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培养

目录实验一常用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实验三菌种保藏

实验四细菌形态观察及单染色

实验五放线菌及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六革兰氏染色及芽孢染色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实验八微生物直接计数法及测微技术

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细菌细胞的生化反应实验

实验十二的分离、纯化及效价测定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所需要的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麻绳、纱布、吸管、、电、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1.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2.微生物分离纯化:稀释涂平板法,平皿划线分离法,微生物培养技术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掌握含菌培养基的配制,严格控制温度;

2.平板划线应防止染菌,同时应注意划线深度及密度;

实验三菌种保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的基本原理;

2.掌握常用的几种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个体微小、代谢旺盛、生长繁殖快,如果保存不妥容易发生变异和污染,甚至导致等现象;因此,保存好菌种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包括培养法、载体法、悬液法、冷冻法和法

三、试剂与器材

1.材料大肠杆菌、、放线菌

2.试剂、甘油、、95%乙醇、10%盐酸、无水氯化钙、食盐、干冰

3.器材无菌吸管、无菌滴管、无菌培养皿;安额管、管、40目与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1.2cm、、真泵器、、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超低温冰箱和液氮罐等;

四、实验内容

1.斜面保藏法

2.液体石蜡法

3.穿刺保藏法

4.砂土管保藏法

5.冷冻真空干燥保存法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清楚各种保藏方法的优缺点,针对不同要求选择适宜的保藏方法;

2.熔封时防止封闭不严;

3.液氮冻存操作应防止冻伤;

实验四细菌形态观察及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简单染色法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学习并掌握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4.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细菌个体微小,且较透明,必须借助染色法使菌体着色,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可分为简单染色法、鉴别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等;简单染色法是最基本的染色方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

三、试剂与器材

1.材料大肠杆菌,

2.试剂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或草酸铵染液、齐氏石炭酸复红染液;

3.器材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等;

四、实验内容

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涂片时,生理盐水及取菌不宜过多,涂片应尽可能均匀,

2.水洗步骤水流不宜过大,过急,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实验五放线菌及霉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霉菌形态观察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操作方法;

3.初步了解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或的一类;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

显微镜即可观察;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实验采用插片法;

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三、试剂与器材

1.材料、和根霉,细黄链霉菌或青色链霉菌,灭菌的高氏I号琼脂和灭菌的查氏培养基;

2.实验器材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无菌吸管、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镊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

倒平板→接种→插片→培养→镜检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倒平板要厚一些,接种时划线要密;

2.插片时要有一定角度并与划线垂直;

3.观察时,宜用略暗光线;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更换高倍镜观察;

4.如果用%美蓝对培养后的盖玻片进行染色后观察,效果会更好;

实验六革兰氏染色及芽孢染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法和芽孢染色法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3.学习并掌握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4.学习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5.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用初染剂结晶紫进行染色,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复染;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该菌属于;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重要的鉴别特征,为保证染色结

果的正确性,采用规范的染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芽孢染色法的基本原理,用强的染色剂或石炭酸复红,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

入芽孢内,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而芽孢一经着色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染

色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而菌体和芽孢囊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使芽孢和菌体更易于区分;

三、试剂与器材

1.材料:枯草芽孢杆菌12~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大肠杆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2.试剂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液、碘液、95%乙醇、番红液;5%孔雀绿水溶液

3.实验器材小试管、滴管、烧杯、、滤纸、木夹子、载玻片、盖玻片、凹载玻片、无菌水、显微镜等、接种环、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内容

1.革兰氏染色法制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镜检;

氏染色法制片→染色→水洗→复染→水洗→镜检;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涂片时,生理盐水及取菌不宜过多,涂片应尽可能均匀,

2.乙醇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严格掌握脱色时间;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和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试剂与器材

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和%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内容

1.美蓝浸片观察酵母培养→制片→染色→镜检→30分钟后再镜检

2.水-碘浸片观察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侧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避免气泡产生;

实验八微生物直接计数法及测微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血球计数板计数原理,并掌握计数方法;

