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资料简介

李商隐的资料简介
李商隐的资料简介

李商隐的资料简介 李商隐 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 写作,骈文文学 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 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以下是李商隐的资料简介, 欢迎阅读。 个人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 河南省焦作市) 沁阳, 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 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 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 录为《李义山诗集》。 人品辩诬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 社会动荡不安, 政治腐败的晚唐 前期。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少年丧父,他 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 艰辛。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 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 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 污浊,十年不离青袍。就婚王氏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致使终生处 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 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 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 但他

从未向命运低头, 一直在拼命抗争。 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 的轻薄小人。 只要认真考察几件事, 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政治品质和生活品 质,而正是这两个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说政治品质。 此方面之关节点则在于所谓的“去牛就李”的问题。 李商隐 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有恩,这是毫无疑问的。令狐楚终生都非常器 重爱护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临死时还将写《遗表》的任务交给他,可谓知遇至 深。然终商隐之世,观其所有诗文,对令狐楚始终充满着感激之情,绝无半字微 词。 无论是从史传所载还是从商隐诗文内证来看, 商隐平生未作一件有负令狐家 之事,何背恩之有?就婚王氏,纯属个人婚姻选择问题,王茂元当时亦非朝廷要 员,其实也没有明显的党派倾向,又何能谈得上“去牛就李”? 当两党激烈斗争之时, 每当发生大的人事关系变动, 李商隐没有一次趋炎附 势去攀附得势者。相反,他总是同情那些失势被整之人。牛党中的萧浣,杨嗣复 被贬时,他曾前往贬所探望。会昌年间令狐綯失势时,李商隐与他的交往反而密 切一些。李德裕被贬之时,李商隐毫无顾忌地为其《会昌一品集》作序,对其政 绩人品给予崇高的评价, 为一个被当政者严密监视下的下台宰相大唱赞歌, 这需 要不凡的胆识和气魄。仅此一点,便可看出商隐具有坚持正义,守正不阿,同情 弱者,不依附权贵的宝贵品格。晚唐社会,官宦窃柄,扰乱朝纲,牛李党争。勾 心斗角,人事纷纭,互相倾轧。李商隐终生关心民生疾苦,在弘农县尉任上,为 活狱而不怕得罪上司孙简,不怕丢官,足以显示出他的热血心肠和骨鲠气节,此 亦是政治品质之大节。 再说生活品质。李商隐在就婚王氏之前确实有过恋爱经历。他与柳枝、宋华 阳都相恋过,而且恋得非常痴情。但当他与王氏结婚之后,对爱情却颇为专一执 着, 未有窃玉偷香之事。 他与妻子的感情很深笃。 王氏死后, 商隐在梓州幕府时, 府主同情他鳏居清苦, 要把才貌双佳的年轻乐伎张懿仙赐配给他。 当时商隐正值 中年, 丧妻逾岁, 续弦亦在情理之中, 但商隐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谢绝, 独居至死。 妻亡之后尚能如此钟情自守,妻在之时更无可能轻佻放浪。商隐非轻薄之徒。 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动读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热爱生活,关心现实与 人生的作家, 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 才可能创作出反映社会主流与本质的至 情至性的作品。品格卑污低劣的人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格调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 诗歌成就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 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 在句法、 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 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 杜甫、李白

、王维 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但用典 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 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根据刘学锴、 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 594 首,又《集》外诗 16 首,陈 尚君《全唐诗 补编》录入 4 首,共存诗 614 首,但是有的诗显然为误入。其中 381 首已经 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 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 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 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 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其中 《韩碑》 、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 《随师东》 、 《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 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 内容的诗歌中, 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 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 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 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安定城楼》、 《春日寄怀》、 《乐游原》、 《杜 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 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 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 有特色的部分, 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锦瑟》 、 《燕台诗》 、 《碧城三首》 、 《重过圣女祠》 等, 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 而 《柳枝五首》 、 《夜雨寄北》 、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 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 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 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 诗的华丽浓艳, 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 形成了他深情、 缠绵、 绮丽、 精巧的风格。 李诗还善于用典, 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 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李商隐 《东 还》诗脍灸人口,赏读该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去寻师学仙只是一句托辞, 所谓学道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心不平与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 更有面对朝政种种 荒淫无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皇朝的哀叹。 《东还》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云嵩阳寻旧师。

