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城市生态规划

周口市城市生态规划
周口市城市生态规划

周口市城市生态规划

目录

1.总论 (1)

2基本情况 (1)

2.1历史沿革 (1)

2.2自然环境 (1)

2.2.1 地形 (1)

2.2.2地貌 (1)

2.2.3气候 (2)

2.2.4 土壤 (2)

2.2.5水文地质......‥ (3)

2.2.6生态资源 (3)

2.2.7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 (3)

2.3 社会经济发展 (3)

2.3.1行政区划 (3)

2.3.2人口组成 (4)

2.3.3经济概况 (4)

2.4基础设施 (4)

2.4.1交通 (4)

2.5 生态环境现状 (4)

2.5.1 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 (4)

2.5.2 大气环境 (5)

2.5.3 生物多样化 (5)

2.5.4 植被与森林资源 (5)

2.5.5 自然灾害 (5)

2.5.6 其它生态环境问题 (6)

3.规划目标与思路 (6)

3.1规划目标 (6)

3.2规划思路 (7)

4.生态功能分区 (7)

4.1区划依据 (7)

4.2 分区的原则和方法 (7)

4.3生态功能总体分区 (8)

4.4水环境功能分区 (8)

4.5区域性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 (8)

5.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9)

5.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9)

5.2 生态产业建设 (10)

5.3 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的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10)

5.4 生态文化与人居环境规划 (10)

6.周口市生态市建设实施保障 (10)

1.总论

城市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大量城市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日益侵蚀着我们的家园,这就迫使人们必须寻求一种手段或方法来保护人类积聚的财富。同时人们也认识到简单的用技术手段来解决城市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许多国家意识到开展城市生态规划的必要性。可以说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对于城市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周口市位于豫东地区,始终在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制定合理的周口市城市生态规划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基本情况

2.1历史沿革

周口镇历史悠久,1965年以前是淮阳专区管辖的下属乡镇。古时属陈楚,睡始祖都于宛丘(今淮阳),上古时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史载明清时期“通衢五省,人杂八方,商贾云集,南北之声不绝于耳”,素有中国“小武汉”之盛名。周口地区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2自然环境

2.2.1地形

周口地属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1/5000-1/7000。海拔高度为35.5-64.3米。大致以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为界,线西海拔高度为50—64.3米,自然坡降为1/5000-1/6000;线东海拔高度为35.5-50米,自然坡降为1/6000-1/7000。线东的郸城东部,沈丘东部、东南部,项城中部、南部海拔高度多在40米以下,地势低洼易涝。

2.2.2 地貌

全市地貌特点是大平小不平。整体地貌平坦,但受外力作用,岭岗和洼地微地貌广泛发育,改变了平原地貌的单一形态。按照河南省地貌区划和等级系统划分,市内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

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平原区。岭岗多分布在沙颍河以北,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以西。坡洼地分布较广,主要在沙颍河以北;以南的沈丘、项城、商水也有零星存在。

2.2.3 气候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河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北纬33°05′24″---34°20′34″经114°15′07″---115°40′35″,全市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海拔高度在35.5—64.3米之间,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四季分明,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频繁,年际变化显著。

1).四季分明:受西风环流的影响,在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中,区域内冬冷夏热,春暖秋凉的气候特点十分明显,而且冬夏长,春秋短,总的来说: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过度季节短,旱涝风雪多灾情。

2).资源丰富:主要表现在光照充足,热量适中,雨热同期。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和林果业的发展,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全年有效太阳辐射为每平方2357.6—2491.2兆焦,全年日照时数在1990.2-2278.2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4.2-14.7度之间,全年降水量平均为696.5-889.6

毫米。

3).灾害频繁:由于受季风和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区域内气象灾害频繁,既有旱涝、风雹,也有霜冻和寒潮,尤其以旱涝明显,旱灾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春季多大风,夏季多暴雨、龙卷、雷电灾害,对群众生活和财产易造成的损失。

