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陶庵梦忆序》(带注释)

张岱《陶庵梦忆序》(带注释)
张岱《陶庵梦忆序》(带注释)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古同“骇”,惊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è zhì,惊惶得不敢出气)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仅存视觉、呼吸等。谓苟全活命)人世。然瓶粟屡罄(qìng,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尽),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

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

山。),直头(径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六朝望族王氏、谢氏的并称,后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颇事豪华,今日罹(lí,遭受)此果报:以笠报颅,以篑(kuì,)报踵(zhǒng,脚,脚后跟),仇簪(冠簪)履(鞋子)也。以衲报裘(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苎(zhù,苎麻布制成的衣服。比喻粗布衣)报絺(chī,细葛布做的衣服),仇轻暧也(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藿(hu?,豆叶,嫩时可食,古代常以藿食者指平民,而以肉食者指贵族)报肉,以粝(lì,粗糙的米)报粻(zhāng,精米),仇甘旨(美味的食品)也。以荐(草席,垫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wèng,瓮牖,以破瓮为窗,指贫寒之家)报牖(yǒu,窗户)(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仇爽垲(shuǎng kǎi,高爽干燥)也。以烟(烟熏)报目,以粪(粪臭)报鼻,仇香艳也。以途(跋涉路途)报足,以囊(背负行囊)报肩,仇舆从(轿马仆役)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儒家谓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方回(恢复),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所记卢生黄粱梦),车旅蚁穴(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所记淳于梦梦为南柯太守事),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区别)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区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反而)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歌《诗经》中《鹿鸣》篇,司称“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一样,相同)也。余今大梦(古人用以喻人生)将寤(wù,睡醒),犹事雕虫(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辞赋。),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佛教语。指智慧的业缘)文人,名心难化(好名之心真是难化解),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比喻人的生命已到尽头),卢生遗表(出自《邯郸记》是汤显祖晚年作品,写落榜书生卢生

在邯郸的酒馆,做的神怪梦事,梦醒酒馆黄梁饭还未熟,但卢生已高中魁元,渡过荣华一生。卢生晚年病危卧床,念念不忘加官赠谥,以封荫子孙。皇帝派人探慰,卢生亲自写遗表谢恩。

自道:“俺的字是钟繇法帖,皇上最爱重,俺写下一通,也留与皇家作镇世之宝。” ),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文解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文解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余:第一人称代词,我。俱:全,都。绝:没有,消失。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小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注释】更(gēng)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挈:撑船。拥毳衣:穿着毛皮衣。用,穿着。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湖上)水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注释】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与:和,同。一白:全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湖面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只小船,船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注释】惟:只。一痕:道痕迹。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为定语后。应为“一点湖心亭、一芥余舟、两三粒人影”。而已,罢了。 【段析】本段前两句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天气情况。 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然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明代在作者的心目中并没有灭亡。西湖历经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旷的雪地展现出一派肃杀、冷漠的气氛。而作者选择此时赏雪,可见其与众不同的情趣。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显示了作者遗俗傲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思想品格,也体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雾凇沆砀”描绘出湖上冰花弥漫、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奇妙景观。 “惟”领起的内容,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意境绝妙的山水画,淡而少,动与静、长与短、点与线、大与小,诸多变化包容其中,表现了一种悠远、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和品质。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 朝代:明代 作者:张岱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 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个天晚上八点左右,我 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 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 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 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 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 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 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 左右。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 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 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 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 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开始。 4.【余】我 5.【拏(ná)】即“拿”,持,引申为撑,划,牵引,撑(船)。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沆砀(hàng dàng)】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王崧舟湖心亭看雪赏析