注:郑板桥十分喜欢这首唐 李商隐《东还》诗,常用其独特的“板桥体” 题写赠送亲友,故后来误把这首李商隐《东还》诗认为是郑板桥写的,在“郑板 桥集 - 诗词 ”、《书七绝十五首长卷》等书箱中都被收录。《东还》诗作者是李商隐! 诗歌风格 李商隐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 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 不必以“能让”为贤等。 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 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 600 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 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 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 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 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与 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 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 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 故本身的意义, 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 《常娥》 (嫦娥) , 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 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 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 据宋代黄鉴的笔记 《杨 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 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 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 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 曾说: “玉溪生清词丽句, 何敢比肩, 而用典太多, 则为我所不满。 ” (1934 年 12 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辞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诗歌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 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 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 32 首,数量 仅次于杜甫(38 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 29 首、李白入选 27 首。这个唐 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 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 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 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 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 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此外,王安石 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 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 后七子到陈子龙、 钱谦益、 吴伟业, 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诗人王彦泓的 《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 较大争议)。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 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无题诗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 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 15 首: 《无题》(八岁偷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 5 首在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 (五律“幽人不倦赏”、 七 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 昀等人考订, 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 并非真正的无题 诗。 有些研究者 (如杨柳) 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 一类, 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 (如 《昨日》 、 《日 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但如果 以这样的标准来看, 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 所以此说 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许多人倾向于将《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诗与无题

诗相提并论, 认为它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 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 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 的研究者, 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 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 常令人信服的阐明诗中的涵义。 觉得李商隐的《无题》诗等肯定是男女之情的诗句 ,而且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唐人对于男女之情没有太多的约束,如果李商 隐是和一般的歌女什么的来往, 就可以像杜牧一样大大方方地说什么“楚腰纤细 掌中轻”之类的话。联系到电影 《2046》上那个周慕云最后也是一腔郁闷,想说又无处说,只好无奈地挖个 树洞,把话说到树洞里,猜想李商隐多半是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而且这位有夫 之妇的身份很不寻常,甚至可能是皇妃之类高贵的人,因为大家一会看下《碧城 三首》 那几首, 暗喻了女主角的身份之高, 恐怕只有皇室中人才够得上。 在唐代, 未婚男女间的私情以及官宦才子们和风尘女子的私情都是比较能被社会容忍的, 像 《莺莺传》 和 《李娃传》 什么的都是这样, 但有夫之妇和人偷情也是很危险的, 像《非烟传》上,步飞烟和书生陆象私通,就被她老公绑在柱上活活打死了。所 以李商隐这些 《无题》 诗作只能认为就是和那位和李商隐有情的美丽的女子来往 的诗作, 并非全是李商隐所写。 之所以这样说, 是觉得 《无题》 诗中有一句““晓 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只有美丽的女子才会这样细致地注意到镜中 鬓改的细节,唐朝还有位美丽的诗人叫做薛媛,有首诗也不错,她诗就是这样写 的:“欲下丹青笔,先拮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 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倒和“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 光寒”同一机杼。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从中可以看 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 , 或谓其尽赋本事。 各持偏见, 互持莫决。 余细读全集, 乃至实有寄托者多, 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简介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约公元813年--公元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代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人物生平: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李党知道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

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 “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何处无定论。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内容摘要:李商隐的诗歌历来人们所争议,特别是《锦瑟》一诗,到现在依然没有一种说法能为绝大多学者所接受,究其成因,因其诗歌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形成了朦胧难解的诗风。本文将从意象、用典、非逻辑结构等方面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李商隐朦胧诗风特点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选用了李商隐的《锦瑟》《马嵬(其二)》两首诗。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马嵬(其二)》一诗。由此可见,李商隐的诗歌越来越为人们所喜欢,其诗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但是,李商隐的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议。元代诗人元好问曾在其《论诗三十首(其十二)》这样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那么,李商隐的诗歌总体上有哪些特点呢? 一、心灵化了的意象 中国诗文历来讲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物与志、情与景通过什么来整合在一起呢?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很多诗人在写诗时都要通过一定的意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可以说,没有一首真正的咏物、咏史、

