Z A=45°.请你求出这块草地的面积.

我国部分地区频频遭受沙尘暴的

A城的正西方向

60度方向移动(如

A城是否受

侵袭.近日,A城气象局测得沙尘暴中心在240km

的B处,以每时12km的速度向北偏东图),距沙

尘暴中心150km的范围为受影响区域. 到这次沙尘

暴的影响?为什么?若响,那么遭受影响的时间有

多长?

A城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

第18章[1].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第18章 勾股定理复习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 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 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方法二: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 2 1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 S a b a b = +?+梯形,2 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 + 梯形,化简得证 a b c c b a E D C B A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 B C ?中,90C ∠=? ,则c = b = ,a =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 2 2 2 ,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7.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

小升初重难点突破专题三-解方程练习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小升初重难点突破专题三 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具体计算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一、计算题 1.解方程. x÷4.5=1.2 (4x ﹣6)×5=4.8 6x+1.6x =22.8 3.4x ﹣6×8=26.8 2.解方程. ① ② . 3.解方程. 15265=- x 31432=+x 2799 x += 4.解方程. 3x ﹣8=16 x+0.7=3.6 2.4×5﹣2x =6 x+2.8x =4.56 (100﹣x )÷5=4 5(x ﹣1.8)=18 5.解方程 13.2x+8x=63.6 4×(10-2x )=8 6.解方程。 (1) 8x+3.2=60.8 (2)4.5x-x=9.45 (3)2.7x÷6=1.35 (4) 9×3+7.2x=63 (5)x+14.7=20.6 (6)2.5x -0.5×8=6 7.解下列方程。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3.6X-X=3.25 2(X-3)=5.8 8.解方程. (x -2.4)÷3=8.4 4(3x -12)=24 9.解方程. 3.25+0.75x =4 3(x +2.1)=10.5 (x -0.5)÷0.2=10 4.2×3.5+5x =29.7 10.解方程. ①48÷x=150 ②9x+5x=8.4 ③6.8+3.2X=14.8 ④4(6x+3)=60 ⑤2x+23×4=134 ⑥148﹣3x=35.5 二、解答题 1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驶了全程的2 5,再行驶24km 就是全程的一半,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方程10.3+x =16.8和m -x =4.2中x 的值相同,求m 的值是多少? 13.强强,明明,洋洋三人中强强最大,强强比明明大一岁,明明比洋洋大一岁,已知它们三个岁数相乘是504,猜猜他们各几岁? 14.甲、乙两人从相距6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经过4分钟后他们相遇。甲每分钟走72米,乙每分钟走多少米?(用方程解) 15.一个三角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已知该游泳池的底是40米,求游泳池的高是多少米?(列方程解答) 16.便民饭店10袋大米和6袋面粉一共用了472元.每袋大米28元,每袋面粉多少钱?(列方程解决问题)

勾股定理专项练习题

150° 20m 30m 勾股定理专项练习 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适用前提: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内容:a 2+b 2=c 2 (字母C 并不必然代表斜边) 3、勾股定理作用: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求第三边 数学思想: 1、数形结合思想 2、方程思想 一.填空题: 1.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cm,4cm,第三边上的高为_______. 2.在Rt △ABC 中, ∠C=90°,AB=15,BC:AC=3:4,则BC=_________. 3.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B=90°,D 、E 分别是 边AB 、AC 的中点,DE=4,AC=10,则AB=____________. 4.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_____m 。 5.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9cm 和12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 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6.如图,在△ABC 中,CE 是AB 边上的中线,CD ⊥AB 于D,且AB=5,BC=4,AC=6,则DE 的 长为_______. 7.如图,所有的四边 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 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 的边和长为7cm,则正 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 _cm 2 。 8.在一棵树的10米高 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的A 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 。 9.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 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 米. 10.四边形ABCD 中,AD ⊥DC ,AD=8,DC=6,CB=24,AB=26.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11.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 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dm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最短路程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2.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 △的是( ) A 、a=1.5,b=2,c=3 B 、a=7,b=24,c=25 C 、a=6,b=8,c=10 D 、a=3,b=4,c=5 3.如果Rt △两直角边的比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与斜边的比为( ) A 、60∶13 B 、5∶12 C 、12∶13 D 、60∶169 4.如果Rt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n 2 -1,2n (n>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 A 、2n B 、n+1 C 、n 2-1 D 、n 2 +1 5.已知Rt △ABC 中,∠C=90°,a+b=14,c=10,则Rt △ABC 的面积是( ) A 、24 B 、36 C 、48 D 、60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8,周长为32,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56 B 、48 C 、40 D 、32 7.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a+b )2=c 2 +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8.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a 元,则购买这种草 皮至少需要( ) A 、450a 元 B 、225a 元 C 、150a 元 D 、300a 元 9.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3cm ,AD=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 E 的面积为( ) A 、6cm 2 A B E D C A E D B C A B C D 7cm A B C D 20 3 2A B A B E F D C 第9题图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 法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法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天天都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 一、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或画出来的文字、表格、图画。小学数学不仅比较抽象,而且逻辑严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它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则等知识,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直观教学,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正确,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关键在于“精”,即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新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巩固,在练