2.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一定稀释的菌体或孢子悬液注入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因为计数板是一块特别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九个大方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见图2—3—44;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无论哪种每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都是400个;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计数时,通常只用5个中格内的菌体孢子数即可;然后求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25或16,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茵数,再换算成lml菌液中的总菌数;若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N,菌液稀释倍数为M,如果是25个中方格计数板,则计算方法为:

lml菌液中的总菌数=平均每个中格中菌的个数×25×104×M=50000N·M个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0.01mm即10p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三、试剂与器材

1.材料酿酒酵母、藤黄微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染色标本片、酿酒酵母24h马铃薯斜面培养物;

2.实验器材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无菌毛细滴管、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

1.微生物直接计数法菌悬液制备→镜检计数室→加样品→显微镜计数→清洗血细胞计数板

2.微生物测微技术装目镜测微尺→校正→菌体大小测定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防止加样空气泡产生;

2.调节显微镜光线的强弱适当;

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大肠杆菌的特征和繁殖规律,并学会绘制生长曲线;

2.复习光电比浊法测量细菌数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率为纵坐标作图所绘制的曲线称为该细菌的生长曲线;不同的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不同,同样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绘制的生长曲线也不相同;

三、试剂与器材

1.材料与试剂大肠杆菌、LB液体培养基70ml、分装2支大试管5ml/支、剩余60ml装入250ml 的三角瓶;

2.器材722型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摇床、无菌试管、无菌吸管等;

四、实验内容

编号→接种→培养→比浊测定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测定OD值时,要求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测定

2.严格控制培养时间

实验十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测定的方法;

2.了解水源水的平板菌落计数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应用平板计数技术测定水中细菌总数;由于水中细菌种类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计算出来的水中细菌总数仅是一种近似值;目前一般是采用普通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三、试剂与器材

1.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灭菌水

2.器材灭菌三角瓶,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灭菌试管等;

四、实验内容

1.水样的采取

2.细菌总数测定

3.菌落计数方法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注意全过程防止染菌

实验十一细菌细胞的生化反应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各种细菌由于具有不同的酶系统,致使它们能利用不同的底物,或虽然可以利用相同的底物,却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细菌;

糖发酵是最常用的生化反应,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中;不同的细菌在糖的分解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并产生酸性物质如乳酸、丙酸、醋酸等和气体如二氧化碳、氢、甲烷等,而有些细菌只产生酸不产生气体;例如大肠杆菌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普通变形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但不能分解乳糖;酸的产生可利用指示剂来判断;在培养基中加入溴甲酚紫pH5.2为黄

色,pH6.8为紫色,当发酵产酸时,使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气体的产生可由发酵试管中倒置的德汉氏小管中有无气泡的出现来验证.

三、试剂与器材

1.材料大肠杆菌、普通变性杆菌、产气杆菌、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2.试剂甲基红试剂、40%KOH、5%a一萘酚、乙醚、吲哚试剂;

3.实验器材德汉氏小管、试管、接种环、恒温培养箱;

四、实验内容

培养基配制→编号→试管→接种→培养→观察结果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照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

2.观察结果时要注意滴加药量及反应时间;

实验十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分离、纯化噬菌体的原理和方法

2.观察噬菌斑的形态和大小

3.掌握噬菌体效价测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噬菌体是细菌的专性寄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细菌存在的地方,均可以发现其特异性的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进行复制和增殖,最终导致细菌细胞裂解,噬菌体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可以进一步侵染细菌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噬菌体可以使浑浊的菌悬液变为澄清;在长有宿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噬菌体可以裂解细菌形成透明的空斑,即噬菌斑,一个噬菌体产生一个噬菌斑,因此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对噬菌体进行分离和效价的测定;

噬菌体的效价是指噬菌体的浓度,即一毫升培养液中所含有的噬菌体数量;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多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底层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再倒入含有宿主细菌和一定稀释度噬菌体的半固体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噬菌斑的数量;