咏怀的诗是不表现作者的心灵和人格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的形象,才能掌握住,才能表现出来。”(《美学》第一卷)那么,李商隐所运用的意象和其他诗人有什么不同呢?这就在于他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灵魂都注入到诗歌的意象中去,使它们带上诗人自己强烈的个人情感的色彩,使意象与诗人融为一体,成为诗人的化身,使人分不出谁是物,谁是“我”。象李商隐所用的柳、梅、花、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无一不是被作者心灵化了的,读者读后也不能确定这些是普通的柳、梅、花、雨: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赠柳》)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见梅花》) 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李花》) 红楼融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 李商隐的诗歌中所用的意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象尚且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类富有非现实色彩的意象,其所确指更是扑朔迷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瑶台等等: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李商隐把自己内心的种种情感加之于某种意象,诗人再把这种意

李商隐诗两首理解练习知识题

【典型例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锦瑟.(sè)惘.(wǎng)然无端.(duān) B. 马嵬.(wéi)宵柝.(chì)沧.海(cang) C. 晓筹.(chóu)蘧蘧.然(qú)徒.闻(tú) D. 更.九州(gèng)传.宵柝(chuán)虎旅.(lǚ) 2. 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B. 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筹。 D.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外徒闻 更九州徒闻:空闻, .. 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B. 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惘然:迷惘,茫然。 C. 只是当时已惘然 .. D. 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 4. 文学常识填空。 (1)李商隐,字,号,时期诗人,作品集命名为。 (2)律诗分和,每首四

联,依次称为、、、;每联两句,上句称,下句称;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句都要押韵,可押可不押,一般押 ,一韵到底;中间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叫,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5. 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五岁死于郑州。 B. 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

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C. 《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6. 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在。“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 “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蜀君杜宇,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简介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在诗词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唐朝诗人李商隐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也叫李义山,号樊南生,晚唐年间著名的诗人,原籍是河南沁阳,后来祖父一辈迁至河南郑州地区。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并为“温李”,是晚唐时期甚至整个唐朝中为数不多的执意追崇诗意境美的一位诗人。 李商隐出生时,家父为获嘉县官,后来父亲去世他便随母亲回到家乡,生活十分艰难。李商隐作为家中长子,便为人抄些经书补贴家用,曾追随堂叔学习,十六时已有一手好书法和好文笔。829年,李商隐结识了白居易等前辈,且受到令狐楚的赏识与教授,因此在这几年间李商隐勤奋好学、积极应试,结果屡考屡败,写作上由散转骈。后来李商隐在王屋山学道几年,对他的一生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后李商隐开启了他艰难的应试之路,837年,李商隐中进士入官,其思想观念属儒,胸怀大志,但由于屡屡失败怀才不遇后因此诗歌逐渐表现出不满,对于黑暗政治的批判深刻有力。后来李商隐因为婚姻而陷入了牛李党派之争,被批为背叛去世的恩师令狐楚,在官场上备受屈辱遂辞职。 后来李商隐回到秘书省任职,遭遇母亲去世于是回家守丧,这是李商隐政治生涯中的致命一击,后来岳父去世,李商隐的境况更加困

难,于是尽量调整心态,减淡政治兴致。后来守丧结束,李商隐重回秘书省,在权力争夺中被排挤压制,他一心从政却不得不接受仕途已到末路。 851年,李商隐妻子去世,二人虽聚少离多,但夫妻感情很好。后来李商隐被邀请到一个待遇不错的推官上任职两三年,辞官回乡闲居。 李商隐一生由于岳父与恩师的关系,在牛李之争的夹缝中难以生存,备受压制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大致于858年病逝郑州。 与李商隐齐名的是谁众所周知,李白与杜甫两个大诗人合称为“李杜”,然而除此之外唐朝的名家中还有一对“小李杜”指的就是李商隐与杜牧,此外,李商隐还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这两位都是在诗歌造诣上与李商隐齐名的著名大诗人。 杜牧,字牧之,别称樊川居士,陕西西安人,同为唐朝时期杰出的大诗人,此外在散文方面的艺术成就也甚高。他的祖父是杜佑,父亲是杜从郁。杜牧于唐文宗时期26岁的时候考取进士成为校书郎入仕。此后杜牧在官场中几经调迁,任过不少职位,从政时期,为人关怀百姓、兴利除弊。杜牧晚年将家族祖上留下的樊川别墅进行修整,长居于此以文会友,也正是因此得名“杜樊川”,还写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文中七言绝句为最佳,题材以咏史抒怀为多,诗风清爽英气逼人,晚唐年间地位甚高。杜牧于852年冬天病逝。 温庭筠是艺名,其原名为岐,山西祁县人,也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是唐朝初年丞相温彦博的后人,但是家族到了温庭筠这