第18章勾股定理全章学案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执笔:陈家菊 一.温故知新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3)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 2.分别求出下式中的x 的值:①x 2=5 ②(x -2)2=5 ③2(2x -1)2=9 二.学习新知 1.完成P 65的探究,猜想得出的结论: 。 2.分别用下面的图形证明上述结论(方法:面积法) b a b c a a c b a c b a a b c b c a b c c b a D C B A 4.在上面第4个图中画出剪裁线,拼成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你能拼出几种? 5.完成P 68--2,并对答案,由小组长给予评价。 三.释疑提高 求正方形B 的边长 625 400 求正方形A 的面积 14425 A B 3.在Rt △ABC 中,有两边长为5,12,求第三边长及斜边上的高线的长度。 4、在Rt △ABC 中,∠C =90°(1)已知a :b =1:2,c =5,求a .(2)已知b =6, ∠A =30°, 求a ,c . 四.小结归纳: 五.巩固检测: 1.课本P 70,4、5、8 2.作业精编 P 32 、33 3.课堂作业P 27、28 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执笔:陈家菊 一.温故知新 1.勾股定理的内容: 2、几组常用的勾股数为: 3、实数包括 和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 的关系。 二.学习新知 1.完成P 66的探究1,门框的对角线AC 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只要AC (大于或小于)木板的长或宽中较短的一边,木板 (能或不能)从门框内通过。 2.完成P 67的探究2,在Rt △ABO 中,已知 ,可求 ,在Rt △ODC 中,已知 ,可求 。 3.完成P 68的练习1,组长检查并做出评价。 4. 完成P 68的探究3,在数轴上找无理数的位置,先要确定这个无理数是直角边分别为哪两个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 ,再用尺规在数轴上找到它的位置。 5. 完成P 69的练习1。 三.释疑提高 1.有一根70cm 长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 ,40cm ,30cm 的木箱中,能否放进去? 2.将一个长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 ,高为12cm 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是hcm ,求h 的范围。 3.小明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为3米的城门,他先横着拿不进去,又竖着来拿,结果竹竿比城门高1米,当他把竹竿斜着时,竹竿的两端刚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竹竿长多少米? 4.一圆柱底面周长为6cm ,高4cm ,一只蚂蚁沿外壁爬行,要从A 点爬到B 点,求爬行的最短距离。

(暑假一日一练)2020(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含解析)

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②节约原则;③处理原则。 (2)药品取用方法 药品种类仪器方法 固体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定量量筒按规定量用量筒取 不定量无较多量:直接倾倒 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液体的倾倒用滴管滴加液体 两种情况给液体加热给固体加热 图示 注意问题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防止试管炸裂) (2)给试管加热应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受热不均而使 试管破裂) (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 试管炸裂)。 (4)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 体不能超过容积的 3 1 ,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6)加热时不要使试管接触灯芯,要用外焰加热。 3. 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的顺序:倒弃废物→水洗→刷洗→水洗 (2)洗净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 仪器的连接:

方法: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再旋转着与其它仪器连接。 5.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二、实验探究举例 探究步骤现象和结论 点燃前 白色圆柱状固体、较软(用小刀可切)、不溶于水(将蜡放入水中),密度比水 小(浮在水面上)。 燃着时 (1)点燃时产生淡黄色火焰,并伴随黑烟产生; (2)火焰分焰心(温度最低)、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3)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有水生成; 罩在火焰上方的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内壁有白色浑浊现象,说明有二 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熄灭的瞬间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火柴点燃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 新点燃(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 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 中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立即熄灭;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 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 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几滴 澄清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不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的石灰水变浑 浊。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高 (3)取一块干燥的玻璃 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 气中的另一块干燥的玻 璃片对比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水雾。 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 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例题1(安徽模拟)下列装置不作改变就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完整版)勾股定理应用题专项练习(经典)