三、试剂与器材

1.材料大肠杆菌、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含有琼脂0.5%,试管分装,每管3~5m1、三倍浓缩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2.器材培养皿、无菌吸管、三角瓶、抽滤瓶、蔡氏细菌滤器、真空泵、阴沟污水;

四、实验内容

噬菌体分离→噬菌体纯化→效价测定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噬菌体时要注意细菌滤器的型号;

2.纯化噬菌体时要注意形态、大小;

3.效价测定时要注意双层琼脂平板法的使用技巧;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是一种用于研究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繁殖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的重要技术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1、固体培养基培养法 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液中加入凝固剂,使培养基成为凝固状态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防止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流失,同时也可以使微生物在固体表面生长繁殖,方便观察和检测。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培养。 2、液体培养基培养法 液体培养基是一种不添加凝固剂的培养基,使培养基呈液体状态。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在培养液中自由悬浮生长繁殖,可以充分接触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液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微生物培养,如发酵工业中制备各种发酵产品。 3、半固体培养基培养法 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使培养基成为半凝

固状态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可以固定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同时也可以使微生物在半固体表面生长繁殖。半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和生长情况。 4、厌氧培养法 有些微生物需要在无氧或低氧分压条件下生长繁殖,因此需要采用厌氧培养法。厌氧培养法一般采用密闭容器或厌氧手套箱中进行,可以提供无氧或低氧环境。在厌氧培养法中,需要使用专门的厌氧培养基和厌氧菌株,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5、富集培养法 富集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高浓度微生物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特殊成分,如高浓度营养物质、抑制剂等,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和浓度。富集培养法一般用于从自然界或工业生产中分离特定种类的微生物。 微生物培养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还需要注意无菌操作、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细节,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实验目的:学习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习接种方法;学习常用的分离、纯化菌种的方法。 一、接种 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 在实验室用得最多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由于接种要求或方法的不同,接种针的针尖部常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刀形、耙形等之分。有时滴管、吸管也可作为接种工具进行液体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要将菌液均匀涂布时,需要用到涂布棒。(图1) 图1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7)注射接种该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将待接的微生物转接至活的生物体内,如人或其它动物中,常见的疫苗预防接种,就是用注射接种,接入人体,来预防某些疾病。 8)活体接种活体接种是专门用于培养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因为病毒必须接种于活的生物体内才能生长繁殖。所用的活体可以是整个动物;也可以是某个离体活组织,例如猴肾等;也可以是发育的鸡胚。接种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喂养。 2、无菌操作 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如接种针和吸管等)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如样品、菌苔或菌悬液等)于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在实验室检验中的各种接种必须是无菌操作。 实验台面不论是什么材料,一律要求光滑、水平。光滑是便于用消毒剂擦洗;水平是倒琼脂培养基时利于培养皿内平板的厚度保持一致。在实验台上方,空气流动应缓慢,杂菌应尽量减少,其周围杂菌也应越少越好。为此,必须清扫室内,关闭实验室的门窗,并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处理,尽可能地减少杂菌的数量。 空气中的杂菌在气流小的情况下,随着灰尘落下,所以接种时,打开培养皿的时间应尽量短。用于接种的器具必须经干热或火焰等灭菌。接种环的火焰灭菌方法:通常接种环在火焰上充分烧红(接种柄,一边转动一边慢慢地来回通过火焰三次),冷却,先接触一下培养基,待接种环冷却到室温后,方可用它来挑取含菌材料或菌体,迅速地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图2)然后,将接种环从柄部至环端逐渐通过火焰灭菌,复原。不要直接烧环,以免残留在接种环上的菌体爆溅而污染空间。平板接种时,通常把平板的面倾斜,把培养皿的盖打开一小部分进行接种。在向培养皿内倒培养基或接种时,试管口或瓶壁外面不要接触底皿边,试管或瓶口应倾斜一下在火焰上通过。