唐诗三百首(全集)资料讲解

唐诗三百首(全集)

唐诗三百首全集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听弹琴》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2 -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终南别业》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3 -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锦瑟》原文、译文及赏析(附作者简介)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 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此句为转折句。)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本句亦是对“华年”的阐释。)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喻指诗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暗指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

的不满。)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亦指自己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亦指自己在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那样不知珍惜。) 【注释】 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李商隐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⑶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

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导语:李商隐 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希望可 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李商隐的资料一: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 祖籍怀州河内 (今河南焦作沁阳) [1] , 出生于郑州荥阳 (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 李贺、李白 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段成式、温庭筠 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 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 写作,骈文文学 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 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 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 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 中末年(约 858 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 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于李商隐的资料二:李商隐的诗 篇一:《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篇二:《无题》
1/6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篇三:《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篇四:《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篇五:《宿骆氏亭寄怀崔雍》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关于李商隐的资料三:诗歌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 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 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 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 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 沉郁顿挫的特色, 又融合齐梁诗的浓艳色 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过 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 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 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 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 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 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 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
2/6

李商隐诗两首1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入课 1.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1.白居易的《琵琶行》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3.苏轼《赤壁赋》4.刘鹗《明湖居听书》5.韩愈《听颖师弹琴》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7.李白《听蜀僧濬弹琴》8.李商隐《锦瑟》(有人认为此诗是咏瑟之作),等等。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二、如何理解《锦瑟》的字面意义? 1.理解典故 ①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鲛人泣泪——《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2.翻译诗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 三、如何理解《锦瑟》的深层意境? 第一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中问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 第二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哀怨感伤之情,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犹如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李商隐 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好,咱们又见面了,这次我不是来查你们背诵的,而是跟大家一起来一趟心灵之旅,梦回大唐。同学们都知道,盛唐有号称“诗仙”“诗圣”的李白杜甫,到了晚唐,同样也才人辈出,除了白居易,还有“小李杜”,谁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对,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晚唐著名诗人、西昆体的鼻祖李商隐的最著名的诗作《锦瑟》和《马嵬》。(板书李商隐一概况+PPT) 诗人简介(PPT讲解)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 一、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5岁之前: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 17岁在节度使令狐楚(牛党牛僧孺)门下做幕僚,深受赏识。写了一些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反映了青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 25岁: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25-34岁:卷入牛李党争。26岁取王茂元(李党李德裕)女儿王氏为妻。因此令狐楚儿子令狐绹(táo)担任宰相时在政治上打压李商隐。 (李商隐17岁以白衣身份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直到25岁离开。令狐楚是牛党中坚。开成二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生活失去依靠,于是转投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门下谋食,得王赏识,并成了王的东床快婿。当时,王被视为李德裕一党,李商隐转投王茂元,牛党认为是“背恩”之举,触犯了朋党戒律,因而对他横加打击。开成三年,李商隐应考“博学鸿辞科”,原本已被录取,但牛党一权要从中作梗,复审时李商隐被除去名字。)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 34-46岁:三入幕府、天涯漂泊诗人后期的诗风变化更为多样,诗境也日趋老成。所写的诗更加发人深思,令人叹惋 二、李商隐的爱情: 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在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宋华阳。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5]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

