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诊治思路

疑难病诊治思路

中医学对疑难病症的辨治,有其自己优势,只需能充足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收治了大批疑难病症,见效优秀。现联合近几年来在临床

实践中收治的疑难病症,选择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脊髓空洞症、克隆病、雷诺氏综合征,将自己的诊治思路介绍给大家。同时也希

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成效,能与大家互相沟通,共同提升,为繁华

中医药学术做点贡献。

1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以先本性发育异样惹起者为常见,其进展迟缓,

属于脊髓退行性病变,也有少量因脊柱内肿瘤惹起的为后本性脊髓空洞症。它与中医的痿证相近似,以肌肉消瘦,肢体无力,麻木,痛觉温觉减退为主证。属先本性者,又可见脊柱、肋骨侧弯。其病机当责之肾虚精华损失,骨髓空虚;肝虚藏血失态,筋失所养;脾虚运化无能,精微不达四肢,致使骨痿、筋弛、肉陷。根

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治则,以补虚为主。此中四肢痿软,腰脊酸痹,骨节肿大,肌肉萎陷,皮肤麻痹不仁,痛觉温觉反响

愚钝或消逝,形寒怯冷,四末不温,神态疲倦,甚则舌肌瘦弱而薄,吞咽困难,大便溏薄,语言不清,并可见小溲不利或失禁,

舌淡、苔薄白,脉纤弱不鼓指者为脾肾阳虚。治宜补脾温肾,方

1/10

选右归丸合十全大补丸或四斤丸。如证见四肢痿软,腰膝酸软,

肌肉瘦削,肌肤甲错,两手拘急如鹰爪状,指甲枯瘠,痛觉温觉

反响消逝或愚钝,大便 3~5 日一行,小溲不利或失禁,舌边尖红

或正红,脉细弦者为肝肾阴虚。法当滋肾补肝,方用左归丸。阴

虚有火,舌红少苔者,予虎潜丸。阴虚及阳者,右归饮进出。不论

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均宜从脏器疗法思路出发,如阳弱者,加牛

脊髓甘温补中,填补骨髓;阴虚者参入甘寒的猪脊髓以入督脉,

补精华。二者均作以形补形之用。

例 1:龚某,男, 19 岁。1997 年 8 月 23 日初诊。患者父亲

代诉:乃母素体孱弱多病,怀妊八月早产,以米浆、牛乳饲养,襁

褓经常发热、吐乳、便泻。两周岁始能着地站立,又越半载才

能移步迟缓行走,但易倾倒。 1997 年初夏,始则肢体痛苦,渐至

四肢无力、震颤、步履踉跄,常在吃粥或倒开水时因泼出碗外而

烫伤。经安徽省人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作核磁共振、脊柱 X 线摄片检查后,均诊疗为先本性脊髓空洞症,治疗后一度好转,

但 4 个月后,病情加重,来我院求治。诊见:形体瘦弱,面色萎

黄,毛发稀少,肢体痿软麻痹,脊柱侧弯,两手鱼际瘪陷,十指

屈曲畸形,腰酸膝软,四肢肌肉瘦削,足不任身,搀扶时仅能略

行二三步,语言謇涩,胃呆少纳,口燥咽干,渴不多饮,大便干,

小溲失禁,脉细数少力,舌体瘦弱,仅及常人舌体 2/3 ,且倾斜于左,舌红、舌畔紫黯、尖绛、苔净。痿证也。拟从肝脾肾足三

2/10

阴论治,仿虎潜丸合左归饮意立方。处方:肥知母、炒黄柏各6g ,

炙龟版 12g ,大熟地(砂仁 2g ,拌)、怀山药、云茯苓各 15g ,甘

枸杞、山萸肉、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0g ,潞党参20g ,牛胫骨30g 。另用猪脊髓 30g ,煎汤代水。 15 剂。 9 月 8 日复诊:口燥已润,大便渐畅,舌尖由绛转红,且见薄白苔。刻下火象已

泯,若续有进展,可望起色。前面去知母、黄柏,加黄芪 15g ,当归

身 6g ,炙甘草 3g。 3 剂。另,紫河车粉 180g,每天 3 次,每次 2g ,淡盐汤送服。 10 月 11 日三诊时面色转红润,扶助能行走十数步,

并能单独站立,胃纳亦增,惟十指仍曲折畸形,四肢

肌肉依旧瘦削,语言不清。查肢体麻痹未减,昔贤谓“木属湿痰

死血”,且舌畔仍紫黯,血瘀之象明显。于是复诊方中去活血力衰

的赤芍,加功专搜逐血积的地鳖虫 3g ,及通经络的炙地龙 10g ,续

服 30 剂。 12 月 15 日四诊:前议足三阴经为病,迭进参、芪、山药

以健性情,龟版、熟地、枸杞、紫河车以滋肾填精。且龟版

善通任脉,紫河车亦血肉有情之品,取“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意。白芍、山茱萸入肝,酸收敛阴;当归补血汤益气养血,芍药

甘草汤酸甘化阴以柔筋解挛。猪脊髓通督脉,补脊髓;再以牛胫

骨代虎胫骨,参入牛膝下行走筋骨,地鳖虫下瘀破坚攻逐血积,

地龙通经络。服药后尚合病机,体重增添 4 5kg 。近 1 周来,已能

扶杖行走,右手拇食二指渐能伸展,惟舌体仍瘦弱,左歪,语

謇。用三诊方加九节菖蒲、远志肉各 10g ,藉以祛痰开窍。 30 剂。

3/10

五诊加白芥子10g 以通行经络,遍走皮内膜外,搜剔内外痰结,

服 30 剂后,能弃杖漫步行走,两手拇食二指基本能挺直,右手

中指亦渐能动弹,并能自理生活。惜乎左右手无名、小指及左中

指仍畸形,且舌体依旧瘦弱倾斜,吐词不清。今后患者因已服汤

药 100 余剂,病情已不再进展,遂自动停药。

按:脊髓空洞症的症状表现,近似于中医的痿证。二者均以

肌肉瘦削,肢体痿软无力为主证。《素问·痿论》指出:“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性情热,则胃干而渴,肌

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

痿。”两千年前,古代医家已知骨枯髓减是致痿的要素之一,这较之现代医学“脊髓空洞症”病名的提出,何其相像乃尔!