微生物纯培养的方法

一、固体培养基分离 1、稀释倒平板 特点:菌落分离较为均匀,进行微生物计数结果相对准确。但操作相对麻烦,热敏感菌有时易被烫死,而严格好氧菌也可能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 2、涂布平板法 特点:操作相对简单,是较常使用的常规方法。但有时会因涂布不均匀使某些部位的菌落不能分开,进行微生物计数时需对稀释和涂布过程的操作特别注意,否则不易得到准确的结果。 3、平板划线法 特点:操作简单,多用于对已有纯培养的确认和再次分离。 应用:这三种方法可用于所有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的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并且,通过选用适当的选择平板及培养条件,可直接分离各种具有特定生理特征的微生物。和厌氧罐或厌氧手套箱技术结合,这3种方法也可用于获得各种厌氧菌的纯培养。 4、稀释摇管法 特点:稀释倒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但由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观察和挑取都相对困难。 应用:在缺乏专业的厌氧操作设备的情况下对严格厌氧菌进行分离和观察。 二、液体培养基分离 1、稀释法 特点:工作量大,是否获得纯培养需依靠统计学的推测。 应用:不能或不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进行纯培养分离或数量统计。 2、富集培养 特点:一般不能直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在通过富集培养使原本在自然环境中占少数的微生物的数量大大提高后,需再通过平板法进行相应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和检测。 应用: (1)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生长要求,按照意愿从自然界中对这种微生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分离; (2)分离培养出由科学家设计的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微生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三、显微操作 单细胞(孢子)挑取 特点:分离过程直观,可靠,但对仪器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多限于高度专业化的科学研究。而挑取的微生物单细胞或孢子需经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培养后才能获得其纯培养物。 应用:从样品中直接分离所需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获得其纯培养。

微生物培养方法

实验目的:学习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习接种方法;学习常用的分离、纯化菌种的方法。 一、接种 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 在实验室用得最多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由于接种要求或方法的不同,接种针的针尖部常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刀形、耙形等之分。有时滴管、吸管也可作为接种工具进行液体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要将菌液均匀涂布时,需要用到涂布棒。(图1) 图1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培养微生物是研究微生物生长、代谢和适应环境的重要实验手段。培养微生物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的微生物细胞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鉴定和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种。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1. 固体培养基法 固体培养基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固体培养基由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或琼脂糖制成,将培养基煮沸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凝后接种微生物菌液。接种后,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菌落生长。 2. 液体培养基法 液体培养基法适合需要大量微生物菌液的情况。液体培养基中也含有营养物质,但没有琼脂固化剂。将液体培养基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后,接种微生物菌液。接种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混合方式,如悬浮接种、循环接种等。封闭容器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得到大量的微生物菌液。 3. 光合细菌的光合培养法 光合细菌可以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这种微生物的培养需要提供光照条件。光合细菌的培养一般使用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将光合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后,将培养瓶置于弱光或适量光照射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光合细菌的生长。

4. 原生动物的共培养法与愈伤组织培养法 一些微生物,如原生动物和真菌,需要与其它生物一同培养才能获得充分的生长和繁殖。原生动物的共培养法和愈伤组织培养法是常见的方法之一。原生动物的共培养法是将原生动物与其细胞或宿主一同培养,使其获得营养和生长条件。愈伤组织培养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到含有植物细胞的培养基中,使其与细胞一同生长并进行相互作用。 5. 连续培养法 连续培养法是一种将培养基和微生物一起连续供应的方法。在连续培养中,培养基通过流动循环系统不断供应新的培养基,同时将已经生长的微生物从培养系统中排除。这种方法可以使微生物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下,适合于长时间培养和获得大量微生物的需求。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如厌氧培养法、微滴培养法、凝胶微滴培养法等。这些方法在特定的研究领域或实验条件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基础实验技术之一。通过培养,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微生物细胞进行研究、分析和应用。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采用不同的方式,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1. 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是微生物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微生物的需求,培养基可以分为无菌培养基、常规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富集培养基等。其中,常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等。选择性培养基则是通过添加抑制菌生长的抗生素、染色剂或物理因素等来选育特定菌株。富集培养基则可利用微生物对特定营养物质的利用来富集目标微生物。 2. 纯化菌落的扩散法 菌落是可见的微生物单个细胞的集合体,纯化菌落是为了获得纯种菌株而将菌落中细胞的杂交菌分离出来。纯化菌落法包括扩散法和悬滴法等。扩散法是将含有微生物菌落的固体培养基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利用铁环或微量移液器挑取菌落,接种到新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单菌落的培养。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微生物的纯化,适用于培养不同的微生物菌株。 3. 液体培养法 液体培养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大量培养。该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养分和大量的微生物细胞,适用于许多微生物种类的培养。液体培养法通常使