李商隐资料

在晚唐世衰道微、宦官专权、藩镇跋启、党争剧烈的时局下,义山能够创作 出忧愤深广和艺术精湛的咏史诗,实与他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德、才、识、胆等因 素密切相关。义山素怀拯济天下的壮志,因而他在竭力抨击时弊的同时,又执着 地探索历史兴亡、社会治乱的规律,以期挽救日渐衰微的李唐王朝。而他胆识超 群、刚直不阿的秉性,又奠定了他明是非、辨妍娃、持公论的诗品。再者,义山 既虚心博采,又勇于创新,所以他的咏史诗能够熔铸古今、造诣精深、寓意深远。 此外,义山才高识卓,忠爱植于根性。因此,他即使用绮艳的题材创作咏史诗, 也能做到丽不伤浮、奇不伤怪。 中国自古文史不分,诗与史在功能上也有相同或互补之处。众所周知,儒家 一贯强调诗的“风上”、“化下”等社会功能,而孟子认为作史可济世道、正人伦、 警世人的观点②,也为广大士人所认可。咏史诗兼容诗、史的特点,其意义和功用 亦不宜等闲视之。咏史诗中严正的道德观、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深刻的洞察力等特 点,仍有补益、鉴戒当今的巨大功用。 ①李商隐诗文“无一言经国,无纤意奖善,唯逞章句……彼商隐者,乃一锦工耳……。”(李涪《释怪.刊误))) [参刘学楷、余恕诚、黄世中,《李商隐资料汇编》(上册),中华书局,2001年11月,第5页。] 义山冷嘲热讽的主要对象集中在敬宗和 武宗身上,对文宗更多的是婉讽和同情,对宣宗则旁敲侧击之。 抨击和揭露少年帝王敬宗昏馈、荒淫奢靡以致朝野十分忧虑的作品,主要有 《富平少侯》、((陈后宫》二首、《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等。《富平少候))主要侧 重于揭露少年皇帝的荒唐、荒淫和无知,其中“七国三边未到忧”这句话,最能 显出义山的忧虑。在义山看来,帝王为一国之君、万众瞩望之焦点,身系国朝的 兴衰安危,理应心忧天下、勤于朝政。但是,敬宗却只知宴游、出猎、宠女色等 等,实在令人万分担扰。因为当是时确非太平盛世,安史之乱以后,河朔既不可 复、藩镇屡有擅命,吐蕃、回鹊、党项先后入侵,内忧外患如是,焉能高枕无忧? 在《陈后宫》(茂苑城如画)中,义山主要对敬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进行讽 谏劝喻,与杜牧当时所作的《阿房宫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和殊途同归之旨。 随着武宗一同被埋葬的还有他的君明臣贤的政治理想。 所以义山在失望、痛恨之余对帝王求仙媚道的妄举大加笔伐,如《汉宫词》、《茂 陵》、《汉宫》、《华岳下题西王母庙》、《华山题王母庙》、《过景陵》、《瑶池》等, 虽然,义山咏史诗的感情基调也离不开 “夕阳西下”的伤悼之情,但他的大部分咏史之作中,体现更多的则是,冷峻的 批判、深刻的思考和执着的探寻,共同包蕴着他忧济社翟的精神。 (一)勤俭兴邦奢逸亡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是义山在悼念文宗并反思 其命运和国运时而提出的观点。据史载,“(文宗)上自为诸王,深知两朝之弊, 及即位,励精求治,去奢从俭。……对宰相群臣延访政事,久之方罢。待制官旧 虽设之,未尝召对,至是屡蒙延问。其辍朝、放朝皆用偶日,中外翁然相贺,以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 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

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4.关于《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晚唐诗人李商隐简介