龚姓患者,一伤于病母,再伤于早产,天生由此不足。出生

后饲养不周,时而发热、呕吐、便泻,致使后天又虚,无怪乎两周岁始能着地站立。17 岁前,尚能漫步行走。17 岁初夏,因上学途中遭雨,周身淋湿,当晚恶寒发热,肢体痛苦,逐渐发展到

足不任身,行走维艰。发病 17 个月后邀余诊治,从其症状表现看来,乃肾、脾、肝足三阴经病变,一派精血不足,阴虚火旺之

象。《丹溪心法·痿·附录》云:“痿之不足,乃阴血也。”《景岳全书·痿论》指出:“元气败伤,则精虚不可以浇灌,血虚不可以营养者,亦许多矣。”朱张二氏之论,酷似为本例病机写照,于是用丹溪虎

潜丸、景岳左归饮复方为治,再以猪脊髓以形补形,复诊时加当

归补血汤除补血外,用黄芪还有双方面含意:一补后天之气,一

取生气于精。通观本例病机,气血阴精不足为本,火旺、痰浊、

血瘀为标,在治疗全过程中,一直标本兼备,终于病情有起色。

2克隆病

克隆病,是病因还没有明确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常见于末段回肠与周边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

可受累,常呈节段散布,预后不良。它近似于中医学的腹痛、泄泻、症瘕。本病常因感寒、饮食不节及劳苦而发,其病机为寒湿夹积,大肠传导受阻。证见右少腹连脐周甚至满腹挛痛,拒按,按之可涉及症块,肠鸣漉漉,大便溏泻,或夹赤白冻腻,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略缓,部分病例可见恶寒发热,脉沉细,舌正红或

舌尖红、苔白腻。治法从“公则不痛”,“通因通用”之意,取温下法,选千金温脾汤。腹痛甚者,加煨白芍;濡泄加赤苓、猪苓、苡仁;有赤冻者,加赤芍;里急后重者,加木香,甚则再加槟榔。

例 2:许某,女, 30 岁。2006 年 4 月 18 日初诊。患腹痛便

泻 2 年多,多方治疗,成效不明显。后转入江苏省人民医院,经确诊为克隆病(Crohn )。已多次用过柳氮磺胺吡啶及大剂量泼尼松,疗效依旧缺如。会诊后建议,偏向于以不手术为好。在医治

无进展后,患者无奈回家。后经病友介绍邀我诊治。诊见:面色

萎黄,形瘦,怯冷,四末不温,喜温恶凉,全腹挛痛,偏右益甚,

5/10

难过莫可名状,痛点拒按,触之有小块,大若鸡卵,痛甚则如厕,

日必泄泻 20 余次,或濡泄,里急后重,口中和,舌畔红、苔白腻,

脉沉紧。病经两载于兹,想系寒湿夹积,隔绝曲肠之分。正虚邪实

之际,不去其邪,必然养痈贻患。与其束手待毙,不如背

城一决。仿千金温脾汤,处方:淡附片、煨木香各 6g ,潞党参 15g ,当归、猪苓、苍术、赤石脂(布包)、白术各10g ,锦纹大黄(后入) 5g,淡干姜、炙甘草、上油桂、川雅连、小茴香各 3g ,西砂仁(后入) 4g,赤茯苓、煨白芍各 30g 。7 剂。 4 月 25 日复诊:前议

寒湿盘肠,食滞于中,寒积相搏,气血瘀阻,滞留不通

而痛;且寒主收引,是以全腹拘急挛痛。前仿温脾汤意立方,寒

积得以出门,服药 1 周,大便虽仍溏薄而日仅三五行,以前日1

行,腹痛已减什八,且不拒按,惟后重未除,气滞故耳!前面去

当归、赤石脂,加花槟榔6g ,焦山楂、焦六曲各12g ,薏苡仁

30g 。9 剂。5 月 4 日三诊:大便已成形,日一二行,腹痛十去其

九,原症块已消逝,后重亦除。复诊方去槟榔、赤苓、猪苓,加

怀山药 12g。30 剂。6 月 10 日四诊: 1 月来症情颇安,大便仍成

形,日二行,右少腹偶有微痛,面色渐转红润,体重增添 6kg 。自述

已康复,并往徐州某煤矿上班。此次来诊,意在根绝病根云。拟丸方

图之。处方:淡附片、怀山药、焦山楂、焦六曲各 100g,淡干姜、

煨木香各 60g ,潞党参、煨白芍、薏苡仁各 150g ,小茴香、西砂仁、肉桂、炙甘草、川雅连各 50g ,诃子肉、锦纹大黄

6/10

各 80g 。上药研极细末,水泛为丸,每天 3 次,每次 6g 。至 10月 12 日来诊云,近 4 月来,腹痛迄未一作,大便成形,日一二

行,眠食悉若常人,自觉无不适。仍予四诊丸方持续服用,以资

稳固疗效,并嘱前去江苏省人民医院复查。

按:《素问·举痛论》云:“冷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不

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据许姓患者脉证所见,显系寒湿与食交阻成积,气血阻滞不通而痛泻作。本

着“通因通用”的原则,以及“寒者热之”,“坚者削之”,“留者攻之” 与“虚则补之”的治则,采用有温补脾阳,攻逐寒积的温脾汤为主方,加肉桂、小茴香加强温阳散寒之力;加白芍又成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止痛,加木香及复诊方顶用槟榔调气以除后重;再用砂仁

和胃,黄连厚肠,赤、猪苓淡渗利湿以治濡泄。考虑到患者罹病

两载余,形体羸瘦,诚恐不任攻伐,于是大黄除用小量外,又增

入一味涩肠的赤石脂,这样通涩并行,不致攻陷伤正。

3雷诺氏综合征

雷诺氏综合征,现代医学归属于四周血管疾病,常并见结缔病。它近似于中医的痹证,多由感寒而起,郁怒或劳苦后亦可发

作。其临床特点为手指(足趾较少见)皮色苍白,既而发紫、潮

红,以中、食指先同时发白,两手呈对称性,此后再波及无名指、小指,有麻痹僵直感。本病有寒热两型,以寒型居多。其证见四

7/10

肢尾端不温,抚之冰冷,色苍白,偶见淡红色,感寒或遇冷辄发,

入冬则频作而加重,形寒怯冷,神疲备力,脉细,舌正红、苔薄白。法当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味。其热型者,除四肢尾