勾股定理应用题 1.为了庆祝国庆,八年级(1)班的同学做了许多拉花装饰教室,小玲抬来一架 2.5米长的 梯子,准备将梯子架到2.4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角的距离是( ) A.0.6米 B.0.7米 C.0.8米 D.0.9米 2.如图1所示,有一块三角形土地,其中∠C =90°,AB =39米,BC =36米,则其面积 是( ) A.270米2 B.280米2 C.290米2 D.300米 2 3.有一个长为40cm ,宽为30cm 的长方形洞口,环卫工人想用一个圆盖盖住此洞口,那么 圆盖的直径至少是( ) A.35cm B.40cm C.50cm D.55cm 4.下列条件不能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三个内角的比为3:4:5 B.三个内角的比为1:2:3 C.三边的比为3:4:5 D.三边的比为7:24:25 5.若三角形三边的平方比是下列各组数,则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1:2 B. 1:3:4 C. 9:16:25 D. 16:25:40 6.若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6,8,10,则最短边上的高是( ) A.6 B.7 C.8 D.10 7.如图2所示,在某建筑物的A 处有一个标志物,A 离地面9米,在离建筑物12米处有一 个探照灯B ,该灯发出的光正好照射到标志物上,则灯离标志物____米 8.小芳的叔叔家承包了一个长方形鱼塘,已知其面积是48平方米, 其对角线长为10米.若要建围栏,则要求鱼塘的周长,它的周长 是____米. 9.公园内有两棵树,其中一棵高13米,另一棵高8米,两树相距 12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则小鸟至少 要飞_____米. 10.若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____倍. 11.若△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2,2,2===c b a ,则∠A =____,∠B =____,∠C =____. 12.某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9、12、15,则用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是______,面积是_____. 13.如图4所示,AB 是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 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C 处有一筐桃子,一只猴子从D 往上爬到树顶A ,又沿滑绳AC 滑到C 处,另一只猴子从D 处下滑到B ,又沿B 跑到C ,已知两只猴子所通过的路程均为15米,求树高AB . C B 图1 B C 图4 A C 图3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第十八章目录 一、勾股定理 (2) 考向1: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3) 考向2: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3) 考向3: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4) 考向4:用勾股定理求最短问题 (4) 考向5: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n的线段 (5)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6) 考向6: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垂直 (7) 考向7: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 (7) 考向8:旋转问题 (7) 考向9:折叠问题 (8)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如果直角三角形 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 a b c += 2、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 ,则c ,b ,a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3、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课本P72)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中考英语重难点题型讲解训练专题11 阅读理解之长难句

中考英语重难点题型讲解训练专题11 阅读理解之长难句 长难句是初中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之一,由于句子过长,成分复杂,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正常理解,也给通篇文章增加了难度。 对句子的理解一般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句子本身含义的理解,这需要学生对句子的结构以及命题人组织长难句的方法有基本的把握和正确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是对句子弦外之音的感悟,理解句子对下文内容和文章结构的指示作用。这两个层次可以通过语法分析和语义提取得以实现。 Part 1英语汉语的不同 英语习惯于用长的句子表达比较复杂的概念,而汉语则不同,常常使用若干短句,作层次分明的叙述。 Although these stores aren’t very attractive, and they usually do not have individual dressing rooms, you can often find the same famous brands that you find in high-priced department stores. 天目山林深人少,古树掩映,清泉石上流,雾生半山腰,如仙境一般。 英语句子的结构: “葡萄藤型”结构(grapevine structure),意为在短短的主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汉语句子因为很少叠床架屋,节外生枝,而是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延伸,因此被称为“竹竿型”结构(bamboo structure)。 因此,在进行英译汉时,要特别注意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将英语的长句分解,翻译成汉语的短句。 Part 2 翻译词序的调整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之上的。这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一些表达手段上各有其特点。语序调整主要指词序、句序两方面的调整。