用培养瓶或培养皿,将液体培养基倒入容器中,然后接种微生物菌株。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摇床或旋转培养器等设备,提供适当的温度、养分和氧气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 固体培养法 固体培养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如琼脂)上进行培养。它可以提供微生物在固体表面的菌落形态和特性,适用于微生物的纯化、鉴定和保存等。固体培养法通常使用琼脂培养基,将培养基熔化后倒入培养皿中,然后将微生物接种到表面。在培养过程中,可以调节温度、时间和培养基的成分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菌落形成。 5. 微生物保存 为了长期保存微生物,可以采用冷冻法、冻干法和液氮冷冻保存法等。冷冻法是将微生物培养物加入保护液(如甘油溶液)中,经过鉴定并制作冷冻备品后,以低温冷冻保存。冻干法是利用真空干燥装置将微生物培养物冻干后密封保存。液氮冷冻保存法则是将微生物培养物冷冻在液氮中,以极低的温度保存,可长期保存。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很多种类,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充分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可以为微生物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有机体,可以生存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以及人体等。微生物可以进行代谢活动,从而产生各种 有用的生化物质,如酶、抗生素等。因此,微生物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代谢产物,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分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式。液体培养 可以提供适当的氧气和养分,以促进微生物的增殖和代谢。常用 的液体培养基包括复合营养液、肉汤液等。固体培养可以提供一 个有机体生长的固体基质。固体培养基往往用琼脂或琼脂糖来制备。固体培养的优点是可以观察微生物的外形,也便于进行微生 物的分离和鉴定。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生产微生物的最佳生长条件。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氧气。不同的微生物对养分和氧 气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需要对不同微生 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找到最佳的培养条件。 微生物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医药领域,微生物可以用来制备抗 生素、疫苗等生物制品。在农业领域,微生物可以用来制备农药、

土壤改良剂等。在食品工业领域,微生物可以用来制造醋、咖啡、酸奶等食品。此外,微生物也可以用于环保领域,例如用微生物 处理废水、废气等。 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有时也会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例如, 酒精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酒精和乙醛等物质,如果过量饮 用酒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微生物的应用过程中,需 要考虑代谢产物是否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总之,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是一个广阔的领域。通过对微生物 的研究,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微生物应用技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1.分批培养(batchculture)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培养,最后一次收获,谓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中,培养基一次加入,不予补充,不再更换。由于营养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对数生长期不能长期维持。 2.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在培养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排出部分培养物(包括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保持长时间生长状态的一种培养方式。主要有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两类。恒浊连续培养通过不断调节流速,使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因而可不断提供具有一定生理状态的细胞,并可得到以最高生长速率进行生长的培养物。恒化连续培养通过控制恒定的流速使营养物浓度基本恒定,从而使微生物保持恒定的生长速率。用不同浓度的限制性营养物进行恒化培养,可得到不同生长速率的培养物。 3.半连续培养(semi-continuous culture)在发酵罐中的一部分发酵液保留下来作为菌种液,放出其余部分进入提练加工工序,在剩余的培养液中加满新的未接种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如此反复,谓之半连续培养。 4.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补料分批培养又称半分批培养,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液,但不取出培养物。待培养到适当时期,将其从反应器中放出,从中提取目的生成物(菌体或代谢产物)。若放出大部分培养物后,继续进行补料培养,如此反复进行,则称为重复补料分批培养(repeated fed-batch culture)。与传统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点在于使发酵系统中的基质浓度维持在低水平,这有以下优点:①可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以减轻供氧矛盾;②避免有毒代谢物的抑菌作用;③大为减少了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的接种的次数。与连续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培养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故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同步培养能使培养的微生物处于较一致的,生长发育在同一阶段上的培养方法叫同步培养法。利用同步培养法控制细胞的生长,使它们处于同一生长阶段,所有细胞都能同时分裂,这种生长方式叫同步生长(图3—4)。用同步培养法得到的培养物叫同步培养物(synchronous culture)。这样,群体和个体行为一致,即可用研究群体的方法来研究个体水平上的问题。由于同步群体的个体差异,同步生长往往最多维持2个~3个世代,然后又逐步变为随机生长。