端发凉、色白外,指、趾端可见红肿灼痛,甚则发生溃疡以致坏疽,神态疲倦,多汗出,脉细数,舌红、苔黄腻。治宜清化湿热,方选

四妙丸合四妙勇安汤。溃疡处用大黄油纱布外服。

例 3:魏某,女, 28 岁。 2000 年 12 月 16 日初诊。职司捕

捞,终年入水营生,其为寒湿外束久矣。客岁早春大产,甫满月即

入水劳作,未及 1 月,先是日晡形寒,胃呆少纳,继之四末欠温且麻,两手中指肤色苍白,入夏渐安,至暮秋肢凉又现,入冬

后两手中食二指俱见苍白,渐至无名指及小指冰冷苍白,麻痹且痛,足趾亦显苍白。胸痞,心悸,胃纳欠馨,神态疲倦,脉沉细,舌淡晦、苔白腻。迄今频频发生,病情有增无已。痹证之属也,

法当温经益气以扶正,散寒活血以祛邪。仿阳和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进出。处方:黄芪 30g ,鹿角霜、片姜黄、怀牛膝、白芥子、黄

郁金、炙地龙各 10g,大熟地(砂仁 3g ,拌)赤芍、白芍、川桂枝

各 15g ,淡附片 6g ,淡干姜 5g ,生麻黄 3g 。14 剂。 12 月

30日复诊:病已近两载,正已虚,邪犹实,予扶正祛邪并进之剂,

症情平平,皆缘寒湿之邪伤阳已久,刻下又值严冬寒盛之际,似

宜再大其制,以观后来。前面去附片,加川草乌(先煎半小时)

各 4g,地鳖虫 3g 。原方中鹿角霜改用鹿角胶10g ,川桂枝加至

8/10

18g ,熟地黄加至20g 。14 剂。嘱不接触冷水,不用电冰箱,注

意保暖,畅畅怀抱,入暮时饮参茸酒100ml ,每周服羊汤一次。

2001 年 1 月 13 日三诊:日来普降大雪,天气寒冷,而症情尚稳固,四末虽欠温而不甚凉,且不畏寒,麻痛之势亦减,胃纳渐增。药

既应手,不便更章。原方续进 10 剂。今后病势日有好转,续

服 12 月 30 日方 20 剂。至 2 月中旬,指趾均已转暖,且天气亦渐升温,遂停服汤药。嘱每天 3 次,每次服十全大补丸 6g,晚饮参茸酒10ml 。并嘱 10 月复诊。 10 月 5 日复诊:主诉:病情很

稳固,无任何不适。拟丸药作预防用。处方:黄芪、龟鹿二仙胶、大熟地各 200g ,淡附片 120g ,肉桂心 80g ,白芥子 100g ,全当归、仙灵脾、赤芍、白芍、片姜黄、怀牛膝、制香附、炙地龙各

150g ,生麻黄 50g。上药研末为丸,早晚各服 6g,冬至后正午加服6g,仍嘱御寒保暖。

按:雷诺氏综合征均有感寒病因,本患者常年入水劳作,加

之产后气血亏虚,寒湿乘虚袭入络隧,始则气血运转不畅,继之

气滞血瘀,脉络闭阻,阳气不可以布达四末,致使指趾苍白冰冷。

阳和汤乃《外科全生集》方,本为阴疽、脱疽、瘰疬、流注等阴

证而设,有温阳散寒之功。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由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为君药,原用以治“外证身体不仁”之血痹,有利气温阳,活血通痹之功。再加姜黄上行,入上肢活血;牛膝擅长下行,入下肢活血。服药 1 月,渐渐奏功。该患者自 2002

9/10

年迄今,每年仅手指小发1~2 次,历时半日即恢复正常,且无形寒怯冷见症。本例发生时期用桂枝,除温阳和营外,且寓有以枝

行肢之意。丸方中则用肉桂益火消阴,与附子配伍应用,有加强

温阳御寒之功。

本文中所波及到的图表、讲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 格式阅读原文。

10/10

医院成立疑难病诊疗中心,解医疗难题

过去,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疑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疑难病通常指的是那些病因不明或诊断困难的疾病,其症状复杂多样,治疗困难,往往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协作和深入探索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水平,许多医院纷纷成立了疑难病诊疗中心。这些中心拥有一支由各个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利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多种诊疗手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医院疑难病诊疗中心能够在短时间内制定出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缩短诊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首先,医院疑难病诊疗中心的成立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在过去,患有疑难病的患者往往需要反复奔波于各个科室之间,进行一次次的检查和排查。这无疑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重大负担。而现在,有了疑难病诊疗中心,患者只需到一个地方就能够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专家们会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降低了心理压力。 其次,疑难病诊疗中心的成立对于培养医疗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医疗团队的协作能力是十分关键的。疑难病诊疗中心将不同学科的医生聚集在一起,通过定期召开专家会诊,交流经验,分享新发现,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医生们可以共同探讨疑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案,形成合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随着疑难病诊疗中心的成立,医学研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疑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建立疑难病诊疗中心,医院可以积极参与相关的研究项目,并与其他医疗机构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不仅促进了医学科研的发展,也为解决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综上所述,医院成立疑难病诊疗中心是解决医疗难题的重要举措。疑难病诊疗中心的成立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就医方式,推动了医疗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医学研究的发展。相信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资源的日益完善,疑难病的诊疗将取得更大的突破,给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疑难、危重病历会诊讨论改进措施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改进措施 1、临床病例讨论是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人的诊断、治疗和临床教学为目的。病例讨论是根据病区的病人情况而定,危重病人可随时进行讨论。 2、凡是入院7天不能确诊的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的病例;涉及重大疑难手术或需再次手术治疗的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3、对于危重患者,各治疗组(或病区)在病房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带领下, 应及时进行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 录病程。在每日全科交接班时,主管医师向科主任汇报病情,进行进一步讨论, 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交班后主管医师及值班医师应立即 落实科内讨论意见,并于病历上记载。 4、节假日或急诊疑难患者应由值班组副主任医师主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5、先科内讨论,以尽快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医务处,以组织全院或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 6、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7、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8、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员、参加讨论人员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入院诊断、病情摘要、讨论目的、参加医师发言的重点内容、结论性意见、主持人记录员双签名。主诊组医师必须将讨论内容认真记录在科室《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记录员签字,经主持人审核后签字。讨论记录的主要内容整理后打印在病历纸上,经主持人签字后,归入病历。