4).年际变化显著:区域内气候变化非常大,既有风调雨顺的年份,也有旱涝冷暖的异常变化,出现极端气候灾害的现象也有时发生。如周口市最多降水年份1984年,降水量为1347.2毫米,最少年份1966年,降水量仅为464.0毫米相差883.2毫米。年平均气温最高年份1961年为15.5度,最低值只有13.7度在1969年。气候因子的异常变化也说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2.2.4 土壤

区内土壤受气候、大地构造、黄河和沙颍河冲积以及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大致以郸城县张完集向西南经宁平、汲冢到淮阳窦门至项城市水寨,再向西沿沙颍河一线为界。以南多为砂姜黑土,特别是沈丘、项城、商水3县、市汾泉河、泥河及郸城县黑茨河两岸尤为典型;以北是在黄河历代南泛的冲积物上经过

人们辛勤耕耘形成的潮土。在西华、商水、扶沟3县西部和项城市南部、受气候,地形影响,有少量褐土和黄褐土分布。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规定的标准划分,全市土壤共分为潮土,砂姜黑土、褐土和黄褐土4个土类,9个亚类、23个土属、88个土种。

2.2.5 水文地质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沙颍河水质一般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贾鲁河等有些河流水质一般超过V类标准。地下水质一般良好,水化学类型属于

型水,矿化度小于lg/L,硬度小于25德国度的淡水在全区分布面积占90%以上;1~3 g/L的微咸水占8.36%,分布在扶沟、太康、西华、淮阳等县部分乡镇;3-5 g/L半咸水甚少,零星分布在淮阳搬口、曹河及扶沟古城至练寺之间,仅占0.72%,另外在北部黄河冲积平原上,分布着不连续带状和斑块状类型复杂的微咸水和半咸水。

2.2.6 生态资源

由于区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土质为潮土、砂姜黑土、褐土和黄褐士4个土类,土质耕层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适中,适于各种作物、野生植物生长。周口市管辖内植被主要以农作物植被为主,天然林和人工林为辅的植被结构。林木植被主要有四旁植树、农田林网、沙荒造林。2005年全市二类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林木总株数3.1亿株,活立木蓄积量1400m3,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4%,荒滩、荒地绿化率达100%。

2.2.7 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

周口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较多。古陈州淮阳县完好地保存着华夏始袒伏羲氏的陵墓和殿堂,有伏羲推阴阳、占祸福的画卦台,孔子陈蔡绝粮的弦歌台,包公陈州放粮的平粮台等“七台八景”。西华县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的遗址。中国第一位哲学家、道教鼻祖老子是鹿邑县人,县境内保存着太清宫、老君台、九步井等文物古迹。2.3社会经济发展

2.3.1行政区划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全市共辖川汇区、项城市、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鹿邑县、太康县、扶沟县、商水县、西

华县八县一市一区。

2.3.2人口组成

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1090.47万人,常住人口1003.9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09万人,出生率10.17%。;死亡人口6.56万人,死亡率6.02%。;全年净增人口4.53万人,自然增长率4.15%。

2.3.3 经济概况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11.70 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9.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83.6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08.7亿元,增长17.6%。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3 :42.8 :27.0变化为28.7 :43.5 :27.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0215.2元,增长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7.4亿元,增长17.7%。

2.4基础设施

2.4.1交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周口市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西部紧靠京广铁路大动脉,北部许(昌)郸(城)窄轨铁路横贯东西,南部漯(河)阜(阳)铁路穿境而过。南(京)洛(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汇入(北)京(香)港澳(门)高速公路,又一大动脉大(庆)广(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现在又新建成连接连霍高速的商(丘)周(口)高速公路。

2.5 生态环境现状

2.5.1 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

1) 水资源状况

周口市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春冬干旱少雨雪。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778mm,由于受季风影响,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有6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汛期6~8月份。降雨最大月7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9mm,多年平均降雨量的20%,最小1l月份。

2)水环境状况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周口市辖区内的大部分河流,由于接纳了来自境内外的大量工业废水,河流水质污染十分严重,有些河流水质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