微生物培养技术3篇

微生物培养技术 第一篇:微生物培养技术的概述 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微观生物。由于它们生长速度快、数量多,因此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至关重要。而微生物培养技术则是获取和制备微生物的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方法、培养基、培养条件以及操作步骤等。 一、基本概念 微生物培养是指将微生物放置在适当的培养基上,通过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能够生长和繁殖的过程。培养技术通常被应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学、药学、化学工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 二、培养方法 按照培养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微生物培养分为无菌培养和无需无菌培养两种。 1、无菌培养 无菌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例如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消除培养器具中的微生物。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进行纯种分离的实验与生产。 2、无需无菌培养 无需无菌培养方法则是指在不采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这种方法适用于少量微生物培养和一些实验的需要。 三、培养基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提供和支持。培养基的选择与微生物种类、培养条件、培养目的等有关。基本的培养基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等。 四、培养条件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于培养条件的要求也不同,但是基 本的培养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氧气:有些微生物需要氧气才能生长,有些则需要无 氧环境。 2、温度:温度影响微生物生长速度和代谢活动,不同菌 株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3、PH值:微生物对于PH值的适应范围也不同。 4、营养物质:微生物培养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以及其他元素等。 五、操作步骤 微生物培养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2、准备培养器具并进行消毒。 3、加入适当的微生物接种量。 4、放置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培养。 5、对于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培养时间和方法。 六、总结 微生物培养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前,需要对于微生物的特性以及培养的目的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以确保培养的成功。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是指通过合适的基质、培养条件和方法,以及恰当的培养容器,将微生物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使其在人工环境下繁殖和生长,以满足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的需要。微生物培养方法的选择与微生物的性质有关,包括生理和形态特征、营养来源、气体要求、温度、pH值等。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有液体培养、固体培养、扩散培养、暂时培养和微生物保存等。 液体培养是指将培养基和待培养微生物接种于培养容器中,并进行摇床培养加以促进其繁殖。液体培养广泛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大量斜坡以及学习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特性。液体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依据培养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固体培养是将微生物和培养基混合均匀后,倾倒在含有沉淀剂的培养容器中,培养容器在固化前,适当摇晃以均匀分布培养基。固体培养适用于分离纯化菌株和观察菌落形态及颜色变化。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培养基。琼脂是一种提取自海藻的胶质物质,它能够在适当温度下形成透明、坚硬和有弹性的凝胶,为微生物提供一个适于繁殖生长的环境。 扩散培养是将实验用的液体培养基加入琼脂培养基中,在固化前将液体培养基轻轻摇晃以均匀分散,待琼脂培养基凝胶固化后,液体培养基只能通过恒温箱中的小孔扩散到培养基上。扩散培养适用于需供氧微生物的培养,同时又避免了氧和有机物的过量供给,是一种相对较为精细的培养方法。