内科主任的疑难杂症诊治与学术研究分享

内科主任的疑难杂症诊治与学术研究分享 作为一名内科主任,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疑难杂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 治方案。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一、疑难杂症的诊断挑战 内科领域常见的疑难杂症包括不明原因发热、慢性疲劳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 病等。这些疾病的诊断十分困难,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经验和先进的检查手段。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明明症状明显,但是各项检查结果却没有异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生活习惯,以便找到病因。 二、疑难杂症的综合治疗策略 对于疑难杂症,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奏效。我个人倾向于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例如,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我们通常会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我还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运动和康复训练,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因此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实践中, 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此外,我还会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医生,我始终坚持学术研究的重要性。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疑难杂症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在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例如,在不明原因发热的研究中,我发现了一种新的病原体,这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疑难病诊治工作年度总结与计划

疑难病诊治工作年度总结与计划近年来,医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疑难病的增多。 作为医学从业者,疑难病的诊治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充 满挑战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并制定明确的 计划来应对新的挑战,我们进行了疑难病诊治工作年度总结与计划。 一、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我们在疑难病诊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团队的协 作与努力,我们成功诊治了一系列疑难病例,提高了治疗效果,取得 了患者和社会的认可。 首先,在病例搜集与分析方面,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疑难病病例数据库。通过对已有病例的全面梳理,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疑难病共同 特征,为进一步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其次,在诊断方法的改进与优化方面,我们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检 查设备和技术。例如,利用基因检测技术,我们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 现一些罕见疾病的基因突变,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此外,在团队的建设与培训方面,我们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分享,定期组织疑难病讨论会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与 合作,我们提高了团队整体的水平和技能。 二、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疑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关怀。以下是我们新的工作计划: 1. 提高诊断能力:加强各种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快病因诊断速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强化团队合作:进一步加强团队的协作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水平。定期组织团队讨论会,分享疑难病病例,以及在治疗方案上进行集体讨论和意见交流。 3. 推广科学研究:加强疑难病领域的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争取为疑难病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4.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组织疾病宣传和健康讲座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患者关注疑难病的早期预防与治疗,提高疑难病的防控意识。 5. 改善患者体验: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关注患者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结语 疑难病诊治工作年度总结与计划旨在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成果,为新的一年的工作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进取,为疑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与

2012年中风病诊疗难点及解决措施

2012年中风病诊疗难点及解决措施 中风自古为四大疑难病“风、痨、鼓、膈”之首,郁病(中风后抑郁症)可谓难上加难,如何针对不同发病病因而辨治,为中医临床治疗难点。 针对难点中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 1.寻求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 郁病(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发生率为30%~65%,临床观察发现,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的中风患者,抑郁发生率高。 患者在病后2周-6个月时,本希望经过治疗可恢复,但事实未能如愿,就会出现抑郁、自卑、沮丧,拒绝治疗等,病情越重,肢体功能障碍越明显,生活不便,社交能力明显受限,迫不得已地依赖别人,使其感觉前景悲观、失望,增加了抑郁的发生。如合并失语、沟通能力障碍,发生率更高。患者病前性格内向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外向的,因为性格内向的人,有潜在的抑郁因素,在受突然而来的刺激(肢体瘫痪、失语、生活工作能力丧失)时,诱发内源性抑郁,而容易出现抑郁状态。临床发现,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发生率越高,可能与其对自己所患疾病认识不足,思想顾虑较大所致。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家人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患者的经济状况等,直接或间接地对抑郁发生有影响。观察发现,经济状况差,家人关怀及照顾不足者,其抑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2. 对策方法:急性期尽早有效诊治,减轻病情,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 加强中风急性期诊治,减少疾病发生。郁病(中风后抑郁症)因病而郁,因郁而病,病因病机复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病情稍有好转,一遇情志刺激,则易于复发,前功尽弃,甚者再次中风。其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是主要病机所在,痰浊血瘀为其病理因素。郁证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气郁日久化火,则为火郁;气滞血瘀则为血郁;谋虑不遂或忧思过度,久郁伤脾,脾失健运,食滞不消而蕴湿、生痰、化热等,则又可成为食郁、湿郁、痰郁、热郁。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逐瘀豁痰、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郁证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在实证的治疗中,

疑难杂症思路与方法

疑难杂症思路与方法 疑难杂病有五个特点:久治不效;身患多种疾病;兼症或并发症多,且同时有几种主症;脉诊与舌诊、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互相矛盾;对药物反应不正常。疑难病之难,不是难在无证可辨,而是难在证多杂乱,难分难辨,难以定论,无从下手。除了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外,还有几条治疗疑难病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同道参考。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中医学是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辨证法指导下,从宏观上来认识人及人体疾病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仅凭医生的直观感受和病人自觉症状诊断疑难疾病,显然是不够的,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影像学、病理学、基因诊断学)的运用,对于揭示疾病的本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前人不可想象的。在此背景下,不少医家注意到,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不仅拓宽和加深了传统“四诊”视野,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提高中医临床诊治水平。如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四大难证之一,按传统的中医理论认识本病,病位在肝、脾、肾,病机为气滞、血瘀、水停,但疗效并不理想。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的产生,主要是门静脉循环障碍,致使血管中水分渗出腹腔所致,同时肝功能损伤引起的血浆蛋白降低,亦是形成水肿、腹水的重要原因。所以结合现代医学的微观辨证方法,运用活血化瘀法能减轻或降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血管瘀滞状态,回缩肝脾,以消除腹水。对于难治性腹水患者,输入适量的人体白蛋白,可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循环血容量,从而加强利尿作用,减少腹水量。基于以上中西医认识,融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为一体,辨证用药,并将活血化瘀法贯穿于始终,大大提高了疗效。 中医临床疗效的判断决不能仅满足于症状的改善,还必须结合微观指征的变化,方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客观显示度。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辨证是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横向认识,或同一疾

发热待查患者的诊治思路,这9步就够了!