类以上,这些河流实际上已成为污水河。污染因子主要是有机物。沙河、张家河两条河流为Ⅳ类水质外,其它河流如贾鲁河、颍河、沙颍河、泉河、惠济河、涡河等水质类别为>V类。

2.5.2 大气环境

周口市的人气污染物产生的重点行业是电力制造业,主要污染因子是烟尘和二氧化硫。因此,周口市大气环境空气属于粉尘煤烟型污染。

2.5.3 生物多样化

周口市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至20℃之间,四季温差变化显著,年平均降雨量778mm,地下水位3-11m,这就决定了周口市生物种类比较丰富,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较多,但数量从总体上来说不断减少。

2.5.4 植被与森林资源

本区植被类型,属华北落叶阔叶林区,由于垦殖很早,自然植被破坏,多被栽培植被代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红芋、棉花、芝麻、大豆等。在自然植物中,田间杂草多,约100余种,以禾本科、莎草料、菊科等为多,常见的有狗尾草、马唐、莎草、马齿菜、节草、蒺藜、蒲公英等。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有毛白杨、箭杆杨、旱柳、泡桐、国槐、刺槐、榆、楝、臭椿、桑等。果树主要有梨、苹果、桃、杏、柿、枣、葡萄、李子等。

从第三次和第五次森林普查情况看,周口市林种基本未变,林业用地面积第三次普查为129571.3km2,第五次为93095.22km2。而其中有林地面积略有下降;从第三次普查的73668公顷降至第五次普查的71309.3km2,而经济林面积也由17916.7km2降为13022.7km2,竹林面积从无发展到583.96hkm2,蔬菜地面积略有增加,从原来的12056.3km2上升到15433.67 km2,苗圃地面积由907.5km2增至2153.6km2,增幅较大,村分总面积也由55751.3km2增加到57783.59km2,增幅不大。用材林面积从46517.2km2降至241 12.8km2,下降幅度较大。

2.5.5 自然灾害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河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区,区内缺山少岭。气侯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性。另据调查周口市志,周口市水利志所记载均没有发生泥石流、沙尘暴的记录。

据调查50~90年代以来,周口市各县、市(县级市)、区累计发生洪涝灾害206次,具体情况见下表。

16

从上表可以看出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其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也无法预测。究其原因主要是周口市所处地形为平原农业区,由于近年来农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在每年的7、8月份,降水集中,再者由于上游来的一部分洪水、河道较窄、泄洪能力有限,所以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每年的7、8月份应注意洪涝灾害的发生。平时应对河道加强管理,疏通河道,加强河堤的维修工作以及清淤工作。

2.5.6其它生态环境问题

周口市属于平原农业区,近年对周口市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周口市的土壤板结及污染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每年都以很快的速度增长,因此所造成的农药污染事故面积也在不断增加,由丁二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板结的现象也不断增多,因此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要大力推广高新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3.规划目标与思路

3.1规划目标

从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出发,坚持生态优先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建设

适合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生态城市为战略目标,紧扣生态可持续发展主题,围绕“提高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奠定生态安全格局,激发城市生态活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基于本地资源、环境条件,考虑域外资源的合理调入,协调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提出有效的生态战略和可操作性的调控措施,特别是从生态可持续角度,为实施资源合理利生态风险防范以及生态补偿制定宏观战略性规划。

在此基础上划分了近期目标(至2015年)、中期目标(2015——2020)和远期目标(2021——2030)三个阶段加以实现。

3.2规划思路

构建周口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五大体系,及生态景观与安全格局体系、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体生态文化与人居环境体系、资源保障与高效利用体系和环境改善与污染控制体系。作为全市范围的总体生态规划,重在把握区域内主要生态关系,加强生态支持系统能力建设;构建市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区,完善城市生态管理和保护政策;加强市域生态系统管育。