暂时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在较为理想的培养基上,借助于其中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促使微生物生长,但没有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或保存。它适用于需要短期观察和分析微生物的特点和功能的实验。 微生物保存是将微生物接种于含有特定物质(保护剂)的培养基上,配制成液体或固体样品,并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使微生物经过预处理后,进入休眠状态,长期保存以备后用。常见的微生物保存方法有冷冻保存法、低温保存法和干燥保存法。 冷冻保存是指将微生物接种于含有保护剂的培养基中,制成液体样品,经过短暂培养后,在恒温箱中真空冷冻干燥装置中进行冷冻保存。低温(-20~-80)保存是指将微生物接种于含有保护剂的固体培养基中,形成冷冻存储物,通过低温冷冻来保存。干燥保存法是指将微生物接种于含有保护剂的固体培养基中,通过干燥法或干燥机器,将微生物培养物干燥成粉末状,经过一定保护条件后,保存在恒温环境中。 总而言之,微生物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固体培养、扩散培养、暂时培养和微生物保存等。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和条件,可以有效地分离和培养出目标微生物,为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微生物的培养原理与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原理与应用 1. 培养基的种类和组成 微生物的培养是指将微生物放置在适宜的条件下,提供适当的培养基,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种类和组成的培养基,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 •固体培养基:含有琼脂或者明胶等固体凝胶物质,用于生长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等微生物。 •液体培养基:不含固体凝胶物质,用于生长革兰氏阴性菌、微生物液体培养等。 •富营养培养基:提供丰富的碳源、氮源等基本营养物质,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选择性培养基:添加特定的抑制剂或选择性抗生素,可以选择或抑制特定类型的微生物。 •差异性培养基:添加特定指示剂,可以根据微生物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进行区分和鉴定。 2. 微生物培养的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对培养条件的控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适宜的微生物培养条件包括: •pH值: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不同,一般在6-8之间为适宜。 •温度: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常见的温度范围是20-40摄氏度。 •氧气需求:有些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被称为好氧微生物;而有些微生物不能使用氧气进行呼吸,被称为厌氧微生物。 •营养物质:微生物需要合适的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矿质盐等。 3. 微生物培养的步骤 微生物的培养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以确保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和繁殖。 典型的微生物培养步骤包括:

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 基。 2.准备培养基:按照培养基的配方,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 3.消毒和灭菌:将培养基加热到适当温度,以消除其中的细菌和病毒。 4.接种微生物:将待培养的微生物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中,可以通过注射、 划线等方式进行接种。 5.培养条件控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气 条件下进行培养。 6.观察和记录:定期观察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的观 察结果。 7.子培养:在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子培养,以保存和维 持微生物的纯度和活力。 4. 微生物培养的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在科研和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微生物培养应用包括: •生物制药:通过大规模培养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生产各类药物、酶、抗体等生物制品。 •工业发酵:利用微生物进行工业发酵生产,如乳制品、酒精、醋酸等。 •环境监测:通过培养微生物,可以对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检测和监测。 •食品工业:微生物培养在食品工业中用于发酵食品的生产,如酸奶、豆豉等。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产物、进行微生物的遗传转化等。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培养原理和应用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通过合适 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应用于生物制药、工业发酵、环境监测、食品工业等领域。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步骤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步骤 微生物培养所培养的微生物通常是病菌、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属于生物培养的一种。 微生物培养步骤: 1.配置不同浓度的营养液稀释液:取营养液1ml溶于9ml无菌水中,振荡5min配成10%的溶液. 2.将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用吸管从此溶液中吸取1ml加入到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0.01%等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3.将试管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左手拿试管,右手托培养皿(仅露一条小缝,且靠近灯焰).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在各培养皿上标上浓度. 4.将有细菌生长的样品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用接种环挑取菌落上的少量菌体加入10%的营养液中.把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再次取样加入盛1%的营养液的培养皿(仅露一条小缝,且靠近灯焰)中.重复这个操作,将各浓度的营养液接上种. 5.轻轻摇匀接上种的培养皿,置于恒温箱内37摄氏度保存,3天后就有菌落出现. 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条件: 1、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微生物的生长,除了受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外,还受到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很多,简要介绍如下。