勾股定理提高经典练习

勾股定理专题复习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1、在Rt△ABC中,∠C=90° (1)已知a=6,c=10,求b,(2)已知a=40,b=9,求c;(3)已知c=25,b=15,求a.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B=∠ACD=90°,AD=13,CD=12,BC=3,则AB的长是多少?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2、如图,已知:在中,,,.求:BC的长.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求证:.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一)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点。 (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 (二)用勾股定理求最短问题 4、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 类型四: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的线段 5、作长为、、的线段。 【变式】在数轴上表示的点。

6、如果Δ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2+b2+c2+50=6a+8b+10c,判断ΔABC的形状。 举一反三【变式1】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变式2】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m2-n2,2mn,m2+n2(m,n为正整数,且m>n),判断△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变式3】如图正方形ABCD,E为BC中点,F为AB上一点,且BF=AB。请问FE与DE是否垂直?请说明。 类型一: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基本用法 1、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比是3:4,斜边长是20,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变式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求它的面积。

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

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可以运用迁移方法教学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基础上迁移学习,只是增加试商和调商且难度增大、方法更加灵活。再如,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是在学习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迁移,运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因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学生“走稳每一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专题:第18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方法二: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a b c c b a E D C B A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7.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专题练习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专题练习 (一)几何法证明勾股定理. 1、如图所示, 90=∠=∠BCE ADE ,a CE AD ==,b BC DE ==,c BE AE ==,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二)勾股定理的应用. 一、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则这三个数分别为__________.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是__________.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 4、在△ABC 中,∠C=90°,AB =5,则2AB +2AC +2BC =_______. 二、勾股定理与实际问题: 1、如图,一根树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底部12米处.树折断之前有_____米. 2、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 偏离欲到达点B 200m ,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m ,求该河流的宽度为____________m . 3、如图,从电线杆离地面6m 处向地面拉一条长10m 的固定缆绳,这条缆绳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有__________m . b c c a a b D C A E B

4、如图,在高2米,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至少需___________米. 5、将一根长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 ,高为12cm 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h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三、勾股定理与图形变换: 1、如图,已知ABC ?中, 5.22=∠B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26=BD ,BC AE ⊥于E ,求AE 的长. 2、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AB 折叠,使点C 落在点F 处,BF 交AD 于E ,48==AB AD ,,求BED ?的面积.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 4 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发现勾股定理,尤其在200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第一节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在教科书中,图-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3(3)中的图形。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或,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教科书相应安排了三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第二节中,教科书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猜想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代数运算“算”出来。实际上利用计算证明几何问题学生已经见过,计算在几何里也是很重要的。从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重难点易错点讲练《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含解析.docx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 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 1)药品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②节约原则;③处理原则。 ( 2)药品取用方法 药品种类 仪器 方法 固体 块状 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 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 定量 量筒 按规定量用量筒取 不定量 无 较多量:直接倾倒 较少量: 用胶头滴管吸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 液体的倾倒 用滴管滴加液体 2. 物质加热的方法 两种情况 给液体加热 给固体加热 图示 (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 (防止试管炸裂) ( 2)给试管加热应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防止受热不均而使试管破裂) ( 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注意问题 ( 4)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跟桌面大约成 45°角,且试管内液 体不能超过容积的 1 ,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3 ( 5)加热后的试管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 6)加热时不要使试管接触灯芯,要用外焰加热。 3. 玻璃仪器的洗涤 ( 1)洗涤的顺序:倒弃废物→水洗→刷洗→水洗 ( 2)洗净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 仪器的连接:

方法: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再旋转着与其它仪器连接。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 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二、实验探究举例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现象和结论 白色圆柱状固体、较软(用小刀可切)、不溶于水(将蜡放入水中),密度比水点燃前 小(浮在水面上)。 (1)点燃时产生淡黄色火焰,并伴随黑烟产生; (2)火焰分焰心(温度最低)、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燃着时(3)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有水生成; 罩在火焰上方的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内壁有白色浑浊现象,说明有二氧化 碳生成。 熄灭的瞬间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火柴点燃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熄灭后 新点燃(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 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立即熄灭;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 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中 ( 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不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几滴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的石灰水变浑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澄清石灰水,振荡浊。高 ( 3)取一块干燥的玻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 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水雾。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气中的另一块干燥的玻 璃片对比 例题 1(安徽模拟)下列装置不作改变就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