发热待查患者的诊治思路,这9步就够了! (一)发热的定义 我国的专家也对1030例正常人体温进行了研究制定了体温参考值:

外致热原(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等)和某些体内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尿酸结晶等)等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些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内生性致热原,主要是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等。这些内生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然后机体出现骨骼肌收缩、寒战,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出现发热。如无外界刺激则体温调定点不会移动。 (三)病因的总体分类

临床常见病因习惯划分为感染和非感染,如上图所示。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 感染性疾病是最经典的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是病原微生物引起。无论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致热源,往往都来自某一或多个部位感染灶,无论是显著的还是潜伏的。在明确炎症存在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寻找感染的组织和器官。 非感染性疾病(无菌性炎症),如: ①肿瘤性发热——肿瘤组织的坏死、浸润、WBC对组织坏死和其他炎症刺激的反应,肿瘤本身释放的内源性致热源有关。 ②结缔组织病——免疫功能异常,细胞因子等内源性致热源所致。 ③手术——手术破坏大量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非致热源性发热(产热散热不平衡): ①甲亢——产热过多。 ②广泛的皮肤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散热障碍。 鉴别发热,把握两个要点 1、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病常见。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性表现,首先想到常见的疾病。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疼痛、叩击痛。 2、定位非常重要。知道定位才可能知道其原因。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有常见受累部位,即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如肺部感染时胸部听诊往往有干湿啰音,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阴影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往往有颅内压增高征及脑膜刺激征。(四)如何诊断发热?

【疑难病诊治思路】 常见疑难病中西医诊治精要

《【疑难病诊治思路】常见疑难病中西医诊治精要》 摘要:辨证论治医案疑难病诊治思路,根据“虚则补”、“损者益”治则以补虚主,着“通因通用”原则以及“寒者热”“坚者削”“留者攻”与“虚则补”治则选用有温补脾阳攻逐寒积温脾汤主方加肉桂、茴香增强温阳散寒力 摘要作者从事医临床工作数十医药专临床验十分丰富对疑难病症辨治很有心得常匠心独具 作者将近几年收治具有代表性几则验案结合医理论从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等方面进行诠释说理透彻给人启迪 所举脊髓空洞症、克隆病、雷诺氏综合征是临床疑难病症西医药常规治疗也很难获得满疗效病症 通学习可以从体悟疑难病诊治思路对医临床工作有定指导义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克隆病雷诺氏综合征辨证论治医案疑难病诊治思路 医学对疑难病症辨治有其身优势只要能充分发挥医药特色常能收到满疗效 笔者从事医临床工作数十年收治了量疑难病症收效良 现结合近几年临床实践收治疑难病症选择有型代表义脊髓空洞症、克隆病、雷诺氏综合征将己诊治思路介绍给 也希望起到抛砖引玉效能与相交流共提高繁荣医药学术做贡献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以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者多见其进展缓慢属脊髓退行性病变也有少数因脊柱肿瘤引起天性脊髓空洞症 它与医痿证相类似以肌肉消瘦肢体无力麻木痛觉温觉减退主证

属先天性者又可见脊柱、肋骨侧弯 其病机当责肾虚精髓亏损骨髓空虚;肝虚藏血失常筋失所养;脾虚运化无能精微不达四肢以致骨痿、筋弛、肉陷 根据“虚则补”、“损者益”治则以补虚主 其四肢痿软腰脊酸痹骨节肿肌肉萎陷皮肤麻木不仁痛觉温觉反应迟钝或消失形寒怯冷四末不温神情疲惫甚则舌肌瘦而薄吞咽困难便溏薄言语不清并可见溲不利或失禁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不鼓指者脾肾阳虚 治宜补脾温肾方选右归丸合十全补丸或四斤丸 如证见四肢痿软腰膝酸软肌肉瘦削肌肤甲错两手拘急如鹰爪状指甲干瘪痛觉温觉反应消失或迟钝便3~5日行溲不利或失禁舌边尖红或正红脉细弦者肝肾阴虚 法当滋肾补肝方用左归丸 阴虚有火舌红少苔者予虎潜丸 阴虚及阳者右归饮出入 无论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宜从脏器疗法思路出发如阳弱者加牛脊髓甘温补填充骨髓;阴虚者参入甘寒猪脊髓以入督脉补精髓 两者作以形补形用 例龚某男9岁 997年8月3日初诊 患者父亲代诉乃母素体孱弱多病怀妊八月早产以米浆、牛乳喂养襁褓常发热、吐乳、便泻 两周岁始能着地立又越半才能移步缓慢行走但易倾倒 997年初夏始则肢体疼痛渐至四肢无力、震颤、步履蹒跚常吃粥或倒开水因泼出碗外而烫伤

疑难病辩治举隅

疑难病辨治举隅 10级中医实验班 王小兵 110010104111

疑难病辨治举隅 王小兵指导老师:冷伟 (陕西,咸阳712042) [摘要]:本文通过对顽固性咳嗽和顽固性呃逆的辨证论治特点进行分析,以探究中医药在治疗疑难病证的共同规律。 [关键词]:疑难病;顽固性咳嗽和顽固性呃逆;辨证论治 通过一段时间的跟师临床和对疾病的观察,笔者发现顽固性咳嗽和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对医者来说也较为棘手,今将跟师所学习到的经验结合一些文献资料对二者的治疗进行探讨。 一、顽固性咳嗽 顽固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咳嗽持续超过三周者。它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西医治疗效果较差,而中医药对其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高国青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总结到:顽固性咳嗽多从五脏论治,但以肺脏为多,尤其注重审证求因和辨痰湿、淤血、气滞等病理因素方法的应用,还要留意结合现代医学病因论治[1]。而伤寒大家刘渡舟则认为顽固性咳嗽多因湿邪内犯所致,临证喜用甘露消毒丹、三仁汤进行化裁治疗所谓的顽固性湿咳[2]。蜀中名医唐步棋曾著专书以论咳嗽,他对顽固性咳嗽的辨治多遵补火助阳的观点[3]。沪上名医黄文东在治疗顽固性咳嗽时也是辨明病因和存在的病理因素,多用三拗汤和止嗽散化裁,他的用药的经验是久咳必加地龙和鹅管石;如患者久咳而全身无汗者,他认为是外邪伏表致使肺气失于宣降,在治疗时加少量麻