4.生态功能分区

4.1区划依据

主要的敏感性生态功能区是由于其生态功能的重要特殊性、稀缺性,需要加以保护的敏感性对象。周口市分四个主要的敏感性生态功能区:高度生态敏感区集中分布在大闸上游、淮阳龙湖和黄泛区贾鲁河两侧及大沙沟,生态价值高。大闸上游是周口市的引用水源;淮阳龙湖是淮阳县城的水源涵养区,是豫东闻名的旅游胜地;黄泛区贾鲁河两侧及大沙沟的风沙防护林是周口市农田林网的干线。对人类开发极为敏感,一旦遭破坏,将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贾鲁河、泉河、惠济河、涡河流域地区。对人类开发较为敏感,生态恢复难,对维持敏感区的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周口市中心城区及各县县城周围和少量的轻微度污染的农田区域,对人类开发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非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周口市的广大农田区域及工矿企业用地,交通发达,

土地肥沃,可承受一定强度的开发,可作为多种用途利用。

4.2 分区的原则和方法

(1)分区的基本原则:以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突出主要功能,兼顾其它功能;尽可能与行政辖区相协调,有利于建设和管理。

(2)区划依据:以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土地生态适宜性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系统功能区划。

(3)分区方法:采用定性分区方法,参考定量分析结果。边界的确定以自然特征为主,兼顾行政边界,自然边界依据遥感影像图划分。

4.3生态功能总体分区

周口市生态功能区划

4. 4水环境功能分区

周口市水环境功能分区

4.5区域性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

依据上述原则和方法,将周口市区划为四个分区,即城市水源地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功能区、沙化控制区、营养物质保持生态功能区。

5.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5.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和农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建立比较完善的推进机制和循环经济体系,努力将周口市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通过推进技术进步,加快资源节约型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把莲花味精、辅仁药业、金

丹乳酸、财鑫糖业、龙源纸业、金丝猴集团等企业建成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通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培育和完善农业产业循环链,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公害化,建立3—5个生态农业示范区。

5.2 生态产业建设

生态农业方面:加快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生态化”建设,促进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盘活农业经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生态工业方面:改善工业结构,整合产业体系,构建生态工业并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大工业在周口市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形成周口市工业的规模经济。生态服务业方面: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实现产业转移、整合与优化。

5.3 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的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要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结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初步建成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的综合监测体系,为政府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提供丰富翔实的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以水和大气质量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以遥感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的生态与资源监测体系;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和应急系统。综合监测体系的建没要依靠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信息获取、加工、传输网络,并与传统方法相互结合,提高系统的总体可靠性。要建立通用的数据格式、可靠的信息交换机制和有效的会商协调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共享。

5.4 生态文化与人居环境规划

通过对人口和社会状况以及人居环境状况的分析劣势的分析,生态人居环境建设规划从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安全环保的生态居住区四个方面发展。

周口市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传统特色文化趋于衰退;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足;科技教育经费投入较低;居民参与政府决策途径少。鉴于这些问题,该规划确定周口市生态文化建设具体从倡导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创建绿色学校、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四方面发展。

6.周口市生态市建设实施保障

建设生态市是一项开创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

持续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生态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顺利进行。该规划对周口市生态市建设的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信息支持,推广先进技术,加强宣传教育,扩大对外合作等。

周口市城市生态规划

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200909919

姓名:李茹枫

天津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标准(试行)

天津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标准 (试行) 2019年4月12日

目录 目录 (2) 1总则 (1) 2术语 (2) 管理篇 (4) 1规划管理 (5) 1.1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5) 1.2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市区两级事权 (5) 2技术文件 (5) 2.1一般规定 (5) 2.2规划选址(条件)申请书 (6) 2.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类)设计方案 (7) 2.4建设工程(建筑部分)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 (8) 3规划受理权责 (9) 3.1一般规定 (9) 3.2选址意见书或规划条件的核提 (9) 3.3建筑工程规划许可 (9) 技术篇 (11) 1基本规定 (12) 2总平面规划设计 (13) 2.1一般规定 (13) 2.2规划布局 (13) 2.3基地出入口 (14) 2.4内部道路和交通组织 (15) 2.5空中连廊或地下通道 (15) 2.6停车场(库) (15) 2.7地下空间利用 (16) 2.8竖向设计 (16) 2.9绿地、开敞空间和景观设计 (16) 2.10围墙和雕塑 (17) 2.11场地防护 (17) 3建筑平面和形态 (18) 3.1建筑平面 (18) 3.2建筑层高 (18) 3.3建筑高度 (18) 3.4建筑层数 (19) 3.5建筑形体 (19) 3.6建筑立面 (20)