王崧舟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 》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 家张岱的代表作。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王崧舟湖心亭看雪赏析, 希望 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了王崧舟老师的《湖心亭看雪》是一次奇妙的古诗 之旅,听课时,感觉自己已成为一名学生,被老师引领者,在去往湖心亭的 小舟上,在湖面上慢慢悠悠地游历,感悟,最终,我、张岱、湖心亭雪景,融为 一体,张岱就是湖心亭的雪,我就是张岱,我就是湖心亭的雪,完全被吸引了进 去,步步紧随。 在课堂之后, 再以一位老师的视角来看教学过程, 发现教案上的流程与我们 平时的流程设计其实也是大同小异的:读古诗,品读诗句 ,感受诗人的性格及心境。但所有人都说王崧舟老师的课是模仿不来的,永 远不可能上出他的那种诗意。这种矛盾是要好好琢磨的,琢磨不是为了模仿,而 是为了撷取古诗文教学诗意情趣创生的的重要因素, 对自己的古诗文教学有所启 发。 湖心亭是一篇初二的古诗文, 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 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 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一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教学 的目标定位于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目标十分集 中, 而且直至这篇小古文的核心价值, 高年级的古诗文不应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也不应该让学生成为一个匆匆的过客,走马观花。一首古诗能够历经千百年 而流传至今,肯定有值得探究之处,肯定有其自己独特的价值,肯定是和现当今 的生活相通的,否则它不可能有如此强大、长久的生命力。 基于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王崧舟老师并没有被这首诗中每个字、每句话 的解释给牵绊住, 他只是抓住了文中写景的片段和最后舟子能够体现张岱性格的 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展开教学。 “食材”有了, 但是要呈现一桌让人回味无穷的佳肴, 还需要巧妇的心思和 设计。在听完课后回味无穷,再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发现这条路是王崧舟老 师为学生开辟的一条每节台阶并不高,但是曲径通幽的小路。在路的尽头回望,

张岱《龙山雪》《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对比翻译

张岱《龙山雪》《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对比翻译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 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 隍庙山门,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 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钦⑤之,竞不得醉。马小卿唱曲,界生吹 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 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 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芥(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 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 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欲(hē):通“喝”。

【阅读提示】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绍兴山阴人。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小品文《湖心亭看雪》、《龙山雪》是其代表作。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万山载雪,明月薄之 2.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B.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C.义不杀少而杀众D.广起,夺而杀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②声为寒威所慑。 译文: 4.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没有,消失。②迫近,靠近 2.D

湖心亭看雪-张岱-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湖心亭看雪|张岱|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少不更事 B. 湖中人鸟声俱绝精妙绝伦 C. 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D. 是日更定矣物是人非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8.本文文笔洗练,用“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就把作者看雪的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9.下面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雪三日后夜里“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尽显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B.“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出夜中雪景的特点。 C.亭上二人见到作者“大喜”,实际上也写出了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 D.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的是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6 C 7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注意:强、三大白、客此的翻译每一处1分。) 8 到亭上及下船(每空1.5分,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 9 B 参考译文 郑国有一个非常喜爱鱼的人,想了一些办法没有得到鱼,就用捕鱼的工具或者积水成坑诱鱼,或者编制苟笼投饵捕鱼。他在庭院里摆了三只盆子,都盛满了水,捕到鱼就放到水盆里养着。那些鱼由于刚刚摆脱了鱼网的折磨,身子疲乏得很,把白色的肚皮翻浮在水面上,或者把嘴露在水面上争着喘气。过了一天,鳍尾才开始摆起来。郑人把鱼捧出水盆来观看,说道:“这鱼莫不是受伤了吗?”过了一会,就拿麦子去喂鱼,又把鱼捧出水盆来观看,说道:“肚子吃不饱吗?”旁边有人对他说:“鱼儿依凭江河的大水才能活着,如今处在一勺之小的水中,你还天天拿在手里玩弄它们,嘴里嚷着‘我爱鱼呀,我爱鱼呀!’鱼就是不死,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郑人不听,不过三日,鱼都掉鳞而死。郑人才后悔没有听从他人的话。君子说“百姓就如同鱼,今天的统治者难道不都是像郑人一样吗?”