黄或桂枝以发表祛邪[4]。 专方或专药经验:黄吉庚应用蝉蜕和白僵蚕治疗咽痒久咳[5];周汉青治疗因慢性咽炎引起的顽固性咳嗽,用浙贝母、法半夏按2:1比例研为细末备用。临床使用每次10g,每日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疗程为30日[6];刘丽娜创养阴利咽、活血散瘀法以治疗顽固性咳嗽[7]。 总结:结合笔者跟师的经历来看,欲在治疗顽固性咳嗽中提高疗效,当辨清患者的体质,详细了解患者的诊疗经过,全面收集现在的症状以辨清病因、病位、病机、病理因素,然后选择合适的方药,尤其要注意合参名医名家的临证经验。 举例:患者刘某,男,23岁。形体较胖,静而多喜。2013年10月患感冒后发咳嗽,已发作2月余,时发时止,有时咳嗽发作难以忍受,多处求医,西医诊疗方法已用较多,疗效不显;中药多遵清热化痰、祛风止咳、养阴利咽、解表散寒等法,疗效较差。现症见:咳嗽,特以为苦,腹部微胀,余无不适,无汗,舍淡红苔薄黄,脉濡。 诊断:咳嗽(湿咳) 处方:甘露消毒丹化裁 光杏仁10g 广藿香15g 净滑石30 g 炙甘草5g 石菖蒲15g 条黄芩10g 青连翘10g 浙贝母15g 荆芥10g 地龙8g 蝉蜕8g 煎服法:3付,每日1付,水煎成400ml,每4小时一温服。忌辛辣、油腻食物。注意保暖,勿使汗出当风。 效果:3付毕,咳嗽大为减轻,后以六君子汤出入调理。

疑难病并非治不好,关键在于治病思路与方法

疑难病并非治不好,关键在于治病思路与方法刘友章 小编导读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其实,在中医的世界里,治疗疑难病还是颇有优势的。疑难病就像一团乱麻,想要解开,胡拉乱扯、强行拆解肯定行不通!到底要怎么治疗呢?找准思路与方法最关键!本文例举了治疗疑难病的九种思路,可谓是治疗疑难病的“九阴真经”,或能让之“闻风丧胆”。 1.区分标本 疑难病病情复杂多变,有许多头绪,抓住任何一点进行治疗都有一定道理。标本缓急不易区别,需善辨缓急而抓住主要矛盾,或先治其标,或先治其本,或标本兼治。标本兼治之中又有孰轻孰重、孰多孰少之不同。尤其是在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症中,区别标本轻重缓急更为重要。 2.突破常规 一些疑难病,采用中医传统治法,即使辨证准确,用方用药合理,但其疗效却不一定满意。对这类病症,不必一味拘泥于传统辨证或固

守某法某方,而是应开拓思路,融汇新知,老法新用,中西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如西医诊断的消化性溃疡,中医传统按胃脘痛辨证论治。近年有报道按“胃疽”“疮疡”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 3.吸取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实践证明,把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与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用于治疗一些疑难病,是一条大有潜力的途径。从总体讲,中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不断地吸取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为我所用,补己之短,以求发展,而不能孤芳自赏,故步自封。 4.另辟蹊径 拓宽思路,仔细分析病情,另辟蹊径,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临床上耳聋多从肝胆肾调治。然而干祖望认为,许多耳聋患者,并无肝胆肾经见症,反有肺卫不和之状,取宣肺之品疗效甚佳。还有的耳聋,从清心泻火入手,往往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5.多法联用 多法联用,不是将各种不同性味功效的药物杂乱无章地堆砌。

中医内科中疑难病的诊疗方法分析

中医内科中疑难病的诊疗方法分析 摘要:中医理论体系复杂且独特,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确切,当下科学技术持续进展,中医依然具有广泛影响,焕发着蓬勃生机。就疑难病而言,其具有错综复杂的病因病机,多种类型临床表现,难以分辩证型,治疗困难,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而长期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疑难病效果明确。本文以中医内科中疑难病为对象,就其诊疗方法做出如下综述。 关键词:中医内科;疑难病;诊疗 医疗技术持续发展,中医有关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实践中中医内科治疗尽管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依然需要优化,探讨现存问题,有效管理,例如方法描述较少和缺乏试验设计等,以此提高诊疗效果[1]。80年代初,我国学者围绕中医内科疑难病,制定出完备的诊疗体系,为中医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全面探讨中医内科诊疗情况,提升疑难病诊疗效果。 1.中医内科疑难病概述 遍览中医古籍,存在诸多关于疑难病的介绍,认为该病包含多种范畴,例如不治之症、怪病、难治之病和疑难杂症等,分析疑难病时,应分开讨论“难”和“疑”,其中“难”指的主要是对疾病进行治疗时,难度较高,很难将病情病因准确描述出来,诊疗效果往往不佳,或者患者病情进展到终末期,病入膏肓,无论选取哪种疗法,均无法改善疾病;“疑”即在疾病辩证、诊断等多个方面具有疑惑点,无法鉴别寒热虚实,难以将脏腑经络情况清晰显示出来,严重影响到疾病诊疗[2]。 2.中医内科疑难病特征 分析疑难病主要特征,大体上表现为以下几种:①疾病一般存在复杂临床表现,或者奇特罕见。②难以准确鉴别疾病证型。③疾病具有复杂病因。④给予患者临床治疗,但疗效不明确,或者无效。疑难症又被称之为“坏病”“不