3.7建筑屋面 (20) 3.8建筑色彩 (20) 3.9建筑设施 (20) 4建筑退线 (21) 4.1城市道路红线等控制线退线 (21) 4.2建筑用地退线 (21) 5建筑间距和日照影响分析 (23) 5.1一般规定 (23) 5.2一般区域建筑间距 (23) 5.3试点区域建筑间距 (25) 5.4日照影响分析 (25) 6建筑面积计算 (27) 6.1地上建筑面积计算 (27) 6.2地下建筑面积计算 (27) 6.3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筑面积计算 (28) 7容积率、建筑密度与绿地率 (29) 7.1容积率奖励 (29) 7.2容积率计算 (30) 7.3建筑密度 (30) 7.4绿地率 (31) 8其他规定 (32) 8.1避免违规设计 (32) 8.2鼓励设计创新 (32) 8.3新技术推广应用 (33) 8.4合理分期实施 (33) 本标准用词说明 (34) 引用标准名录 (35)

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2005年02月17日 08:57 丽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2年7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保障城市建设的有序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丽水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在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丽水市城市规划区,是指丽水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丽水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丽水市城市规划工作。 市发展计划、国土、公安、交通、林业、水利、环保、旅游、电力、电信、文体广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第四条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应当正确处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突出生态城市特色,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五条编制丽水市城市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六条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丽水市城市规划区以外的莲都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建制镇的城市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区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丽水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隔5年续编一次,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单独编制的城市专业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进行编制,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的3年内完成编制,其中主要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的1年内完成编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近期建设地段,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丽水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

绿色生态社区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 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是上海崇明岛东部城镇——陈家镇镇区规划四大功能片区之一,位于陈家老镇区东面,紧邻沿海大通道沪崇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南距上海中心城区约45公里,距浦东国际航空港约5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目前,实验生态社区仍以农田为主,区内水系发达,包括奚家港、南横引河、涨水洪和铁塔河等直线型人工运河,总体上呈方格网形态。原先散布的农村居民点大部分已经拆除,是一块尚未开发建设的处女地。 2009年以来,随着陈家镇被确定为上海市十个发展改革试点镇之一、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崇明开始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被列入上海市三大低碳经济示范区之一、以及陈家镇城镇总体规划修改(2009-2010)获得市政府批复实施等一系列变化,实验生态社区被列为低碳居住示范区,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成为陈家新市镇开发建设的启动地区和重点地区之一。为了加快实验生态社区的开发,指导各项建设有序展开,特启动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章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汇总 2.1 上海崇明陈家镇总体规划修改(2009-2020) (1)城镇性质 地处上海大都市北翼沿海大通道的门户,重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技术全面应用,以生态居住、知识研创、休闲运动、清洁生产为主导功能的海岛花园城镇。 (2)人口规模 规划期末(至2020年),陈家镇-东滩地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镇区城镇人口18万人,镇区以外城镇人口2万人。另外,农村人口1万人。 (3)用地规模 陈家镇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近期按人均130.4平方米,建设用地15.65平方公里;远期按人均128.65平方米,建设用地23.16平方公里。 (4)镇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