1) 营养物浓度 细菌的生长率与营养物的浓度有关:μ=μmax C/(K+C) ,营养物浓度与生长率的关系曲线是典型的双曲线。 K值是细菌生长的很基本的特性常数。它的数值很小,表明细菌所需要的营养浓度非常之低,所以在自然界中,它们到处生长。然而营养太低时,细菌生长就会遇到困难,甚至还会死亡。这是因为除了生长需要能量以外,细菌还需要能量来维持它的生存。这种能量称为维持能。另一方面,随着营养物浓度的增加,生长率愈接近最大值。 2)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已的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在生长温度三基点内,微生物都能生长,但生长速率不一样。微生物只有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才最快,代时最短。超过最低生长温度,微生物不会生长,温度太低,甚至会死亡。超过最高生长温度,微生物也要停止生长,温度过高。也会死亡。一般情况下,每种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三基点是恒定的。但也常受其它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根据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三个类型: a.嗜冷微生物:其是适生长温度多数在-10℃-20℃之间 b.中温微生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一般在20℃-45℃之间 3)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进行生长的必要条件。芽孢、孢子萌发,首先需要水分。微生物是不能脱离水而生存的。但是微生物只能在水溶液中生长,而不能生活在纯水中。各种微生物在不能生长发育的水分活性范围内,均具有狭小的适当的水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①按状态分液体培养基:液体状态基质 固体培养基:固体状态基质 琼脂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加入凝固剂琼脂。(最常用) ②按功能分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③组成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还需要满足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将PH调至酸性 培养细菌时,将PH值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条件 2°无菌技术 (1)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 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消毒方法①煮沸消毒法;②巴士消毒法; ③化学药剂消毒;(④还有紫外线和化学药物等) (2)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 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接种工具灭菌);②干热灭菌; ③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灭菌)。 3°制备牛肉膏蛋白 胨固体培养基 (1)灭菌放入高压灭菌锅,后放入干热灭菌箱 (2)倒平板在酒精灯火焰附近 ①估计培养基温度不烫手 ②使锥形瓶口通过火焰防止瓶口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③冷凝后,将平板倒置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利于水分更好蒸发 ④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 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 不能,微生物可能在皿盖和盖底的培养基上滋生。 4°微生物接种方法 (1)平板划线法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群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 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5°保存方法 (1)短期保存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放入4℃的冰箱保藏 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2)长期保存甘油管藏,将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

微生物培养的方法

微生物培养的方法 微生物培养是指将目标微生物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进行繁殖和增殖的过程。微生物培养的方法主要包括无菌技术、选择培养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等。 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的基础,它能够保证培养过程的纯度和可靠性。在无菌操作中,使用无菌仪器、材料和条件,严格控制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源,避免外源微生物的干扰。无菌技术的常见方法包括灭菌、消毒和采样处理等。 选择培养基是微生物培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提供了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环境。根据微生物的营养特性和生长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可以分为肉汤基础培养基、植物基础培养基和合成基础培养基等类型,其中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是肉汤基础培养基。另外,还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特异需求,添加特定的添加剂,如抗生素、色素等。 液体培养是一种将微生物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方法。在液体培养中,微生物以悬浮状态或沉淀状态存在于培养基中,通过搅拌和通气等手段,使液体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均匀分布和充分供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液体培养的常见装置包括培养瓶、摇床和发酵罐等。 固体培养是将微生物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一种培养方法。固体培养基通常是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琼脂或琼脂糖等凝胶物质制成的。通过固化后,微生物能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可见的菌落或菌斑。固体培养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微生物混合

物、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特性,以及保存和长期储存微生物。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值得提一下。例如,动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培养基中的各种生长因子和适宜温度、光照条件等,培养和繁殖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这种培养方法广泛应用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植物遗传学和病毒学等领域。此外,共培养法是指通过将两种或多种互补的微生物共同培养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合成特定的代谢产物或提供共同的营养需求。 总之,微生物培养是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可以高效地培养和繁殖出目标微生物,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合理设计培养条件,确保培养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