晚唐诗人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初为牛党令孤楚赏识,被表为巡官。开成二年,因令孤楚之子令孤绹荐,中进士。调弘农尉。李党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为掌书记。后商隐与王女结婚。这行为被牛党视为“背主、忘恩”。从此他一生处在牛李党争的漩涡里,无法摆脱,郁郁不得志。开始,他虽遭打击,但还有热情,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想有所作为。及李德裕为相,朝政有些起色,他也比较积极。后来牛党上台,政治上倒行逆施,他再次受到排挤,到桂州、徐州、梓州等地做幕僚,最后在郑州抑郁而死。他的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重实用,对儒学有一定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全唐诗》编其诗三卷。诗长于七律,有杜甫的沉郁。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是摹仿杜甫的《北征》,追溯历史,揭露腐败,带有总结教训的性质。《韩碑》则学韩愈《石鼓歌》,对宪宗朝平定淮西叛乱予以赞美。他的《咏史》、《有感》、《重有感》、《茂陵》、《马嵬》、《隋宫》、《贾生》等,或直接、或借咏古来批评时事,讽刺意味极浓烈。《安定城楼》表现抱负、胸襟,驳斥小人对自己的猜忌、诬蔑,其中“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二句为王安石所赏。《哭刘蕡》是控诉小人对故友的迫害。《登乐游原》等诗带有感伤色彩。最能表现其特色的是爱情诗,典丽精工、意境朦胧。写了不少《无题》诗,哪些只写爱情,哪些别有寄托,很难断定。《锦瑟》诗号称难解,也有人认为是感叹身世之作。《夜雨寄北》却意思明朗,感情真挚。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二○三。有《玉谿生诗集》和《樊南文集》。 无题二首(其一) 【题解】 见《李义山诗集》。原作二首,此其一。诗写恋爱的兴奋喜悦与别后阻隔不遇的难堪焦灼。 【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春雨》赏析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古人写诗言情,总是伴随着对景的描绘。以景谈情,是诗人们惯用的手法。在这些景中,有不少直接取材于我们的生活。例如,写离别之情,总会联想到“杨柳”“长堤”;抒发愁绪之时,常常用到“夕阳”“浊酒”;一说到羁旅思乡,就会有“大雁”“书信”,除了这些景物。文人们也用自然中气象来写诗言志,“雨”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就是其中的代表。李商隐的《春雨》,看似写雨,实则是在抒写春雨中的相思之情。 诗篇首联中“新春”一词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即新春时节。新春应该是充满了希望和生机的季节,但是诗人在这里用“怅”字开篇,给我们铺垫了一个充斥愁绪的氛围。这二者一“喜”一“悲”,在对比中凸显了诗篇愁怀情绪的基调。“白门”是金陵的别称,即今天的南京。它常用来指代男女幽会之地,而在此主要是用来表现诗人回忆昔日与恋人欢会的地方,如今却已经寂寞冷清。也就是说,佳人已去,相会无期。 颔联写诗人在潇潇的雨中来到恋人住过的红楼前,隔着迷蒙细雨远远地望去,始终没有走近。因为红楼依旧,只是自己思念的人却已离去。灯光下的雨纷纷飘下如同昔日你闺房前的珠帘,朦朦胧胧让我看不清你的样子,只好提着灯笼独自归去。 “红楼”常意为心上美人之所居,这里代指诗人的心上人。李白在《陌上赠美人》中也写道“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诗中“隔”字有阻隔、断绝之意,加之“相望”一词,表明诗人与自己的心上人分离不得相聚。而“冷”与热烈的“红”形成反差,表明诗人此刻的心境,就如同这连绵不断的春雨,寂静又凄清。雨丝使整首诗都笼罩着朦胧凄美的气氛。没有“雨”的点缀,整首诗就会黯然失色。 《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晥晚”是日暮之意,在李商隐的另一首诗中也提到“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在这里应该是用作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梦”是指诗人往日与亲爱的人相伴相惜的生活的场景。“应”表明诗人怀揣的心思。诗人推测远方的心上人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面对着这日暮的景色触动悲愁,凭此慰藉一下那颗被思念缠绕而破碎的心,同时“应”字还流露出诗人对爱妻的关怀和爱怜之情。“犹得”,尚且可得、侥幸而得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分明感受到诗人那浓得化不开的惆怅与思念之情。 尾联“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这里应该是诗人与心上人的定情之物。“缄札”,指书信。写诗人欲寄耳铛与书信,又恐难以到达的惆怅心情。于是寄希望与孤飞的大雁,但愿它能穿过这如同罗网一般的厚厚云天,寄去我对心上人的思念。 整首诗中采用“红楼”“白门”“玉铛”“缄札”等意象首先阐明了诗歌的主旨,即对心爱的人的强烈思念和不得相聚的愁苦,同时暗喻了诗人仕途的艰辛。诗中最巧妙的意象就是

李商隐诗歌及其赏析

李商隐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行次西郊一百韵》则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与李贺一样,李商隐也善于写梦;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two poems of Li Shangyin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2、篇章2: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篇章1: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 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 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 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