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建环境整洁、市容优美、文明有序的现代化城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建成区、特定区域、其他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的城市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管理是指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路灯照明、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养护和管理。 第四条加强城市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体制创新,形成管理重心下移、区县为主、权责明确、务实高效的管理体制; (二)坚持机制创新,形成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竞争有序、政府监管的运行机制; (三)坚持科学管理,形成科技引领、监督到位、履行职责、运转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各新闻媒体及各单位,应当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公众的教育,不断增强市民文明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良好的城市管理环境。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享受优美城市环境的权利,负有维护城市整洁、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的义务,对违反本规定的 行为有责任进行规劝、批评和检举。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管理标准与要求

第八条市容市貌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管理范围内无违法建设、无占路经营、无私开门脸、无乱吊乱挂和乱涂乱画。 (二)户外广告和商业牌匾的设置要符合设置规划和规范。 (三)建筑工地的围挡符合有关规定和规范。 (四)城市雕塑、时钟应保持完好整洁、功能正常。 (五)达到国家和本市对市容市貌的其他管理标准和要求。 第九条环境卫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快速路、主干道路、各类桥梁(含人行天桥)、重点地区、次干道路、支路和居民区内的胡同里巷、楼群、甬路路面净、人行道净、绿地净、树穴净、排水口净;无乱堆乱放,无白色污染,无垃圾堆存,垃圾收集、清运及时,无运输洒漏。其中,快速路、主干道路、立交桥和重点地区保持20小时,次干道路、支路和人行天桥、跨河桥梁保持16小时,里巷道路保持12小时以上清扫保洁作业,清扫保洁率达100%。 (二)集贸市场分行划市、管理有序,达到摊位净、地面净,无垃圾堆存,无摊贩乱摆乱卖,市场内外干净整洁。 (三)河道两岸无垃圾堆存、无杂草,水体清洁,无漂浮物。 (四)公共厕所配套设施齐全完备,内外干净、整洁、无异味,地面干燥、光洁、无污物。 (五)达到国家和本市对环境卫生的其他管理标准和要求。 第十条园林绿化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化,乔灌木花草生长正常,植物品种丰富,树形整齐美观,无枯树死树,无裸露土地,无杂草垃圾,基本无病虫害。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发表时间:2017-11-13T10:06:37.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刘蓉谭菲菲 [导读]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对生态规划设计进行重视,对推动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植被锐减、水资源匮乏、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时又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态城市化建设是本着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良好的规划,既减轻环境负担又给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从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是一项利国利民、时间久远、意义重大的任务。 二、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不利影响。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建筑物周围的植物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周围空气质量,降低污染。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绩的绿色容积,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就目前来看,城市绿色容积率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首先,可以根据设计师的对整个城市规划所期望的绿化效果来确定;其次,也可以根据有地块预设的绿化功能的比例来确定;再次,可以根据地块未来发展方向的绿地面积指数来确定。 4、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5、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6、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 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玉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玉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乡规划编制和修改 (2)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9) 第四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6) 第五章乡村建设规划管理 (8) 第六章监督检查 (9) 第七章附则 (11)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和规范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玉林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玉林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乡、农垦管区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农垦管区规划和村庄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管理体制)市、县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工作。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向下级人民政府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业务上接受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城区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依法和按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本辖区内城乡规划的有关工作。 镇、乡人民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实施和监督工作。 市、县(区)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群众参与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对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决定和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条(政府奖励)市人民政府对遵守城乡规划、实施城乡规划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7T17:21:21.6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陈善婷 [导读]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同步进行。