《湖心亭看雪》(张岱) 小测

《湖心亭看雪》(张岱)小测 一.将划线字词的意思解释在括号中,并在横线上翻译句子。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 ]。是[ ]日更(gēng)定[ ]矣,余[ ]挐(ráo)[ ]一小舟,拥毳(cuì)衣[ ]炉火,独[ ]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dàng)[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更,。]!”拉余同饮。余强(qiǎng)[ ]饮三大白[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 ]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判断题。 ( )1.第一段开头两句先交代“看雪”时间、地点,接着从听觉上描写西湖“大雪三日”的景象,然后从两个角度描写夜晚雇船独往湖心亭所看到的湖中雪景。 (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妙在从视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 )3. 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法。 ( )4. 作者写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 )5.第二段写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作者偶遇知己的豪爽和惊喜。 ( )6.文章结尾以旁观者(舟子)的话作结,似贬实褒,表现作者清高脱俗的情怀。 ( )7.本文写景句辞藻华丽,着笔渲染雕琢,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三.选择题。 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B.本文用语简练朴素,主要表达了作者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浓浓的孤芳自赏厌世之情。 C.本文白描写景,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D.本文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了作者的故园之思。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B.文章叙事时的情绪变化是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C.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体。 D.作者通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组合,描绘出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

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和翻译

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和翻译 《湖心亭看雪 》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 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了湖心亭看雪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 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 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 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一上一下一下一 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 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 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 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 对坐在那儿, 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 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 的痴情一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 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 替一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 “不 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 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4. 【拏(ná)】撑船。 5.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6. 【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7. 【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8.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9.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0.【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11.【客此】在此地客居。 12.【舟子】船夫。 13.【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与白云与山峦与湖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望着湖上的物影,只留下有一道淡淡的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煮酒,炉火正旺,水也正沸。(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 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通过对湖心亭看雪这件事的描绘, 赞扬大自然的伟大, 表达自己的内心最深的感情, 下面是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 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 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 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 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 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 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 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 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 是南京人, 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 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议论文阅读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西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共14 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 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①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②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③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④梦中初遇洛神时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选自袁宏道《西湖》)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③酣:尽

兴,痛快。④东阿王:即三国魏国的曹植,曾封东阿王。民间传说曹植年幼时,曾受到哥哥曹丕的皇后甄氏的照料,曹植写了一篇文章纪念她,就是著名《洛神赋》,而甄氏也因此被尊为洛神。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C、是金陵人,客.此。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D、午刻入昭庆,茶毕.。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15.B。 A、湖中人鸟声俱绝.:动词,停止,消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与世隔绝。 B、上下一.白:副词,全或都,一概;在洞庭一.湖:副词,全或都,。 C、是金陵人,客.此:客居,旅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名词,客人。 D、午刻入昭庆,茶毕.:动词,结束,完毕;吾与汝毕.力平险:动词,竭尽。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他们(早到的两人和童子)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2分)

《湖心亭看雪》课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课文及翻译 内容简介: 本文是张岱(di)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 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 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 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 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 余拏④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⑤,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 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 毛皮衣, 带着火炉, 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 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 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 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 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 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 您更痴的人! [《湖心亭看雪》课文 及翻译 ]相关文章:
1/5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开始。 4.【余】我 5.【拏(ná)】即“拿”,持,引申为撑,划,牵引,撑(船)。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沆砀(hàng dàng)】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8.【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9.【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10.【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10.【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11.【强(qiǎng)饮】痛快地喝。强:痛快12.【大白】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大白:这里指酒杯。13.【客此】客,做客。在此地客居。14.【舟子】船夫。15.【喃】象声词。16.【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17.【更】还。18.【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19.【及】到。。。。时

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 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事看雪。雾松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实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 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 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 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西二月 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招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3.解释加点字。 (1)人鸟声俱绝. (2)从武林门而西.