治”“难治”等,诊断疑惑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3]。中医诊治疑难病时,其思维 方法和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关系密切,因此应全面了解疑难病病机。分析疑难病 机特征,主要体现在病势淹缠/峻厉、病位深痼、病性错杂和病邪胶着。 2.1病势淹缠/峻厉 就疑难症而言,其治疗困难,程度危重患者呈现出病势峻厉,阴阳俱衰,病 况变化迅速,急剧恶化,也可能气随液脱、阳亡阴竭,或者阳盛津枯,变化缓慢者,可能出现病势淹缠,疾病逐渐变重,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迁延难愈,给患 者带来严重病痛折磨。 2.2病位深痼 我国学者认为疑难症发生位置主要有膏肓、血府、夙根宿根、病薮、入络聚 络和骨髓等,上述部位均属于深痼之所,用药难以到达。临床治疗内科病时,发 现其存在广泛病变部位,小则可能为清窍络脉,大则牵涉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 病位多变且复杂,存在脏腑传变、上下同病和表里相引等特征,根据疾病发展, 灵活应用临床思辨,判断疾病发生部位。 2.3病性错杂 无论是哪种疑难病,均需要确定其性质,辨别患者是虚证还是实证,属寒还 是属热,属阴还是属阳。分析疾病特征,常表现为升降乖戾、虚实并存、阴阳错 杂和寒热兼夹,临床诊治时具有较大难度[4]。受气滞、痰凝、水蓄、肝郁、痞结、血瘀、饮停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寒化热化、化风化火。患者内伏邪气, 《金匮要略》中有言,受内伏邪气影响,患者可能表现为外感邪气或者久病新邪,同时患者的阴阳属性也出现一定变化。 2.4病邪胶着 因劳倦之伤,七情之极,疫戾之气,六淫之邪等,患者出现病证,虚症主要 表现为髓、液、阳、气、精虚等,实证主要体现在瘀、燥、痰、寒等。多种外邪 同时存在,内生之邪相互影响,内外相互连接,和正气相并,形成复杂、多变病

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糖尿病

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糖尿病 糖尿病我国患者已达5千万。 首先必须明确,糖尿病是由於房事不节和过食甘肥厚味造成的(青少年虽没有房事,但先天不足和过食甘肥厚味造成的营养不良,也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在我国古代称为「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陈修园医书》中说:「上消者,口渴不止也,治以人参白虎汤;中消者,食入即饥也,治以调胃承气汤;下消者、饮一溲二也,治以肾气丸。」赵养葵(字献可)云:「无分上、中、下、先以治肾为急,以六味丸料一斤,入肉桂、五味子各一两,水煎六、七碗,姿意冷饮,熟睡而病如失,此以其温药引其真水,以滋上、中、下之燥也。」(文博注:赵献可之法,经临床验证,「熟睡而病如失」之语,只限於糖尿病初期患者,但其原理是没有问题的) 现代的中医,都说「消渴」(糖尿病)属於阴虚,所以,所开的药方,所制的成药,都离不开龟板、鳖甲、元参、玉竹、石斛、蛤蜊、牡蛎、黄芪、葛根、知母、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五味子、生地黄、女贞子之类,其理论是:患者急宜生津液,药品唯求中和,治病不能著急。这种话,近情近理,谁敢说不对?但是,这

种似是而非的话,最为误事!治病如治国,国中不患有真小人,唯患有伪君子也!虽说治疗「消渴」(糖尿病)以津液为重,但应该知道所缺少的津液就是人身的真水,真水不会自生,也不是滋阴所能生,而是在真火的作用下生出的。所谓「阴虚」,是指由於真阳不足所导致的「脏腑收敛功能虚弱」,绝对不可以认为是「阴液不足」。而且,《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分明写著:「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存焉,气化则能出焉。」津液是由「气化」才能生出。而气化之源在於命门之火。命门火衰,则津液无所生也!况且,口渴、饥饿,是因为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治理调节,三焦不能通调水道,才形成的「消渴」。庸医只知道凉润之药可以治渴,却不知道脾喜燥而肺恶寒。 用燥脾之药治之,使水液上升,才能不渴。所以,用人参汤治疗上、中之消,必无差错。(人参汤方:红人参、炒白术、淡乾姜90g,生甘草120g)。而治疗下消,可用上文所说「赵养葵肾气丸」即可。此理甚微,非浅学者所能解。因为「消渴」(糖尿病)属於「阴盛阳虚」证,如果用滋润甘寒之品作为生养津液的药物,就是涸津液之源,可以令患者速死!若以「真阳元气说」论治糖尿病,由於阴邪偏胜,致使先天真阳元气不能归於本位,浮游於上而成上消,浮游於中而成中消,浮游於下而成下消。

朱良春谈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

朱良春谈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之一 来源:中国中医网站编辑:xinxin 出稿时间:2010-08-15 点击:13 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所以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颇能提高疗效,值得吾人深入探索。 一、虫类药的独特医疗作用 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从文献记载来说,始于《山海经》、《内经》,而奠基于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早的书籍,说明在汉代对虫类药的使用就已取得宝贵的经验,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此后,代有发展,《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将虫类药更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本事方》也较多地应用虫类药。金元时代,对虫类药的应用,亦有所发展。明代,李时珍全面总结药物治疗经验,《本草纲目》使虫类药得到很大的扩展。随后清代温热学家如杨栗山、叶天士、王孟英、吴鞠通等,他们敢于革新,广泛应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疾病,给后世留下不少珍贵

的经验。近代善用虫类药的医家主要有盐山张锡纯、武进恽铁樵、镇江章次公诸先辈。 此解放后,中医药界非常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和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用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肝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诸多疑难杂症、沉疴痼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弘扬了中医药学。 《中国中医药报》1998年10月7日报导“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该药现已被列入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药,说明虫类药的应用,是有其巨大的潜力的。此外,日本奈良县ロ一マ冫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他感到常规用药有时疗效不够满意,经参用虫类药后,疗效显著提高,出现意想不到之奇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虫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的卓越作用。 虫类药的功用主治,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10 个方面: 1、攻坚破积2.活血祛瘀3.熄风定惊4.宣风泄热5.搜风解毒 6.行气和血7.壮阳益肾8、消痈散肿9.收敛生肌10、补益培本

疑难病诊治思路

疑难病诊治思路 中医学对疑难病症的辨治,有其自身优势,只要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收治了大量疑难病症,收效良好。现结合近几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收治的疑难病症,选择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脊髓空洞症、克隆病、雷诺氏综合征,将自己的诊治思路介绍给大家。同时也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能与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为繁荣中医药学术做点贡献。 1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以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者为多见,其进展缓慢,属于脊髓退行性病变,也有少数因脊柱内肿瘤引起的为后天性脊髓空洞症。它与中医的痿证相类似,以肌肉消瘦,肢体无力,麻木,痛觉温觉减退为主证。属先天性者,又可见脊柱、肋骨侧弯。其病机当责之肾虚精髓亏损,骨髓空虚;肝虚藏血失常,筋失所养;脾虚运化无能,精微不达四肢,以致骨痿、筋弛、肉陷。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治则,以补虚为主。其中四肢痿软,腰脊酸痹,骨节肿大,肌肉萎陷,皮肤麻木不仁,痛觉温觉反应迟钝或消失,形寒怯冷,四末不温,神情疲惫,甚则舌肌瘦小而薄,吞咽困难,大便溏薄,言语不清,并可见小溲不利或失禁,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不鼓指者为脾肾阳虚。治宜补脾温肾,方 1/ 10