在环境保护理念日渐强烈的今天,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一定区别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上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些特征,但是以上各种发展模式都不足以表现生态城市发展的全部特征。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生态城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和谐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使人和自然都能够和谐发展,使人的生活能够与自然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的发展中应当有更多的自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转化二氧化碳功能、多种生物之间共生共赢、优化改善水资源环境功能、适度自动调节容量功能和生态风尚功能。在环境的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良性发展。使生态城市的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使人文气息浓厚,使这两者之间互惠互利,充满活力地共同互相促进发展。 1.2生态城市的发展是可持续而又高效的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但是生态城市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的发展不能只注意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应当在注意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注意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加强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注意保护自然界中的自我循环系统和物种生态多样性,使人类活动科学合理的使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能够使子孙后代也能够有一个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环境,而不是只顾眼前的欲望需求而不顾后果的满足一时的繁荣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后果。 1.3生态城市系统应当达到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只追求环境或者是经济的单一保护或发展,应当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考量效益,在整体协调的视角下处理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整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地域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支持,所以应当运用整体系统的生态理念来指导发展符合这个地区特点及本地人类特点的城市,从而使这个城市的发展能够与这里的人口、物质、资源和文化良好的联系起来,使城市能够真正的实现生态型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是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对城市原有生态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然后根据区域性特征,对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同时,也要改善和管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借助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合理改造原始生态环境,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并提升其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西北为例,牧草充足,可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应用,既能够优化该地区生态环境,又能够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充分绿化。 2.2人口容量规划设计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大量资源和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增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用地、能源使用以及城市用水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城市人口容量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先验经验,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对产业以及人口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分配方式、交通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布局,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2.3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建筑注重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建筑技术也追求高效、环保、无污染的能源利用技术,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和谐的、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不仅与环境相融合,而且主动的利用生态环境与气候效应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使用自然环境及气候所适合的适宜技术改善生态建筑的舒适度及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及提高对于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所以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时,一方面为城市原有地区改造建设及城市向周边延伸建设。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发展利用生态建筑技术,将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紧张关系、城市水资源循环及城市建设及改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原有城区改造方面,根据建筑特点,探索和引进合理的绿色建筑改造技术加快现有城区建筑的节能改造,并且在城市建筑拆除过程中,推广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回收技术和设备。在新城区的建设中,以公共建筑及公益建筑为突破口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在新城市建筑中推广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并且在新城区建设中注意排水管道的设计建造,在城市建筑中加强节水及用水设施的普及,提高城市水资源流通及利用率。 2.4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型的公共客车、出租汽车,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数量及普及率和传统燃油公共汽车的替换速度。在良好的基础上发展智能交通,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系统中人、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真正意义上提高公交的吸引力,促进公交的发展,并且注重自行车及人行的设施、站点及道路规划设计。在新城区的建设中,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联系,引入TOD等绿色交通理念,合理配置土地及城市功能,以减少城市内部的长途交通,形成以交通节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2003 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