(3)客.此 (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14.翻译句子。 (1)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风烟俱.净 B.从武林门而.西强饮三大白而.别 C.及.下船未及.遍赏 D.问其.姓氏安陵君其.许寡人 16.赏析下列何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则已心飞湖上也: 17.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中都有游西湖的乐趣,但乐趣却是不同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 13.消失向西走客居回归 14.(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

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 》 表达的是诗人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 下面整理的是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 赏析,欢迎阅读。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 1 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2 绝 3。 是日更定 4 矣,余 5 拏 6 一小舟,拥毳 7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 砀 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9。湖上影子,惟 10 长堤一痕 11、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1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3。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 14 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 15?”拉 16 余同饮。余强 17 饮三大白 18 而别。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 19。 及 20 下船,舟子 21 喃喃 22 曰:“莫 23 说相公 24 痴,更 25 有痴似 26 相 公者。” 【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 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 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 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 / 10

《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解题: 1.选自《陶庵梦忆》 2.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人 3.生平: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4.代表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均写于他明亡入山隐居以后,书中缅怀往昔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5.积累: (1)描写西湖的诗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咏雪的诗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人》) 原文1: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1: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 (我) 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都)(消失)(这)(晚上八点左右)(通“桡”,撑船)(毛皮衣服)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水气凝成的冰花)(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全、都)(只)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哪能、怎么能)(还)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尽力)(酒杯)(判断动词)(到……时候)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八上29】《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笔记

湖心亭看雪张岱 白话文翻译 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是日更定②矣,余拏③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④,独⑤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乘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 (湖面)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的一片。湖上的影子, 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⑩。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1?”拉余同饮。(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余强饮○ 14。 12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 13金陵人,客此○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及○ 15下船,舟子喃喃○16曰:“莫说相公○17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舟,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字词句翻译 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②俱:都。绝:消失。 ②是日更定:是,代词,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定,完了,结束。 ③拏:撑(船)。 ④拥毳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⑤独:独自。 ⑥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⑦一白,全白。一,全或都。 ⑧惟:只有。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痕迹。 ⑨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⑩而已:罢了。 ○11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告别。强,尽力白:酒杯。而:表承接,然后。○13是:表判断。 ○14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做客,名词作动词。 ○15及:等到。 ○16舟子:船夫。喃喃:嘟哝 ○17莫:不要。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 》是明末清初文学 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 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 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 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 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 同时也反 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 孤芳自赏的情怀, 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湖心亭看雪翻译及赏析, 希望鞥那个对你有所帮助!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 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 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 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 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 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 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 样的人! ” (他们) 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 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 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 是南京人, 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

冰雪世界 孤高情怀──谈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冰雪世界孤高情怀──谈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明代散文家张岱正是通过简洁才显露他的艺术才华的,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而且,我们从作者对湖山胜事悠悠不尽的追忆中,还可以体察出他那深沉的故园之思和沮丧的沧桑之感。能把如此阔大的世界和深长的情感纳于一百多字的小品之中,而且给人留下悠悠不尽的余韵和遐想,这样的人,当然称得上是一位文章高手。下面,我们就对《湖心亭看雪》作些具体分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开头两句,即将时间、地点、人物和盘托出、包举无遗。这是用史笔来写小品。这两句话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另外,作者开头用明崇祯年号也是别有深意的。这篇小品选自《陶庵梦忆》,此书是作者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著,书中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凡记述过去行踪时皆用明朝纪

年。《湖心亭看雪》也是如此,作者以此来表示自己不忘故国的操守。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在结构上可谓横空出世,突兀而来,使人陡生荒寒之感。尽管这时作者还没有描绘雪景,但已可以想见大雪封湖之状,读之使人遍体生寒了。这两句突出一个“绝”字,但却是从听觉上着眼的,大雪后的湖山是一个静寂的世界,鸟不敢飞,人不敢行,甚至连气也不敢透,连空气也仿佛被冻结了。雪落之猛,雪后之寒都从这“人鸟声俱绝”中表现了出来。“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要看雪,偏偏选择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火炉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人看见,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当然,深夜观雪,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美学趣味。因为白昼看雪,一览无余,“更定”后出游,使混茫的琉璃世界中更增添一种朦胧和神秘感,更有一种白昼所看不到的光线与色彩,这从下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就可以得到证实:

湖心亭看雪张岱文言文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张岱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2.解释加点词。 ①余孥一小舟 ②见余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阅读答案 : 1.B 2.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3.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 心亭, 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 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意思对,略有文采即可) 4.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