选右归丸合十全大补丸或四斤丸。如证见四肢痿软,腰膝酸软,肌肉瘦削,肌肤甲错,两手拘急如鹰爪状,指甲干瘪,痛觉温觉反应消失或迟钝,大便3~5日一行,小溲不利或失禁,舌边尖红或正红,脉细弦者为肝肾阴虚。法当滋肾补肝,方用左归丸。阴虚有火,舌红少苔者,予虎潜丸。阴虚及阳者,右归饮出入。无论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均宜从脏器疗法思路出发,如阳弱者,加牛脊髓甘温补中,填充骨髓;阴虚者参入甘寒的猪脊髓以入督脉,补精髓。两者均作以形补形之用。 例1:龚某,男,19岁。1997年8月23日初诊。患者父亲代诉:乃母素体孱弱多病,怀妊八月早产,以米浆、牛乳喂养,襁褓时常发热、吐乳、便泻。两周岁始能着地站立,又越半载才能移步缓慢行走,但易倾倒。1997年初夏,始则肢体疼痛,渐至四肢无力、震颤、步履蹒跚,常在吃粥或倒开水时因泼出碗外而烫伤。经安徽省人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作核磁共振、脊柱X 线摄片检查后,均诊断为先天性脊髓空洞症,治疗后一度好转,但4个月后,病情加重,来我院求治。诊见:形体瘦小,面色萎黄,毛发稀疏,肢体痿软麻木,脊柱侧弯,两手鱼际瘪陷,十指屈曲畸形,腰酸膝软,四肢肌肉瘦削,足不任身,搀扶时仅能略行二三步,言语謇涩,胃呆少纳,口燥咽干,渴不多饮,大便干,小溲失禁,脉细数少力,舌体瘦小,仅及常人舌体2/3,且歪斜于左,舌红、舌畔紫黯、尖绛、苔净。痿证也。拟从肝脾肾足三 2/ 10

好医生--呼吸科常见疑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及病例分析

呼吸科常见疑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及病例分析 嗜酸粒细胞肺浸润的诊治思路和病例分享考试本组考核由题库随机抽取,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限时30分钟• 1.20世纪50年代,将ELD分为几个类型 A:4 B:5 C:6 D:7 E:8 • 2.嗜酸粒细胞性肺病的简称是 A:SPE B:ELD C:AFP D:CEP E:IHES • 3.下列对CEP临床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史数周或数月 B:全身症状包括多汗、乏力、厌食 C:听诊可以哮鸣音或爆裂音 D:常会伴有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窦炎的表现 E:以上都正确 • 4.EGPA诊断标准是

A:有哮喘病史 B:存在单神经或多神经病史 C:鼻窦炎 D:X线胸片表现为肺浸润 E:以上都正确 • 5.下列对CEP临床评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部分病例伴有IgE增高 B:浸润影是双侧散开的,且具有游走表现 C:晚期可以有影像学表现为支扩及蜂窝样改变的纤维化改变 D:有非特异性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和炎症因子增高 E:以上都正确 识别胸部淋巴管疾病考试 本组考核由题库随机抽取,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限时30分钟• 1.下列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 A:由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组成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 B:由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或淋巴管扩张而成 C:多数在幼年时期出现 D:分为三种类型:毛细管型、海绵状型和囊肿型 E:毛细管型最多见 • 2.淋巴管道不包括 A:毛细淋巴管

B:乳糜池 C:淋巴组织 D:胸导管 E:左颈干 • 3.淋巴管囊肿最常见于 A:前上纵隔 B:颈部 C:中纵隔 D:心膈角处 E:食管气管周围 • 4.下列对原发性肺淋巴管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体肺标本没有分散的结节和肿块 B:肺脏小叶间隔海绵状增厚 C:肺泡和肺间质的浸润影 D: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E:以上都正确 • 5.原发性肺淋巴管异常的简称是 A:PPLA B:LAM C:GLA D:GSD

老中医倾囊分享:怪病、疑难杂病治疗秘诀

老中医倾囊分享:怪病、疑难杂病治疗秘诀 怪病疑难病辨治水平是衡量中医临床医师学术造诣和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尺度。畅达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怪病、疑难病不断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已有关于“怪病”“不治之症”论述。畅达老师认为所谓“怪病”“疑难病”是指在诊疗中病因复杂未明、诊断难以统一、医治难度较大的一类疾病。它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名词,而仅仅是医学界和民间广泛流行的口头术语。可以说疑难病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了人体的许多疾病,概括了临床上众多的奇病、怪病、宿疾、顽症,以及病情复杂的疾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也包括某些功能性疾病、慢性疾病、某些精神疾病和诸多诊断不明的疾病、恶性肿瘤及众多的综合征等疾病。 畅达老师认为“怪病”在临床应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自己所了解疾病知识以外的病证。由于医生专科所限、或由于医生本人资历、阅历所限,对所面临病症没有任何知识积累,无法做出判断。二是业内公认的非同寻常的病证。怪病即罕见病。在一般医学常识范围内,没有相关记载,无法做出合理解释和判断。他指出怪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病状怪异、奇特、繁杂多端;(2)病程缠绵、迁延不愈;(3)多因复合,病机交错,多脏相关;(4)治疗方向迷茫。 一、怪病、疑难病临床辨治思路 中医治疗疑难病,辨证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难治病就只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用中药整体调理,才可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即中医所谓的“带病延年”。畅老曾经治一女性,32岁,患直肠癌,手术后一面用中药调理,一面化疗,经半年的治疗,一切正常,临床痊愈出院。随访4年,健康状况良好。 畅达老师在遇到怪病、疑难病时,临床辨治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是疑难病临床辨证的切入点 虽然怪病、疑难病临床表现奇特、少见,但在繁杂的临床表现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