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周政[2011]84号 【发布部门】周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11.15 【实施日期】2011.11.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周政[2011]8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市政设施保护和管理,保障市政设施完好,充分发挥市政设施功能,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8号)和《河南省市政设施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72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政设施是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涵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照明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一)城市道路:车行道、人行道及护栏、路肩、广场、临时停车场、代征道路用地、退让道路用地及其附属设施; (二)城市桥涵:桥梁、人行天桥及其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明渠、暗渠; (四)城市照明设施:城市道路、广场、桥梁、楼体、河道、街道树、户外广告等处的照明设施。 第三条市政设施必须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适度超前、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并实行有偿服务。 第四条周口市城市管理局是本市市政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政设施的建设、养护、管理工作。规划、住房与城乡建设、公安、工商、交通、水利、环保、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配合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搞好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浅谈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

浅谈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14T18:46:55.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彭彦湄 [导读] 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 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然而,当前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高效性,而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效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现代城市才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极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研究 前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领,是实现生态城市的重要前提,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从目前形势上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不仅阻碍了现代城市化进程,还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须强化对生态城市的认识,提高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通过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现代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进行研究。 1.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生态城市注重的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其目标主要包括:(1)和谐性。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强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可持续性。针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错误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3)高效性。这主要是改变了“高能耗”、“非循环”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共生。(4)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在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效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之间的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城市区域规划。这需要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对土地、能源、交通、绿地及水资源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实现城市区域间的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发展的目的。(2)城市人居规划。更突出人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城市生态建设,通过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产业及生态教育等方面,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高度和谐。 2.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 2.1大气污染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2013年12月以来,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尤其是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雾霾天气,引发了社会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大气污染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城市中,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导致了大气层不断恶化,不仅给工农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甚至危害到人们身体健康。 2.2水污染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工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近几年来,由于水污染导致的缺水事故不断发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不仅如此,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这些都是生态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难题。 2.3噪音污染 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特别是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成为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噪声源,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通过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 2.4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中较为常见的污染,若不加妥善收集、处理和利用,将会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被垃圾包围的城市,绝不属于生态城市。因而,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问题。 3.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3.1重视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建设是打造现代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化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充分重视城市绿化建设,主要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绿化用地范围的科学划定;城市绿化结构的合理布局;城市中心区域绿化率的综合提高;城市绿化点、线、带的布局的不断优化等[2]。同时,还要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意识,唱响“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的主旋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城市提供强有力保障。 3.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单纯地要求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是要求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着力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3]。同时,还要加强生态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 19910703 【实施日期】 19910703 1991年5月30日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章名】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三章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规划管理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五章建筑规划管理 第六章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 第七章监督与检查 第八章处罚 第九章附则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和保证实施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本市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本办法。 本市城市规划区分为市规划区和建制镇规划区。市规划区包括市区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址及重要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和其他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建制镇规划区包括镇区、近郊区以及本镇行政区域内其他应当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 第三条城市建设应当按照严格控制市区规模、合理发展小城镇的方针,逐步形成本市市区、重要城镇和其他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第五条本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规划管理。 市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 郊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 第六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 【章名】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七条本市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市区应当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第八条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速度、建设标准、定额指标等与国家和本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江河湖泊等水体的保护,注重绿化和城市景观; (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符合城市防洪、排渍、防火、防爆、防泥石流、抗震、治安、交通、人民防空等要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或者措施;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 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周政办[2016]71号 【发布部门】周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8.10 【实施日期】2016.08.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 (周政办〔2016〕7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大全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市将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及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

神,继续深入实施周口崛起方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完善功能、提升质量”的原则,围绕“一区两极三中心”发展定位,积极融入整合高铁沿线经济发展轴带和中原城市群,着力构建“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发展格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切实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心城区和项城市城市道路网密度力争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燃气普及率达到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全市县城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6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8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燃气普及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 二、重点工作任务 围绕提升城市服务和承载能力的总体要求,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快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着重实施9项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实施海绵城市工程。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25%以上、县城10%以上的面

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1 总则 1.1为统一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规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以及《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特制定本编制规程。 1.2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在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指导下,对分区内各街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及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详细控制规定。重点是对分区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深化和落实,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法定文件(文本和图则)。 1.3天津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1.4本规定未包含的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的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3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构成 3.1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包括按制定程序批准的文本和图则两部分。在编制文本和图则时,应编制规划说明书,作为制定文本和图则的基础技术支撑和解释性技术说明。 3.2文本和图则的构成 3.2.1文本 文本是指需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 3.2.2图则 图则是指需经法定程序批准并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文件批复(盖章)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总图及其附表。 3.3规划说明书的构成 3.3.1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包括关于规划情况的技术性研究和说明,以及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的解释性文字。 4 文本和图则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 4.1文本 必须用法定文件的问题阐述以下内容: 4.1.1总则 4.1.2土地利用性质 以“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参见表1)的方式阐明对各类不同性质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具体控制要求。 ⑴土地利用性质分为“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性质”(在表1的“用地性质”栏中表达)和“可相容的土地利用性质”(在表1的“土地利用相容性”栏中表达)。 ⑵“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中规定性地块控制指标必须包括的项目有: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项目及其规模以及土地利用相容性规定。“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必须附在“图表”右侧,而且表中的“用地性质”和“土地利用相容性”的名称和代码应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的有关规定。 ⑶如有重点地块,可在“备注”栏中附加控制重点,或以条文方式提出其他特殊控制要求以及增加指导性控制指标。 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表1(示例) ①控制指标均采用统一单位(如示例所示),容积率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其余数字取整数; ②控制指标的计算方法按照术语及符号的规定执行; ③公共配套设施必须标明项目名称和规模控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